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北京市农业产业概况

小蜂说

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北京市农业产值、种植(养殖)规模、产量等数据对北京市农业产业概况进行简析,梳理北京市农业产业基本面及发展趋势,让对农业产业感兴趣的各方更直观、有效的了解北京市农业产业运行和发展态势,为关注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科研、育种、种植(养殖)、加工、仓储、包装、保鲜、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等各方提供参考。

报告核心观点

1. 从产值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北京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及细分的农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整体呈下降趋势,林业总产值则呈波动增长趋势。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395.71亿元波动下降至2022年的268.2亿元,近10年来下降了127.51亿元、降幅达32.22%;细分产值中,牧业产值下降趋势最为明显,由2012年的154.16亿元波动下降至2022年的42.3亿元,近10年间下降了111.86亿元,降幅高达72.56%;林业总产值则由2012年的54.83亿元波动增长至2022年的86.5亿元,近10年间增长了31.67亿元,增幅约57.76%。

2. 从种植面积来看:北京市农作物总种植面积以及细分的粮食类、油料类、蔬菜类作物总种植面积均整体呈现先降后增的发展趋势。其中,粮食类作物总种植面积于2018~2021年间连续4年处于100万亩以下低位,2022年回升至115.1万亩;油料类作物总种植面积由2012年的6.8万亩波动下降至2019年和2020年的1.85万亩低值后,2021年开始再次回升至2万亩以上;果园面积则由2012年的93.71万亩逐年下降至2021年的59.33万亩;蔬菜类作物总种植面积先由2012年的94.41万亩逐年减少至2019年的45.12万亩,2020年开始,受“菜篮子”工程等政策的影响,种植面积逐渐回升,并持续3年的正增长态势。

3. 从产量来看:2010年以来,北京市粮食类、油料类、蔬菜类作物产量随种植面积同步,整体呈现先降后增的发展趋势;水果产量随种植面积同步,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受北京市城市功能定位以及畜产品养殖产业限制相关政策的影响,肉类产量也整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水产品产量在2010~2018年间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开始,随着海水捕捞政策的变化,海水产品产量激增拉动水产品整体产量的增长。目前,北京市粮食年产量在30万吨左右;油料产量在0.5万吨左右,品种以花生为主;水果产量已降至50万吨以下,品种以桃子为主;蔬菜产量回升至近200万吨;肉类产量在4万吨左右;水产品产量在20万吨左右。

前言

北京市,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北京市位于北纬39度56分、东经116度20分,地处华北大平原的北部,东面与天津市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省相邻,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2461.5万亩。

2022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002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3640元,具有较高的消费水平。北京是世界上最大、最密集的农产品消费市场之一,同时还具有消费结构层次多、消费需求变化快、消费质量高、消费点多、消费多元化等特点。2022年,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94.2亿元,其中商品零售12832.6亿元,餐饮收入961.6亿元。同时,随着北京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对于品质高、文化内涵深、个性化的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增多,农产品中高端市场需求势头强劲。

1.北京市农业产值变化趋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北京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及细分的农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林业在百万亩造林工程带动下,林业总产值则呈现先波动增长趋势。

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395.71亿元波动减少至2022年的268.2亿元,近10年来减少了127.51亿元、降幅达32.22%,年均复合下降率为3.47%;结合近年的乡村振兴以及北京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相关政策,“米袋子”“菜篮子”等稳产保供活动的扎实推进,北京市农业总产值有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图表1:北京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细分产值变化趋势(单位:亿元)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背景下,养殖业被列为限制发展的产业,产值下降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10年来,北京市牧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154.16亿元波动减少至2022年的42.3亿元,近10年间下降了111.86亿元,降幅高达72.56%。

2.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

2.1.农作物总种植面积:呈现先降后增趋势

北京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近年来,北京市农作物总种植面积呈现先减后增的发展趋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2019年,北京市农作物总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于2019跌至谷值132.83万亩;2019年后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农作物总种植面积连增两年,增幅相对较大(分别为10.88%、20.03%);2021年已达176.78万亩,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北京市根据“大城市小农业”和“大京郊小城区”的基本城乡条件,打造了观光休闲农业,且农业观光园呈现“产品消费外扩与食宿消费内聚”,消费市场呈现向外部扩散趋势。加之受“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活动的进一步推进,预计后期北京市农作物总种植面积将有所提升。

