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蓝莓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本文基于云果产业大脑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蓝莓生产、消费、进出口等数据,从我国蓝莓产业生产、消费等角度进行分析,为从事蓝莓产业科研、栽培、加工、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报告核心观点
1. 2020年,我国蓝莓产量达34.72万吨,全国各蓝莓生产省域中总产量超过1万吨的省域有9个,分别为贵州(8.5万吨)、四川(5万吨)、安徽(4万吨)、辽宁(3.5万吨)、山东(3.3万吨)、云南(3.25万吨)、吉林(1.5万吨)、湖北(1.1万吨)、江苏(1万吨),其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4.48%、14.40%、11.52%、10.08%、9.50%、9.36%、4.32%、3.17%、2.88%。
2.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追求的日益迫切,对蓝莓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间,我国蓝莓消费量从3.07万吨波动增长至23.07万吨,增长了6.51倍。其中,鲜食消费量从2.63万吨波动增长至19.29万吨,增长了6.34倍;深加工消费从0.45万吨波动增长至3.78万吨,增长了7.5倍。
3. 随着云南蓝莓产业特别是早熟品种的发展和成熟,云南已经成为全国最具优势的蓝莓主产区。据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云南省蓝莓栽培面积达11.85万亩、产量达4.27万吨,与2020年相比,栽培面积同比增长20.18%,产量同比增长31.38%。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红河州建水县、石屏县、蒙自市,曲靖市麒麟区、富源县、马龙区,昭通市永善县,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玉溪市澄江市,普洱市景东县等地区。
蓝莓产业概述
蓝莓是杜鹃科越橘属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学名为“越桔”(1999年前)、“越橘”(1999年后,编辑规范要求),中国蓝莓的概念范畴包括目前国内主栽原产北美的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兔眼蓝莓和原产于中国的笃斯越橘(桔),以及少量进口的欧洲越橘。据《中国植物志》记载,世界范围内的越橘属植物约有450种,分布在北半球温带、亚热带,美洲和亚洲的热带山区,其中,以马来西亚地区最为集中,分布235种以上越橘属植物。目前,我国已知的越橘属植物有91种,24变种,2亚种,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各地,其中以西南、华南地区最为集中。
蓝莓对生长条件要求较为严格,喜弱酸性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PH4.0~5.5),需水量大,但耐涝性不强,需要土质疏松以保证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喜凉爽的气候,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温度为13~20℃左右的环境中,不同品种对温度的耐受性不同。
高丛蓝莓主产于北美温带、亚热带,是目前全世界人工栽植面积最大的蓝莓种类,它又可以分为北高丛蓝莓、南高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北高丛蓝莓适宜栽植在低温休眠期稍长的北方;而南高丛蓝莓需要低温休眠的时间短,适合南方栽植;半高丛蓝莓是高丛蓝莓与矮丛蓝莓的杂交种,适宜栽植在休眠期较长、寒冷的北方。矮丛蓝莓主要分布于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部沿海地区,以野生资源为主,适宜栽植在北方寒冷地区。兔眼蓝莓原产于北美洲亚热带地区,树势旺盛,抗逆性强,丰产,对土壤PH值的要求幅度较宽,休眠期与需水期均较短,适合中国南方地区栽培。蓝莓为喜光树种,且须栽植在排水性良好,并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
图表1:蓝莓品种
蓝莓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蓝莓果实不仅含有糖类、维生素、矿物质,还含有熊果苷、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心抗癌、抗衰老和提高免疫力等独特功效。蓝莓的“蓝”源自于它丰富的花青素含量,据统计,平均每100g蓝莓中含有的花青素可达180~300mg,可生产食用色素或非食用色素,作为高级化妆品原料等。蓝莓果实中富含丰富的果胶,适合加工果酱和果冻,制作果汁饮料、冰淇淋、酸奶、糕点、糖果、果酒等。
图表2:蓝莓加工产品
据记载,世界蓝莓野生种的人工驯化开始于1906年的美国,1037年实现人工栽培后陆续扩展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吉林农业大学率先从国外引进蓝莓品种开启了我国蓝莓产业的发展之路。目前,国内大部分省市均有蓝莓栽培,商业化栽培覆盖全国27个省域,由北到南初步形成以保护地栽培为特色的辽东半岛产区,鲜食与加工兼顾的山东半岛产区,加工与鲜食品种兼顾的长江流域,以加工品种为主的贵州、四川产区,以早熟鲜食品种为主的云南产区以及以鲜食为主的华南产区6个生态特征各不相同、品种各有差异的产区。
云南省具有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紫外线照射强等特点,既能满足蓝莓花芽春化所需要的低温条件,又没有冻害,且大部分地区为酸性红壤土,南北方蓝莓品种均可栽培,是全球最适宜蓝莓生长的产区之一。所产的蓝莓花青素含量高,糖分积累多,品质上乘。全省北回归线以南地区通过设施栽培,鲜果可在12月中旬上市,比国内其他产区提早50天以上,不仅可以填补国内12月~4月上市的空档期,还可填补全球4~5月的供应空档期。随着云南蓝莓产业特别是早熟品种的发展和成熟,云南已经成为全国最具优势的蓝莓主产区。
