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持续疲软的国际钾肥市场,从7月开始受巴西第二茬玉米季(safra)的需求,以及其他原料价格的上涨影响开始回暖。直到8月底,随着巴西需求放缓,涨势也随之放缓。当时的市场,对后市仍然看好,认为在第四季度,巴西玉米种植的需求将回升,价格将继续坚挺。然而,市场却并未如预期那样发展。
智慧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想要不断推进农业经济的优化,实现可持续的产业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推动智慧农业的建设进程,就要全面及时掌握农业的发展动态,这需要依托农业大数据及相关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建设农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本文列举部分国外农业大数据平台案例,展示国外农业大数据平台的不同类型和发展模式,实现对农业数据的挖掘,分析与应用。
2023年第47周(11月20日至26日),挪威鲱鱼片的出口量和价格均出现下降,而鲭鱼出口量继续减少,价格却持续上升,据挪威海产局(NSC)的最新更新显示。挪威从冻鲱鱼整体出口转向鲱鱼片,2022年10月,出口了14,400吨鲱鱼片,与去年同期的11,300吨相比增加了27%,尽管鲱鱼片价格平均上涨了18%。
2023年整个农资供应链上的主体都受到了价格波动和库存高位的影响,农资经销商面临着较大的利润压力。为了应对市场变化,经销商谨慎采取价格调整策略、积极优化库存管理,深耕客户关系。同时,全球农资经销市场处于新的变革期,不仅表现为渠道数字化、服务转型等内部变化,还面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的冲击。但整体来看,全球农资经销市场依然具有很强的发展活力,并正在随着农业、化工、生物、信息技术等产业的交叉融合,逐渐形成新一代的农资服务蓝图。
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最新预测,“供给过剩”仍然是2024年全球虾类市场的主要问题,市场重新平衡的必要条件是减少产量或增加需求,以促使价格出现拐点。报告称:“预计虾产业将逐步适应低价和供给过剩的现实,2024年全球产量同比增速减缓至0-3%,以重新平衡全球市场。”
据越南蔬果协会刚刚公布的信息,2023年10个月累计预测,蔬果出口额达49亿美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78.4%,相当于绝对增加21.6亿美元。这一成果远远超出了年初既定的计划(40亿美元),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目前中国是越南蔬果出口最大的市场,市场份额达65%,比2022年同期增长22%。据此,2023年前9个月,对华输过出口达27.5亿美元以上,比去年同期增长1.6倍,创历史新高。其次是荷兰,增长了50%,韩国增长了21%,日本增长了6%。前5名中,仅有美国较2022年同期下降4%。
据外媒11月29日消息,惠誉解决方案旗下的BMI发布报告,印度的大米出口禁令以及厄尔尼诺现象将使得明年全球大米价格保持高位。BMI认为印度将在明年4月到5月的选举之前一直实施大米出口限制,这将支撑近期大米价格,厄尔尼诺现象的风险也将提供支撑。
巴西南部雨水过多,中部和北部地区干旱,影响了2023/2024年大豆和第一季玉米作物的种植进度。这给巴西继续出口创纪录水平的农产品带来了额外的挑战。最近几周,南美的天气似乎是推动农产品市场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巴西。在经历了多年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后,现在是南美生产商面对可能持续数月至2024年的强烈厄尔尼诺模式的时候了。
巴西农业部门对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该行业约占巴西GDP的30%,与其他南美经济体不同,该行业为巴西带来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国际金融学协会(IIF)首席经济学家Robin Brooks表示:“巴西今年的巨额贸易顺差,被视为异常事件,但事实并非如此。农产品出口规模逐渐扩大,这推动了贸易顺差。这种贸易顺差并非特例,这是一个持久的转变。”
冬日的烟台,风浪和雨雪都未能放缓4000头澳大利亚奶牛登陆烟台港的坚定步伐。不仅如此,这批澳大利亚奶牛还创下中国进口种牛史上最快交货记录,且客户因种牛质量远超预期而追加合同数量。有牛有未来~
新冠疫情以来,各国采取的防疫措施对粮食生产和国际贸易物流造成一定扰动,国际粮食供给担忧频发,中低收入国家粮食不安全人口数持续增加。2022年2月底,“欧洲粮仓”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地缘冲突再次引发了全球粮价的大幅波动。根据FAO全球食品价格指数,2020年以来至2023年10月全球食品价格重心较疫情前(1990年-2020年)抬升约50%,虽然当前食品价格指数回落至2020年以来的均值位置,但对比历史中长期价格来看仍偏高。此外,我们看到农业龙头ADM、Bunge的股票表现跟随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一度超过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价格高位。在食品价格高企、极端天气频发、地缘风险仍存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出台粮食出口禁令,粮食安全问题是市场持续关注的焦点。
尽管越南巴沙鱼对美国和欧盟市场的出口形势严峻,但对中国和中国香港市场的出口稳定。10月份越南巴沙鱼总体出口量较9月增长5%,较2022年10月增长14%,连续三个月同比增长。所有规格巴沙鱼产品的出口价格保持稳定和低位,环比下降2%,平均每公斤2.15美元。现有数据涵盖了所有产品的平均价格,从包冰产品到 (ASC) 认证的鱼片,以及增值产品。
全球家禽业仍远未恢复正常的运营,无论是肉鸡行业还是蛋品行业,过去几年动荡和不确定性的余波都远未结束。本次排行榜与往年一样,排名不仅深度增加,而且广度也在不断扩展,特别是涉及子公司的情况。通胀和供应链问题仍在不同程度地持续,虽然对许多人来说,新冠病毒已经成为一段逐渐模糊的记忆,但其带来的影响却远未结束。禽流感对家禽行业的影响要直接得多,而且这种影响重大而持久。当然,还有俄乌战争及其带来的种种困难。
据俄卫星社11月22日报道,俄罗斯国家养禽者联盟总经理谢尔盖•拉赫秋霍夫在“2023年出口指南:新市场、新机遇”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俄罗斯禽肉产品的主要出口国是中国(出口额达5.23亿美元)、白俄罗斯(2.64亿美元)、沙特阿拉伯(1.89亿美元)、哈萨克斯坦(1.1亿美元)、越南(9700万美元)、阿拉伯联合酋长国(3000万美元)、亚美尼亚(2500万美元)、蒙古(2500万美元)和吉尔吉斯斯坦(2100万美元)。
阿根廷新任总统欲抛弃中国、巴西的贸易伙伴关系,甚至不再考虑与俄罗斯的关系。2023年9月19日哈维尔·米莱(Javier Milei)当选阿根廷新任总统,将于12月10日正式上任。在竞选期间,他表示不会与中国或任何“共产主义”国家保持政治关系,将关系限制在私营部门(民间)。米莱还主张阿根廷退出南方共同市场,即南美贸易集团,还包括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
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中国共进口了8.03万吨冷冻暖水虾。其中,进口冷冻暖水虾(虾仁除外)7.7万吨,冷冻暖水虾仁产品0.25万吨。
据中国海关进口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10月份其他草饲料进口数量为86578.125吨,金额36776839美元,较9月份进口数量65543.382吨增加了21034.743吨,增幅32.09%,较9月进口金额28748833美元增加8028006美元,增幅27.92%;中国2023年1-10月其他饲料草总进口数量为840198.02吨,较去年同期1-10月进口量1563938.679吨减少723740.659吨,降幅46.28%。
10月进口总量连续第三个月回落,环比基本持平,同比微跌,但下降速度减缓8.5%,显示总体进口降幅趋缓。UHT:UHT牛奶的在夏季的枯奶期下单陆续到货,年内首次月度转正,其中新西兰,德国,波兰稳居前三强。稀奶油:稀奶油进口量月度同比转跌,年度小增,和目前市场整体销售不畅有关。
2023年,中国鱿鱼进出口贸易形势逐月发生变化,上半年进口量有明显增多,而出口量从二季度开始下行,月均贸易顺差缩小,国内市场的消费压力在上升。11月14日,中国水产品大会同期会议——大宗水产品贸易与市场专题研讨会上,华采找鱼创始人兼CEO张富做《2023年中国鱿鱼市场现状及未来展望》主题报告。张富指出,2022年中国近海捕捞鱿鱼产量在30多万吨,远洋捕捞产量接近77万吨,占全国远洋捕捞产量的三分之一,其中浙江省捕捞产量占总量的60%。预计2023年鱿鱼产量将达到历史新高。
根据美国农业部11月份供需报告显示,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上月预估下调98万公顷,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上调632万吨, 按照年度来看,2023/2034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较上年度都双增,世界玉米产量将达到12.21亿吨,继2021/2022年度之后,再次突破12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由于产量增加,全球玉米库消比窄幅上升至26.35%。
近年来,中国茶产业主动融入与服务构建新经济格局,通过持续创新保持了稳定发展,在传统产品与业态持续发力的同时,新茶饮、新袋泡、花草茶、混搭风味茶等新赛道崛起,线上线下消费繁荣,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内销量、内销额,出口量、出口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2018-2022年,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呈现震荡上行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22年,全国18个主要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茶园总面积为4995.4万亩,较2021年同比增长超2%。
记者20日从红其拉甫海关获悉,日前,一批货重22吨、货值63.2万元的冰冻水产品从巴基斯坦经红其拉甫口岸进入中国新疆。这标志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也为新疆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HKScan正准备开始从芬兰向中国出口禽肉,首批货物预计将于2024年初发货。“向中国出口禽肉的可能性是整个行业期待已久的一大步。这也是芬兰肉类高品质的证明。芬兰当局一直非常支持国内食品工业的出口努力。我衷心感谢所有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人,“HKScan首席执行官Juha Ruohola说。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中国进口量为112428.561吨,同比增加42544.998吨,增幅60.88%,环比减少3540.12吨,跌幅3.05%。进口金额为197958335美元,同比增加86857258美元,增幅78.18%,环比减少9510852美元,跌幅4.58%。2023年10月进口芝麻均价为1760.75美元/吨,同比上涨170.95美元/吨,涨幅10.75%,环比下调28.26美元/吨,跌幅1.58%。随着10月份淡季的临近,贸易商采购积极性开始减弱,进口量由此减少。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0月国内豆油进口量31253.158吨,较上月(36675.076吨)减少5421.918吨,环比减少14.78%。截至2023年1-10月国内豆油进口累计315595.735吨,较去年同期(224218.777吨)增加91376.958吨,累计同比增加40.75%。
前段时间,大家可能看到一条消息:中国取消和越南签订的900万吨大米订单。“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大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离开的一种主食,被誉为“五谷之首”,世界有一半的人都在食用,中国大部分人也都是以大米为主食。不少朋友就不理解,中国是全球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现在怎么还要从越南等国家进口大米了呢?
