近日,西班牙果蔬生产出口联合会(FEPEX)表示,2025年西班牙农业和经济部将与水果蔬菜行业一起继续努力,为西班牙水果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国和阿根廷。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与智利共和国农业部关于智利鲜食水果输华途经第三国转运要求合作谅解备忘录的规定,即日起,允许智利鲜食水果途经墨西哥采用“海空联运”方式进境。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商务部对进口牛肉发起保障措施调查,本次调查确定的调查期为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
巴西成为中国实现采购多元化的关键,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大豆和玉米进口均来自巴西。中粮集团领导层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了要在巴西长期投资的决心。
2019-2020年,尿素产量缓慢上升,2020年产量为5623万吨。2022年以来,国内尿素停产企业复产,行业开工率提升。2024年上半年,我国尿素产量同比增长7.9%至3343.4万吨。
众所周知,我们的健康状况及寿命长短,除先天遗传基因的内因外,与我们生存环境、食物安全等诸多外因密不可分。据ACS(美国化学文学社)统计,截至目前在生产流通领域中的化学品约有100万种,其中约80%化学品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将影响环境及公众健康。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农用化学品的农药。
近日,Boston Consulting Group发布了全球陆基鲑鱼养殖行业的相关报告,深度剖析了全球陆基鲑鱼养殖的现状、养殖模式及发展前景,并指出:当前,全球已有超过110个独立项目宣布开展陆基鲑鱼养殖,规模预期生产容量超过240万吨。尽管这些项目中的绝大多数产量难以实现,但到2030年,全球陆基鲑鱼养殖的产量或将达到19万吨。历经多年波折,随着技术路线的验证,行业的风险已有大幅降低,投资者信心重燃,属于陆基鲑鱼养殖行业的拐点时刻已经到来。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4年11月,我国共出口各种肥料337万吨。其中,尿素0.067万吨,硫酸铵184万吨,磷酸二铵60万吨,磷酸一铵20万吨。
近期,全球小麦价格上涨,主要因为俄罗斯冬小麦作物状况较差,市场继续消化俄罗斯政府削减出口配额以及上调出口关税的影响。与之相反的是,南半球正在收获的小麦产量规模庞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小麦产量同比增加,制约小麦市场的反弹空间。
时至年末,双节临近,大蒜市场交易并不火热,库蒜卖压略显沉重,受库期结束和盈利空间持续压缩影响,当前储存商在积极减仓或者获利出局,而需求端改观不大,市场走货主要围绕刚需进行,炒家以观望为主,买卖交易呈现供强需弱态势,冷库大蒜价格在高位偏弱震荡运行。
目前,全球农作物价格低于一年前,玉米价格指数下降了1.5%,小麦和大米价格下降约10%,大豆价格下降了近20%。化肥市场与农作物市场息息相关,互相影响。据最新一期农业市场信息系统市场监测(AMIS Market Monitor),2024年11月化肥市场基本稳定,购买兴趣从10月开始下降,一直持续到11月,并可能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继续保持。
12月12日,2024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坛暨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与科技竞争力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办。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院士、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张振华出席并致辞。
12月15日,一批总重1000吨的化肥专列搭乘中老泰班列,从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驶出,将经云南磨憨铁路口岸出境,沿中老铁路到达老挝万象,铁路换转后抵达泰国。这是河南中豫港务集团郑州陆港公司助力河南心连心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出口泰国的首班化肥专列,预计全程用时缩短,为企业出口提供了更安全、便捷、高效的国际物流运输通道。
