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全国玉米产区平均批发价格为2.10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跌了4.4%;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24.6%。
自2022年4月以来,玉米和大豆市场一直处于供应增加阶段,玉米和大豆的结转库存水平都在上升,这反映在价格的下跌趋势上。
国际大蒜贸易网数据显示,11月16日,大蒜价格在经过持久的震荡后,行情开启强势反弹,16日产区价格集体飘红,金乡、杞县等产区蒜价出现五分至一毛上涨,17日价格再度拉涨一毛左右,18日价格继续追涨三到五分,短短三天时间,大蒜价格已经累计上涨2毛多钱,价格高点再次被刷新!
今年立冬伴随着行情的升温,彼时是市场价格呈现好转的情况,价格快速上涨之后高位停留一段时间之后又进入僵持,现阶段企业成交又开始松动,究其原因仍是在国内实际需求上,需求迟迟未有好转的形势下,下游拿货情绪难有好转。针对于后市行情来看,小编如下浅析。
海关总署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玉米进口量为25万吨,同比减少87.7%;1-10月玉米进口量共计1303万吨,同比减少29.9%。
本文从产业链延伸、功能拓展、产业链重构等方面分析了科技促进北京粮食产业链增值现状,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海关总署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玉米进口量为25万吨,同比减少87.7%;1-10月玉米进口量共计1303万吨,同比减少29.9%。
11月中上旬东北玉米市场供应宽松,价格下行。下旬产地气温逐渐下降,农户惜售情绪或增强,市场优质玉米供应收紧,价格跌幅或收窄,下游企业刚需采购,部分地区存反弹空间。
随后俄罗斯的小麦出口一路创新高,至23-24年度出口4900万吨,同步的是美国小麦价格从1300美分每蒲跌至515美分每蒲,但最近会有新的变局。APK News介绍,引援阿克莫拉地区的粮贸商,随着哈萨克斯坦小麦销售密集期的过去,哈萨克斯坦农民或正见证着小麦的低点,惜售情绪一旦展开,其影响力或波及全球。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中国的粮食供应是个矛盾体。一边是国内连续多年获得丰产,一边却是进口量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当下国内粮食价格处于极度低迷之际,这种矛盾就显得更加尖锐。
根据本次USDA公布的菜籽供需数据,全球油菜籽较去年产量小幅下调,其中欧盟预期下调调较多,其他国家产量变化不大;
一季度美湾大豆价格先落后涨,1-2月份价格下调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大豆供需结构维持宽松的格局,并且2024年美豆种植面积数据预估较高,都对进口豆价格形成不利影响。
2024产季河南产区新花生产量整体窄幅增加,其中春花生单产普遍有下降,晚花生单产相对理想,受影响程度小。随着价格的进一步下滑,农户理论收益下降。
据11月4日农情调度,全区秋粮收获进度达到96.2%,较上年同期快1.2个百分点,小麦已全部收获完毕,超越去年最高单产。目前,小春整体播栽进度已过六成,11月上旬,北方冬麦区大部墒情适宜,部分地区有降水,利于农田进一步增墒,水热条件利于冬小麦出苗和幼苗生长。预计11月中旬左右结束大面积播栽。
11月USDA供需报告大豆点评:11月9日零点(北京时间),美国农业部发布11月份供需报告,本次报告整体呈利多状态,数据明显下调美国及全球大豆产量,虽消费量也有所下调,但幅度不及产量,故美国及全球大豆期末库存环比下调。
10月东北玉米市场价格稳中偏弱运行,逐步盘整。黑龙江东部地区农场直收粮集中上市,潮粮主要发往周边深加工企业,烘干粮发往北港。黑龙江地区深加工企业到货情况较为充足,报价陆续呈现弱势。
根据美国农业部11月份供需报告显示,2024/2025年度世界玉米收获面积较上月预估调增154万公顷,较上年度面积减少209万公顷。本月产量较上月预估调增221万吨,较上年度产量减少971万吨。
特朗普的获胜立即让全球投资者和商界领袖纷纷评估他重返白宫意味着什么?我们之前已经谈过,特朗普第二任期经济政策的一个关键支柱,就是对进入美国的商品征收一揽子关税,而这必将会对农业食品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据了解,自9月启动调查后,广东菜系产业主体一方面对24年底及25年菜籽进口策略进行调整,目前以观望心态为主,另一方面则加快9/10/11月菜籽装运和菜粕压榨。
北京时间11月6日,美国大选结果出炉,特朗普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获胜。特朗普在第一个任职内对中国采取了强硬的贸易政策,通过加征高额关税来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而特朗普再次当选,对中关税变数不确定因素增多,潜在风险堪忧。对国内棉花影响几何?
中粮集团6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与来自全球的供应商现场签约,采购世界各地优质农产品,签约规模超百亿美元。与往年相比,中粮集团本届进博会“购物车”里的产品进口来源地更加多元。
11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10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38亿吨,同比增长7.4%;进口金额为4281.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减少8.2%。
截止11月7日收盘,连盘豆粕大幅上涨至3097元/吨,涨108元/吨,涨幅3.61%,盘中最高3109元/吨,触及上一高点为9月30日的3177元/吨,市场担忧美国大选或重蹈中美摩擦,而上一次特**当选总统时期,2018年6月15日,美方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
2024年中国玉米供需格局总体相对宽松,供应量同比上一年增加,需求量同比下降,理论供需差同比增加,导致玉米价格同比2023年略低。
10月国内稻谷集中上市,产区米厂陈稻谷库存消化进入尾声,米厂陆续转向新季稻谷的采购及加工,下游销区市场对于新季大米的采购需求有所提升,国内米厂开工率较上月提升,稻米副产品的供应量增加,而副产品的终端需求未有明显好转,国内玉米价格延续低位,副产品价格仍持续下跌。11月副产品价格仍缺乏利好支撑,或仍将延续跌势。
进入11月份,小麦市场多空因素交织。供需博弈下,麦价仍有阶段性回暖机会,不过市场对后市没有太高预期,小麦价格仍将以稳为主,大概率保持区间震荡。建议各市场主体理性购销,切实把握阶段性市场机会。
美国农业部11月供需报告将于11月9日凌晨公布。从2001年开始的23次11月报告中,只有3次报告没有对美豆单产进行调整,剩余20次中,美豆单产上调的有12次。只有2次报告调整美豆种植和收获面积,均是下调种植和收获面积。15次报告调整了美豆压榨和出口,其中有6次下调了美豆压榨,有7次下调了美豆出口,其余均是上调美豆压榨和出口。
10月南方产区大豆先跌后稳。国庆期间,南方黄淮海产区大豆集中上市,短时间的供应压力使得南方产区价格呈现季节性下跌态势,各区域不同程度下滑。
10月小麦价格先涨后落,市场购销积极。国庆节后粮贸购销重心集中在秋粮,小麦市场流通放缓。粉企上量稀少且库存低位,小幅提价促收;中储粮增储库点继续收购,但由于卸车排队时间较长,对市场价格支撑作用减弱。
截至2024年11月1日当周,全球小麦价格大多下跌。周初发布的首份冬小麦评级报告显示美国冬小麦优良率低于预期,引发对全球供应紧张的担忧。但是气象机构预测美国平原将迎来降雨,给小麦市场带来压力。市场继续关注国际招标中的俄罗斯小麦定价,初步迹象显示出口商遵守了非官方底价。
10月国内玉米价格震荡偏强,截至10月31日,全国玉米均价参考2181元/吨,较上月价格上涨11元/吨,环比上涨0.51%。东北玉米价格震荡偏弱。深加工企业潮粮上量大幅增加,持续压价收购。
据外媒报道,印尼贸易部官员Farid Amir周三称,印尼将把11月份的毛棕榈油(CPO)参考价格从10月份的每吨893.64美元上调至961.97美元。基于新的参考价格,11月份毛棕榈油的出口税将为每吨124美元。印尼还对毛棕榈油出口征收参考价7.5%的专项税,并对精炼棕榈油产品征收参考价3-6%的专项税。有关参考价格的规定尚未公布。
自2018年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改变粮食进口来源,这使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如果美国总统大选后与华盛顿的贸易摩擦爆发,中国可以对美国农产品征收针锋相对的关税,同时对其粮食安全造成的损害也更小。
国内对进口菜油的消费以食用为主,占比在90%左右。少量用于化工领域,占比在10%左右。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进口菜油131.20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31.97万吨,下面我们具体看下今年前三季度进口情况。
眼下,河南今年新产麦茬花生正在集中晾晒与上市,在经历了春花生收购价格高开低走、麦茬花生种植期推迟20余天、8月麦茬花生生产关键期阴雨连绵、10月麦茬花生收获期延后15天左右等不同于往年的诸多情况后,河南新季花生市场形势如何?
2024年8月16日第七届草业大会暨第十届苜蓿发展大会在甘肃金昌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指出,长期以来,我国草业发展存在着诸多短板弱项,尤其是草业发展相关的科研工作,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类牧草的育种研究工作严重滞后,导致每年需大量从国外进口各类牧草种子,主要是黑麦草、羊茅和苜蓿。
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河南小麦已播种8041.8万亩,占预计面积的94.6%,但近期小编下乡走访,发现部分经销商店里还堆积着不少小麦种子,经销商表示,现在市场内卷严重,销售变得有心无力……
2024年以来,国际大米价格走势完全扭转了2023年强势上涨的趋势,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我国进口数量持续下降,2023/2024年度大米进口量同比减少超五成。
进入十月底,全国秋收接近尾声,主产区的粮食收储工作正有序展开。近期玉米价格由于地区上量不同,区域分化明显。华北上量大价格回落,东北玉米价格却低位反弹。未来玉米价格何去何从?
据外电消息,截至2024年10月25日当周,全球小麦价格下跌,其中欧洲小麦领跌,因为本月俄罗斯小麦出口保持强劲,令欧洲小麦出口前景继续黯淡;美国、阿根廷、俄罗斯以及乌克兰干旱地区出现降雨,缓解人们对冬小麦播种前景的担忧。市场继续关注俄罗斯管控措施对11月份小麦出口的实际影响,此外,美国和俄罗斯等主要农业带的旱情也继续值得关注。
从种植结构来看,河南省常年花生种植面积占全国的25%,产量占全国的30%。近年来,受区域性种植优势、行情波动、极端气候频发和种植成本高企等因素的影响下,河南、山东、河北等传统优势产区的花生种植经历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2024年9月,我国进口谷物量为262.3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33.48%,谷物进口额为74,081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3.67%;1-9月累计进口谷物量为4373.6万吨,同比增长8.68%,累计进口额为1,300,962万美元,同比下降12.07%。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9月谷朊粉出口量2.08万吨,环比增69.38%,同比增37.56%,出口金额2443.27万美元,环比增63.37%,同比增8.75%。1-9月出口谷朊粉总量18.68万吨,同比增29.86%,出口总金额23097.94万美元,同比减14.88%。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9月中国进口大豆1137.1万吨,环比8月降幅6.36%;同比增幅58.95%;因国际大豆价格下跌,国内油厂压榨利良好,2024年1-3季度大豆进口量累计值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全球大米产量预期上调,印度放宽大米出口限制后,全球大米市场供应充足。供需宽松格局下,国际大米价格回涨可能性不大。国内新季中晚籼稻供给持续增加,质量有所好转,稻谷收购价格基本在2580元/吨以上,预计后市稻谷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秋收已过,品种表现和品种收款各个经销商和企业均心中有数,早熟和极早熟区尽管受政策影响较大,与法系、德系、美系合作的种子企业挣得还是盆满钵满。竞争最激烈的是中熟和中晚熟的玉米种子市场,之前认为市场会启动最早、年前结束,现在市场突然遇冷,农户购买力不强、没有购种意愿,市场可能会一直推迟到年后。
进入10月份以来,两大主产区东北的玉米价格持续下跌而华北则持上涨,一跌一涨分化运行之下,到达销区的价差开始逐渐缩小,对华北玉米出货形成冲击,玉米价格分化运行的格局或将再次被打破。为何东北和华北的玉米价格会分化运行?分化运行格局被打破后,又将如何影响后市玉米价格走势?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9月期间,我国稻米进口总量为9万吨,环比增加1万吨。1-9月期间,我国稻米累计进口量为98万吨,累计进口量同比下降54.2%。
10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27亿吨,同比增长7.8%;进口金额为3947.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减少8.8%。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东北农业更是如此。然而,由于前期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等因素,不少银行对涉农贷款长期保持谨慎态度,导致资金成为农户提升粮食单产和扩大生产规模的最大困扰,不利于推进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涉农贷款的风险到底如何?银行又怎样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加大涉农信贷投放?《中国经营报》记者走访了黑龙江哈尔滨、绥化等地,详细了解了农业与金融两者的“嫁接”模式。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各地加速推进秋收,全国秋粮已收获26.3%,同比快2.1个百分点。9月28-30日的降水将改善四川东部、重庆以及陕西南部、湖北西部等地土壤墒情,农业干旱得到缓和或缓解,利于油菜、冬小麦播种出苗。与此同时,秋粮收购也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预计今年秋粮旺季收购量在2亿吨左右。
2024年三季度国产高粱价格明显下跌,2024年三季度高粱均价为1.58元/斤,2024年二季度均价1.63元/斤,环比下跌3.07%,2023年三季度高粱的均价为1.94元/斤,较去年同期同比下跌18.56%。各主产区高粱价格均有下调,详情如下表所示。
国庆假期前后,玉米淀粉出口新动向持续热议中,近6年玉米淀粉出口量与出口均价的变化以及未来出口放开之后对于玉米淀粉的需求增量以及对于原料玉米的需求增加影响,我们将通过数据进行呈现解读。
近年来,中国稻谷总产量常年维持在2亿吨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稻谷产量为20660.3万吨,这一数字虽然较上一年度有所减少,但整体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夏粮种植面积与产量在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中的比重常年在1/5(即:20%)以上。1949年以来,中国夏粮种植面积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的比重最大值为1993年的28.69%,最小值为2023年的22.37%;中国夏粮产量在粮食产量中的比重最大值为1997年的25.84%,最小值为1953年的13.61%。
2024年8月,全国玉米产区平均批发价格为2.28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跌了2.9%;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8.6%。其中,东北产区玉米平均批发价格为2.28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跌了2.7%;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7.2%。
9月上旬东北局部水泡新粮上市,价格较低。中下旬辽宁、黑龙江东部、华北南部新季玉米陆续上市,黑龙江深加工企业新季潮粮开秤收购价较去年同期大约跌0.3元/斤左右。新陈交替,玉米价格持续下行。
根据Mysteel农产品统计,截至9月27日,2024年北方港口玉米集港量共计1198.5万吨,9月集港量约124.9万吨,较8月增加79.6万吨,环比增加175.72%。辽宁、黑龙江部分地区新粮陆续收割上市,基层农户售粮积极性提升。且部分三方资金月底前有还款压力,出货积极性较高,选择认赔出售,陈粮价格不断下跌。新粮、陈粮到港顺价,共同供应市场,集港量明显增加。
10月8日,欧盟委员会在一份农业展望报告中表示,预计2024/2025年度欧盟橄榄油产量将达到200万吨,较上一季增长31%,比五年平均水平高出9%。报告称,西班牙产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希腊和葡萄牙产量的增加,应能抵消意大利橄榄歉收的影响。
北疆棉区机采籽棉陆续采收,各地交售价格不一,部分轧花企业保持谨慎,开秤价格5.9元/公斤以上,部分企业收购积极,优指标籽棉价格6.5元/公斤左右,整体交售进展一般。
9月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下行,截至9月30日,全国玉米均价参考2170元/吨,较上月价格下跌172元/吨,环比下跌7.34%。东北玉米价格大幅下跌。
根据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统计,国内主产区新玉米零星上市,仍有一定数量的陈粮库存待售,贸易商出货意愿较积极,加之中储粮和进口玉米拍卖,市场有效供应充足,而需求难以放量,用粮企业观望情绪明显,维持随用随采策略,在季节性压力之下价格明显下行,全国现货均价月环比下跌6.02%。
进入9月后,美国大豆收割工作陆续开展,新作大豆收割上市后供应压力逐渐增大,买家从南美转移至美国;而南美的大豆出口告一段落后,新作大豆播种工作也在中下旬逐渐开始;且因美国沿岸港口的工人因薪资问题的罢工及台风对大豆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加之巴西大豆产区因干旱高温天气导致大豆播种缓慢,均支撑大豆价格。
截至10月4日,CBOT大豆期货主力合约收跌,较国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回落。主要因天气预报预计下周巴西北部将出现有利于作物生长的降雨,且美元上涨削弱了美国大豆出口。当前外围国际市场仍聚焦于南美大豆产区天气以及美豆新作的出口销售预期。
国庆期间在东北产区新季大豆正在陆续收获。蛋白35%-38%之间的大豆偏多,目前根据大豆品质不同毛粮收购价格区间为1.7-2.1元/斤,低蛋白大豆价格较节前下滑0.1元/斤,且近日价格持续走低。整体来看,贸易商多持观望态度,市场采购活动谨慎,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下行压力。
受地缘局势影响,国庆长假期间原油期价较节前涨幅超12%,领涨外盘植物油市场。节后首个期货市场交易日,连盘豆油期价高开运行,日内涨幅超2%。随着利多消化同时溢价风险加大,预计随后几日豆油涨势或趋于收敛,关注中旬前后即将出具的马棕及美农供需报告指引。
本文是宁夏老师结合实地考察,对2024年中晚籼稻的产情、市场形势和接下来走势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深思细想字斟字酌,如觉得有所启发和收获,欢迎文末打赏作者。
日前发布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3》显示,2015年至2022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从75.19提升至77.90,提高了2.71个百分点。数据印证着粮食生产向“绿”而行的变化。
近期油脂盘面强势上涨,国内基差弱势。随着国庆节来临,节前避险情绪一般,资金未大幅撤资规避风险,国内油脂价格仍未有回落迹象。此文解读近期豆油基本面及国庆期间或出现哪些风险?
9月黑龙江长粒香稻谷均价反季节性下跌,产区稻谷余粮同比增加,新粮集中上市时间推进,部分持货贸易主体出货心态松动,流通环节供应增加,导致价格回落。10月产区新季长粒香稻谷将集中上市,大米需求相对平稳,供强需弱的格局下,预计长粒香稻谷价格或仍有小幅下探空间。
9月原糖期货市场整体上涨。截至26日,ICE原糖主力合约收盘价23.23美分/磅,较月初上涨19.19%。9月主力合约运行区间为18.43-23.64美分/磅,月均价20.54美分/磅,环比上涨12.67%,同比下跌23.27%。
种植密度是玉米提升单产关键的要素。美国玉米平均产量比我们国家高出一大截,其中种植密度是造成产量差距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大面积提升玉米单产行动中,应该读一读美国作者:迈克尔·朗格梅尔撰写的"玉米种植密度的发展趋势”一文,对美国玉米种植密度就一目了然了。 迈克尔·朗格梅尔近日发表的文章,研究了在爱荷华州,伊利诺伊州,和印第安纳州的玉米种植密度的趋势,种子价格和玉米种植密度的变化,每英亩的种子成本的比例。
反倾销政策引起菜籽供应收紧担忧情绪,菜油强势,伴随美联储降息,国内降息降准等宏观政策以及相关品种等因素维持强势,沙特准备放弃每桶 100 美元油价目标并增产,原油下跌,限制油脂市场涨势,菜油近期利多消息频出,而菜油基本面维持偏弱导致现货基差弱势。菜油节后走势如何发展?
从国内生产规模来看,全国蚕茧产量常年保持在75万吨以上。2023年,全国蚕茧产量为75.17万吨,西部蚕区(广西、四川、重庆、云南、陕西、贵州、甘肃、新疆8省区市)的蚕茧产量达61.89万吨,在全国蚕茧总产量的比重为82.33%;
国庆长假即将来临,国内油厂豆粕及菜粕的生产、提货都将受到影响,市场对此颇为关注。为此,Mysteel农产品针对国内主要油厂大豆压榨油厂及菜籽压榨油厂进行了调查,调查覆盖东北、华北、陕西、山东、河南、华东、江西、两湖、川渝、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主要市场。
随着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货币宽松预期增强,美元指数走弱,金价也持续创出历史新高,但降息后的美国利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全球经济下行预期仍较大。受制于供求关系基本面,大宗商品走势并未和金价同步,整体依旧偏弱。由于当前国内粮食市场供强需弱,且四季度正处于秋粮集中上市期,预计粮价走势仍将以稳为主,难以出现大幅波动。
刚刚,有一个很重要的价格数据正式公布了。这个数据就是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按目前的规定,小麦收购价格是两年一定。这一次公布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是2025年和2026年的。所公布的2025年和2026年当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9元。
2024年8月我国棕榈油(液油+硬脂)合计进口40.02万吨,进口量较7月份环比增加15.65% ,较2023年8月减少35.39%,2024年(液油+硬脂)累计进口数量240.53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26.77%。
2024年8月,我国进口谷物量为273.0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2.81%,谷物进口额为76,677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9.91%;1-8月累计进口谷物量为4116.2万吨,同比增长13.39%,累计进口额为1,227,937万美元,同比下降8.91%。
俗话说的好:“乘你病,要你命”!这几天的玉米价格,确实让人很是揪心,下跌也就罢了,可怕的是心态恐慌带来的“跳水式”下跌。特别是深加工企业的收购价格,9月24日,山东成武大地单日收购价格下调幅度高达200元/吨,而价格下调60-100元/吨的也比比皆是。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8月份我国进口大豆1214.4万吨,同比增加278.1万吨,增幅29.7%,破历史最高记录。1月至8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7048万吨,同比增加192万吨,增幅2.8%,平均成本(包含税费不含港杂)4076元/吨,较去年同期的4800元/吨下降15.1%。
随着主产区新季玉米大量上市时间的临近,新季玉米的开秤价格如何?就成为大家讨论和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本年度新季玉米的开秤价格。
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表示,2024年9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估计为582.8万吨,高于一周前估计的551.4万吨。8月份出口量为797.4万吨,去年9月份出口量为554.6万吨。
进入9月份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并没有盼来“翘尾”行情,相反,随着新季玉米陆续供应市场,玉米价格出现了恐慌式下跌。那么,9月份,玉米价格还有没有上涨的机会?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4年8月,粳米(标准一等)超市零售价格5.75元/公斤,环比上涨0.17%,同比下降1.03%;面粉(特级一等)零售价格5.95元/公斤,环比持平,同比持平;玉米粉(脱坯)零售价格6.19元/公斤,环比下降0.32%,同比下降4.33%。
油脂加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大企业居于产业链、产业生态的核心,具有规模大、实力雄厚等多方面的优势,是推动产业进步的引领性力量。
第11号台风“摩羯”近期登陆我国华南地区,海南、广东等地均受影响,华南地区稻谷生长发育略受损失,持续关注台风对晚稻生长的影响。粮油市场报特约分析师认为,随着新稻上市量进一步增加,中晚稻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根据美国农业部9月份供需报告显示,2023/2034年度世界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调增52万吨,至12.24亿吨。进口量较上月调增424万吨。下游消费来看,饲用消费较上月预估调增156万吨,食种工消费较上月预估调增295万吨,总消费调增452万吨。
8月USDA供需报告大豆点评:9月13日零点(北京时间),美国农业部发布9月份供需报告,本次报告整体呈中性,数据调整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报告发布后CBOT大豆期货收高,11月期约上涨11美分,报收于1011.75美分/蒲式耳。本次的9月报告大豆相关数据大部分与8月报告持平,市场关注的美豆新作单产数据未做调整。我们将在本篇中分析9月供需报告中大豆供需数据的具体调整。
9月3日商务部对拟将加方有关做法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受加方不公平竞争影响,中国国内油菜籽相关产业持续亏损。中方将根据国内相关法律法规,按照世贸组织规则,依法对自加拿大进口油菜籽发起反倾销调查。再到9月9日商务部发布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的公告,一周不到的时间内,四季度国内菜粕供应或将洗牌,这一系列发生对葵花籽粕利好程度逐步显现。
根据Mysteel数据跟踪显示,自9月6日始豆粕日度成交连续3日低于10万吨,其中也基本为现货成交,远月成交较少,成交量下降较为明显。另外,市场成交均价也在逐日下跌,截至11日,全国豆粕成交均价为3076元/吨。从豆粕市场成交量价齐跌的现象不难看出本周豆粕市场的逐步转弱。在中秋备货的关键时刻,豆粕需求似乎没有表现出应有的韧性,背后原因几何?国庆节前备货还是否有期待空间?
