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作为消费者饮食中的刚需产品,我国调味品市场需求稳步提升,行业发展韧性强,2016至2023年市场规模从3016亿元增加至59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12%,目前我国调味品行业新品牌、新品类、新企业及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新零售和全渠道不断建立。
佳隆股份10月14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0万元~17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基本每股收益0.0161元~0.0182元。上年同期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0301元。
国庆假期前后,玉米淀粉出口新动向持续热议中,近6年玉米淀粉出口量与出口均价的变化以及未来出口放开之后对于玉米淀粉的需求增量以及对于原料玉米的需求增加影响,我们将通过数据进行呈现解读。
10月8日,欧盟委员会在一份农业展望报告中表示,预计2024/2025年度欧盟橄榄油产量将达到200万吨,较上一季增长31%,比五年平均水平高出9%。报告称,西班牙产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希腊和葡萄牙产量的增加,应能抵消意大利橄榄歉收的影响。
国庆期间在东北产区新季大豆正在陆续收获。蛋白35%-38%之间的大豆偏多,目前根据大豆品质不同毛粮收购价格区间为1.7-2.1元/斤,低蛋白大豆价格较节前下滑0.1元/斤,且近日价格持续走低。整体来看,贸易商多持观望态度,市场采购活动谨慎,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下行压力。
受地缘局势影响,国庆长假期间原油期价较节前涨幅超12%,领涨外盘植物油市场。节后首个期货市场交易日,连盘豆油期价高开运行,日内涨幅超2%。随着利多消化同时溢价风险加大,预计随后几日豆油涨势或趋于收敛,关注中旬前后即将出具的马棕及美农供需报告指引。
9月原糖期货市场整体上涨。截至26日,ICE原糖主力合约收盘价23.23美分/磅,较月初上涨19.19%。9月主力合约运行区间为18.43-23.64美分/磅,月均价20.54美分/磅,环比上涨12.67%,同比下跌23.27%。
在调味品界,酱油醋永远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多年来两个品类的状况却大不相同,从对比“酱油茅”海天味业和“醋矛”恒顺醋业的市值就会发现,二者相差二十多倍。截止发稿,海天味业总市值为2013亿,而恒顺醋业总市值为73.3亿,尽管对比去年,两家各有所下降,但是差距一直在。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的饮食需求越来越多元以及国内餐饮大盘的持续增长,调味料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红餐大数据显示,我国调味料的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595 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927亿元,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525亿元。同时,随着我国餐饮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和消费者对口味的追求不断提高,复合调味料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4年我国复合调味料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300亿元,同比增长14.8%。
新季玉米上市前的8月对于玉米淀粉生产端是比较关键的月份,首先对于华北玉米淀粉企业面对青黄不接的局面,东北玉米淀粉企业来说,冬季检修前的时间是否选择在此月份,都是需要关注的时间节点。从目前玉米淀粉企业现有的开机情况表现,我们对比了7月与8月分省份月度产量与月度均价的对比,对于接下来9月份的产量与价格预期做相应的预判。
8月19日晚间,安记食品发布半年报,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85亿元,同比下降4.61%;净利润869.5万元,同比下降57.87%;实现扣非净利润1286.6万元,同比下降30.85%。这是安记自今年一季度以来的,又一次“波动”。
8月16日晚间,雪天盐业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公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18亿元,同比增长2.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9亿元,同比下降1.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9.93亿元,同比增长4.41%;总资产116.36亿元,同比增长3.8%。截止发稿,雪天盐业市值89.43亿元。
我国的社会单元逐渐缩小,居民在家做饭的人均成本,包括时间成本、食材成本、机会成本、心理启动成本越来越高。近三成消费者都是不太会做饭的厨艺小白,但我国居民做饭场景仍在,90%的消费者每周至少做一次饭。居民做饭需求与人均成本提升之间的矛盾推动我国居家餐饮像日韩一样向轻便化、快捷化的方向发展,复合调味品、半成品、预制菜市场也随之扩大。
近年来,赤藓糖醇、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代糖在食品领域应用广泛,行业迅速崛起。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代糖市场规模达到18亿元。另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我国2028年代糖市场规模超过33亿元。
近些年来,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以及网购的不断完善,调味品线上销量也在不断上涨。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双十一期间调味品品类全网销售额达12.1亿元,从调味品品类不同销售平台来看,占比排名依次为天猫、京东、抖音、拼多多,占比分别约为38%、31%、21%、10%。
8月13日晚间,粮油龙头企业金龙鱼发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金龙鱼实现营收1094.78亿元,同比下滑7.78%;实现净利润10.97亿元,同比增长13.57%;实现扣非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1013.79%。
昨日,中炬高新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盈公告,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约3.15亿元到3.7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7.58亿元到18.21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7月8日晚间,莲花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莲花控股”)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莲花控股预计2024年上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00.00万元—110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下同)相比,将增加5084.04万元—5984.04万元,同比增加101.36%—119.30%。
按照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招南》提售的健康饮食特点,应该是清淡少粉、新菜水果豆制品丰富、鱼虾水产多、奶类天天有,国家统计网致探显示,我国居民每年人均消费的蔬菜及食用新类已经超过108.2午宽,而2013年这个数宁是97.5千克,十年里增加了近11千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过去的副食种类越来越丰富逐渐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土角。
