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全国玉米产区平均批发价格为2.10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跌了4.4%;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24.6%。
从产业地位来看,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云南省竹种资源居世界首位,具有我国其他产竹省区所缺乏的大型优良丛生竹种,特色优势明显,竹材、竹笋产量与竹木采运产值常年位列全国前10位。
2024年10月,据蔬菜地头价监测预警网监测,全国28个蔬菜产品平均地头价为3.51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降了3.57%;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2.95%。
2024年9月,全国玉米产区平均批发价格为2.20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跌了3.6%;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21.5%。其中,东北产区玉米平均批发价格为2.20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跌了3.8%;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20.8%。
2024年9月,据蔬菜地头价监测预警网监测,全国28个蔬菜产品平均地头价为3.62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降了0.28%;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8.83%。从历史数据来看,2024年5月~2024年9月,全国主要蔬菜品种平均地头价从2.61元/公斤波动至3.62元/公斤;每月对应的上涨/下跌幅度也从-3.33%变化至-0.28%;地头价峰值为3.64元/公斤,谷值为2.27元/公斤。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夏粮种植面积与产量在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中的比重常年在1/5(即:20%)以上。1949年以来,中国夏粮种植面积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的比重最大值为1993年的28.69%,最小值为2023年的22.37%;中国夏粮产量在粮食产量中的比重最大值为1997年的25.84%,最小值为1953年的13.61%。
2024年8月,全国玉米产区平均批发价格为2.28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跌了2.9%;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8.6%。其中,东北产区玉米平均批发价格为2.28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跌了2.7%;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7.2%。
从国内生产规模来看,全国蚕茧产量常年保持在75万吨以上。2023年,全国蚕茧产量为75.17万吨,西部蚕区(广西、四川、重庆、云南、陕西、贵州、甘肃、新疆8省区市)的蚕茧产量达61.89万吨,在全国蚕茧总产量的比重为82.33%;
2024年8月,据蔬菜地头价监测预警网监测,全国28个蔬菜产品平均地头价为3.64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上升了29.08%;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5.82%。
从贸易规模来看,中国玫瑰相关商品贸易金额常年保持顺差状态;进出口商品均以鲜切玫瑰为主。2023年,进口金额为595.88万美元,出口金额为1778.32万美元,贸易顺差为1182.44万美元;进口金额的98.62%为鲜切玫瑰、1.38%为种用玫瑰;出口金额的97.24%为鲜切玫瑰、0.37%为种用玫瑰。
从生产规模来看,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2年,中国花卉年末实有栽培面积呈“先增后减”的的趋势向上波动,从1563.76万亩波动增长至2241.3万亩,增长了677.54万亩、增幅约为43.3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08%。
从出口规模及市场行情来看,中国枸杞相关商品出口量常年保持在1万吨以上,近3年来出口量稳中有增;但平均出口单价受国际市场进口标准限制、市场行情波动等综合因素影响,呈现波动下跌趋势;出口金额常年在1亿美元左右波动。
从贸易规模来看,2015~2021年间,中国人参相关商品出口规模始终大于进口规模,净出口量常年保持在1000吨以上,贸易顺差常年保持在3500万美元以上;2022年开始,进口量激增并反超出口量,贸易量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贸易金额由顺差转为逆差。
2024年6月,据蔬菜地头价监测预警网监测,全国28个蔬菜产品平均地头价为2.27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2.69%;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9.22%。从历史数据来看,2024年1月~2024年6月,全国主要蔬菜品种平均地头价从3.11元/公斤波动至2.27元/公斤;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2023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为4182.21万亩,同比减少了7.07%;单位面积产量为134.33公斤/亩,同比增长了1.09%;产量为561.79万吨,同比减少了6.06%——近年来,受棉花价格低、生产管理难、种植效益相对不高等综合因素影响,全国棉花生产呈现萎缩态势,种植面积下降尤为明显,但得益于单产水平的提升,棉花产量降速略低于面积降速,产量规模仍常年保持在560万吨以上。
2024年5月,据蔬菜地头价监测预警网监测,全国平均地头价为2.61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降了3.33%;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79%。从历史数据来看,2023年12月~2024年5月,全国主要蔬菜品种平均地头价从2.97元/公斤波动至2.61元/公斤;每月对应的上涨/下跌幅度也从22.22%变化至-3.33%;地头价峰值为3.40元/公斤,谷值为2.61元/公斤。
