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的种业 —— 写在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召开前夕

回望过去三年的中国种业,正加速振兴。

“当前国家对种业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同时种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荃银高科副董事长、总经理张琴表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则认为,我国种业在多个领域已处于国际第一方阵,但仍存在科研力量分散、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要持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现代种业发展中作出中国贡献。同时要不断建设产业力量,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中国种业“航母”。

3月17日,踏春而来的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在海南三亚召开。

在3月16至20日,2000多名全国各地种业人共赴盛会、共谋振兴。他们之中有院士,有大专家、大企业家,也有躬耕田野的普通育种工作者,更有在产业链上努力拼搏的人。

种业振兴的东风,让大家齐聚于崛起中的南繁硅谷。2024年是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阶段性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关键一年,种业何为?走向振兴,种业何以?

一粒种子的意义

“老百姓对稻米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生产过程的绿色安全也很重要。”大华种业育种研究院院长周凤明说。“用优质特色的鲜食玉米种子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优质优价。” 浙江省农科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所长吕桂华认为。

向海洋要粮食,水产种业创新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厦门大学教授、贝类专家柯才焕说。“生态环境改善需要大量牧草种子,寻找适合牧草繁种区域,加速实现草种国产化。”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石凤翎表示。

……

育种家有自己的目标,却殊途同归——培育出一粒好种子。这粒种子可以带动增收,丰盈餐桌,美化环境,为人们带来美好生活。种业人埋头奋斗的意义,正在于此。

过去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下基层视察种业。2023年5月在河北沧州考察旱碱地麦田;6月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察看了土壤、种子样品等展示;7月在四川考察再次强调,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

“这为中国种业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在种业界引发了热烈反响,给种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表示。

一粒种子关乎人民群众生活,也牵动大国粮食安全。

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9万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关键之一便是“攥紧中国种子”。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

“加快提升育种创新质量,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新的动能和新的支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认为,种业高质量发展,对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具有根本性保障作用。

图片
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田间品种展示现场。

加速振兴的中国种业

南繁是育种加速的代名词。北纬18度以南,光热禀赋造就“天然大温室”。每年冬春,全国700多家科研单位、7000多名农业科研人员赶赴三亚、陵水、乐东,在26.8万亩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上开展南繁育制种。

“育种就是与时间赛跑。”吕桂华步履匆匆,频繁往返于浙琼两地,以确保实现一年繁育多代,加速育种进程。南繁季里,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华泽田每天都要穿着长筒靴,下到田中记录水稻的生长情况,忙得脚不沾地。

中国种业正在加速振兴,种业人的感受最为深切。

“如今种业企业得到很多支持,南繁基地的路平了,渠通了,用地也有保障。”周凤明从事南繁超过二十年,身处的工作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开展牧草育种的单位越来越多,资金投入也更充裕。”石凤翎此行还想考察南繁基地,寻找中国的“威拉米特河谷”。这是美国最富饶的农业基地之一,每年产出的牧草种子在全球占据极大份额。

近几年我国水产种业的品种改良已全面铺开,通过种质创新,培育品质更好、抗逆性更强的品种,为产业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柯才焕表示。

“近几年在种业研发上的投入有明显提升,打通种业全产业链,让种植端更能获取好种子、好品种,让市场端更易获得好产品。”惠和种业产品经理张春静感受到。

三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种业振兴行动持续向纵深推进,不断向上突围。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取得显著进展、种业创新攻关实现重要突破、优势企业培育呈现良好局面、供种保障基础更加牢固、种业市场环境持续向好。

当然,种业振兴还需持续推进。多位参会种业人向农财君讲述自己心目中的种业振兴。

“种质资源的创新挖掘依旧不够。”“推进全国种业协作攻关一盘棋”“种业链条的利益分配应更细化合理。”“希望动物也能有品种权保护。”“在繁种供种上加速满足市场需求。”……

图片

这个会能带来什么?

在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园,广袤田野中水稻、玉米迎风摇曳,温室大棚内蔬菜瓜果飘香。近几天,这里组织了四场“好吃作物”评选。“让农民得利,让企业得益,让社会满意,让好吃品种走进千家万户。”大会地展负责人表示。

“品质是首要的,产量也很重要。”云南元谋种植大户陆文海的参会目标明确,找到更多好品种,让蔬菜种植更赚钱。“我想看下有没有适合育苗的品种。”来自海南澄迈的农资经销商吴家元连续两年参会。

今年是大会落地三亚的第四年,继续以“中国种业振兴 南繁硅谷崛起”为主题,由开幕式、主旨报告会、15场专题报告会、系列展览展示共同组成。

大会由中国种子协会、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三亚市人民政府、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力争呈现一场种业领域规格最高、阵容最强、影响最大、国际元素丰富的业界盛会。

嘉宾云集——

大会群英荟萃,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谢华安、杨维才、钱前、元英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万建民、张洪程、许为钢等近200名院士、专家、企业家,将聚焦新阶段种业重点热点,分析发展形势,展开深入探讨。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参赞、亚太种子协会秘书长、国际种子联盟代表、美国种子贸易协会高级副总裁、国际水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欧洲基因组编辑可持续农业组织代表和科迪华全球法规总监等外宾参会。

政策先晓——

大会于3月17日举办开幕式和主旨报告会。开幕式邀请国家有关部委、海南省等省部级领导出席,解读种业振兴行动的最新政策和工作重点。将发布2023年中国种业十件大事,人民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等重大信息,赋能种业振兴。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余欣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万建民,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等将就有关重点议题作报告。(具体议程以实际为准)

行业洞察——

大会于3月18日至19平行举办15场专题报告会,实现种业领域全覆盖,更突出专业性、市场性、国际性特点,力争发挥高端智囊优势,聚焦产业难点痛点,群策群力,为种业发展寻求新思路。

其中,专业型报告会包括玉米种子及产业链发展专题报告会、水稻种子及产业链发展专题报告会、小麦种子及产业链发展专题报告会、大豆种子及产业链发展专题报告会、蔬菜种子及产业链发展专题报告会、马铃薯种薯及产业链发展专题报告会、畜禽种业创新发展专题报告会、水产种业创新发展专题报告会。

综合型报告会包括南繁硅谷专题报告会、国际种业专题报告会(国际植物育种创新圆桌会)、生物育种产业化专题报告会、种业服务专题报告会、种业青年科学家和企业家专题报告会。未来型报告会包括种业新型创新体系暨企科合作专题报告会、未来农业产融对话。

产业融合——

大会同期设有室内展览和田间品种展示,通过产品、技术展示和对接洽谈等方式,展示中国种业创新成果,促进品种、技术、项目、资本的精准对接。组委会将于3月20日组织实地参观考察活动。

其中,室内展览方面,超5000平米的展览集中展示了崖州湾科技城建设、海南农垦南繁发展等成果和40多家企业及单位的创新成效,中国种子集团(先正达集团中国)、大北农集团、垦丰种业、隆平高科等领军种业企业尽数亮相。

品种展示方面,大会共向全国征集2200多个品种,包括水稻、玉米、鲜食玉米、瓜菜、杂粮等作物,目前生长状况良好,具备参观展示条件。将举办好吃系列活动评选,选出好吃辣椒、好吃鲜食玉米、好吃南瓜、好吃番茄等金奖品种并在17日的大会报告会上发布。

这个春天的中国种业活力满满。

这个春天的南繁硅谷向新出发。

号角再次吹响,中国种业奋楫扬帆,加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