2024年上半年玉米淀粉行业发展与价格整体经历了相对激烈又有区域分化的过程,较为明显的特点是1季度行业供需数据出彩,市场价格坚挺,行业盈利良好;进入到2季度随着华北玉米价格的持续下行,玉米淀粉市场跟跌运行,但在下游强刚需的支撑下,玉米淀粉需求同比表现增量。
回顾2024年上半年味精市场,供需失衡对价格施压,味精价格不断下行,至6月中旬才陆续止跌企稳。下半年,随着需求逐步释放,需求端或推动味精价格出现反弹预期,但考虑到供给增速的进一步提升,味精价格上方空间或将受限。
昨日(7月2日)晚间,味精巨头阜丰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盈利预警称,预期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2024年中期”)的净溢利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净溢利约15亿元(人民币,下同)可能录得约4.5亿元至6亿元的跌幅。
整体来看,2024年1-5月,淀粉糖各产品价格均震荡偏弱运行,一方面,原料玉米价格低位震荡,淀粉糖成本较低;另一方面,春节过后,淀粉糖市场处于消费淡季,需求不佳,企业走货有压力。
端午已至,麦收陆续收尾,进入到6月份,2024年上半年几近结束,通过玉米淀粉市场供需表现数据与对于6月份的预期综合来看,玉米淀粉供应端同比2023年上半年增量明显,环比2023年下半年仍是增量表现;需求方面来看,淀粉糖同比2023年上半年增量表现,但环比2023年下半年则为缩量走势;箱板纸与瓦楞纸表现与淀粉糖基本相似,同比增加,环比下降。
调味品是一门好生意,因为味觉的记忆是深刻的。随着反复食用,一旦形成美味的记忆,这种记忆就难以消除。这导致调味品的品牌忠诚度高,复购率高。所以,能在调味生意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公司,往往是资本市场的宠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购买蒜蓉酱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增加食物风味(72.4%);有60.0%的消费者表示倾向于选择有益健康的蒜蓉酱产品,49.9%的消费者关注添加剂含量;此外,便捷性作为现代生活的又一需求,44.9%的消费者偏爱蒜蓉酱带来的快速烹饪体验。在口味偏好上,辣味蒜蓉酱(41.0%)和原味蒜蓉酱(36.3%)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餐饮收入52890亿元,增长20.4%。这也是我国餐饮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充分展现了我国餐饮行业的明显复苏。餐饮行业对调味品需求巨大,其复苏为调味品行业带来了稳定的需求增量。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将达6871亿元。随着消费者对便携性和口味稳定性的追求,调味食品在人们生活中的渗透率逐渐提高,产品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特别是B端餐饮连锁化趋势,推动了调味食品的发展。
作为健康调味品的味精,其品类发展历程可谓是跌宕起伏。原本可以B、C端齐头并进的,结果在谣言中伤之下,味精在C端消费场景的待遇可谓是一落千丈,时至今日,也有很多消费者对味精抱以排斥态度。谣言止于智者,随着国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的同步提升,味精也在逐渐被更公平的看待。但在家庭消费场景中,味精的市场一旦错过就不在。
随着今年财报季的结束,A股各大上市企业也交出了今年第一季度成绩单。在调味品相关领域,笔者整理了21家企业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发现:取得开门红(营收、净利双增)的企业只有8家,占比不足4成;增收不增利的有4家;增利不增收的有5家;营收、净利双降的企业有4家……
调味业上市公司的2023年度的业绩报告已披露完毕,实现增收增利的共9家。其中,千禾味业、天味食品、宝立食品和莲花健康的业绩增长较快。
艾媒咨询新近发布《2024年中国调味食品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消费者选购产品时主要关注的因素是口感口味和质量安全,分别占比47.4%和43.9%。当前,调味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是线下商超和综合电商平台,其他销售渠道正在被逐渐渗透。同时,调味食品行业正迎来以低钠低糖为核心理念的新消费需求。
4月29日晚间,恒顺醋业发布了2023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并报表)21.06亿元,其中,实现主营调味品收入20.78亿元,同比增长2.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77亿元。
4月22日晚间,安记食品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称,2023年营收约6.321亿元,同比增加13.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109万元,同比增加124.73%。
4月23日,厨邦母公司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14.85亿元,同比增长8.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59.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63.91%。
4月8日晚间,雪天盐业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6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9亿元。公司产销创历史新高,主要产品产量突破800万吨,同比增加7.23%;
一年之始,调味品类目下的各种产品在一季度走势如何?马上赢情报站将对2024年第一季度的调味品市场情况进行回顾与复盘,同比对象为2023年第一季度。
4月16日,老牌调味品上市企业广东佳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佳隆股份”)发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和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
在火炬集团重回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位置后,确实显得雄心勃勃。中炬高新子公司美味鲜公司在未来三年战略规划方案中明确:“到2026年,美味鲜公司营业收入目标100亿元,营业利润目标15亿元。”而根据中炬高新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39亿元,比2022年下降3.7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6.97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归属于母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为5.24亿元,同比下降5.79%。
2024年,大家都想着要增长,但如果做不到取舍,做不到聚焦,哪怕形势再好,又谈何增长呢?聚焦要聚到什么程度?要聚到能够“打透”,而不只是往某个方面多倾斜了一些,这其实不叫聚焦,真正的聚焦就要像放大镜聚光那样,能够直接将树木点燃!但是需要注意一点,聚焦本身并非战略,而只是为实施战略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
很明显,现在企业的焦虑感既强烈,也挥之不去。过去似乎不是这个样子。虽然也有焦虑,但大多都是阶段性的,但从长远来看,主流还是乐观的。之所以有信心,还是在于经济增长、消费升级。虽然竞争也日趋激烈,但只要需求仍然强劲,也有足够的市场容量来消化快速增长的产能。但是现在的状况却是:人口减少、经济放缓、消费疲软、价格下降、产能过剩,诸多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无论如何都很难让人开心起来!