图表2:北京市农作物总种植面积变化趋势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2.2.粮食种植面积:玉米>小麦>豆类>薯类>稻谷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市粮食种植面积115.1万亩、产量45.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6.0%和20.1%。从种植地位来看,2021年,北京市粮食类作物总种植面积约91.38万亩,在北京市农作物总种植面积中比重约51.69%。

从趋势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2021年,北京市粮食及细分农产品种植面积均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中,粮食总种植面积于2018年开始少于100万亩,近10年峰值为2010年的335.21万亩,谷值为2019年的69.78万亩,极差约265.43万亩;稻谷种植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长的趋势。

2021年北京市稻谷种植面积达0.47万亩,近11年峰值为2021年的0.47万亩,谷值为2017年的0.18万亩,极差约0.29万亩;2021年北京市小麦种植面积为19.61万亩,近11年峰值为2010年的92.39万亩,谷值为2019年的12.06万亩,极差约80.33万亩;2021年玉米种植面积为64.16万亩,近11年峰值为2010年的224.63万亩,谷值为2019年的50.49万亩,极差约174.14万亩;豆类种植面积稳定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近11年峰值为2011年的11.12万亩,谷值为2020年的2.52万亩,极差约8.6万亩;薯类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近11年峰值为2010年3.63万亩,谷值为2016年的1.52万亩,极差约2.1万亩——综合来看,极差在0.29万亩~265.43万亩之间不等,波动性相对较高。

图表3:北京市粮食及细分农产品种植面积变化趋势(单位:万亩)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从分布来看,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种植面积在北京市粮食类作物中常年位列第1;小麦粉是全国40%人口的主食,加之传统的老北京人仍以面食为主,进一步拉动小麦产业的种植、生产,小麦种植面积在北京市粮食类作物中常年位列第2;豆类作物包括红豆、豌豆、黑豆、豇豆、黄豆、绿豆、大豆、蚕豆等,是植物蛋白、食用油脂和蛋白饲料的重要来源,种植面积在北京市粮食类作物中常年位列第3;薯类作物食用部分含有大量淀粉和糖分,可作蔬菜、杂粮、饲料和制作淀粉、酒精等产品的原料,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食品加工原料,种植面积在北京市粮食类作物中常年位列第4;北京市作为中国首都,作为国际大都市,人口复杂,也有一部分人主食是大米,因此北京市稻谷种植面积在粮食类作物中常年位列第5。

图表4:2021年北京市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分布对比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以2021年国家统计局数据为例,北京市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排名仍旧是:玉米>小麦>豆类>薯类>稻谷。其中,玉米64.16万亩,在粮食类作物中占比约70.16%;小麦19.61万亩,在粮食类作物中占比约21.46%;豆类2.61万亩,在粮食类作物中占比约2.86%;薯类2.45万亩,在粮食类作物中占比约2.68%;稻谷0.47万亩,在粮食类作物中占比约0.51%。

2.3.油料种植面积:常年在2万亩左右波动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隅,主要种植芝麻,花生和大豆等油料作物。近年来,由于油料生产效益偏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只有一些远郊区县还有零星种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油料作物总种植面积约2.21万亩,在北京市农作物总种植面积中比重约1.25%。从趋势来看,2012年以来,北京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峰值为2012年的6.8万亩,谷值为2019年和2020年的1.85万亩,极差约4.95万亩,常年在2万亩左右波动。

图表5:北京市油料种植面积变化趋势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2.4.果园面积:近60万亩

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北京的特产水果有京白梨、延庆葡萄、平谷大桃、北寨红杏、昌平草莓、平谷鲜桃、大兴西瓜、房山磨盘柿、桥梓尜尜枣、北寨红杏、刘家店镇大桃、河北村樱桃、红香酥梨、太子峪大枣等。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果园面积约59.33万亩,在同年北京市农作物总种植面积中比重约33.56%。从趋势来看,2012年以来,北京市果园面积整体呈逐年下降态势。原因是北京市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

图表6:北京市果园面积变化趋势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2.5.蔬菜种植面积:呈现先降后增趋势

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一类植物或菌类,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目前,北京市叶类蔬菜占50%以上,种植品种以生菜、油菜、芹菜为主;果类蔬菜以番茄、黄瓜为主,北京市农业生产目标在2021年进行了调整,确立了坚守11.067万公顷(约合166万亩)的耕地红线,蔬菜生产面积要达到72万亩,“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本地供给率达到20%,蔬菜副食生产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是首都城市应急保障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向。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底,北京市蔬菜种植面积为66.93万亩,2022年,北京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79.7万亩。

