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殖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创新,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起初,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但随着人口增加和生产规模扩大,传统的养殖方式面临诸多限制,如人力不足、环境控制不精确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业科技开始引入自动化设备,如自动投喂、自动清洁等。
植物工厂,从广义上讲涵盖了从利用自然光到人工光和混合光源的所有设施园艺,从狭义上讲则是专指利用环境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机器人和新材料等进行植物周年连续生产的系统,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和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生长不受自然气候制约的省力型生产。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字乡村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数字乡村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机遇,但大学生乡村就业创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乡村就业创业环境不完善、资金与资源相对短缺、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不足、大学生自身技能与经验不足。
做好农机以旧换新工作,需要打通农机以旧换新全产业链,不能局限于某一个点、某一环节,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整个农机产业链均成为受益者。
近日,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家界”)发布2024年半年报。上半年,张家界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减少2.87%;净利润-6116.29万元,同比减少49.13%,营收净利双降。与此割裂的另一项数据是,张家界全市接待入境游客91.15万人次,高居全省首位,同比增长569.17%,更有话题“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火爆全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茁壮成长,服务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到688238亿元,2013—2023年年均实际增长6.9%,增速高出同期GDP年均增速0.8个百分点。这一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升,2015年首次超过50%,2023年达到54.6%,连续9年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
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应该着眼于当前经济形势,创新更多新型农业产业链模式,充分利用农村各项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新型产业。该文结合近年来的各种文献以及本地实践经验,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产业链模式,探讨了在传统经济背景下农业产业链模式存在的弊端。
最近,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各省级文化和旅游、教育、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协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总结第一批试点单位经验和成效基础上,推荐有代表性、有工作积极性、有改革创新性、有试点条件的县(区、市)做为第二批试点单位。
颠覆农业,已经成为人工智能(AI)主要主要场景之一。拼多多、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大厂也纷纷发力“AI+农业”赛道。另外,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人工智能+”(“AI+”),“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首项政府工作任务。在政策引爆下,AI+农业又成为农业圈的热门话题。
9月20日,农业农村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出席活动。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邢博代表双方签约。
现如今,实施乡村振兴是我们国家的大战略,从国家层面已印发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各地方层面也是在如火如荼的实施符合本地区特色的乡村振兴计划;那么对于已经在做农业,或者准备投身农业的朋友来说,如何在大的政策机遇下,找到切合政策的项目至关重要;
新华网乡村振兴研究院第一期成果《AI+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于8月23日在哈尔滨发布。该报告由新华网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研究、编制,淘天集团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报告课题聚焦“数字乡村建设”方向,共集纳16家单位案例。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新型农业合作社发展成为各地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山东邹平地区作为典型的农村地区之一,也面临着相同问题。为使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政府需要加强对合作社的监管,确保其健康运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产品贸易便利化。
九月中旬,各地陆续进入了备战秋收时节。但在江苏的一户农家中,本该在地里使用的施肥机却被闲置在库房里,村民介绍,这个机器已经吃灰两年了。主要原因机型太老,现在的新机器已经一天作业50多亩,但老机型也就十几亩,还经常卡机。
在资源优势并不突出的普通村子,文化赋能乡村该从何入手?在皖南,一批新乡人与当地村干部、村民一道,正在进行一场乡村文化资源发掘、整理、活化利用的探索。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农业品牌建设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品牌受损会对整个农业产业链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保护农业品牌,不仅是保护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原产地信誉,也是维护农产品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农产品的健康发展。
东北的农业大县,都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农村人口流出、老龄化加速,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土地向大户聚集的趋势愈加明显,农民拿到的土地流转费用,远低于土地产出的收益。“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怎么把土地的增值效益留给农民,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紧密衔接。”——依安的探索给出了一种答案。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特征,尤其是农业经济。为了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市场营销成为了重点。
该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作用,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现状,并围绕实际,从培训形式、培训模式、宣传力度、支持力度四个方面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对策,意在强化培训管理、提升培训质量、保障培训效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新模式、新业态正成为中国农业的新出路~有数据显示,在相同地力条件下,创新型农光互补模式相比对照组可实现增产0.4%至4.5%;取得了小麦增产、光伏增效的“农光兼得”成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要遵循规律,正确把握和处理以下十个关系。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农业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未来的农业是真正的高科技行业。
自1999年日本农协成为大型利益集团后,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农协的综合性特征越发明显,其业务几乎涵盖了一个农民从生活到生产的所有方面。信贷业务是农协最大的收入来源,其次是集中采购生产资料、农产品销售,然后是保险业务。
在当今社会,乡村振兴无疑是一个热门话题。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纷纷投身于这一伟大事业中,期望为农村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遗憾的是,在众多乡村振兴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未能真正把握其底层逻辑,导致项目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时南辕北辙。
上月,笔者参加了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收获颇丰。从研讨会上的专家发言、互动交流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想搞智慧农业、无人农场,都是有技术解决方案的,也有不少成功实践案例。不同技术解决方案间的区别,无非是成熟不成熟、先进不先进。另外,从专家披露的试验数据以及媒体发布的新闻报道看,无人农场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和资源利用率都大有助益。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概念,它缘起于日本的六次产业化,在我国的提出始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一提法,也即农业生产有了剩余积累可以发展工业,工业有了剩余积累可以发展商业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这些经验在沿海地区已经通过外向型经济发展得到了验证,但广大内陆交通不发达地区却受制于自然条件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不可避免的落后了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全球农业生产竞争强度的加剧,精准农业逐渐在世界各地兴起与发展。我国及欧美国家纷纷利用大数据平台及最新科技成果,逐步向“精准农业”迈进,结合数字技术、传感技术和空间地理技术等,更为精准地进行农业生产。
传统农业是指沿用长期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为主要技术的农业生产模式。在生产过程中以精耕细作、小面积经营为特征,不使用任何合成的农用化学品,用农家肥、堆肥培肥土壤,以人、畜力进行耕作,采用农业和人工措施或使用一些土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传统农业的典型特点是机械化程度低、产出低,但外界物质投入少,具有高度的持续性。
随着“数商兴农”工程的蓬勃发展,乡村人才供给与满足乡村高质量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培育乡村人才成为下一阶段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新型职业农民正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动力,因此,构建科学高效的“两新融合”机制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该文梳理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新型职业农民“两新融合”机制的构建思路,以云南省宣威市为例,依据当地实际发展情况与需求,提出“两新融合”机制的构建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要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明确了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新征程上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各地、各部门正在谋细抓实农业农村改革重点任务,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在大变局之下,或许,搞乡村产业会成为农业农村老板、创业者翻身的重要机会。本文将从乡村产业面临的问题、潜在机遇、五大创新商业模式以及发展建议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智慧农业技术的创新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该研究旨在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智慧农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重点聚焦于实际应用和效果。
近日,科学技术部直属事业单位变更,新设科学技术部新技术中心、科学技术部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合作中心。今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
数字农业作为信息技术与农业的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机遇。该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分析了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实践方法,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升乡村建设水平,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我国乡村人口变局已至, 新世纪以来乡村人口数量从8 亿降至5亿以下,预测还将进一步下降。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中,乡村建设应以人定策,避免闲置浪费。
7月23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韩俊主持召开全国农业农村系统政策通气会,主要目的是通过政策解读,让全国农业农村系统牢牢把握农村政策法律底线红线,把准工作原则方向。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在会上讲话。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在解决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积极探索农业农村新型发展道路,旨在全面转变以往中国农业领域发展水平落后、经济效益不高等多方面问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7月21日,《决定》全文发布,一共15个部分、60条,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其中与“三农”相关的有哪些?九个关键词概括
随着乡村旅游进入下半场,更多的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旅游精品被开发出来,更多的乡村振兴成果将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里被看见、被体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要遵循规律,正确把握和处理以下十个关系。
本文基于中国乡村社会“差序格局”的特征事实,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乡村交易内涵的演变以及产业转型的逻辑,并基于可得数据开展相关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以来在乡土中国熟人社会中形成的局限于信任半径内的交易习惯,限制了乡村产业规模的扩张与市场价值的实现。
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会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时间表;
事实上,一直就没有“乡村旅游”的单纯说法,有关机构提“乡村旅游”,原本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一个复合型概念。这一提法说明了所谓乡村旅游本质上离不开休闲农业。如果硬要说乡村旅游,可简略之“乡村休闲”,毕竟概念反映了产品和发展路径。