1.中国蓝莓产业发展概况
1.1.产业发展阶段
我国蓝莓产业的发展历经了研究阶段(1959年~1998年)、规模化栽培试验示范阶段(1999年~2005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以后),范围遍布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27个省域。
1959年,我国对长白山野生笃斯越橘的资源调查研究开启了国内对蓝莓的科学研究工作。1983年吉林农业大学率先在我国开展蓝莓引种试栽工作,1995年初步筛选出了适宜长白山地区栽培的一些优良品种。1988年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所也开始从美国引进蓝莓进行栽培研究。1999年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与日本环球贸易公司合作,在我国山东省青岛市开展了蓝莓的产业化生产栽培试验工作。2000年以前,我国蓝莓产业发展处于初期研究及栽培试验阶段,总体生产规模较小。
从2000年开始,辽宁、山东、黑龙江、北京、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区相继对蓝莓进行了引种试栽,我国蓝莓产业进入规模化栽培试验示范阶段。
2000年,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与青岛杰诚食品公司合作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建立了150亩的北高丛蓝莓基地,成为我国蓝莓产业化栽培最早的生产基地。2001年,在南京植物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贵州省麻江县建立了120亩兔眼蓝莓基地,有力推进了中国蓝莓产业的发展。
2006年以后,国内外公司对蓝莓栽培和生产进行大量投资,我国蓝莓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我国蓝莓栽培面积近2万亩(19845亩);2012年,我国蓝莓产量首次突破1万吨,达1.11万吨(11062吨);截止2020年,我国蓝莓产量达34.72万吨。
2011年至2020年间,我国蓝莓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约达49.66%。产量的高速增长一方面源于我国蓝莓栽培面积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国蓝莓单产水平的快速提升。按单产水平变化趋势可将我国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以后)再细分为产业扩张阶段(2006年~2016年)和产业结构调整阶段(2017年至今)。
图表3:中国蓝莓面积及产量变化趋势
2020年,我国蓝莓单位面积产量约为348.59千克/亩,是2007年(19.65千克/亩)的17.74倍,年均复合增长率约达24.76%。其中,2007年至2016年,我国蓝莓单位面积产量从19.65千克/亩波动增长至93.75千克/亩,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96%;2017年至2020年,蓝莓单位面积产量从163.36千克/亩增长至348.59千克/亩,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8.74%。
图表4:中国蓝莓单位面积产量变化趋势
1.2.区域格局
据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文章显示,截止2020年底,全国蓝莓栽培面积超过10万亩的省域有贵州(22.5万亩)、辽宁(11.7万亩)、山东(11万亩)、安徽(10万亩)、四川(10万亩),以上五个省域蓝莓栽培面积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2.59%、11.74%、11.04%、10.04%、10.04%。总产量超过1万吨的省域有9个,分别为贵州(8.5万吨)、四川(5万吨)、安徽(4万吨)、辽宁(3.5万吨)、山东(3.3万吨)、云南(3.25万吨)、吉林(1.5万吨)、湖北(1.1万吨)、江苏(1万吨),其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4.48%、14.40%、11.52%、10.08%、9.50%、9.36%、4.32%、3.17%、2.88%。
图表5:2020年蓝莓栽培面积区域分布
1.3.品牌建设
1.3.1.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我国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的蓝莓产品包括伊春蓝莓和庄河蓝莓。
其中,伊春蓝莓产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偏低,降水量较充沛,土壤以暗棕壤为主,土壤成分偏酸、有机质含量高。伊春蓝莓的主栽品种是加拿大培育的矮丛蓝莓品种——美登,引种于美国国家种质资源库。伊春蓝莓果实圆形,果面被较厚果粉,呈浅蓝色,丰产性好,栽后第2年即可结果,第4年以后进入盛果期。据伊春日报社报道,伊春市已建成日光温室83栋,种植蓝莓6191.8亩、500万株。
图表6:获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认证的蓝莓产品
庄河蓝莓产于辽宁省庄河市,地处辽宁东半岛南部,属半湿润性大陆性季风气候,也具有一定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季回暖迅速;夏季雨量充沛,高温持续时间短;秋季气温速降,日夜温差较大;冬季干冷,降雨量较少。庄河属北方长日照地区。蓝莓生长季的4~8月份,日照时数为1023.5小时。庄河市土壤以棕壤土和砂壤土为主,以草甸土、碱土为辅,有机质含量平均在1.7%以上;针叶落叶积累较大的北部山区土壤酸性较大,近似生长在自然落叶积累原始森林中的酸性土壤。
庄河蓝莓栽植的主要品种有蓝丰、薄雾、绿宝石、北春、北陆、蓝金、伯克利等品种,果形美观,呈扁圆形,果蒂痕小,大小均匀整齐;呈深蓝色,颜色深浅一致,果粉较厚;有宜人的清香味;果肉营养多汁,甜酸可口,果皮略厚。据大连日报报道,2019年,庄河拥有适合蓝莓栽植的耕地20万亩以上,累计发展蓝莓面积4万亩左右,设施种植面积3万余亩,陆地种植面积近1万亩,结果面积2.2万亩,年创造产值7.5亿元,盛果期达30亿元。