在新冠疫情期间,为了保障供给,北京市提出了提升水果、蔬菜的自我供给率,提升蔬菜生产的自动化程度。目前北京市农村土地基本都进行了流转,北京地区农业生产作业主要以订单作业和入社等形式,依托于农机合作组织或者农业合作组织进行,智能农业装备在规模比较大的合作组织已推广普及。

从趋势来看,2012年以来,北京市蔬菜种植面积先由94.41万亩逐年减少至2019年的45.12万亩;2020年开始,受“菜篮子”工程的影响,北京市蔬菜种植面积逐渐回升,并持续3年的正增长态势。

图表7:北京市蔬菜种植面积变化趋势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3.主要农产品产量

3.1.粮食产量:30万吨左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北京市粮食产量随着粮食种植面积变化而变化,粮食产量也整体呈波动减少趋势。2021年,北京市粮食总产量达37.75万吨——与近年来的峰值的121.77万吨(2011)相比,减少了84.02万吨,降幅约为68.99%。2022年已增至45.4万吨。

图表8:北京市粮食及细分农产品产量变化趋势(单位:万吨)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从产量结构来看,受各细分产品单产水平差异的影响,与“玉米>小麦>豆类>薯类>稻谷”的面积结构稍有不同,按2021年产量从高到低排列结果为“玉米>小麦>薯类>豆类>稻谷”。

图表9:2021年北京市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布对比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3.2.油料产量:先降后增,品种以花生为主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北京市油料产量变化趋势与种植面积变化趋势相同,整体呈先降低后增长趋势,油料种植品种主要以花生为主。

图表10:北京市油料作物及细分农产品产量变化趋势(单位:万吨)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3.3.水果产量:逐年下降,品种以桃子为主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北京市水果种植面积、产量均呈下降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水果总产量为48.84万吨,较2020年同比下降9.23%,较2010年的115.17万吨减少了66.33万吨,降幅达49.14%,年均复合下降率约7.5%。

图表11:北京市水果及细分农产品产量变化趋势(单位:万吨)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细分品类来看,按2021年北京市主要水果产量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桃>西瓜>梨>苹果>柿子>葡萄。其中,桃产量达22.41万吨,约是2021年北京市水果总产量的45.88%;西瓜产量11.18万吨,约是2021年北京市水果总产量的22.89%;梨产量5.53万吨,约是2021年北京市水果总产量的11.32%;苹果产量3.44万吨,约是2021年北京市水果总产量的7.04%;柿子产量1.66万吨,约是2021年北京市水果总产量的3.4%;葡萄产量1.45万吨,约是2021年北京市水果总产量的2.97%。

图表12:2021年北京市主要水果品类产量分布对比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3.4.蔬菜产量:连增3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2021年,北京市蔬菜产量随蔬菜种植面积同步,呈现先降后增趋势,随着“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相关政策举措的推行,北京市蔬菜产量自2019年以后呈现增长趋势。2022年,北京市蔬菜产量为198.9万吨,较2021年同比增长20.11%;与峰值年份(2010年的302.45万吨)相比,下降了103.55万吨,降幅达34.24%;与谷值年份(2019年的111.45万吨)相比,连增3年,增量约87.45万吨,增幅约78.47%。

图表13:北京市蔬菜产量变化趋势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3.5.肉类产量:4万吨左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北京市畜产品自给率不足1/5,2010年以来,北京市养殖业陆续调减的趋势已初步显现。北京市调减畜产品生产能力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保护。北京市的城市功能定位是政治、文化、国际交流中心,高水耗、高污染的畜产品养殖产业被给以限制。北京市在城市中心区划有5202.3平方公里(约合780万亩)的畜禽禁养区,畜产品养殖被布局在畜禽禁养区之外的城市边缘地区。

2021年,北京市肉类总产量为4.42万吨,较2010年的46.27万吨减少了41.85万吨,降幅达90.45%,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9.22%,较2020年同比减少25.21%。其中,猪肉产量2.63万吨,占比约59.5%;牛肉产量0.43万吨,占比约9.73%;羊肉产量0.19万吨,占比约4.29%。

图表14:北京市肉类及细分产品产量变化趋势(单位:万吨)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3.6.水产品产量:淡水产品波动下降,海水产品激增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2021年,北京市水产品总产量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峰值为2020年的22.81万吨,谷值为2018年的3万吨,极差19.81万吨,2021年水产品产量为16.62万吨,同比减少27.14%。随着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随之不断提升,使得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水产品在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进而推动了水产品总产量的不断提升。