9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8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13亿吨,同比增长6.1%;进口金额为3487.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减少11.4%。
我国菜籽供应分为国产菜籽和进口菜籽,而加拿大是我国进口菜籽的主要来源国,据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进口菜籽总量高达549万吨,其中加拿大占比95%以上。回顾中加贸易的历史事件,2019年我国在进口自加拿大的菜籽中检验出有害物质,此后我国吊销了加拿大两大油菜籽出口贸易商的出口许可,2019年中国采取检疫措施后,加菜籽进口量迅速减少,直至2022年才有所恢复。本次反倾销调查事件有相似之处,且目前来看其影响程度不容小觑。
回顾8月全国市场豆粕市场价走势,可以分两段来看,8月14日前呈现震荡偏弱的趋势,市场在消化USDA8月供需报告供应庞大的预期,看空情绪较浓。
9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表示,将对加拿大进口油菜籽发起反倾销调查。加拿大是国内油菜籽进口的主要来源国,2023年加拿大油菜籽进口量占比在92%左右,对加拿大进口油菜籽发起反倾销调查,对国内油菜籽进口将产生较大影响,使得国内菜籽油供应量预期减少,支撑菜籽油价格上涨。
8月全国玉米市场呈现先跌后涨的变化趋势。东北在经历中粮等企业陆续停收后,市场气氛低迷,叠加8月多高温降雨,贸易商担心粮质受影响,出货积极性较高,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偏低。
在经历了长期的下跌之后,临近月末,国内玉米价格出现了翘尾行情。当然,随着9月份的到来,部分地区的早熟玉米开始陆续上市,但好消息是东北主产区的玉米可能会推迟上市,因此,对于玉米市场而言,9月份利多利空并存,那么,国内玉米价格能否借着这波翘尾行情继续上涨?
2024年8月东南沿海玉米成交价格重心回升,并且与北港逐步恢复价差,南北港口贸易利差逐步恢复,贸易运作积极性提升。9月新季玉米将零星上市,市场将进入心态博弈阶段,关注市场预期与供需量变动对价格的影响。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入夏以来,南方地区发生多轮强降雨,黄淮海部分地区夏播期干旱,近期河南、湖南、辽宁等省部分地区遭受较重洪涝灾害,给局部地区秋粮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当前全国大部分秋粮长势正常,夺取丰收有基础有条件。
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月28日发布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夏粮超6000万吨,同比增加400万吨左右,收购数量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因此,当前不适合大量进口粮食,以免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7月国内玉米进口量105万吨,环比下降10.90%,同比下降36.79%。2024年1-7月份累计进口1214万吨,同比降11.42%。2023/2024年度累计进口量2273万吨,叫上年度同期增686万吨。
8月份小麦下游制粉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价格易跌难涨,呈现反季节下跌态势;9月份制粉需求或再度下降,基层腾仓出货压力或增加,小麦价格存继续下行可能。
新季玉米上市前的8月对于玉米淀粉生产端是比较关键的月份,首先对于华北玉米淀粉企业面对青黄不接的局面,东北玉米淀粉企业来说,冬季检修前的时间是否选择在此月份,都是需要关注的时间节点。从目前玉米淀粉企业现有的开机情况表现,我们对比了7月与8月分省份月度产量与月度均价的对比,对于接下来9月份的产量与价格预期做相应的预判。
农产品(Farm Produce)是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如大米、高粱、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等。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及其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
2024年7月中国进口棕榈油(棕榈液油+棕榈硬脂)主要来源国为印度尼西亚,7月中国从印度尼西亚进口31.28万吨,约占月度棕榈油进口总量的74.70%;其次是马来西亚,进口量为10.55万吨,约占进口总量的25.19%;菲律宾进口占比0.11%,进口量为447.6吨。
截至8月下旬,小麦基层余粮同比偏多一成以上,距离秋粮大量上市还有一个多月,后期华北黄淮地区面临腾仓容、腾资金压力,小麦市场供给压力或将后移。预计在国内麦价低迷叠加面粉消费低迷的背景下,下半年我国进口小麦数量将有明显减少。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7月国内碎米总进口量为54973.107吨,较2024年6月份增加4337.157吨,环比增幅8.57%;较去年同期增加17641.857吨,同比增幅47.26%。其中7月份进口均价为454.529美元/吨。
根据早稻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24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如下:一、全国早稻播种面积4754.8千公顷(7132.2万亩),比2023年增加21.7千公顷(32.5万亩),增长0.5%。二、全国早稻单位面积产量5925.4公斤/公顷(395.0公斤/亩),比2023年减少61.6公斤/公顷(4.1公斤/亩),下降1.0%。三、全国早稻总产量2817.4万吨(563.5亿斤),比2023年减少16.3万吨(3.3亿斤),下降0.6%。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抓好粮食生产工作,努力克服强降雨等不利天气造成的影响,早稻生产保持稳定。2024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持平略增,单产受灾害天气影响有所下降,早稻总产量2817.4万吨(563.5亿斤),比2023年减少16.3万吨(3.3亿斤),下降0.6%。
2024年7月,中国棉花进口量为19.97万吨,月环比增加28.16%,同比增加80.77%,至此已连续12个月度进口量超过15万吨。2024年1-7月,中国棉花进口量累计200.12万吨,同比增加191.81%。2023年9月至2024年7月,中国棉花进口量累计309.81万吨,同比增加近1.5倍。
8月USDA报告公布后,超预期的美豆单产数据调整导致利空情绪进一步施压市场,豆粕期现货价格继续探底。在供应的现实压力与丰产的预期压力双重叠加下,市场供需格局较难重塑,卓创资讯认为供需宽松预期将在未来较长周期内持续施压国内豆粕现货价格。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4年7月,粳米(标准一等)超市零售价格5.74元/公斤,环比上涨0.17%,同比下降0.86%;面粉(特级一等)零售价格5.95元/公斤,环比下降0.34%,同比上涨0.17%;玉米粉(脱坯)零售价格6.21元/公斤,环比下降0.16%,同比下降3.87%。
水稻、小麦和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较高,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主要来源。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而玉米则在全国各地都有广泛种植。这些粮食作物的种植和收成情况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赤藓糖醇、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代糖在食品领域应用广泛,行业迅速崛起。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代糖市场规模达到18亿元。另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我国2028年代糖市场规模超过33亿元。
根据海关总署发的数据,2024年1-6月大麦累计进口量848.18万吨,进口量同比增加338.62万吨,同比增加66.45%。2024年1-5月份大麦进口量同比都是增加的,6月份大麦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减少30.09万吨,同比减少26.79%;
菜籽市场自六月底开始走弱,目前已跌至新低,截止至8月15日,冬菜籽净粮均价为2.96元/斤,环比7月下跌2.63%,环比年初下跌9.48%,同比2023年下跌10.84%,同比2022年下跌15.19%。
根据美国农业部8月份供需报告显示,2023/2034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上月预估调增8万公顷,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调减164万吨,至12.24亿吨。进口量和出口量较上月预估分别调减6万吨和36万吨。下游消费来看,饲用消费较上月预估调增277万吨,食种工消费较上月预估调减302万吨,总消费调减25万吨。全球库存消费比为25.59%,较上月预估调减0.05%。
8月USDA供需报告大豆点评:8月13日零点(北京时间),美国农业部发布8月份供需报告,本次报告超预期偏空,报告发布后CBOT大豆期货收低,11月期约下跌14.5美分,报收于988美分/蒲式耳。这也是近三年来美豆期价的历史低点,主要受美豆及全球大豆大供应影响,全球大豆产量回升,但是大豆消费增速不及产量增速。
进入8月份以来,小麦市场价格并未因增储扩大而有过多表现,整体仍延续大稳小动且偏弱震荡格局,行情缺乏明显的方向性,部分市场主体对后市感到迷茫。一些存粮贸易商更加纠结:存吧,怕挣不到钱;出吧,又有点不甘心。
根据Mysteel农产品统计,截至8月2日,2024年北方港口玉米集港量共计1028.3万吨,7月集港量约54.2万吨,较6月增加27万吨,环比增加99.26%。进入夏季,产区多高温降雨天气,粮食存储不易,且期价持续下跌加剧市场看空心态,贸易商惜售情绪松动,逐渐认卖。
美国农业部在其过去三个月份的供需报告中公布的52蒲/英亩已是较高水平的单产估值,但随着天气持续利于美豆种植及其优良率位于历史高位,市场不断提高对2024/25年度美豆单产及产量预期,最高估值达54蒲/英亩。那么新季美豆52蒲/英亩甚至以上单产实现概率真如预期这么大吗?本篇文章将从美豆产区天气情况及历年大豆单产值进行对比进行分析。
8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7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9807.1万吨,同比增长4.6%;进口金额为3002.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比减少13.6%。
近期日本大米价格持续上涨,目前日本超市售卖的大米价格较今年年初普遍增长约两成。分析人士认为,供需矛盾是造成当前日本米价大幅上涨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近年来日本政府调整大米生产政策,导致大米总产量下降。随着新米上市,今年秋天日本米价上涨压力或将有所缓解。
2024年下半年国内豆油市场将维持大供应、弱需求的格局。全球大豆供应充足,同时进口大豆7-8月到港量较大,开机率预计维持高位;而油脂在夏季尤其是7、8月份处于消费淡季,下游补货多为刚需为主,在供应偏强而需求较强的局面下,豆油持续累库。
7月26日,菜油主力合约价格涨至高位,国内采购几千吨迪拜菜油,最近也有采购远月加拿大菜籽。加拿大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山火,对菜籽生长影响更少,更多是运输,今年山火次数比去年少,加拿大政府也在采取灭火措施,考虑到在途的菜籽较多,对于国内供应的实际影响也就有限。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24年度小麦3047万吨。与去年相比,收购量增加617万吨,增幅25.3%。收好粮、守好粮,夏粮收购正稳步推进,不断丰盈“大国粮仓”,我国粮食安全底线不断夯实加固。
从进口大豆量来看,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6月中国大豆进口1111.4万吨,去年同期1027万吨,同比增加8.2%;2024年1-6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4848.1万吨,同比去年减少106.7万吨,同比减幅2.2%。今年国内一季度进口量较去年下降,其中2024年3月进口大豆量创四年以来的低点,因价格高企和生猪利润微薄影响将大豆压榨为饲料的积极性。
第一阶段1-2月震荡下行,一月中旬到二月初,国内豆油盘面跟随成本端一路下跌,国内方面下游远月建仓一般,市场多以补空为主,临近春节,运输方面后期将逐步停运,市场可交易时间有限,价格一路下行。第二阶段2-3月震荡上涨,二月初到三月底,受春节影响,豆油节前备货量不足,节后有一波回补,另外节后陆续恢复生产,产量相对不高,对基本面有所支撑。三月中上旬连盘豆油受竞品油脂棕榈油上涨以及原油期货偏强带动,持续走强,带动豆油价格。
上半年,全国大米均价先涨后跌再涨,整体走势偏强。下半年新季稻谷上市,新稻市场供应将陆续增加,但受天气的不利影响,预计上市价格总体平开为主,局部优质稻小幅高开。预计大米市场价格波动空间有限,阶段性或受到节日需求提升小幅提振价格。整体来看,下半年稻米价格或存上涨空间,2024年价格高点或出现在下半年。
6月份,黄岛港达到20万吨以上,价格持续下调,随着市场运行情况的持续不佳,贸易商因利润亏损缺口增加而止跌停售,下游在供强需弱的市场环境下,采购相对理性,多按需采购。
2019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地缘冲突及主产国极端天气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国际大米主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当前国际大米主流价格较2019年涨幅超200美元/吨。在此外部背景下,近几年国内稻谷市场在经历收储制度改革和去库存政策实施后,稻谷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得到改变,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价格走势相对平稳,总体上呈现波动走高的趋势
6月国内葵花籽油进口量继续下降,创年内进口新低,环比跌幅4.57%,国内供应持续缩紧,葵花籽油价格处于相对高位。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6月份的进口情况。
在大宗农产品市场中,玉米以其广泛的用途和庞大的产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玉米价格并非一成不变,受多种因素影响,既有可能跌至谷底,也有可能迎来上涨。只有全面分析影响玉米市场的多层次逻辑,才能更好地把握玉米价格的波动规律。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6月玉米蛋白粉及玉米纤维出口量为14.0146万吨,环比较5月份出口量14.4173万吨减少0.4027万吨,环比降幅2.79%;同比来看,2024年6月较2023年6月增加2.34万吨,同比增幅20.05%。2024年6月玉米蛋白粉及玉米纤维总出口金额为2.07亿元人民币,相较2024年5月出口金额减少0.16亿元人民币,降幅为7.17%。
2023年度圆颗粒早籼稻市场价格走出了一个前低后高,强劲上涨的路线,多数市场主体也收益颇丰。那么在2024新产季早籼稻面临着种植结构有大的调整和市场环境依然强势的大背景下,还能复制2023年度的神话吗?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笔者于7月中旬对早籼稻市场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的核心产区江西省以及传统产区安徽部分区域进行了实地产情及市场情况调研。
2024年6月,中国棉花进口量为15.58万吨,月环比减少40.45%,同比增加86.01%,至此已连续11个月度进口量超过15万吨。2024年1-6月,中国棉花进口量累计180.15万吨,同比增加213.14%。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中国棉花进口量累计289.84万吨,同比增加逾1.5倍。
2024年6月份中国进口量维持低位,符合前期预期,截至6月累计进口约1105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进下跌8.15%。进口均价变动不大,虽然相比内贸,进口玉米价格优势提高,但受限于政策,进口玉米对内贸市场的影响较弱。
根据Mysteel农产品网数据监测,1-2月南北港口顺价,即期利润15-35元/吨,进入3月即期利润转负,4月底开始倒挂幅度拉大,即期利润-75元/吨至-95元/吨,截至6月底即期利润-55元/吨。
本次豆油USDA报告整体来看报告中性偏多。原料端:本次报告中对于主要对美豆新季大豆产量及库存数据做出了调整,但是对盘面提振作用不大。
纵观2024年1-6月份,棉花市场整体呈现平稳走弱的态势。春节前,受宏观利好提振,叠加部分外贸订单回流和国内需求恢复,下游布厂和棉纱贸易商开始持续下单备货,花纱价格也随之持续走强。但随着春节过后,纺服终端市场外销受阻、内销不足,国内纺企新接订单稀少,且随着年前订单陆续交付完成,成品库存压力也日益显现,棉纺产业链传导不畅,花纱价格也开始承压下行。目前新年度棉花长势良好,市场多预期增产,供松需弱的局面下,棉花市场压力重重。
生长发育阶段天气原因造成了一些损失,但总体影响有限,各区圆早平均单产在400-450公斤左右,同比略降;受阴雨天气影响,收获时成熟度不足,出糙率略降,基本都在75%左右,预计有相当部分达不到国标三等以上,基层收购主体应引起重视,如果达不到入库标准,销售会出现困难。
根据美国农业部7月份供需报告显示,2023/2034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上月预估调减11万公顷,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调减265万吨,至12.25亿吨。进口量和出口量较上月预估分别调增177万吨和184万吨。下游消费来看,饲用消费较上月预估调增201万吨,食种工消费较上月预估调减7万吨,总消费调增194万吨。全球库存消费比为25.63%,较上月预估调减0.31%。
7月USDA供需报告大豆点评:周五(7月12日),美国农业部发布7月份供需报告,本次报告中主要对美豆新季大豆产量及库存数据做出了调整,尽管单从报告来看整体呈中性偏多,但是对盘面提振作用不大。
据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消息,目前,中国粮库储粮损失基本消除,粮食储藏周期内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且中国农户储粮损失率由十年前的8%降至3%左右。
投机基金上周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和大豆期货及期权市场建立了创纪录的净空头头寸,因供应预期充足,价格进一步下跌。今年早些时候,基金经理的净空头头寸达到创纪录水平,不过自那以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新作物玉米和大豆期货分别下跌了10%和7%。
2024/25年美国油籽产量预计为1.315亿吨,比上月增加30万吨,油菜籽、花生和棉籽产量的增加部分被大豆和葵花籽产量的减少所抵消。大豆产量预计为44亿蒲式耳,因收获面积减少而减少1500万蒲式耳。6月份的面积报告中预测的收获面积为8530万英亩,比上个月减少了30万英亩。大豆产量预测保持不变,为每英亩52.0蒲式耳。由于期初库存略有下降,产量减少,使用量不变,2024/25年的期末库存预计为4.35亿蒲式耳,比上个月减少2000万蒲式耳。
国家统计局7月12日最新发布:2024全国夏粮总产量14978万吨(2996亿斤),比2023年增加362.7万吨(72.5亿斤),增长2.5%。其中小麦产量13822万吨(2764亿斤),比2023年增加365.8万吨(73.2亿斤),增长2.7%。
7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6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8417.9万吨,同比增长4.7%;进口金额为2574.2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比减少13.9%。
所有的营销行为都离不开情绪满足,“禁止焦虑”的爆火,正是情绪价值与农产品相遇后碰撞出的闪闪火花。在情绪经济逐渐升温的背景下,如何更精准地捕捉消费群体的情绪,读懂消费者更深层次的需求,正日益成为农产品营销的必修课。
5月中旬以来,全国夏收工作自西南向北陆续展开,西南地区、江汉大部、江淮西南部、黄淮西南部冬小麦于5月中下旬集中收获;江淮大部、黄淮大部、华北、西北地区东部等地冬小麦于6月上中旬收获,西北地区麦收6月下旬进入高峰期。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2023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为4182.21万亩,同比减少了7.07%;单位面积产量为134.33公斤/亩,同比增长了1.09%;产量为561.79万吨,同比减少了6.06%——近年来,受棉花价格低、生产管理难、种植效益相对不高等综合因素影响,全国棉花生产呈现萎缩态势,种植面积下降尤为明显,但得益于单产水平的提升,棉花产量降速略低于面积降速,产量规模仍常年保持在560万吨以上。
2024年上半年玉米副产品市场仍以供需为主要凸出矛盾,行情偏弱运行为主基调。一季度豆粕行情波动及年后下游集中备货对其价格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拉动,自二季度开始以原料玉米下跌影响及区域质量失衡为主要因素两大主产区玉米蛋白粉价差持续拉大,成交也有所分化。但整体来看上半年市场仍主要受限于终端需求持续疲软,价格始终没有实质性提升。
2024年油市上半场已经落幕。相对于海外植物油疲弱的走势,国内油脂期价走势表现偏强。豆油、棕榈油、菜籽油三大油脂此起彼伏,总体呈现震荡上涨的走势,价格重心有所上移。
2024年上半年,国内红小豆价格先跌后涨,主因供应压力前强后弱,而需求整体变化不大,仅阶段性受到节日需求备货拉动。下半年,红小豆逐渐进入新粮上市期。预计在农户售粮进度、天气对产量的影响、产区贸易商出货心态及节日需求等综合影响下,下半年红小豆价格或呈现平缓“V”型走势。
在基层粮源完成向贸易环节转移后,随着时间推进中的粮源消耗和存储成本增加,以及天气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之下,对玉米后市,市场普遍存在看涨的预期。但近期玉米价格的实际表现似乎和这种看涨预期在较劲,你看涨我偏偏下跌。那么,后市看涨的玉米价格怎么就下跌了?近期玉米价格回调是暂时的还是趋势性的?三季度玉米行情又将如何演绎?
6月27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大豆主产省农技人员和有关专家开展技术会商,并综合100个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苗情抽样调查数据形成报告。
2024年上半年玉米淀粉行业发展与价格整体经历了相对激烈又有区域分化的过程,较为明显的特点是1季度行业供需数据出彩,市场价格坚挺,行业盈利良好;进入到2季度随着华北玉米价格的持续下行,玉米淀粉市场跟跌运行,但在下游强刚需的支撑下,玉米淀粉需求同比表现增量。
2024年上半年国内豆粕价格整体呈现单边下跌态势,沿海区域现货一路由年初的3900元/吨附近下跌至6月底的3200元/吨附近,创近4年以来的新低。虽然3月份豆粕现货曾一度因油厂停机较多而担忧4月份豆粕供应而上涨,但未影响整体下跌格局。
回顾2024年上半年味精市场,供需失衡对价格施压,味精价格不断下行,至6月中旬才陆续止跌企稳。下半年,随着需求逐步释放,需求端或推动味精价格出现反弹预期,但考虑到供给增速的进一步提升,味精价格上方空间或将受限。
根据Mysteel农产品统计,截至6月28日,2024年北方港口玉米集港量共计974.1万吨,6月集港量约27.2万吨,较5月减少34.7万吨,环比减少56.06%。6月产区基层粮源见底,自然干粮也逐渐收尾,粮源转移至贸易商手中,而受建库成本及看涨心态影响,贸易商多低价惜售,减少出货。
2024年季度国内高粱价格稳中小幅上涨,2024年二季度高粱均价为1.63元/斤,2024年一季度均价1.62元/斤,环比上涨0.62%,2023年二季度高粱的均价为1.90元/斤,较去年同期同比下跌14.21%。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5月国内玉米进口量105万吨,环比下降10.90%,同比下降36.79%。2024年1-5月份累计进口1013万吨,同比降0.53%。2023/2024年度累计进口量2071万吨,叫上年度同期增837万吨。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粮食节约减损。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界定,发生在生产和供应环节的损耗称粮食损失,发生在零售和消费环节的称粮食浪费。
2024/25年度主要油料作物中,菜籽和椰子仁减产外,均是增产态势。菜籽预估产量为8707万吨,减幅在1.88%。全球,24/25年度菜籽6月的供需数据中,产量环比5月预估值减少127.5万吨,同比上一年度减少167.8万吨;进口量环比减少80万吨,但同比上一年度 增加25.4万吨;所以导致总供给环比减少190.8万吨,同比上一年度 减少136.9万吨;
得益于政策端的强力支撑,6月份国内小麦价格先跌后涨。目前政策市特征较为明显,国家增储及各级储备粮轮换收购有效协同,支撑并引领小麦市场维稳运行。预计7月份小麦价格仍将围绕储备企业收储价格震荡调整,出现单边大幅涨跌的几率均不高。
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2024/25年度作物实播面积报告,美棉新年度实播面积在1167.0万英亩,同比增加14.1%。其中陆地棉总面积1148.8万英亩,同比增幅13.9%;皮马棉种植面积18.2万英亩,同比增幅23.8%。虽2024年3月底美国农业部同比上调美国棉花预估种植面积4.33%为10.673百万英亩,但6月底公布得实播面积仍较预估面积高9%,其中原因为何?