2024年4月,全国玉米产区平均批发价格为2.30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跌了1.4%;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4.4%。其中,东北产区玉米平均批发价格为2.28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跌了1%;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3.4%。华北黄淮产区玉米平均批发价格为2.32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跌了2.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6.9%。
2024年3月,据蔬菜地头价监测预警网监测,全国平均地头价为2.92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4.1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89%。从历史数据来看,2023年11月~2024年3月,全国主要蔬菜品种平均地头价从2.43元/公斤波动至2.92元/公斤;每月对应的上涨/下跌幅度也从-8.30%变化至-14.12%;地头价峰值为3.40元/公斤,谷值为2.43元/公斤。
2023年,中国小麦种植面积为35440.8万亩(约合3.54亿亩),同比较2022年的35277.75万亩(约合3.53亿亩)增加了163.05万亩、增幅约0.46%;小麦产量为13659万吨(约合1.37亿吨),同比较2022年的13772.34万吨下降了113.34万吨、降幅约0.82%。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豆类种植面积为17816.85万亩(约合1.78亿亩)、产量为2351.03万吨,其中,大豆种植面积为15365.66万亩(约合1.54亿亩)、产量为2028.35万吨--在全国豆类种植面积与产量中比重分别高达86.24%、86.27%。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稻谷作为“中国第一大口粮作物”,2010年以来,种植面积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整体在4.5亿亩左右小幅波动;产量变化趋势随种植面积同步波动,近年来常年维持在2亿吨以上。2023年,中国稻谷种植面积为43423.65万亩(约合4.34亿亩),产量为20660.3万吨(约合2.07亿吨),规模在四大粮食作物中位列第二。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2023年,中国小麦种植面积为35440.8万亩(约合3.54亿亩),同比增长约0.46%。单位面积产量为385.4千克/亩,同比下降约1.28%。产量为13659万吨(约合1.37万吨),同比减少约0.82%——受种植面积增加等综合因素影响,中国小麦产量虽然随着单位面积产量呈下行趋势,但产量降幅略小于单位面积产量降幅。中国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常年保持“冬小麦>春小麦”的生产结构。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大豆是中国种植面积和产量最高的豆类作物。2022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54亿亩、产量达2028.35万吨——是1958年以来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年份。除青海及港、澳、台地区未统计外,全国各地均有大豆种植生产。其中,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均接近50%。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连续3年保持在6.5亿亩左右,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2.7亿吨以上;2023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达66328.35万亩(约合6.63亿亩),产量达到28884.2万吨(约合2.89亿吨),单位面积产量达435.47公斤/亩,同比分别增长了2.67%、4.2%、1.49%。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连续3年保持在6.5亿亩左右,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2.7亿吨以上;2023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达66328.35万亩(约合6.63亿亩),产量达到28884.2万吨(约合2.89亿吨),单位面积产量达435.47公斤/亩,同比分别增长了2.67%、4.2%、1.49%。
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远洋渔业产量232.98万吨,同比增幅约3.71%,占水产品总产量的3.39%、捕捞类水产品总产量的17.92%。其中,鱿鱼产量为76.66万吨,所占比重约32.9%;金枪鱼产量为34.55万吨,所占比重约14.83%;运回国内量为184.27万吨,所占比重约79.09%;境外出售量为48.71万吨,所占比重约20.91%。远洋渔业总产值为244.23亿元,同比增幅约8.28%。远洋渔船数量为2551艘、总功率为2873365千瓦,同比分别较2021年的全国远洋渔船数量与总功率减少了8艘、97887千瓦。
从整体趋势来看,中国粮食播种面积趋稳态势明显,产量稳中有增。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23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已连续12年保持在17亿亩以上——峰值为2016年的178845.09万亩(约合17.88亿亩),次峰值为2023年的178452.75万亩(约合17.85亿亩);2018~2023年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同比波动幅度已连续6年保持在±1%以内。2015~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且2023年产量规模(69541万吨,约合6.95亿吨)已接近7亿吨;2016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同比波动幅度整体保持在±2%以内,“2019~2023年间”再次呈现小幅逐年增长趋势。