12月11日讯,(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哈萨克斯坦副总理塞利克·朱曼哈林表示,哈萨克斯坦计划向中国出口禽肉。副总理指出,目前哈萨克斯坦本土生产商生产的禽肉已经可以满足国内市场72%的需求,并将在未来1~2年内增至100%。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大豆是中国种植面积和产量最高的豆类作物。2023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57亿亩、产量达2084万吨——是1958年以来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年份。除青海及港、澳、台地区未统计外,全国各地均有大豆种植生产。
12月份USDA豆油报告、大豆报告偏中性。原料端:美国农业部未对美豆产量、出口、压榨和期末库存进行调整,12月美国2024/2025年度大豆产量预期为44.61亿蒲式耳,比较符合市场预期。12月美国2024/2025年度大豆期末库存仍为4.7亿蒲式耳,处于近5年高位。豆油报告中,主要对美豆油供需数据做较大调整,其他主产国数据调整幅度较小。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4年第184号(关于防止波兰、克罗地亚蓝舌病传入我国的公告),禁止进口波兰、克罗地亚反刍动物及其相关产品。
12月1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公布11月棕榈油供需数据,11月马棕供需双弱,延续降库趋势,库存略高于市场预期,报告整体影响偏中性。12月棕榈油供应仍存偏紧预期,马棕大概率延续降库趋势,在当前强现实及强预期驱动下,棕榈油价格或易涨难跌。
根据美国农业部12月份供需报告显示,2024/2025年度世界玉米收获面积较上月预估调减35万公顷,较上年度面积减少255万公顷。本月产量较上月预估调减151万吨,较上年度产量减少1174万吨。下游消费来看,饲用消费较上月调增286万吨,食种工消费较上月预估调增262万吨,总消费较上月预估调增548万吨,较上年度总消费增加637万吨。
12月USDA供需报告大豆点评:12月11日零点(北京时间),美国农业部发布12月份供需报告,此次月报未对美国大豆、巴西大豆平衡表做调整,对2024/25年度阿根廷产量及压榨、2023/24年度巴拉圭的出口及压榨进行了调整但最终期末库存不变,整体下来报告数据调整有限且大部分调整符合市场预期,故就数据报告影响来看呈中性。
2024年11月20日、21日、22日和25日,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FAS)发布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物技术年度报告。
据国家气象中心报告,当前,除西南冬小麦处于播种到三叶期,主产区冬小麦大多处于三叶到分蘖期外,正是促进苗情转化、培育冬前壮苗的关键阶段。河北南部、山东中西部、河南部分冬小麦发育期偏晚4~7天。其余大部地区发育期接近常年或偏早。10月以来,主产区气温偏高、墒情较好,天气条件总体有利,全国冬小麦播种质量、出苗情况总体好于往年。但部分地区旺苗比例高,对安全越冬带来不利影响。
12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47亿吨,同比增长3.1%;进口金额为4583.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减少10.9%。
中国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中国累计出口各种大量元素肥料2927.4万吨,同比增幅为0.4%;出口金额80.11亿美元,同比降幅为12.3%。11月当月中国出口各种肥料337.3万吨,出口金额9.9亿美元;当月出口报关平均离岸价为293.36美元/吨。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2月4日,乌克兰能源部副部长罗曼·安达拉克表示,自2025年1月1日起,乌克兰将停止俄罗斯天然气过境运输。他表示,乌克兰运营商在开发其他来源的替代天然气供应方面取得了成功。在当今全球能源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此举无疑将对未来全球能源格局和欧洲化肥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回顾2024年国内豆粕市场,呈现出价格重心大幅下移的态势。据Mysteel数据,2023年国内豆粕现货价格运行区间在3700-5100元/吨,而2024年豆粕价格运行区间在2900-3900元/吨,波动幅度缩窄的同时价格重心也大幅下移,最低跌至三年来低位,连粕期货01合约价格更是跌至四年低位。
