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业到底哪个环节赚钱?

这个问题年年都有人问,无论是做农业的还是农业外的朋友,谈论到农业,都喜欢就农业那个环节赚钱发表一两句见解。那么,做农业,到底是种植赚钱,还是销售赚钱?或者自产自销更赚钱?

谈论归谈论,很多农业朋友也在这个问题上困扰着,一些做农业的朋友甚至在种植与销售两端来回折腾。有些种植的朋友有技术、产品有质量,但却缺少销路,最终不得不进入批发市场,被经销商压价,只能赚点辛苦钱。而销售端的朋友,经常苦于找不到稳定可靠的农产品来源,预订的是一级货,拿到的却是二级货,甚至遭到毁约;若遇到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产品无法达到预期质量和产量,销售商还得向客户赔钱毁约,生意也不好做。

图片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痛点。那么,针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到底有没有解决方案呢?

种植端如何才能赚钱

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种植业存在着几个直接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

一是粮食作物不赚钱。作为民生的根本,粮食价格的把控是非常严格的,毕竟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想要卖高价基本是不可能的。

二是跟风种植。这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了,供过于求,价格自然难以上涨。

三是产地优势。很多朋友觉得,像叶菜这些品种,在南方多,卖不起价,到北方去种,卖到北方就好了。但实际上,不种植的成本会更高,而且口味、品质也难上来,最终还不如南菜北运。

四是技术问题。很多种植户现在依旧是依靠老经验,而随着科技农业、智能化农业的发展,老经验也有解决不了的新问题,势必会导致产品产量与质量上不去。

五是自然灾害及市场变化的影响。导致农产品减产或滞销。

所以在种植端确实不容易赚钱,客观来说,从事种植业的人也太多了,中国农民有几亿,竞争无比激烈的农业一直就是一片红海。在这片红海里,只靠吃苦耐劳,已经不行了,就像网络上的那句:勤劳有用的话,村口的牛都发达啦。

图片

要说现在农业怎么才能赚钱,那就是优质农产品领域。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为什么国内的农产品产能过剩,价格还低,却还是有人愿意买高价的进口产品呢?有些人认为这是崇洋媚外的心理造成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毕竟大多数消费者是理性的。如果进口农产品质量不好,他还会愿意花高价钱去买进口农产品吗?

其实现在国内也有不少从事精品农业的人,他们愿意花钱去学习先进技术、使用优质农资投入品,按照科学的生产管理规程去进行农作物的生产,注重产品质量,打造产品品牌。这样的优质农产品根本不缺销路,不少经销商主动来签约、下订单,价格也高,效益真的不错。

所以,想要在种植上赚钱,就要与普通种植区分开来,提高种植门槛,让多数普通种植者无法参与进来,这样就减少了竞争,自然就能赚钱了。而提高种植门槛的方法无非就是在适栽区域种植适宜优良品种、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注重品质与品牌,最终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赢得市场的青睐。

图片

销售端如何赚钱

现在依旧有不少人认为销售就是低买高卖,稳赚不赔的。对于工业化的产品来说,确实是比较在理,但对于农产品销售来说,还真的不能保证稳赚不赔,尤其是销售生鲜农产品。就以蔬菜、水果来说,品质标准化就难以实现,再加上运输、存储等难度也大,亏损的时候不在少数。尤其是现在消费力不高,农产品产能过剩,卖不出去造成积压,亏损就成了必然,即便是批发市场,亏本倒挂的情况也层出不穷。

那么怎样才能在销售端赚钱呢?其实对经销商来说,农产品销售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在销售端,而是在生产端(供货端)。产品的质量与稳定的供货能力直接影响着经销商的销售能力,销售优质农产品的溢价空间更大,利润更高,但僧多粥少,稳定的优质农产品货源始终难找,往往一货难求。大路货虽多,但销售利润很低,而且风险也不小。靠拼价格靠走量来赚取利润的做法现在已越来越难走了,一旦犯个错,好不容易赚的钱一下子就搭进去了。

图片

因此,如同生产环节一样,提高门槛,才有可能赚到钱。这个门槛就是找到一群有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的优质农产品购买者,找到一批能稳定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基地,这样你就只需要当优质农产品的搬运工了。

无论是种植端还是销售端,相互信任,达到共识,让消费者买单,才能双赢。但这也是当前最大的难题。当然如果种植者又有销售能力,或者销售商有能力做好生产基地,自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术业有专攻,要想同时做好生产与销售,其实还是很难的,也是难以做大做强的原因。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