从种植业来看,广东省“早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稻谷种植面积与产量、油料种植面积与产量、花生种植面积与产量、芝麻种植面积与产量、糖料种植面积与产量、甘蔗种植面积与产量、烟叶种植面积与产量、烤烟种植面积与产量、蔬菜种植面积与产量、果园面积与水果产量、园林水果产量、香蕉园面积与香蕉产量、柑橘园面积与柑橘产量、菠萝产量、柿子产量、茶叶产量”等指标数据均居全国前10位。2022年广东省“农业总产值”为4308.23亿元、位列全国第6位——在2022年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比重高达48.45%。
从价格行情来看,2021年以来,受种植成本上涨、陈稻价格高位企稳等综合因素影响,全国早籼稻平均收购价格整体呈现波动上涨趋势,2023年10月已上涨至2822元/吨,与2021年初相比,平均每吨上涨了200多元。分时间段来看,2021~2022年,全国每吨早籼稻平均收购价格每年上涨100元左右,2021年平均收购价格在2533~2674元/吨之间不等,2022年平均收购价格在2617~2723元/吨之间不等,2023年1~10月平均收购价格在2678~2822元/吨之间不等,估计2023全年平均收购价格将在2900元/吨以内。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夏粮种植面积与产量在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中的比重常年在1/5(即:20%)以上。1949年以来,中国夏粮种植面积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的比重最大值为1993年的28.69%,最小值为2020年的22.41%;中国夏粮产量在粮食产量中的比重最大值为1997年的25.84%,最小值为1953年的13.61%。近年来,中国夏粮生产规模稳中有增,种植面积常年在4亿亩左右波动,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已连续5年(2019~2023年)分别保持在1.4亿吨以上、350千克/亩以上。
从生产规模及发展趋势来看,2013年以来,中国牛存栏量、出栏量及牛肉产量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22年,中国牛存栏量达10215.85万头,出栏量达4839.91万头,牛肉产量为718.26万吨,与2013年的牛存栏量(8985.76万头)、牛出栏量(4839.91万头)和牛肉产量(613.09万吨)相比,近9年间增量分别达1230.09万头、650.01万头、105.17万吨,增幅分别为13.69%、15.51%、17.15%,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3%、1.62%、1.77%。从国际地位来看,中国牛饲养量及牛肉产量均位列全球第3位。
农业税要重新征收?误导还是确有其事?无意中看到一篇内容说有一位专家建议重新征收农业税,查了下发现这样的论调还不少,可是这么大的事情,怎么没看到官方的通知?了解了下来龙去脉,发现不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而是去年两会期间的一位财经领域的专家提议:恢复征收农业税。这个事情当时就闹得沸沸扬扬,在加上一些人的曲解和误导,导致专家的原话被人断章取义,以为就是恢复以前交公粮的制度。
从生产规模来看,云南省花卉产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11年以来,云南省花卉种植面积、产量、新品种数增长态势明显,产值已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大关。2022年,云南省花卉种植面积到达了194万亩,同比增长了1.04%,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为81.13%;产值到达了1100亿元,同比增长了6.36%。
近年来,中国水果常年丰产,水果消费市场呈现供给宽松的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水果产量为31296.24万吨,同比增长4.42%;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9204.74万吨,增幅约为41.67%,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54%,有效保障了对水果消费市场的供给。
蔬菜是云南省面积第一大经济作物,是云南省优势特色明显且产业基础较好的传统产业,长期以来在全国南菜北运、西菜东调、蔬菜出口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和“西菜东调”优质基地,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蔬菜出口基地,在全国蔬菜保供中地位凸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云南省蔬菜产量为2857.92万吨,在全国蔬菜总产量(79997.22万吨)中比重约3.57%,位列全国第11位。
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楚雄州野生食用菌产业相关数据,从生产规模、细分产区等角度,为关注食用菌产业链上下游科研、加工、仓储、包装、保鲜、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等各方提供参考。
2021年,全省共建设中药材标准化基地165.5万亩。全省有5家企业5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27家企业获得150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获证产品320个,有机基地面积16.91万亩。林下中药材有机种植研究取得突破,全省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50万亩。
全球枸杞分布于南纬20°~60°、北纬20°~60°,枸杞物种约有80种,呈现离散分布,欧亚大陆约有10种,主要分布在中亚,非洲南部约有20种,北美洲南部约有20种,南美洲南部最多,约有30余种。目前全球枸杞种植面积约176万亩,其中,中国是全球枸杞生产第一大国,常年枸杞种植面积在150万亩左右。此外,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也都有栽培。
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全国花卉业发展规划 (2022-2035年)》,旨在指导和推进我国花卉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旨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干“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 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要求,持续推进饲用豆粕减量替代。