生鲜农产品物流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农民。只有实现生鲜物流行业的良性竞争、有序发展,农产品才能更快、更顺利地从“田头”送达“餐桌”,农民才能从中更多获益,而消费者或许也不必再为是否要支付保鲜服务费而纠结。
透视全国农业经营生态,做农业有2类人:一类做农业种养的人,另一类,没有土地的人。然而,后者赚的钱永远都比前者要多。深圳人就是如此。没有农业基础,深圳农业在全国排名第四。深圳,作为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区,尽管号称多年前已经实现全城市化,但其拥有的农业500强数量却位居全国第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农兴商”是发展数字商务振兴农业的简称,是当今时代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各项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该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推动“数商兴农”工作的重要意义,指明了当前农村数字商务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大家都知道过去中国农业小而散,现在东北粮作,西南经作,各地养殖都逐步开始聚集,一点点形成产业带。所以笔者认为中国农业在辅助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须实现集约化集中化,其中集约化针对粮作,集中化针对经作和养殖业。集约化需要向机械化靠拢,大面积实现保供,受国家强管控;集中化是生产集中、加工集中和交易集中。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镇干部是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中坚力量,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各项任务的重要依靠力量。加强乡镇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对准确理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精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7月2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韩俊主持召开部党组扩大会,全面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件办理落实情况,系统重温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深入聚焦总书记关注关心问题,研究进一步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在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不同的原有农业生产关系延伸出不同的围绕数据的生产关系,导致不同的农政变迁结果。在西方发达国家,土地私有制和数字农业公司主导产生基于私有制的数据生产关系,推动土地集中,增加大农场的竞争力,并强化资本对农业生产者的控制和剥削。
2023年,全球旅游业收入为3.3万亿美元。直接贡献了全球GDP的3%。这表明在强劲的旅游业复苏趋势推动下,旅游业对全球经济的驱动力正在重新释放。
“绿皮书”从乡村产业发展现状与投融资情况、乡村振兴基金的政策导向、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国内外相关案例与经验等角度,梳理中国乡村振兴基金整体发展情况,并从乡村振兴基金的全国总规模、各省市规模、典型案例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进而从“谁来投”、“投给谁”、“怎么投”三大核心点,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基金的设立、运营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为机构投资、社会资本提供信息渠道,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研究支持。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这是中国之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道坎。为了跨越这道坎,中国共产党相继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号召。
今年二月,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一则标题为《关于“谁来种地”重大问题的调研报告》,报告中揭露了三个问题,分别是“年轻人不愿意种地”、“耕地撂荒”、“种地劳动力老龄化”。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对此份调研报告发表见解道:“其他身份也基本是这样,种地养不活人,只能出去打工”
乡村项目打造的成功关键在于能够创造长足、健康的经济效益,因而具备一定特色产业的村镇,或具备优良的资源、管理、环境、人才、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的村镇,更加具备发力基础,能够相对容易地通过产业链整合、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及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
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不仅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和社会价值。然而,传统农业的低效益和高风险让许多农业从业者面临挑战。幸运的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现代农业已经探索出多元化的盈利路径。接下来,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做农业赚钱的九大路径,以期为农业从业者提供更为详尽的指导和启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是提升我国农业全球竞争力,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
选择什么样的运营模式,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生存发展之路,农业企业也不例外!随着农业土地流转政策的松动,国家对农业项目的持续投入,解读1号文件的背后真谛,对农业企业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 如何杀出重围,获得竞争优势?如何成功转型,塑造自己的品牌?就目前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十种最赚钱的运营模式。
其实说起农家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一种以农院餐饮为主要内容,整合了农家饭、农产品的休闲农业形态。消费者去到农家乐,一方面可以吃到农家菜、农家土特产,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一定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环境。据媒体报道,在2020年时,在册的农家乐企业尚有19万多家,其中,四川省最多。其他的,如湖北、重庆、陕西、贵州等地也有超过一万家的农家乐。
随着国务院对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数字经济概念的兴起,数字农业作为农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2020-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疫情管控措施,不可避免地对京郊休闲农业造成了冲击。为了解京郊休闲农园的经营情况及疫情影响,北京市创新团队景观休闲农业产业经济与政策研究课题组开展了相关调研。
乡村产业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强则乡村强,乡村强则中国强。其中,乡村产业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价值,乡村特色产业拓宽产业门类,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乡村新型服务业丰富业态类型,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
近年来,我国在智慧农业领域已经基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涵盖了从中央层面到地方的执行,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技术推广应用和社会化服务。这个政策体系通过促进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和协同合作,有效地推动了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
农业从原始社会发展至今,即将跨越21世纪第二个年代迎来崭新的第三个时代。农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土地、农民、粮食作物的代名词,农民的种植方式、经营方式,也不再是坐井观天式的盲目耕种。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农业为寻求持续发展的同时发展越来越好,养育一方人民。
当我们展望2024年的世界时,可以看到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农业仍在不断地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在生态破坏、劳工待遇恶化、对人与动物的伦理忽视、分配不公以及农民困境等方面,资本主义农业的危机频频爆发。尽管美国的农业模式受到许多崇拜和效仿,实际上,该模式的高度商业化和集中化特征却加剧了上述问题,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掠夺和生态失衡的恶性趋势。在此背景下,弗雷德·马格多夫(Fred Magdoff)的这篇文章继承了马克思多年前关于农业与资本主义的思考,分析当前资本主义农业体系的逻辑与现实。
众所周知,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项总要求,就好比一个人的五根手指,让五指握在一起形成拳头的力量就是品牌。
乡村的未来,可以用“数字”来定义。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上述文件提出,到2024年底,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2亿,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6300亿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数字乡村值得期待。
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总局、国家数据等部门于近日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建设2.0指南》。《指南》强调,各省、市、县要综合考虑本地发展实际和建设需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扎实有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切实为基层减负、为农民增收,以信息化驱动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5月13日,国务院召开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高质量做好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各项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每一个乡村,都应该是一个野奢度假综合体。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到乡村经济、产业、文化、组织、管理制度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涉及多个利益主体。通过乡村振兴开发乡村度假项目,更需要了解基本的开发模式。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4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050元,同比增长9.1%;包含镇区和乡村地区的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1%,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发布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653.95亿元,同比增长10.59%。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农业行业也逐渐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大数据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农业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够减少资源浪费、优化农产品供应链,并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
2014年5月10日,总书记在河南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时,首次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大要求, “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塑造中国品牌指明了清晰方向。
乡村振兴的新蓝图到底如何绘制呢?一定还是产业振兴、农村振兴。以下盘点了10个乡村振兴的运营模式,产业兴旺、企业牵头或深度参与成为乡村振兴破解的核心出路。
乡村振兴是历史命题,也是时代课题,更是重大国家战略。在这至关重要的新阶段,各级党政领导及企业家朋友,一定要具备顶层认知,做好顶层设计,站在时代的高度、发展的角度和战略的深度上来重新认识乡村振兴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从中找到工作和事业的支点,在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中建功立业。
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农业多种功能挖掘,通过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拓展了农业多种功能,凸显了乡村多元价值。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不断发展,数字科技正在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为首都乡村振兴注入“新质生产力”。
乡村现有土地、房屋、产业、自然人文等资源,和所在区位、经济、社会等内外部基本条件,决定了项目地开发的核心导向。
4月1日农业农村部公示了: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立项名单。截至2024年4月,全国累计支持建设3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各地建设一批省市县产业园,示范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什么?是通过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既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然要求。
在乡村文旅开发的热潮之下,政府主管部门或是企业投资主体,都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运营在其中极为重要的担当地位:没有运营,就没有乡村文旅开发。然而,在乡村文旅领域,甚至是整个文旅产业,运营资源的稀缺已经几乎是一个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要素。
自2013年返乡创办成都亮亮农场以来,唐亮的实践为关心食农问题的伙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启发。2018年,唐亮的《一个家庭农场的账本和生活方式》用回乡六年的历程对 “做农业怎么生存、怎么生活?”这一问题给出了真诚的回答。
这两年社会大环境不好,各行各业都在水深火热中。有些从事其他行业的朋友这段时间就跟军师聊到这个话题,并且感慨:还是你做农业的好啊,人每天都要吃饭做菜,即便有时候菜价会低,但也总归会有上涨的时候。不像我们这些自己搞其他生意的,遇到现在这样的环境,就只有关门大吉了。
面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家都能理解,关键是怎样才算是适度规模?对一个小农户来说,到底多少亩才是适度规模?要知道目前我国有2.6亿农户,6亿多人生活在农村,其中2.3亿是承包户,也就是我们说的小农户,他们经营着全国60%左右的耕地。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农村工作的重点。乡村如何振兴,很多人也打起了土地的主意,想用土地做文章,积累建设资金、发展农村经济。想法不错,但在耕地管理日趋严格的情况下,用地必须依法依规。根据一些地方出现的情况,笔者认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容易出现以下八种违法用地行为:
加快农村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农产品新鲜品质,也是促进乡村振兴、农户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一种产业延续。冷链物流,如何才能打好乡村振兴“牌”?