1.3.2.地理标志
目前,国内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蓝莓产品共有6个,分别是黑龙江省的伊春蓝莓、山东省的胶南蓝莓、辽宁省的庄河蓝莓、内蒙古自治区的鄂伦春蓝莓、吉林省的白山蓝莓以及贵州省的紫云蓝莓。
图表7: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蓝莓产品
在以上6个蓝莓产品中,伊春蓝莓和庄河蓝莓还获取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认证。
胶南蓝莓产于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2012年8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胶南蓝莓”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胶南市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由花岗岩母质发育形成的天然偏酸性土壤为蓝莓栽培提供了优越的种植资源条件。胶南蓝莓果实平均重0.5~2.5克,最大果重5克,果实直径8~16毫米,果实亮蓝色,果粉均匀,果形扁圆,果蒂痕小而干,果个大且含糖量高耐储运,色素含量高,干物质多,甜酸适口,有清爽宜人的香气,适宜鲜食。
鄂伦春蓝莓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2017年1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鄂伦春蓝莓”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鄂伦春自治旗属寒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光照充足;夏季雨热同期;冬季寒冷漫长。年平均无霜期95天,年平均降水量611毫米,年有效积温2200℃,适宜蓝莓等低温植物生长。土壤为暗棕壤和黑色草甸土,土质肥沃,偏酸性,pH值为5.5~6.4,生产的蓝莓口感好、产量高。鄂伦春蓝莓果实呈蓝色及亮蓝色,风味独特,甜酸适口,香爽宜人,口感好,品质高。
白山蓝莓产于吉林省白山市,202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白山蓝莓”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空气洁净度高,气候冷凉湿润,昼夜温差大,是天然生态资源宝库。白山蓝莓果实全部着色为蓝紫色,果粉完整,圆形,质地中硬,果蒂痕小且干,果实直径12~18毫米,单果重1.5克~2.5克;果肉细腻呈白色,成熟期较为集中。
紫云蓝莓产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202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紫云蓝莓”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紫云蓝莓种植区属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干湿明显,年日照数为1294.5小时,年平均气温15℃左右,持续7℃以下低温天气在60天以上,满足蓝莓开花结果对低温积累的要求。3~7月是蓝莓由芽萌动到盛果期的关键生长阶段,紫云蓝莓种植区3~7月的平均气温在18.9℃以上,日照时数长,降雨量占全年平均降雨70%以上,光照充足,雨量丰富,温度适宜,有助于促进紫云蓝莓果实积累糖类物质。
种植区内的土壤多为黄色壤土,呈弱酸性,pH值4.5~5.6之间,有机质含量丰富。紫云蓝莓以奥尼尔和莱格西两个品种为主。其中奥尼尔品种果粒圆型或扁圆型,单果重≥0.75克,果皮深蓝色,果粉多,果蒂痕中等,果皮薄;果肉淡黄色略透明,细腻多汁,甜酸适口,果香味浓;莱格西品种果粒圆型或扁圆型,果实中等,果皮深蓝色,果粉多,果蒂痕小,果皮厚,果肉淡黄色,细腻多汁,酸甜适口。
1.3.3.名特优新
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的蓝莓产品总计有23个,分别分布在山东省(4个)、安徽省(3个)、江苏省(3个)、辽宁省(3个)、广东省(2个)、贵州省(2个)、青岛市(2个)、大连市(1个)、河南省(1个)、浙江省(1个)、湖北省(1个)、陕西省(1个)。其中,“六步山蓝莓”同时在江苏省的南京白龙有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北省的鄂州梁子湖区白龙有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
图表8: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的蓝莓产品
1.3.4.一村一品
与蓝莓相关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总计有22个,分别分布在山东省(4个)、云南省(2个)、吉林省(2个)、江苏省(2个)、江西省(2个)、贵州省(2个)、北京市(1个)、安徽省(1个)、河南省(1个)、湖北省(1个)、西藏自治区(1个)、辽宁省(1个)、重庆市(1个)、黑龙江省(1个)。
图表9:与蓝莓相关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2.中国蓝莓产业消费现状
2.1.消费规模
蓝莓营养丰富,口味独特,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追求的日益迫切,对蓝莓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间,我国蓝莓消费量从3.07万吨波动增长至23.07万吨,增长了6.51倍。其中,鲜食消费量从2.63万吨波动增长至19.29万吨,增长了6.34倍;深加工消费从0.45万吨波动增长至3.78万吨,增长了7.5倍。据国内外蓝莓业界预测,我国蓝莓年需求量约为100万吨,未来市场还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表10:中国蓝莓消费规模变化趋势
2.2.销售渠道