本报告所使用数据为2023年3月的咖排市场行情动态数据,由云南唯恒基业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农业农村部农农垦局”热作农业中咖啡相关数据,关联“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输制。
近年来,由于棉花价格低,管理难,种植效益相对不高,许多地区改种其他经济作物。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及其产量均有所下降。2022年棉花种植面积为4500.45万亩,同比减少0.92%;棉花产量为597.7万吨,同比增长4.29%。
整体来看,中国咖啡产量约占全球咖啡产量的1%左右,消费约占全球的2.5%。由于供需错位,中国每年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咖啡补充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近年来中国咖啡消费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俨然已经成为全球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目前,全球上栽培人参的国家主要有我国,朝鲜、日本和前苏联,以我国的人参产量最多。我国人参的种植以东三省为主,产量占比超过90%,东北区域内最大的种植区域则是长白山沿线。除东北三省外,河北,四川等二十多个省(市、区)均有人参引种。人参产业是基于人参作物发展起来的,其包括原材料、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同时衍生出了产业就业者、发展要素支撑和围绕产业形成的发展生态圈等。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猪生产国,中国猪肉产量接近全球猪肉产量的一半,2022年,全球猪肉产量约为1.25亿吨,中国猪肉产量为5541万吨,中国猪肉产量在全球猪肉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44.47%。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安全、吃得健康逐渐成为主流,消费者对肉类产品的要求逐渐向高蛋白、低脂肪的方向转变,禽肉、水产品在中国肉类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但猪肉依然是中国居民第一大肉类消费产品。
2022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中医药发展政策和体系更加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打造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药材交易中心,中医药在健康云南省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渔业经济快速发展,渔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政治外交大局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渔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组织形式、生产效率、创新能力,企业赋能与产业组织演进对渔业产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经渔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每一家渔业企业的努力息息相关。
渔业,也称水产业,是指人类利用水域中生物的物质转化功能,通过捕捞、养殖和加工,收获各种水生动物、藻类和植物以换取商业价值的的产业和行业。中国渔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期和近年来的结构优化,已经步入持续、稳定、健康的阶段,且随着中国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态势,水产品贸易持续增长,远洋渔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上海市农业产值、种植(养殖)规模、产量等数据对上海市农业产业概况进行简析,梳理上海市农业产业基本面及发展趋势,让对农业产业感兴趣的各方更直观、有效的了解上海市农业产业运行和发展态势,为关注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科研、育种、种植(养殖)、加工、仓储、包装、保鲜、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等各方提供参考。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生猪出栏量达69995万头,同比较2021年增长4.27%,生猪产能持续释放、已接近非洲猪瘟爆发前水平(即:2017年的70202.08万头)。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总人口约为14.12亿人,解决好人民的吃饭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长期来看,中国粮食产需紧平衡态势将长时间维持,粮食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进口量居高不下、增产边际成本增加、库存设施水平不高、收储及加工方式不精细等问题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伴随着中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在当今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世界格局下,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棉花面积、产量、产区等数据,从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生产区域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棉花业发展情况,为从事棉花全产业链科研、育种、种植、加工、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咖啡(coffee),是用经过烘焙磨粉的咖啡豆制作出来的饮料,其与可可、茶同为世界三大饮料。在我国,云南省是最大的咖啡种植省份,主要有“普洱、保山、德宏、临沧”4大咖啡主产区,采收季集中在10月~次年4月;咖啡生豆的贸易商主要为全球性企业,包括日本UCC、法国路易达孚和日本三井物产集团;咖啡加工厂商则主要汇聚在“外贸大省——广东”和“种植大省——云南”。