2023.1-9中国进口苜蓿草71万吨;燕麦草4万吨;澳燕麦草对华出口或全面重启;中澳关系改善;23个澳燕麦草工厂获中国海关注册
据新西兰媒体 RNZ 报道,新西兰洋葱行业正在为向中国市场开放迈近一步而庆祝。据报道,该国洋葱产量的90%用于出口。2022/23洋葱季,该国出口洋葱15.1万吨,主要市场为欧盟国家和印度尼西亚,为新西兰经济带来了1.82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7.86亿元)的出口收入。
我国大麦的消费量维持在500-1200万吨之间,我国大麦的产量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饲用和酿造需求,只能通过进口的方式来弥补国内大麦需求的缺口。大麦的进口量在近10年均处于较高的水平,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大麦的进口量在近几年持续高位。
美国农业为什么牛?除了规划之外,还有就是大农场模式。比如美国的现代化的大型农场的场景:一个美国农民耕作着上千亩土地;采用飞机喷洒农药;利用转基因技术解决病虫草害问题;在美国一个县甚至于一个州都种植单一的作物,并且通过长途运输将所生产的农产品调往全国乃至全球各地。
《粮食展望》每年出版2期,发布对主要粮食产品的产量、贸易量、消费量与库存量的最新预测。受巴西与美国种植面积扩大的推动,预计2023/24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将大幅增加,但即便如此,全球粗粮和大米的贸易量预计仍将下降。
俄罗斯渔业机构(Rosrybolovstvo)最新统计,前10个月俄罗斯向中国出口94.4万吨海产品,同比增长近100%;同时俄罗斯从中国进口46,000吨海产品,同比增长9%。俄中两国双边贸易总量近100万吨,增长92%,双边贸易额达到20.5亿美元,增长35%。前10个月,俄罗斯向中国出口50.4万吨狭鳕,占出口量的53%;出口活蟹24,000吨,价值约6亿美元。
9月份,越南巴沙鱼出口呈现复苏迹象,出口总量73,563吨,同比增长27%,环比下降4%,出口均价(包括各类产品各国市场)稳定在$2.20/kg。同时,9月份的销量达到今年前三,排在3月份和8月份之后。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欧盟和墨西哥分别环比增长6%、4%和1%,美国、东南亚、英国和巴西分别环比下降7%、5%、34%和1%,
尽管近几十年来种子已经变得越来越商品化,但它们仍然是世界上大多数食物供应链的基础。因此,农用化学品和种子行业的整合引起了人们对权力日益集中的担忧。这些趋势模糊了种子、农用化学品和生物技术之间以前的明显界限,也模糊了其他部门之间的界限,包括生物("源自自然或受自然启发的植物保护和强化产品")和数字农业(机器人、软件、自动化和复杂的数据分析在农业中的增长)。
荷斯坦根据FAO、USDA及主要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球奶牛存栏2.40亿头,Top10国家存栏合计约1.46亿头,同比增长1.5%,占全球60.7%。全球奶牛存栏Top10国家中,有6个原奶产量进入全球原奶产量Top10国家,包括印度2.26亿吨、巴西3460.9万吨、巴基斯坦6428.0万吨、美国1.03亿吨、俄罗斯3297.8万吨、中国4026.5万吨;另外4个都是非洲国家,产量较低,埃塞俄比亚430.8万吨、南苏丹366.0万吨、苏丹463.4万吨、坦桑尼亚333.1万吨。
11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10月我国进口粮食量为1048.4万吨,1-10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2993.2万吨,同比增长7.3%;1-10月粮食累计进口金额为473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10月,我国进口大豆515.8万吨,较上月继续较大数量下跌,不及预期。1-10月,我国进口大豆累计达到8241.5万吨,去年同期大豆进口量7310万吨,同比增加14.6%。1-10月大豆累计进口金额为350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
2023 年的中国生姜从 10 月初开始收获,目前收获已经接近尾声。就生姜的市场行情,全球果蔬网近期与青岛深普果蔬的 Jason Jiang 进行了相关的市场交流。据他表示,“在中国,今年的生姜因为没有受到干旱或者洪涝等极端气候的影响,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要明显好于往年。此外,价格方面,去年的生姜因受多雨气候影响而减产,导致价格大幅飙升。但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整体上生姜价位已回归理性。”
中国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中国累计出口各种大量元素肥料(含氯化铵、硝酸钾和动植物有机肥料,下同)2577.0万吨,同比增幅为28.2%;出口金额80.81亿美元,同比降幅为15.3%。
2024年,真鳕全球产量将下降至10年新低,巴伦支海配额再次削减20%,预计2025年配额还会进一步下调。青岛展会上,商家预计真鳕市场将很快迎来一波涨价潮。"2023挪威-中国海产峰会”上,挪威海产局分析师Eivind Hestvik Braekkan预测,2024年全球真鳕(包括太平洋真鳕)产量将下降至112万吨,2025年进一步减少至103万吨,2018年这个数字多达163万吨。”
本周印度蒸谷米出口价格连续第五周下跌,因为新米供应过剩、卢比疲软以及印度政府延长大米关税后需求减少。印度破碎率5%大米报价从上周的每吨495-505美元跌至490-500美元。孟买的一位出口商称,北部各邦的新稻堆积如山,导致稻米价格下跌。出口商也受到了卢比疲软的帮助,这使他们更容易降低出口价格。
面向中国市场,近几年,皇冠以品牌为抓手,双优质产区(法罗群岛+苏格兰)为协同,持续发力中国市场。“对于皇冠集团(Bakkafrost)而言,中国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有战略性的且具备高成长未来前景的市场。”皇冠集团销售总监Annika Frederiksberg女士表示。近日,在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期间,海鲜指南采访了皇冠集团市场总监Poul Andrias Jacobsen先生及销售总监Annika Frederiksberg女士 ,以了解皇冠对中国市场的最新感受与规划。
亚太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食品科技创新的温床。尽管最近对该地区的农业食品科技投资金额有所下降,但投资者对亚太地区的农业食品行业的青睐不太可能改变。最近,知名农业食品投资机构 AgFunder 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印度农食科技投资机构 Omnivore 还有澳大利亚的 AgriFutures 一起合作发布了最新的亚太农业食品投资报告。该报告显示,2022 年亚太农业食品科技初创公司的投资达到 65 亿美元,较创纪录的 2021 年下降 58%。
中国甘肃新一季洋葱于7月开始上市,其中黄洋葱价格保持平稳,而红洋葱价格自9月中旬陆续走高,并于10月底出现大幅上涨,目前仍保持涨势。山东济宁佳禾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营洋葱出口业务,公司负责人孟宪东先生(Jack Meng)表示,近几月洋葱价格的波动,与部分主产区减产,及印度提高洋葱出口关税有关。
秘鲁鳀鱼捕捞季的厄尔尼诺影响还未散去,又爆发了渔民罢工事件,给原本就十分不确定的新产季增添了更多变数。UCN消息人士称,在新产季的试捕期间,一些海区的幼鱼发现率偏高,秘鲁当局随即宣布实施小范围禁捕,这引起了秘鲁渔民及渔业公司的抗议。据称,试捕过程中小规格(低于12cm)鳀鱼的比例超过50%,很多鱼的体长在11.7-11.8cm左右,仅仅略低于12cm阈值。
粮食,是国之大器,也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我国粮食生产在持续丰产丰收的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对肉蛋奶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这导致我国粮食进口量,特别是饲料用粮的进口居高不下。当前,国际风云突变,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也使得我国在粮食进口方面面临众多新的挑战。
11月2日,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科学家、农业高校校长、农业企业家和青年学者聚集在金海湖畔,分享先进农业技术成果,共论世界农业发展之路。
据厄瓜多尔水产养殖商会(CNA)数据,9月份该国出口冷冻南美白虾107,,361吨,出口额5.48亿美元。9月份出口均价为$5.10/kg,较8月份的$4.96/kg有所上涨,但仍然比去年同期的价格下跌20%左右。中国作为厄瓜多尔最大的出口市场,9月份发货量为62,403吨,同比增长10%,但出口额同比下滑15%。出口中国的均价为$4.81/kg,同比下跌22%。
用于确定收入产品的作物保险赔偿的收获价格的10月价格发现期现已结束。2023年玉米收获价格为每蒲式耳4.88美元,比预期价格5.91美元低17%。2023年大豆收获价格为每蒲式耳12.84美元,比预期价格每蒲式耳13.76美元低7%。
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126号,关于进口尼泊尔植物源性中药材植物检疫要求的公告;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128号,关于进口芬兰麦芽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129号,关于进口芬兰热处理猪肉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
虽然今年小麦进口规模大对市场是一个利空,但我国进口小麦主要满足优质品种调剂需求,还有一部分流入饲料领域和储备环节。进口配额也将约束进口规模以防进口过量冲击国内市场。中国今年小麦进口量将创下历史新高,因为烂场雨影响新麦产量和品质,再加上出口国的干旱天气令人担忧供应趋紧价格上涨,中国趁着价格较低的机会扩大采购。
玉米是美洲最大的农业成功故事,从 7000 多年前墨西哥的一种野草开始,到成为现代世界三种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它作为产量超过所有其他作物的粮食作物的出现,与杂交玉米的诞生相吻合。
2022年全球化肥使用量下降了7%,但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分析师预计,2023年的化肥使用量将增长3%;在价格方面到2024年化肥采购前景乐观。
2023年1-9月份中国进口活牛11.73万头,同比去年24.63万头减少52.4%,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58849头,占总进口量50%,从新西兰进口42529头,占总进口量36%,分别从智利和乌拉圭进口7712头和8057头,分别占比7%,澳大利亚占比最高。
在希腊雅典举行的Groundfish Forum(底层鱼论坛)上,俄罗斯业内人士预计,明年俄狭鳕捕捞配额将增加近20万吨,整鱼、H&G(去头去脏)、鱼片、鱼糜的产量都会有明显增多。俄罗斯狭鳕捕捞协会(PCA)主席lexey Buglak称,鉴于2024年总配额增加20万吨,H&G产量将从67万吨提升至75万吨,创下自疫情以来的峰值。“如果你回顾历史,这个(H&G)数字不会显得那么高,低于2019年和2020年。去年H&G产量比较有限,因为鱼片产量增多了。”
本届青岛渔博会上,土耳其公司Nordzee首次以参展商的身份现身中国市场。Nordzee公司的主业是水产养殖,供应海鲈、鲷鱼和虹鳟鱼,主要面向欧洲。今年,该公司首次进军亚洲市场,在两个月前参加了东京展会后,又直奔青岛渔博会。
据荷斯坦根据奶业国家数据显示,全球奶业国家按奶价划分,分为高奶价国家、中奶价国家和低奶价国家。据国际奶农联盟(IFCN)按牛奶生产成本划分,高成本国家是50美元/100kg以上,中成本国家30-50美元/100kg,低成本国家30美元/100kg以下。按牛奶成本计算的奶价,高奶价国家人民币4元/kg以上。奶价的形成受资源条件、生产水平、管理模式等多因素影响,很难通过节本增效等人为因素改变。中国是牛奶生产高成本国家,奶价较高。受资源约束影响,韩国、日本、瑞士、马耳他、塞浦路斯等多个国家奶价高于中国,此外,资源丰富的印度2022年奶价大幅上涨,奶价也超过了中国。
9月,中国共进口了0.72万吨冰鲜+0.1万吨冷冻大西洋鲑,进口金额环比大跌,且月度进口均价触底。2023年1-9月,中国已进口了超7万吨大西洋鲑,已全面超过2022年进口量。
上周,尿素市场的疲软又持续了一周,需求量很小。未来几周内需要交易极大量的尿素,以重新平衡市场。大多数地区的尿素生产商在11月几乎没有订单,进口商在下一季之前确保产品安全的窗口正在缩小。印度可能会占据这一产品线的大部分,其次是欧洲和拉丁美洲仍然谨慎的买家。
在10月26日~27日举办的2023年秋季全国氮肥市场形势分析会上,国际肥料协会及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对国际氮肥市场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全球种业呈现发展高速化、市场垄断化、技术精确化趋势,种子贸易市场进一步扩大。面对作物种业发展劲头上升的趋势,了解全球主要作物种子进出口竞争格局,对促进我国种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选取国际种子联盟2015年—2020年全球种子贸易进出口数据,系统分析全球种子贸易形势。ISF将全球农作物种子贸易主要分为大田作物种子、蔬菜类种子、花卉类种子、马铃薯种和树种,本文主要围绕这五类种子进行分析。
