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加速中美硬脱钩 是否利好中国农业?

关税像儿戏一般的被随意增减暂停的时代被我们赶上了。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加关税的初衷是缩减美国财政赤字和制造业回流到美国。

有数据显示,2024财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达到1.833万亿美元,为有纪录以来第三高,仅次于新冠疫情期间2020财年的3.132万亿美元和2021年财年的2.772万亿美元。2024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12941亿美元,同比扩大12.5%。(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贸易差)

特朗普认为美元在大量流出美国,因此需要通过加关税的方式来缩减贸易逆差,同时缓解美国国内的财政赤字。为了给美国政府赚钱,特朗普也是拼了,破天荒的推出500万美金就可买绿卡的移民政策,如今加关税是“开源节流”的第二招。

虽然美国社会阶层日益固化,中产群体缩水,1%的美国人拥有美国30%的财富,收入最高10%的人拥有美国67%的财富。但是特朗普不是面向富人征税(他本人也是富人之一),而是通过加关税的方式,变向将税赋转移至普罗大众。难怪特朗普曾经的支持者里安·柯恩(Ryan Cohen)声称,关税“正在把我变成民主党人。” 

特朗普无疑是精明的商人,但他显然低估了加关税对美国人民自身的伤害。

先说一下贸易对于扩大经济增长边界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最初是以农业为主,而农业社会的财富生产有一个自然为我们设定的天花板。意思是说,就算你是一个男性壮年劳动力,你能从土地里获得的收入,基本上是被土地的肥力、粮作物的自然产量和你的劳动能力限定的。土地不能无限扩张,农作物的产量不能无限增长,人每天的劳动时间和工作量也不能无限增长。在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农民无论如何辛勤劳作,也只能维系正常的繁衍。只有商贸不断演进,社会才可能持续进步。商贸秩序的发达程度,就是正增长社会发达程度的指标。

贸易不仅可以扩大国家的经济增长边界,而且还可以对全球资源起到最优配置的作用。所以贸易战向来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昏招。不仅推高了美国的物价,而且也给美国本土出口商制造了出口困难,毕竟坐等被加关税毫无反应的国家是少数。

据央视新闻4月9日报道,美国向欧洲国家写信紧急求购鸡蛋,其中丹麦、法国、瑞典等国的回应几乎一致:欧洲没有多余的鸡蛋。而荷兰的养殖户表示,除非美国先撤销高达20%的禽类产品关税,否则不会轻易扩大出口。

另据外媒报道,4月20日复活节将至,美国鸡蛋价格却持续飙涨,为了庆祝该节日,美国人开始另辟蹊径,用“彩色马铃薯”或“塑料彩蛋”来替代传统的复活节彩蛋。

在贸易战之下,物价上涨恐将是常态。

但最不担心的就是供应链完善,物资充足可满足内循环的国家了。而中国恰好是供应链完善,物资不仅充足而且过剩。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也是出口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每年便宜的美国玉米,大豆,小麦,猪肉等初级农产品压的国内粮食等涨不起价格。不少农业生产者都奇怪,国内的粮食等都过剩价廉的不行了,为啥还要进口。

现在形势扭转了。

今年3月,国务院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3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关税。

4月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税率由原来的34%提高至84%。

按照三次关税政策的叠加,我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水果关税或升至94%。

根据海关数据,以2024年1-6月为例,中国农产品出口美国总计56.1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1.6%,而进口美国农产品总额为159.3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4.5%。可见中国出口美国农产品总额远低于进口美国农产品总额。所以贸易战对中国农产品尤其水果的影响有限。就是苦了我国沿海地区出口导向的企业。

长三角和珠三角刚好是主要水果消费区域,工业产品对美出口受阻,会迫使出口企业寻找海外新市场,过渡期可能会导致失业增加,进而间接影响水果消费。

但好在国内水果企业也有了出海意识。

从我国水果及制品出口数据来看,我国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加速,中亚通道异军突起的格局。

2024年,我国水果及制品出口总额达85.61亿美元,同比增长20.88%,出口市场结构显著优化。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占比持续攀升,中亚、东南亚、中东欧成为新增长极,出口额前十名中6个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占我国水果出口总额的58.3%,较2023年数据明显提升。

2024年前12月我国水果及制品TOP10出口目的地

2024年,我国对吉尔吉斯斯坦水果出口额达3.82亿美元,同比激增126%,跃居我国第六大水果出口市场,成为水果出口市场的黑马。这一爆发式增长得益于中吉乌铁路的贯通(2024年6月全线通车),运输时间从传统陆运的15天缩短至5天,新疆苹果、库尔勒香梨通过冷链专列直达中亚腹地。

此外,东盟市场稳中有升。越南(14.55亿美元,+15.4%)、泰国(7.2亿美元,+2.3%)、马来西亚(3.6亿美元,+33.54%)等东盟国家依托零关税优势和地理邻近性,持续扩大热带水果加工品进口。

尽管美国仍是我国第二大水果出口市场(8.05亿美元),但依赖度明显下降,其占比从2023年的12.1%降至9.4%,创十年新低。

市场方面,前12个月,我国水果及制品进口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分别为泰国、智利、越南、新西兰、菲律宾、秘鲁、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合计占我国该产品进口额的92.15%。

其中,东南亚主导鲜果进口,榴莲、山竹、香蕉等热带水果通过中老铁路“水果专列”实现3日内跨境直达。中亚干果类崛起:而哈萨克斯坦的葡萄干、乌兹别克斯坦的樱桃等干果类相继崛起。

我国水果贸易形成“东盟稳基本盘、中亚拓新增量、美国战略性收缩”的格局,而这一格局也成为了我国反制美国的底气。与此同时,美国水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正在被其他国家的水果所替代。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以及智利、秘鲁等南美洲国家的水果,凭借较低的关税甚至零关税和物流优势,价格更具竞争力。泰国的榴莲、越南的火龙果、智利的车厘子等,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持续扩大。全球市场并不是只有美国,依赖美国市场反而风险更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经此一役,更加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市场的多元化。特朗普此次也可能是通过加关税来测试各国的底线,赌对了就能多占点便宜,赌不对再延期或暂停加税政策特朗普也不是干不出来。美国的良好声誉就被特朗普按在地上摩擦。但这种政策变化的不确定性会让各国都谨慎与美国交易,国际贸易中的去美国化恐怕要提上日程。

对于国内水果企业,虽然中美贸易战不会直接影响中国水果行业,但鉴于市场的不稳定性,势必不能固步自封只守中国大市场,走出去开拓新市场,降低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才是上策。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