多年来,中国农业产业结构通过不断调整,已成为设施农业第一大国。截至2022年,中国设施农业的总面积已超过280万hm2,占据全球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日光温室的面积达到了81万hm2,占设施总面积的29%;大中棚面积为152万hm2,占设施总面积的53%;大型连栋温室的面积占0.6%,仅有1.8万hm2;小拱棚面积为51万hm2,占设施总面积的17.4%。在这些设施中,蔬菜(包括食用菌)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81%,果树种植面积占11%,花卉种植面积占7%。
乡村振兴,难在资金投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金融是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中央1号文件曾明确提出“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内容涉及乡村振兴方方面面,有效盘活了农业农村的丰富资源。专项债的新鲜“血液”流入农业农村,改变了乡村面貌,提振了产业发展。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十八部委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就2024年至2025年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具体任务,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涉及农业领域,《行动计划》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的七项重点工作,其中包括:种业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
2020年,农业农村部正式复函湖北省政府,同意建设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武汉市成为了全国第5个获批建设的国家农创中心城市。自此,越来越多的“农业梦”开始在光谷这片创新的热土上,生根发芽。截至2023年5月底,园区累计入驻企业(含注册)达600余家,包含世界500强5家,上市公司15家,高新技术企业154家、瞪羚企业48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家,国家及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上市“金种子”“银种子”企业12家。
2024年,农村电商又火起来了!前些天,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目标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设施完善、主体活跃、流通顺畅、服务高效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
搞农业,失败者居多。关键是商业能力不足。“尔康”周杰种大米、“三德子”赵亮养鸡、“大衣哥”朱之文搞生态菜园...明星艺人纷纷入局农业,他们以为凭借流量和名气就可以风生水起;然而,结果不尽如人意。
乡村产业持续迎来政策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三四个月内多次被高规格会议或文件提及,并不多见。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战略之举,坚持区级统筹、整体推进,打好“包抓、压担、破题”组合拳,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先行先试、敢闯敢为,摸索出村合作社经营法等七条发展路径,实现了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突破性发展。2021年,全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212万元,村均达43.4万元;100万元以上强村5个,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40.5%,30万元以上占比70%。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可谓空前。五年内高达7万亿的资金,无疑成为了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这背后的资金来源、使用方向以及其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两会已经结束了,每年两会都有一系列农业扶持政策,也有一系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我国,农业是民生之本,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虽然政策一直在扶持,但从近些年农业发展现实状况来看,农业非但没有愈来愈强,反倒是正逐步成为高危行业。
投资投到点上,就是要遵循市场规律。农业农村既有自身的规律,也遵循普遍的市场规律。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良好稳定的市场预期。另一方面,社会资本也要遵循市场规律。仅靠情怀或者政策驱动,不了解市场风险,就会迟早有被迫“跑路”的风险。超越发展阶段,甚至是迎合某些政绩冲动的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即便一时火热,最终都要遭遇市场的冷遇,换来的却是群众的怨气。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目前,以基因技术、量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已经到来,也同时带动了农业领域新革命。
全国两会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成热议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催生、怎样发展,值得思考。
2024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全文共六个部分,包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从定义上看,农业全产业链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升级版”。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月5日下午,瑞昌市农业农村局与投农业乡村振兴产业服务平台在瑞昌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瑞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曾宪利,江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投农业平台创始人徐峰出席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双方约定在“三农”战略咨询、农业产业规划、乡村运营策划、涉农项目申报、经营主体引培、地方品牌创塑、会议展览策划实施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了,其中提出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文件强调要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将农业打造成现代化大产业。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以“千万工程”作为核心,强调乡村风貌的持续改进,也指向了农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农文旅融合即将迎来大发展。我国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底蕴和特色产业,发展农文旅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新的转型时期,农文旅面临着阶段性的的挑战,如何抓住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从不同部门的政策有何重点?如何在农文旅的新风口“卷”出品牌?
在农业深耕的兄弟们,应该都听过过“美丽乡村”这个政策,想当年大家做农业项目都是往美丽乡村靠,就连有机肥厂和养猪场都能跟美丽乡村挂钩。农业物联网+环保物联网+农业信息化+农村服务是标配,也可以是智慧农业+环保。我们不要污染,还有产业来就业和赚钱。
2月29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96元,比上年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8.4%。
即使现在农业已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还是前赴后继,气氛总是这么的热烈。而每个进入农业的朋友,虽然各有各“门道”,也展现了各自的“精彩”,但是心路历程却异常的相似,总有差不多的几个阶段。今天军师跟大家分享分享,进入农业朋友们的心路历程,看你是否也是一样。
乡村经营虽然算不上是新概念、新任务,但随着乡村投入的日趋加大,乡村经营的意义和价值不断得到凸显和放大。如果说以前乡村“开门费”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今天,各种乡建成果如绿化、公厕、水电等维护支出,就变成乡村发展新的、沉重的压力。村集体如何增收?闲置资产如何盘活?项目投入如何变现?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由此都指向了乡村经营。
很多农业都在做数字农业工作,亦或提供农业物联网设备,亦或提供农业信息化软件,亦或提供农业AI算法模型,亦或承建农业产业园,亦或做农业示范基地,然而他们之中真正知晓农业产业化的,并不多。所以他们只做面向政府的一个个项目,做完一个项目就撤走了,对于当地农业颇少裨益,有些时候搞得政府都没后续兴趣了。所以作为数字农业从业者们,必须知道什么是农业产业化,怎么把政府融入到我们的大模式大商业中。
随着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磅发布,和美乡村再次成为三农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文件提出,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文字篇幅虽然比往年要短一些,但是内容很实。为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文件共提出21项行动和11项工程涉及到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
农业是乡村产业的主体!!!发展乡村产业,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乡村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乡村产业。防止盲目跟风,避免形成“千人一面”的产业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农村改革的持续推进、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乡村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如何稳定农业基础,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发展乡村产业事关重大。
2月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祝卫东介绍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近日公布,为方便学习分析,现将文件要点拆解如下。关键词:千万工程、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党的领导
新华社2月3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当天就文件精神进行了全面解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3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全文共六个部分,包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乡村现有土地、房屋、产业、自然人文等资源,和所在区位、经济、社会等内外部基本条件,决定了项目地开发的核心导向。乡村项目开发条件6大清查方向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要通过打造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来延伸农业产业链,进而实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融合。未来,乡村旅游与三产融合的方式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和美乡村”,强调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那什么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如何更好地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2024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态势如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哪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日前,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和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联合完成的《2024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趋势报告》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消费不振的情况下,经济链条发生传导,很多农产品出现价格压制、销量放缓、渠道收窄、竞争加剧等问题。作为长周期的农业,如何才能熬过寒冬?这成为农业产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在经济环境不发生大的改变前提下,我们试图分析几个主要的影响力要素,尝试给大家建立一个带有局限性的分析认知体系。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何为“大农业观”?如何深刻理解大农业观与农业产业的关系?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将如何?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曾指出,实践“大农业观”要有产业链的眼光,同时要认识到人们对美好生活日益旺盛的需求,通过发挥特色产业和地标产品的带动作用,建设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和品牌来连接城市和乡村,以终为始,久久为功,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农业的坚实一步。
2023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粮食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大豆面积1.57亿亩,连续两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产量416.8亿斤、创历史新高。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迈上2亿亩台阶。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这一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发展是激发乡村活力的基础所在,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去年12月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的新蓝图到底如何绘制呢?一定还是产业振兴、农村振兴。农业行业观察盘点了10个乡村振兴的运营模式,走访时发现:产业兴旺、企业牵头或深度参与成为乡村振兴破解的核心出路。
2023是全球经济复苏、变革和重启增长的关键时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我们坚信全球最好的投资机会仍然在中国。然而,回顾过去这一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业内人士的切身感受则是迷茫和无奈。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双双进入低谷,寒冬并没有过去!