随着消费者对蓝莓需求量的进一步增长,蓝莓需求逐渐渗透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蓝莓产品的销售渠道、销售方式、销售地点逐渐呈多元化趋势发展。销售渠道从线下销售向线上销售扩张,且线上销售占比呈扩大趋势;销售方式从单纯的农产品销售逐渐向农、文、旅结合的游客采摘、产品加工等方面扩张;销售地点从早期以高档零售商店为主,逐渐按不同品种出现区分:鲜果销售主要在大型超市、高档住宅区附近的市场、品牌专业店等,深加工产品以集采、私域购买、精品超市、便利店、餐饮店为主。
2.3.加工领域
2010年全球用于蓝莓加工消费量约占总产量的43%,北美洲蓝莓加工比例约为53%,蓝莓加工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中国一直有野生蓝莓食用和加工的传统,但我国蓝莓加工产业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期,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采集野生资源用于加工果酒、饮料,进入21世纪,随着“蓝莓”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我国蓝莓加工产业才迎来一段较为快速的发展时期。根据国际蓝莓协会(IBO)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蓝莓加工率达53.85%,超出全球平均水平,但主要加工产品以果汁饮料、果干、果酱等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为主,市场竞争力较低。
虽然科研人员对蓝莓中功能性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多酚和花色苷等的提取、分离和纯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工艺,同时也对黄酮类化合物、多酚和花色苷等功能性成分的保健功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缺乏转化,如保健品、药品及药物中间体等深加工产品还很少,加工副产物(如皮渣)综合利用度也不足。现代水果产业一定是鲜食和加工兼顾发展的,我国蓝莓产业发展起步晚,鲜食供不应求,可供加工的蓝莓果实资源有限,但未来蓝莓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夯实现代蓝莓加工产业的基础。
2.4.消费者偏好
艾瑞咨询《2022年美好生活水果新食尚消费趋势报告》,综合比较颜值、营养价值、功效三大方面,蓝莓在综合考量下夺得超级水果冠军。蓝莓代表着健康、品质的生活方式,满足了消费者对氛围感、情绪治愈、颜值高等偏好的需求。消费者对蓝莓最为关注的是具体的营养成分和功效、其次还有自制美食方法以及食品搭配,高线城市和高收入人群更关注产地信息和摆盘拍照。
消费者购买蓝莓主要是因为其营养价值高,保护眼睛和抗衰老;在挑选蓝莓时消费者主要关注口味和果径大小,其次是季节性。蓝莓购买线上、线下并行,购买便捷,即时性高,单次购买多盒为主。超过80%消费者在购买时会关注产区,其中云南知晓率最高,为47.6%,其次是进口产地智利,为46.5%。国产产地的购买比例较为主流,达81.6%,云南产地仍为购买率最高的产地。品牌方面,国产品牌佳沃蓝莓认知度领先,进口品牌怡颗莓排名第二。
图表11:中国蓝莓消费者偏好
2.5.进出口贸易
虽然近年来我国蓝莓生产规模快速提高,但仍然无法满足国内市场对蓝莓的需求,仍需大量进口蓝莓鲜果,所以,我国蓝莓的贸易逆差极为明显。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蓝莓进口量为2.96万吨(29597.17吨)、进口金额为13.78亿元(137835.58万元),出口量为123.46吨、出口金额为325.48万元。
我国蓝莓进口量排名前三的省域依次为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其中,广东省蓝莓进口量为1.64万吨(16364.34吨)、进口金额为7.75亿元(77468.00万元),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5.29%、56.20%;上海市蓝莓进口量为0.76万吨(7618.71吨)、进口金额为3.57亿元(35717.54万元),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5.74%、25.91%;浙江省蓝莓进口量为0.41万吨(4064.98吨)、进口金额为1.79亿元(17875.25万元),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3.73%、12.97%。
图表12:2021年中国蓝莓进口省域排名(按进口量)
据中国海关公布信息显示,获得我国新鲜蓝莓或越橘检验检疫准入资格的国家/地区有乌拉圭、智利、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加拿大、美国、赞比亚及朝鲜;获得我国冷冻蓝莓或越橘检验检疫准入资格的国家/地区有爱沙尼亚、白俄罗斯、拉脱维亚、俄罗斯、法国、立陶宛、乌克兰、瑞典、芬兰、美国、加拿大、智利、阿根廷以及罗马尼亚。
2021年,我国蓝莓进口来源国主要有秘鲁、智利和美国,其中我国从秘鲁进口的蓝莓进口量为2.33万吨(23274.5吨)、进口金额为10.85亿元(108506.71万元),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8.64%、78.72%;从智利进口的蓝莓进口量为0.63万吨(6320.4吨)、进口金额为2.93亿元(29310.05万元),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1.35%、21.26%;从美国进口的蓝莓进口量为2.28吨、进口金额为18.82万元。
图表13:2021年中国蓝莓进口来源地排名(按进口量)
从出口来看,2021年,我国蓝莓主要从黑龙江出口至俄罗斯、辽宁出口至马来西亚以及云南出口至新加坡。其中,最主要的对口市场为俄罗斯,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我国黑龙江向俄罗斯出口的蓝莓数量为122.63吨、金额为322.73万元,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分别为99.33%、99.16%。
图表14:2021年中国蓝莓出口省域及对口市场排名(按出口量)
3.国内蓝莓主产区生产概况