蔬菜类辣椒果实因含有辣素而有辣味,能增进食欲,其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不仅可以鲜食、加工成食品和调味品,还可作为医药、化工、军工等方面的原料,用途广泛,开发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2020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549.02万吨,其中,淡水产品产量为3234.64万吨,在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49.39%;淡水养殖鱼类产量为2586.38万吨。在各淡水养殖鱼类品种中,草鱼是中国产量最高的淡水养殖鱼类品种,淡水养殖草鱼产量为557.11万吨,草鱼产量在淡水养殖鱼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为21.54%,产量规模明显超过其他鱼类品种。
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印发《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旨在全面提高基地质量、提升茶油产能,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提升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能力、助力国家粮油安全贡献力量。
花椒,是我国传统香辛料的“三香”之首。近年来,麻辣口味在全国经久不衰,随着火锅、川菜等麻辣餐饮的发展与扩张,花椒的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云南地处红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云南气候表现出昼夜温差大和光照充足的特点,为花椒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食用菌有“五不争”优势,即“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目前已成为我国继粮、油、蔬、果后的第5大农业种植业。食用菌主要利用秸秆、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等农林下脚料生产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菌类产品,具有生态循环利用价值。
云南花卉产业作为云南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8个重点产业之一,主导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参与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从起步发展至今仅十多年的时间,超越了许多国内传统的花卉大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新冠疫情给全球各地的经济发展及各类型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云南花卉产业在此大背景下面临较大挑战。“一带一路”的倡议及前不久RCEP协议的签订,加之政府多级多项政策的保障,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花卉产业后续发展动力充沛。
蔬菜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云南农业覆盖面最广、受益人群最多的一个产业,更是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产业。而白菜类蔬菜最为最常见的蔬菜产品,2019年,云南省蔬菜产量2304.14万吨,其中,白菜类蔬菜产量为528.66万吨,所占的比重为22.94%,白菜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推进云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的频繁交流,生菜才开始在我国各地的餐桌上流行起来。我国的生菜产业迅速发展,播种面积和产量规模飞速扩张。国家发改委及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到,将生菜作为主要产品在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域(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山西及河北北部地区)及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域(云南、贵州和鄂西、湘西、渝东南与渝东北地区)生产种植;
据国家统计局和陕西省果业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陕西省果园面积达1754.55万亩,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产量达2141.13万吨,位列全国第四,分别次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果业增加值达660亿元,自2010年以来已连增12年;企业自营果品出口12.38万吨、货值8.76亿元,其中,鲜果出口4.98万吨、货值3.69亿元,苹果浓缩汁出口7.4万吨,货值5.07亿元,外销市场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报告中,产量数据、市场价格数据来自的“农业农村部农垦局”,生产情况监测对象主要为“普洱、保山、德宏、临沧”4大咖啡主产区,市场价格监测对象主要为“云南咖啡豆市场综合平均价、昆明市场平均价、普洱市场平均价、保山市场平均价”;对外贸易数据(进口量、进口金额,出口量、出口金额)来自“中国海关”,监测对象主要为“咖啡生豆、焙炒咖啡、咖啡饮料及其制品”。
目前,蔬菜已发展成为云南省具有重要影响的优势特色产业。基于“天然温室”和“天然凉棚”的优势,四季生产出品种丰富、生态优质的蔬菜产品,目前已形成夏秋反季节蔬菜、常年蔬菜、热区冬春早菜3大稳定发展的优势产业区,并通过“云菜进京”、“云菜入沪”、“云菜入粤”、“云菜入疆”、“云菜出海”、“云菜供港”6大外销主线供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和30多个国家及地区。