二十四节气指出了一年中气候的转换、雨水的多寡、气温的炎凉、霜雪的长短,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和总结的结果,对农事耕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4%,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品种对单产贡献率达45%,畜禽、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超过75%和8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科技助力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效益持续提升,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024年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健全“三位一体”耕地保护制度体系,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2024年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推动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发展乡村产业,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乡村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乡村产业。防止盲目跟风,避免形成“千人一面”的产业格局。
数字农业和农村的IT产品和解决方案,鱼龙混杂,真是难以挑选。早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要求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目前,各家运营商积极打造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包括综治、政务等多方面服务能力,并以此为据点进一步实现农村市场拉动。
前段时间,国家再次定调“三农”,积极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其中,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利益补偿机制、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促进农民增收成为2024年“三农”工作核心...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也在经历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农业行业观察结合当前国家与地方、企业布局,梳理出中国农业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10大走势。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全球约有3%的国际游客为乡村旅游者,并且乡村旅游正在以年均增幅6%的速度发展。具体说来,乡村旅游即为以乡村文化为产品核心的旅游,其凭借着清新的田园风光、恬静的自然环境满足了都市人远离喧嚣、返璞归真的情感需求。从文化的角度看,乡村旅游是一种依赖于乡村资源并感受和体验乡村文化的旅游活动,其“聚焦点”就在于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文化特性和本真属性。
近年来,菏泽高新区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正在逐步打造在本区域西部发展特色农业的新格局,以高新区马岭岗镇的特色草莓种植、高新区吕陵镇的特色蔬菜种植、高新区万福办事处的特色甜瓜种植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种植。但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逐步的衔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衔接方面出现了“卡脖子”现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逐渐凸显。因此,研究菏泽高新区引导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2月20日,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错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努力推动三农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提升。
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在苏南地区,其工业化进程取决于土地开发,特别是工业化早期乡镇企业能够遍地开花的深层次原因是当地的土地制度;在珠三角地区,其工业化进程取决于区位优势,承接港资的“三来一补”,形成了较强的村集体统筹和集体物业的福利经济;在晋江地区,其工业化进程取决于民营经济的内生动力,通过细碎化的土地产权,培育和发展出一大批的本地企业家,形成了强政府统筹和强民营经济的土地开发秩序。
12月11日,由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种业振兴”为主题的第二届种业发展战略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大北农凤凰国际创新园开班。开班仪式上,大北农集团与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万建民,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储玉军,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辉,副院长张庆东,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博士等出席开班仪式并见证签约,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齐飞和大北农集团常务副总裁王金文代表双方签约。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与销售、生活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农村物流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要,包括农业生产物流和农村生活物流,但不等于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和农产品流通。
为全面、客观、系统展现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提升农民合作社的品牌知名度,为农民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023年农民日报社开展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评价活动,经信息汇集、严格审核、专家评议等程序,形成了《2023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公示版)。
农村是投资沃土,特别是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投资大有作为。农村投资一般涉及如何使用土地问题。在国家严格耕地保护,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遏制“非粮化”的政策背景下,使用土地要小心,要充分了解土地使用政策。如不小心违法用地,将会给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本期梳理农村投资常见十个用地问题。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咱们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我认为有5个畸形点,是需要去破除的。
众所周知,国家对乡村振兴有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五大振兴组织,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明确方针,不可谓不清晰。但笔者认为,“乡村振兴”与“扶贫攻坚”类似,主要还是国家意志、政策语言,要走向主流、市场,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还需一种更精炼、通俗易懂的市场化表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乡村振兴的本质,即是——乡村建设与运营。
生态农场,正成为新农业创业重要方向。政策陆续倾斜与出台,扶持生态农场。 比如,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5年,在全国建设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各省建设10000家地方生态农场,持续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未来五年,农业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有了风向标,生态农场是将生态农业技术、现代先进装备、绿色低碳理念等引入农业发展的实践主体。你准备好了么?
双碳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方向。绿色金融可运用绿色金融工具促进节能减排,将绿色金融与农业农村发展结合起来,将对乡村振兴产生强大赋能效应。本文聚焦绿色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作用机理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基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小农生产格局下中国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短板的理论阐述,针对性梳理日本、韩国等典型小农国家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国际经验。研究表明,保障供给、结构优化、质效提升、体系完善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但小农生产格局下,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品质和环保水平差等固有不足,使中国农业距离实现高质量发展尚存一定差距。
自2019年始,课题组持续致力于开展有关中国农业产业强镇的品牌声誉评价研究,并连续发布了相关研究报告。2023年,课题组以当前六批共计1509个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农业产业强镇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第四次评价研究,并形成了《2023中国农业产业强镇品牌声誉评价报告》。11月2日,该报告在第四届中国农业品牌百县大会暨2023畜牧品牌嘉年华上进行了首发。今日,报告全文在新华社中国名牌网上正式刊发。研究院特转发文章,与诸君共享。
农业企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10月印发的《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末,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超过200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联合体超过500个,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那么,国家都出台了哪些支持农业企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又集中在哪些具体的领域呢?这里,笔者对2015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支持农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出七大类重点支持领域(根据在条文内容中的出现频率)。希望能够对读者把握政策脉络方向和争取政策支持提供一定帮助。
11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印发《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提出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推动提升乡村旅游运营水平。推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集聚区、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而该成为“望得见山,瞧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擦亮“乡”字招牌,靶向破解乡村振兴整村运行的痛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营企业亦义不容辞。天尚乡村作为中国乡村振兴的架构师和实践者,坚决拥护党的决策,思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实际扎根乡村振兴,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在实践中砥砺奋进,致力于打造超一流乡村振兴服务龙头企业。
对地方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中取得的明显成效和创新探索进行宣传。这些市县中,有的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有的着力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上下功夫,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质量发展;还有的在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上下功夫,完善鼓励农民参与的政策机制。
在精准扶贫期间,为快速带动农民致富,贡县(化名)政府引入了市场经济效益具佳的大棚蔬菜,并采取补贴政策,试图使大棚蔬菜嵌入在农民的生计体系中。在政府无偿提供大棚、种苗、技术指导的前提下,是什么原因导致当地农户对大棚蔬菜采取消极的接受态度?而依然对效益相对较低的白莲青睐有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同比实际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28元,实际增长4.7%。农民收入增速不仅高于城镇居民,而且高于GDP增速。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也许是受到了山东寿光的启发,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农业产业的重头戏常常是推动大棚蔬菜种植。中部地区的贡县(化名)就是如此。几年前,精准扶贫期间,为快速带动农民致富,贡县政府引入了市场经济效益俱佳的大棚蔬菜,并采取补贴政策,试图使大棚蔬菜嵌入当地农民的生计体系中。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正向增长,2014至2022年,农村网络零售额从1800亿元增长到2.17万亿元,扩大了11倍。截至2022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超过3亿人。2014年起,国家安排中央财政资金200多亿元,累计支持1489个县,建设2600多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
乡村振兴,品牌先行。2021、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强调,“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品牌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一般建立在区域内独特自然资源或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具有区域的表征性意义和价值,对保护地方特色资源、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近些年来在政府、农民、渠道商中的热门话题,关于为什么做、怎么做的话题多有探讨,但如何评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落地成效,也是一项重要考量。
今年粮食生产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夏粮早稻丰收到手。夏粮产量2922.6亿斤,比上年略减25.5亿斤,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
乡村现有土地、房屋、产业、自然人文等资源,和所在区位、经济、社会等内外部基本条件,决定了项目地开发的核心导向。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概念,它缘起于日本的六次产业化,在我国的提出始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一提法,也即农业生产有了剩余积累可以发展工业,工业有了剩余积累可以发展商业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这些经验在沿海地区已经通过外向型经济发展得到了验证,但广大内陆交通不发达地区却受制于自然条件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不可避免的落后了。