3.1.云南省蓝莓产业生产现状
3.1.1.生产规模及趋势
云南省是全球蓝莓最适宜产区之一,地处低纬高原,气候主要属低纬山原季风气候,冬季受干燥的大陆季风控制,夏季盛行湿润的海洋季风。全省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全年无霜期长,光照条件好;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七个气候类型,能够实现11月至翌年7月全年9个月的蓝莓鲜果供应。
云南省内不同产区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条件产生差异变化,高海拔地区早晚温差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口感极佳;低海拔地区温度较为平稳,升温早,低温期较短,提早了蓝莓鲜果的供应期。通过设施生产进行反季节栽培,实现蓝莓鲜果提早上市是我国蓝莓生产的一大特点,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云南早熟蓝莓在上市时间和成本上具有双重优势。另一方面,根据《云南植物志》,云南越橘有46个种,7个变种,主要分布在麻栗坡(16个种)、景东(14个种),贡山(14个种)、屏边(14个种)、腾冲(11个种)、西畴(11个种),丰富的种质资源为云南省蓝莓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22年7月,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提出将加快培育蓝莓、树莓等小浆果,早熟葡萄、冰糖橙、软籽石榴、晚熟芒果等优质果种,打造全国中高端水果“一流产区”。
云南省蓝莓产业的商业化发展起步于2003年,云南省科技厅将蓝莓、树莓等食用小浆果的资源调查及引种开发项目,列入重点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并组织云南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新西伯利亚中心植物园开展科技合作,共同进行蓝莓的引种、筛选及栽培技术合作研究。云南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园艺所先后从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国引进30多个蓝莓品种,并评价筛选出适宜云南高、中海拔地区栽培的8个优良品种。
2004年,澄江县科技局从南京植物园引进12个蓝莓品种进行商业化栽培试验示范,其后,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陆续从国内、国外各蓝莓产区引种新品种蓝莓。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消费者对优质蓝莓的强劲需求,云南蓝莓产业迅速发展。据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云南省蓝莓栽培面积达11.85万亩、产量达4.27万吨,与2020年相比,栽培面积同比增长20.18%,产量同比增长31.38%。
图表15:云南省蓝莓栽培面积及产量变化趋势
3.1.2.产区分布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云南已经成为国内浆果种植的核心产区。目前,云南蓝莓产业形成了以滇中、滇南及滇东南、滇东北、滇西及滇西北为主的四大主产区。
其中,滇中产区主要包括昆明、楚雄和玉溪,以山地和山间盆地地形为主,地势起伏和缓,集中了云南全省近一半的山间平地(坝子),开发强度较低;位于长江、珠江和红河上游,有滇池、抚仙湖等高原湖泊,水资源保障程度较高;属亚热带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如春,干湿季分明;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土壤成分偏酸。其中,昆明、楚雄蓝莓果期为每年5月至7月,为中熟蓝莓产区;玉溪果期为10月下旬至次年4月,为早熟蓝莓产区。
滇南及滇东南产区以红河、西双版纳、普洱为主,是云南早熟蓝莓优势产区,也是全省最大的蓝莓主产区。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具有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而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干季从当年11月到翌年4月,湿季从5月至10月。年平均气温18.9℃~22.6℃之间,年降雨量1136~1513毫米。湿季云雨多,风速小,日照少,气温高,湿度大;干季期间云雨少,光照强。西双版纳地区利用其特殊的气候条件,栽培常绿蓝莓品种,实现了11月中旬到4月中旬供应蓝莓鲜果的目标。红河州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既没有冻害,又能满足蓝莓花芽所需的低温条件。在云南低海拔地区的西双版纳和红河地区,采用防雨棚和简单的升温保温措施,利用低需冷量品种实现了3月份栽培,当年丰产,11月份至翌年5月中旬结果的目标。而且日照时间长,这里的蓝莓上市早、果粒大、口感好,市场供不应求,是栽培早熟蓝莓的理想区域。
滇东北地区素有“滇黔钥匙”之称,主要包括曲靖市和昭通市。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冬春光照条件较好,春温不稳,风高物燥,降水不均;夏无酷暑,降水集中,涝旱兼有,风和日丽;秋季降温快,阴雨多;冬暖冬干,寒潮降温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滇东高原主要分布土壤为山原红壤,土壤成分偏酸性。主要种植南高丛、北高丛蓝莓品种,果期每年5月至7月,为中熟产区。
滇西及滇西北产区属寒带型气候,长冬无夏,春秋较短。以大理、保山为主的滇西及滇西北地区是云南省特殊蓝莓产区,既可以实现国内最早成熟,也可以实现国内最晚成熟。
图表16:2020年云南省蓝莓栽培面积分布情况
据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云南省蓝莓主要产区集中在红河州建水县(0.93万亩)、石屏县(0.66万亩)、蒙自市(0.36万亩),曲靖市麒麟区(0.76万亩)、富源县(0.3万亩)、马龙区(0.25万亩),昭通市永善县(1.2万亩),西双版纳州勐海县(1.1万亩),玉溪市澄江市(1.01万亩),普洱市景东县(0.3万亩)。其中,永善县栽培面积最高,产量达1万吨,高于其他县(市、区)级产区;勐海县单产水平最高,达836.36千克/亩,栽培面积和产量在县(市、区)级产区中排名第二。
