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调味品上半年的“得”与“失”

整个调味品产业的主要竞争品类开始逐步向复合调味品品类倾斜。

随着半年报披露的结束,上半年各大上市企业的经营表现也随之出炉。

虽然行业仍旧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但今年上半年对于调味品企业来说,可谓是“错综复杂”: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餐饮渠道的有序恢复、家庭消费的低迷、产品同质化依旧待解……

图片

而透过各大上市企业的半年报,调味品行业究竟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各大企业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又将如何抓住机遇、直面新挑战?

“一家独大”的基本面仍将持续

从半年报数据来看,已上市的调味品企业中(注:除特殊说明外,本文提及的其余企业均指已上市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呈现同比增长的企业数量均少于同比下滑的企业数量,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上半年调味品行业的“困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部分原料型企业外,调味品企业依旧是“一家独大”的局面

尽管上半年业绩不理想,但海天味业仍旧以129.66亿元的营收规模傲视群雄,也是整个常规调味品行业中唯一一家百亿俱乐部成员。其营收规模是第二名中炬高新的接近5倍,是“食醋第一股”恒顺醋业的11倍有余……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的调味品企业缺乏“腰部”成员。以半年报为节点(注:本文所指规模均为今年上半年),除了过百亿规模的海天味业,在50亿-100亿规模之间,仅有2家原料型企业星湖科技和安琪酵母。其余企业规模尚不足30亿元,并且,在这些企业中,20亿元以上的常规调味品企业仅有中炬高新和颐海国际两家,另外的雪天盐业、苏盐井神除了食盐业务之外,很大一部分收入都来自工业盐项目

而在10-20亿营收规模的企业中,也仅有千禾味业、江盐集团、天味食品、涪陵榨菜、恒顺醋业和宝立食品六家企业,其中,江盐集团的调味品业务仅有食盐板块,而宝立食品更多的则是来自以空刻意面为代表的方便食品产业。

图片

5-10亿元规模的企业仅有莲花健康和加加食品两家。这两家企业有个共性,就是其原本的主营业务发展越来越差,不得不以多品类发展来补齐主要品类销量下滑带来的空缺。比如作为昔日“味精大王”的莲花健康的味精,从自主生产转变为了购买半成品分装;而“酱油第一股”的加加食品酱油品类更是跌出了(已上市企业)行业前三,被后来者千禾味业取而代之,且彼此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单酱油品类来说,仅今年上半年,千禾味业的酱油品类营收已是加加食品的2倍有余

图片

除此之外,像仲景食品、安记食品、日辰股份、佳隆股份、老恒和酿造和朱老六这些企业,上半年营收规模尚不足5亿元,除了坐拥“上市企业”的行业地位之外,其在行业当中的声量也日渐式微

因此,随着食品企业上市机制的日趋完善,后续调味品企业上市也将越来越难。因此,对于已上市的调味品企业而言,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在营收规模上都会呈现出上述“一超多强”的行业格局

原料型企业普遍承压,小规模企业提振明显

在已上市的调味品企业中,像营收规模在百亿级以上的梅花生物、阜丰集团,以及次梯队的星湖科技、安琪酵母、雪天盐业、苏盐井神以及江盐集团等,都属于原料型调味品企业。

图片

上述企业中,主营品类有三种,分别是味精、食盐及酵母相关产品。

而在今年上半年,味精价格的走低,让梅花生物、阜丰集团和星湖科技普遍承压,尤其是在净利润层面,均陷入同比大幅下滑

图片

并且,除了安琪酵母在上半年实现了营收净利润的双增、阜丰集团增收不增利之外,其余原料型企业均呈现出营收、净利润双降局面。其中,梅花生物净利润跌幅超四成,阜丰集团、雪天盐业、的跌幅均超过两成……

图片

与之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复苏迹象明显。其中,除了营收规模超15亿元的千禾味业营收增幅超过50%之外,佳隆股份的营收增幅超过40%,安记食品的营收增幅超过25%,日辰股份和仲景食品的增幅均超过了10%……并且在净利润层面的增幅大都不低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企业的营收规模均不足5亿元。因此,一方面,得益于这些企业基数较低,加上上半年在某些战略落地层面得当,带动业绩复苏。另一方面,这部分企业多数受益于餐饮市场的有序恢复,从而带动产品销量上升。

图片

但若从行业影响来看,小规模企业业绩提振和复苏,远不及原料型企业给行业带来的深入影响。毕竟,企业规模越小,对于调味品行业的波动也就越小;原材料企业不同,其下游大多覆盖到调味品生产企业,原材料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盈利能力。

调味品消费市场品类结构加速变化

众所周知,调味品行业一直朝着功能化、健康化、便捷化等方向不断迭代升级,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加速了整个调味品消费市场的品类结构变化。

单就今年上半年来看,整个消费结构呈现出“传统调味品品类需求下降,基础调味料被复合调味品挤压,进入此消彼长的新阶段”的特性。

首先,在今年上半年营收呈现同比下降的企业中,多数以传统或基础调味料为主,比如跌幅居前的朱老六、加加食品、老恒和、涪陵榨菜、海天味业和恒顺醋业等。

图片

众所周知,朱老六主要以酸菜和腐乳等传统调味品品类为主,其市场也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今年上半年,随着消费热情下降,消费者对这类“非刚需”的传统调味品需求自然也就不会太高,这也是其业绩低迷的关键原因。

而在其余几家企业中,加加食品和海天味业的营收走低,最主要原因还是在其营收中占比较高的酱油品类开始下滑所致。今年上半年,加加食品的酱油品类营收下滑了7.49%,而海天味业的酱油品类跌幅达到了9.28%。这不仅让加加食品跌出品类前三,也让海天味业交出了近10年以来最差财报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酱油企业都呈现出业绩走低。比如千禾味业和中炬高新。其酱油分别同比增长了60.06%和7.51%,而一些非上市企业的酱油板块也表现不错,因此,对于整个酱油品类而言,此消彼长的市场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整个酱油赛道陷入低增长的整体特性。

图片

而作为“食醋第一股”的恒顺醋业,今年上半年也仅有醋系列产品实现低速增长态势(同比增幅2.48%),且毛利率最高。而作为企业整体毛利最高的涪陵榨菜,今年上半年的榨菜品类销量进一步下滑,最终拖累公司整体营收下滑。

图片

相比之下,复合调味品市场的整体表现更胜一筹

除了前面提到的佳隆股份、安记食品和日辰股份这类小规模企业外,像天味食品、莲花健康和仲景食品等都是从事复合调味品的企业,并且这些企业在营收净利润层面的表现大多表现不错。

图片

不过,复合调味品行业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像以复合调味品为主营业务的天味食品和颐海国际,天味食品的整体增长其实是低于企业内部制定的不低于20%的增速的,而颐海国际除了整体营收下滑之外,若抛出关联方交易之后,其下滑态势还将更明显。

对于复合调味料,其竞争的关键未来仍将聚焦在餐饮渠道,因此,可以断言,未来复合调味料品类的决战之地,必将落到餐饮客户层面。

而对于整个调味品行业而言,像酱油、火锅调料等已经相当成熟的品类除了市场竞争异常惨烈之外,整体增长放缓的趋势也将更加明显。同时,整个调味品产业的主要竞争品类,开始逐步向复合调味品品类倾斜,在这一过程中,将更加考验企业的市场洞察能力及战略调整执行能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