进入7月份之后,国内各类学校将逐渐进入假期状态,终端豆制品需求将随之缩减,大豆现货市场整体成交将保持清淡状态。但东北产区基层余豆减少,部分持豆主体惜售看涨意愿明显;南方产区夏播结束后,余豆或集中出售;港口经销商预计后期到货的商品豆品质美湾大豆数量少,在利好消息支撑下售价或上调。
5月中旬以来,东北地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低,其中黑龙江大部、吉林北部气温较常年偏低1~2℃,黑龙江东部的牡丹江、佳木斯、鹤岗、七台河、抚远等地部分地区偏低2~3℃。
6月29日凌晨,USDA公布了对全球大豆影响重大的两份报告:新季美国大豆种植面积报告和美国大豆季度库存报告。报告公布后,CBOT大豆11月合约期价收于1105.5美分/蒲,与上一交易日收盘价几乎持平。
上半年棉花市场价格先涨后跌,主要因春节前后下游阶段性备货,国内新棉播种面积下滑预期浓厚,而后市场需求疲弱,棉花库存宽松压力凸显所致,下半年市场需求存在阶段性回升可能,但新棉加工积极性偏弱,现货库存宽松局面下,市场价格缺乏有力回升空间。
6月下旬以来,国内玉米价格维持连续上行趋势,其核心原因是粮源供应相对紧张的同时,华北干旱和东北内涝的天气助力也带来了利多的心态支撑。不过,近期玉米市场,有再次陷入僵局的趋势,随着7月份的到来,在天气炒作的助力下,玉米价格还能否延续涨势?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5月中国花生进口量87034吨,环比减少58079吨,降幅40%;同比减少11696吨,减幅11.84%。
近期,国内进口大豆面临平均每月千万吨大豆到港量,全国油厂大豆压榨量大幅增加,豆粕延续累库态势,全国豆粕库存已近百万吨,而北美大豆种植进度接近尾声,将面临天气炒作等不确定因素,国内连粕高位持续回落,豆粕供应宽松,终端需求消费疲软,豆粕价格承压运行。在此背景下,国内进口大豆压榨企业和豆粕中下游企业,均面临一定程度的风险与挑战。基于此,Mysteel农产品在6月17-21日组织产业客户和投资机构到山东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夏粮收购是全国粮食收购的首战。眼下,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主产区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麦超1000万吨,同比明显增加。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5月国内豆油进口量44158吨,较上月(18057吨)增加26101吨,环比增144.55%。截至2024年1-5月国内豆油进口累计119147吨,较去年同期(125740.73吨)减少6593.73吨,累计同比降幅5.24%。
小麦市场化收购就是收购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形成。买卖双方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信原则,做到以质论价、优质优价,双方平等协商交易价格。收购者按照明码标价的要求,应当告知或在收购场所公示小麦收购品种、质量标准、收购价格和量(价)折扣规则,收购企业应当做到价格上榜、标准上墙、样品上台,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粮食收购者要严格执行国家“五要五不准”收购守则。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5月份我国共进口粮食1584万吨,其中玉米进口105万吨,同比减少36.8%;1月至5月我国共计进口玉米1013万吨,累计比去年同期减少0.5%。玉米进口量持续环比降低,小麦及大麦进口却居高不下。
2024年5月中国进口棕榈油(棕榈液油+棕榈硬脂)主要来源国为印度尼西亚,5月中国从印度尼西亚进口14.90万吨,约占月度棕榈油进口总量的61.93%;其次是马来西亚,进口量为9.12万吨,约占进口总量的37.93%;其他剩余国家占比较少,进口量为350吨,进口总量不足1%。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5月国内大豆进口总量为1022.2万吨,环比4月增加164.96万吨,增幅19.2%。其中转基因大豆为1008.4万吨,环比4月增加165.2万吨,增幅19.6%。5月数据为本年度首次突破1000万吨,往年二、三季度均为大豆进口高峰期。此外,截至2024年1-5月国内大豆进口量累计3736.9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214.4万吨,降幅5.4%。
研判商品市场价格走势,首先要对该商品的供需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只有把该商品的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清楚,并加以分析和理解,我们才能对该商品的市场价格和走势进行科学的研判和评估;因此,供需关系是决定商品市场价格走势的核心因素,粮食自然也不例外。
根据美国农业部6月份供需报告对葵花籽粕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2024年度产量和需求等均较上月预估持平,对2024/25年度全球葵花籽粕产量预估调减为2299.3万吨,进口量和出口量较上月预估分别调减为920.3万吨和978.1万吨。从下游消费来看,饲用消费和工业消费分别调减为2228.4万吨和12.2万吨,总消费调减为3218.7万吨。全球库存消费比为5.22%,较2023/24年度预估增加0.1%。
2024年5月,中国棉花进口量为26.17万吨,月环比减少23.92%,同比增加138.98%,至此已连续9个月度进口量超过20万吨。2024年1-5月,中国棉花进口量累计164.56万吨,同比增加234.81%。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中国棉花进口量累计274.26万吨,同比增加1.6倍。
总体来看,今年棉花价格下跌的大逻辑是比较顺畅的,利多驱动有限,截至目前无论供应端还是需求端体现的数据都以偏空为主,针对这个问题市场讨论已经比较充分。因此本文更想探讨棉花价格下跌背后的产业故事——产业面临亏损的挑战和机遇。巴老爷子说:“宁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再精美的数字模型推导出了错误的结论也是无用的,毛估估或许反而能抓住事物的精髓,本文更偏意识流,试图弄清当前产业的发展脉络。
5月底至6月初棉粕市场交易氛围整体平淡,棉油厂为降低亏损计划停机检修较多,则下游饲料企业提货以刚需补库为主,谨慎采买。截至6月18日,新疆阿克苏地区46%蛋白棉粕报价3080-3130元/吨,山东德州夏津地区46%蛋白棉粕报价3450-3500元/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46%蛋白棉粕报价3120-3170元/吨,报价较6月初大幅下跌,现阶段处于低谷位置,而棉粕后市行情能否‘逆风翻盘’?
整体来看,2024年1-5月,淀粉糖各产品价格均震荡偏弱运行,一方面,原料玉米价格低位震荡,淀粉糖成本较低;另一方面,春节过后,淀粉糖市场处于消费淡季,需求不佳,企业走货有压力。
最近USDA报告中大豆并未有过多亮点,虽说新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略减,但产量未有调整,整体供应相对宽松;美国修改旧作数据,压榨减少,期末库存增加;巴西减产不及预期;阿根廷产量维持;中国未做调整。加之近期天气方面暂无过多题材为之驱动,基本面也无利多支撑,油脂呈现相对偏弱态势。
近日,中储粮北京、江苏、湖北、河南和山东分公司公布了第一批增储库点,对小麦市场信心有所提振。随着麦收由南向北推进,先上市的南部主产区小麦价格已止跌回升,正在上量的北部主产区价格受新麦集中供应冲击而小幅下跌,但整体跌幅有限。
中央曾在多个文件中提出应探索横向利益补偿机制。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指出要完善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2018年《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也指出,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利益补偿机制。从鼓励、倡导、探索到推进落地,关于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由来已久,为什么补?谁来补?如何取得实质性进展?
根据美国农业部6月份供需报告显示,2023/2034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上月预估持平,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上调1万吨,至12.28亿吨,进口量和出口量较上月预估分别调增83万吨和173万吨。下游消费来看,饲用消费和食种工消费分别调减3万吨和14万吨,总消费调减17万吨。全球库存消费比为25.94%,较上月预估下调0.05%。
6月USDA供需报告大豆点评:周三(6月12日),美国农业部发布6月份供需报告,本次报告中对于全球大豆供需数据调整不大,报告整体呈中性偏空,对行情影响较小。因此该报告发布后,CBOT大豆期货小幅收涨,截至收盘主力合约上涨0.25美分,报收于1177.25美分/蒲式耳。我们将在本篇中具体分析6月供需报告中大豆供需数据的具体调整。
2024/25年度美国大豆预期包括期初和期末库存增加。期初库存增加反映出2023/24年度大豆压榨量减少,美国国内豆粕使用量减少1000万蒲式耳,部分被出口增加所抵消。2023/24年度美国国内大豆油使用量也有所下降,部分被出口增加所抵消。由于2024/25年度供应量增加且用途不变,美国大豆期末库存预计为4.55亿蒲式耳,增加1000万蒲式耳。大豆价格预计为每蒲式耳11.20美元,与上月持平。豆粕和豆油价格也保持不变,分别为每短吨330美元和每磅42美分。
农业农村部6月12日发布2024年6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本月对中国玉米供需形势预测与上月保持一致。目前,东北受降水偏多影响,局部前期偏旱区域墒情得到有效缓解,整体出苗率同比基本持平。华北南部和黄淮大部气温持续偏高,土壤墒情偏差,对夏玉米播种和出苗不利,要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变化,及时造墒补种、降温保苗。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4月国内玉米进口量118万吨,环比下降30.99%,同比增加17.62%。2024年1-4月份累计进口908万吨,同比增6.54%。2023/2024年度累计进口量1966万吨,叫上年度同期增898万吨。
记者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获悉,随着我省各地夏收结束,夏种正全面展开,今年安徽省夏播的粮食作物意向面积在6145万亩以上。 气象部门预测,大豆玉米主产区气温较往年偏高,局部地区还将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降水较往年偏少,墒情不足。为此,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应对干旱大豆玉米播种技术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及时抢墒播种,土壤墒情适宜的要抢墒播种,墒情差的要及时造墒播种或播后浇水补墒,有水肥一体化条件的地块建议播后“滴水出苗”,力争玉米在6月15日前、大豆在6月25日前完成播种。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止5月27日,各地已收冬小麦6000多万亩,日机收面积连续4天超过400万亩,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从进度看,当前麦收进度已近两成。其中西南地区及湖北麦收进入尾声,河南进度约两成,安徽、江苏、陕西已开机。据气象预报,未来一周,麦收省份大部分天气较好、适宜成熟小麦收晒。
端午已至,麦收陆续收尾,进入到6月份,2024年上半年几近结束,通过玉米淀粉市场供需表现数据与对于6月份的预期综合来看,玉米淀粉供应端同比2023年上半年增量明显,环比2023年下半年仍是增量表现;需求方面来看,淀粉糖同比2023年上半年增量表现,但环比2023年下半年则为缩量走势;箱板纸与瓦楞纸表现与淀粉糖基本相似,同比增加,环比下降。
据调研,两湖地区油菜籽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受冰冻、连阴雨等不利天气影响,单产、质量有所下降。截至5月底,当地油菜籽已收割结束,市场收购进度约一成,由于规模企业压榨亏损、省外采购订单减少,当地油菜籽市场购销较为平淡,大多流向浓香菜油压榨厂和榨油作坊。
2024年6月7日,罗马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今天发布最新报告显示,国际食品价格指数5月延续上行势头,连续第3个月上涨。主要原因在于谷物与乳制品价格涨幅大于食糖及植物油报价的跌幅。
据海关统计,2024年4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8万吨,环比增加1倍,同比减少50.2%;1月至4月累计进口大米49万吨,同比减少64.2%。受印度大米出口限制措施及厄尔尼诺天气等因素影响,2023年国际大米价格上涨40%,进口大米成本高于国内大米价格,进口贸易利润下降,叠加印度碎米进口量下降,我国大米进口量从2022年的619万吨大幅减少至2023年的263万吨。
当前全国小麦收获进度57%,比常年要快2—3天。安徽、河南进度过九成,陕西过四成,苏鲁晋冀等省即将进入收获高峰。
5月全国玉米市场价格上涨后趋稳。东北基层粮源见底,贸易商成为供应主体,中上旬挺价出货,月底价格松动促进走货。华北月初售粮压力明显减弱,中上旬价格快速上升后趋稳,月底贸易商腾仓等待收新麦,价格略低。销区中上旬报价上调,随着产区价格下行,期货价格调整,月底报价略显弱势。加上月底进口玉米拍卖、新季小麦集中上市等因素利空市场,玉米价格窄幅下调,空间有限。
今年夏粮小麦收购市场,多元主体入市谨慎,市场购销博弈激烈,机遇与风险并存。建议各用粮企业和贸易商密切关注市场形势,把握收购时间节奏,合理控制收购成本,减少盲目、规避风险。
回顾5月广西市场豆粕现货价格走势,主要跟随盘面先涨后跌,截至5月31日广西豆粕主流成交价为3400元/吨,较4月底的3320元/吨上涨80元/吨,但较5月最高点的3500元/吨下跌100元/吨。展望6月,广西市场大豆及豆粕供应形势如何?需求是否将有所起色?又会对豆粕价格产生何种影响?
主产区新麦陆续上市,陈麦暂停销售之后,新麦供应主导市场,收购市场渐趋活跃。预计在上量持续阶段,小麦价格上涨压力仍较大,但随着粮库开收,下跌空间或有限,价格调整步伐可能放缓。
时下已进入六月仲夏时节,在多数产区持续晴好天气的加持下,2024年新产季小麦的收获范围不断扩大,整体收割进度也快于常年。那么弱预期下的2024年新产季小麦市场究竟会如何运行,面对市场主体高度一致的情绪和行为,新产季小麦究竟还有没有市场机会?我们又该选择什么样的操作策略呢?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粮食安全的法治保障是建设法治国家和依法维护国家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1974年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并在1974年的粮农组织大会上通过了具有约束力的《关于世界粮食安全的国际约定》,从此粮食安全进入了法治化轨道。
6月3日,郑州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彩霞,在郑州国资公众号上发表署名文章《深化改革 开拓创新 推动粮食集团向“新”升级向“农”进发》。其中提到,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和《郑州市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粮食集团下一步将重组整合为郑州农业发展集团,下设4家二级公司:储备粮管理公司、郑粮商贸公司、农业科技服务公司、农产品供应公司。
6月3日下午,《2024中国与全球食物政策报告》正式发布,主题是“大食物观引领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推动农食系统转型”。报告由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AGFEP)联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CDC)营养与健康所(NINH)、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IFND)、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世界资源研究所(WRI)、食物和土地利用联盟(FOLU)和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EDF)等单位共同出版。
5月31日,在世界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装载着由中粮集团进口的中国首单“零毁林和零植被破坏”巴西大豆的货轮,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自巴西的巴卡雷纳港抵达中国天津港。
自五一假期以来,国内豆粕价格在美豆种植进度缓慢、南美大豆减产但国内到港大豆数量增多,豆粕供应逐渐宽松的背景下维持震荡调整的行情长达三周。随着南美收割接近尾声后大豆产量基本确定,美国中西部产区出现干燥天气有利于大豆播种推进,后期降雨预期有利于大豆生长,美盘大豆开启大幅下跌模式,从成本端削弱对豆粕市场的支撑,叠加国内豆粕供应逐渐增多,后续或将开启下行模式。
2024年4月,全国玉米产区平均批发价格为2.30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跌了1.4%;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4.4%。其中,东北产区玉米平均批发价格为2.28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跌了1%;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3.4%。华北黄淮产区玉米平均批发价格为2.32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跌了2.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6.9%。
5月2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就深化双方合作,共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举行工作会商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鑫,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玉云出席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主持会议。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4月国内葵花籽粕进口量为106033吨,较2024年3月份减少93563吨,环比减幅46.88%;较去年同期减少152636吨,同比减幅59.01%。其中4月份进口均价为316美元/吨。截至2024年1-4月国内葵花籽粕累计进口863388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92639.9吨,减幅18.24%。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4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857.2万吨,比3月份的554万吨增长54.7%,比去年4月份的719.7万吨增长18%。2024年1月至4月我国共进口大豆2715万吨,比上年同期的2795万吨减少80万吨,减幅2.9%;1月至4月大豆进口成本为546美元/吨,比去年同期的659美元/吨下跌17.2%。按照市场年度来看,2023/2024年度迄今(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我国大豆进口总量为5005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0.2%,月度平均进口量为715万吨。
在持续更新“品牌榜”的基础上,“导油榜”推出“企业榜”,旨在展示油脂行业“中国制造”实力,展现细分领域龙头油企风采,促成更多优质油企对接上下游厂商,为采购及代工需求方提供专业指引,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五一过后,豆粕价格一直在3450左右小幅震荡,据饲料行业信息网最新统计,5月20日,全国油厂及贸易商43%蛋白豆粕价格普遍小幅上涨,其中营口油厂3590元/吨,涨10元/吨;秦皇岛油厂3560元/吨,涨10元/吨;天津贸易商开机提货3490元/吨,涨10元/吨;青岛油厂3480元/吨;张家港油厂3490元/吨;泉州油厂3550元/吨,涨10元/吨;东莞外资油厂3520元/吨,涨20元/吨;北海油厂3480元/吨;周口油厂3560元/吨,涨30元/吨;西安油厂3540元/吨;眉山油厂3660元/吨,涨20元/吨。
2023年底至2024年4月之间,由5个相关单位组成的课题组以“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简称CARD模型)为理论工具,延续2010年至今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专项课题,开展了多方调研,并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对2021—2023三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得出2024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评估结论。全文以评估数据为基础,结合近年来中国茶产业、茶品牌发展的相关数据与资料,综合分析了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现象与问题,并对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未来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占粮食总产量近40%,其中60%以上用于饲料,是联系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纽带。分析和预测2024年国内玉米的生产形势、消费形势和贸易形势,对于玉米产业的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田内小麦是灌浆期,植株长势良好,预估6月10日左右收获;农场测产显示,亩穗数40-50万,穗粒数32粒,干粒重43克,理论产量1200斤,去年1000斤左右,实际随机选取穗,粒数27、37和43,平均粒数36粒,籽粒发育程度相同,个别籽粒偏小。
疫情结束后,近两年来中国菌棒出口数量逐年上升,出口量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而从上月开始,各种费用不断上涨,给菌棒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淄博和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山东淄博,公司菌棒长期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法国等国家,年出口量200万棒。公司负责人彭经理向我们介绍了近期菌棒的出口情况。
5月14日巴西国家农业机构(CONAB)公布了5月巴西大豆的供需报告。CONAB在本次报告中意外上调巴西2023/24年度大豆产量至1.4769亿吨,具体的供需报告调整详情。
根据美国农业部5月份供需报告显示,2023/2024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上月预估上调33万公顷,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上调23万吨,至12.28亿吨,进口量和出口量较上月预估分别调减172万吨和321万吨。下游消费来看,饲用消费和食种工消费分别调增130万吨和434万吨,总消费调增564万吨。全球库存消费比为26.00%,较上月预估下调0.56%。
5月USDA供需报告大豆点评:本次报告新季美豆基本符合预期,报告整体偏空,但因报告发布前市场已经提前消化,因此报告影响较小。报告发布后CBOT大豆期价小幅上涨,主要是追随邻池豆油期货的涨势,因有市场消息美国将提高废弃食用油的进口关税。截至收盘,CBOT主力合约收高10.50美分,报收1219美分/蒲式耳。接下来我们具体看一下本次报告中美国农业部对全球大豆供需数据有哪些调整。同时,本次报告中美国农业部首次公布了2024/25年度全球大豆的供需预估,为下一年的全球大豆供应格局奠定基调。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冬小麦大面积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丰收有基础。4月下旬以来,西南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气温较高,利于夏粮成熟收获,目前西南地区夏粮收获过3成,进度同比快0.4个百分点,其中冬小麦已收获22.6%。黄淮海主产区夏粮占全国夏粮产量的3/4左右,目前黄淮海冬小麦正大面积抽穗开花,距大面积收获还有30天左右。
4月全国玉米价格延续走弱态势。东北地区月初自然干粮上市,收储价格较高,下旬基层粮上市加快,贸易商出货缓慢,玉米价格走弱。华北地区粮权转移至贸易商手中,存粮成本增加,导致贸易商压力较大,市场供应宽松氛围下,玉米价格偏弱运行。销区玉米市场价格继续走弱,终端需求持续低迷,南北港玉米价格明显倒挂,市场气氛偏冷。
2024年5月3日,罗马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今天发布最新报告显示,由于肉类价格走高及植物油与谷物报价小幅上涨的影响抵消了食糖与乳制品价格的下跌,国际食品价格指数4月略有上涨。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4年3月我国进口大米9万吨,环比增长12.5%,同比下降77.7%;1月至3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31万吨,同比减少69.3%。受印度大米出口限制措施影响,国际大米价格高位运行,进口大米成本高企,进口量大幅减少。
五一假期接近尾声,Mysteel农产品玉米淀粉团队针对近五年玉米淀粉市场价格、供应、库存、下游消费以及原料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变化进行对应解析。
据央视新闻报导:当地时间5月2日18时,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民防部门发布信息显示,自4月29日以来袭击该州的暴雨已导致29人死亡,36人受伤,失踪人数上升至60人,近1.5万人流离失所。除首府阿雷格里港受灾严重外,该州多地出现洪水、山体滑坡,超过150处桥梁受损,目前受暴雨影响的城市已上升至154个。
五一假期间,节日带动有限。各产区基层上货量表现不一,花生价格以稳为主,部分地区价格小幅波动。花生市场交易清淡,部分需求方存在补库行为。各别油厂到货量略有减少,成交多以质论价,收购指标严格。各产区情况如下。
4月广东豆粕现货价格整体弱势运行,截止4月29日,广东油厂成交价3250元/吨,较3月29日3460元/吨下跌210元/吨,环比跌幅6.07%,从下图也可以看出,相较其他几个地区,广东地区跌幅最大,是何原因,让广东从曾经的高地下跌到洼地,5月行情又将如何演绎,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解析一二。
4月份,国内玉米价格依然是深陷下跌泥潭。那么,5月份能否扭转颓势?在对4月行情做个回顾后,本文将对5月份玉米价格行情走势做简单分析。
2024年3月,我国进口谷物量为592.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1.51%,谷物进口额为183,317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69%;1-3月累计进口谷物量为1928.9万吨,同比增长26.98%,累计进口额为586,050万美元,同比增长0.40%。
美国用于生物燃料生产的餐厨回收油和其他原料的进口激增,正在侵蚀大豆加工商的利润,迫使他们放慢压榨速度,并危及产能扩张计划。面对疲软的需求,压榨企业比平时更早开始季节性维护,工厂停机的时间更长。CrushTraders的数据显示,包括ADM和Cargill的大型工厂在内,4月份整个玉米带约有2000万蒲式耳(54万吨)的压榨产能停机,创下本月最高纪录。至少有1000万蒲式耳将在5月份停机。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3月国内椰子粕进口量为6700吨,较2024年2月增加2822吨,环比增幅72.77%;较去年同期减少11820.6吨,同比减幅63.82%。其中3月份进口均价为222.59美元/吨。截至2024年1-3月国内椰子粕累计进口31751吨,较去年同期减少5811.34吨,减幅15.47%。
四五月份是蔬菜产区更替的一个节点,除了昨天说的香菜外,还有不少品种也面临主产区更替的情况。其中土豆也是其中之一,今天就兄弟们聊一聊土豆吧。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3月中国花生进口量87620吨,环比增加75199吨,增幅605%;同比减少105393.34吨,减幅54.6%。
当前,国内稻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国际大米市场价格虽较前期有所回落,但与国内大米的价差仍然较大,一季度我国大米进口同比继续大幅下降,这将有利于减轻国内稻米市场的供应压力。
在春耕备耕有序推进之际,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小麦价格下降2.8%,稻谷价格上涨3.5%,玉米价格下降11.9%,大豆价格下降4.1%,薯类价格下降11.5%。粮食价格下降,虽然对降低消费者生活成本和一些企业的经营成本有利,但对增加农民收入不利,影响种粮积极性,还可能给全年粮食稳产保供带来不利影响。国家有关部门应精准施策,稳定粮价,避免“谷贱伤农”。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3月国内大豆进口总量为554.12万吨,环比2月增加42.53万吨,增幅8.31%。其中转基因大豆为542.02万吨,环比2月增加40.44万吨,增幅8.06%。
4月清明节过后,油脂市场炒作情绪开始降温,豆棕菜三大油脂由前期上涨行情转为振荡下跌,其中菜油跌幅最小。然而今日(4月23日)菜油期价突然大幅拉升上涨。多头资金涌入,菜油主力2409合约收盘8387元/吨,飙升逾4%,创下1个月新高。
自4月19日以来,南方降雨带从江南迁移至华南,袭击广东,据气象监测显示,粤北、珠三角普遍遭大暴雨袭击,韶关、清远和广州局部特大暴雨,肇庆、韶关、清远和广州北部三天累积雨量超过250毫米,其中清远、韶关和广州北部局部最大超过450毫米,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受到强降雨侵袭。这场暴雨不仅超过了2024年4月上旬的暴雨,更可能是有气象纪录以来广东省的4月最强暴雨。广东作为大豆压榨产能第三大省、传统生猪产销大省、水产大省,本次降雨对豆粕市场影响如何?是否会影响后期现货价格走势?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解析一二。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华北地区(山东、河北、河南)的玉米价格要成全国价格的洼地,黑龙江玉米要成为全国价格高地,部分华北玉米已经流入辽宁和北方港口,这已打破历史规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市场出现这种异常现象,价格逆差会对未来的玉米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从油茶苗木生产情况来看,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油茶行业快速发展,油茶苗圃及苗木数量也随之不断增长。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油茶苗木产量为122834万株,同比增长2.1%,到2022年油茶苗木数量约为132783万株,同比增长8.1%。
3月国外芝麻持续性的到港造成国内供应端支撑偏强,导致贸易商心态不一,市场交易相对混乱,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3月份具体进口情况。
据Pro Zerno数据,23/24年度,俄罗斯已经向中国出口了86.5万吨油脂,其中菜籽油42.65万吨,占比接近一半。OlesoScope数据显示2024年1季度俄罗斯出口了30.3万吨菜籽油,超过85%被送往中国,俄菜油涌入中国的趋势进一步巩固。
清明假期过后,国内油脂市场呈现疲软态势。截至4月15日,豆油市场主流现货价格为7800~8100元/吨,较节前下跌约200元/吨;棕榈油主流现货价格8300~8500元/吨,较节前下跌约300元/吨;豆油期货主力合约较节前下跌约250元/吨,棕榈油期货主力合约较节前下跌约440元/吨。在油脂供需偏紧有望转为供需宽松、市场缺乏新的利多题材等预期下,国内油脂现货市场缺乏买家,期货市场多头获利离场。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国民经济生产情况:一季度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开局良好。其中,涉及农业、畜牧业、工业、服务业、市场零售消费、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居民消费和就业等多个方面。
按照往年的购销特点来看,每年的3-4月为菜籽市场淡季。因临近新菜籽上市,下游油坊对陈菜籽的采购积极性也较弱,贸易商也处于淡季清仓阶段,整个市场处于供需双弱的状态。目前临近新菜籽上市,各市场行情表现以及新季菜籽长势情况如何?