图表17:2020年云南省蓝莓产量分布情况
蓝莓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的新兴小浆果树种,吸引了大量的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投入到蓝莓产业,使蓝莓产业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曲靖佳沃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麒麟区及马龙区就流转土地2000余亩,涉及周边村民722户,实现年增收298万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及蓝莓种植采摘工作,平均每年使用零工数量约54900人次,实现村民打工增收约460余万元。
2021年以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干河彝族乡通过招商引资实施土地流转,发展高科技现代农业蓝莓种植1304亩,实现产值8000万,促进群众增收500余万。据了解,干河乡自引进蓝莓企业后,每年可有效解决就近就地务工近4万人次,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地务工带动群众增收570余万元。其中群众劳务薪金收入400余万元,1304亩土地流转金收入170万。
3.1.3.品牌建设——云南省“十大名品”
3.1.3.1.佳沃
2012年,佳沃选中蓝莓和猕猴桃作为联想进入农业产业上游的起点,希望通过“高端水果”的口感差异化做到品牌差异化。2017年,佳沃在云南成立了红河佳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在红河州和德宏州筹建了新的蓝莓基地。红河佳裕公司由佳沃鑫荣懋和智利最大的蓝莓种植商Hortifrut合资成立,两家公司分别在新公司持股49%和51%,Hortifrut的加入为红河佳裕公司从海外引进优良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帮助。通过引入基质栽培等现代化栽培技术,红河佳裕蓝莓基地更加接近“现代农业”模式——更少人工干预、更大的规模和产量。红河州的蒙自市几乎全年无霜,佳沃基地的蓝莓能实现当年挂果、第二年丰产,而传统蓝莓则是3年挂果、5年丰产;佳沃基地的蓝莓采摘季从11月开始,直到第二年的6月,基地面积共8000亩,年亩产量2吨。
3.1.3.2.Driscoll's怡颗莓
Driscoll's怡颗莓于1872年在美国加州创立,致力于栽培高品质、美味和天然多汁的新鲜树莓、蓝莓、黑莓和草莓,经过四代家族的经营与发展,成为北美领先的新鲜浆果品牌,拥有22个种植基地,遍布全球6大洲。
2013年,怡颗莓开始在中国云南与当地政府和民众合作种植浆果,并于2016年正式在中国开始销售。怡颗莓在云南三个不同海拔的地区拥有浆果种植基地,其中,西双版纳基地海拔最低,红河基地海拔居中,曲靖基地海拔最高。据悉,西双版纳基地的蓝莓产量占80%,黑莓和树莓产量占20%。
一方面,Driscoll's怡颗梅第一个在云南广泛种植了适宜南方气候的蓝莓品种,无需冷温就能开花、结果的“常绿品种”。与云南的气候优势配合,将蓝莓果实成熟期提早到2月份,抢占国产蓝莓上市的空档期,通过占据时间和价格的优势,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基于国内消费者更喜欢口感偏甜、个头更大蓝莓的市场需求改良了原产于美国的品种,将蓝莓“本土化”。与此同时,怡颗梅也是中国最早选择为蓝莓定制的“基质栽培”的公司之一,将蓝莓苗载入由椰糠制成的“基质”中,配好比例的水肥从远端管道被输送进基质中,并且随着蓝莓不同的生产阶段精确调节肥料中的元素。这套系统让土壤的改良变得不再必要,加上更先进的大棚技术,大规模种植蓝莓的风险更低,进而意味着更高和稳定的产量。
3.2.贵州省蓝莓产业生产现状
1999年贵州省麻江县引种第一批蓝莓,填补了我国西南地区没有蓝莓的空白。近年来,贵州省麻江、丹寨、黄平等县将蓝莓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一方面,随着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贵州省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跃居全国第一;另一方面,在区域布局上形成了以麻江县和黎平县为主的蓝莓种植基地,其中,麻江县蓝莓种植面积7万亩,有机认证14600亩,是贵州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2020年,贵州省蓝莓总种植面积、产量均位列全国第一,规模分别为22.5万亩、8.5万吨,在全国比重分别为22.59%、24.48%,按照贵州省农业产业相关政策及规划,未来仍有进一步扩种的趋势,生产规模有望进一步增加。
3.3.四川省蓝莓产业生产现状
四川省位于亚热带范围内,由于复杂的地形和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气候复杂多样。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在地形作用下,以垂直立体气候为主。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针对不同生态区进行蓝莓生产布局,延长蓝莓的上市周期,实现周年生产蓝莓。而且,四川省拥有丰富的酸性的紫色土和高有机质含量的草甸土、泥炭土资源,有利于蓝莓产业的发展。
四川省于2007年在成都平原开始商业化种植蓝莓,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县市区辐射。目前四川省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在全国排名第4、第2,成为主要的蓝莓商业化种植区。2007~2011年,四川省蓝莓种植面积发展缓慢,处于规模化种植试验示范阶段;2011年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20年底,四川省蓝莓种植面积由0.22万亩增加到10万亩、增长约45倍,产量由10吨增加到5万吨、增加约5000倍,其中,种植面积位列全国第5,产量位列全国第2(仅次于贵州)。目前,四川省有80多个县市发展蓝莓产业,其中,鲜果占比约为60%,销售方式以观光采摘、水果经销商、地方小商贩采购销售和电商线上销售等方式为主。
