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小麦产业月度报告(202306)

一、全国夏粮收获进入尾声

农业农村部小麦机收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超过2.97亿亩,收获进度过九成五,全国麦收进入收尾阶段。今年“三夏”期间,各地主动应对天气影响,科学高效统筹调度农机,开展应急作业,有序推进抢收、烘晒作业。分地区看,四川、湖北、安徽、河南、江苏等地麦收相继告捷。从当前进度来看,山东进度已过九成半,河北进度过九成,陕西进度近九成,山西进度过七成半。

二、 国内小麦价格下跌

5月前两周,受国内小麦供需形势宽松、新麦上市在即影响,小麦价格延续上月跌势;第三周开始,小麦价格止跌回调,尤其是部分主产区连阴雨天气引发市场对新麦品质的担忧,加剧了陈麦价格上涨态势,但从月均价看,国内小麦价格继续下跌。5月份,河南地区普通小麦市场价格(郑州、安阳、漯河三地均价)为2709.67元/吨,环比下跌4.1%,同比下跌15.6%;优质小麦市场价格(郑州、新乡、濮阳、安阳四地郑麦366均价)为3122.50元/吨,环比下跌2.2%,同比下跌7.3%。

三、2023年1-5月小麦进口量同比增加

据海关统计,5月,我国进口小麦及制品115.40万吨,环比减少31.48%,同比增加71.44%;同期出口1.76万吨,环比增加51.61%,同比增加85.62%。1-5月,我国进口小麦及制品718.71万吨,同比增加62.50%,进口金额27.29亿美元,同比增加66.29%;同期出口8.02万吨,同比增加34.11%,出口金额0.39亿美元,同比增加44.95%。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450.51万吨,占进口总量的62.68%)、加拿大(125.29万吨,占17.43%)、法国(77.56万吨,占10.79%);出口主要目的地是朝鲜(4.23万吨,占出口总量的52.71%)、中国香港(2.54万吨,占31.66%)、中国澳门(0.23万吨,占2.87%)。

图片
图1:2020—2023年小麦产品月度进口量(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四、国际组织对2023/24年度全球小麦产量同比变化预测不一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6月预测,2023/24年度全球小麦产量7.77亿吨,比上年度减少3.0%;消费量7.80亿吨,比上年度增加0.1%;期末库存3.09亿吨,比上年度减少0.7%,库存消费比39.5%;贸易量1.94亿吨,比上年度减少3.0%。据美国农业部(USDA)6月预测,2023/24年度全球小麦产量8.00亿吨,比上年度增加1.5%;消费量7.96亿吨,比上年度增加0.4%;期末库存2.71亿吨,比上年度增加1.5%;贸易量2.13亿吨,比上年度减少1.4%。

五、2023年5月国际小麦价格下跌

5月份国际小麦价格先涨后跌,前两周由于市场担忧黑海谷物出口协议的续签前景,加上美国南部平原天气持续干旱、美国冬小麦优良率低于预期,国际小麦价格连续上涨。5月17日,土耳其和联合国方面均确认黑海谷物出口协议续签60天,国际小麦价格快速回落。其中,美国墨西哥湾硬红冬麦(蛋白质含量12%)平均离岸价为364.00美元/吨,环比跌2.4%,同比跌31.4%;直接折人民币价格为2545元/吨,比优质麦产区批发价低578元/吨;到岸税后价格约3432元/吨,比同期国内优质麦销区价高60元/吨。堪萨斯期货交易所硬红冬麦平均期货价为304.62美元/吨,环比跌1.3%,同比跌32.7%。

图片
图2:国内外小麦市场价格比较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农业农村部分析报告

据农业农村部供需形势分析报告,预计国内新麦价格将出现分化,国际小麦价格弱势震荡。国内市场来看,今年由于天气原因导致新麦品质参差不齐,质优新麦价格开秤后整体走稳,当前主流标准品质(水分13%以内,不完善率8%以内)新麦收购价在每斤1.34元到1.38元,新陈麦价差逐渐缩小。超标新麦价格明显低于标品新麦,水分13%以内超标新麦收购价大约在每斤0.8元到1元,预计未来高品质新麦价格仍有一定上涨空间。国际市场来看,全球小麦丰产预期不断增强,供应前景良好,但厄尔尼诺和乌克兰危机给全球小麦供应带来不确定性,预计国际小麦价格将维持弱势震荡格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U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ID:CAU_CAMS),作者:卢昱嘉、韩一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