根据天味食品的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49亿元,同比增长17.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7亿元,同比增长33.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04亿元,同比增长38.63%。
川调的进化,经历了二十多年野蛮式生长,今天我们再来谈川调的进化,是来自有意识地主动思考。在过去的进化历程中,川调从产业、企业、品类、渠道、模式等方面已经发展到一个旺盛的阶段,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提出川调是调味品行业最大的风口的判断。
3月26日晚间,颐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发布截止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公告。2023年,颐海国际实现收入61.48亿元,与2022年收入相当;实现净利润9.07亿元,较2022年的8.16亿元增加11.2%。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8.53亿元,较2022年的7.42亿元增加14.9%。
据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1月份我国出口未磨辣椒干总量为8976603千克,同比2023年增幅55.89%。出口金额为158393223元/千克,出口单价为17.64元/千克。2024年1月份我国出口已磨辣椒干总量为26134284,同比递减99.98%。出口金额为:495124751元/千克,出口单价为18.94元/千克。
2023年金龙鱼产品销量延续增长势头,较去年同期增加11.14%;但营业收入较去年略有下降,主要因为大豆、大豆油及棕榈油等原材料价格下跌,产品价格随之下跌的影响超过了销量增长带来的营收贡献。
调味品行业产业链中,上游主要包括粮食原材料和包装原材料的供应;中游主要为调味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下游为调味品的消费市场,一般可以大致分为经销与直销两种方式,B端的消费者包括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业,C端的消费者主要为家庭消费。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香料香精行业市场规模为439亿元,同比增长2.6%,预计2026年有望突破500亿元。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消费结构的升级,日化、食品等行业在下游需求的推动下得到了持续发展,进而为香料香精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机遇。
通过近5年春节前后玉米淀粉全国均价的变化来看,春节前后5天玉米淀粉市场价格整体维持稳定运行为主,但是从近5年的价格对比来看,2019与2020年价格整体偏低,均价分别为2405元/吨与2305元/吨;但是2021年与2022年全国玉米淀粉均价分别为3559元/吨与3091元/吨,价格高于2019年与2020年;从2023年1月临近春节的全国均价2996元/吨来看,整体价位已经较2021年与2022年出现明显的回落;2024年春节前全国玉米淀粉成交均价为3048元/吨,较2023年小幅升高,同时与2022年春节前全国玉米淀粉成交均价基本持平。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山东味正品康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味正品康”)成立于2011年7月,注册资金2400万元,位于山东威海,拥有占地30亩的现代化厂房、几十套先进的大型专业食品加工设备、十几条国际标准化的生产线。主营产品为固态复合调味料(腌制调味料系列、浆粉裹粉系列、烧烤撒料系列等),半固态复合调味料(中式餐饮酱料、西式快餐酱料、日韩快餐酱料、预制菜料理包、C端电商小包装等),复配食品添加剂系列产品。
1月30日晚间,广东佳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100万元-5000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0438元~0.0534元。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476.98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0585元。
“减糖但不改变甜味”仍是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重要诉求,减脂控糖也在过去几年风靡餐饮业。然而,多家代糖供应商的日子却不如想象中“甜蜜”。近日,赤藓糖醇供应商三元生物(301206.SZ)、保龄宝(002286.SZ)双双交出了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业绩预告,这也让赤藓糖醇供应商的困境再次显露在公众视野中。为何代糖供应商失速了?
从相关政策历程来看,我国食用油行业政策主要经历了重监管时期、快速发展时期以及全面高质量发展时期。目前,我国食用油行业政策已处于全面高质量发展时期,政策主要聚焦在整顿行业规范发展,促进食用油产品的健康化、绿色化。
即使是在市场动荡的疫情期间,以海天味业为代表的调味品行业受到的冲击也不显著,体现出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对调味品的需求是基础而稳定的,这也是调味品行业长期维持稳定增长态势的基础。
我国食用盐零售价总体呈现增长态势,这主要受大宗原辅材料价格上升及原盐产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数据,2021年12月31日,我国食用盐零售价为5.04元/千克,较2017年12月31日增长0.25元/千克。
据国家统计局1月17日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餐饮收入52890亿元,增长20.4%。这也是我国餐饮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充分展现了我国餐饮行业的明显复苏。
随着2024年的到来,整个调味品行业迎来了新的气象,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食盐行业。短时间内两家大型盐企启动IPO,引起行业广泛关注。业内人士分析,如中盐股份上市成功,盐业最大IPO将改写。
1月9日晚间,莲花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公告。莲花健康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00.00万元至15,0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7,383.28万元至10,383.28万元,同比增长159.92%至224.9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500.00万元至13,5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5,263.70万元至7,263.70万元,同比增长84.40%至116.47%。
2023年玉米淀粉价格走势较为分明,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市场价格走势波动幅度相对较窄。截至2023年11月8日,以山东市场为例玉米淀粉全年成交均价为3239元/吨,同比2022年上涨15元/吨。
上周我们梳理回顾了2023年调味品行业的核心观点,而随着2024年的到来,对于整个行业的未来趋势,我们也有几点展望,具体来看,核心内容大致分为八点。
据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11月份我国出口未磨辣椒干总量为7679135千克,环比上个月增加6.61%,同比2022年减少32.98%。出口金额为125927992元/千克,出口单价为18388元/千克。1-11月出口总量为72346865千克,1-11月出口总金额为1478616177元,1-11月总出口量同比增加37.59%。
2023年1-10月中国酱油出口量已完成16.05万吨,出口额完成15829.58万美元,出口均价为0.10万美元/吨,进口数量为0.91万吨,进口金额为1567.51万美元,进口均价为0.17万美元/吨。从出口目的地来看,2023年1-10月中国酱油主要出口至美国、中国香港、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英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地。
目前酱油是调味品的第一大品类,食用盐、食醋、味精、蚝油等细分品类紧随其后。随着预制菜、社区团购等产业的兴起,推动餐饮、零售、食品工业三大渠道加速融合,为调味品行业市场份额的变化提供契机。 调味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酱油为第一大品类。据中国调味品协会数据,2021年调味品百强企业总产量1831万吨,三年CAGR13.19%。以产量计,酱油是第一大品类,2021年产量599.7万吨,占比33%,其次是食用盐(20%)、食醋(9%)、味精(8%)、蚝油(6%)。
