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万亿!从乡村到世界,农贸市场的潜力有多大?

在长沙市南大门口的红星村,每月的25日,是红星村股民领取分红的日子。今年春节,他们每人领到了2.5万元的集体经济的营收分红。

图片

“中有五一广场,南有红星大市场。”这样的评价显示了红星大市场在长沙的地位。2023年,红星以货物交易总量650多万吨、总交易额超530亿元,其背后的红星实业集团更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资产已超100亿元。

是什么让一个原本平凡的菜市场有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农贸的华丽转身,我们能否看到农产品流通的新变化?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曾指出,农业的发展要面向“乡村有产业,城市有体验”,把城市的民生需求和服务体验项目相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才能起到城乡融合的在重要作用,对接城市体现自身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01、从菜市场到千亿商圈,红星市场的华丽转身

1997年1月18日,湖南长沙的红星水果市场建成开业,批发零售蔬菜、水果、肉类、米面粮油等农产品,二十几年来,一直是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必经之路。同时,红星大市场也成功培育出一批享誉全国的特色单品。据透露,当时新疆四分之一的水果都通过红星大市场流通,其流通能力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图片
1997年,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开业 图源长沙晚报

随着红星大市场周边的楼盘增加,人口越来越多,昔日还算宽阔的市场已经在高楼大厦的夹缝中生存。加上红星大市场的业务也越做越大,年交易额近几百亿元的大市场已经拥挤不堪,门面资源也十分紧张。

于是,2012年红星大市场启动了搬迁计划,2015年红星全球农批中心确定选址跳马镇白竹村,各项规划建设的协调耗时4年,目标是建设一个能够长效服务于长株潭市民的“超级菜篮子”。

图片

农副批发市场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食物供应保障。一般情况下,一个城市80%左右的农副产品会来自于批发市场,从交通的改善到整体产业的升级,红星全球农批中心总规划超2000亩,共分三期建设:

一期800亩,致力打造“中部唯一、全国一流”的“果业航母”;二期500亩,建设集蔬菜、肉食、海鲜、水产批零交易及智慧服务于一体的“智慧生鲜中央仓”;三期700亩,建设“国际品质会展都荟圈”。还有红星农谷科创基地规划聚集农业产业服务专家机构、孵化乡村振兴与农业创业项目。

图片

红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跃指出,红星正是在培育品牌、输出标准、迈向国际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生态型市场,将各种生产要素深度聚集融合,以多元化的农产品销售理念赢得市场口碑。

图片

在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一期,各个区域被有序划分,设有国产水果交易区、进口水果交易区、车板交易区、采购停车区、仓储及加工配送区、冷链物流中心及名优特新产品展示展销区,还有领先的2万吨库容的高温冷库和超大型后熟水果催熟加工中心。

高端的硬件配套严格的标准,新红星市场针对水果的品质把控实现了质的飞跃。一方面严格食品安全标准,农副食品安全监测中心24小时开展工作,利用食品安全胶体金检测卡对农产品的药残进行抽检。另一方面提升水果催熟保鲜技术来保证更好的品质。

图片
图片来源:湖南红星易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香蕉ETH增压式催熟技术是红星输出的众多标准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相比于传统喷洒乙烯的催熟方法,新技术能够精准控制熟度,并且不产生异味。新技术将红星的蕉类客户从20多户提升到100多户,预计2024年销售将达500万件。

新红星讲究“无品牌,不买卖”。“淘果人”“果伊人”等品牌都是在红星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企业品牌。目前,红星在水果、肉食、海鲜等领域,拥有区域性或全国性品牌2000多个,大型采购企业与新疆、广西等多地果农、生产合作社对接,和田大枣、阿克苏苹果、库尔勒香梨、灵山荔枝等著名地标农产品都在红星大市场完成集中的周转。产业的势能和品牌的赋能,让红星市场内“群星荟萃”,个个都是销往全国的知名水果批发商。

图片

跟随农产品电商的火热,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也将开启实体采购+电商运营新模式,打造一站式“买全球、卖全球”。据悉,长沙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将成立派驻机构,进口水果先进入仓库,检验检疫合格并缴纳关税后才能进行交易,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水果交易平台。

图片

除了农产品贸易,红星农批中心还成为了孩子们接受农业教育的不二之地。学生们通过在分拣中心、食安检测室、农产品批发记录等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农产品流通和现代产业发展的深刻影响,理解农业的内涵和从业者的辛苦。

图片

从农产品的批发到打造品牌、技术标准输出、研学体验基地,长沙红星大市场的蜕变,是中国农产品交易模式不断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生动体现。