4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3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3841.6万吨,同比增长5.1%;进口金额为1176.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比减少14.8%。
根据美国农业部4月份供需报告显示,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上月预估微幅上调5万公顷,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下调238万吨,按照年度来看,2023/2034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较上年度依然是双增,玉米单产微幅下调,世界玉米产量将达到12.28亿吨,依然为历年新高。全球库存消费比为26.55%,较上月预估下调0.09%。
中国油茶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云南、重庆、河南、四川和陕西14个省(区、市)的642个县(市、区)。目前,茶油产量所占份额最高的是湖南省占约45%,其次是江西(20%)和广西。
美国豆粕出口在2022/23年度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330万吨。这一纪录是在阿根廷发生干旱之际创下的,阿根廷通常是世界上最大的豆粕出口国,阿根廷出口下降导致巴西和美国等其他主要大豆生产国作为替代供应商介入。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内对用于生物质柴油生产的豆油的需求不断增加。美国大豆压榨量达到创纪录水平,以满足高企的豆油需求,使美国拥有充足的豆粕,并有能力弥补阿根廷的产量缺口。
本次会议邀请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等近150名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教学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专家,浦口区农业部门领导和技术负责同志,以及与小麦产业相关的种业、农药、肥料,加工、市场、贸易,仪器设备等企业代表,新型经营主体代表,以及新闻单位的代表共260余人。共同探讨我国小麦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加快拓展小麦全产业链增值空间,全面提高我国小麦竞争力水平,系统推进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小麦仍处于越冬期。本月北方冬麦区气温起伏较大,上旬受寒潮天气影响,大部分麦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2~6℃,但由于冬小麦抗寒能力较强,未造成明显低温冻害;中旬气温偏高2~6℃、日照接近常年或偏多3~5成,光温充足;下旬全国大部地区出现强降温天气,华北、黄淮出现5~25毫米降雪,利于麦田保温增墒,大部麦区墒情为近十年最好,冬小麦越冬状况良好,无明显冻害。
4月伊始,吉林直属库的收储使得市场对于东北三批收储落地的预期增强;加上保税区收紧进口政策,定向稻谷出库延期等利多消息刺激,提振市场情绪,东北产区玉米价格小幅走强。当地余粮逐步减少,自然干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2024年3月份,国际粮油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普遍下行。小麦市场,俄罗斯小麦供应充足,价格下跌;玉米市场,南美农业产区天气状况令人担忧,玉米价格上涨;大米市场,泰国政府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泰国出口大米250万吨,同比增长21%,2024年泰国大米出口量可能达到800万吨,高于750万吨的目标水平,出口形势良好,大米价格下跌;大豆市场,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表示,阿根廷近期大雨过后,主要农业地区未来一周的干燥天气将有利于大豆生长,大豆价格下跌;棕榈油市场,由于天气条件温和,化肥成本下降,预计未来12~18个月棕榈油产量增长,马来西亚棕榈油价格下降。
清明小长假,本该是祭祖、休息休整的时日,但中央储备小麦轮出销售继续高密度的投放,使得整个市场小麦主体忧心忡忡,多数小麦持粮主体更是惶惶不安,甚至连部分之前坚定看多者也开始犹豫怀疑。其实中央储备小麦轮出销售投放数量加码从3月下旬就已经开始了,上周投放数量更是接近了80万吨的年内最高峰,但从绝对成交数量以及成交率和成交均价的表现来看,还是比较强势的。
春节后,随着玉米市场政策性变化,东北增储的实施,玉米现货价格止跌回升,开始小幅上涨。进入三月份以后,延续之前的涨势,随着售粮进度的偏快,余粮进一步减少。不过从中下旬开始,随着玉米上量的增加,利空消息的增多,市场情绪发生变化,玉米价格开始震荡下行,略微回落。整体看三月份,玉米价格高开低走,下游深加工和饲料采购积极性偏弱,仍以随用随买为主。
从供应的角度来看,目前华北地区玉米农户售粮进度慢于去年同期,截至3月28日,据Mysteel玉米团队统计,全国13个省份农户售粮进度78%,较去年同期偏慢8%。 全国7个主产省份农户售粮进度为76%,较去年同期偏慢8%。截至3月底,东北地区累计售粮进度81%,去年同期 87%。
目前北方冬麦区大部处于越冬期。1月上中旬,全国大部农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本月下旬,受寒潮天气影响,全国大部气温由偏高逐步转为偏低1—4℃。但由于北方冬麦区大部土壤墒情良好,光照充足,雨雪天气对冬小麦安全越冬无明显不利影响。
2024年2月,美国农业部发布了《2024农业展望报告》。该报告预测了2024年至2033年10年间全球农业发展的走势,涵盖了农产品生产、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综合指标。报告对未来10年大豆供需走势进行了预测。
因主要出口国新季大米上市,市场有效供给增加,同时,受部分进口国放慢进口采购节奏及汇率变动等因素叠加影响,2024年2月以来,国际市场主要出口国持续下调大米出口报价,各国大米出口报价均出现大幅回落,回落幅度略有差异,但仍大幅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美国农民去年种植了太多的玉米,美国农业部表示,他们打算在2024/25年的作物种植中开始纠正这一错误。在3月28日的种植面积报告中,美国农业部将玉米种植面积定为9000万英亩,而市场平均预测为9180万英亩。
3月29日金健米业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68亿元,同比减少24%;实现净利润2865.94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3月豆粕现货价格冲高回落,上旬豆粕现货价格持续走高,受大豆延迟到港影响,市场盼涨情绪升温,拉动上旬重心快速上移。下旬随着需求承压,叠加美国USDA报告市场预期中性偏空,豆粕再次陷入跌势。4月上旬“停机风波”持续发酵, 另外4月受多重节日利好拉动,预计引发的供应紧张预期。但随着4月大豆到港增加,据Mysteel数据统计,4月进口大豆对中国到港预计960万吨,预计大豆紧张的局面将得到明显缓解。
2023年,中国小麦种植面积为35440.8万亩(约合3.54亿亩),同比较2022年的35277.75万亩(约合3.53亿亩)增加了163.05万亩、增幅约0.46%;小麦产量为13659万吨(约合1.37亿吨),同比较2022年的13772.34万吨下降了113.34万吨、降幅约0.82%。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1月国内大豆进口总量为792万吨,环比12月减少190万吨,降幅19.4%。其中转基因大豆为783万吨,环比12月减少186.8万吨,降幅18.3%。2024年2月国内大豆进口总量为512万吨,环比1月减少280万吨,降幅35.4%。其中转基因大豆为502万吨,环比1月减少281万吨,降幅35.9%。此外,截至2024年1-2月国内大豆进口量累计1304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26万吨,降幅8.8%。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月我国进口大米22万吨,同比减少63.8%,大米进口量占同期我国粮食进口量(2678万吨)的0.8%,占我国谷物(含谷物粉)进口量(1336万吨)的1.6%。
3月2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海关总署在本月发布今年1—2月数据时,下调了去年1—2月中国大豆进口的数据,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自去年9月以来,玉米市场价格低迷,累计下跌532元/吨,跌幅达18.1%。今年1月底和春节期间,玉米价格触底反弹,但回升幅度有限。进入3月,玉米价格相对平稳。玉米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是什么?玉米进口对国内市场影响如何?未来玉米价格走势将会怎样?
2024年2月,厄瓜多尔共出口了9.14万吨冷冻白虾。其中,对华出口萎缩明显,仅51%的白虾发往了中国市场。与此相对应的是,对美的出口单月呈现明显上升态势。据厄瓜多尔水产商会最新出口数据显示,2024年2月,厄瓜多尔共出口了9.14万吨冷冻白虾,出口额达4.5亿美金,同比分别下降了2.2%与11%,呈现增长放缓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核定,2023年成都全年粮食综合单产较上年提高3.0%,粮食总产量达到231.9万吨,比上年增加5.0万吨,同比增长2.2%。主要作物品种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其中,水稻产量增长0.2%;玉米产量增长6.2%;小麦产量增长6.2%;豆类产量增长3.5%。2023年成都夏粮实现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夏粮播种面积103.2万亩,增长1.1%,连续3年实现增长,单产比上年提高5.9公斤/亩,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28.0万吨,增长3.4%。
2024年2月,我国进口谷物量为675.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0.84%,谷物进口额为202,625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15%;1-2月累计进口谷物量为1336.4万吨,同比增长29.57%,累计进口额为402,712万美元,同比增长1.38%。
国内方面,春节后中储粮继续加大收购力度,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高位,市场主体积极入市;国际方面,近期南美气候条件改善,阿根廷大部分农业地区迎来降雨,全球玉米保持增产预期,期末库存预计处于高位,供需基本面仍维持宽松状态。
在世纪之交前后,发生了一次急剧的断裂。经过20年的稳定期后,世界收获面积开始增加。自那时以来土地在增加作物产量方面的作用因地区而异。在南美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它分别占作物产量的50%和40%以上。自2000年以来,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农作物产量增长是由种植面积的增长贡献。
1-2月进口总量为历年新低,较去年同期跌8.6%,较2022年跌幅近41成。无水奶油以52%的跌幅位居首席,2023下半年以来飞速增长的价格使得贸易商心生惧意,也导致了国内目前一货难求的困局。年度合计进口降幅其次的是脱脂奶粉,跌幅37.5%,创2018年以来进口量新低,国内需求的锐减和国产脱脂奶粉的冲击成为主要原因。
根据2024年Farm Futures3月种植者调查的最新调查数据,美国农民种植的玉米可能比去年少,但可能仍高于美国农业部此前的预测。事实上,根据调查结果,玉米和大豆的总种植面积可能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种植者预计在未来几周种植9,240万英亩玉米,比去年同期减少230万英亩(2.4%)。大豆种植面积预计将比去年增加240万英亩(2.9%),达到8600万英亩。这意味着与去年相比,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增减几乎是一比一替换。
日前,玉米种子及产业链发展专题报告会在海南三亚举行。作为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15场专题报告会之一,来自玉米全产业链专家、企业家就推进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讨交流,提出了多个意见建议。
为了开发新的转基因作物品种,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财政资源。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俗称 "转基因工程",于 2008 年启动,实施期限至 2020 年。截至 2020 年 8 月 31 日,该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 147.07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 97.71 亿元。
据海关统计,2023年,中国与非洲地区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93.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8%。其中,出口4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4.1%;进口53.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2.3%。贸易逆差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收窄18.1%。
2023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加了 1.9%,达到 2.063 亿公顷,创下新纪录。27 个国家种植了 11 种不同的转基因作物,其中大豆种植面积最大,达到 1.009 亿公顷,这是该作物种植面积首次超过 1 亿公顷。紧随大豆之后的是玉米(6930 万公顷)和棉花(2410 万公顷)。
2023年金龙鱼产品销量延续增长势头,较去年同期增加11.14%;但营业收入较去年略有下降,主要因为大豆、大豆油及棕榈油等原材料价格下跌,产品价格随之下跌的影响超过了销量增长带来的营收贡献。
3月18日,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15个专题报告会之一的小麦种子及产业链发展专题报告会在海南三亚举行。与会嘉宾聚焦小麦全产业链发展,讲问题、讲方向、讲产业,共同谋划小麦种业未来。
甘蔗渣产出与甘蔗榨糖环节密切相关,国内甘蔗制糖集中度较高,甘蔗的种植面积、制糖产量近年来相对稳定,蔗渣浆的供给亦处于稳定水平。2022年我国的甘蔗产量为10338.13万吨,较上年下降3.1%。
国内进口葵花籽油以初榨葵花籽油为主,之后再进行精炼获得一级葵花籽油以达到食用标准。2024年我国葵花籽油进口量同比增加明显,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茶油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分支,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十一五”计划至“十四五”规划,国家对茶油行业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继续建设”到“鼓励支持”再到“积极引导”的变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4年2月,粳米(标准一等)超市零售价格5.83元/公斤,环比持平,同比持平;面粉(特级一等)零售价格5.72元/公斤,环比持平,同比下降5.45%;玉米粉(精制)零售价格6.25元/公斤,环比持平,同比下降11.22%。
根据海关最新数据,2024年1-2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2678万吨,同比增长7.7%;其中小麦大豆大米进口减少,玉米大麦高粱进口增加,且1-2月大豆进口是五年同期最低。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底线,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大政方针。
监测显示,3月12日美软红冬小麦到港成本为2263元/吨,与国产小麦的价差为-627元/吨,月环比扩大221元/吨。我国进口小麦多为品种调剂,即使2023年我国进口小麦数量达1210万吨,但仍仅占供给总量的6%。因此,国际麦价波动对我国小麦价格直接影响不大,我国小麦自给率高,麦价更多受国内市场供需影响,国际麦价波动或对国内预期产生一定影响。
2023年国际国内大豆市场价格整体下行13.2%和12.4%,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国际大豆价格全年高低变幅为19.6%,国产大豆现货价格变幅为12.5%。
根据美国农业部3月份供需报告显示,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上月预估下调66万公顷,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下调233万吨,按照年度来看,2023/2034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较上年度依然是双增,世界玉米产量将达到12.30亿吨,依然为历年新高,全球库存消费比为26.65%,较上月预估下调0.20%。
春节前玉米市场一直担忧的“地趴粮”卖压,在两轮强冷空气“保护”之下完成了顺利过渡,潮粮整体卖粮压力大幅缓解。进入3月份后,玉米现货市场顺利完成了从潮粮购销逐步转向干粮购销的局面。
中药材的应用历史一般都非常悠久,大多数中药材都是原产于我国的本土植物。但也有例外。有一味中药材就是原产于国外,我国以前并没有这个中药材,它是原产于历史并不悠久的美国,后来才逐渐传入我国。为什么美国也能原产中药材呢?难道美国人以前也研发中药吗?并不是。
茶,为国饮。古时茶马古道就是茶叶流通之道,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运输的不仅是丝绸,更有茶叶。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茶如何更好融入世界竞争格局,成为时下茶业界热门的话题。正值农业部在杭主办“首届中国茶叶国际博览会”之际,笔者撰文探讨中国茶如何让世界转身的问题:一壶茶,浓缩了太多中国文化。万里丝路,亦是茶路,这条人类文明的大动脉上,茶、丝绸与瓷器凝结着“中国基因”,与世界对话。今天,在“一带一路”的新战略下,中国茶产业再次迎来机遇。如何在国际市场、世界舞台上重振中国茶产业、复兴中国茶文化?这是一个重大命题。
上周至今CBOT大豆期价依旧维持弱势运行状态,主力合约在上周四一度降至1338美分/蒲的年度低点。当前在市场基本已消化了各种利空因素的情况下,美豆期价整体趋向于震荡运行。那么美国农业部将于3月9日零点发布的三月供需报告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方向指引呢?接下来小编将结合当前基本面因素及市场预估对美农三月报告做出如下分析。
进入3月份后,南方早稻春耕工作将陆续展开,市场主体对稻谷政策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恰逢此时,2024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出台,整体较上年稳中有涨,国家政策对稻谷市场的支持作用逐年增强。
春节期间,国际大米供应继续保持偏紧格局,价格高位坚挺,印度大米出口报价再创新高。元宵节后年味渐淡,国内稻米市场购销逐渐恢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受农户库存较高影响,粳稻市场后期将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豆类种植面积为17816.85万亩(约合1.78亿亩)、产量为2351.03万吨,其中,大豆种植面积为15365.66万亩(约合1.54亿亩)、产量为2028.35万吨--在全国豆类种植面积与产量中比重分别高达86.24%、86.27%。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稻谷作为“中国第一大口粮作物”,2010年以来,种植面积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整体在4.5亿亩左右小幅波动;产量变化趋势随种植面积同步波动,近年来常年维持在2亿吨以上。2023年,中国稻谷种植面积为43423.65万亩(约合4.34亿亩),产量为20660.3万吨(约合2.07亿吨),规模在四大粮食作物中位列第二。
2月连粕期价偏强运行,整体围绕3000点震荡运行,最高上探至3070元/吨。节后国内连粕明显强于外盘,国内榨利有所修复。但受累于节后需求疲软,供应相对充足影响,豆粕现货价格不断走弱。回顾2月华北豆粕市场,在供强需弱的格局下,现货下行为主,预计3月供应宽松格局或有所收紧,下行速度将放缓。接下来简单回顾和分析下华北市场2-3月供需基本面情况。
2月份美国农业部略微上调2023/2024年度全球大米产量和贸易量,全球大米产量为历史新高,但全球大米期末库存处于2018/2019年度以来的最低。预计2023/2024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5.137亿吨,比上月预测值略上调19万吨,上调幅度0.04%;比上年度增加78万吨,增幅0.15%,为历史新高,全球大米产量将连续4个年度超过5亿吨。
又是一年春来到,面粉行业的春天并不暖。春节过后小麦价格蹭蹭上涨,但面粉价格涨势并不明显。后市小麦价格能否带动面粉价格走高?仅以此文进行简要分析。
近几年,我国棉粕行业产量有所波动,但整体较为稳定,2022年我国棉粕产量达到409.3万吨,需求量为411.5万吨。随着国内养殖及饲料工业的发展,我国棉粕需求维持高位,我国棉粕加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从历史均价来看,近几年我国棉粕市场价格逐渐稳定,自2016年价格大幅上升以来,近几年我国棉粕价格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但总体均价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
根据路透的船运数据,至少三艘开往美国的货船正准备在巴西北部的两个港口装载大豆,这是自去年夏天以来的首次此类散货运输。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而美国是全球第二大大豆出口国,这批不同寻常的大豆预计将在今年早春前运抵美国,比以往的巴西对美国大豆出口提前了几周。分析人士说,目前从南美国家进口大豆的价格要低得多。
巴西2023年大豆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37.44亿蒲式耳,较上年增长29%,因巴西大豆产量创下新纪录。与此同时,同期美国的发货量下降14%,至17.89亿蒲式耳。美国和巴西是主要的竞争对手,两国供应的大豆占全球大豆出口量的80%以上,而中国占大豆进口总量的60%左右。大豆是美国和巴西向中国出口的最大农产品。
国际粮商在世界各地运输、贸易和加工农产品,通常在干旱或战争等危机引发短缺时受益。由于供应链中断和需求强劲,国际粮商邦吉和其主要竞争对手艾地盟ADM、嘉吉Cargill在2022年实现了创纪录的利润,但随着农作物供应增加和价格暴跌,形势发生了变化。国际粮商表现如何,对2024年前景如何预判?来看邦吉的最新财报。
甲辰年春节后,小麦市场高歌猛进,一路上行,目前部分厂家收购价格已到1.45元,市场看涨情绪提升。纵观小麦市场,过去五年(2019-2023年)小麦价格走势可谓跌宕起伏,整体价格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详见图1)。
春节过后,玉米市场的发展似乎向着利多的方向在发展,尽管涨幅有限,但总算迎来了连续数日的上涨,对于尚未售粮的持粮农户而言也算是“开门红”!月底之前玉米价格走势如何?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2023年,中国小麦种植面积为35440.8万亩(约合3.54亿亩),同比增长约0.46%。单位面积产量为385.4千克/亩,同比下降约1.28%。产量为13659万吨(约合1.37万吨),同比减少约0.82%——受种植面积增加等综合因素影响,中国小麦产量虽然随着单位面积产量呈下行趋势,但产量降幅略小于单位面积产量降幅。中国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常年保持“冬小麦>春小麦”的生产结构。
2023年中国蜂产业与技术发展呈现了积极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本文从国内蜂产品生产与贸易、国内蜂产业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总结了2023年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就产业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并提出我国蜂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月20日,中储粮网发布最新消息,中储粮河南分公司2月21日小麦销售专场、山东分公司2月21日小麦销售专场、2月22日西安分公司购销双向专场、2月22日北京分公司购销双向专场、2月22日湖北分公司购销双向专场都陆续进行变更:仅限小麦加工企业参与。
春节之后,天气的快速变化让市场看到显性供应压力,对于节后市场是否会进入新一轮估值下移成为讨论重点,本文旨在对节前和节后的变化进行比较评估,我们认为,节后存在短期因为天气的快速回温带来的销售压力,在节后压力在节前已经成为“明牌”之后,中下游不变的是相对较少的建库水平。
先从全球豆油产量说起,根据USDA2月最新供需报告显示,2021/22年度,中国豆油产量1575万吨,美国产量1186万吨,巴西产量976万吨,阿根廷产量766万吨。2022/23年度,中国豆油产量1702万吨;美国产量1190万吨,巴西产量1023万吨,阿根廷产量599万。2023/24年度,中国豆油产量1756万吨,较上月预估持平;美国产量1226万吨,较上月预估持平;巴西产量1035万吨,较上月预估持平;阿根廷产量701万吨,较上月预估持平。
根据美国农业部2月份供需报告显示,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上月预估下调47万公顷,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继续下调316万吨,按照年度来看,2023/2034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较上年度都双增,世界玉米产量将达到12.33亿吨,依然为历年新高,全球库存消费比为26.84%。
本月对2023/24年度中国大豆供需形势预测与上月保持一致。国内方面,临近农历春节,销区市场补库基本完成,产销区大豆购销较为清淡,市场运行基本平稳。国际方面,南美大豆已进入收割期,阿根廷等国产量大幅增加,全球大豆供应呈宽松格局。
春节前,迫于豆粕库存压力,大豆压榨有所后移,开机产量有所降低,加之下游需求提振虽不及预期,但环比12月较好,因此库存下降。节后刚开机,预计供应偏弱,加之远月建仓有限,或会有正常采购以及因前期贸易商放空基差补货,会给予基差上涨机会,但因部分油厂2-3,3-5月卖压依然存在,市场需求有待商榷,因此在国内油脂供应宽松下,基差还有下降预期。
南美作物天气改善以及对美国出口销售竞争激烈的担忧继续笼罩市场,大豆市场心态仍较为悲观。但国内市场需要警惕的是,国内油厂买船进度偏慢,而巴西新作交替时间,港口物流情况可能影响市场供应,从而引发阶段性行情。
2023年国内花生市场价格呈现先扬后抑走势,2024年春节前后是食品花生和花生油的消费旺季,渠道和终端库存偏低,有补货需求。2024年花生种植面积存在进一步恢复性增长的可能,对远期花生将产生利空影响。