近几日,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和新西兰相继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作为近两年我国白羽肉鸡祖代引种的主要来源国,种禽端率先了出现实质反应,但体现到鸡肉进出口中影响如何?美国和新西兰在鸡肉进出口量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对鱼饲料的需求日益增长,捕捉磷虾的竞争日益激烈。加上,磷虾工业捕捞渔船近年转把渔网作业地点越来越靠近企鹅繁殖和鲸鱼捕食的热点地区。
近期,网传磷肥暂停出口,12月31日前停止磷肥出口报关报检。此消息一出,一定程度遏制了此前原料硫黄价格持续上扬的态势,下游企业和经销商心态如何?本报进行了采访。
加拿大、欧盟、印度、澳大利亚、中国为全球前五大菜籽主产区,其中加拿大是全球第一大菜籽出口国。为满足国内菜油、菜粕需求,我国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菜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0月份我国进口843046吨油菜籽,高于9月份的806870吨,高于去年10月份的34439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下面我们具体看下今年10月进口情况。
11月下旬以来,中储粮发布新一轮玉米增储库点,在黑龙江、新疆、兰州和内蒙古相继启动国产玉米增储计划。截至11月底,共计发布收储库点40家。若后续玉米价格上涨,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小麦市场心态。
回顾11月广东市场走势,整体呈现先涨后跌而后企稳震荡的走势。月初由10月底的2930元/吨一路上涨至3120元/吨,而后下跌至最低2900元/吨,月末再次企稳回升。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5月,中国马铃薯淀粉进口量为1.80万吨,同比增长52.90%;马铃薯淀粉出口量为0.07万吨,同比下降245.40%。这表明国内市场需求正走向复苏。
据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近期发布的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农业投入品市场,尤其是谷物相关领域,正面临严峻的利润收缩挑战。这份由全球农业金融专业分析团队撰写的报告,对未来两年行业发展趋势做出了深入剖析。
今年1—10月,我国共出口了硫酸铵1351万吨,同比增长19.5%;预计全年出口量将超过1600万吨,比上年高出近3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硫酸铵的出口已经占到我国化肥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
当地时间11月25日美国候任总统在其社交媒体帐号发表贴文,称将对来自中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加征10%的关税。受此影响,国内连粕止跌反弹,空头资金大幅减仓,豆粕加权持仓量日内减少12万手,各地区豆粕现货价格整体上调40-60元/吨。
回顾前几年形势来看,2020年分割品热度在19年大热行情后逐步降温,叠加新冠对主产区的正常生产和消费运行有影响,冻品价格整体处于震荡下滑的状态,2020年板冻大胸均价10.33元/公斤,同比跌幅28.46%;
当前中国牛肉市场同时表现出了“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两种特点。2025年的中国进口牛肉市场是否仍能保持增长呢?
2024年10月国际食品价格指数为127.35,环比增长2.47个点,同比增长6.63个点。肉类价格指数为120.44,环比下降0.31个点,同比增长8.45个点;奶类价格指数为139.07,环比增长2.55个点,同比增长24.50个点;谷物价格指数为114.45,环比增长0.89个点,同比下降10.32个点;食糖价格指数为129.56,环比增长3.31个点,同比下降29.62个点;植物油油脂价格指数为152.72,环比增长10.35个点,同比增长32.71个点。
大蒜市场“银十”开局,在走量放大的提振下,国庆节后大蒜行情一路高歌,实现连续四周的持续上涨,金乡一般混级的价格从3.75元/斤左右直线拉涨至4.40元/斤左右,累计涨幅约为17.33%!进入11月份后,库内大蒜价格在高位持久震荡,月底在人气和资金的助推下,价格再次突破高点,涨至4.60元/斤。
大蒜每年10月份处于大蒜农忙时节,产区工人紧缺,包装公司一般选择在10月压缩订单,减少工人,以备战农忙。本月新老蒜供应充裕。自2017年-2024年间,中国大蒜10月份出口量集中在14-25万吨之间。
当前国内压榨产能格局呈现宽松态势,近十年来,国内年大豆压榨产能由1.2亿吨增至1.4亿吨,增幅达16.7%。但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大豆压榨产能利用率却逐步下滑。本文将总结当下国内进口大豆压榨格局,并整理未来两年压榨产能情况以供各位参考。