辣椒是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全球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国家种植辣椒,产地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但是由于自然环境、气候、消费习惯等因素,各国种植辣椒的规模、产量以及品种都存在差异。由于独特的风味和广泛的用途,辣椒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蔬菜作物,仅次于豆类和番茄,在全球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均有种植。据统计,截至2022年全球辣椒收获面积约为207.71万公顷,产量约为3679.8万吨。
无惧短期扰动,消费回暖大趋势不变。2020年受疫情影响,宏观经济承压,居民消费减少,终端需求疲软。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经济活动逐渐恢复,消费支出回升,终端需求逐渐回暖。21年人均消费支出已高于19年水平,餐饮行业逐渐恢复,带动调味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从大趋势来看,消费回暖趋势不变。
11月28日,万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与中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根据备案报告,中信证券与万香科技于2023年11月9日签署辅导协议,辅导期为2023年11月至2024年5月。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健康消费意识的提升,我国居民的饮食消费逐步从享受型消费转向健康型消费,在饮食上主要表现为减少调味品的摄入,在调味品选购方面,主要表现为选择少添加、0添加的调味品,新的消费观正推动了我国饮食市场新需求的释放,促使市场格局将开始重组变革,从而促进我国调味品行业健康化发展。
在近几年酱油市场持续走高的进程中,随着消费者大健康趋势的盛行,一些主打有机的酱油也成为各大品牌涉足的新领域。比如海天味业、千禾味业、尧记、食圣、好记等酱油品牌纷纷推出有机酱油产品。但是,目前我国有机酱油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酱油领域占比很低。从我国有机酱油产能来看,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有机酱油产能约为58129.8吨,产能利用率约为70.45%。
从资产来看,2021年恒顺醋业的总资产为32.1亿元;净资产达到21.7亿元,较上年减少了2.3亿元,同比下降9.5%;截至2022年6月30日,恒顺醋业的净资产为21.8亿元,同比增长0.7%。截至2022年6月底紫林醋业的总资产为9.8亿元;净资产为8.2亿元。截至2022年6月底千禾味业的总资产为25.2亿元;净资产为21.3亿元。
总体来看,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国内木薯淀粉产量明显捉襟见肘,因此,我国木薯淀粉高度依赖进口,其进口量远超出口量且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木薯淀粉进口数量为348.54万吨,出口量为0.06万吨;2022年1-10月我国木薯淀粉进口数量为347.42万吨,出口量为0.07万吨。木薯淀粉进口依存度极高,2012-2021年,我国木薯淀粉进口依存度由60%增长至94%。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公司主动回购公司股份,一方面彰显着企业对公司未来经营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当前公司股价往往处在低位,借机回购有望进一步夯实自身控股地位。而今年第三季度后,多家调味品行业巨头纷纷开始回购公司股份,是否预示着当前正值调味品投资的好时机呢?
中国调味品协会大数据信息中心携手线下零售数据监测机构马上赢,对刚刚结束的2023年第三季度调味品行业的发展背景、类目整体情况、热门细分品类趋势与机会、挑战等进行了数据研究与盘点。
近年来全球食用油市场呈现持续成长态势,从细分品类来看,全球常见油类品种主要包括棕榈油、大豆油和菜籽油等。2021/22年,在全球主要食用植物油产量结构中,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产量占比位列前三。其中,全球棕榈油产量为7559万吨,占比35.8%,位居第一。
在酱油品类中,主要的上市企业有四家:海天味业、中炬高新(美味鲜)、千禾味业和加加食品。其中,除了海天味业是绝对的龙头之外,其他三家也是在酱油品类中排名靠前的。在2023年前三季度,单就酱油品类来说,四家企业整体表现可谓是“五五开”,两家增长,两家下滑。但是,在明确披露酱油品类收入的三家企业的情况来看,相比上年,同期整体收入却呈现出下滑态势,那么,究竟是谁在瓜分这些巨头的蛋糕呢?
在本月初举行的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海天味业”)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海天味业董事长庞康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透露出了诸多关键信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力争未来五年企业恢复到正常的增长曲线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制盐工艺方面有了很大进步,食盐产量整体保持稳中有增,2022年食盐产量约为1230.1万吨,2018-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0.93%。据预测,2023年中国食盐产量将达到1241.5万吨。
年内,多家酒企上新文化酒产品,加强文化与白酒的链接。中央和各地发展白酒的相关政策规范了白酒的流通、质量、品类,贵州省、四川省、安徽省也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对白酒企业进行补贴,促进了白酒产业的发展。整体来看,白酒相关政策关心白酒与文化的结合,对白酒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龙头企业“失速”,导致包括资本市场和消费端对调味品行业的发展态势显得有些信心不足。而随着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出炉,整个行业并没有那么“悲观”。
雪天盐业10月25日晚间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称,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44.22亿元,同比减少5.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01亿元,同比减少18.81%。其中第三季度的营收为14.84亿元,同比增加6.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68亿元,同比增加7.81%。
10月26日,北交所上市调味品企业朱老六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的财报。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同比下降15.50%;实现净利润2631.42万元,同比下降47.64%;实现扣非净利润实现2340万元,同比下降43.81%。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制盐行业进出口额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2年为最高值,实现进出口额6.35亿美元和贸易逆差3.83亿美元。2023年1-7月,我国制盐行业实现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
10月16日,京东超市发布《2023粮油调味线上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1月到9月,京东超市销售的粮油调味成交额比2019年同期增长超70% 。其中,南北干货、调味品、方便食品的成交额增长幅度均超过一倍。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2022年全球棕榈油产量达到7758万吨,同比增长6.33%;全球棕榈油消费量达到7473万吨,同比增长7.27%。分区域来看,印度尼西亚是第一大棕榈油生产国,2022年印度尼西亚占全球棕榈油总产量比重达59.3%,其次为马来西亚,占比23.72%。
辣椒酱行业的上游是农业及包装工业,包括辣椒、食用油、食盐、包装材料等;下游行业是商品流通行业、餐饮业、食品加工业,最终面向终端消费者。上游产业方面,辣椒、食用油等农产品采购单价的变动主要受国内供求关系变化、国家对农产品的政策以及国际价格影响。我国辣椒酱市场的终端需求主要来源于餐饮业、家庭消费和食品制造业三方面。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餐饮业、家庭消费和食品制造业对辣椒酱的需求均保持较旺增长。