回望2023年,从疫情解封后的万众期待,激情满怀,到年末的一声叹息,面粉人经历了数十年来最为特殊的行情,这一年,注定记忆犹新!2023年小麦行情的跌荡诡变,众多平台挥斥方遒,如醍醐灌顶,酣畅淋漓,然而现实中并不能实现茅塞顿开,涨落转换之间,仍超出多数人的预期,很多业内粉企避险不及,损失惨重。让业内翘楚更清晰认识到正确的小麦采购策略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节点。
棉花属于重要农产品之一,国家长期开展棉花储备轮换工作,根据市场消费需要发放固定的棉花进口配额及适量的滑准税配额,而最核心的是做到稳产保供。2023年度全国棉花产量约595万吨。
通过近5年春节前后玉米淀粉全国均价的变化来看,春节前后5天玉米淀粉市场价格整体维持稳定运行为主,但是从近5年的价格对比来看,2019与2020年价格整体偏低,均价分别为2405元/吨与2305元/吨;但是2021年与2022年全国玉米淀粉均价分别为3559元/吨与3091元/吨,价格高于2019年与2020年;从2023年1月临近春节的全国均价2996元/吨来看,整体价位已经较2021年与2022年出现明显的回落;2024年春节前全国玉米淀粉成交均价为3048元/吨,较2023年小幅升高,同时与2022年春节前全国玉米淀粉成交均价基本持平。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大豆是中国种植面积和产量最高的豆类作物。2022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54亿亩、产量达2028.35万吨——是1958年以来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年份。除青海及港、澳、台地区未统计外,全国各地均有大豆种植生产。其中,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均接近50%。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连续3年保持在6.5亿亩左右,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2.7亿吨以上;2023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达66328.35万亩(约合6.63亿亩),产量达到28884.2万吨(约合2.89亿吨),单位面积产量达435.47公斤/亩,同比分别增长了2.67%、4.2%、1.49%。
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进口大米263万吨,大米进口量占我国粮食进口总量 (16196万吨)的1.6%,占我国谷物及谷物粉进口量(5908万吨)的4.5%。整体来看,2012年以来我国大米进口量持续超过200万吨,2023年大米进口量为2020年以来的最低,也处于2015年以来的低位。结合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稻谷产量2.066亿吨,按0.7的出米率折算,2023年我国进口大米相当于我国稻谷产量的1.8%。
中国油茶产业在油茶产业发展项目、农发资金、现代农业发展扶持资金等强力支持下,发展形势持续向好。油茶林基地面积不断扩大,全国油茶林面积已由2010年的4560万亩发展到2023年超过8000万亩。根据《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中国油茶种植总规模将达到9000万亩。近5年来,湖南、江西、广西三省油茶种植面积增速最快,共完成新造林任务约1000万亩,占到了中国新增油茶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
本文将“最大年推广面积过 1000 万亩”的玉米品种定义为“大品种”;梳理了 1982-2016 年 35 年间玉米品种的种植面积,发现共出现 28 个“大品种”,其中 19 个进入前三名,第一名由中单2号、丹玉13、掖单13、农大108、郑单958 分享,分别占据 5,8,5,4,13 年。
春节长假即将来临,国内油厂豆粕及菜粕的生产、提货都将受到影响,市场对此颇为关注。为此,Mysteel农产品针对国内主要的125家大豆压榨油厂及19家菜籽压榨油厂进行了调查,调查油厂覆盖东北、华北、陕西、山东、河南、华东、江西、两湖、川渝、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主要市场。
回顾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但小麦生产遭遇气候灾害,产量和品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受宏观形势影响,我国小麦制粉消费有所下降,但饲用消费大幅提升;小麦进口量连续5年增长,并迈上“千万吨”台阶;年内小麦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特别是上半年小麦价格跌幅一度超过18%,新麦上市后至集中收购期结束,麦价稳步回升,但四季度后小麦价格重心震荡下移。
2023年我国棉花、食糖市场供给仍主要依靠国内生产,部分进口补充。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国内经济形势恢复较好,我国棉花、食糖消费均较上年有所增加。年内我国棉花、食糖价格均有所上涨,食糖价格更是在9月创下近12年新高。展望2024年,棉花、食糖总量供应仍有保障,但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极端天气、主要国家贸易政策变化将深度影响市场运行。
当前主产区大部分冬小麦处于越冬和分蘖期。12月上旬,冬麦区光照条件较好,大部分麦田土壤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分蘖和苗情转化升级。中下旬,大范围降雪有利于麦田增墒蓄墒和冬小麦安全越冬,同时低温也有利于降低病虫越冬基数,但华北和黄淮北部地区部分旺长苗和晚弱苗遭受轻至中度冻害。
2023年,中央发布第20个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提出开始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着力稳面积、增单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国内供应充裕、库存充足。粮食市场供应充足,粮价运行相对平稳,在总体CPI中起着“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外媒1月28日消息,周五阿根廷农业暨畜牧渔业部周五宣布,中国海关首次将阿根廷公司列入获准对华出口小麦的企业名单,这将为未来阿根廷对中国出口小麦铺平道路。
2023年12月,我国进口谷物量为788.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62.62%,谷物进口额为251,368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5.16%;1-12月累计进口谷物量为5909.7万吨,同比增长11.08%,累计进口额为2,079,943万美元,同比增长5.78%。
美豆种植成本小幅下降,美豆与玉米比价有望继续驱动美国大豆种植面积扩张。巴西部分地区减产难挡南美大豆丰产局势,长期来看全球大豆供过于求格局延续叠加种植成本下降或致使大豆价格中枢下移。
国内植物油市场经过2022年的大幅涨跌后,2023年价格继续下跌并进入低位窄幅震荡运行。其中,豆油价格由年初的9,504元/吨跌至8,116元/吨;棕榈油价格由8,202元/吨跌至7,132元/吨;进口油菜籽压榨的菜籽油价格由13,040元/吨跌至8,237元/吨。
通过对近5年春节后的豆粕现货价格对比来看,可以发现各年份春节后豆粕价格有涨有跌,但春节后豆粕价格上涨的幅度却往往大于下跌的幅度。以2020年和2022年为例,2020年节后一周和节后两周豆粕价格分别上涨115元/吨、207元/吨,涨幅4.37%和7.87%。2022年节后一周和节后两周豆粕价格分别上涨356元/吨和384元/吨,涨幅9.5%和10.24%;相比之下,2019年春节豆粕价格虽下跌比较明显,但同期豆粕价格仅分别下跌62元/吨和148元/吨,跌幅2.26%和5.47%。2023年节后豆粕先涨后跌,涨跌幅度均较小。
从相关政策历程来看,我国食用油行业政策主要经历了重监管时期、快速发展时期以及全面高质量发展时期。目前,我国食用油行业政策已处于全面高质量发展时期,政策主要聚焦在整顿行业规范发展,促进食用油产品的健康化、绿色化。
当前,全国以建设高标准油茶林为重点,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油茶种植面积将到达9000万亩以上、茶油产能达到 200 万吨。从各省种植情况看,湖南省油茶种植面积稳居全国第一,2022年湖南省油茶种植面积达2276.4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32.13%。
大背景下,2024年全球玉米供需宽松格局持续,玉米重心下移。2023/24年全球玉米产量大增,总供应量相较于2022/23年增长7025.7万吨,而需求量涨幅未达到供给量涨幅幅度之大,因此2023/2024年期末库存量也有 所上涨,2023/24年整体供需格局较2022/23年宽松,且2024/25年宽松格局持续,因此整体价格重心下移。
随着粮食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粮食流通环境明显改善,流通速度明显加快。为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节拍,壮大粮食经济规模,提升粮食经济运行质量,大力发展现代粮食物流,已成为粮食部门的全新课题和必然选择。2022年我国粮食物流总量为6.39亿吨,其中铁路粮食物流总量为1.69亿吨;港口粮食物流总量为3.12亿吨,公路及其他物流总量为1.58亿吨。
据外电1月19日消息,美国农业部(USDA)周五证实,民间出口商向中国出口销售29.7万吨美国大豆,这是自12月19日以来根据其每日报告规则宣布的首笔大豆销售,也是自12月15日以来对该全球最大买家的首次大豆销售。
最近,红海危机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这加剧了人们对全球粮食贸易影响的担忧,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再次推高全球粮食价格。很多人会有疑问,红海所在区域并不是全球粮食主产区,为何会对全球粮食安全带来影响?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你的想法可能会发生改变。
本周全球头号大米出口国印度的蒸谷米价格跃升至四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因为稻米供应下降。印度破碎率5%蒸谷米报价为每吨525美元至535美元,这是自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高于上周的510美元至517美元。
从新季玉米上市以来,虽然中间偶尔有小幅反弹,但整体处于下跌通道,截止目前累计下跌幅度已经达到了400元/吨左右。而从市场表现来看,似乎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由于目前基层仍有不少余粮,所以,大家都比较关注后期玉米价格还有没有上涨的机会?
甘肃和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两个玉米制种基地,甘肃 2023 年玉米制种面积165.5 万亩,新疆 2023 年玉米制种面积 168.9 万亩。2023 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总产均创近十年新高,预计新产玉米种子 17.5 亿公斤,同比增加 3.9 亿公斤、增幅 29%,种子供需比 167%、属供大于求偏重。新疆超越甘肃,成为全国最大玉米制种基地,亩保农户收益分别达 3500 元、4200 元;品种市场将呈两极化,主推畅销品种价格高、溢价能力强,同质化品种积压。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连续3年保持在6.5亿亩左右,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2.7亿吨以上;2023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达66328.35万亩(约合6.63亿亩),产量达到28884.2万吨(约合2.89亿吨),单位面积产量达435.47公斤/亩,同比分别增长了2.67%、4.2%、1.49%。
我国花生2021年大丰产,2022年大减产,2023年丰产,2024年是否是个减产年?2023年国内花生期货主力合约在减产背景下走出一段筑顶行情,2024年花生市场价格低点可能出现在春节后,市场是否会“预判你的预判”?
2023年国内稻米市场走势明显强于其他粮食品种,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成为稳定我国粮食市场的“压舱石”。2024年稻谷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将存在,预计稻米市场走势或将弱于上年,但下行空间有限。
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6196.4万吨,同比增长11.7%。这是我国粮食进口量第二次突破1.6亿吨,比2021年的16453.9亿吨少了257.5亿吨。这说明我国全球粮食供应链韧性进一步增强,顶住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压力,确保粮食进口的稳定性。同时也要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谨防粮食大量进口带来输入性风险,影响国内粮食产业安全。
我国食用盐零售价总体呈现增长态势,这主要受大宗原辅材料价格上升及原盐产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数据,2021年12月31日,我国食用盐零售价为5.04元/千克,较2017年12月31日增长0.25元/千克。
随着全球大豆种植面积以及种植技术的提升,近年来全球大豆产量整体呈增长的态势。据资料显示,2022/2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37042.1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产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巴西、美国和阿根廷,而我国作为全球大豆消费大国,产量占比仅为5.5%左右,排名第四。从进出口贸易来看,近年来全球大豆进出口规模整体呈波动上升的态势。据资料显示,2022/23年度全球大豆进口量为16519.9万吨,同比增长5.5%;出口量为16837.3万吨,同比增长9.3%。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将增加国产玉米收储规模;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将增加国产玉米收储规模;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将增加国产玉米收储规模;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将增加国产玉米收储规模
根据美国农业部1月份供需报告显示,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上月预估上调48万公顷,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继续上调1366万吨,按照年度来看,2023/2034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较上年度都双增,世界玉米产量将达到12.36亿吨,创历史新高。由于产量增加,全球玉米库消比27.08%。
1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3年12月我国进口粮食量为1826.8万吨,2023年1-12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6196.4万吨,同比增长11.7%;2023年1-12月粮食累计进口金额为578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
展望2024年,南方港口受进口玉米及替代影响仍是较大。短期来看,一季度南港内外贸玉米仍维持高位,且产区农户售粮进度同比偏慢,市场潜在供应预计宽松,下游饲料企业消耗库存较慢,年前备货力度不足,供需面难寻利好支撑,市场预计震荡偏弱运行。长期来看,受到港量、到货成本、替代谷物、天气、运输、政策调控等多方面影响,南方港口或呈现先跌后涨趋势,持续关注产区售粮情况及政策面消息。
2023年国产大豆市场价格整体下行,波动幅度较大,全年高低波幅为10.5%,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国产大豆扩种、下游消费需求疲弱等。2023年国内大豆产量再创新高,大豆供给压力较大,预计政策性轮入期间国内大豆价格以稳为主,但供给宽裕的格局仍未改变,若无进一步政策支持,2024年上半年大豆价格将继续走弱。
“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这句话在2023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多次提及。2023年12月29日刚通过的《粮食安全保障法》也明确,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对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根据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和提供的商品粮数量、比重,31个省份被划为13个粮食主产区、7个主销区和11个产销平衡区。
回顾整个2023年全国进口葵花籽粕市场价格整体呈现“W”走势,先弱稳再大涨而后疲软下跌运行,2023全年现货均价3137元/吨,较2022年下跌290元/吨,跌幅8.46%。全年最高均价为8月中的3889元/吨,最低价出现在年尾2739元/吨。
随着2024年的到来,整个调味品行业迎来了新的气象,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食盐行业。短时间内两家大型盐企启动IPO,引起行业广泛关注。业内人士分析,如中盐股份上市成功,盐业最大IPO将改写。
中储粮在1月11日发布公告,近期将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增储,看来玉米是到了止跌的时候了!为什么说这个消息对玉米市场是一场“及时雨”呢?且听新农鸣慢慢给大家说叨。
2024年初受南美有利降雨天气等利空因素影响,CBOT大豆主力合约大幅下挫,并触及6月以来最低价,国内连粕跟随美豆期价持续走弱,截至1月10日M05报收于3144元/吨,环比上月下跌274元/吨。现货方面,除跟随盘面下调外,国内自身供强需弱格局促使豆粕现货价格加速走弱,截至1月10日全国油厂豆粕出厂均价3755元/吨,环比上月下跌258元/吨。国内豆粕期现货双双大跌,市场焦点在于美国农业部将发布的2024年首份供需报告,报告能否对当下弱势行情形成转折。
2023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迈入了新的一年,回首过去的一年玉米副产品市场可谓跌宕起伏、饱经风霜。传统旺季需求不及预期,整体市场消费下滑明显,使得深加工企业价格在年末大幅下调。展望2024年,上半年需求面仍将缓慢恢复,恢复的具体情况是影响价格的重要驱动因素。下面小编将从价格、供应、需求等基本面出发回顾23年市场并对24年进行浅析。
随着春节临近,节前玉米购销时间至多也就剩下二十天,新年第一个月,玉米价格整体弱势运行的趋势基本上已经尘埃里落定。那么,节后玉米价格的行情走势如何?我们不妨从供需两个层面进行简要分析。
2023年,国内小麦市场供需格局对价格的影响表现更加明显,行情的震荡反复也更加频繁。预计2024年国内小麦价格或仍将维持合理区间运行,重心仍有向下可能,但出现较大反常表现的概率不大。
2023年玉米淀粉价格走势较为分明,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市场价格走势波动幅度相对较窄。截至2023年11月8日,以山东市场为例玉米淀粉全年成交均价为3239元/吨,同比2022年上涨15元/吨。
2023年棉花市场波动性增强,市场心态转换快,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操作难度加大。2023年棉花价格冲高回落,在美联储加息抑制高通胀的背景及新疆棉事件扰动下,消费难有显著起色,棉花供大于求,国内纺织市场产销形势开始走弱,下游传统旺季订单不旺,终端市场外销受阻、内需不足,整个棉纺产业链传导不顺畅,国庆节后内外棉期货价格双双大跌,下跌幅度远超市场预期,多数企业接单形势严峻,使得纺织传统淡季更加冷清。
2023年全国玉米市场价格运行呈现“跌-涨-跌”的趋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月到5月中旬,玉米价格呈现下跌趋势;第二阶段从5月下旬到8月底,玉米价格呈现上涨趋势;第三阶段从9月初到12月底,从新粮上市以来,玉米价格开始呈现下跌趋势。
2023年以来,豆粕市场价格整体高位运行,价格处于3800-5100元/吨区间震荡。截止11月10日,国内豆粕现货均价为4198元/吨,较年初价格下跌543元/吨,跌幅11.45%;同比2022年同期下跌1528元/吨,跌幅26.69%;同比2021年上涨804元/吨,涨幅23.69%。
1月5日消息,分析师表示,随着中国继续推动供应多元化,阿根廷有可能开始对华出口玉米,东南亚玉米需求也出现复苏的积极迹象。与此同时,美国和巴西这两大玉米出口国的乙醇行业政策,也将影响到未来玉米供需前景。
2022年进口大豆数量为9106万吨;2022进口大豆年均吨价为4484.9元;2022年进口玉米年度数量为2062万吨;2022年进口玉米年度吨价2265.7元;
2023年,受国际大米市场带动,我国稻米市场走势相对强劲。元旦过后,春节临近,随着大米需求旺季的到来,国内大米备货需求将逐步增加,加上国际大米居高不下,将给市场带来些许暖意,预计节前稻米市场将企稳并小幅回升。
据农业农村部供需形势分析报告,预计近期国内小麦价格以稳为主,国际小麦价格弱势震荡。国内市场来看,面粉加工企业库存较为充足,进口小麦不断到港,国内小麦总体供给充裕;元旦春节临近,预计面粉消费形势和价格将有所好转,制粉企业对小麦的需求增加,但受玉米价格走低的影响,小麦饲用消费减少。预计国内小麦价格以稳为主,优质麦行情将好于普通小麦。国际市场来看,全球小麦供应总体充足,尤其是价格较低的俄罗斯小麦出口较多,国际小麦价格有进一步走低的可能,但法国和德国等小麦主产国的天气风险可能导致2024年度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低于预期,给国际麦价带来支撑,预计近期国际小麦市场弱势震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优良品种更新换代对我国玉米产量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近40 年来我国玉米大品种的历史贡献和发展趋势对当前我国玉米育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1982—2020 年期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的历年玉米品种推广面积为依据, 筛选出近40 年来我国种植的郑单958 等27 个玉米大品种, 累计推广3.21亿公顷
据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11月份我国出口未磨辣椒干总量为7679135千克,环比上个月增加6.61%,同比2022年减少32.98%。出口金额为125927992元/千克,出口单价为18388元/千克。1-11月出口总量为72346865千克,1-11月出口总金额为1478616177元,1-11月总出口量同比增加37.59%。
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统计调查(新疆棉花播种面积通过遥感测量取得),2023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分别如下: 一、全国棉花播种面积2788.1千公顷(4182.2万亩),比2022年减少212.2千公顷(318.3万亩),下降7.1%。二、全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2014.9公斤/公顷(134.3公斤/亩),比2022年增加21.8公斤/公顷(1.5公斤/亩),增长1.1%。三、全国棉花总产量561.8万吨,比2022年减少36.2万吨,下降6.1%。
12月20日,马来西亚闵和粮油产业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举行。该项目由马来西亚闵和国际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6.9亿元,将建设油脂精炼、精炼油分提、瓶装食用油包装、棕榈粕发酵等车间;设计年产能120万吨粮油,一期达产后,年销售收入超80亿元,年产值超50亿元,年进出口总额超30亿元。
国内进口葵花籽油以初榨葵花籽油为主,也就是进口葵花籽毛油,之后再进行精炼获得一级葵花籽油以达到食用标准。2023年我国葵花籽油市场呈供强需弱的格局,11月份葵花籽油进口量明显下降,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近期国内芝麻市场交易表现疲软,虽进入年前备货阶段,贸易商积极报价,但下游采买并不乐观,备货积极性偏弱。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中国进口量为68367.523吨,同比减少3316.499吨,跌幅4.63%,环比减少44061.038吨,跌幅39.19%。进口金额为117905979美元,同比增加5692586美元,增幅5.07%,环比减少80052356美元,跌幅40.44%。
据外电12月18日消息,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在一年内首次出口超过1亿吨的大豆,受助于创纪录的收成以及买家在价格下跌之际建立库存。根据巴西外贸秘书处周一发布的周度数据,12月迄今为止,巴西已出口约199万吨大豆,使2023年的大豆出口总量达到约1.0002亿吨,该水平已经超过巴西在2021年创下的8610万吨大豆出口纪录。这一新的纪录是由约1.55亿吨的创纪录产量和中国等进口国利用价格下跌建立库存推动的。
进入12月份以来,国内玉米价格重心延续下移趋势,均价由12月1日的2553元/吨下跌至15日的2492元/吨,跌幅2.4%,目前玉米价格已经跌至两年以来的新低。那么,近期玉米价格是涨是跌?随着年前备货行情的启动,玉米价格能否迎来趋势性反弹?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从整体趋势来看,中国粮食播种面积趋稳态势明显,产量稳中有增。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23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已连续12年保持在17亿亩以上——峰值为2016年的178845.09万亩(约合17.88亿亩),次峰值为2023年的178452.75万亩(约合17.85亿亩);2018~2023年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同比波动幅度已连续6年保持在±1%以内。2015~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且2023年产量规模(69541万吨,约合6.95亿吨)已接近7亿吨;2016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同比波动幅度整体保持在±2%以内,“2019~2023年间”再次呈现小幅逐年增长趋势。
国内玉米市场在连续反弹几日之后,华北市场跟随东北再度步入“下跌”通道。纵览国内玉米市场,东北、华北两大产区以及南北港口和内陆销区价格“跌声一片”,中间贸易环节不敢存、下游企业不敢买,东北个别地区再度跌破“种植成本线”,怎奈市场价格依然未见起色。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不禁要问,疲态尽显的玉米市场还有救吗?