理解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条件与挑战,并制定因应策略,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本文试图对数字农业的技术特征、发展困境及国际经验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中国数字农业转型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有些时候你会觉得农业一线的官员不想懂农业,然而这个通篇官方文章读下来之后,可以看到于这座城市的农委去沟通的一些详细思路和方向,这其中也是很多地方的农村和农业需要去解决的,单从数字农村和数字农业,都无法一点击破。农村的生活和工作是一体的。想了解农业信息化可以做哪些事情的朋友,也可以从这篇文章中略察觉一二。重点的内容已经标识。
“数字乡村”的概念是两个国家战略的融合,一个国家战略是“数字中国”,另外一个国家战略是“乡村振兴”。“数字乡村”虽然最后两个字是“乡村”,但不仅仅是村一级的事情。数字乡村的主战场是县域,或者说要立足于县域的视角来进行数字乡村的建设。
从类别上来看,2022年入选75个,涵盖7大类别34个品类;2023年入选69个,涵盖8大类别34个品类;果品连续两年都是数量最多的类别;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江苏、福建、湖北、甘肃近两年入选品牌总数排名前五,其中山东一直位居第一,前后共计有16个品牌入选。
相信每个人都不少见这样的报道:种粮大户开着先进大机械种地,然而现实的农村究竟是什么样子,你真的不见得清楚。传统农业已经沦为中国最没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行业之一,绝大多数健康优质的农村劳动力是不会选择务农的。而另一方面,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也指出中国农业面临的四大问题
乡村振兴,国家才能兴旺。中国是农业大国,二十大报告将农业强国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将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未来,这不仅对乡村振兴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也是各级政府部门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上半年,国家乡村振兴局发文,提出了2023年乡村振兴的工作要点,那么,未来乡村工作如何做?品牌又要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力?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打造农业品牌已形成更广泛更深刻的共识。作为农业品牌的重要展现形式,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近年来备受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关注,其公共属性及区域带动能力已成为各地政府带动农民致富、提升区域形象的重要抓手。因此,为推动区域品牌建设,政府相关经费投入不断加大,随之而来的,是投资收益不匹配,甚至于经费“石沉大海”。
本文指出,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经验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表现出两重特征:一是较早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非农转移,二是地方政府的高财政收入能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大量补贴。在市场力量的推动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下,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规模化经营成为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然而,东部沿海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在中西部地区都不存在,今天,农业收入仍然是中西部地区大量小农户家庭生计的重要来源,如果将农业现代化简化为农业规模经营问题,一味追求资本为主导的土地规模经营,实际上是将农业问题与农民问题割裂开来,这样的农业现代化缺乏稳固的根基。
2020年,印度爆发了反对农业法改革的大规模运动,这场改革企图放松对农业领域的管制,促进农业金融化和贸易投资政策自由化。然而,农业金融化的后果是:掌握垄断性数字科技的资本势力从农民那里收割巨量信息,操控农产品价格,进而投机钻营,获取更高利润;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后果是:丧失最低粮价保障、缺乏被日渐解体的公共营销体系保护的农民们,却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承受高种植成本和低销售价格之间的持续重压,要么放弃务农,沦为永久性剩余劳动力。
推进乡村振兴,须着力规避战略问题战术化、发展目标浪漫化、振兴方式单一化、政策支持盆景化和支持重点错乱化等不良倾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处理工农城乡关系的行动指南。
今天,栏目聚焦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关于乡村产业发展的专题文章。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从发展趋势看,我认为未来乡村产业有五个大的趋势:多样化、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数字化。
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必须有真金白银的硬投入。长期以来,土地出让收益,可以说是“取之于乡,用之于城”,要创新政策机制,把土地增值收益这块“蛋糕”切出更大的一块用于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地理地貌和区域环境,不同的资源禀赋与条件,不同的市场区位与交通区位,不同的地域文化与风土民情,不同的政策支持和发展阶段,决定了不同的发展路子。任何案例只可参考借鉴,必须因地制宜、量身定制,完全的照猫画虎、邯郸学步一定是失败的。
中国关于农业的文件和政策可谓年年有,月月有,天天有,一波接一波,一个接一个,应接不暇。每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出,全国人民就开始热议农业 ,等到“两会”结束,热议便渐渐降温,然后消失。这样的循环每年都会上演,这种虎头蛇尾的现象就是当下中国农业产业的真实现状。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就是通过对农村三次产业之间的优化重组、整合集成、交叉互渗,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范围不断拓展,产业功能不断增多,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从而实现发展方式的创新,不断生成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空间布局等。当前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在多方发力的作用下,势头正劲,呈现出许多新特征、新态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的关键时期,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乡村地区村庄规划建设的意义重大,具有紧迫性,事关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新时代的村庄规划有新的使命,新的理念和新的定位,基于“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技术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约束,从全域管控、村庄建设两个维度,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策略与方法。
乡村振兴,国家才能兴旺。中国是农业大国,二十大报告将农业强国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将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未来,这不仅对乡村振兴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也是各级政府部门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上半年,国家乡村振兴局发文,提出了2023年乡村振兴的工作要点,那么,未来乡村工作如何做?品牌又要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力?
文旅融合是关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文旅融合的逻辑起点、价值理念以及价值目标与乡村文化振兴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二者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呈现出高度契合性,在文化认同、文化共生及文化共建三个层面体现出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
产业是富民之本,致富之源。尤其是乡村产业!乡村产业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跳板。乡村产业要聚焦二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农产品加工、乡村新兴服务业、乡村特色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等方面做文章、下功夫。前些天,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李敬辉强调,各地要聚焦乡村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全环节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全链条推进乡村特色产业。
ESG是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备足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标准,即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方面的评分。一般由MSCI(美国明晟公司)进行评估并发表结果,尽管ESG评级的方法论仍存在争议,但其关注的指标的确能够为企业在非盈利方面的发展提供参考。在农业深度转型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对于农产品来说,仅仅有食品安全就够了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农业品牌?
我国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浪潮中,围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改善乡村生态和人居环境、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和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政府端如何有效破解钱、地、人难题?如何结合地域特点激发“乡村内生驱动力”?企业如何找到乡村振兴切入点?如何进行科学布局农村业务?
史上首次!民营经济发展局正式设立。9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介绍,近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消息一出,备受关注。据悉,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工作机构,民营经济发展局旨在加强相关领域政策统筹协调,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见实效。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有哪些标志性事件?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有何深意?民营企业如何参与乡村振兴?带着一系列问题,农参编辑部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盘点,试图展现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农业很具有区域属性,看共享农场怎么盈利?“共享农场”到底是什么意思?“共享农庄”作为一种平台化思维的产物,对于政府、农庄主、农民以及城市消费者而言,可谓“四赢”局面。对于政府而言,“共享农庄”模式,通过使用权的交易,将农庄的闲置资源与城市需求之间进行最大化、最优化的重新匹配,将不确定的流动性转化为稳定的连接,间接地缩减了城乡差距问题。
乡村振兴需要农民主动作为主体参与,但调研显示,大部分农民认为乡村振兴主要依靠政府,其中83.9%的农民认为产业兴旺要靠政府,66.2%的农民认为生态宜居要靠政府,62.6%的农民认为乡风文明要靠政府,83.5%的农民认为治理有效要靠政府。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后文简称《方案》)。《方案》经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部署了11项重点任务,共有33个部门参与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
文中为大家梳理关于乡村振兴15条禁止性规定,以便为广大地方政府、项目规避政策雷区,务实推动项目落地提供科学指导。
鲁家村,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中国美丽乡村新样板。从2011年至2016年,鲁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1.8万元增至2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万元增至3.2万元。
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标准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快“变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慢“变量”,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明显滞后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基于此,本文全面分析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成逻辑,深入解析其内涵意蕴与鲜明特征,研判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具体推进方略。
本文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在2023中国城乡发展论坛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年会上的主题分享整理。
农村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样,因为农村与城市的功能定位不一样。农村承担的功能主要是农产品、生态产品的供应,同时也是城乡居民生活休闲的空间;而城市主要是一种高密度的产业集聚,主要是工业、服务业,以及要素集聚。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是产业兴旺,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根基。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传统农业模式的变更提出了要求,新时代亟需创新和完善农村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在农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示范典例。鉴于此,本文以福建省建宁县为例,运用质性访谈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地的“农业+”模式展开深入研究。
据国家旅游局预计,我国旅游度假行业将形成10万亿级支柱产业。毋容置疑,这是大众乐于消费的朝阳行业,预示着文旅产业的投资窗口已然打开。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已成为重要举措之一。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一种综合性农业园区,集农业生产、科研、技术推广、商品流通、文化旅游和生态环保为一体。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中,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国相关部门认为,法国农业正在进行第三次农业革命,即生命和知识的革命,以建立更加自主的农业,同时使其更加可持续和具有更强的韧性。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酸菜鱼预制菜市场规模达67.1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到204.7亿元。据调研,超五成的受访消费者喜欢酸菜鱼预制菜,且85.5%的受访消费者每周购买1-3次酸菜鱼预制菜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申请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累计达288个。我国农业产业园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抓手,破解农业转型升级与产业融合发展等难题。