2024年10月中国杀虫剂出口41807.68吨,海外备货季节跟进,刚需补货,环比上月增加1876.84吨,涨幅4.7%,同比去年增加6946.67吨,涨幅为19.91%。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0月国内玉米进口量约25万吨,环比下降19.84%,同比下降87.72%。2024年1-10月份累计进口1314万吨,同比降29.33%。2023/2024年度累计进口量2347万吨,叫上年度同增477万吨。
受多种因素影响,9月下旬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针对这一情况,有关方面深入分析形势,引导市场预期,有关企业腾仓备库,积极收储。10月以来华北玉米价格止跌反弹,其他地区玉米价格也呈现企稳态势。
近日,阿格斯(Argus)亚洲化肥编辑姚慧君回顾了2024年国际尿素、磷肥、钾肥的市场情况,并对各大化肥市场的短期走势作出展望。其中,印度的强劲需求是国际尿素和国际磷肥市场第四季度的主要支撑因素,但其他市场需求低迷,市场整体相对稳定,钾肥价格则已接近成本水平,下跌空间有限,短期相对稳定。
近年来,国际牛肉价格指数持续走强,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牛肉出口价格涨势明显,这一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值得高度关注。
周三中国批准巴西对华出口高粱,这一举动有些奇怪,因为巴西几乎不出口高粱。但是考虑到美国在中国高粱市场的主导地位,在明年特朗普就任总统后,巴西和两国的高粱贸易可能成为评估中美关系的晴雨表。
据外媒消息,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一年中,澳大利亚出口了790万吨大麦和210万吨高粱,大麦出口量包括4967676吨饲料大麦和2941127吨啤酒大麦。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整体回落,累计降幅在20%左右。主要原因:一是主要大米出口国印度逐步放松已维持两年的出口限制措施,全球贸易粮源增加;二是今年全球大米增产。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大米常年进口量较少,市场运行相对独立,加上有政策支撑,预计国内稻米市场受国际大米价格下跌影响有限。
2024年10月我国棕榈液油与硬脂合计进口29.95万吨,月环比减少1.90%,同比减少54.77%;2024年1-10月棕榈液油与硬脂累计进口231.92万吨,较2023年同期367.10万吨减少135.17万吨,减幅36.82%。
据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0月国内葵花籽出口量为6394.472吨,较2024年9月份增加9152.217吨,环比增幅33.60%;较去年同期减少15464.441吨,同比跌幅29.82%。截至2024年1-10月国内葵花籽累计出口363683.923吨,较去年同期增加52533.061吨,增幅16.88%。
2024年10月份中国玉米进口量持续低位,截至10月累计进口约130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进下跌29.66%。进口均价小幅下跌,其中巴西玉米占比提升,并且进口贸易形势占比也有一定变化,但对国内玉米影响依旧较弱。
2024年10月,全国玉米产区平均批发价格为2.10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跌了4.4%;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24.6%。
自2022年4月以来,玉米和大豆市场一直处于供应增加阶段,玉米和大豆的结转库存水平都在上升,这反映在价格的下跌趋势上。
海关总署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玉米进口量为25万吨,同比减少87.7%;1-10月玉米进口量共计1303万吨,同比减少29.9%。
海关总署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玉米进口量为25万吨,同比减少87.7%;1-10月玉米进口量共计1303万吨,同比减少29.9%。
近日,运载着20吨彩椒的货车缓缓驶出种植基地,将通过霍尔果斯口岸运往俄罗斯,这是青海彩椒首次实现自主出口。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4年10月,中国共出口各种肥料296万吨。其中,出口尿素0.3万吨,硫酸铵175万吨,磷酸二铵46万吨,磷酸一铵9万吨。