细分产品来看,2010~2018年以来,淡水产品和海水产品产量均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海水产品产量及比重均相对较低,2019年开始,随着海水捕捞政策的变化,海水产品产量激增、比重也相对最高,以2021年为例,北京市海水产品产量达15.19万吨,约是北京市水产品总产量的91.4%。淡水产品产量仅1.43万吨,约是北京市水产品总产量的8.6%。

图表15:北京市水产品及细分产品产量变化趋势(单位:万吨)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4.特色产区及品牌认证情况

4.1.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共有308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其中,北京市有2个,分别为“北京市怀柔区怀柔板栗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北京市平谷区平谷大桃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图表16:北京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图片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  制表:农小蜂)

4.2.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15个

截至2022年12月,全国累计认定了3510个“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其中,北京市有15个。

图表17:北京市“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及证书持有者明细

图片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  制表:农小蜂)

4.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由各省产业园所在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送,再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备案审查,最后对名单进行公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为了培育高素质现代农民、深化完善全市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工作。涉及16个省份,多个产业,这些产业园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有力,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和乡村产业兴旺的领头羊。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批准创建7批238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其中北京4个。

图表18:北京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图片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  制表:农小蜂)

4.4.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91个

2011年以来,全国累计认定了11批4182“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申报主体为行政村、行政镇、涉农产业发展好的社区或街道,申报的主导产业为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文化(如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文化等)和新业态(如休闲旅游、民宿、电子商务等)的一个具体品类,且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其中,北京市“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累计有91个。产品涉及水果、蔬菜、休闲旅游、花卉、畜牧业。

图表19:北京市“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分布情况

图片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  制表:农小蜂)

4.5.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0个

截至2023年1月,全国累计有4960个产品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北京市有40个。

图表20:北京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及主要生产经营单位明细

图片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  制表:农小蜂)

4.6.全国农业文化遗产:50个

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的独特农业生产系统。2013年5月21日至今,按照农业农村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求,目前全国共有524个“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其中北京市有50个。

图表21:北京市“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分布情况

图片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  制表:农小蜂)

4.7.中国美丽田园:7个

截至2023年1月,全国的“中国美丽田园”一共认证了248个。其中,北京市有7个,分别为:北京市海淀区稻香小镇稻田、北京市平谷区桃花景观、北京市房山区天开花海葵花景观、北京市密云县蔡家洼玫瑰花景观、北京市房山区贾河梨园、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向日葵园、北京市朝阳区蓝调薰衣草园。

图表22:北京市“中国美丽田园”明细

图片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  制表:农小蜂)

4.8.区域公用品牌:15个

北京市区域公用品牌共15个,其中延庆区、大兴区各3个,平谷区、门头沟和海淀区各2个,昌平区、通州区各1个。其中“北京鸭”区域公用品牌分布范围相对最广,涉及北京市昌平区、大兴区、房山区、怀柔区、平谷区、顺义区、通州区、延庆区,共8个区的46个乡镇。

图表23:北京市“区域公用品牌”明细

图片
(信息来源: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中心  制表:农小蜂)

4.9.绿色食品:300个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产品安全、优质,并使用专用标志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绿色食品认证依据的是农业部绿色食品行业标准。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但对用量和残留量的规定通常比无公害标准要严格。绿色食品实施商标使用许可制度,使用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使用期内,绿色食品管理机构每年对用标企业实施年检,组织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定点检测机构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检,并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合格者继续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不合格者限期整改或取消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截至2023年1月,北京市累计有300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产品类型覆盖蔬菜、水果、畜禽产品以及水产品等细分品种。

图表24:北京市“绿色食品”明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  制表:农小蜂)

5.市场主体培育情况

5.1.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5家

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都是各地多年发展起来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近2000家,其中,北京市有45家。

图表25:北京市“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明细

图片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  制表:农小蜂)

5.2.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61家

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机制与农户相联,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经营规模、带动能力等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省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认定的企业。

目前,北京市共有6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图表26:北京市“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明细

图片
(信息来源: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制表:农小蜂)

5.3.地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

地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要求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及休闲农业等主营业务收入(交易额)占业务总收入(交易总额)的70%以上。近年来,北京市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结构不断优化,目前有3家地市级龙头企业,覆盖了包括种养殖、加工、流通、农业科技、海洋渔业、休闲农业、农业投入品等在内的全产业链。

图表27:北京市“地市龙头企业”明细

图片
(信息来源: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制表:农小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唯恒农小蜂(ID:weihengnxf),作者:毕梅丽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