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野生食用菌产业数据分析简报

前言

野生食用菌,是生长在自然界完全处于野生状态的、非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人们习惯称之为“野生菌”,以便与栽培的“人工菌”相区别。大部分生长分布在茂密丛林或偏远山区,例如:香菇、木耳、猴头菇、牛肝菌、银耳、松茸等,小部分生长分布在田野、路边、草堆上,例如:草菇和口蘑等,属于自然气候条件下的可食用菌。一般分为直接可食用野生菌(不需要按照特殊要求加工即可食用的野生菌)和条件可食用野生菌(具有一定毒性必须严格按照特殊加工要求加工方可食用)。

在我国,野生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年出口金额超亿美元的产业。云南省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而成为享誉中外的“世界野生菌王国”,全国90%的野生食用菌在云南能找到,全省120多个县市均有野生食用菌分布,且野生食用菌上市较早,年生产周期长达8个月,集中在6月~9月上市,进入雨季后,大量上市的野生食用菌成为了云南人舌尖上的美味。以滇中楚雄为代表的滇中高原多品种野生食用菌共生气候生境区,是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的“品种最多、产量最高区域”,也是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生长的“最优气候生境区”。

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楚雄州野生食用菌产业相关数据,从生产规模、细分产区等角度,为关注食用菌产业链上下游科研、加工、仓储、包装、保鲜、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等各方提供参考。

1.野生食用菌产业概况

1.1.经济价值

野生食用菌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25%的粗蛋白,8%的脂肪,60%的碳水化合物,不仅味道鲜美、质地脆嫩,而且营养丰富。一方面,野生食用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而脂肪、糖及热量等含量相对较低,具有增强人体抵抗力,软化血管等保健功效;另一方面,野生食用菌有抗寒、清火、解闷、散热、活血化瘀等药用功效,是一种很好的妇科药物,其提取物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癌、抗辐射等功能,集食用、药用、保健和商业价值于一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健康理念关注度的进一步加强,兼具健康与美味的野生食用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野生食用菌根据其自然生长环境的不同条件,因其具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和较高的药用价值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天然融入当今社会健康食品的行列。

当前,野生食用菌贸易约占世界食用菌菇贸易的20%~30%。因野生食用菌生长发育、繁衍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土壤、生态环境,以及多态的森林和适宜的气候,当生长环境发生重大变故或受到外界侵袭损害时,极有可能面临变异或消失的风险,故而比较稀少且名贵。以2021年云南省为例,2021年,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产量在全省食用菌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约32.93%,而野生食用菌产值所占的比重达64.98%。

1.2.主要品种

目前,我国野生食用菌品种有2000多种,其中,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的种类最齐全、生物总量最大,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复杂的植物区系,成就了云南省高等真菌的丰富多样。在全世界已知的野生食用菌中,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种类占世界的45%,中国的91%,全省境内野生食用菌的生长地覆盖126个县,出菌时间长达8个月,是当之无愧的“野生菌王国”。

从主要野生食用菌资源状况及产业发展现状来看:鸡枞在全球有40余种,中国有24种,云南有20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文平博士通过深度研究开发,掌握了白蚁与鸡枞菌共生巢的种苗培育技术和出菇管理技术,已在楚雄州实现了鸡枞菌大规模全野生种植的技术创新;

全球牛肝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云南,以滇中楚雄为代表的滇中高原多品种野生食用菌共生气候生境区占云南市场的70%,“楚雄牛肝菌”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松茸在全球有15种,中国有5种,云南境内有4种、产量占全国70%~80%,分布在云南46个县,被誉为野生食用菌中的珍品,其中,楚雄州松茸产量约占云南省松茸产量的三分之一,世界产量的六分之一,“南华松茸”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松露(又叫块菌)大约有10种不同的品种,分布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中国、新西兰等国,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的云南和四川海拔1600~2600m的针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楚雄州永仁县每年产鲜松露50多吨,约占全国松露产量的四分之一,“永仁松露”已被认定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1.3.主要产区

参考国际、中国国内及云南省内野生食用菌生长与气候生境的相关性,可大致将云南境内野生食用菌气候生境划分为:以滇中楚雄为代表的滇中高原多品种野生食用菌共生气候生境区,滇中以北及滇北高原温凉、冷凉野生食用菌共生气候生境区和滇中以南的滇南温暖、湿热野生食用菌共生气候生境区。3个气候生境区,分别对应着云南野生食用菌的“品种最多、产量最高区域”、“品种丰富、产量次多区域”和“品种较少、产量较低区域”;又将其称为云南野生食用菌生长的“最优气候生境区”、“优良气候生境区”和“一般气候生境区”。

云南省绝大部分野生食用菌品种和产量都集中于滇中的楚雄、昆明一带的周边地区。楚雄市、禄丰市、南华县、大姚县、姚安县、牟定县、武定县、双柏县、大理市、永平县、弥渡县、保山市、安宁市、晋宁县、易门县、江川县、玉溪市、弥勒县、石林县、师宗县、罗平县为中心的区域及周边区域是云南野生食用菌最优气候生境区的代表地。