随后俄罗斯的小麦出口一路创新高,至23-24年度出口4900万吨,同步的是美国小麦价格从1300美分每蒲跌至515美分每蒲,但最近会有新的变局。APK News介绍,引援阿克莫拉地区的粮贸商,随着哈萨克斯坦小麦销售密集期的过去,哈萨克斯坦农民或正见证着小麦的低点,惜售情绪一旦展开,其影响力或波及全球。
11月13日,“2024第五届云南规模牧场饲养管理技术研讨会”开幕式上,《中国奶业产业地图2024-原奶重点地区和基地县篇》和《全球奶业产业地图2024》正式发布。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中国的粮食供应是个矛盾体。一边是国内连续多年获得丰产,一边却是进口量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当下国内粮食价格处于极度低迷之际,这种矛盾就显得更加尖锐。
欧美国家的农业强大,核心是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从种子到管理、渠道等环节全链路的整合与创新,造就了农业强国。中国农业的想要强大,除了巨头崛起之外,产业链的崛起也非常重要,这不仅仅是农业抗衡欧美农业,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2024年,全球氯化钾需求接近创纪录水平,价格负担能力指数处于对需求十分有利的区间。但是受到其他肥料价格波动,以及终端消费市场库存处于高位影响,价格表现相对疲软,全球氯化钾价格震荡寻底。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据巴西植物保护产品工业联盟(Sindiveg)最新委托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巴西农药处理面积达到10亿公顷,同比增长10.9%。与此同时,农药使用量同比增长10.3%,但市场价值同比下滑4.7%至110亿美元。
根据本次USDA公布的菜籽供需数据,全球油菜籽较去年产量小幅下调,其中欧盟预期下调调较多,其他国家产量变化不大;
一季度美湾大豆价格先落后涨,1-2月份价格下调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大豆供需结构维持宽松的格局,并且2024年美豆种植面积数据预估较高,都对进口豆价格形成不利影响。
根据美国农业部11月份供需报告显示,24/25年度11月各国家月度环比数据变化不明显,23/24年度11月全球、秘鲁、中国等月度环比数据变化更为明显。
据11月4日农情调度,全区秋粮收获进度达到96.2%,较上年同期快1.2个百分点,小麦已全部收获完毕,超越去年最高单产。目前,小春整体播栽进度已过六成,11月上旬,北方冬麦区大部墒情适宜,部分地区有降水,利于农田进一步增墒,水热条件利于冬小麦出苗和幼苗生长。预计11月中旬左右结束大面积播栽。
在当今全球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阿联酋作为全球农业投资领域的一股活跃力量,正以其独特的战略视角和深邃的布局思维,引领着全球农业合作的新风向。面对国内粮食安全挑战与全球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阿联酋并未止步于传统的能源经济,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广袤的农田与先进的农业科技。
11月USDA供需报告大豆点评:11月9日零点(北京时间),美国农业部发布11月份供需报告,本次报告整体呈利多状态,数据明显下调美国及全球大豆产量,虽消费量也有所下调,但幅度不及产量,故美国及全球大豆期末库存环比下调。
根据美国农业部11月份供需报告显示,2024/2025年度世界玉米收获面积较上月预估调增154万公顷,较上年度面积减少209万公顷。本月产量较上月预估调增221万吨,较上年度产量减少971万吨。
编者按,越南与东南亚其他国家一样,越南近几十年发展迅速,国内GDP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工业日益发展。但是农业仍然是越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2年,农业占该国GDP4000亿美元的12%。
特朗普的获胜立即让全球投资者和商界领袖纷纷评估他重返白宫意味着什么?我们之前已经谈过,特朗普第二任期经济政策的一个关键支柱,就是对进入美国的商品征收一揽子关税,而这必将会对农业食品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北京时间11月6日,美国大选结果出炉,特朗普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获胜。特朗普在第一个任职内对中国采取了强硬的贸易政策,通过加征高额关税来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而特朗普再次当选,对中关税变数不确定因素增多,潜在风险堪忧。对国内棉花影响几何?