“什么是‘双抢’?”今年夏天,“双抢”刚开镰,当外孙女提出这个问题,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的“全国种粮标兵”刘进良愣住了。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双抢”仿佛是个来自上古时代的词语。但在老一辈农民,甚至部分“80后”的脑海中,被称为南方农民最繁重农活的“双抢”,是几代人永远难以磨灭的记忆。“变化很大,很多农村孩子都不了解它是怎么回事。”刘进良感叹。“双抢”,这个与双季稻生产相伴相生的词语,见证了南方水稻生产从人力畜力主导走向机械化主导、从小散户种植为主走向规模化种植为主、从“单打独斗”的家庭经营走向社会化服务支撑的“协同作战”后,自身也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单一的乡村旅游形式难以满足游客需求,是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造成阻碍的关键性因素。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进程中,促进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相融合,对于实现乡村旅游转型以及经济发展具有意义,并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不竭推动力。因此,有必要从多个维度对当前融合现状进行审视,并探索行之有效的融合发展路径。
发展乡村产业,最重要的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乡村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乡村产业。防止盲目跟风,避免形成“千人一面”的产业格局。基于此,总结了乡村开发的两大大类型、七大模式。
2022年4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联合印发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2年)》,提出12个重点产业领域及相关重大政策,并明确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投入农业农村。其中,在乡村新型服务业中,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创意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康养基地等产业。
乡村振兴正从过去传统的建设时代进入到运营时代。通过持续不断的迭代升级,目前乡村已经完成了将资源逐步开发,并沉淀为乡村资产的过程,已具备了很好的硬件条件。但美中仍有不足:一是同质化开发,千村一面;二是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产业缺少人才,有输血无造血;三是没有把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而要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必须借助于乡村运营。
村庄是乡村振兴的微观主体,乡村的全面振兴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村庄的振兴。乡村的振兴,要靠建设,更要靠经营。建设和经营是支撑乡村振兴的两个轮子,密不可分。我们要像抓村庄建设一样抓村庄经营,做到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深刻领悟“经营村庄”的奥秘所在。
意料之中,浙江宣布全省(杭州市区除外)将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根据浙江省政府官网近日公布的《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7月22日起全省(杭州市区除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同时进一步放开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目前,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现代农业,政府也出台各项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了解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基本模式,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从而加快“三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吸引大量社会投资者进入农业。对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模式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正经历着重大变革,政府和企业正在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用新技术、新科技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而率先打破大众对传统农业“刻板印象”的,来自今年在网络上爆火的一档劳作纪实互动真人秀《种地吧》。节目之中,由十位选秀偶像组成的“种地小队”,从传统手耕到学会开拖拉机、收割机、旋耕机,展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发展下中国农人群体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的转变。
2023 年 7 月,合成生物学创新型企业「趣酶生物」完成 A 轮融资,通德资本、南岭创投、京元通投资、厚实投资、康居创投、华垚股权为本轮投资方。这起投资中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南岭创投」,南岭创投实际上仅仅只是一个统称,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南岭母基金参与了对趣酶生物的投资。
在开弦弓村搞合作社有很多难点,其中之一在于蚕丝产业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养蚕、缫丝、加工、销售,这些环节的生产方式和利益格局是固定的,而且整个产业的主导权不掌握在生产者的手上。如果合作社要进入这样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不仅需要改变其中一个环节,还涉及产业链上上下下的各个环节。
系统分析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和荷兰等世界农业强国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经验,不仅有利于我们明晰农业强国的基本内涵与特征,而且有利于我们正视与农业强国的差距,明晰实现农业强国的路径和制定规划。现在正是春天正好时,万物都随着春天开始苏醒,所有的美好都从现在开始,春天是一年的美好开始,愿这一年在美好中开始,可以将美好一直延续下去。
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中,资金确实是关键制约因素。那么,缺少资金应该如何启动农业?此处,我们介绍一种“4+1+N”模式。其中,“4”是四级国企联动;“1”是1个主体,即农民和农民合作组织;“N”是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
德国作为一个城市化起步较早的国家,乡村地区也曾面临环境污染、人口流失等问题和挑战,德国是如何应对乡村发展危机的?对我国乡村振兴又有哪些重要启示?
目前,我国的果品加工率只有10%,低于世界30%的水平;我们的肉类加工率只有17%,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水平。这些差距,恰恰是农产品加工业新的更大的市场空间,农产品加工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对应的都是百亿、千亿的消费容量。这是全世界都羡慕不已的大金矿。
粮食连续十几年丰收,农民收入连续十几年增长,一路向好。但一片繁荣景象使社会长期陶醉在“衣食无忧”里,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滋生、累积,正在凝结成阻碍发展的困局。
在农参专访的村书记及乡村创业新农人之中,有很多人向我们反映过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找不到合适的土地,另一方面是缺乏专业的人才和运营团队。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兴旺还是要靠人。近年来,政府和乡村干部逐渐转变了思路,将乡村看做资源来管理运营,多地开展了“农业招商”,培育乡村营销官、运营师,将乡村的业态与城市建立有机连接,有效地改善了乡村产业人才留不住,土地荒废等转型困境。
搞农业,到底挣不挣钱?未来的机会点在哪里?最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许定波称,包括中欧校友在内的很多人,都很关心这一问题。在河南省正阳县县委书记刘磊看来,通过接触一部分从事土地规模经营的农业主体,可以发现农业是可以赚钱的,但要拉长农业链条,单纯搞种植、养殖,没有后面的加工、销售,那么抗风险能力就比较差。
随着人们对休闲方式创新的不断追求,旅游业已经由当初的走马观光为主步入体验休闲的“慢旅游”时代,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休闲娱乐需求,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了农民致富的渠道,改变了农村面貌。
在中国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做重大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切不可把有机农业狭义地理解为一种不同于化学化农业的生产模式,而要提高为一种大众广泛参与的社会运动。因此,我们主张有机农业的从业者、特别是企业,不能只关注生产和销售,而要自觉地融入“社会化”,这样才能在这个国家的生态化转型中积极参与到与生态化有关的社会活动之中。
我们作者群,最近有很多讨论。说起AI、经济、失业等问题,一般观点都比较一致,但每次谈到城乡问题,总是“交锋”激烈。客观上,这也反映了中国城乡差距和矛盾依然巨大,社会始终难以达成共识,各种质疑、争议从未间断。过程不赘述,回到如题的核心问题——城市化与乡村振兴是一对矛盾吗?这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先分几层逻辑做一个简要概述。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任务。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强国目标有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结合今年我到四川、江西、山东、山西、安徽、浙江等地调研,有很多观察与思考,也有一些建议和想法。
6月26日,一亩田集团“小田”对话机器人暨农业AI生态伙伴计划发布会在北京如期举行。一亩田CTO胡嵩现场做“用AI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演讲,并正式对外发布国内首款基于大模型技术的农业AI对话机器人——“小田”。
缺少资金,如何干农业?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的确是一个大问题,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模式——“4+1+N”模式,其中,4是四级国企联动,1是农民和农民合作组织这个主体,N是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具体运作如下。
“黄健翔、迈克尔·欧文、韩乔生、陈百祥、范志毅也受邀”上了热搜……你以为这是世界杯?不,这是今年夏天火爆全国的“村超”。在贵州黔东南州的小县城,三月有“村BA”,五月有“村超”,火爆的“土味”赛事带动旅游产业的同时,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也借势出圈。
近年来,电商行业一直是互联网经济的焦点之一,这种新兴的网购与方式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让更多的乡镇及农村消费者不出门也能买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农村电商是指利用因特网、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从事涉农领域的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在网上完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等业务交易的过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要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印发指导意见,对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出具体要求。
乡村是一个尚未完全开发的宝藏地,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农业、文化、康养等资源。如今,乡村振兴已经开展了多年,但是很多地方都还将重点放在基础建设层面,不少乡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乡村发展打下了基础,让乡村有了“颜值”。可是后续的经营呢?没有经营就没有收益,无法充分发挥乡村价值,产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所以,我们需要在乡村发展前期,就想清楚如何来经营乡村。
农文旅项目要围绕农产品品牌建设优质优价来规划,靠旅游拉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本末倒置,建好农产品品牌才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根本。真正的农文旅融合项目要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为形态,风土文化为灵魂,挖掘乡村的深层价值,在乡村原有的基础上做创新。农文旅的融合是产业的融合,是农业产业跨越传统产业边界,与文化旅游产业相互改变产业链的过程,同时,文化旅游产业的无形要素要跨越其产业边界,应用到农业产业,对相应功能模块进行创新。
乡村振兴只有解决好“政策、土地、产业和运营”四大方面,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振兴。土地是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载体。本文详细介绍了土地基础的20个问题。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最大的变化是工业化、城镇化,而后是农业现代化。这个过程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这是非常重大的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最大的变化,从事农业的从业人员大大减少,但是农产品的产出不断增加,工业化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产生的“虹吸效应”,以及农村土地制度和经营制度创新对农村劳动力产生的“挤出效应”,正催生着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的形成。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现一些“新面孔”,但很多是“老朋友”。如订单农业,第一章“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中提到,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第五章“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提到,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的号召下,工商资本已发展成为乡村产业的重要力量。2019年7月1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向媒体记者表示:“目前工商资本每年投入乡村产业的投资都在万亿元以上。“不少从地产、矿业、IT、建材等领域转型过来的的企业老板,往往在先前领域有了原始资本后,或为情所系,或为利所牵,携巨资转战乡村,包括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生鲜、电商、田园综合体,民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二三产融合等涉农领域,而且一出手往往都是大手笔。”
当前乡村振兴的最大难题,是村集体经济不行。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既面临着挑战,又面临着机遇。我们必须要重新看待集体经济这个问题。
今年是我国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第三年,正是“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的关键时刻,就在近期,各地政府动作频频,加力破除种业“芯片”的卡脖子难题。
脱贫攻坚8年,产业扶贫是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实施精准扶贫以来,贫困乡村因地制宜,引进农业企业,实现特色产业“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涌现出凉山花椒、怒江草果、临夏牛羊、南疆林果、藏区青稞牦牛等一批特色品牌。
今年,许多地方政府面临一个压力——退林还耕。为此,西部某省会还从100公里长的环城生态公园体系中,拿出10万亩土地复垦为耕地。有市民算了笔账:建公园花了341亿,10万亩水稻一年能赚7700万,要442.8年才能收回公园成本,一度引发争议。这个现象的确广泛存在。年初在老家(南方中部某省),我就看到村旁一片森林被夷平,几台挖掘机正费力地挖着树根:说是要改成耕地,必须把树根挖出来。
高标准农田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农田进行改造和提升,以提高农田的产出和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也在数字化和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说起改革开放之前的合作化运动,大部分人想到的就是吃大锅饭和效率低下,主流经济学家也提出各种理论来证明合作化的不合理性。然而合作化真的像主流叙事说的一样,是一个固化的从上至下的结构吗?个体理性选择与集体公共利益一定是互相排斥的吗?农村结构与农业管理是否给合作化中的“搭便车”现象带来不同的可能性?