截止2022年11月30日,全国渔业企业有599504家(约合59.95万家)。其中,按成立年限来看,成立年限在1年内的企业数量最多,为146875家(约合14.69万家);按注册资本来看,中国渔业企业中,注册资本在100万以内的渔业企业最多,为480484家(约合48.05万家),在全国渔业企业总数中所占的比重约为80.15%;
山东是全国蔬菜种植大省,也是生产及供应大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山东省蔬菜产业的面积、产量、产值、商品量等主要指标便常年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产量指标连续20年稳居全国第一。全省共有200余种蔬菜,品种多达3000个,主要的种植产物包含大蒜、辣椒、白菜、黄瓜等各类蔬菜。因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多样,也被誉为“世界三大菜园”之一。
蔬菜产业在山东省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山东省蔬菜产业的面积、产量、产值、商品量等主要指标便常年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产量指标连续20年稳居全国第一,其蔬菜商品规格、加工出口等各个方面也都处于全国的领先位置,是全国蔬菜种植大省,也是生产及供应大省。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方案旨在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和肥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布的《2022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达2.14亿吨,达历史最高水平,在为全球人口提供粮食和营养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中水产养殖产量达0.88亿吨,在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中的比重达40.89%;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为中国、印度尼西亚、秘鲁、俄罗斯、美国。
竹产业不仅在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上具有重要作用,在文化建设上也拥有独特的魅力,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云南省是竹类资源大省,竹资源丰宫、竹产品生产历史悠久、竹文化底蕴深厚,但云南省竹产业发展总体呈现资源分布散,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的特征,急需进一步统筹发展。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方案旨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23年中国乳制品进口量接近2022年水平,全球乳品价格高企,国内产量增加,经济运行速度都影响中国的乳制品进口。预计2023年鲜奶产量近4170万吨。鲜奶产量增加将促进全脂奶粉生产,预计2023年全脂奶粉产量为110万吨。中国脱脂奶粉、奶酪和黄油的产量不高,2023年产量较稳定。与2022年类似,鲜奶、全脂奶粉、脱脂奶粉、黄油、奶酪的进口价格高企和经济环境将会影响进口。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国和消费国,国内阳光玫瑰的售价曾一度高达500元/千克,创造了1亩地收益10万元的“神话”。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者对优质葡萄的需求与日俱增,“阳光玫瑰”的“封神”为我国葡萄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优质的样板。
蔗糖产业是云南省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发展基础扎实、前景广阔。蔗糖产业看似小,但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与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核桃是胡桃科胡桃属植物。又名“胡桃”“羌桃”,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全球著名的“四大千果”。我国的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稳居全球第一,也是全球核桃消费量最高的国家。
按照果实结构,可分为浆果类、仁果类、核果类、柑橘类、瓜果类等5类;按照水果中所含糖分及酸含量,可分为酸性水果、亚酸性水果、甜性水果3类;按照味性,可分为热性水果、温性水果、寒性水果,也就是温热、甘平、寒凉3类;根据纬度气候,可分为热带水果、亚热带水果、温带水果;根据产地来源,可分为中国水果、进口水果。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广义上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上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云南省是我国第三大桑蚕茧产区,次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四川省。蚕桑产业作为云南省高原特色、绿色友好产业之一,在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猪肉是我国餐桌上最为普遍的动物性食品,在国人餐桌中占据肉类消费的主导地位。云南省是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发展高原特色生猪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农业农村部依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组织完成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评价以全国20.23亿亩耕地为基数,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选取了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健康状况和土壤管理等方面指标对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完成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划分。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2022年全球谷物产量最新预报数据为27.64亿吨,环比减少490万吨,同比下降1.8%(5080万吨)。本月的下调主因是小麦产量预报数据下降,同时也小幅向下修正了全球粗粮产量预测。