中粮集团6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与来自全球的供应商现场签约,采购世界各地优质农产品,签约规模超百亿美元。与往年相比,中粮集团本届进博会“购物车”里的产品进口来源地更加多元。
11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10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38亿吨,同比增长7.4%;进口金额为4281.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减少8.2%。
截止11月7日收盘,连盘豆粕大幅上涨至3097元/吨,涨108元/吨,涨幅3.61%,盘中最高3109元/吨,触及上一高点为9月30日的3177元/吨,市场担忧美国大选或重蹈中美摩擦,而上一次特**当选总统时期,2018年6月15日,美方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
美国农业部11月供需报告将于11月9日凌晨公布。从2001年开始的23次11月报告中,只有3次报告没有对美豆单产进行调整,剩余20次中,美豆单产上调的有12次。只有2次报告调整美豆种植和收获面积,均是下调种植和收获面积。15次报告调整了美豆压榨和出口,其中有6次下调了美豆压榨,有7次下调了美豆出口,其余均是上调美豆压榨和出口。
截至 2024 年 10 月,已有 30 多个国家批准了转基因 (GM) 作物的种植。这表明利用生物技术作为应对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的可持续工具方面取得了显著增长。ISAAA 发布了两个新的信息图表,重点介绍了批准转基因作物种植和生物技术作物对粮食安全、可持续性和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贡献的国家。
截至2024年11月1日当周,全球小麦价格大多下跌。周初发布的首份冬小麦评级报告显示美国冬小麦优良率低于预期,引发对全球供应紧张的担忧。但是气象机构预测美国平原将迎来降雨,给小麦市场带来压力。市场继续关注国际招标中的俄罗斯小麦定价,初步迹象显示出口商遵守了非官方底价。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食材供应链分会秘书长秦玉鸣受《中国食品安全》杂志特别约稿,就我国出口食材供应链发展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文章以我国出口食材贸易环境为切入点,详细梳理了全球经济和食材贸易格局及消费情况,着重剖析了我国出口食材供应链模式的现状、机遇与挑战,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据外媒报道,印尼贸易部官员Farid Amir周三称,印尼将把11月份的毛棕榈油(CPO)参考价格从10月份的每吨893.64美元上调至961.97美元。基于新的参考价格,11月份毛棕榈油的出口税将为每吨124美元。印尼还对毛棕榈油出口征收参考价7.5%的专项税,并对精炼棕榈油产品征收参考价3-6%的专项税。有关参考价格的规定尚未公布。
自2018年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改变粮食进口来源,这使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如果美国总统大选后与华盛顿的贸易摩擦爆发,中国可以对美国农产品征收针锋相对的关税,同时对其粮食安全造成的损害也更小。
我国牛肉市场格局总供给1026万吨,国内生产753万吨,占73%,进口274万吨,占27%。由于出栏增加,特别是奶牛养殖业不景气,淘汰增加,进口牛肉持续增加,消费下降等因素,牛肉市场价格持续下降,肉牛产业陷入困境。
国内对进口菜油的消费以食用为主,占比在90%左右。少量用于化工领域,占比在10%左右。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进口菜油131.20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31.97万吨,下面我们具体看下今年前三季度进口情况。
2024年8月16日第七届草业大会暨第十届苜蓿发展大会在甘肃金昌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指出,长期以来,我国草业发展存在着诸多短板弱项,尤其是草业发展相关的科研工作,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类牧草的育种研究工作严重滞后,导致每年需大量从国外进口各类牧草种子,主要是黑麦草、羊茅和苜蓿。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9月,中国进口猪肉约10万吨,较8月份进口量增加1万吨,环比增幅11.11%;较2023年同期减少1万吨,同比减幅1.4%。本文将对9月份猪肉进口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024年以来,国际大米价格走势完全扭转了2023年强势上涨的趋势,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我国进口数量持续下降,2023/2024年度大米进口量同比减少超五成。