粮食再次高位增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比2022年增加178亿斤,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但令人担忧的是,秋粮上市以来,粮价呈全面下降态势,农民可能面临增产不增收困境,影响来年种粮积极性。
美国农业部2023年12月份预计世界小麦产量调增、期末库存调减,玉米、大米产量和期末库存均调增,大豆产量和期末库存均调减;美国农场小麦、大米价涨,玉米、大豆价稳。本月预计全球2023/2024年度谷物产量为28.0306亿吨,比上月预计调增398万吨,比上年度增加5298万吨;贸易量4.9961亿吨,比上月预计调增363万吨,比上年度增加381万吨;消费量28.0963亿吨,比上月预计调增445万吨,比上年度增加4071万吨;期末库存7.6751亿吨,比上月预计调增28万吨,比上年度减少657万吨。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给出了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关键词,那就是“两稳两扩两提”,即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虽然国家依然再提倡油料作物的种植,但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玉米种植面积将继续恢复性增加。Mysteel农产品玉米团队经过对2023年种植意向的初步调研,预期2023年全国玉米面积4113万公顷(61692万亩),较2022年增加95万公顷(1429万亩)。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3年11月,粳米(标准一等)超市零售价格5.81元/公斤,环比上涨0.17%,同比下降0.34%;面粉(特级一等)零售价格5.99元/公斤,环比持平,同比下降0.50%;玉米粉(精制)零售价格6.99元/公斤,环比持平,同比下降0.43%。
12月份以来,全球小麦市场关注度最高的就是中国持续大手笔买入美国小麦。上周美国农业部一周内四次发布单日出口销售报告,累计报告对华销售112万吨软红冬小麦,为2014年7月以来向中国销售的最大单周数量,超过了此前半年的销售量。
根据美国农业部12月份供需报告显示,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上月预估下调24万公顷,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继续上调128万吨,按照年度来看,2023/2034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较上年度都双增,世界玉米产量将达到12.22亿吨,继2021/2022年度之后,再次突破12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由于产量增加,全球玉米库消比26.33%。
自新季玉米上市以来,虽然在11月份迎来了短暂的反弹,但大多数时间都在震荡下行,并在12月上旬刷新了年内新低。由于前期天气原因引发的主、被动惜售,导致目前基层农户仍持有不少粮源。面对价格的跌跌不休,后市还有上涨机会吗?
粮食关系百姓一日三餐,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会引发不小关注。近期浙江义乌倡议居民保持10天以上存粮,再次引发热议,有人甚至认为我国粮食不够吃了。义乌倡议居民多存粮不过是当地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增强粮食储备能力、提升城乡居民储粮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发挥藏粮于民的作用,为保障当地粮食安全再加一把“安全锁”,没有必要过分渲染、过度解读。
12月1日,“和谐号”轮装载的3.93万吨进口南非大豆在广州港南沙粮食通用码头通关,这是广州港首次接卸南非大豆,也是我国首批南非进口大豆。该批大豆以散装方式经海运渠道进口,货轮抵达广州南沙粮食通用码头后,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采用无人机协助现场关员对表层粮食进行全覆盖查验,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冬种进度已超过98%,基本实现适墒适期播种,除西南主产区冬小麦播种正在扫尾外,黄淮海、西北秋冬种均已结束,全国冬小麦面积将继续保持稳定。今年秋冬种,我国启动实施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三年行动,逐个环节落实增产措施,有效提高了播种质量。目前北方冬小麦基本已出苗,长势总体较好。
本周开始进口玉米拍卖底价下跌50-100元/吨,两大产区上量压力大以及市场悲观情绪共振杀跌,现货行情整体处于下跌的态势当中。北方港口回吐11月全部涨幅,今日主流收购价已经下跌至2530-2555元/吨附近;南方港口下游饲料企业替代品库存较多,进口玉米底价下调利空市场,广东蛇口港地区水分15%玉米散粮成交价2670-2690元/吨,较昨日下跌10元/吨。
11月国内连粕冲高回落,主力合约最高冲至4162点,最低探至3860点,高低点差302点。截至11月30日,连粕主力合约M2401报收于3885点,环比上月下跌31点,跌幅0.79%。从整个11月来看,连粕M2401合约走势先抑后扬,价格重心冲至4150点附近受阻,而后不久开启不断下跌走势。
据外媒11月29日消息,惠誉解决方案旗下的BMI发布报告,印度的大米出口禁令以及厄尔尼诺现象将使得明年全球大米价格保持高位。BMI认为印度将在明年4月到5月的选举之前一直实施大米出口限制,这将支撑近期大米价格,厄尔尼诺现象的风险也将提供支撑。
巴西南部雨水过多,中部和北部地区干旱,影响了2023/2024年大豆和第一季玉米作物的种植进度。这给巴西继续出口创纪录水平的农产品带来了额外的挑战。最近几周,南美的天气似乎是推动农产品市场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巴西。在经历了多年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后,现在是南美生产商面对可能持续数月至2024年的强烈厄尔尼诺模式的时候了。
随着11月份行将结束,月初开始的反弹也在下旬戛然而止,这也让持粮待价的农户心态有点懵。进入12月份以后,按照往年惯例,玉米购销也将进入相对活跃期。12月份玉米价格能否止跌回涨?年前玉米市场如何收官?成为当下大家关注的焦点。对于12月份以及春节前的玉米价格的走势,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新冠疫情以来,各国采取的防疫措施对粮食生产和国际贸易物流造成一定扰动,国际粮食供给担忧频发,中低收入国家粮食不安全人口数持续增加。2022年2月底,“欧洲粮仓”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地缘冲突再次引发了全球粮价的大幅波动。根据FAO全球食品价格指数,2020年以来至2023年10月全球食品价格重心较疫情前(1990年-2020年)抬升约50%,虽然当前食品价格指数回落至2020年以来的均值位置,但对比历史中长期价格来看仍偏高。此外,我们看到农业龙头ADM、Bunge的股票表现跟随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一度超过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价格高位。在食品价格高企、极端天气频发、地缘风险仍存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出台粮食出口禁令,粮食安全问题是市场持续关注的焦点。
总体来看,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国内木薯淀粉产量明显捉襟见肘,因此,我国木薯淀粉高度依赖进口,其进口量远超出口量且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木薯淀粉进口数量为348.54万吨,出口量为0.06万吨;2022年1-10月我国木薯淀粉进口数量为347.42万吨,出口量为0.07万吨。木薯淀粉进口依存度极高,2012-2021年,我国木薯淀粉进口依存度由60%增长至94%。
2021年和2022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明显下降,2022年稻谷播种面积为29450千公顷,同比下降了1.58%。不过2021年我国稻谷产量却在种植面积下降的同时出现增产,产量为21284.24万吨,同比增长0.46%。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水稻相关技术的发展,水稻亩产有所提高。但是2022年我国稻谷产量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产量为20849.48万吨,同比下降了2.04%。2022年稻谷产量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人口减少,导致稻谷播种面积减少,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高温异常天气的影响,使得稻谷亩产出现下滑。
根据美国农业部11月份供需报告显示,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上月预估下调98万公顷,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上调632万吨, 按照年度来看,2023/2034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较上年度都双增,世界玉米产量将达到12.21亿吨,继2021/2022年度之后,再次突破12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由于产量增加,全球玉米库消比窄幅上升至26.35%。
千亿级的包装油市场从来不缺新的玩家,真正的超级玩家已入场到位。近年来,嘉吉、邦吉、路易达孚三大国际粮商不断完善覆盖中国的油脂加工产能,开始全面进军包装油市场。经过短暂的“新手期”,从餐饮包装油、到家用小包装油、烘焙专用油,粮商们很快站稳脚跟,搭建起多维度品牌矩阵。“融佳”、“金掌门”、“佳润”......一个个大粮商品牌逐渐叫响市场。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中国进口量为112428.561吨,同比增加42544.998吨,增幅60.88%,环比减少3540.12吨,跌幅3.05%。进口金额为197958335美元,同比增加86857258美元,增幅78.18%,环比减少9510852美元,跌幅4.58%。2023年10月进口芝麻均价为1760.75美元/吨,同比上涨170.95美元/吨,涨幅10.75%,环比下调28.26美元/吨,跌幅1.58%。随着10月份淡季的临近,贸易商采购积极性开始减弱,进口量由此减少。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0月国内豆油进口量31253.158吨,较上月(36675.076吨)减少5421.918吨,环比减少14.78%。截至2023年1-10月国内豆油进口累计315595.735吨,较去年同期(224218.777吨)增加91376.958吨,累计同比增加40.75%。
从进口数量来看,10月份国内进口菜籽量3.44万吨,环比9月减少28.68万吨,减幅89.29%,同比2022年10月增加4.28万吨,减幅55.44%。2023年1-10月合计进口量为426.96万吨,同比2022年1-10月增加333.1万吨,增幅354.89%。
首届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日前开幕,现场见证大豆购销项目签约,意向交易量196万吨,交易额92亿元。会上发布大豆“三图一树”,引发社会关注和业内期待。毋庸讳言,大豆是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最大短板所在,进口量最大、自给率最低。2015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约0.98亿亩,为近年最低;2020年大豆进口量超过1亿吨,为历年最高;2021年自给率仅为15%。大豆问题成为中央关切。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力扩种大豆油料。
前段时间,大家可能看到一条消息:中国取消和越南签订的900万吨大米订单。“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大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离开的一种主食,被誉为“五谷之首”,世界有一半的人都在食用,中国大部分人也都是以大米为主食。不少朋友就不理解,中国是全球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现在怎么还要从越南等国家进口大米了呢?
我国芝麻进出口情况而言,近年来,受机械化程度低、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芝麻种植面积与产量持续壁咚,为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增长,每年从国外大量进口,芝麻进口依存度保持高位。数据显示,我国芝麻进口量从2011年的38.93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117.35万吨,占比需求量持续走高,2022年进口量受全球疫情反复影响,加之价格高涨一定程度导致我国芝麻进口量在2022年小幅度下降至107.09万吨;出口量而言,2021-2022年我国芝麻出口量分别为4.69万吨和4.51万吨。
从产业链现状来看,近年来我国血糯米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国内血糯米种植面积约为18.89万亩,血糯稻产量约为5.38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1%、3.5%。我国血糯稻种植主要种植在西南、湖南、湖北、江苏等省市,全国血糯稻种植区域分散,种植以个体农户为主,单一农户种植面积少,且大量农户种植以满足自身需求为主,并非处于商业化目的。
我国大麦的消费量维持在500-1200万吨之间,我国大麦的产量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饲用和酿造需求,只能通过进口的方式来弥补国内大麦需求的缺口。大麦的进口量在近10年均处于较高的水平,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大麦的进口量在近几年持续高位。
今年小麦市场供需格局对价格的影响表现更加明显。上半年市场粮源供应压力凸显,一方面2022年小麦增产明显,且新麦价格一直处于高位,饲料用量减少,市场结余较多。另一方面年后面粉需求持续疲软状态,粉企消耗库存为主,小麦市场供强虚弱价格高位回落,直至4月份小麦价格落至1.4元/斤以下,饲料企业开始入场收购小麦,小麦价格才止跌。
近年来全球食用油市场呈现持续成长态势,从细分品类来看,全球常见油类品种主要包括棕榈油、大豆油和菜籽油等。2021/22年,在全球主要食用植物油产量结构中,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产量占比位列前三。其中,全球棕榈油产量为7559万吨,占比35.8%,位居第一。
新建项目一直油脂行业的重要关注点。一方面新项目能给上下游企业带来新的生意机会,为当地提供税收和就业机会,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新项目释放出业内企业布局谋篇的新信号,预示了未来竞争格局的新态势。近期多个油脂加工项目见诸报道,既有头部企业的大型项目开工签约,也有葵花油、玉米油加工企业的投产项目。这些项目进一步筑牢了各区域粮油安全保障根基,推进粮油供应能力迈上新台阶。
本月对2023/24年度中国玉米供需形势预测与上月保持一致。10月份以来,秋粮主产区尤其东北地区天气晴好,有利于玉米成熟收获,品质总体较好;新季大豆收获已基本结束,品质明显好于常年,蛋白质含量较高,黄淮海产区和南方产区大豆增产,东北中西部主产区受播种初期旱情影响、大豆实际单产不及预期........
国务院为了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优化粮食品种结构,稳定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建成甘肃定西马铃薯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从价格行情来看,2021年以来,受种植成本上涨、陈稻价格高位企稳等综合因素影响,全国早籼稻平均收购价格整体呈现波动上涨趋势,2023年10月已上涨至2822元/吨,与2021年初相比,平均每吨上涨了200多元。分时间段来看,2021~2022年,全国每吨早籼稻平均收购价格每年上涨100元左右,2021年平均收购价格在2533~2674元/吨之间不等,2022年平均收购价格在2617~2723元/吨之间不等,2023年1~10月平均收购价格在2678~2822元/吨之间不等,估计2023全年平均收购价格将在2900元/吨以内。
从近6年我国玉米价格走势来看,基本上印证了“一年上涨一年下跌”的观点。通过对2023/2024年度玉米供需形势的分析,笔者认为,国内小麦和进口替代品价格仍是我国玉米价格的“锚”,决定着玉米价格的总体水平。笔者曾提出我国玉米价格“一年上涨一年下跌”的观点。回顾过去几年,2018年上涨、2019年下跌,2020年上涨、2021年下跌,2022年上涨、2023年下跌。从近6年玉米价格走势来看,基本上印证了这一观点。2024年玉米是涨还是跌呢?
近日,备受关注的“第17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暨农畜产业(衍生品)大会”在辽宁大连召开,来自国内外产业界的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产业发展热点话题分析交流。当前,我国油脂油料产业格局及发展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企业应该如何应对风险挑战、实现稳健经营?参会的行业专家带来了深度观点分享。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制盐工艺方面有了很大进步,食盐产量整体保持稳中有增,2022年食盐产量约为1230.1万吨,2018-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0.93%。据预测,2023年中国食盐产量将达到1241.5万吨。
11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10月我国进口粮食量为1048.4万吨,1-10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2993.2万吨,同比增长7.3%;1-10月粮食累计进口金额为473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10月,我国进口大豆515.8万吨,较上月继续较大数量下跌,不及预期。1-10月,我国进口大豆累计达到8241.5万吨,去年同期大豆进口量7310万吨,同比增加14.6%。1-10月大豆累计进口金额为350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
进入十一月份以后,国内玉米价格一改下跌趋势,在黑龙江玉米价格率先反弹的带动下,国内玉米市场迎来了久违的全面上涨行情。近几日,随着东北迎来大雪天气,周末涨幅加快,更是进一步点燃了看涨情绪。那么,这波反弹行情又能持续多久?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我国玉米在收获后通过不同的深加工途径能够很好地发挥玉米的经济价值,并实现对于食品、药品、工业原料等众多行业的原材料供给。据统计,我国玉米深加工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110.71亿元迅速增长至2022年的2030.25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2.82%。从细分产品来看,目前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主要以玉米淀粉为主,2022年其市场占比为65%。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当前全国秋粮收获已过八成半。全国冬小麦播种进度过六成半。分地区看,河南全省小麦已播种7157万亩,占预计面积的83.9%,麦播日进度达568万亩;山东小麦已播477.1万亩;新疆已播1300余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西北华北播种接近尾声。
本周印度蒸谷米出口价格连续第五周下跌,因为新米供应过剩、卢比疲软以及印度政府延长大米关税后需求减少。印度破碎率5%大米报价从上周的每吨495-505美元跌至490-500美元。孟买的一位出口商称,北部各邦的新稻堆积如山,导致稻米价格下跌。出口商也受到了卢比疲软的帮助,这使他们更容易降低出口价格。
绿与金,是属于呼伦贝尔的颜色。绿色是老舍笔下的第一曲水,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壮美自然;金色是千百年来人们与这片土地交流的痕迹,是北国人文特有的颜色。呼伦贝尔初秋点缀的金,是这里的人们从春天开始耕耘的成果,风吹麦浪,3000亩大麦,正等待丰收。这是华润啤酒携手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春蕾麦芽有限公司等机构、企业联合发起的“国产啤麦品质提升及标准化种植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项目,华润啤酒希望从国产啤麦标准化种植入手,提升国产啤麦品质,助力国麦振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夏粮种植面积与产量在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中的比重常年在1/5(即:20%)以上。1949年以来,中国夏粮种植面积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的比重最大值为1993年的28.69%,最小值为2020年的22.41%;中国夏粮产量在粮食产量中的比重最大值为1997年的25.84%,最小值为1953年的13.61%。近年来,中国夏粮生产规模稳中有增,种植面积常年在4亿亩左右波动,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已连续5年(2019~2023年)分别保持在1.4亿吨以上、350千克/亩以上。
用于确定收入产品的作物保险赔偿的收获价格的10月价格发现期现已结束。2023年玉米收获价格为每蒲式耳4.88美元,比预期价格5.91美元低17%。2023年大豆收获价格为每蒲式耳12.84美元,比预期价格每蒲式耳13.76美元低7%。
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126号,关于进口尼泊尔植物源性中药材植物检疫要求的公告;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128号,关于进口芬兰麦芽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129号,关于进口芬兰热处理猪肉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
虽然今年小麦进口规模大对市场是一个利空,但我国进口小麦主要满足优质品种调剂需求,还有一部分流入饲料领域和储备环节。进口配额也将约束进口规模以防进口过量冲击国内市场。中国今年小麦进口量将创下历史新高,因为烂场雨影响新麦产量和品质,再加上出口国的干旱天气令人担忧供应趋紧价格上涨,中国趁着价格较低的机会扩大采购。
10月国内连粕宽幅震荡,在触及阶段低点后有所回升。截至10月31日,连粕主力合约M2401报收于3916点,环比上月下跌80点,跌幅2%。从整个10月来看,连粕M2401合约走势先抑后扬,价格重心失守4000点关口,临近月底有所回升,跌幅收窄。
玉米是美洲最大的农业成功故事,从 7000 多年前墨西哥的一种野草开始,到成为现代世界三种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它作为产量超过所有其他作物的粮食作物的出现,与杂交玉米的诞生相吻合。
华北地区新玉米基本完成收割上市,玉米价格出现季节性下跌,总体来看价格下跌的幅度超市场预期。华北地区玉米价格8月底达到高点之后,之后开启连续下跌的模式,中间虽然有反弹,但大方向依然呈现震荡下跌的趋势。截至10月30日,其玉米价格参考2644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微幅下跌186元/吨,下跌幅度6.57%,为近三年来同期最低,价格已经接近2020年的同期水平2580元/吨。
近几日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有止跌反弹迹象,部分深加工企业开始上调收购价格,在网上我们也看到一些主播开始大喊玉米价格的大涨潮要来了,甚至说,每吨大涨几百块钱也不在话下。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东北深加工企业上调价格?玉米价格新一轮上涨潮真的要来了吗?11月玉米价格是涨是跌?针对大家关心的焦点话题,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2023年9月,我国进口谷物量为394.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5.59%,谷物进口额为131,643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70%;1-9月累计进口谷物量为4025.6万吨,同比下降8.20%,累计进口额为1,479,880万美元,同比下降6.52%。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9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715.35万吨,同比去年减少56万吨,同比减幅6.85%;环比8月进口量减少221万吨,环比减幅23.59%。其中转基因大豆进口量为701.31万吨,较8月份进口量减少219.52万吨,环比减幅23.83%。此外,2023年1-9月份进口大豆累计7780万吨,同比增加1002万吨,增幅14.4%。
新季玉米上量冲击已持续近两个月时间,在此期间,玉米价格一降再降。截至10月24日,山东深加工企业收购均价2722元/吨,较9月初累计下跌339元/吨;广东港口二等散粮报价2710元/吨,累计下跌280元/吨;黑龙江深加工企业潮粮折干价2180~2360元/吨,其中绥化企业受高开秤价影响,累计下跌470元/吨。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制盐行业进出口额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2年为最高值,实现进出口额6.35亿美元和贸易逆差3.83亿美元。2023年1-7月,我国制盐行业实现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
2015至2021年我国花生播种面积稳定增长,2022年中国花生播种面积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22年中国花生播种面积约为389.5万公顷,较2021年减少了91万公顷%。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2022年,我国花生产量从1596.13万吨增长至1832.95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2%;花生需求量从1596.61万吨增长至1889.79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2.44%。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9月中国花生进口量11914.623吨,环比减少7118.59吨,减幅37.40%;同比减少23797吨,减幅66.63%。 2023年9月中国花生进口量继续呈现下降态势。进口花生基本收尾,港口多零星到货,受苏丹内乱影响,从5月开始进口量下滑明显,8-9月份较往年相比下滑幅度更为明显。苏丹花生9月进口量为1639.32吨,环比增加22012吨,增幅7.29%;同比减少24864.14吨,降幅93.81%。塞内加尔花生9月进口量为184.78吨,环比下降1225.46吨,降幅86.89%;同比下降4615.40吨。