2023年9月,我国进口谷物量为394.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5.59%,谷物进口额为131,643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70%;1-9月累计进口谷物量为4025.6万吨,同比下降8.20%,累计进口额为1,479,880万美元,同比下降6.52%。
2023年9月国际食品价格指数为121.46,环比下降0.17个点,同比下降14.59个点。肉类价格指数为114.21,环比下降1.17个点,同比下降6.07个点;奶类价格指数为108.61,环比下降2.59个点,同比下降34.09个点;谷物价格指数为126.29,环比上涨1.30个点,同比下降21.62个点;食糖价格指数为162.71,环比上涨14.52个点,同比上涨53.04个点;植物油油脂价格指数为120.87,环比下降4.96个点,同比下降31.71个点。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9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715.35万吨,同比去年减少56万吨,同比减幅6.85%;环比8月进口量减少221万吨,环比减幅23.59%。其中转基因大豆进口量为701.31万吨,较8月份进口量减少219.52万吨,环比减幅23.83%。此外,2023年1-9月份进口大豆累计7780万吨,同比增加1002万吨,增幅14.4%。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制盐行业进出口额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2年为最高值,实现进出口额6.35亿美元和贸易逆差3.83亿美元。2023年1-7月,我国制盐行业实现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
2023 年 10 月 14 日,生猪现货交易价格为 15.45 元/公斤。近两个月来,生猪价格呈下降趋势,而玉米价格则保持平稳波动。豆粕价格受到期货市场的影响,在 10 月上旬出现了一次较大幅度的波动,但在 10 月 13 日恢复到了 4800 元/吨以上的以往价位。在 10 月 14 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 2311 收盘价为 15610 元/吨,2401 的收盘价为 16625 元/吨。9 月份,18 家养猪上市公司共出栏 1271.1 万头,环比下降了 0.2%。产能扩张趋势没有缓解的迹象。
10月17日,美国阿肯色州下令,强制要求诺斯鲁普国王种子公司(Northrup King Seed Co.)在两年内出售其在美国阿肯色州克雷格黑德县拥有的160英亩土地的所有权,原因是该公司是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Syngenta Seeds, LLC)的子公司,而先正达的母公司是中国国企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外媒10月22日消息:截至2023年10月20日当周,全球小麦价格上涨,因为中国积极买入小麦,印度国内小麦价格上涨,而阿根廷天气不利作物生长。不过俄罗斯小麦供应充足,继续对小麦市场起到抑制作用。此外最近澳大利亚主要小麦种植区降雨,可能会使受到干旱影响的小麦产量增加数百万吨。
2021 - 2022 年度全球玉米的总产量为 47516 百万蒲式耳,其中美国总产为 15115 百万蒲式耳,中国为 10730 百万蒲式耳,全球总需求为 47089 百万蒲式耳,其中美国总需求为 12410 百万蒲式耳,中国为 11574 百万蒲式耳。
本文基于IFCN2022和2023年度报告,结合2018年美国威斯康辛世界奶业大会全球365天产奶量35.5吨纪录奶牛Aftershock3918牧场Selz-Pralle网络游,以及2020年另一过去多年的奶牛单产纪录保持者全群成乳牛平均单产20.25吨Ever-Green-View牧场Hoard'S Dairyman月度视频会议进行介绍,最后结合美国奶价来看中国奶业的发展建议。
随着农机金融租赁市场的发展,租赁方式也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资本租赁和操作租赁之外,还出现了更为灵活的合同租赁、灵活租赁和赎回式租赁等形式。这些不同的租赁方式提供了更多选择和适应不同需求的可能性。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2022年全球棕榈油产量达到7758万吨,同比增长6.33%;全球棕榈油消费量达到7473万吨,同比增长7.27%。分区域来看,印度尼西亚是第一大棕榈油生产国,2022年印度尼西亚占全球棕榈油总产量比重达59.3%,其次为马来西亚,占比23.72%。
昨日上午,上海辉展市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皆因2023/24产季首批智利车厘子空运抵达,各渠道商、经销商争相前来一睹开柜盛况。
俄罗斯塔斯社的消息显示,“俄中新陆路粮食走廊”倡议负责人卡连∙奥夫谢皮扬,在普京抵达北京当天就表示,俄罗斯和中国刚刚签署了两国历史上最大的粮食供应合同,总价值接近2.5万亿卢布,按照当前汇率,折合人民币超过1800亿元。这也是俄中两国历史上最大的合同之一。奥夫谢皮扬同时透露了部分细节,即这份合同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俄罗斯在为期12年的时间里向中国供应总计7000万吨的谷物、豆类和油籽。
荷斯坦根据FAO及主要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球原奶产量Top10国家产量合计6.01亿吨,同比增长3.7%,占全球总产量9.33亿吨的64.5%。印度全球第一,产量2.26亿吨,占24.2%;美国第二,1.03亿吨,占11.0%;巴基斯坦第三,6428.0万吨,占6.9%;中国第四,4026.5万吨,占4.3%;巴西第五,3460.9万吨,占3.7%。
近期日本国内蔬菜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在日本首都圈埼玉县的一家超市,以4个一盒装西红柿为例,这里的售价是646日元,约合人民币31元。据日媒报道,目前日本国内西红柿价格已经涨到了10年来的最高水平,两个月内涨幅超过六成。主要原因是今年夏季日本持续高温,影响了西红柿的生长,有的地区收成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由于供货量不足,甚至已经有超市开始对西红柿进行限购。
美国市场的低迷给植物基食品领军企业Impossible Foods带来了不小的冲击。2016年,该公司推出了标志性产品Impossible Burger,被寄予颠覆全球8970亿美元肉类产业的希望。与以往的素食品不同,Impossible Burger通过科技模拟牛肉汉堡的口感和质地。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许多同类产品相继问世,包括主要竞争对手Beyond Meat。到2021年,美国行业销售额达14亿美元,2022年全球销售额约为61亿美元,欧洲和拉美成为关键市场。
近期,国内小麦市场进入震荡博弈阶段,厂家报价涨跌互现,价格重心仍旧维持在相对高位水平,随着集中收购的结束和饲用替代的减少,面粉加工企业将成为小麦消费的主要渠道,市场供需整体表现宽松,若无重大调整,厂家需求量将直接影响未来麦价的走势。
目前发生冲突的巴以两国均不是粮食主产国,加之国土面积较小、人口较少,其粮食消费量变化对于全球整体粮食供需也几乎不产生影响。因此,巴以冲突爆发后国际粮价几乎没有明显波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0月7日爆发新一轮军事冲突以来,伤亡人数不断上升,冲突局势愈演愈烈。受冲突影响,10月9日国际油价大涨,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报收88.15美元/桶,单日上涨4.22%,美国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也大涨4.34%。目前巴以冲突对国际粮食市场直接影响仍较小,但是否会产生进一步影响仍取决于冲突是否持续升级。
德国国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约有50%的土地用于农业。尽管居住总人口约8300万,但德国农业从业人口占全国总劳动人口比重仅为2%,农户不足60万户。然而,伴随着农业从业人员不断减少,农业生产效率却在不断提高。根据德国农民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1950年1个农业工人产出的农产品只能养活10人,如今却可以养活150人。这与德国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小规模农业转型为因地制宜和效率更高的数字化现代农业产业密不可分。
德国作为欧洲的农业大国,一直致力于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创新。在近年来,德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呈现出九大趋势,这些趋势不仅将改变德国农业的面貌,也将对全球农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农业行业观察梳理的德国农业科技的九大趋势,一起来了解一下农业科技如何改变与升级农业。
外媒10月15日消息:截至2023年10月13日当周,全球小麦价格互有涨跌。中国买家近期积极买入欧美小麦,提振芝加哥以及巴黎小麦价格走高。市场日益关注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南半球主要小麦出口国的干旱天气对产量的影响。不过黑海小麦供应充足,价格具有竞争力,继续遏制全球小麦价格的上涨空间。
理解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条件与挑战,并制定因应策略,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本文试图对数字农业的技术特征、发展困境及国际经验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中国数字农业转型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老挝是东盟成员国中唯一的内陆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是其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农业GDP约占总GDP的16%。农产品贸易规模较小,2020年贸易额24.2亿美元,主要出口活牛、饮料、木薯、咖啡、香蕉、大米、食糖等,进口饮料、精制动物饲料、精制糖等。
印度政府10月13日发布政令,将20%的蒸谷米出口关税延长至2024年3月份。印度占全球大米出口的40%以上,鉴于其他出口国的库存较低,此举可能进一步削减印度这一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的发货,并提振全球大米价格。
随着周期的缩短,美国大豆出口进度一般,9月13日,美国农业部发布了最新的供需报告,其中2022/23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预估数据由8月公布的5389万吨上调至5857万吨。进入9月之后,美国大豆累计出口装船数量相对回升较慢,与此同时,美国大豆出口销售进度整体略慢较慢,但由于还有较长的销售周期,预计本次报告美国大豆出口预估或将保持不变。
麦肯锡公司发布了《下一波浪潮:替代海产品解决方案》的报告。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海产品需求将激增14%,这可能导致替代海产品高速增长。在需求激增之际,全球85%的渔业已经达到或超过其可持续限度,而对鱼类养殖的限制进一步加剧了传统海产品供应的压力。
近期,全球最大鸡蛋生产商Cal-Maine Foods宣布计划收购 Fassio Egg Farms 的鸡蛋生产和加工业务资产。将收购的资产包括Fassio的传统散养农场,可容纳约120万只蛋鸡、饲料厂、化肥生产和堆肥业务、Fassio目前的鸡场设施以及位于犹他州埃尔达的土地。
截止9月底,夏粮集中收购基本完成,市场形势不弱于上年。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超过5700万吨,收购量同比提升,河南累计收购小麦1435.5万吨,同比增加156万吨;山东累计收购小麦1015万吨,同比增加113万吨;
谷歌正在用全新方式看待农业。随着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科技巨头们的路径选择,或将让农业这一古老行业站在了巨变前夜。不久前的2023年9月,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正式宣布,推出农业科技公司Mineral,致力于大幅度提高农业数据集的质量、多源化和规模化水平。
中国是全球牛肉进口第一大国,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2年中国牛肉进口350万吨,比全球前2-5名的进口总量还要高。2022年全球牛肉出口量为1022.6万吨。中国进口牛肉总量占全球牛肉出口贸易的34.5%。
10月以来,厄瓜多尔白虾期货报盘价格下行走低,当前报价较9月底降约0.2美元/公斤,期货价格走势来到2023年相对低谷位置。据中国进口商反馈,尽管期货订货价格降低,但因国内(进口)白虾库存货物较多,低价并不意味着有盈利空间,反而可能陷入亏损,因此,中国进口商订货态度极为谨慎。
钾肥等化肥作为粮食生产的基本原料,其稳定供给直接影响粮食供给和安全,前几年我国化肥政策多以补贴、去产能为主,近年来随着全球粮食供给波动,宏观经济下行、地缘冲突加剧等因素导致,化肥供给稳定性开始出现偏差,对此国内持续出台相关政策保证国内市场供给,避免供给对于行业的进一步压力。如在国际化肥价格快速上涨的情况下,为了确保粮食生产所需化肥供应,国家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化肥稳价保供的政策.