根据USDA数据显示,从2015-2020年,全球咖啡产量情况呈现出一年正增速一年负增速走势,正、负增速的年份产量保持增长趋势,主要由于巴西生产的阿拉比卡咖啡生产节奏是大小年,一年产量丰富一年产量低迷,到2022年全球产量为170019千袋,同比增长2.81%,产量没能跟上2020年水平,市场供应较为紧张,2022年咖啡价格仍处在高位水平震荡,2023年超过170000千袋,同比增长1.65%,商启咨询预计,2028年全球咖啡总产量将达到217903千袋,同比增长4.32%。
部分上市公司发布的三季度营收预报显示业绩有所提高,被坊间认为是行业回暖的信号。刚好传统意义上,10月是农化企业经营“年末”。真相究竟如何,让我们从出口数据中一探究竟。本文将从2024年的三个季度农药出口情况、总体周期出口情况,以及分种类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植调剂的出口情况、各省的出口情况进行介绍。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2024年9月中国除草剂进口623.23吨,较上月增幅46.66%。2024年1-9月累计进口量为11479.79吨,同比降幅为10.12%。
据外电消息,截至2024年10月25日当周,全球小麦价格下跌,其中欧洲小麦领跌,因为本月俄罗斯小麦出口保持强劲,令欧洲小麦出口前景继续黯淡;美国、阿根廷、俄罗斯以及乌克兰干旱地区出现降雨,缓解人们对冬小麦播种前景的担忧。市场继续关注俄罗斯管控措施对11月份小麦出口的实际影响,此外,美国和俄罗斯等主要农业带的旱情也继续值得关注。
2024年9月,我国进口谷物量为262.3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33.48%,谷物进口额为74,081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3.67%;1-9月累计进口谷物量为4373.6万吨,同比增长8.68%,累计进口额为1,300,962万美元,同比下降12.07%。
根据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最新发布的控释肥料市场研究报告,近年来,控释肥料市场规模从2023年的31.4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34.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1%。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增长保持强劲,将达到48.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3%。
近几年,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因素使全球化肥市场经历了一系列波动,氮肥贸易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尿素方面尤为突出。今年,在中国尿素缺席国际市场的情况下,天然气成为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当前,尿素市场仍供不应求,预计12月尿素贸易量将短暂回归平衡,2025年上半年贸易缺口将继续扩大。
GTT 数据显示,由于粮食产量异常高和有利的天气条件,2024年澳大利亚1-8月的尿素进口量超过了2023年全年的历史最高水平。
从我国生物肥料行业对外贸易状况来看,2019-2023年,中国生物肥料所属行业编码(HS. 31010090、S. 31055900)进出口贸易总额呈现波动变化态势。2023年,生物肥料所属编码进口4.36万吨,金额2.29亿元。生物肥料所属编码出口96.22万吨,出口总额24.59亿元。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9月谷朊粉出口量2.08万吨,环比增69.38%,同比增37.56%,出口金额2443.27万美元,环比增63.37%,同比增8.75%。1-9月出口谷朊粉总量18.68万吨,同比增29.86%,出口总金额23097.94万美元,同比减14.88%。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9月中国进口大豆1137.1万吨,环比8月降幅6.36%;同比增幅58.95%;因国际大豆价格下跌,国内油厂压榨利良好,2024年1-3季度大豆进口量累计值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当前,我国氮肥行业随着夏季检修装置重启、新增产能投产,供应明显增加,价格连续走跌,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信息和市场部主任韦勇从供求、原料、库存、进出口、价格、效益等方面,对1—9月份我国氮肥行业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未来走向进行预测分析。