8月份以来,内外盘玉米价格一直呈现分化走势。8月份国内玉米受季节性供应偏紧支撑表现偏强,外盘玉米则在巴西丰产以及北半球高产预期的压力下呈现偏弱走势。9月份随着北半球玉米陆续上市,国内阶段性供应宽松预期上升,国内玉米期价高位回落。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十几年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此背景下,我国粮食稳产高产,实现了十九连丰。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13731亿斤),比2021年增加368万吨(74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3年9月,粳米(标准一等)超市零售价格5.80元/公斤,环比下降0.17%,同比下降0.34%;面粉(特级一等)零售价格5.96元/公斤,环比上涨0.17%,同比下降0.83%;玉米粉(精制)零售价格6.97元/公斤,环比上涨0.29%,同比下降0.29%。
外媒10月22日消息:截至2023年10月20日当周,全球小麦价格上涨,因为中国积极买入小麦,印度国内小麦价格上涨,而阿根廷天气不利作物生长。不过俄罗斯小麦供应充足,继续对小麦市场起到抑制作用。此外最近澳大利亚主要小麦种植区降雨,可能会使受到干旱影响的小麦产量增加数百万吨。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带纵跨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态区,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在我国,受国家政策调整和农户种植习惯改变影响,每年的种植区域及面积都会发生一定改变。
2021 - 2022 年度全球玉米的总产量为 47516 百万蒲式耳,其中美国总产为 15115 百万蒲式耳,中国为 10730 百万蒲式耳,全球总需求为 47089 百万蒲式耳,其中美国总需求为 12410 百万蒲式耳,中国为 11574 百万蒲式耳。
当前,国际、国内玉米价格都处于下行周期,而国内又恰逢丰产预期兑现和卖粮压力较大的季节,新季玉米价格高开低走,目前收购价格已置于种植成本附近,并不断向下测试。随着玉米价格逐步跌破市场预期,对后市看空的心态显得愈加浓烈。后市玉米价格究竟还有多少下跌空间?玉米行情的拐点什么时候出现?这些问题都成为当前业界关注的焦点。如果你对这些问题也十分困惑,点赞加关注以后,新农鸣将结合当前的市场现状,给大家做详尽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2021年五米产量2.7亿,玉米年产量保持在550万吨左右产地主要为山东、河北河南、黑龙江等玉米大省。玉米中主要成分为纤维素(32%-3%)、半纤素(35%-40%)、木质素(25%)以及少量的灰分。通过对玉米芯不同分进行深加工,就能得到不同的生物质产品。近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玉米芯深加工领域不断扩大,糠醛、木糖、木糖醇、低聚木糖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的产品相继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使玉米芯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本周(10.16-10.20)中央储备玉米(包含一次性储备玉米)计划采购量62万吨,实际成交57万吨,成交率92%;上周(10.8-10.13)计划采购量26.85万吨,实际成交24.4万吨,成交率91%。
近年来,江苏省小麦产业发展迅速,2000-2021年江苏省小麦总产平均达1051万t,单产最高达5703kg/hm²,单产与外省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安徽省最高单产已达7700kg/hm²,山东省刷新全国小麦单产记录,达12850kg/hm²,可见,江苏省小麦产业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2022年全球棕榈油产量达到7758万吨,同比增长6.33%;全球棕榈油消费量达到7473万吨,同比增长7.27%。分区域来看,印度尼西亚是第一大棕榈油生产国,2022年印度尼西亚占全球棕榈油总产量比重达59.3%,其次为马来西亚,占比23.72%。
俄罗斯塔斯社的消息显示,“俄中新陆路粮食走廊”倡议负责人卡连∙奥夫谢皮扬,在普京抵达北京当天就表示,俄罗斯和中国刚刚签署了两国历史上最大的粮食供应合同,总价值接近2.5万亿卢布,按照当前汇率,折合人民币超过1800亿元。这也是俄中两国历史上最大的合同之一。奥夫谢皮扬同时透露了部分细节,即这份合同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俄罗斯在为期12年的时间里向中国供应总计7000万吨的谷物、豆类和油籽。
南北大豆经过一周集中抢收,各地收获均已完成总播面积九成,本周将全面“挂镰”。产区未来一段时间即便有国储入市,由于价格不及预期,加上销区市场信心不足,将使行情“涨不易,跌也难”。
近期,国内小麦市场进入震荡博弈阶段,厂家报价涨跌互现,价格重心仍旧维持在相对高位水平,随着集中收购的结束和饲用替代的减少,面粉加工企业将成为小麦消费的主要渠道,市场供需整体表现宽松,若无重大调整,厂家需求量将直接影响未来麦价的走势。
外媒10月15日消息:截至2023年10月13日当周,全球小麦价格互有涨跌。中国买家近期积极买入欧美小麦,提振芝加哥以及巴黎小麦价格走高。市场日益关注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南半球主要小麦出口国的干旱天气对产量的影响。不过黑海小麦供应充足,价格具有竞争力,继续遏制全球小麦价格的上涨空间。
从政策背景来看,政府发布了《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和《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等政策,计划到2025年,造纸行业主要产品单位取水量下降10%。鼓励进一步提升造纸产业集中度,加快建设木浆、非木浆等植物纤维原料制浆生产线。
随着周期的缩短,美国大豆出口进度一般,9月13日,美国农业部发布了最新的供需报告,其中2022/23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预估数据由8月公布的5389万吨上调至5857万吨。进入9月之后,美国大豆累计出口装船数量相对回升较慢,与此同时,美国大豆出口销售进度整体略慢较慢,但由于还有较长的销售周期,预计本次报告美国大豆出口预估或将保持不变。
截止9月底,夏粮集中收购基本完成,市场形势不弱于上年。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超过5700万吨,收购量同比提升,河南累计收购小麦1435.5万吨,同比增加156万吨;山东累计收购小麦1015万吨,同比增加113万吨;
双节期间,黑龙江和内蒙古市场玉米价格趋弱运行。黑龙江早熟玉米上市范围逐步扩大,内蒙古新粮开始收割,单产局部受秃尖影响略有下降,但整体较去年提升。农户收益预期低,并不惜售,市场供应充沛。贸易商随收随走,积极发运,粮源涌向周边企业。企业到货量增加,收购价格向前期低开企业靠拢,黑龙江东部深加工企业挂牌价格稳定,中西部缺粮高开企业不断降价。
豆油:截止到2023年9月28日,全国豆油工厂现处于集中出货期,9月28日全国一级豆油均价为8543元/吨,国内库存以及周度开工有所增加。棕榈油:国庆期间马来西亚BMD毛棕榈油期价连续下跌,受到竞品油脂CBOT豆油拖累及主要需求国需求转弱影响。马棕月度数据预期偏空,打压市场信心,外商报价跟随盘面下调明显。菜油:国庆期间,菜油市场价格较节前稳定偏弱,双节国内市场成交清淡,基差相对稳定。加拿大油菜籽收获带来的季节性压力构成额外利空压力。
截至10月6日,CBOT大豆期货主力11合约收于1282.25美分/蒲,较节前9月27日下跌21美分/蒲,跌幅1.61%。本周CBOT大豆期货有所回升,受助于低吸买盘以及云米、小麦期货上涨的带动,但出口需求疲弱、原油下跌以及美豆丰产的压力限制了涨幅。
近日油脂板块的豆油、棕榈油期货价格止跌回升,在经历国内中秋节备货启动,以及学校开学,豆油需求环比有所改善。据钢联数据显示,2023年8月全国重点油厂豆油散油成交总量约为69.04万吨,环比增加约13万吨。需求好转带动豆油库存止增转降,8月末豆油库存环比下降2.19%。
时下正值金秋时节,对于秋粮的重头戏稻谷而言,虽然姗姗来迟,却呈现出一片喜人的丰收景象。对于我们的稻谷市场从业主体来说,当前的总体心态是期待与纠结并存的。那么对于2023产季中晚籼稻而言,行情将如何演绎,如何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笔者也是经过多轮实地市场调研,从而形成的主体思路是:丰年无牛市、节点抓机会。
9月份,在新粮上市前夕,玉米上下游产业链围绕开秤价格,展开了激烈的博弈。在丰产预期兑现、春玉米入市、国内替代品及进口玉米拍卖等诸多利空因素的挤兑下,华北玉米价格出现了两轮大幅杀跌,并领跌全国玉米价格向新粮靠拢。
民以食为天。随着线上消费的迅猛发展,网购食用油逐渐成为常见化的消费趋势。不仅消费渠道便利,储存、运输环境无污染;另一方面,与传统线下市场相比,消费者能够从更多、更广的地方特产和品牌中选择,全国各地的粮食商品也获得了更多的传播和销售机会。
2023年9月24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简称“全国种子双交会”)在安徽合肥开幕。大会期间举行信息发布会,发布了多项重磅排名,包括:2022年度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冬油菜、花生、马铃薯、结球甘蓝等农作物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名单,2022年度中国种业企业商品种子销售总额前20强,水稻、杂交玉米、小麦、大豆、蔬菜企业商品种子销售总额前10强,棉花、马铃薯、油菜企业商品种子销售总额前5强等。
9月17日,根据港交所公告信息显示,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月稻田”)已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即将登陆港交所主板。招股书显示,十月稻田是中国领先且快速增长的厨房主食食品企业之一。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预包装优质大米、杂粮、豆类及干货产品。
一直以来,品牌视频化的表达方式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行业属性强于品牌个性,或者就过度强调品牌主张,而不加深用户品牌感知。但微众银行财富+与网易打造的这支短片,找到了一种对的解法。从普通人视角切入唤起大众共鸣,到品牌表达由虚入实沉入个体叙事,这支短片对品牌内核的讲述和展现,跳出了单纯的内容叙述加理念拼接,而是达到了一个少有人在的高度——它将一个商业品牌的精神内涵、人文关照,以一种符合大众语境的方式,用一个意思展现了出来。
9月20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公示2022年度粮油加工企业“50强”、“10强”名单。根据2022年度重点粮油企业和各省粮油加工业专项调查数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组织行业专家按照产品销售收入、产量、产能、利税、利润等指标综合审定,按自然排序的原则在中国粮食行业网进行公示。
整体桑园面积情况而言,2022年我国桑园面积约1170.4万亩,较2021年小幅度下降。2022年我国整体蚕茧产量达88.03万吨,其中桑蚕茧占比超9成,达80.24万吨。
我国制盐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重点关注。目前,我国制盐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多,分布在各产业链环节。其中,涉及制盐的上市公司包括:苏盐井神、雪天盐业、江盐集团等。
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幼儿缺乏亚油酸,皮肤变得干燥,鳞屑增厚,发育生长迟缓;老年人缺乏亚油酸,会引起白内障及心脑血管病变。作为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近年来我国大豆油需求量不断增多。数据显示,2015-2022年我国大豆油总消费量由1450万吨增长至1600万吨。
目前,我国粮食收购已经形成了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导、政策性收购为补充的新格局,粮价形成逐步回归市场化,优质优价的粮食收储机制逐步形成。
国际大米价格创15年新高,我国为何能够独善其身?事实上,近五年我国稻谷产量维持在2亿吨以上,年均进口量仅有300-400万吨;从供需来看,我国稻谷供应常年呈现产大于需的态势,自给率超过100%。水稻连年丰产稳产、稳定供给带来的不仅仅是底气,还有未来“撬动”话语权的期待。
随着新季玉米入市在即,在新陈接轨前期,玉米产业链的各环节,围绕新粮的定价也展开了激烈的博弈。特别是兼具产区和销区的华北市场,价格波动表现得更为明显。从上周五至今,深加工企业的收购价格累计跌幅已达到80-100元/吨不等,并带动全国玉米均价重心下移。
近期,关于2023年玉米制种减产的文章频频发表,在业内引起极大关注。受众多同行的委托,本人结合2023年的玉米制种情况,现对2023-2024年度玉米种子供需形势进行分析,仅做一家之言,如有不恰当之处敬请谅解。
本次USDA报告从成本端看,9月USDA报告下调大豆单产至50.1蒲/英亩一如预期,尽管种植面积增加10万英亩,但产量下调至41.46亿蒲处近8年次低;同时美豆需求也遭下调,使得美豆库存降至2.2亿蒲高于预期,从而显示美豆盘面短期利多出尽。
据泰媒报道,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给泰国带来较正常情况更干旱的天气模式,今年降雨不足,从10月开始的新一榨季泰国产量前景疲软。据预测泰国2023/24榨季(10月至9月)的甘蔗产量仅为6650万吨,而上一季的产量约为9000万吨。由于严重干旱,泰国的食糖产量将在即将到来的收获季下降近五分之一,这将进一步收紧全球市场。
北京作为北方薯区消费的集散地,其市场供给能力、消费格局等对我国甘薯消费市场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分析了北京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其特征,针对甘薯种苗繁育体系,贮藏技术,机械化程度,产后加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北京甘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截至8月31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收购小麦、油菜籽、早籼稻6072万吨,其中小麦超5000万吨。新季小麦上市以来,收购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江苏、安徽、湖北小麦旺季收购进入收尾阶段;河南、河北、山东进度在七到八成。各类企业收购积极性较高,农民售粮踊跃,小麦优质优价特征更加明显,预计后期小麦价格仍将总体保持平稳。
本周国外天气影响尚在,单产还有不确定性,油脂盘面震荡下行,小品种油脂也随盘下跌,其近期行情趋势分别如何?后市又将如何演绎?
随着时间的推移,秋玉米大量上市在即,市场将关注的目光也聚焦于新粮的开秤价格,可以说,目前玉米开秤价格的博弈已经进入白炽状态。随着北方港口贸易商挂牌收购新粮,率先打响开秤价格战,新作价格的走向已经从供需驱动转变为产业链间的博弈驱动。那么,新粮收购为何是贸易商先行?新粮上市后,玉米价格行情将如何演绎?本文将做简要分析和推演。
8月全国玉米市场供应偏紧,价格涨幅明显。东北地区随着余粮减少,贸易商出货节奏放缓, 同时物流比较紧张,运输有一定困难。华北地区震荡调整,月中新玉米上市,但不具规模,东北粮源继续流入,补充供应。销区玉米市场先稳后强,月初供需两不旺,价格持平;中下旬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销区玉米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2015-2021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进入2022年,受旱涝灾害、病虫害影响,以及夏季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加之旱灾诱发的病虫害,使得我国多地花生播种面积萎缩,较2021年大幅度的下降。
随着中央政策出台,江西省、福建省和浙江省等主要竹产业种植省份持续出台地方政策,预计整体竹行业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下,叠加整体木浆依赖程度需降低,整体竹行业将快速扩张将带动竹浆纸产业持续向好。
我国是全球原盐产能和产量最大的国家,70%左右的原盐用于盐化工,其余则用于食用及其他用途。原盐是烧碱、纯碱最主要的原料之一,在无机化工产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中国原盐产量为5359.90万吨,同比下降6.07%。
据外电8月25日消息,缅甸官员周五表示,缅甸计划在8月底开始实施为期45天的大米出口限制,以控制不断上涨的本地价格。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缅甸年产大米1200多万吨,也是全球第五大大米出口国,年出口量超过200万吨。此前,缅甸大米协会制定的目标是在2023财年实现250万吨大米和碎米的出口,实现10亿美元的收入。
8月24日晚间,西王食品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西王食品在业内有“玉米油之王”之称,是国内最大的玉米胚芽油生产基地,主产品为“西王”牌玉米胚芽油,产品还涉及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多个健康油种。2016年西王食品斥资收购加拿大运动保健品公司Kerr,跨入大健康行业,从此实行食用油、运动营养品双核心发展。三年疫情及国际市场波动令西王食品业绩遭受严重影响。2022年西王食品营收60.7亿元,归母净利润-6.19亿元。
最近,黑龙江五常水稻遭受洪涝灾害影响面临减产风险,叠加全球大米价格大幅上涨、国内大米进口大幅下降等问题,搅得人心惶惶。国内大米会不会涨价,大米够不够吃,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可以说,我国大米连年丰收,库存充裕,稻谷自给率超过100%。国内大米供应充足,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大米市场保持平稳运行有坚实基础。
8月22日,金健米业发布2023年上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同比减少27.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1万元,同比扭亏为盈。金健米业于1998年上市,被誉为“中国粮食第一股”;但近两年受疫情及行业局势等因素影响,业绩并不尽如人意,都出现了亏损。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7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973.1万吨,比6月进口量减少53.9万吨,环比减幅5.25%;比去年同期增加184.8万吨,同比增幅23.45%。受到豆粕和食用油需求增加推动,7月大豆进口量接近2020年创下的历史同期最高1009.1万吨。此外,2023年1-7月份中国进口大豆累计6230.3万吨,同比增加814.1万吨,增幅15%。
2023年7月份中国棕榈油主要进口国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朝鲜,主要进口省份从多到少依次为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天津市及福建省。其中我国从印度尼西亚进口棕榈油(棕榈液油+棕榈硬脂)42.86万吨,占比84.26%;从马来西亚进口棕榈油7.93万吨,占比15.59%。
7月进口总量连续第二个月反弹,但环比较6月大幅度下降。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3年7月,粳米(标准一等)超市零售价格5.79元/公斤,环比下降0.34%,同比下降0.17%;面粉(特级一等)零售价格5.94元/公斤,环比下降1.33%,同比下降1.00%;玉米粉(精制)零售价格6.87元/公斤,环比下降1.15%,同比下降1.72%。
8月17日,大豆蛋白生产商嘉华股份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财务,2023年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85,533.72 万元,同比增长12.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03.29 万元,同比减少15.71%。
橄榄油是土耳其家庭日常生活的必备食用油,然而自6月以来,土耳其橄榄油的价格已经翻了一番。为稳定国内市场价格,土耳其贸易部近期宣布暂停该国散装和桶装橄榄油出口直至11月。土耳其橄榄油价格为何出现飙升,暂停出口将带来哪些影响?
2023/24年度美国大豆供应和使用的变化包括期初库存增加,产量和出口减少。
8月9日连粕大幅高开,截至收盘主力合约M09报收于4426元/吨,涨64元/吨,涨幅1.47%,持仓75.85万手,减仓8.04万手。
2023年8月4日,罗马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今天发布最新报告显示,受“黑海谷物倡议”终止以及最新大米贸易限制政策实施的影响,国际食品价格指数7月出现回升。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是衡量一揽子食品类商品国际价格月度变化的尺度。2023年7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23.9点,环比上升1.3%,与2022年7月同期相比下跌了11.8%。
四川省、重庆市是我国菜籽油生产及消费的高地,其中四川省2022年油菜籽产量达到350万吨以上,全年消费菜籽油在110万吨以上,稳居全国首位。川渝地区云集了我国菜籽油加工行业的龙头及优质油企,是诸多菜籽油知名品牌的生产基地,打造出从菜籽收购、压榨到菜油精炼、包装、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拥有强大的产能和丰富的制造经验。
在我国,多数辣椒碱实际仅是辣椒红色素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大约生产1吨红色素可得到100kg左右辣椒碱。这种辣椒碱比较粘稠,流动性差,不溶物多,成分复杂,溶残量大,异味重,几乎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直接使用。只有浓度较低的辣椒碱才可生产辣椒精、辣椒素等产品,作为添加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
根据林草局数据显示,2011-2021年我国油茶种植面积从4790万亩增长到了6888万亩,扩增了33%;油茶产业产值从245亿元增长到了1920亿元,增长近7倍。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油茶籽产量达到314.26万吨,同比增长12.39%。2021年我国油茶籽年产量达394.25万吨,同比2020年增长25.5%。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29450千公顷,同比下降1.58%,稻谷产量为20849万吨,同比下降2.04%,主要原因是2022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高温干旱,东北地区南部农田渍涝灾害偏重,对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同时粮食结构种植结构调整,对稻谷产量也有影响。
自去年7月黑海出口协议签订以来,乌克兰农产品出口获得明显回升,且谷物出口恢复显著,甚至在可行性和经济性上都高到了抑制陆路,铁路运输的程度。2022年乌克兰出口28,00万吨玉米(同比增加4%),343万吨油菜籽(同比增加27%),203万吨葵花籽(同比增加25%),1608万吨小麦(同比减少11%),这相当得益于多瑙河等新增港口的运输能力提高。
2023年6月,中国棉花进口量为8.38万吨,月环比减少23.50%,同比减少49.04%;其中,美国棉花进口量5.09万吨,占比60.79%,下降13.95个百分点,稳居月度第一,月环比减少37.77%,同比减少61.68%;印度棉花进口量0.80万吨,占比9.51%,提高6.4个百分点,跃居第二,月环比增加134.25%,同比增加385.74%;澳大利亚棉花进口量0.40万吨,占比4.84%,升至第三位,月环比增加95.48%,去年同期为0;其余国别棉花进口量皆低于4000吨。
2023上半年白糖走出历史级别大幅上涨行情。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国白糖均价达7044元/吨,同比上涨17.87%,白糖高价创下近六年来的新高,据Mysteel农产品监测,白糖出现大幅上涨主要原因是供应量趋紧导致的阶段性的供需失衡引起价格的上涨。
本周油脂整体先扬后抑,受到黑海出口协议到期提振及印尼棕榈油大幅累库的压制。在俄罗斯18日退出黑海出口协议,连续两日袭击乌克兰港口设施,并称将把所有前往乌克兰港口的船只视为潜在军事货物运输船只后,油脂市场加速兑现利好并出现冲高。然而,在随后印尼5月超预期的累库打压中,多头资金流出令油脂出现高位回落,在近期利好集中涌现后,呈现出一定阶段性利好出尽的意味。
2023年7月21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今年夏粮已获得丰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夏粮产量2923亿斤,比上年减25.5亿斤,下降0.9%,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仍是丰收季。
从全球玉米的消费来看,2015/16年度以后,全球玉米消费在10亿吨以上;2021/22年玉米消费总量突破11亿吨,其中,饲料5.29亿吨、口粮消费1.52亿吨,工业及种子损耗为4.44亿吨,三类消费分别占到全球玉米总消耗的47.03%、14.49%和39.48%,非食物直接消费成为世界玉米消费重要部分。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6月中国进口量为31157.459吨,同比减少14178.147吨,跌幅31.27%,环比减少31304.353吨,跌幅50.12%。进口金额为53681411美元,同比减少22712814美元,跌幅29.73%,环比减少89430628美元,跌幅62.49%。进口芝麻均价本月依旧处于偏强运行状态,2023年6月进口芝麻均价为1722.91美元/吨,同比上涨37.83美元/吨,涨幅2.25%,环比上涨208.77美元/吨,涨幅13.79%。目前市场主要还是按需采购,备货较为谨慎。
7月17日,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到期并没有延续,这引发了人们对全球粮食供应的担忧,小麦、玉米等国际粮价出现上涨。我国的葵花籽油大多来自进口,而黑海地区占世界葵花籽油产量的60%和出口的76%。黑海突变的风云会否影响到我们餐桌上的葵花油呢?