10月6日晚,宁夏银川河东机场迎来了一批特别的“乘客”——来自新西兰的240头进口牛。该批次新西兰牛乘坐南方航空CZ5224货运包机,于当地时间10月6日11:40从奥克兰国际机场起飞,历时12个小时飞行,于北京时间10月6日晚上19:45平安顺利的落地银川河东国际机场。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0月1日消息,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平台“国家统计”数据(Comtrade)计算,2023年上半年,俄罗斯向世界市场销售了至少价值66亿美元的化肥,主要买家是巴西、印度和美国。
最近几个月的国际大米市场,正在遭受贸易保护主义和厄尔尼诺天气的双重考验,这导致国际大米价格涨幅强劲,市场对大米的关注,也一度超过小麦、玉米等品种。如果国际大米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粮源调整也势在必行,这或将改写我国大米的贸易格局,大米出口或迎来良机。
10月份起,俄罗斯将对出口海产品征收“出口税”,征税额度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设定的卢布兑美元汇率挂钩,上限为7%。俄罗斯渔业界表示,此举将对重要出口市场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针对狭鳕、蟹类和鲱鱼等物种。
2023年9月27日,罗马 — 继日前举办首届全球畜牧业可持续转型大会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今天隆重召开首届全球可持续农业机械化大会。屈冬玉总干事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指出,机械化是引领农业粮食体系转型的强劲驱动力,同时必须确保环境可持续性,不让任何人尤其是妇女和小农掉队。
称霸世界!美国农业靠的就是科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市场的不断变化,美国的农业领域也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以下是我观察到的美国未来农业的九大趋势。
71%的农民表示,气候变化已经对他们的农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担心这将在未来产生影响。73% 的受访者经历了日益增加的病虫害压力。根据估计,过去两年由于气候变化,农民收入减少了 15.7%;六分之一的农民自认为收入损失超过 25%。
Bi Shutong 是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欧洲业务开发人员。该公司是生产香菇、杏鲍菇、牡蛎和其他异域蘑菇品种的原木的专家。该公司最近在波兰开设了自己的子公司,其中包括一个蘑菇农场。Bi Shutong 谈到秋季开始时的市场行情时表示:“我们对即将到来的新鲜奇异蘑菇和基质销售季的预期很强烈。最近几周我们见证了强劲的增长,而我们才刚刚进入秋季”。
由于世界对猪肉的需求不断增加,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动物健康和福利、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等因素,都有助于全球猪饲料市场的增长。据研究公司IMARC集团预计,到2028年,全球猪饲料市场将达到1412亿美元,2023—202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3.3%。尽管基于以上的增长预测,但是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全球猪饲料产量仍在下降。根据奥特奇(Alltech)《2023年农业食品展望》报告显示, 2022年全球猪饲料产量3.194亿吨,比2021年的3.333亿吨下降了2.98%。
农药作为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其生产和使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农药行业发展迅速,新问题层出不穷,加之人们对农药的认识水平随科学的进步而发生变化,因此农药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
8月,中国进口水/海产批发市场去库存压力明显,批发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存在明显波动。从中国进口海产板块价值及体量分别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品种——大西洋鲑和暖水虾的海关进口数据看,8月中国进口大西洋鲑创2023年月度进口新高,冰鲜品环比7月到货多2.2万件,因集中到货中国市场8月一段时期内处于销售时效高压、消化库存阶段。而白虾产品,进口节奏则有所放缓,8月中国进口冷冻暖水虾(虾仁除外)8.24万吨,其中5.9万吨为厄瓜多尔产地白虾,环比7月少200柜。
9月21日,2023(第七届)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暨中美农业食品产业对话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当天,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戴德年(Daniel Delk)在会议现场表示,中美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为两国企业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成为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基石之一。在过去40余年间,美国的主要农业企业及相关机构都与中国展开了合作,农业领域的合作对于中美双边关系发展非常重要。
据俄罗斯渔业机构(Rosrybolovstvo)数据,俄远东地区野生三文鱼产季已于9月20日正式结束,今年产量比去年明显增加,比2021年增加了14.2%。俄罗斯野生三文鱼产季大周期为两年,截至9月18日,远东地区总产量为59万吨,是2022年的2.3倍,并且高于2021年的51.6万吨。
目前,距离中秋国庆长假仅剩一周时间,进口虾需求仍然相对低迷。据一位广东进口商的说法,国内冷冻虾库存量足以满足国庆假期需求,而库存的消化速度将决定青岛渔博会的补货量。
本周,全球领导人齐聚纽约参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并审查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进展。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近日发布《2023年粮食及农业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进展报告》。这份最新报告指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进程已经过半,但与粮食和农业相关的目标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导致消除贫困和饥饿、改善健康和营养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面对更为严峻的挑战。
最近几周,俄罗斯两去(H&G)真鳕价格大幅下跌,与黑线鳕的价格差有所缩小。9月中旬,中国工厂收购的1-2kg H&G真鳕CFR价格在$4,000-$4,150/吨,低于8月份的$4,400/吨。俄罗斯H&G黑线鳕价格仍然在$2,100-$2,200/吨,真鳕与黑线鳕价格差仍有$2,000/吨,这个价格差自去年6月份以来就逐渐形成并扩大,而历史上(2013年3月和2015年1月)黑线鳕价格曾短暂性高过真鳕。
2020年,印度爆发了反对农业法改革的大规模运动,这场改革企图放松对农业领域的管制,促进农业金融化和贸易投资政策自由化。然而,农业金融化的后果是:掌握垄断性数字科技的资本势力从农民那里收割巨量信息,操控农产品价格,进而投机钻营,获取更高利润;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后果是:丧失最低粮价保障、缺乏被日渐解体的公共营销体系保护的农民们,却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承受高种植成本和低销售价格之间的持续重压,要么放弃务农,沦为永久性剩余劳动力。
近几十年来,美国农作物种子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由数量较少、规模较大的公司主导种子供应。知识产权的扩大加上种子行业的结构变化,促使种子和生物技术公司增加研发(R&D)支出,从而为作物农业带来了一系列创新。与此同时,种子价格大幅上涨,尤其是转基因品种,这反映了改良种子品种的价值以及顶级种子公司市场实力的增强。
有消息称,俄罗斯已恢复与美国的化肥贸易,因此停止了该国此前给予印度的折扣。由于俄罗斯是化肥的主要出口国,贸易动态的转变预计将增加政府在化肥补贴方面的支出。此前,在乌克兰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对其实施制裁,印度从中获益。
2022年,受西方制裁俄罗斯、白俄罗斯的影响,全球化肥供应紧张、贸易运输受阻。化肥出口大国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出口受限,一些如巴西一样的肥料依赖进口的国家出于对供应短缺的担忧,争先恐后从其他地区寻找替代来源,掀起购买热潮,推高化肥价格。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如摩洛哥一样的资源丰富的国家出口额得以迅猛增长。由此,全球化肥供求格局发生变化。而如今,随着几个国际化肥主要市场不同往常的几番动作或发生变故,市场不确定性加剧,供求格局可能再一次发生变化。
因为乌克兰战争,美国政府对所有俄罗斯海产品实施进口禁令,而大批量俄罗斯白鱼原料在中国境内加工生产,制成附加值产品,贴上了中国原产标签,最后销往美国和欧洲。