改革开放后四十余年来,城乡关系从“城乡二元”“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来到了今天的“城乡融合”。城与乡,这对站在天平两端的双生子,其发展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是资源互补,共赢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特别提到,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这对于今后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早在2022 年,农业农村部对外表示:经初步测算,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的目标,至少要投资7万亿。透视发现,乡村振兴可谓是资本市场及创业市场最火热的项目。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然而,乡村振兴面临着许多难点,如何突破这些难点,实现乡村振兴呢?
近日,财政部提前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85亿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倾斜,帮助重点地区、重点群体守牢底线。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2023年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资金占比力争达到60%。
2022年,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同步减少,中国国内旅游人次同比减少22.1%至25.3亿,旅游总收入同比减少30.0%至20444.0亿元。2023-2024年,随着管控不断优化,居民外出旅游消费欲望增强,“低迷”的旅游市场逐步“回暖”,中国国内旅游市场也将迎来复苏期。近些年,城郊或乡村成为都市人远离“城市喧嚣,放松身心”的选择,62.0%的旅游用户去乡村旅游3-4天。在消费升级以及城市微旅游市场迅速崛起等因素的驱动下,城市近郊、省内乡村游将成为中国国民旅游的常态。
二十大提出了“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城乡之间的关系已经全面进入城乡融合的时代!城乡融合是城乡一体化,而不是城乡一样化。有很多观点认为,城乡融合就是“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市像乡村一样美,乡村像城市一样便利”。但真的是这样吗?
本文指出,县城能提供低配版的现代生活方式和低成本的城镇化,成为农民尤其是年轻人首选的城镇化地点。但对于广大的中西部农业县而言,由于后发劣势,缺少聚集优势,只有少数靠近大中城市的县域能依附式发展,绝大多数中西部农业县将成为永久性农业县——这是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普遍事实,也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差别。由于缺乏本地就业,农民即使进城购房,仍不得不外出务工,家庭成员在空间上被拆分,难以实现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城镇化。因此当前中西部农业县的城镇化是一种“过渡性城镇化”,已经实现县域城镇化的农民,未来还将经历一个从县城向更高层级城市迁移的二次城镇化过程。
农业景观有着超越其生产力的非凡价值。在农业旅游中,“种得好看比种得产量高更重要,把人请进来比把东西卖出去更重要”——旅游业,能更加快速地提升农地的附加价值。农业生产消耗资源,但当农业被加上“旅游属性”后,便可以产生资源。
近日,财政部提前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85亿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倾斜,帮助重点地区、重点群体守牢底线。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2023年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资金占比力争达到60%。
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也是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2020年农业农村部发布《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进一步明确数字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前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全网热议,人口步入负增长时代,在经济艰难运行的情况下,我国的城镇化率仍坚持着利好的方向发展,比上年末提高了0.5个百分点,达到了65.22%。这种不可阻挡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不断瓦解城乡二元结构,在现代化演进下,作为现代化发展稳定器和蓄水池的乡村,一转以往的小农姿态,朝着无主体熟人社会和半熟人社会的新乡土中国转变。
3月7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审议,其中提及“优化农业农村部职责”,在农业农村部加挂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不再保留单设的国家乡村振兴局。
近日,《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由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共同指导,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牵头编制。
近年来,随着数字乡村的普及,我国农村地区纷纷采用直播的方式进行农产品销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多农民主播通过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收入,也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农村直播实时画面感强、方便快捷,相比于明星网红,农民主播宣传成本低,也更接地气。但是也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健全、农产品质量不齐、缺乏品牌建设意识、带货主播素养不高等短板。这就要求农村地区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指标体系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体系,还要对农产品“直播带货”加强监管和加大对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训力度。
关于院子的话题,我们聊过很多,大多停留在如何把小院改造得舒适惬意,设计得美观好看。简言之,更看重它的“视觉魅力”,而不是经济价值。所以,当“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才让很多人恍然大悟:庭院,不仅“好看”,还很“中用”!
瑞士将乡村的农业经济价值与生态、人文、休闲旅游等附加价值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农业理想国”。
近日,指导“三农”工作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这是开篇对农业强国做的具体描画。在这幅画卷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是核心要素,背后则是整个产业体系的提升。同时,近年线上平台的火热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半径,极大地摆脱了地域限制。不过,同质化竞争、品质参差不齐、流通环节成本高、附加值低等问题凸显。
从二十大报告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著名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认为,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地近乎事无巨细地涉及到了二十大确立的方向性要求,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都和乡村振兴有关。温铁军表示,遵照“人口规模巨大和共同富裕”这前两个特征,最主要的是人的现代化。据此看,在三农现代化中,就是长期占中国户籍人口最大比重的农民群体的现代化;
2023年2月23日,永续研究院联盟单位浙江芒种品牌机构与与余杭永安村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合作签约仪式,他们将各自发挥优势,共同成立专注乡村运营的市场化主体——浙江千村运营有限公司。
加强生态涵养区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生态涵养区作为特大城市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障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生态涵养区虽然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但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成为当前北京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区域短板。以北京市为例,系统分析现阶段生态涵养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未来应推进全面保护、全面建设、全面补偿、全面发展、全面改革,从而全面补齐生态涵养区发展短板,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期对生态涵养地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借鉴与启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全力守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袤田野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在这片热土上,一个个汇聚各类资源要素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逐渐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撬动社会投资的重要平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监测数据显示,全国批准创建的2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撬动社会资本投入3827.72亿元。
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章部署,重点在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联农带农等方面下功夫。“土”,从一方水土中找乡土资源;“特”,打造特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产”,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来建产业,打通产业链条。“土特产”三个字,大有文章可做。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相较以往,今年的文件在任务部署和内容表述上更加细致、具体,一些新提法也备受瞩目。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章节,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农参君注意到,虽然是旧概念,但这是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及“庭院经济”。
2022年,中国预制菜全行业产值已经超过4000亿。过去的一年,预制菜产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各地产业园区纷纷创立、新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新品研发层出不穷、消费认知不断强化。预制菜成为为数不多的最受市场认可的品类之一。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就文件精神专访了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
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13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共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每100平米,年租金1500元”,最近,上海提供租地种菜服务的“共享菜园”生意流行了起来。这样的价格,让那些常常思考“打工太难,回家种地行不行?”、在大城市卷不动的年轻人再度蠢蠢欲动。事实上,早已有不少人付诸行动,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到农村包地创业。
自从去年11月上线以来,获得微软投资的公司OpenAI研发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一度风靡。据路透社,推出仅两个月后,它就被评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应用程序”。
2月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出席会议并讲话,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出席会议。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主持会议。
大量实践证明,缺乏运营或先建设后运营的乡村普遍存在可持续发展难题。我们必须从乡村整体发展的高度出发,将品牌运营前置,以运营思维引领、重塑整个建设流程,解决建设与运营相脱节的问题。
为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企业家精神”“建设一批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和凝聚广大农业企业肩负时代使命,抢抓发展机遇,奋力担当作为,努力成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生力军,全国农业企业发展联盟拟于2023年2月11日-12日在北京举办“第二届中国农业企业家峰会”。
最近,在第三届农业行业观察产业峰会上,布瑞克农业大数据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布瑞克)执行总裁/黄桂恒以《农业大数据+产业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度分享了“布瑞克14年的创新与精进,全方位展现了布瑞克以大数据为业务核心,助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乡村振兴的故事”。