3.4.安徽省蓝莓产业生产现状
安徽地处我国中部,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区,气温、光照、降水量和冷量单位可以满足兔眼蓝莓和南方高丛蓝莓的生长需要,果实成熟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同时,安徽省也具有丰富的酸性土壤资源,分别分布在大别山区、沿江丘陵和皖南山区。2000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首次开始蓝莓的引种繁育工作;2005年建立了安徽省首家蓝莓种植示范园,现已培育出多个适应安徽种植的新品种。安徽全省蓝莓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安庆市、芜湖市;江淮流域的合肥市、滁州市;皖南山区黄山市、宣城市等地区。2020年,安徽省蓝莓总种植面积、产量已分别达10万亩、4万吨,在全国比重分别为10.04%、11.52%,其中,面积位列全国第4,产量位列全国第3。
3.5.辽宁省蓝莓产业生产现状
辽宁省蓝莓产业发展起始于露地栽培,随着新品种的推广及先进种植技术的发展,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设施栽培模式逐渐兴起和发展,果实成熟期逐渐扩张至4月初至7月下旬。栽培品种有北陆、蓝丰、斯巴坦、M7、伯克利、杜克、蓝金等,其中以北陆、蓝丰为主。
辽宁省东部,包括丹东市的东港市、风城市、宽甸县的绝大部分地区,鞍山市的岫岩县的部分地区及大连市的庄河市,自然条件优越,属北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渤海、黄海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多为棕壤、潮棕壤、草甸土、水稻土等微酸性,蓝莓栽培面积在全省所占的比重达90%以上,是辽宁省蓝莓适宜栽培区;辽宁省海湾两侧,包括大连市的金州区、普兰店、营口市及锦州市的部分地区,属北温带温和气候区,冬季冷凉,夏季气温适中,土壤微酸一中性,是辽宁省蓝莓次适宜栽培区;辽宁省中北部,包括沈阳地区的棋盘山、苏家屯区、法库、抚顺部分地区,属北温带寒冷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土壤多为微酸性、中性,也适合蓝莓生长发育,是辽宁省蓝莓较适宜栽培区。
2020年,辽宁省蓝莓总种植面积、产量已分别达11.7万亩、3.5万吨,在全国比重分别为14.4%、10.08%,其中,面积位列全国第2,产量位列全国第4——根据蓝莓挂果周期,接下来3~5年,辽宁省种植的蓝莓将陆续由结果阶段进入盛果期,产量规模将会逐渐增加。
3.6.山东省蓝莓产业生产现状
山东省是中国蓝莓产业化的发祥地,野生蓝莓资源和气候、土壤条件优越,2017年以前栽培面积和产量一直位列全国第1位。山东省青岛崂山和烟台昆嵛山长有越桔属植物腺齿越桔,泰山、沂蒙山和青岛大珠山存在野生杜鹃花。山东省年均气温10~14℃,最低气温高于零下20℃,降水量500~900毫米,胶东半岛和中部山区有大面积的微酸性砂壤土,气候土壤条件适合蓝莓生长发育,露地生产果实成熟期为6月初至7月中旬。
1995年,山东省政府向美国派出访问学者,学习考察蓝莓种植并引进蓝莓组培繁育技术。1999年山东省科技厅立项资助,将蓝莓新品种引进及组培技术研究立为科技攻关项目。2006年国家外专局在山东省泰安市举办了全国高灌蓝莓栽培现场观摩会。2008年在山东省临沂市举办了山东省蓝莓产业化发展研讨会,成立了山东省蓝莓协会。2008年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的4个高灌蓝莓品种通过专家验收,并通过了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截止2017年,全省有12个地市种植蓝莓,其中,以青岛、日照、临沂种植面积排名前列。
2020年,山东省蓝莓总种植面积、产量已分别达11万亩、3.3万吨,在全国比重分别为11.04%、9.5%,其中,面积位列全国第3,产量位列全国第5——接下来几年,山东省种植的蓝莓也将陆续进入盛果期,市场供应量也将会逐渐增加。
3.7.吉林省蓝莓产业生产现状
早期中国蓝莓及相关产品均为进口,1983年,吉林农业大学率先从美国引入蓝莓优良品种;1999年,吉林农业大学的李亚东教授选育出我国第一个蓝莓优良品种“美登”;2011年,蓝美股份成功研发了“蓝美1号”等优质品种。从2002年开始,吉林省蓝莓陆续产果,市场上鲜果供应量逐年上升。蓝莓生产企业也逐渐增多,市场上蓝莓产品逐渐转为以国内企业供应为主,据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数据显示,2020年,吉林省蓝莓栽培面积、产量均位列全国第7,规模分别为6万亩、1.5万吨,在全国比重分别为6.02%、4.32%,主要产区有白山市、靖宇县、通化市。
吉林省是我国蓝莓日光温室生产的优势产区之一,其中,白山市是国内最早的蓝莓试种区域,历经多年的发展积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加工产业平稳发展,仓储销售服务日趋完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为长白山地区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白山蓝莓作为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功能保健品等行业。据吉林省人民政府信息显示,目前,白山市蓝莓深加工企业已发展到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全市蓝莓工业产品有蓝莓酒、蓝莓饮料、蓝莓果干和蓝莓保健品四大系列18个品种。长白山高山蓝莓酒有限公司生产的长白山蓝莓酒、长白山蓝莓干红酒获得“吉林名牌”和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金奖。白山市林源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林源春”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靖宇县蓝莓产业生产规模也呈不断发展壮大趋势,据吉林省人民政府信息显示,2022年,靖宇县蓝莓种植面积已达3.2万亩,为进一步整合长白山寒地蓝莓种植、销售资源,助推靖宇县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高靖宇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将靖宇县发展成为长白山蓝莓第一县及重要的蓝莓集散地是吉林省蓝莓产业的主要目标。近年来,靖宇县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深度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的蓝莓产业,蓝莓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培育持续加快,产业链条日趋完善,集聚优势已经显现。2020年,三道湖镇被评为吉林省蓝莓之乡,成为全省唯一的蓝莓特色小镇。