本次USDA报告从成本端看,9月USDA报告下调大豆单产至50.1蒲/英亩一如预期,尽管种植面积增加10万英亩,但产量下调至41.46亿蒲处近8年次低;同时美豆需求也遭下调,使得美豆库存降至2.2亿蒲高于预期,从而显示美豆盘面短期利多出尽。
据泰媒报道,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给泰国带来较正常情况更干旱的天气模式,今年降雨不足,从10月开始的新一榨季泰国产量前景疲软。据预测泰国2023/24榨季(10月至9月)的甘蔗产量仅为6650万吨,而上一季的产量约为9000万吨。由于严重干旱,泰国的食糖产量将在即将到来的收获季下降近五分之一,这将进一步收紧全球市场。
2023年全球狭鳕捕捞配额增长,加上国内外库存上升,狭鳕鱼糜价格下行,驱动国内销售。上海渔博会期间,青岛北洋佳美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Seamix禧美海产品牌创始人宋鹏告诉UCN,今年狭鳕鱼糜制品国内销量增长显著,得益于实惠的价格。
2023年以来,国内外关于非洲猪瘟的消息就此起彼伏,国内从北到南覆盖众多省份,那么今年的非瘟感染情况到底如何呢?早在2月28日农业农村部就曾发布通知,暂停唐山“新好农牧有限公司、山东荣昌育种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正嘉原种猪场有限公司鄂州原种猪场”3个无疫小区,上述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已经非常成熟,而且还是育种场。
俄罗斯远东三文鱼捕捞季将在第38周(9月18-24日)正式结束,截至9月5日,太平洋三文鱼累计产量为57.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50%,比2021年同期增长15%。俄罗斯渔业机构(Rosrybolovstvo)统计,堪察加半岛产量约48.7万吨,占总产量的85%。堪察加产量比2021年同期增长11.7%。
委内瑞亚最大的虾企Grupo Lamar正在寻觅全球投资人,新建一处加工厂,目标美国增值产品市场。Grupo Lamar一家公司占据该国虾产量的75%,2022年产量接近4万吨。公司预计2023年产量将达到6万吨,2024年增长至10万吨。Grupo Lamar商务总监Jose Rincon告诉UCN,新工厂本月破土动工,但进入远比预期慢,因为资金不足。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截至8月31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收购小麦、油菜籽、早籼稻6072万吨,其中小麦超5000万吨。新季小麦上市以来,收购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江苏、安徽、湖北小麦旺季收购进入收尾阶段;河南、河北、山东进度在七到八成。各类企业收购积极性较高,农民售粮踊跃,小麦优质优价特征更加明显,预计后期小麦价格仍将总体保持平稳。
2023年9月8日,罗马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今天发布最新报告显示,由于除大米和食糖以外的食品价格指数本月均出现下跌,国际食品价格指数8月回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是衡量一揽子食品类商品国际价格月度变化的尺度。2023年8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21.4点,环比下降2.1%,与2022年3月的历史高点相比下跌了24%。
近日,据哥伦比亚多家媒体报道,目前哥伦比亚农业部和畜牧业正积极采取行动,以求进一步打通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肉类消费市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哥伦比亚政府和诸多机构,如畜牧业从业者联合会(Fedegan)、哥伦比亚农业研究所(ICA)、药品和食品监督局(INVIMA)、哥伦比亚贸易投资旅游局(ProColombia),商业、工业和旅游部以及哥伦比亚农业部联合宣布哥伦比亚计划于9月14日至26日开启亚洲访问之旅,将访问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并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卫生当局代表会晤,届时将商讨进一步了解和加强高附加值肉类出口所需的卫生受理程序等事宜。
9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8月我国进口粮食1274.4万吨,1-8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0969.2万吨,同比增长6.8%;1-8月累计进口金额407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海关总署9月7日消息,前8个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增价跌。8月,中国进口大豆936.2万吨;1-8月,我国进口大豆累计7165.4万吨,同比增加17.9%,每吨4288.6元,下跌1.5%。
近年来,随着消费的升级和市场日趋多元化,进口食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2022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1.57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0.8%。食品进口额1.3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0.4%,越来越多的进口食材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守护消费者食材安全,政府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或修订了多部政策标准进行食安督导。那么对于进口食材,在政策标准上今年都有哪些新的变化?
全球147家顶尖饲料企业榜单正式公布。WATT国际传媒的全球顶尖饲料企业数据库显示,2022年,全球有 147 家动物饲料生产商的复合饲料产量达到或超过100万吨。这些顶尖企业2022年的复合饲料产量超过5.38亿吨。据奥特奇(Alltech)《农业食品展望》显示,2022年全球配合饲料产量超过12.66亿吨,这意味着这些公司占全球饲料产量的43%。
近期,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强推核污水排海,造成巨大环境风险,周边海域的渔业更是受损严重。值得注意的是,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关系到世界一半人口的粮食安全。本文作者、法国学者Yvanne Bouvet追问:渔业资源从何而来?谁在开发它们?海洋渔业和养殖能否满足30年后百亿人口的需求?
数据显示,2017-2022年中国水果零售市场规模和人均收入不断增长,2022年中国水果零售市场规模达13280亿,预计2023年达14320亿,2022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于新鲜水果的消费意愿将会增强;同时随着中国物流运输配送能力的增强,水果可以更加方便地运送到消费者手中,未来中国水果零售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8月25日,俄罗斯联邦政府通过第1386号法令,修改国家海产品行业发展蓝图。新发展蓝图预期,到2030年,俄罗斯全国野生捕捞总量将保持在每年513万吨,水产养殖产量将翻一番,达到618,000吨。据俄罗斯渔业机构(Rosrybolovstvo)数据,2022年,俄罗斯野生海鲜捕捞量为488万吨。2023年1-6月,野生海产品渔获量243万尾,同比增长3.3%。2022年水俄罗斯产养殖产量为38.4 万吨,同比增长8%。 2023 年1月至3月水产养殖产量预计同比增长15.6%,达到181,400吨。
据厄瓜多尔水产养殖商会(CNA)数据,7月份该国冷冻虾产品出口量为100,172吨,同比下滑3%,出口额约5.04亿美元,同比下降23%。7月份厄虾出口均价为$5.03/kg,同比下跌21%,并创下了自2021年2月以来的价格新低。中国仍然是厄瓜多尔最大的出口市场,7月份贸易量为53,272吨,同比下滑4%;价格同比下跌25%,至$4.62/kg。
近年来,我国的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波动幅度较大。据统计,2022年的中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为5573.3万吨,较上年底增长0.5%。近三年,中国氮肥产量有所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的中国氮肥产量为3797.54万吨,与上年底相比出现小幅度增长,同比增速为2.6%。
昨日,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公布2023年全球乳业20强。该机构依据乳制品企业2022年业绩发布的全球乳业20强排行榜,为目前全球乳业最权威的排行榜单之一。值得关注的是,在2023年全球乳业20强中,只有五家公司排名与去年相同,整体排名迎来了洗牌。本次排名上升的乳企共有9家,下滑的共有6家,有1位新入局者Glanbia,而明治却在今年落榜。在入榜的中国乳企中,伊利排名第五,蒙牛排名第八。
据越南媒体Nong Nghiep报道,近些年,中国一直是越南第三大海产品出口市场,排在美国、欧盟之后,年贸易额超过10亿美元,占越南出口总额的15%左右。然而今年前6个月,中国市场贸易额已经超过了欧美,达到7.16亿美元,其中虾类和巴沙鱼产品出口额均接近2.8亿美元。
2023年7月,中国进口了7124吨冰鲜大西洋鲑与1137吨冷冻大西洋鲑,7月共计有35.6万件冰鲜三文鱼到达中国市场。截至2023年前7月,中国已进口约5.2万吨大西洋鲑(4.67万吨冰鲜+0.58万吨冷冻)!