食用油是我国居民食物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事关国民营养健康素质。近期,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一项调查数据与研究结果发布,揭示了近年来我国成年居民烹调油消费水平和状况,为政策制定及行业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民以食为天。随着线上消费的迅猛发展,网购食用油逐渐成为常见化的消费趋势。不仅消费渠道便利,储存、运输环境无污染;另一方面,与传统线下市场相比,消费者能够从更多、更广的地方特产和品牌中选择,全国各地的粮食商品也获得了更多的传播和销售机会。
日前,知名企业信息查询机构企查查最新统计了我国调味品相关企业数量。从数量变化中,我们又能窥得哪些新变化呢?今年(截至9月18日),我国现存调味品相关企业55.28万家。而去年(截至2022年9月16日),这一数据为40.29万家。(注:企查查仅统计企业名称、品牌产品、经营范围包含调味品的企业。按照矛石的理解,这里的企业数量既包括了生产型企业,也包含了贸易型企业甚至零售企业,也就是我们说的经销商或零售终端。)
我国制盐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重点关注。目前,我国制盐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多,分布在各产业链环节。其中,涉及制盐的上市公司包括:苏盐井神、雪天盐业、江盐集团等。
作为曾经的“酱油茅”,海天味业曾经创下了不少辉煌时刻。连续25年霸榜我国酱油产销的TOP1、近20%的酱油市占率、7000多家经销商和高达80%的全国渗透率,共同铸就了“酱油茅”250亿+的年营收和60亿+的净利润。而这些同行们无法比拟的优势,也成就了海天味业在资本市场7年16倍的股价神话和近7000亿的巅峰市值。
近日,一则“预制菜进学校”的热搜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而消费者也在网络上开始大肆对预制菜进校园这件事“口伐笔诛”。“当事人”预制菜则又被推至风口浪尖。根据媒体发布的“你如何看待预制菜”的大众投票中,共有2480人参与,其中有2154人选择了“坚决不吃预制菜”。
对于近年来涌现出的一波新消费品牌而言,在细分品类中挖深、做透是品牌得以迅速打开局面的有效途径。创立于2020年的加点滋味便是其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它瞄准的细分赛道是:复合型调味品。2020年,供职于拼多多负责食品饮料客户的申悦人敏锐地发现了复合型调味品市场的变化趋势。疫情之下,预制菜、方便速食和调味品的搜索量飞速增长。“疫情让消费者有更多时间下厨或者研究美食,原本预计2025年甚至是2030年才会成熟的复合型调味品市场,提前到来了。”申悦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随着半年报披露的结束,上半年各大上市企业的经营表现也随之出炉。虽然行业仍旧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但今年上半年对于调味品企业来说,可谓是“错综复杂”: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餐饮渠道的有序恢复、家庭消费的低迷、产品同质化依旧待解……
在调味品日趋复合化和便捷化的当下,和其它调味品品类不同,味精(谷氨酸钠)正在一步步沦为食品加工原料。至少,直面C端的味精产品和品牌,已经越来越少。包括昔日的“味精大王”莲花健康,干脆直接将味精产业直接转型为购买半成品回来分装销售……
8月29日,“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加加食品”)发布了企业2023年上半年财报。据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加加食品实现营业收入8.54亿元,同比下降9.44%;而归属净利润达389.43万元,同比增长23.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61.49万元,同比下滑20.39%。
8月29日晚间,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天味业”)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实现营收129.66亿元,同比下跌4.19%;实现净利润30.96亿元,同比下跌8.76%。而更能彰显主营业务的扣非净利润录得29.7亿元,同比下跌9.79%。
8月28日,“食醋第一股”恒顺醋业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的财报。此次财报显示,调味品业务实现了小幅增长,但整体营收和净利润却出现了轻微下滑。近一两年消费者对调味品的需求似乎有所变化,这对于一直以来主打食醋且频频跨界不算成功的恒顺醋业来说,无疑带来了一些挑战。同时,原辅材料价格的上涨也给恒顺醋业带来了成本上的压力。
我国是全球原盐产能和产量最大的国家,70%左右的原盐用于盐化工,其余则用于食用及其他用途。原盐是烧碱、纯碱最主要的原料之一,在无机化工产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中国原盐产量为5359.90万吨,同比下降6.07%。
8月25日盘后,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千禾味业”)发布2023年半年报。报告显示,千禾味业在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31亿元,同比增长50.89%;实现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增长115.94%;而更能体现主营业务的扣非净利润录得2.56亿元,同比增幅122.88%。
8月27日,广东佳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佳隆股份”)发布了其2023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根据数据显示,佳隆股份的营业收入在这一时期达到了1.4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3.83%。另外,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有所增长,达到440万元,同比增长186.51%;扣非净利润达到了317万元,同比增长148.16%。
在调味品行业的上市企业中,规模不大的企业也算常见,但长春市朱老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朱老六”)一定是最特殊的一家。但根据朱老六最新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朱老六实现营业收入1.09亿元,同比下降18.53%;实现净利润1746.31万元,同比下降32.95%;实现扣非净利润1560.8万元,同比下降38.24%。
8月17日,“中国盐改第一股”雪天盐业发布了2023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38亿元,同比下降10.82%;净利润3.33亿元,同比下降2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2.89 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 17.29%。
中国香精香料上游企业主要注册地在宁夏、北京、浙江等省市。从区域分布看,中游香精香料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江浙沪地区,其中上海省香精香料生产企业较多,包括百润股份、爱普股份等,而香精香料龙头企业新和成则位于浙江。除江浙沪地区,安徽、山东、西藏等区域。下游代表性企业分布于上海、浙江等省市。
我国料酒行业上游包括黄酒、食用酒精等基酒,以及香辛料、食盐、食品包材等。这些上游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料酒业原料的供给数量和质量。目前黄酒是料酒的主要原料,其天然酿造率代表黄酒使用占比,黄酒占比整体料酒产品质量越高。一般而言,制造料酒中,黄酒、香辛料等原材料成本占比在60-80%左右,其中黄酒是生产主要成本。
今年的调味品市场颇为诡谲。单就资本市场来看,今年以来,截至8月15日收盘,海天味业跌幅超过35%,天味食品跌幅超过25%,金龙鱼跌幅超过15%……那你知道在A股市场上涨幅最快的调味品企业是谁吗?莲花健康。今年以来,莲花健康涨幅达到了21.4%,近一年涨幅接近36%。
近日,“14人获刑!太原清徐一醋厂用冰乙酸勾兑食醋,被罚100余万”在网上引起热议,甚至一度攀上热搜,让山西老陈醋在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对此,山西知名醋业宁化府、水塔、紫林等品牌连续发布声明。
橄榄油是土耳其家庭日常生活的必备食用油,然而自6月以来,土耳其橄榄油的价格已经翻了一番。为稳定国内市场价格,土耳其贸易部近期宣布暂停该国散装和桶装橄榄油出口直至11月。土耳其橄榄油价格为何出现飙升,暂停出口将带来哪些影响?