靖宇蓝莓产业发展最早起源于2002年,从2016年开始,靖宇蓝莓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由2002年的310亩,到2010年的3000亩左右快速发展到2022年的3.2万亩,并且涌现出蓝莓专业村12个,蓝莓栽培户2380多户。天然的地理优势,让靖宇县所产的蓝莓品质好,果感酸甜,果肉细腻,风味独特。靖宇县目前生产的蓝莓鲜果,除了本地加工企业收购以外,绝大部分销往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吉林等地。靖宇境内现有一条铁路、两条高速、两条国道,交通区位优,为蓝莓鲜果的快速短途运输提供了便利。
通化市则通过强化措施,全力推进蓝莓优质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建全和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通化蓝莓产品品牌效益,逐步将蓝莓产业培育成为通化市的新兴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全市蓝莓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鲜果收储能力达到6000吨,深加工能力达到4000吨。从地理环境上看,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区,生态环境优良,雨水充沛,土质肥沃,有丰富的酸性土壤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山坡林地近100万亩,包括参后地近20万亩,适合蓝莓生长,具备大规模发展蓝莓生产的自然条件。
目前,通化市现有省级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一户——通化禾韵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4162万元,是一家集蓝莓育种、良种繁育、种植、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公司,是我国首个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创建蓝莓产业化发展的企业,是市政府唯一批准在通化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企业,也是我国蓝莓行业当中唯一通过和执行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有机食品标准的企业。
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国优质果品基地、国家级星创天地、吉林省农产品特优区、吉林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吉林省一二三产融合示点单位,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蓝莓规模、科技和产业化水平在我国蓝莓行业当中位居前三,蓝莓鲜果销量位居全国第二位。公司累计投资3亿元,建成6000亩有机蓝莓种植基地、6000吨蓝莓收储基地、4000吨产品深加工基地和每年400万株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公司已开发的深加工产品有果汁、果酱、果酒、果干、蓝莓叶黄素等系列产品,提高了产业附加值,产品品质居全国首位。
3.8.湖北省蓝莓产业生产现状
2001年,湖北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开始蓝莓引种试验,先后从中科院南京植物园、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以及美国引进兔眼蓝莓、北高丛蓝莓、南高丛蓝莓品种50余份,筛选适宜湖北省种植的蓝莓优新品种。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降水充沛,全省酸性土壤分布广泛、有机质含量丰富,是国内最适宜蓝莓栽培生产的区域之一。
鄂东南产区(咸宁、黄石、黄冈)与鄂西北(保康)海拔差距明显,地势的立体分布形成了果实成熟期的明显差异,露地栽培早熟品种与晚熟品种果实成熟期差异可以达到60~80天,配合先进的设施栽培技术还可以获得更长的果实采收期。据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湖北省全省蓝莓种植面积达4万亩,居全国第八位,在全国蓝莓种植面积中所占的比重约为4.02%;产量达1.1万吨,同样居全国第八位,在全国蓝莓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3.17%。
3.9.江苏省蓝莓产业生产现状
截止2020年,江苏省超过35个县(区、市)栽培蓝莓,全省蓝莓栽培面积、产量分别为3万亩、1万吨,在全国比重分别为3.01%、2.88%,其中,面积位列全国第10,产量位列全国第9。细分产区来看,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的产区有连云港市、溧水区、灌云县和溧阳市、东海县、句容县、海州区、新沂市、盱眙县、江宁区。全省种植的蓝莓品种有近30个,主要栽培品种包括灿烂、粉蓝、园蓝、顶峰、奥尼尔、薄雾、绿宝石、莱格西、蓝丰等,果实成熟期为5月中旬至7月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