2023年7月,中国市场共进口8.9万吨冷冻暖水虾,其中,厄瓜多尔产地到港3500条货柜。截至2023年1-7月,中国市场共进口了59.2万吨冷冻暖水虾,已超越2021年全年进口量。
我国固体钾矿缺乏,钾资源以含钾卤水为主,主要集中在青海柴达木盆地(80%)、新疆罗布泊盐湖地区(16%)。其中察尔汗矿区是我国目前探明储量最大的矿床,也是我国最大的钾肥工业基地。
钾是农业不可缺少的三大肥料养分之一,世界上95%的钾盐产品用作肥料,5%用于工业。钾盐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环节,主要包括卤水、杂卤石、光卤石、钾石盐等;中游为钾盐生产供应环节;下游主要用于农业和工业领域。
在进口水产贸易中,独家总代理模式是一种比较好的合作模式。但从巴沙鱼进口贸易实际情况看,总代理模式在国内“水土不服”,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据外电8月25日消息,缅甸官员周五表示,缅甸计划在8月底开始实施为期45天的大米出口限制,以控制不断上涨的本地价格。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缅甸年产大米1200多万吨,也是全球第五大大米出口国,年出口量超过200万吨。此前,缅甸大米协会制定的目标是在2023财年实现250万吨大米和碎米的出口,实现10亿美元的收入。
8月24日,日本单方面强行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受此影响,日本的水产品形象受到重创。东京都中央批发市场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25日丰洲市场新鲜青森金枪鱼的均价较一日前暴跌24%,每公斤价格目前为9383日元,约467人民币。而中国对日本的海鲜进口禁令是导致价格暴跌的最重要因素。贸易数据显示,中国是日本2022年海产品出口的最大单一市场,出口额为871亿日元,最受欢迎的产品包括扇贝、金枪鱼、海胆、鲷鱼和海参等。
2023年乳制品及替代品行业的全球零售额预计将达到6680亿美元,增长率将达到6%,这主要是受通货膨胀压力的影响。然而,零售量预计将保持微弱增长,仅为0.3%。未来行业走向保持乐观,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5.1%。
俄罗斯帝王蟹供应商岸泰集团(Antey Group)开发全新物流运输路线,对接巴伦支海原产地与中国消费市场。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期间,俄罗斯帝王蟹生产商岸泰集团(Antey Group)副总经理Ivan Novikov告诉UCN:“在活蟹物流方面,我们做出了调整,效果非常理想。”
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NHK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已于当地时间24日下午1时许,正式开始福岛核污染水作业。据日本东电公司发布的消息,今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预计为200至210吨,每天的排放情况将在次日公布。第一阶段排海将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这一举措对海洋渔业捕捞和海水增养殖等方面都会有影响,影响程度难以估量。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增长,各国之间的食材和商品往来也愈来愈频繁。如果日本将核污水排海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可能会导致全球食材和商品贸易受到限制,从而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当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已成全球关注焦点,也引起中国消费者对自日本进口食材安全的担忧。
2023年8月23日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首日,上海一网鲜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网鲜”)与挪威莱瑞海产集团(Leroy,以下简称“莱瑞”)签署 Aurora鱼柳项目合作协议。在挪威海产局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总监童安睿(Andreas Thorud)和上海一网鲜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栋的见证下,上海一网鲜供应链有限公司三文鱼业务总监俞宏辉与挪威莱瑞海产集团中国首席代表谷裕(Juliana Guyu)参与签约。
海关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暖水虾进口量有所放缓,价格也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越南虾进口量下滑十分明显。据统计,7月份中国进口89,158吨冷冻虾产品,同比下降4%,进口额约4.85亿美元,同比下降16%。7月份进口单价为$5.44/kg,比去年同期下跌20%。1-7月份,中国累计进口591,827吨虾产品,同比增长38%,进口额33.2亿美元,同比增长19%。1-7月份进口均价为$5.61/kg,比去年同期均价下跌14%。
8月22日,国际权威品牌价值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了“2023全球最具价值乳品品牌10强”榜单。Brand Finance是国际公认的独立第三方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以专业性和独立性得到业内外广泛认可,现已成为评判全球品牌价值的重要依据。今年的榜单中,中国“乳业双雄”表现突出。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7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973.1万吨,比6月进口量减少53.9万吨,环比减幅5.25%;比去年同期增加184.8万吨,同比增幅23.45%。受到豆粕和食用油需求增加推动,7月大豆进口量接近2020年创下的历史同期最高1009.1万吨。此外,2023年1-7月份中国进口大豆累计6230.3万吨,同比增加814.1万吨,增幅15%。
2023年7月份中国棕榈油主要进口国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朝鲜,主要进口省份从多到少依次为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天津市及福建省。其中我国从印度尼西亚进口棕榈油(棕榈液油+棕榈硬脂)42.86万吨,占比84.26%;从马来西亚进口棕榈油7.93万吨,占比15.59%。
新一季山东大蒜于5月底开始收获,6月开启出口。由于今年行情偏高,新蒜起点价高且整体保持涨势,价格波动频繁。山东祥盛进出口有限公司(Shandong Xiangsheng Import and Export Co., LTD)主营大蒜出口销售,最近正忙于新蒜发货及入库。该公司的秦博文(Wendy Qin)女士介绍了新产季的情况:“新一季大蒜在收获期间遇连续降雨,部分大蒜因此受潮、发霉必须剔除,所以本季符合标准的大蒜数量少于以往,使成本上涨,且价格并不稳定。”
7月进口总量连续第二个月反弹,但环比较6月大幅度下降。
据印度商务部数据,上半年印度虾产品出口量为323,680吨,同比减少3%,出口额约22.7亿美元,同比减少16%,出口均价同比下跌13%至$7.00/kg。从出口额上看,美国、中国等主要市场的贸易额都在下滑。美国作为印度最大的虾产品出口市场,上半年贸易量为129,,830吨,同比减少7%,出口额为10.4亿美元,同比减少20%。6月份的出口量有所好转,同比增长5%,但出口额减少8%,价格同步下跌13%至$7.91/kg。
今年,俄罗斯野生三文鱼产量预计将达到60万吨,美国累计产量逼近30万吨,美俄两国的总产量可能突破100万吨。俄罗斯联邦渔业机构(Rosrybolovstvo)8月15日称,远东地区野生三文鱼产量接近52.8万吨,比去年同期翻了三倍,预计总产量将逼近60万吨,仅次于2018年的67.6万吨。俄罗斯企业Okeanrybflot销售总监Dmitry Gusev向UCN确认,截至8月8日俄罗斯产量约49.7万吨,粉鲑产量约44.1万吨。2018年,俄罗斯粉鲑产量为51.2万吨,今年不太可能超越2018年。
自去年初以来,全球大米价格持续上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近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全球大米价格指数环比上涨2.8%,至129.7点,为近12年来最高水平,引发人们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关注。专家表示,中国大米常年产大于需,储备充足,国际大米市场波动对我国市场影响有限。
当地时间7月20日,印度政府宣布,为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印度将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出口。当地时间8月19日,印度财政部发布通知,将对洋葱出口征收40%的关税。这一通知即刻生效,将执行到今年12月31日。
8月16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跌破7.33,创下去年11月以来的新低。据悉,越南巴沙鱼进口成本增加近6000元/柜!在这种情况下,贸易商谨慎下单,7月份越南出口中国市场的巴沙鱼总量创下2月份以来的新低!
8月14日,哈萨克斯坦—中国商界领袖圆桌会议在深圳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种子贸易协会和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联合主办,哈萨克斯坦政府副总理朱曼哈林·赛热克、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农业部部长等政府领导及中哈两国农业上下游二十多家企业参加了本次活动。
秘鲁中北部鳀鱼产季为期10天的试捕期已经结束,秘鲁海洋研究院(Imarpe)将在8月17日之前提交报告,公布所有捕捞结果以及建议需要采取的必要措施。截至目前,秘鲁官方还没有给出具体说法(包括产量数字),但生产部部长Raul Perez Reyes提到,短暂性产季是否最终宣告结束还存在不确定性,因为秘鲁厄尔尼诺现象研究委员会(ENFEN)预测,持续高温天气可能要持续到11月,接着迎来偏暖气候,直到2024年1月份。
最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投资中只有微乎其微的 4.3% 流向农业食品系统,而农业食品系统排放量占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近三分之一,意味着现实存在“巨大而关键”的气候投资缺口。作为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粮食损失、浪费和低碳饮食领域获得的资金不到所有气候投资的 1%。
2023年第二季度泰国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sean-China FTA)的优惠,向中国出口 1.88 亿美元的椰子产品(包括椰壳),同比增长 27%。
初期万天会从泰国和越南引进榴莲供应给天玑集团,榴莲销售额首年有望达到十亿元。
据统计,2022年9月至今,日本鳗鲡苗种受上述因素影响,捕捞歉收,渔获量大幅下降,创近年历史新低。东亚地区鳗苗捕捞从前年11月开始,至当年5月结束。受洋流、地热、台风等气候因素影响,每年鳗苗的捕获量都会出现剧烈波动。在经历了2020年的大丰收年后,2021-2022年连续两年捕捞季中鳗苗的捕捞量都出现了大幅下滑。
橄榄油是土耳其家庭日常生活的必备食用油,然而自6月以来,土耳其橄榄油的价格已经翻了一番。为稳定国内市场价格,土耳其贸易部近期宣布暂停该国散装和桶装橄榄油出口直至11月。土耳其橄榄油价格为何出现飙升,暂停出口将带来哪些影响?
根据Good Food Institute Europe委托Nielson IQ编制的一份最新植物基市场报告,欧洲植物基食品市场目前价值超过20亿欧元,自2020年以来每年都在持续增长。该报告深入分析了13个欧盟国家(主要涵盖西欧和中欧)的市场情况,揭示植物基乳制品广受欢迎,成为植物基食品中最受消费者喜欢的产口,而植物基海鲜产品则表现出最快的增长势头。德国、英国和意大利是主要的植物基产品消费国,而荷兰、德国和瑞典的人均消费水平最高。
2023/24年度美国大豆供应和使用的变化包括期初库存增加,产量和出口减少。
柬埔寨农林渔业部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柬埔寨新鲜香蕉出口总量为165,552.92吨,较2022年大幅下滑24.4%。
据《曼谷邮报》(Bangkok Post)报道,今年前五个月,泰国水果出口商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定(FTA)尤其是中国-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定(CAFTA)带来的便利,与中国的贸易保持增长。
据中新网报道,近日,一批货重17吨、货值25.1万元的荔枝罐头,在广东茂名海关的监管下装车出口加拿大,这是茂名荔枝深加工产品首次进入北美市场。
据经济日报报道,8月8日,21.6吨黑钻菠萝运抵上海外高桥港区,在新批复设立的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接受海关查检,后快速通关放行投放市场。
因受冰雹和洪水等天气事件影响,南非苹果和梨产业组织Hortgro近日再次下调2023季苹果和梨的出口预测。
据南美侨报网报道,近日,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Asoex)发布的报告称,2022/23季智利核果出口总量下降11%,仅24.2万吨;但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达4.09亿美元。Asoex主席伊万·马兰比奥(Iván Marambio)称:“这是智利核果出口额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
美国农业部近日发布的《全球柑橘市场与贸易形势》报告显示,尽管南半球的柑橘生产国产量普遍有所增加,但北半球大部分生产国因天气状况不佳减产较多。本季全球柑橘各个品种均将出现减产,总产量预计将减少超过480万吨。
8月美豆主产区天气状况良好,大豆作物生长情况不断改善,巴西大豆出口卖压仍在挤占美豆市场份额,使得近期CBOT大豆期价承压下行。
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8555.3亿元,同比增长16.2%;出口额3285.6亿元,增长8.9%。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均有增长,且进口规模和增速远高于出口,成为当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一大特征。
从2022年6月之后,国际氯化钾市场便开始一路下跌。直至2023年6月底,随着巴西需求终于显现,国际钾肥市场才开始活跃起来,逐渐呈现回暖迹象。在多重经济因素的影响下,2023年上半年国际钾肥市场持续下跌,且几乎从未显现止跌企稳迹象。