报告期内,金龙鱼实现营业收入1187亿元,同比下降0.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7亿元,同比下降51. 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降99.40%。
当前食用油的线上销售渠道以电商平台为主,包括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其中又以天猫、京东为主。
四川省、重庆市是我国菜籽油生产及消费的高地,其中四川省2022年油菜籽产量达到350万吨以上,全年消费菜籽油在110万吨以上,稳居全国首位。川渝地区云集了我国菜籽油加工行业的龙头及优质油企,是诸多菜籽油知名品牌的生产基地,打造出从菜籽收购、压榨到菜油精炼、包装、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拥有强大的产能和丰富的制造经验。
加速内卷、更加“疯狂”的调味品赛道,在产品开发上还有哪些市场机会和创新思考?在FBIF2023食品饮料创新论坛的调味品与预制菜分论坛,嘉宾们分享了各自的见解。本文结合凯度消费者指数南区执行总监陈牧凡提到的调味品消费4大趋势,即方便、健康、一人食、功能精细化,以及部分嘉宾观点进行了整理,希望能为调味品产品开发带来一些启发。
根据林草局数据显示,2011-2021年我国油茶种植面积从4790万亩增长到了6888万亩,扩增了33%;油茶产业产值从245亿元增长到了1920亿元,增长近7倍。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油茶籽产量达到314.26万吨,同比增长12.39%。2021年我国油茶籽年产量达394.25万吨,同比2020年增长25.5%。
2022年中国味精总产量约263万吨,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阜丰集团、梅花生物、伊品生物味精产量合计占中国味精总产量的95%以上,是行业发展的主力军。2022年我国味精的表观消费量为262万吨,较上年有小幅上涨,增加了26.15万吨,同比增长11.1%。
2019年以来,香料被列为鼓励类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香料香精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等政策陆续发布,明确了行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发展方向。
2023上半年白糖走出历史级别大幅上涨行情。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国白糖均价达7044元/吨,同比上涨17.87%,白糖高价创下近六年来的新高,据Mysteel农产品监测,白糖出现大幅上涨主要原因是供应量趋紧导致的阶段性的供需失衡引起价格的上涨。
本周油脂整体先扬后抑,受到黑海出口协议到期提振及印尼棕榈油大幅累库的压制。在俄罗斯18日退出黑海出口协议,连续两日袭击乌克兰港口设施,并称将把所有前往乌克兰港口的船只视为潜在军事货物运输船只后,油脂市场加速兑现利好并出现冲高。然而,在随后印尼5月超预期的累库打压中,多头资金流出令油脂出现高位回落,在近期利好集中涌现后,呈现出一定阶段性利好出尽的意味。
7月17日,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到期并没有延续,这引发了人们对全球粮食供应的担忧,小麦、玉米等国际粮价出现上涨。我国的葵花籽油大多来自进口,而黑海地区占世界葵花籽油产量的60%和出口的76%。黑海突变的风云会否影响到我们餐桌上的葵花油呢?
如题,一条赛道的好坏,不外乎忆其过去如何、观其当下如何、断其未来又如何。过去到现在,调味品行业的增速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比如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仅为2595亿元,而到了2022年,已经攀升至5133亿元,整体规模近乎翻倍。
食醋行业企业通常按照“以销定产,产销协同”的模式确定和安排生产进度。销售部门提供实际订单情况以及销售预测,生产部结合当前的库存物料等实际情况安排生产计划,从而缩短交货时间,提升客户体验,满足客户需求。目前恒顺醋业等通过推进生产智能化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全面推进公司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
2023年7月18日,中国北京–品牌评级权威机构Chnbrand发布2023年(第九届)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SM(C-CSI®)品牌排名和分析报告。该指数2015年首次推出,即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品牌政策专项资金的扶持。
7月10日,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后简称:《指南》)等5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该指南的审议通过意味着专门针对调味品行业的环保“新国标”诞生。调味品行业将迎来“最新”“最严”的环保标准。
近日,幺麻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更新了招股书,拟在深主板上市。保荐人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主板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显示,目前项目进展为“已受理”。该公司系全国产销量最大的藤椒油生产企业之一,专注于做藤椒油产品、椒麻味型复合调味料产品。
别的行业不敢说,单就调味品行业而言,市场环境究竟如何,渠道商群体还是有着极为充分的话语权的。当下,无论是家庭消费还是餐饮消费,相比去年整体恢复还是有目共睹的。但在《调料家》走访市场的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反馈“今年市场动销情况甚至不如去年”。
所谓“吃肉不吃蒜,香味少一半。”中餐总是离不开姜、蒜、花椒等能赋予食物一定辛辣口感,同时遮盖肉类腥味、增添香味的调味品。而蒜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必备的调味品,不仅从口味上征服了大部分消费者,使蒜香风味开始风靡,还因其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及保健功能,如具有抑菌防病的大蒜素以及微量元素硒等备受消费者推崇,因此,其衍生出的复合调味料——蒜蓉酱正开始慢慢崛起。
作为一代“味精大王”,莲花味精巅峰时期年产量高达12万吨,产值22.3亿元,仅国内市场就占据43.4%的市场份额。即使放眼全球,其单厂味精产量也是位居世界第一,3年更是出口10万吨,已然称得上国产品牌之骄傲。但近年来,不仅市场上难寻莲花味精的踪影,就连公司也不得不走上卖商标,以收购化危机、促增长的局面。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餐饮板块4月收入高达15888亿元,同比增长19.8%。在“五一”假期期间,餐饮销售额指数已经全面超越2022年同期数据,甚至比疫情前期2019年的数据还要高25%。
2014-2022年除了2020年受疫情影响下滑外,我国食醋产量整体呈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食醋产量约461万吨,同比2021年增长3.83%。近年来随着我国的酿造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水平逐渐提高以及应用领域不断增多,我国食醋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食醋出厂规模增长至179.2亿元。