本报告所使用数据为2022年10月的香蕉市场行情动态数据,其中,产量数据、产地综合平均价格数据来自的“农业农村部农垦局”,空间范围涵盖“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海南省、福建省”5大香蕉主产区;总交易量、总交易价值、最高价、最低价、平均价等交易数据来自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对外贸易数据(进口量、进口金额、主要进口来源地,出口量、出口金额、主要出口销往地)来自“中国海关”。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辣椒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全球辣椒出口最多的国家/地区之一,在国际辣椒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食辣地域和人群不断扩大,辣椒精深加工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呈现旺盛的增长势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云南是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和“西菜东调”优质基地和西南最大的蔬菜出口基地,在全国蔬菜保供中地位凸显。全省蔬菜种植主要集中在曲靖、文山、红河、昆明、楚雄、玉溪和昭通等7个州(市),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77.6%和79.3%。
2020年全球蜂群数量达到9399.97万群,同比增加0.54%。亚洲、欧洲和非洲依旧是全球蜂群的主要分布地,2018年这3个大洲的蜂群分别占全球蜂群的45.9%、20.4%和19.6%,2020年蜂群占比分别为46.3%、20.8%和19.1%。与2019年相比,2020年亚洲、欧洲和非洲的蜂群数量均有所增加,美洲和大洋洲则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大洋洲,蜂群数量下降6.57%。
经过多年发展,云南咖啡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中国唯一咖啡种质资源圃,选育出了一批咖啡新品种,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培育了一批生产经营企业,精深加工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加工设施设备和技术逐步完善,全产业链加工体系初步建成。
农业产业互联网的构建,有利于全行业参与者更好地定义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地位,选择并坐实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农业龙头企业用最低的成本、最精准的路径,把握时机成为产业链链主;有利于农业主产区地方政府以此为据,科学规划布局,做好管理和服务,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大豆原产中国,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也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中国东北为主产区。大豆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宫,其蛋白质含量较谷类和薯类食物高出2.5~8倍,除糖类较低外,其他营养成分都高于谷类和薯类食物,是一种理想的优质植物蛋白食物。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
本文基于云果产业大脑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蓝莓生产、消费、进出口等数据,从我国蓝莓产业生产、消费等角度进行分析,为从事蓝莓产业科研、栽培、加工、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食用菌即可食用的大型真菌,常包括食药兼用和药用大型真菌。多数为担子菌,如双孢蘑菇、香菇、草菇、牛肝菌等;少数为子囊菌,如羊肚菌、块菌等。
2021年,云南蚕桑产业发展呈现“七增”的发展态势,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调度统计,全省桑园面积138.6万亩,同比增1.2万亩,增0.9%;发种量142万张,同比增2万张,增1.4%;蚕种产量183万张,同比增5万张,增2.7%;蚕茧产量5.7万吨,同比增0.1万吨,增1.8%;蚕茧均价57.2元/千克,同比增19.6元/千克,增34.8%,其中春茧62元/千克,夏秋茧57.1元/千克;农民售茧收入32.6亿元,同比增11.6亿元,增35.6%;全产业链产值约56亿元,同比增16亿元,增28.6%。
2020年,我国核桃种植面积达1.17亿亩,同比减少3.31%;产量达到479.59万吨,同比增长2.28%,与2010年的128.44万吨相比,10年间增量约351.15万吨,增幅约173.39%、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08%,预计2022年产量将达624.15万吨。
9月,全国香蕉主产区总产量为93.5万吨,同比增长5.2%,环比增长23.0%;产地综合平均价格2.0元/千克,同比持平,环比持平。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肉蛋奶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抵御各种风险能力偏弱等突出问题。
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全球稻谷播种面积、产量、产区等数据,立足于国内,从稻谷面积和产量、进出口、生产区域分布以及市场前景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稻谷产业发展情况,为从事稻谷全产业链科研、育种、种植、加工、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截至2019年,全球西瓜产量为10041.49万吨,我国西瓜产量为6086.12万吨,占全球西瓜产量的比重为60.61%,是全球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