8月3日,加拿大化肥巨头Nutrien宣布暂停其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盖斯马的120万吨/年清洁氨项目,预期的资本成本增加是主要原因。Nutrien于2022年5月宣布,计划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清洁氨设施,将使用创新技术制造清洁氨,以实现至少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这座价值约20亿美元的设施将原计划将在2023年做出最终投资决定,2024年开始建设,预计到2027年全面投产。
2023年8月4日,罗马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今天发布最新报告显示,受“黑海谷物倡议”终止以及最新大米贸易限制政策实施的影响,国际食品价格指数7月出现回升。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是衡量一揽子食品类商品国际价格月度变化的尺度。2023年7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23.9点,环比上升1.3%,与2022年7月同期相比下跌了11.8%。
近日,进口牛肉市场价格上升,不少业内人士对此反应较为激烈。与此同时,国产牛行情处于下行区间。进口、国产是否真的冰火两重天?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以下简称“分会”)在发表完上一篇牛肉的分析文章后(点击阅读:牛肉断崖式下跌背后的“供应链”深度思考!)仍在持续关注牛肉价格走势。经过分会与一线企业调研、并结合最新的统计数据、市场行情数据分析,分会认为,无论是进口牛肉价格的飙升还是国产活牛、牛肉价格的下跌都将在下半年步入一个振荡性的、平稳的区间,持谨慎乐观态度。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据Kynetec数据,巴西2022-23年度大豆种植面积增加6%,超过4200万公顷。用于大豆作物的农药销售额达到114亿美元,同比上一年度76.57亿美元,增长50%。Kynetec表示,在巴西,油料作物仍是主要作物,其次则是玉米和甘蔗。
8月1日,俄罗斯联邦渔业机构(Rosrybolovstvo)宣布,俄远东地区太平洋三文鱼捕捞产量逼近40万吨,产量增速相当迅速,堪察加地区占总产量的92%。而在7月21日,俄罗斯累计产量数字为24.6万吨,比2021年同期增长了46%。这说明在上一周,俄罗斯野生三文鱼产量达到15.4万吨之多。
2023年上半年鲜鸡蛋出口总量为6.50万吨,较去年同期(4.72万吨)增加1.78万吨,增幅37.64%;2023年上半年鲜鸡蛋出口总金额为11.12千万美元,较去年同期(8.52千万美元)增加2.60千万美元,增幅30.48%。
丹麦17-18万农民,国内农业产能是国内需求量的三倍,所以他们的产品有三分之二需要出口,主要出口德国、中国,中国人口多,所以中国是他们最大的出口。受到过去3年的新冠疫情影响,农产品销售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导致产能也有所下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23059千公顷(34589万亩),同比增长0.4%;小麦单位面积产量5834.3公斤/公顷(389.0公斤/亩),同比下降1.3%;小麦产量13453万吨,同比下降0.9%。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截至7月27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超4000万吨,总体收购进度超六成。近期,小麦收购进入集中上量阶段,日均收购量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面粉加工、饲料、储备等企业抢抓粮源,贸易企业积极采购、增建库存,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农民择机择价售粮,小麦市场呈现购销两旺的良好局面。
近日,加拿大龙虾价格开始回涨,据一位出口商报价,7月26日发往上海1.25磅活龙虾价格(包括运费)为$11.60/lb,比6月8日的$10.25/lb上涨了13%,但仍然低于4月份($14.95/lb)的水平。
近日,菲律宾肥料农药管理局(FPA)发布了2022年工作年报,年报中介绍了肥料农药管理局全年进行的工作完成情况、进口农药统计、财政情况等内容。本文节选部分与农药相关的工作总结,以供读者参阅。
在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印度禁止大米出口后,俄罗斯、阿联酋也相继宣布暂停大米出口。这引起多国市场对大米的恐慌性采购,一些国家的居民也开始囤购大米。眼下,叠加极端天气导致的减产担忧,全球大米价格已经在11年来的最高点徘徊。当地时间7月29日,俄罗斯政府通报,俄方已决定继续临时禁止本国大米及碎米出口,期限至今年12月31日,“以保障国内市场稳定”。
根据世贸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印度以55亿美元的出口额超过出口额为54亿美元的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农化品出口国。而中国的农化品出口额为111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在2022-23财年,印度农化行业取得2890.8亿卢比(3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不俗的出口表现归功于印度工业的技术能力,使其能够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在国内和全球市场迅速推出非专利产品。
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最新报告预测,下半年中国虾产品市场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进口量持续增长的趋势可能不会延续。另外,亚洲养虾国产量将会进一步收缩,印度产量下降幅度扩大。
2023年6月份,越南巴沙鱼出口行业可谓喜忧参半。消极方面是,6月份的出口量为58,447吨,同比下滑19%。积极一面是,出口量环比增长2%,而且出口均价环比上涨1%,扭转了五月份的颓势,达到$2.30/kg(该数据涵盖所有产品规格,是一个综合品类的平均价格,包括各级冰衣、ASC认证、增值产品等等)。
当地时间7月29日,俄罗斯政府通报,俄方已决定继续临时禁止本国大米及碎米出口,期限至今年12月31日,“以保障国内市场稳定”。无独有偶,阿联酋经济部也于28日宣布暂停阿联酋大米的出口和再出口。根据相关决议,该国将暂停大米出口4个月。上周,印度宣布禁止国内一部分大米的出口,引起多国市场对大米价格上涨的担忧。目前,全球大米价格徘徊在11年来高点附近。
最近,印度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西红柿危机。这场危机是如何发生的?隐藏着印度农业什么大问题?短短一个月,印度西红柿价格暴涨了700%。印度食品部的数据显示,7月16日,印度新德里的西红柿零售价格为每公斤178卢比(约合人民币16元),是此前价格27卢比(约合人民币2.3元)的7倍。同一时期,新德里的汽油价格也不过96卢比/每升(约合人民币8.4元)。
7月25日,俄罗斯渔业机构(Rosrybolovstvo)宣布,联邦政府决定禁止多种海产品的进口,适用于从美国、欧盟成员国、加拿大、挪威进口的鱼类和其他海产品。
农业科技初创公司 AppHarvest 在 2018 年首次进入业界视野时,承诺通过建造大型温室来改变美国的水果和蔬菜市场。但现在,随着周一该公司根据美国破产法第 11 章申请破产保护,其打造设施农业明星企业梦想似乎在真正扎根之前就已经枯萎了。
自去年7月黑海出口协议签订以来,乌克兰农产品出口获得明显回升,且谷物出口恢复显著,甚至在可行性和经济性上都高到了抑制陆路,铁路运输的程度。2022年乌克兰出口28,00万吨玉米(同比增加4%),343万吨油菜籽(同比增加27%),203万吨葵花籽(同比增加25%),1608万吨小麦(同比减少11%),这相当得益于多瑙河等新增港口的运输能力提高。
2023年6月,中国棉花进口量为8.38万吨,月环比减少23.50%,同比减少49.04%;其中,美国棉花进口量5.09万吨,占比60.79%,下降13.95个百分点,稳居月度第一,月环比减少37.77%,同比减少61.68%;印度棉花进口量0.80万吨,占比9.51%,提高6.4个百分点,跃居第二,月环比增加134.25%,同比增加385.74%;澳大利亚棉花进口量0.40万吨,占比4.84%,升至第三位,月环比增加95.48%,去年同期为0;其余国别棉花进口量皆低于4000吨。
据智利政府推广机构ProChile最近一份报告,5月份智利海产品和渔业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7.1%,至8.29亿美元。其中,鲑鳟鱼类出口同比增长7.2至5.47亿美元,鱼粉出口额同比增长45.1%至6,000万美元左右,鱼油出口额同比大幅增长313.8%至6,400万美元。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6月中国共出口各种肥料283万吨;其中,尿素22万吨,硫酸铵114万吨,磷酸二铵93万吨,磷酸一铵5万吨。
本周油脂整体先扬后抑,受到黑海出口协议到期提振及印尼棕榈油大幅累库的压制。在俄罗斯18日退出黑海出口协议,连续两日袭击乌克兰港口设施,并称将把所有前往乌克兰港口的船只视为潜在军事货物运输船只后,油脂市场加速兑现利好并出现冲高。然而,在随后印尼5月超预期的累库打压中,多头资金流出令油脂出现高位回落,在近期利好集中涌现后,呈现出一定阶段性利好出尽的意味。
最近,在印度的菜市场,人们每天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是:今天一个西红柿要多少钱?你没看错,是一个而不是一斤或者一公斤。作为印度烹饪主食的西红柿,由于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短缺,印度西红柿价格在最近几周飙升了400%以上。虽然西红柿危机的遭遇发生在印度,但这是人类粮食供应系统的一个先兆。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6月中国进口量为31157.459吨,同比减少14178.147吨,跌幅31.27%,环比减少31304.353吨,跌幅50.12%。进口金额为53681411美元,同比减少22712814美元,跌幅29.73%,环比减少89430628美元,跌幅62.49%。进口芝麻均价本月依旧处于偏强运行状态,2023年6月进口芝麻均价为1722.91美元/吨,同比上涨37.83美元/吨,涨幅2.25%,环比上涨208.77美元/吨,涨幅13.79%。目前市场主要还是按需采购,备货较为谨慎。
近日,厄瓜多尔出口产业联合会(CORDEX)致函厄总统Guillermo Lasso,要求在厄瓜多尔六个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CORDEX代表厄瓜多尔白虾、渔产品、香蕉、可可和车前草行业,汇集了700多家公司,创造了近90万个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去年出口收入超过130亿美元。
7月18日,黑海粮食出口协议在俄罗斯单方面退出以后,引发了人们对全球粮食危机进一步扩大的担忧。其实,对于全球粮食供应,真正的麻烦并不是黑海粮食出口协议暂停,而是极端天气和粮食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
2023年上半年,国际磷肥市场价格呈下行趋势,几个主要市场呈现以下特点:预计最晚于一季度末出现的巴西需求一再推迟,采购者持续观望,直到6月底终于开启;美国需求如预期于4月初开启,但以即时需求为主,价格取决于单笔交易,波动幅度大;印度持续加大磷酸二铵的进口采购规模,压低全球肥市价格底线,中国也被迫跟跌。
当地时间7月17日,俄罗斯外交部针对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发表声明称,该协议将于7月18日起中止。俄外交部17日已将该决定正式通知土耳其、乌克兰和联合国秘书处。全球主要粮食小麦、玉米和大豆期货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7月18日,全球最大的金枪鱼罐头生产商泰万盛(Thai Union Group)承诺投入72亿泰铢(约合2亿美元),推行“SeaChange 2030”计划,旨在2030年之前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战略。
2021年,澳大利亚农业种植面积最大的三大品种分别为小麦、大麦以及燕麦。小麦种植面积达到了1264.3万公顷,大麦种植面积达到了549.1万公顷,燕麦种植面积达到了107.0万公顷,分别占总体农业种植面积的48.1%、20.9%及4.1%。
三位市场消息人士表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可能在9月至12月从巴西购买比平时更多的大豆,因为预计美国供应会减少,新作大豆的价格会上涨。在巴西获得大丰收后,今年晚些时候将有更多的大豆供应,缓解了对全球供应紧张的担忧。此前,美国大豆种植减少,阿根廷今年早些时候受干旱影响产量下降。
印尼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国,是世界上陆地最为分散的国家,数以千计的岛屿星罗棋布,自西向东绵延3400英里,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数据,印尼镍矿储量2100万t、锡矿储量80万t、铜矿储量2800万t、铝土矿储量12亿t、金矿储量3200t,在全球的资源禀赋位居前列。除了金属矿产资源,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产地,年产4800-5000万吨棕榈油,出口份额占全球60%。
系统分析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和荷兰等世界农业强国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经验,不仅有利于我们明晰农业强国的基本内涵与特征,而且有利于我们正视与农业强国的差距,明晰实现农业强国的路径和制定规划。现在正是春天正好时,万物都随着春天开始苏醒,所有的美好都从现在开始,春天是一年的美好开始,愿这一年在美好中开始,可以将美好一直延续下去。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3年6月,粳米(标准一等)超市零售价格5.81元/公斤,环比上涨0.17%,同比持平;面粉(特级一等)零售价格6.02元/公斤,环比下降0.17%,同比上涨0.50%;玉米粉(精制)零售价格6.95元/公斤,环比下降0.43%,同比下降0.14%。
美国农业部6月底发布的种植面积报告显示,2023/24年度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8350万英亩,比3月份的播种意向预估低5%,较去年减少5%。大豆单产预估不变,仍为52蒲/英亩,收割面积预估下调使得2023/24年度大豆产量预估下调2.1亿蒲,为43亿蒲。
按印度消费者事务部来看,原来西红柿在印度的价格大约是20卢比一斤,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1.7元一斤。但当下,印度新德里的西红柿售价已经涨破到了70卢比一斤,换算成人民币是6元一斤,半年多的时间内价格上涨了300%。
德国作为一个城市化起步较早的国家,乡村地区也曾面临环境污染、人口流失等问题和挑战,德国是如何应对乡村发展危机的?对我国乡村振兴又有哪些重要启示?