据我国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料显示,蔬菜类597个中,生姜只有27个。就各地区生姜品牌和知名度提升而言,国内鲜有哪个生姜品牌建设、生姜农旅发展如澳大利亚姜工厂乐园这般知名、有趣有料,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前往之。
最近,农业行业观察、农业新媒体联盟、企查查联合发布了《共谱乡村振兴·中国涉农企业品牌影响力TOP50(第23期)》(2022年12月份)榜单,在50多家涉农企业的品牌舆情监测、自媒体运营、搜索引擎数据及口碑影响力排名结果中,好想你实业、蒙牛、永辉超市摘得榜单前三名;另外,前十名中均来自农业食品、农业电商、农业科技、生鲜等细分赛道,比如,周黑鸭、百果园、潍柴、农夫山泉、娃哈哈、鲜丰水果、阿里数农等品牌纷纷入榜。
1月18日,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出席会议并讲话。
通过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各方的共同努力,江苏大地之上涌现出来很多新品味、新品种的农副产品,那如何更好地去拓宽渠道,同时打造品牌,使得这些农副产品让百姓们更愿意去买,也更容易买到?能够造福更多的农户,让农村面貌改变更快一些?带着这些问题,请到了江苏省著名经济学者田伯平教授。
1月6日,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在京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2023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做了工作报告,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乡村工作出现了几个重要的节点。首先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确立三农问题,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也是这一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5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方针。再一次就是今年,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化挑战,更凸显出乡村振兴是应对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压舱石。
“长远来看,一是要提升内涵,在品种、品质、品牌上下功夫,二是要保障供应,‘价涨量升’才是良性发展态势。”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农业强国?科技与改革缘何成为农业强国的两个重要轮子?如何提高农业人才的留存率?又该如何在产业发展中贯彻“农业强国”理念?农参专访了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陆爱华。
近日,钟薛高宣布推出“美好乡村系列”雪糕新品,并发挥自身企业优势和专业能力匹配的方式,破解地区农产品销售难题,助力乡村振兴。网红品牌、新兴消费品牌等新锐品牌入局乡村振兴,这对于开发产地好物有何推进作用?二者如何形成良性互动?在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看来,农业品牌与新锐品牌的结合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农业品牌建设从交易模式转变为交付模式;二是新锐品牌发挥了场景折叠作用放大农业品牌效应。
乡村振兴基金作为新兴的金融支农手段,在各地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具有政策大力支持、发达地区行动快、投资重点项目多、合作机制细等特征。据艾格农业统计,截止2022年末,全国23个省份设立乡村振兴基金192只,总计管理规模为1239.82亿元。为洞彻乡村振兴基金的现状与创新发展趋势,艾格农业团队联合全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联盟、新供销产业发展基金,重磅发布《2022 年中国乡村振兴基金绿皮书》(以下简称“绿皮书”)。
1月6日,首届国际奶山羊产业富平论坛暨富平山羊奶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发布会在“羊乳之都”陕西富平盛大举办。此次活动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渭南市人民政府主办,渭南市农业农村局和中共富平县委、富平县人民政府承办,得到了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等国字号单位和组织的鼎力支持,被视为“中国乳业开年盛会”。
2115亿元、1510.7亿元、1485亿元、941亿元……近日,中央财政提前下达了多项2023年预算资金。
据雨润集团消息,1月4日,雨润淮海食品谷智慧冷链产业项目开工仪式在徐州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举行,董事长祝义财出席活动并讲话。
国家扶持农业农村领域各项预算持续增加,2023年财政部1435亿乡村补助资金提前下达。投资“文旅、农旅”项目的不在少数,只有资金足够充裕,才能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地。那么资金补助怎么筹?投在哪?2023年关注哪些重点?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已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出台财政、基础设施等14个方面倾斜支持政策, 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要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住质量安全关,推进标准化、品牌化。”总书记视察广西柳州螺蛳粉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希望,给远在3500公里外的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打了一剂强心针,更是提供了破解难题的“金钥匙”、行稳致远的“定盘星”,为齐齐哈尔烤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温铁军教授说:我国的农业不仅要强调三产业融合,更要进行六产融合。而农业的收益也就不能完全仅仅靠土地,更需要来自于多业态的创新。而农民的生活,自然也就不能仅仅依靠那一方土地,养家糊口是不能仅仅指望那片土地的,必然需要其他的收入来支撑。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2016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作出系统部署。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17年启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来,强化统筹协调,完善扶持政策,加强指导服务,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部署了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业农村的良好生态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价值,探索其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就像为“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架起一座桥。目前在这方面,我国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需要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生态价值的开发和转化。为此,本期《对话》邀请仇焕广、郭珍、陶旺三位专家和从业者,共同探讨农业农村生态价值的转化之道。
近年来,东坂村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摸索出“河鲀—对虾—花蛤”生态立体健康养殖模式,逐步带动了水产养殖、冷冻、饲料、水产品加工、餐饮食品等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被业内誉为“中国河鲀第一村”。
今年,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全面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地也不断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因地制宜探索好经验好做法,不断为推进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力量。
12月8日,2022海南国际捷克日暨中捷产业投资论坛在海口全球贸易之窗举办。会上捷克EX-invest投资有限公司就捷克菌根菌项目的实验应用与多个海南本地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在捷克中国合作协会会长马丁·希莱尔的见证下,Ex-Invest 投资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刘刚与海南美丽香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捷克菌根菌技术结合白兰树种植与推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白兰种植联合菌根菌高效试验田。
三农问题在2000年由民间研究者李昌平上书提出,当年在舆论圈并无多大反响;后来温铁军在政策界助力,2004年三农问题终于上升到1号文件的地位,温铁军也在该年就任人大乡村建设中心主任。
Mokumoku 农场位于日本三重县伊贺市的郊区,农场核心区面积约200亩,是集生产、加工、销售、教育体验、观光旅游、购物于一体的主题农场。Mokumoku农场将亲子教育与农业相结合,将农业产业充分融入到乡村旅游,打造了一个儿童喜爱的亲子农场。
乡村振兴堪称中国规模最大的公共事业。在农业农村问题上的公共意识与对农村集体的公共认知直接相关。农禾之家通过多地的案例,提出“让乡村党组织成为引领农民共同致富的带头人和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并指出“青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
近日,全国供销合作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视频推进会在北京召开。总社理事会主任、党组副书记梁惠玲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全系统要开展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县域为农服务综合能力和水平,发挥供销合作社独特优势,推动供销合作社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指出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要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作为我国知名的“三农专家”,党国英老师在乡村振兴问题上有哪些观点呢?党国英是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乡村公共服务研究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长期躬耕一线,对乡村振兴议题掌握了鲜活的一手调研资料,并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提炼。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2022年刚开始,乡村振兴项目已开始发文申报,小编整理了10个重点项目申报要求,以及56项乡村振兴补贴优惠政策,以供参考。
近日,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2022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发展指数报告》,在京东消费的县域农村市场消费者呈现出以下消费趋势:数字经济助力农村“生产+消费”正循环;县域农村市场“新消费”蓬勃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乡村振兴战略是好的,国家随后出台的大规划肯定也是好的。但作为各地的规划和实施,切不可又像过去一样,一哄而上,“刮风”搞运动,搞“一刀切”,更不可抛开乡村振兴“三要素”土地、资金和人才,只盯着农民的命根子——土地,玩心思,耍花样,变相搞地产。
近日,从南京市浦口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为加速农业和数字经济融合,该局多措并举推进农产品销售和农村产业升级发展,以信息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以电商化延伸农业产业链,以 " 互联网 +" 推动农民创业增收。
根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录》,农产品地理标志分为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及渔业产品。其中,畜牧业又细分为肉类、蛋类、奶制品、蜂类产品和其它畜牧产品5类。 本篇聚焦畜牧业肉类产品中的猪,分析全国范围内地理标志猪产品的分布规律,为猪产业从业者提供参考。
印遇龙院士接受每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国际生猪育种竞争就是商业化瘦肉猪育种效率的竞赛,要通过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加强生猪育种技术创新应用。印遇龙院士建议,国家应布局种业工程重大项目,开展种猪主要性状形成机制等基础研究,发掘优异基因资源,研制并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低成本表型及基因型鉴定平台,创新并推广数字化育种、全基因组育种等关键育种技术体系。
免责声明
1、本网所刊登文字或图片,除标记稿件来源为“来源:农更行”的文字以外,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农更行”,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发邮件到:service@179c.com),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3、本网原创内容,允许非营利性转载,并要求注明出处,如注明“转载自 农更行(ngx.179c.com)”。
Copyright © 2022 农更行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155174号-1 技术支持:广州迈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农更行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