子实体形成前期降水量偏少,空气湿度小,日照丰富,气温接近年最高值;子实体形成初期热量充裕,气温达一年中最高,随降雨的增加空气和土壤湿度增大,日照仍较丰富;子实体收获盛期气温变化幅度小,降雨量适中、且分配均匀,晴雨交错,有适当的日照和湿度条件构成了该区野生食用菌生长的最优气候生境。以牛肝菌、松茸、鸡枞、松露、羊肚菌、虎掌菌、香菌、白葱菌、木耳等为主要品种,其中,牛肝菌和松茸以其产量大、经济效益突出,成为该区最具代表性的品种,绝大部分分布于海拔900~2600m的山林中。

2.楚雄州野生食用菌生产现状

2.1.产量持续正增长,规模已近3万吨

楚雄州享有“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野生菌美食县”等诸多美誉,南华县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食用菌基地县,野生食用菌产业是楚雄州一张靓丽名片。多年来,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扶持野生食用菌的发展,把野生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了楚雄州“三品一标”的绿色优势产业。

图表1:楚雄州野生食用菌产量变化趋势

图片
(数据来源: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据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发布的历年《楚雄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楚雄州野生食用菌产量达29591吨(约合2.96万吨),为近年来的峰值,同比较2021年的25081吨增加了4510吨,增幅约17.89%。从长期趋势来看,2010年以来,楚雄州野生食用菌产量整体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年增速在2.39%~24.85%之间不等,近12年间增量达20440吨、增幅约223.36%、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0.27%。

2.2.综合产值近50亿元,一产、二产比重相当

据楚雄彝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数据显示:楚雄州野生食用菌及其产品远销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备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青睐的“天然绿色食品”,2020年实现综合产值39.06亿元(一产19.37亿元,二产19.69亿元);2021年实现综合产值44.23亿元(一产23.47亿元,二产20.76亿元),同比增量约5.17亿元、增幅约13.24%,;2022年,全州野生食用菌产量相对较高,市场价格行情整体较好,预计综合产值会在50亿元左右。

图表2:楚雄州野生食用菌综合产值结构

图片
(数据来源:楚雄彝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  制图:农小蜂)

长远来看,根据《楚雄州“十四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及布局,楚雄州将以南华县(野生菌)“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为引领,楚雄、牟定为重点,大力发展山珍野菌,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完善野生食用菌交易体系,推进线上线下协同联动,把楚雄打造成全国食用野生食用菌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到2025年,全州建设野生食用菌保育基地250万亩(目前,全州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面积约200万亩),食用菌产量达1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80亿元。

2.3.楚雄州野生食用菌主产区

楚雄州下辖的“楚雄市、禄丰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10个县级行政区均有野生食用菌分布,每个产区各有特色。

南华县:全国最大的野生食用菌交易集散地;

武定县:产量8501吨、产值46947万元;

楚雄市:年产量超4千吨,年产值超6亿元;

禄丰市:产量逐年增长,保育促繁示范基地创建进入收尾阶段;

双柏县:年产量达2511吨,年产值约9524万元;

姚安县:以野生食用菌为主的林下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拓展;

牟定县:年产量约570吨,年交易量在1200吨左右;

永仁县:年产松露50多吨,占全国的25%、世界的13%;

大姚县:多措并举助力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

元谋县:野生食用菌的品种和数量逐年增多。

报告核心观点

1. 从资源禀赋来看,楚雄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北,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因地形和海拔的差异,有明显的立体气候和区域小气候特征。云南省是享誉中外的“世界野生菌王国”,以滇中楚雄为代表的滇中高原多品种野生食用菌共生气候生境区,是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的“品种最多、产量最高区域”,也是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生长的“最优气候生境区”。楚雄州野生食用菌产量常年居云南省第1位,“南华松茸”、“楚雄牛肝菌”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仁松露”被认定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2. 从生产规模来看,据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发布的历年《楚雄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楚雄州野生食用菌产量达29591吨(约合2.96万吨),为近年来的峰值,从长期趋势来看,2010年以来,楚雄州野生食用菌产量整体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年增速在2.39%~24.85%之间不等,近12年间增量达20440吨、增幅约223.36%、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0.27%。据楚雄彝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数据显示:楚雄州野生食用菌及其产品远销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综合产值近50亿元,目前一产产值与二产产值相当(各占50%左右)。

3. 细分产区来看,以楚雄州下辖的“楚雄市、禄丰市、南华县、大姚县、姚安县、牟定县、武定县、双柏县”为中心的区域及周边区域均是云南野生食用菌最优气候生境区的代表地。其中,南华县250余万亩林地中生长着2纲9目26科290多种野生食用菌种类,是全国可食用野生食用菌品种最多、产量及交易量最大、品质最好的县,每年带动全州食用菌交易量达全省的30%以上,松露和松茸交易量分别占全国的65%和70%以上,每年有超过40亿产值的野生食用菌从南华走向世界;拥有“世界野生食用菌王国”“中国野生食用菌美食县”“中国野生食用菌之乡”等美誉;是全省唯一一个野生食用菌产业示范县;也是全省唯一被商务部认定为食用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县市。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