全球大米产量预期上调,印度放宽大米出口限制后,全球大米市场供应充足。供需宽松格局下,国际大米价格回涨可能性不大。国内新季中晚籼稻供给持续增加,质量有所好转,稻谷收购价格基本在2580元/吨以上,预计后市稻谷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麦肯锡的一项全球农民调查显示,对农资投入价格和极端天气事件的担忧可能会增加全球农民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采用。《2024年全球农民洞察》报告发现,这些担忧正促使人们希望通过农业技术、生物制剂和作物轮作和免耕等“可持续”实践来提高生产力。
10月22日上午,苹果CEO蒂姆·库克、COO杰夫·威廉姆斯以及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同时出现在北京顺义门头沟的一处农场,这里也被称作“科技小院”,此行是为了了解iPhone和iPad是怎么在“智慧农业”这个领域里发挥作用的。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9月中国鸡肉进口量7.17万吨,环比减幅25.80%,同比减幅26.01%;1-9月中国鸡肉进口总量71.46万吨,同比减幅30.42%。前期关于鸡肉进出口量的分析文章中曾提及,由于7月下半旬巴西新城疫出现后一度对中国暂停鸡肉出口,根据船期等因素推算,预期在9月份鸡肉进口减量会有所体现。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9月期间,我国稻米进口总量为9万吨,环比增加1万吨。1-9月期间,我国稻米累计进口量为98万吨,累计进口量同比下降54.2%。
近日,俄罗斯当局批准2025年捕捞配额,从总体情况上看,一些螃蟹配额有所增加,真鳕配额下降。根据新规定,2025年堪察加西部地区螃蟹配额为14,437吨,高于今年的13,584吨,2023年的13,608吨和2022年的11,883吨。2025年鄂霍次克北部海域opilio雪蟹配额为172911吨,东库页岛海域配额为4,981吨,西白令海海域为3,550吨。西白令海的蓝帝王蟹配额为3,985吨,Primorie地区opilio雪蟹配额为6,210吨,红雪蟹配额6,110吨。
10月17日—18日,2024年全国秋季氮肥市场形势分析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会上,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指出,综合国内外氮肥供需形势和原材料价格等因素,根据国内现有生产能力的实际情况,如果氮肥生产外部要素保障到位,今冬明春的氮肥保供形势无虞。按照今冬明春国内需求和上年持平预计,如果不出口,尿素供应将过剩约430万吨。
过去十年,巴西的化肥进口量大幅增长,主要归因于该国农业部门的蓬勃发展以及对进口化肥(氮、磷和钾)的依赖。2014年,巴西进口了约2500万吨化肥,到2023年,这一数字激增至4000万吨,增幅达60%。这一增长主要归因于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玉米和甘蔗生产国之一,这些作物需要大量的肥料投入。
10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27亿吨,同比增长7.8%;进口金额为3947.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减少8.8%。
中国人常拿来形容低价的白菜,在“泡菜大国”韩国翻身了。最近,韩国白菜告急的新闻屡屡登上媒体,一颗大白菜的身价,在韩国也接连突破30元、90元,甚至在某些超市的价格达到35700韩元,约合人民币188.5元。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各地加速推进秋收,全国秋粮已收获26.3%,同比快2.1个百分点。9月28-30日的降水将改善四川东部、重庆以及陕西南部、湖北西部等地土壤墒情,农业干旱得到缓和或缓解,利于油菜、冬小麦播种出苗。与此同时,秋粮收购也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预计今年秋粮旺季收购量在2亿吨左右。
亚太地区由位于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地区的多个国家组成。就农作物保护市场价值而言,这一综合地区是全球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占全球总量的 30% 以上(2023 年全球总量为 $748亿美元,亚太占其中$203.31亿美元)。
巴西动物蛋白协会(ABPA)的调查显示,9月份巴西猪肉出口总量(包括鲜冷冻猪肉和加工猪肉产品)为12.04万吨,较2023年同期的11.23万吨增长7.3%,为历史第二高,仅次于今年7月的13.83万吨。
中东是全球最大的尿素出口地区,年出口量约2000万吨。近日,中东地区冲突在全球市场上激起涟漪,市场不禁担忧,若态势持续激化,或将对全球化肥供应产生严重影响。
10月8日,欧盟委员会在一份农业展望报告中表示,预计2024/2025年度欧盟橄榄油产量将达到200万吨,较上一季增长31%,比五年平均水平高出9%。报告称,西班牙产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希腊和葡萄牙产量的增加,应能抵消意大利橄榄歉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