6月5日,#海天品牌回应蚝油内疑发现生蚝#话题登上热搜,截至目前,该话题阅读次数高达2.7亿次。据微博@指尖新闻消息,6月2日,广东广州,网友从海天耗油内发现疑似生蚝的不明物,表示觉得很恶心再也不敢吃海天的东西。对此,海天方面的客服人员回复表示:“还不能判定是生蚝,先要核实情况是不是存在才能解决,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中国醋业龙头恒顺醋业筹划近两年的定增募资终于落定。上月,恒顺醋业发布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显示:确定本次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为10.39元/股,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1.43亿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约2146.25万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约为11.21亿元,本次发行的发行数量最终为1.1亿股。
近几年,棉油在我国食用油供应体系中的存在感有所增强。由于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以及耐高温的功能性,棉油在调和油中的用量不减,在餐饮油品类积极拓展。在新疆、河北、山东等传统棉油消费区,散装棉油包装化、品牌化进程加速,益海嘉里、中粮等龙头企业均有对棉油产品推陈出新,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小包装及中包装棉油。
2022年至今,调味品行业多了一个热词——“菜谱式调料”。菜谱式调料顾名思义,即通过整合除主食材外的其他调配料,缩短烹饪所需的时间及难度,以便捷为主打宣传,让厨房小白、下班后疲于做饭的年轻人以及偶尔想来点“方便”的家庭能够更加快速地吃上美味料理。
香精香料产业链来看,其上游原料包括植物、动物和石化原料 ,经加工后可得到初级原料如松树叶、香茅草、抹香鲸分泌物、苯等等;中游则是香料香精的制作;下游则是应用,包括食用、日化品、烟草、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披露,5月18日,广东省广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盐股份”)收购原新三板企业广东美味源的签约仪式暨新产品推介会在广州举行。广盐股份与广东美味源签署增资协议及股份转让协议,实现了对广东美味源的绝对控股。
5月1日前夕,调味品上市企业2022年财报悉数出炉,纵观全行业,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调料家》专门整理了28家调味品行业相关的上市(含新三板)企业2022年财务报告,面对复杂的2022年,大家都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而在这份成绩单背后,又表现出怎样的行业发展趋势?
千禾味业4月28日公告,2023年一季度营收8.19亿元,同比增长69.81%;归母净利1.45亿元,同比增长162.94%,包装材料采购价格同比下降,产品运杂费率降低,导致毛利率提升;销售规模扩大,销售费用投入产出比提高,导致净利率提升。
4月27日,道道全(002852)发布2022年度及2023年一季度业绩报告。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7.48亿元,同比增长41.34%,主要系报告期销量增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300.35%。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达5133亿元,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达10028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传统调味品市场竞争格局已基本稳固,创新型小品类如松茸调味品借助新型电商渠道切入市场,受到消费者青睐。未来国内市场健康需求不断释放,更健康和安全的健康调味品市场渗透率将会进一步提升,发展前景可期。
4月18日,品牌评级权威机构Chnbrand发布2023年(第十三届)中国品牌力指数SM(C-BPI)品牌排名和分析报告。在调味品行业中,酱油、食醋、蚝油、食盐、酱料5大细分品类的品牌力指数排行榜出炉。
去年苦于原料价格高企的食用油等相关公司有望迎来盈利修复。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豆油、菜油、棕榈油价格均现下跌,其中菜油价格已累计下跌三成。
国人喜咸胜过喜甜的味觉审美,使得中国历来都是世界上吃糖最少的国家之一。连带着中国的糖果企业也很难挤入前列,全球前100的糖果公司里,中国企业的身影寥寥无几。今年的糖果行业的风向标杂志——《糖果产业》上,近三年来中国大陆首次登榜了一家糖果公司。深圳的金多多以2022年10.3亿人民币的销售额,挤上了榜单第95位,甚至超越了美国甘草公司这样的老牌糖企。
与国内传统调味品品类不同,西式调味料作为“后来者”,时至今日仍算不上“打开局面”。一方面,精耕西式调料的原点是国际品牌,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的把握仍处在摸索的过程中;另一方面,不少本土品牌在面对国内调味品市场的激烈竞争,选择了“刚入局”的西式调味料作为突破口,但国内消费者大多数对于西式调料缺乏消费教育,整个市场仍待培育。
在参展企业和参展经销商空前的热情拥护下,第108届全国糖酒会不仅可以堪称“近5年来最热闹的盛会”,也奏响了包括调味品在内的快消行业加速恢复“最强音”。
站在健康的风口上,油醋汁因其热量较低,与“减肥塑身”“轻食风”的消费趋势相契合,在2021年销量井喷,并借助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迅速“出圈”。其用户群体主要集中在对热量摄入有严格要求的人群,特别是更加追求健康、便捷的年轻消费群体。
作为昔日“料酒大王”,老恒和酿造有限公司(下称“老恒和”)在最新一期财报中表示:“过去三年,本集团遭逢内忧外患。”而这也道出了老恒和的“动荡”。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老恒和实现营业收入2.7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7.49%,归属母公司净亏损4.8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52.72%。虽然这份“成绩单”不算好,亏损也在不断扩大,但相比过去两年,已有逐渐改善的迹象。
根据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湖科技”)3月27日发布的财报信息显示,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174.86亿元,同比增长329.51%;实现归母净利6.08亿元,同比增长299.85%;而扣非净利润也录得1.17亿元,同比增长75.35%。值得一提的是,星湖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攀升至16.63亿元,增幅高达888.42%。
近日,媒体在某电商平台恒顺醋业子公司旗舰店中上新一款“恒顺味道”鸭血粉丝汤,据介绍,这也是恒顺醋业在电商平台首发的一款预制菜。不过此番恒顺上新的“预制菜”,似乎和海天味业的预制菜产品有很大的差别,更像是方便食品。不过,单从企业角度出发,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值得尝试的事。
3月23日,金龙鱼发布2022年经营业绩。报告显示,2022年公司营收2574.85亿元,同比增长13.82%。归母净利润30.11亿元,同比下滑27.12%。公司表示:主要原料成本较去年涨幅较大。同时,受到国内经济疲软、消费不振等因素的影响,公司产品价格上调的幅度并不能完全覆盖原材料成本的涨幅,公司主要产品的毛利率同比下降。