7月18日,黑海粮食出口协议在俄罗斯单方面退出以后,引发了人们对全球粮食危机进一步扩大的担忧。其实,对于全球粮食供应,真正的麻烦并不是黑海粮食出口协议暂停,而是极端天气和粮食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
三位市场消息人士表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可能在9月至12月从巴西购买比平时更多的大豆,因为预计美国供应会减少,新作大豆的价格会上涨。在巴西获得大丰收后,今年晚些时候将有更多的大豆供应,缓解了对全球供应紧张的担忧。此前,美国大豆种植减少,阿根廷今年早些时候受干旱影响产量下降。
印尼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国,是世界上陆地最为分散的国家,数以千计的岛屿星罗棋布,自西向东绵延3400英里,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数据,印尼镍矿储量2100万t、锡矿储量80万t、铜矿储量2800万t、铝土矿储量12亿t、金矿储量3200t,在全球的资源禀赋位居前列。除了金属矿产资源,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产地,年产4800-5000万吨棕榈油,出口份额占全球60%。
美国农业部6月底发布的种植面积报告显示,2023/24年度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8350万英亩,比3月份的播种意向预估低5%,较去年减少5%。大豆单产预估不变,仍为52蒲/英亩,收割面积预估下调使得2023/24年度大豆产量预估下调2.1亿蒲,为43亿蒲。
6月30日,平原示范区联合35斗邀请了20多家产业媒体和企业代表,共同举办了“产业媒体看农谷”活动。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岳永鹏,新乡农业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杨海峰,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辛晓川,35斗联合创始人毕元锋及外宣办、商务局、新乡农高中心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此次活动。智种网作为专业产业媒体也受邀其中,智种网运营总监高洪昌参加本次活动,并联合多家企业和媒体组成的参访团到“中原农谷”实地考察。笔者从农作物种业角度谈一谈中原农谷。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14613万吨(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127.4万吨(25.5亿斤),下降0.9%。其中小麦产量13453万吨(2691亿斤),比上年减少122.6万吨(24.5亿斤),下降0.9%。今年夏粮产量稳中略减,仍处于较高水平,实现了丰收。
对于小麦和玉米持粮主体来说,和前段时间的上涨潮相比,近几日的行情开始逐渐松动。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小麦和玉米价格由强走弱?后期又有哪些变化趋势?本文将做简要分析和预测。
纵观上半年的玉米副产品市场,有短短月余玉米蛋白粉就出现近1000元/吨的大跌,也有在一周内就超600元/吨的大涨,上半年的行情变化如此之快,其中豆粕的行情走势和下游需求的疲软表现以及淀粉行业利润的深度亏损等都对其价格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助推或抑制作用。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具有独特经济地位。2020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强迫劳动,侵犯人权”为名对中国棉花特别是新疆棉花恶意打压,不断加码对涉疆棉花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我国棉业发展的外部形势更趋严峻,使得稳定棉花生产、保障有效供给成为一项重大任务。
2023年上半年国内进口葵花籽粕价格整体呈现先弱后强走势,不及去年同期价格强势。本身今年葵花籽粕供应增多和菜粕替代品价格弱,双面打压价格上涨,而后供应量骤减,价格大幅抬头突破去年同期水平。葵花籽粕趋势向好,很大程度助推了下游终端对葵花籽粕的接受程度,进一步拓宽了市场需求量。
2023年上半年,曾经非常低调的中晚籼稻是整个粮食市场少有的亮点,那么如今同样低调登场的早籼稻能闪现亮点或掀起市场的风浪吗?笔者的观点是很难或者说是概率极小。
2023年上半年度国内豆粕价格整体呈现先跌后涨态势,年初因美国大豆偏紧库存格局叠加南美阿根廷大豆减产后,CBOT大豆价格居高不下,期间一度创出历史新高;3月受需求疲软拖累,以及南美巴西丰产预期使得美豆带动连粕持续走跌,豆粕现货跌幅超过预期;
2023年7月7日,罗马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今天发布最新报告显示,受所有主要谷物及多种植物油报价下跌影响,国际食品价格指数6月继续下行。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是衡量一揽子食品类商品国际价格月度变化的尺度。2023年6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22.3点,环比下降1.4%,与2022年3月的历史高点相比下跌了23.4%。
从5月中下旬开始,在产区玉米价格上涨的带动下,销区被动跟涨。虽然新麦特别是芽麦替代了部分饲用需求,但由于本年度下游企业库存始终处于低位运行,存在刚需补库,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随着近期玉米价格涨至相对高位,且整体涨幅超出业界预期,下游企业对高价玉米的接受程度开始逐渐下降,部分企业已试探性压价采购。另外,替代品供应充裕也对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形成压力,玉米价格上行压力逐渐加大。
农业农村部小麦机收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超过2.97亿亩,收获进度过九成五,全国麦收进入收尾阶段。今年“三夏”期间,各地主动应对天气影响,科学高效统筹调度农机,开展应急作业,有序推进抢收、烘晒作业。分地区看,四川、湖北、安徽、河南、江苏等地麦收相继告捷。从当前进度来看,山东进度已过九成半,河北进度过九成,陕西进度近九成,山西进度过七成半。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5月国内椰子粕累计进口64598.88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0548.35吨,增幅16.43%。2023年5月国内椰子粕进口量为26786.9吨,较2022年4月增加26537.25吨,环比增幅10629.95%;较去年同期减少1711.71吨,同比减幅6.01%。其中5月份进口均价为274.14美元/吨。
6月CBOT大豆期价大幅上涨,截至6月27日CBOT大豆主力11合约报收于1294美分/蒲,环比5月上涨149美分/蒲,涨幅13%。纵观整个6月的CBOT大豆11月合约期价走势,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月初至6月21日的单边上涨;第二阶段为6月21日至月底的回落。
2023年5月,我国进口谷物量为508.8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4.03%,谷物进口额为186,3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3.27%;1-5月累计进口谷物量为2485.1万吨,同比下降9.11%,累计进口额为943,030万美元,同比下降2.00%。
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的不断重视,积极出台各项政策保障耕地面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2023年小麦最低最低收购价(三等)为1.17元/斤,较2022年提高0.02元/斤。公布时间在国庆节之前,较往年提前了近一个月时间,并且是在主产区小麦集中播种期前公布,对农民种植积极性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其次国家积极调整非优势产区种植结构,推行轮作休耕制度。在生长、灌溉以及后期收割等多方面参与进行指导,让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3年5月,粳米(标准一等)超市零售价格5.80元/公斤,环比下降0.17%,同比下降0.51%;面粉(特级一等)零售价格6.03元/公斤,环比下降0.33%,同比上涨1.17%;玉米粉(精制)零售价格6.98元/公斤,环比下降0.14%,同比上涨0.29%。
上周,天气因素加大了大豆的期货投机动力,随后是油菜籽,尽管价格仍远低于一年前。巴黎交易所8月油菜籽期货上周上涨9.2%,至473.5欧元/吨或517.8美元/吨,自本月初以来上涨了23%,尽管它们在5月30日的水平跌至2021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385欧元/吨。一年前,油菜籽期货交易价格为每吨675欧元,尽管预测2022/23年度全球油菜籽将获得好收成。
外电6月15日消息,越南大米出口价格本周升至逾两年高位,受供应偏紧影响,同时贸易商还警惕厄尔尼诺天气模式可能对产量造成的冲击。越南破碎率5%的大米报价平均每吨498美元,为2021年4月以来高位,高于上周的490-495美元。
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进口国,因此,我国玉米进口格局的变化,无论是对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会带来深远影响。从4月中下旬开始至目前,我国已取消了110.4万吨美玉米进口订单,这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猜测和关注。在中美关系存在较大变数之际,这样的消息让国内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嗨翻了天”。那么,我国究竟为什么要取消美玉米订单?取消美玉米进口订单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进入5月下旬以来,国内豆粕现货下跌步伐加快,以东莞地区为例,4月中旬现货价格曾一度涨至4700元/吨,然而6月上旬又一度跌至3700元/吨附近,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豆粕现货下跌近1000元/吨,跌幅达到21.3%。而与之对比的是广西地区,近段时间广西地区的豆粕现货价格显得十分抗跌,不仅长期处于沿海地区最高价,较前期最高点也仅下跌400元/吨左右,远低于其他沿海地区平均水平。
邦吉公司(Bunge)1818年成立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后于19世纪初迁至美国,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农业和食品公司,在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0多家实体,一共23000多名员工。
国际农粮市场正拭目以待一宗超级并购:全球最大的油籽加工企业和顶级谷物交易商联盟,将重塑全球粮商格局。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粮商邦吉Bunge与贸易巨头嘉能可旗下的维特拉Viterra合并谈判进入最后阶段,接近达成交易。该项交易将创造一家市值逾300亿美元的农粮巨无霸。
玉米是国内重要的饲料粮,在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众所周知,我国玉米产需缺口仍存,影响玉米价格最关键的因素是供需,但阶段性供需转换主要通过替代和进口补充,行情涨跌切换很快。接下来玉米市场有三大变量影响行情走势
和小麦以及稻谷相比,玉米在我国虽然不是主要口粮,但从种植面积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接近我国粮食生产总量的40%左右。从2016年玉米取消最低收购价保护以来,玉米逐步走向市场化定价。随着国家临储玉米库存耗尽,从2020年开始,玉米价格经历了大约三年的“黄金发展期”。
5月下旬以来,北方冬麦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天气过程,导致一些地方麦田积水,小麦倒伏、发霉,部分地区出现籽粒萌动和穗发芽现象,也是河南近十年遇到的最严重的“烂场雨”天气。“烂场雨”之后,排水、机收、烘干等抢收作业已紧锣密鼓展开。6月6日农业农村部小麦机收调度显示,全国已收获小麦面积超1.22亿亩,进度过四成,全国夏收正陆续进入高峰。河南已收获小麦面积超过5000万亩,麦收正由南向北持续推进。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针对“烂场雨”致使河南省部分地区小麦受灾情况,财政部商农业农村部迅速行动,第一时间研究制定救灾资金分配方案,于6月3日紧急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2亿元,支持河南省对受灾麦田开展农机抢收作业、对收获潮粮开展烘干等减灾减损相关工作,尽最大可能降低粮食生产因灾损失。
今年夏收开始之际,连阴雨与豫南小麦成熟期重合,河南省夏收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难。河南部分地区,尤其是驻马店和南阳局地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霉变以及发芽,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路透的航运数据显示,巴西向美国买家出口了17.88万吨大豆,因为即使对第二大大豆生产国的进口商来说,巴西的大豆价格也很便宜。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供应国。根据航运公司Williams 5月30日的数据,三艘装载巴西大豆的船只将于6月4日至6月11日离开巴西北部港口。另外两艘上周离开了巴西港口。
5月25日以来,河南出现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严重影响小麦正常成熟收获。这次降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过程雨量大三大特点,是1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烂场雨”天气。天气导致河南一些地方麦田积水,小麦点片倒伏、发霉,部分地区出现籽粒萌动和穗发芽现象。恶劣天气对当地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如何?当地三夏抢收工作进展如何?
在经历了多轮踩踏式下跌,遍体鳞伤后,小麦市场又将迎来2023年新季小麦大范围登场。而悲情满满的小麦市场,空头情绪一度也极其浓厚,甚至对开秤价会跌至启动最低收购价的观点也不绝于耳。对于这类完全不实事求是,极度看空的观点,笔者是明确反对甚至排斥的,一直反复提醒“小麦的价值底部已显现,可以从天气有可能出现变化的角度来轻仓逐步买入陈小麦。”
今年种植成本继续上涨,主要是地租涨幅明显,农资费用较上一年度持平略增。优势产区地租多在16000-20000元/晌,同比增加500-4000元/晌。农资成本较上一年度持平略增,春节前化肥较贵,春节后农资成本下降,预计成本6000-7000元/晌。
5月30日面粉厂小麦收购价格及轮换价格全面跳涨,市场分析一方面受主产区连阴雨天气影响,新季小麦品质堪忧,标品小麦大幅下降;另一方前期时候市场极度看空小麦,面粉厂头寸较低,尤其是中小厂家。
2023年国内棉花产量有大概率可能会下滑,棉花的需求量可能较去年小幅回升,但是仍面临全球经济形势和需求的不确定性。
2023年4月,我国进口谷物量为457.3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2.09%,谷物进口额为173,055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21%;1-4月累计进口谷物量为1976.4万吨,同比下降7.75%,累计进口额为756,689万美元,同比增长1.24%。
阿根廷的大豆情况越来越糟。早期种植的大豆产量很差,第二季大豆的产量更差。最重要的是,目前估计约有200万公顷的大豆被弃收,约占种植面积的12.8%。
近日,是中原粮仓河南小麦成熟收获的高峰期。但连日阴雨,让地里的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发霉,甚至发芽,小麦种植户忧心忡忡。今天,#河南阴雨 麦子发霉#、#小麦因下雨发芽 农户哭诉损失惨重#等话题冲上热搜,引起网友热议。同时,前几日关于“数百台收割机在南阳不让下高速收麦子”的信息也在网上热传,具体情况如何?一起来看看。
本周山东油厂开机率仍处于相对低位,部分油厂处于开机状态中,但当地豆粕现货价格却不断下跌,特别是贸易商出货砸价更为迅猛,仿佛市场中豆粕供给充足,库存高企。然而现实却并未如此,那究竟是何原因呢?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4月中国进口量为73084.261吨,同比减少45.32%,环比减少34.38%。进口金额为117221655美元,同比减少41%,环比减少32.90%。进口芝麻价格处于高位坚挺的状态,市场后期主要还是按需采购,备货较为谨慎。针对部分高价货源,目前贸易商依旧保持挺价的心态。前期港口库存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近几个月来,气候灾害造成的低产量导致国际橄榄油价格大幅上涨。据国际机构数据,2022年1月,橄榄油售价约为每吨3500欧元,2023年1月上涨至5300欧元,到4月中旬飙升至5800欧元,创下26年来的新高。世界上最大的橄榄油生产国西班牙的情况尤为严峻,其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40%和欧洲产量的65%。
近期,美国农业部(USDA)海外农业局(FAS)发布了《2022年美国农产品出口年鉴》。该年鉴提供了在2022日历年度,美国农产品向全球市场出口的统计摘要,并分析了包括中国在内17个主要出口目的地市场的情况。年鉴根据美国商务部下属的美国普查局公布的贸易数据编制。美国海外市场出口数据则来源于报告中所及国家的国家统计机构,通过贸易数据监测公司(Trade Data Monitor)获得。
目前国内小麦市场供大于求现状未变,近期小麦成交均价进一步下移,加工企业面临着麦弱面更弱的境地还在持续。随着2023年夏收时间临近,往年同期各方的腾仓并库、归拢资金、摩拳擦掌降温不少,提前在产区等候小麦上市装车人员也在减少,各个从业者观望情绪越发浓厚。
麻类产业是全球数百万计家庭的直接经济来源,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麻类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贸易物资。在我国,麻类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做出了重要贡献。从麻类的细分产品来看,苎麻的播种面积最大,2021年为2.8万公顷,占比49.12%,而红黄麻相对占比较低,仅占据7.02%的比重。
在4月下旬,对于国际玉米市场而言,可谓是石破惊天,中国买家在三个工作日里,取消了总计62.43万吨的美玉米采购订单。那么,为什么要取消美玉米的采购订单?是国内玉米太多还是其它原因?这是否会利好国内市场?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近期受印尼政策不确定性以及需求低迷影响,马来毛棕榈油价格创近半年新低,国际上大豆和其他油脂品种价格也持续走弱。国内油脂市场基本面变化不大,但期价仍受外部市场影响下跌,截至4月28日收盘,棕榈油期货收跌1.64%,报6846元/吨,盘后触及6806元/吨,创近两年新低,豆油及菜油走势振荡,菜籽油期货盘中触及8015元/吨低位,年初至今累计跌幅超23%。
巴西农业迎来发展的高增长期,大豆产量跃居全球第一,并远超美国。未来巴西农业仍有更加激进的计划,包括进一步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重建和修缮现有的交通物流网络和生物柴油掺混的加码。
国内方面,清明以后,现货市场心态有所转变,玉米价格小幅上涨,尤其是山东已经上涨两周,上周东北地区价格也开始上涨。不过随着近期小麦价格的再度下跌,以及玉米期货市场的疯狂回落,加上东北大军进入华北地区,坚挺几天的玉米价格,也终于开始了全面的回调之路。当然港口价格还是较为稳定,25日锦州港口容重700,水份15的玉米主流收购价格2670-2680元/吨;14.5水份的为2700-2710元/吨;不过中粮容重720,水份14.5的报价为2740元/吨。
4月受大豆检疫通关问题,华北豆粕陷入阶段性供需失衡局势。油厂出现大量压车、限量开单情况,下游提货困难,现货高价难求。华北豆粕现货价格从3900元/吨最高涨至4500元/吨,涨幅15%。4月下旬随着大豆检疫正常通关,油厂开机有所上升,价格逐渐走弱。市场目前普遍预期5月供应将大幅增加,价格或将继续下行,5月或将继续维持随采随用心态。然5月华北预计仍有超5家油厂有停机计划,短期供应或依旧难言宽松。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4月份供需报告称,2022/23年度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预计将进口1200万吨小麦,创下1995/96年度进口1250万吨小麦以来的最高进口规模。
近期,巴西总统卢拉率大型代表团开启访华之旅,据传代表团中涉农官员和商界领袖人数众多。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国,巴西在过去几年超越美国,成为中国大豆、鸡肉等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4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进口快讯,数据显示,2023年1-3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3872.7万吨,同比增长4.7%。其中,3月我国进口粮食1198.9万吨,与去年同期1200万吨基本持平。
近年来,由于棉花价格低,管理难,种植效益相对不高,许多地区改种其他经济作物。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及其产量均有所下降。2022年棉花种植面积为4500.45万亩,同比减少0.92%;棉花产量为597.7万吨,同比增长4.29%。
整体来看,中国咖啡产量约占全球咖啡产量的1%左右,消费约占全球的2.5%。由于供需错位,中国每年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咖啡补充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近年来中国咖啡消费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俨然已经成为全球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2023年3月21日,我国与俄罗斯政府签订了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其中提及了继续深化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增加农业领域的投资合作。为此,俄罗斯规划远东地区近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开发,我国哈尔滨已经开始建设中俄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预计2023年10月份建设完成,目前已经有一小部分投入使用。
回顾一季度两湖豆粕价格,呈现大幅下跌走势,油厂豆粕主流成交价格最高点达到4810元/吨,最低点达到3790元/吨,差值近1000元/吨。但进入二季度,价格却有所反弹,截止到4月12日,两湖油厂豆粕主流成交价格为4020元/吨。
4月6日,中法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合作文件,除了传统的航天航空、高铁及核能外,还涉及文化、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食品等领域。其中,在传统农业领域合作方面,主要是中国进口居多,其中包括小麦、猪肉等多个产品。
2022/23年美国大豆供应和需求预测与上月相比没有变化。大豆和豆粕价格也没有变化。大豆油价格预计为每磅64.0美分,下跌2美分。
近期,东北证券发布食用油行业研究报告,复盘我国食用油行业发展历程,对行业全产业链进行剖析。
2022/23年度全球小麦消费上调290万吨,为7.96亿吨,主要是由于印度的食品、种子和工业用途上调,以及中国和欧盟的饲料和其它用量上调。
虽然上周末河南、山东与河北小麦玉米价格有所企稳,两者的市场主流价格均上调了0.01元/斤以上,其中2022年产普通小麦收购价重新回到了1.4元/斤以上,但与2022年的新麦主流开秤价1.54元/斤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4月5日消息,印度已经分别与加拿大和俄罗斯签订了新的大合同,价格都是422美元(吨价,下同)到岸价,较2022年大合同的价格下降达168美元。其中与加拿大钾肥公司(canpotex)签订的大合同的船期至2023年9月30日,乌拉尔钾肥公司(Uralkali)的船期在相关报道中暂没有提及。
讲问题:“水稻生产存在‘三高一低’的问题,品种结构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持续开展超级稻育种研究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粮食安全的核心是口粮、口粮供给的重点是稻米、稻米供给的关键是粳稻。”“依靠进口调节国内的粳米消费几乎不可能实现。”
“立即暂停报关!”2022年的最后工作日,不少报关员接到了这一紧急通知,因为2023年关税调整方案出炉!从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在元旦后报关,就能为进口企业省下不少钱呢。一种高端油料商品——亚麻籽也位列减税目录,进口税率从15%降至9%,令亚麻籽油加工企业直呼“真香”!
近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该国2023年种植预期的调查结果。玉米、小麦和大豆播种面积预增。如玉米种植面积达到 3720万公顷(9200万英亩),预计将增加3.9%,大豆种植面积3540万公顷(8750 万英亩),预计比上年增长 0.1%。小麦面积达到 2020万公顷(4990万英亩),预计增加 9.0%,其中,冬小麦预计增长 12.7%,硬粒小麦播种面积预计增长 9.1%,但其他春小麦播种面积预计下降2.4%。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2月底至3月期间,为了摸清油脂油料市场供应情况,国内期货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分析师们主要走访了华东、华南地区(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的一些知名油厂、贸易商和饲料企业。
实际上,饭碗里的东西可不只有粮食,食用油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品类。在疫情肆虐的几年里,国际形势异常复杂,许多国家在食用油领域都出现了巨大缺口,民众争抢的现象时有出现。比如,2022年印尼、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纷纷出现食用油缺口。
新华财经北京3月25日电:国内油脂期货价格24日盘中刷新阶段低点后,集体反弹回升。但是,油脂的跌势就此结束了吗?在业内看来,油脂市场震荡的利空压力还在二季度。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鲜苹果出口总量82.31万吨,较去年减少23.67%,出口总额10.40亿美元。
2022年12月南方甘蔗糖进入生产旺季时,糖价持续偏弱,1月上旬产区部分糖厂白糖出厂价格一度跌至5500元/吨,截至3月10日广西糖厂报价突破6000元/吨至6300元/吨左右,期货主力价格更是突破6300元/吨。春节后一个多月糖价及市场氛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具体哪些因素驱动,后期又将如何演绎?
2022/23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原因是炎热和干燥的天气继续对主要种植区的作物造成压力。本月,阿根廷大豆产量下调800万吨,降至3300万吨的14年低点。同样,预计压榨量将降至1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阿根廷供应的暴跌将对未来几个月的大豆、豆粕和植物油的全球贸易产生影响。
他们在国内市场购销原粮,从国外市场进口原料;他们熟练地将现货与期货结合,且向加工制造延伸。他们是粮油产业崛起的一股新势力:大宗商品贸易商。大宗商品主要指能源、金属、农产品等。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催生了对大宗商品的庞大需求,一批从事大宗商品国内外贸易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据天猫市场2022年统计数据,在新兴油种市场中,山茶油已占据最大份额,消费量跑在了亚麻油、稻米油、橄榄油等小油种的最前面。事实上,茶油不应再被视为小油种。目前,我国茶油产能、产量已分别达到及接近百万吨大关;未来三年产能将再上层楼,有望比肩玉米油、葵花油!
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棉花面积、产量、产区等数据,从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生产区域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棉花业发展情况,为从事棉花全产业链科研、育种、种植、加工、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据外媒TechCrunch报道,为消费品制造商以及食品工厂提供棕榈油等原材料的尼日利亚农业技术初创「Releaf」近期宣布完成330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由Samurai Incubate Africa领投,Consonance Investment Managers跟投。此外,Bain Capital主席Stephen Pagliuca、World Wildlife Fund董事会成员兼Inclusive Capital Partners创始人Jeff Ubben也参与了本轮融资。
根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目前中国大米行业的主要企业共有3238家,其中以2020年为主要注册热潮,2020年注册企业数量为369家,之后注册企业数量有明显减少。
阿根廷是世界主要的豆粕出口国和主要的玉米供应国,近期的降雨量是三十年来最稀少的,这给苦苦挣扎的作物带来了压力。由于拉尼娜引起的干旱减缓了种植速度,阿根廷的大豆和玉米仍处于生长季节的早期阶段,落后于正常的生长发育。如果干旱模式被打破,这种延迟可能会变成有利的,但预计干燥将持续至少两周。
大米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是水稻种植业,具体又包括具体的水稻种植业、化肥农药制造业、大米加工设备制造业等;中游行业主要是大米加工行业;下游行业包括工业用粮类食品制造业、口粮消费、饲料用粮及其他用粮。目前,我国大米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多,分布在各产业链环节。其中,涉及大米加工的上市公司包括:金健米业、北大荒、苏垦农发、东方集团等。
我国农业种植面积较大,是粮食作物以及油料作物的生产大国及消费大国。从我国粮食结构及产量来看,我国粮食结构是以秋粮为主,夏粮为辅,早稻次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8285.1万吨,较2020年增长1335.95万吨,同比增长2%。其中夏粮14595.7万吨、秋粮50887.8万吨、早稻2801.6万吨。
“40年来中国水果产业发展也有很多教训和存在的问题。”近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列举了中国水果产业在竞争优势、经济效益、劳动力、种业、科研推广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寻根溯源,从客观上和主观上两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今后发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玉米产业链的上游为玉米种子生产、玉米种植;中游为玉米的加工生产,包括养殖饲料与深加工;下游消费端主要包括饲料消费、工业加工与食用消费等。杂交玉米位于玉米产业链上游种子培育。青贮玉米是一种玉米粗加工饲料产品,位于产业链中游。
免责声明
1、本网所刊登文字或图片,除标记稿件来源为“来源:农更行”的文字以外,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农更行”,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发邮件到:service@179c.com),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3、本网原创内容,允许非营利性转载,并要求注明出处,如注明“转载自 农更行(ngx.179c.com)”。
Copyright © 2022 农更行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155174号-1 技术支持:广州迈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农更行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