02、产业融合,菜市场“爆改”城市体验中心

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国现有农产品市场4.4万家,其中批发市场4100多家,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有1300多家。根据《中国农产品批发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2年我国农批市场规模为19850.39亿元,规模持续稳步增长的同时,农批市场的形式也向多样化转变。

菜市场的发展阶段,可以被总结为马路型市场、大棚型市场、租赁型市场、经营型市场,以及生态型市场。如今,一些大型的农贸市场纷纷转型成为带有农文旅、吃喝游娱购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市场,并通过独特的体验功能打造出自身的IP。

最近,一篇名为《一顿牛肉饭 20 元,菜场摊贩也盯上了 " 打工人午餐 "?》的文章引起关注。在深圳盐田的一家菜市场的买菜代炒的服务受到年轻上班族的追捧。相比于商场的快餐外卖,菜市场的档口可以省去中间环节的差价,直接从原料到餐桌,一份牛肉现切现炒价格也不过20元左右,制作过程看得见,因此消费者愿意为新鲜买单。

图片

早在先前,菜市场火锅、菜市场咖啡等新兴业态就曾红极一时,在追求食材新鲜、制作过程干净的新消费理念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菜市场里寻找记忆中的烟火气息。

季羡林曾作一篇散文《逛菜市场,真是一大乐事》;汪曾祺在《人间滋味》中写道:“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场。”在菜市场中看城市的生活,体感是全面而鲜活的。

中国的农贸市场,一方面向大型集约化流通中心发展,用标准和高效打出品牌实力;另一方面也要保留城市的特色,把文化和地道的体验作为自身的品牌底蕴。

不少城市开启了老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把菜市场变成了一处最直接的城市体验中心。

杭州市的文二菜市始建于1999年,在著名设计师沈雷的操刀下摇身一变,成了年轻人最向往的生活场景。既有当地自产自销的新鲜的食材,还有相当时尚的餐饮、咖啡店,成了人们的社交场所。因为装修风格的潮流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文二菜市已经成为了有名的“网红菜市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图片

在西安城墙脚下的建国门综合市场,已经经营了23年,在2018年时完成了一场改造,形成了综合农贸、特色餐饮、艺术摄影等多种业态综合的生态体系,集合了网红餐厅、酒吧、小型演唱会的“老菜场”变成了感受古城慢生活的新潮地。

图片

03、智慧农贸:“科技+文化”赋能场景折叠

网红菜场风靡的同时,也有讨论“爆改”的网红菜市场能否持续运营的声音。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农产品流通最关键的还是品质和安全,其次是要契合居民的真实需要建立良好的消费体验。菜市场的爆改升级,需要针对性地改善以往农贸市场在环境、管理方面的不足,成为城市文化活化的“博物馆”。

智能化管理为菜市场的品控升级作保障。今年7月,上海市梅陇镇行南村的蔷薇菜场正式开放“2.0”版本,经过4个多月的改造,建于2008年的菜市场迎来了智慧菜场的新面貌。

图片

蔷薇菜场门口一块智能化的电子显示屏能够显示当天的人流量和交易额,同时公布每日检测数据,涵盖检测商品名称、检测结果、商品单价、商户情况等信息,让人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当日市场销售情况。

改造后的菜市场大多引入智慧管理体系,集市场管理、大数据展示分析、AI监控等多个高科技系统于一身,并配置电子公平秤等智能化设备,通过智慧化升级极大提升了运营效率。部分市场还计划塑造具有特色的文化空间,举办农产品知识展览、食品安全讲座等活动,深化市场内涵、提升顾客体验,把网红效应转变为持久的品牌魅力。

菜市场是一座城市生活的标尺。呼应现代化的消费形式,要构建起以菜市场为核心的全新社区生态圈,实现从简单买卖到生活方式重塑的转变,为人们带去更安心、丰富的农产品体验,也为城市增添一抹地域特色的印记。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认为,农产品品牌需要通过消费端的体验到背后的乡村场景,新型农贸市场越来越成为传达场景折叠的一大机遇——既有大宗交易,也有特色体验,产业、文化在城市的消费端融合,赋能农产品交易的创新发展。

 

参考资料:

[1] 经济日报:这里的市场不一般——红星打造大型农产品综合集群交易市场纪实

[2] 虎嗅:一顿牛肉饭20元,菜场摊贩“明抢”餐饮人生意

[3] 工人日报:“爆改”换装的网红菜市场如何实现“长红”?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