在中国调味品市场,家乐和好乐门的制造商联合利华 “卷”出了新高度。昨天,联合利华天津食品工厂举行了“灯塔工厂”亮灯揭牌仪式。这是全球第一家专门生产调味品的 “灯塔工厂”,也是继合肥工业园和太仓生产基地之后,联合利华在中国的第三个“灯塔工厂”。
3月20日晚间,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中炬高新实现营业收入53.41亿元(人民币,下同),比2021年增长4.41%;净利润-5.55亿元,同比下降170.72%;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5.92亿元,同比下降179.82%;归属母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为5.56亿元,同比下降22.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78亿元,同比下降44.11%。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辣椒生产国与消费国。在中国,西起西藏,东至上海,南起海南岛,北至黑龙江,均能种植,辣椒是我国种植范围最广的蔬菜之一。由辣椒作为原料延伸出的产品也越来越多,辣椒行业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近日,江西省盐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上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保荐机构为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据上交所主板发行上市审议结果显示,江盐集团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委会议通过。该公司系江西省内最大的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企业,主营业务包括食盐、工业盐及盐化产品的生产。
近年,大量的研究表明,盐分摄取过量有损身体健康,不仅会引起水肿,加剧肾脏负担,增加钙流失、高血压、心脏病和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更严重还可能引发胃癌。
在酱油品类的四大上市企业中,海天味业一家独大的格局短期内基本不会被改变,而千禾味业和加加食品与“酱油老二”中炬高新之间还有一段差距。因此,整个格局的变化主要聚焦在了千禾味业和加加食品之间。而随着中炬高新、千禾味业和加加食品先后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2022年的酱油市场格局似乎也靴子落地。
近日,包括梅花生物(600873.SH)、海天味业、涪陵榨菜、中炬高新(600872.SH)等多家调味品企业披露了三季报。纵观调味品“领头羊”上市企业业绩,过半都处于增长态势,整体行业形势趋好。从数据来看,营收前三甲为梅花生物、中粮糖业(600737.SH)和海天味业,均已超过百亿元,尤其是“味精龙头”梅花生物,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8.21亿元,同比上涨27.86%;归母净利润34.44亿元,同比上涨159.49%。
花椒是我国主要调味品之一,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投入少、收益稳定,具有香味浓郁、麻味持久的特点,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同时为我国优势特色农产品,在农业增效、产业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是花椒第一大生产国,栽种面积约1728.4万亩左右。根据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花椒产量维持在30万吨以上,到2020年我国花椒产量首次突破50万吨,年度产量为50.5万吨。
花椒,是我国传统香辛料的“三香”之首。近年来,麻辣口味在全国经久不衰,随着火锅、川菜等麻辣餐饮的发展与扩张,花椒的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云南地处红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云南气候表现出昼夜温差大和光照充足的特点,为花椒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我国调味面制品行业起步较晚,但其凭借成瘾性、性价比高等特征发展迅猛。2016-2020年我国调味面制品行业市场规模由291亿元增长至412亿元,2021年我国调味面制品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达455亿元,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9.4%,复合增速在辣味休闲食品所有品类中排名第二位,仅次于辣味休闲蔬菜制品。
12月22日美味源发布公告称,为优化资产结构,落实公司发展战略,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公司拟将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北京博邦食品配料有限公司出售。一时间,引起调味品行业的关注。
英敏特指出,在疫情期间,调味品的受欢迎程度飙升,因为消费者自己在家做饭的频率提升了。英敏特还指出,调味品品牌必须吸引年轻消费者,以确保未来的长期增长。 2020年,调味品的销售激增,与2019年相比,2020年增长了21.3%。该类别成功维持了大部分增长,与2020年的销售高点相比,2021年下降了1%。
根据鲸参谋平台数据统计,2022年京东平台调味品的年度总销量超2亿件,同比去年增长17.6%;此外,该平台调味品今年的年度销额累计超36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5.7%。同时,在天猫平台上,2022年4月至2022年11月,该时期调味品的销量累计超2.6亿件,销售额累计超61亿元。
调味料的生意,向来容易撩动资本的心弦。毕竟这事关全国人的餐桌,背后是4500亿的市场。不论是前段时间陷入公关风波的海天酱油,还是最近的因营收备受争议的老干妈,辉煌时的销量,都曾让人仰望。而在我国西南地区,早已偷偷孕育了一批四川的调味料企业,专做辣味生意。比如已经上市的涪陵榨菜、天味食品等,还有正在IPO的丹丹郫县豆瓣酱,他们都试图从调味料市场中分一杯羹。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酱油都存在着两大做法。分别是纯生物发酵的生产工艺和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成分的生产工艺。在我国,前者被称为称为酿造酱油,后者被称为配制酱油。在日本,前者称为本酿造酱油,后者被称为混合酿造酱油或者混合酱油。
免责声明
1、本网所刊登文字或图片,除标记稿件来源为“来源:农更行”的文字以外,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农更行”,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发邮件到:service@179c.com),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3、本网原创内容,允许非营利性转载,并要求注明出处,如注明“转载自 农更行(ngx.179c.com)”。
Copyright © 2022 农更行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155174号-1 技术支持:广州迈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农更行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