农业(种植业)和农药市场息息相关,印尼也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5%左右,农业从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6%、占劳动力总人口的45%,全国耕地面积1450万公顷(约合2.18亿亩),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70%。耕地资源丰富,全国耕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0%。印尼农林渔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比例为12.7%,是重要的支柱产业。
近些年来,全球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数和不确定性。面对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等诸多挑战,农业也开始进入了转型时代,需要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规模走向精细、从生产走向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更多的创新力和资本力投入农业市场,推动农业进化,解决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痛点和难点。
第27周(7月3-9日),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养殖南美白虾价格仍然处于底部,60只(每公斤)规格出塘价格在VND 95,000/kg($4.0/kg),比去年同期下跌22%。UCN消息人士反映,越南加工商自3、4月份开始就一直在压低收购价格,这包括了南美白虾和黑虎虾两个品种,且主要出口市场的需求十分低迷,6月份越南虾价格已经触底。
今年4月份以来,巴沙鱼从业者普遍反映行情低迷,生意难做,价格无序竞争将使巴沙鱼产业链各环节没有足够利润支撑,不利于巴沙鱼行业良性发展。业务越来越难的背后,反映了巴沙鱼品类哪些市场变化?未来巴沙鱼是否真的会逐渐被其他品类取代?
1996-2023 年,除极少数年份外,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基本上是逐年扩大,普及率不断提高,近几年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甜菜的转基因普及率持续维持在 90% 以上,2023 年,转基因玉米、大豆、棉花转基因普及率分别达 93%,95% 和 97%。
近日,《2022中国远洋鱿钓产业发展报告》发布。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发布该报告。报告包括产业规模、远洋鱿钓(秋刀鱼)捕捞、远洋鱿鱼加工、鱿鱼市场贸易、产业推广、国际渔业治理与履约、远洋鱿钓管理体系与行业自律、展望等八个部分,对2022年我国远洋鱿鱼、秋刀鱼舷提网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7月7日,据seekingalpha报道,拜耳首席执行官 (CEO) Bill Anderson意欲分拆农作物科学(Crop Science)业务并成立公司上市。该消息来源于Platow Brief的一份报告。关于拆分拜耳的争论并非首次。上月,随着一位明确专注于制药业务的CEO上任,外界猜测声音不断。据Platow Brief所言,新任CEO不打算将农作物科学业务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或战略投资者。分拆计划可能至少需要3-4个月的时问才能最终敲定。
7月10日,瑞典马铃薯奶公司Veg of Lund与植物肉公司Haofood携手合作,计划在2024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和其他市场销售DUG品牌的马铃薯奶产品。Veg of Lund表示,这一产品采用了超速乳化工艺,有效防止液体分离现象。除了适合直接饮用外,DUG马铃薯奶还可用于热饮和烹饪等多种用途。马铃薯奶不含过敏原,富含营养,并且比其他植物奶产品更环保。
白虾产业动态:白虾期货报盘走低,国内冻虾批发市场库存明显、业者资金压力较重,国内活虾集中上市、价格或跌破历史成本价。
2023年上半年度国内豆粕价格整体呈现先跌后涨态势,年初因美国大豆偏紧库存格局叠加南美阿根廷大豆减产后,CBOT大豆价格居高不下,期间一度创出历史新高;3月受需求疲软拖累,以及南美巴西丰产预期使得美豆带动连粕持续走跌,豆粕现货跌幅超过预期;
随着居民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以三文鱼为代表的优质深海蛋白产品正加速渗透到我国的千家万户。进口三文鱼市场即使受到疫情的直接打击,也能在短时间迅速恢复。
随着农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技术壁垒、高资金投入、研发周期长等已成为行业固有护城河。近两年来,中国头部农化企业纷纷与与跨国企业在产业链供应,经销渠道,产品组合应用开发与推广、生物解决方案等不同领域绑定全球农化巨头,构建稳固护城河。通过建立长期业务合作关系,优势互补,打造更加完备的植保产业链,近而推进企业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本文小编将对近两年中国头部农化企业与农化行业巨头业务绑定做一简要盘点分析。
2022年12月,Bunge宣布计划投资约5.5亿美元建立一个完全集成的大豆浓缩蛋白 (SPC) 和组织化大豆浓缩蛋白 (TSPC) 设施。7月6日,Bunge公司宣布,它已经开始在印第安纳州的Morristown建造一个价值5.5亿美元的新大豆加工设施。这个 "完全一体化 "的工厂将于2025年中期开业,该工厂将根据颜色、大小和湿度等特征对谷物进行分类,为植物肉产品生产更高质量的食品级蛋白质浓缩物。
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变化及国际形势正在影响国内的牛肉消费习惯和消费者的饮食结构。中国的牛肉消费正在从餐饮服务为主导的模式转向多渠道发展模式。尽管对于大多数国内消费者来说,牛肉还不是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但牛肉在国内肉类消费的占比不断上升,仍然给国内牛肉产业带来很多机会。
2023年7月7日,罗马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今天发布最新报告显示,受所有主要谷物及多种植物油报价下跌影响,国际食品价格指数6月继续下行。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是衡量一揽子食品类商品国际价格月度变化的尺度。2023年6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22.3点,环比下降1.4%,与2022年3月的历史高点相比下跌了23.4%。
1-4月份是阿根廷鱿鱼(illex)的主要产季,今年的产量低于历史水平,导致价格的大幅上涨。另外,因为规格偏小,从5月16日开始,阿根廷鱿鱼产季暂停了21天。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经过三周的休渔,阿根廷鱿鱼最近的产量正在恢复,虽然没有达到最佳水平,但与早前相比有所改善。亚洲需求仍然非常强劲,以至于价格继续维持在高位。
阿根廷红虾船冻产季已经开始,从出口商的反馈来来看,当前市场表现冷淡,欧洲和中国需求都比较低迷。一位阿根廷公司销售总监告诉UCN:“所有市场需求都很低迷,南美白虾的库存很高,而且价格很低,我们无法与之竞争。我们会持续关注,看看亚洲市场能否在8月份起来,这并不是价格问题,而是消费低迷问题。”
农业机器人是指运用在在农业生产中的智能机器人,是一种可由不同程序软件控制,以适应各种作业,能感觉并适应作物种类或环境变化,有检测(如视觉等)和演算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无人自动操作机械。同工业机器人或者其他领域机器人相比,农业机器人工作环境多变,以非结构环境为主,工作任务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此,一般而言,农业机器人对智能化程度的要求要远高于其他领域机器人。
据厄瓜多尔水产养殖商会(CNA)最新数据,2023年5月厄出口107,419吨冷冻南美白虾,同比增长13%,并创下单月出口量的最高纪录。今年1-5月份,厄瓜多尔已累计出口496,739吨虾产品,同比大幅增长19%。5月份,厄瓜多尔白虾出口额为5.74亿美元,同比下降6%。1-5月份累计出口额约27.1亿美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从5月中下旬开始,在产区玉米价格上涨的带动下,销区被动跟涨。虽然新麦特别是芽麦替代了部分饲用需求,但由于本年度下游企业库存始终处于低位运行,存在刚需补库,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随着近期玉米价格涨至相对高位,且整体涨幅超出业界预期,下游企业对高价玉米的接受程度开始逐渐下降,部分企业已试探性压价采购。另外,替代品供应充裕也对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形成压力,玉米价格上行压力逐渐加大。
外媒7月3日消息:全球主要粮商——嘉吉、维特拉、路易达孚从7月1日起停止出口俄罗斯谷物,进一步撤离俄罗斯市场。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这些公司3月份已向俄罗斯农业部通报撤离决定,并开始将业务转让给新股东。
2023年6月29日下午3点,历经17天的海上航行,满载4000余头澳牛的专业活畜货轮“GREYMAN EXPRESS”号抵达天津港汇盛码头。本批澳牛由北京天牧达种源科技有限公司代理引进,由澳大利亚农牧业出口有限公司(澳之粹)出口。种牛品种包括荷斯坦、安格斯、西门塔尔、和牛。
6月27日,在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的一场论坛上,越南总理范明政在回应外界对越南外贸疲软的担忧时表示,回答道,“外贸疲软,这是一个全球问题,需要全球的解决方案。”多数观点认为2023年外贸行业整体看衰,并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甚至于在更长时间中都将陷入衰退的状况。当然也不排除有极少数行业没有受到影响。今年农药行业人也普遍感受到了这种疲软。在本文中,AgroPages通过数据来观察农药外贸行业的抗压情况。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南美白虾种虾市场。粗略估计,中国每年种虾市场需求量在140-160万尾区间,其中70-80万尾为本地生产的二代种虾,另外一半需求为进口或国产一代种虾。在进口种虾市场上,美国American Penaeid Inc(API)公司占据了最大市场份额,2022年的销量在40万尾左右,占据整个进口市场55-65%份额。其他供应商包括SyAqua、Top Aquaculture Technology、CP Foods、Primo、Hendrix Genetics – Kona Bay、Shrimp Improvement Systems (SIS) ,以及Blue Gene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