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贸易的大背景下,粮食安全始终是各国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中国而言,大豆的战略储备尤为关键,这不仅关系到国内市场的稳定,更触及到了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基础。
2024年,全国大豆产量2065万吨,比上年减少19.5万吨,下降0.9%。大豆产量同比稳中略降,关内产区收购市场稳而不乱,春节前关内豆市或以易涨难跌趋势为主;东北产区国储拍陈收新仍同步进行,高蛋白豆源总量偏少,部分区域收购价格上涨,春节前东北大豆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大豆是中国种植面积和产量最高的豆类作物。2023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57亿亩、产量达2084万吨——是1958年以来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年份。除青海及港、澳、台地区未统计外,全国各地均有大豆种植生产。
12月USDA供需报告大豆点评:12月11日零点(北京时间),美国农业部发布12月份供需报告,此次月报未对美国大豆、巴西大豆平衡表做调整,对2024/25年度阿根廷产量及压榨、2023/24年度巴拉圭的出口及压榨进行了调整但最终期末库存不变,整体下来报告数据调整有限且大部分调整符合市场预期,故就数据报告影响来看呈中性。
回顾2024年国内豆粕市场,呈现出价格重心大幅下移的态势。据Mysteel数据,2023年国内豆粕现货价格运行区间在3700-5100元/吨,而2024年豆粕价格运行区间在2900-3900元/吨,波动幅度缩窄的同时价格重心也大幅下移,最低跌至三年来低位,连粕期货01合约价格更是跌至四年低位。
回顾11月广东市场走势,整体呈现先涨后跌而后企稳震荡的走势。月初由10月底的2930元/吨一路上涨至3120元/吨,而后下跌至最低2900元/吨,月末再次企稳回升。
当前国内压榨产能格局呈现宽松态势,近十年来,国内年大豆压榨产能由1.2亿吨增至1.4亿吨,增幅达16.7%。但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大豆压榨产能利用率却逐步下滑。本文将总结当下国内进口大豆压榨格局,并整理未来两年压榨产能情况以供各位参考。
一季度美湾大豆价格先落后涨,1-2月份价格下调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大豆供需结构维持宽松的格局,并且2024年美豆种植面积数据预估较高,都对进口豆价格形成不利影响。
11月USDA供需报告大豆点评:11月9日零点(北京时间),美国农业部发布11月份供需报告,本次报告整体呈利多状态,数据明显下调美国及全球大豆产量,虽消费量也有所下调,但幅度不及产量,故美国及全球大豆期末库存环比下调。
10月东北玉米市场价格稳中偏弱运行,逐步盘整。黑龙江东部地区农场直收粮集中上市,潮粮主要发往周边深加工企业,烘干粮发往北港。黑龙江地区深加工企业到货情况较为充足,报价陆续呈现弱势。
特朗普的获胜立即让全球投资者和商界领袖纷纷评估他重返白宫意味着什么?我们之前已经谈过,特朗普第二任期经济政策的一个关键支柱,就是对进入美国的商品征收一揽子关税,而这必将会对农业食品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农业部11月供需报告将于11月9日凌晨公布。从2001年开始的23次11月报告中,只有3次报告没有对美豆单产进行调整,剩余20次中,美豆单产上调的有12次。只有2次报告调整美豆种植和收获面积,均是下调种植和收获面积。15次报告调整了美豆压榨和出口,其中有6次下调了美豆压榨,有7次下调了美豆出口,其余均是上调美豆压榨和出口。
10月南方产区大豆先跌后稳。国庆期间,南方黄淮海产区大豆集中上市,短时间的供应压力使得南方产区价格呈现季节性下跌态势,各区域不同程度下滑。
自2018年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改变粮食进口来源,这使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如果美国总统大选后与华盛顿的贸易摩擦爆发,中国可以对美国农产品征收针锋相对的关税,同时对其粮食安全造成的损害也更小。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9月中国进口大豆1137.1万吨,环比8月降幅6.36%;同比增幅58.95%;因国际大豆价格下跌,国内油厂压榨利良好,2024年1-3季度大豆进口量累计值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截至10月4日,CBOT大豆期货主力合约收跌,较国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回落。主要因天气预报预计下周巴西北部将出现有利于作物生长的降雨,且美元上涨削弱了美国大豆出口。当前外围国际市场仍聚焦于南美大豆产区天气以及美豆新作的出口销售预期。
国庆长假即将来临,国内油厂豆粕及菜粕的生产、提货都将受到影响,市场对此颇为关注。为此,Mysteel农产品针对国内主要油厂大豆压榨油厂及菜籽压榨油厂进行了调查,调查覆盖东北、华北、陕西、山东、河南、华东、江西、两湖、川渝、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主要市场。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8月份我国进口大豆1214.4万吨,同比增加278.1万吨,增幅29.7%,破历史最高记录。1月至8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7048万吨,同比增加192万吨,增幅2.8%,平均成本(包含税费不含港杂)4076元/吨,较去年同期的4800元/吨下降15.1%。
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表示,2024年9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估计为582.8万吨,高于一周前估计的551.4万吨。8月份出口量为797.4万吨,去年9月份出口量为554.6万吨。
8月USDA供需报告大豆点评:9月13日零点(北京时间),美国农业部发布9月份供需报告,本次报告整体呈中性,数据调整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报告发布后CBOT大豆期货收高,11月期约上涨11美分,报收于1011.75美分/蒲式耳。本次的9月报告大豆相关数据大部分与8月报告持平,市场关注的美豆新作单产数据未做调整。我们将在本篇中分析9月供需报告中大豆供需数据的具体调整。
根据Mysteel数据跟踪显示,自9月6日始豆粕日度成交连续3日低于10万吨,其中也基本为现货成交,远月成交较少,成交量下降较为明显。另外,市场成交均价也在逐日下跌,截至11日,全国豆粕成交均价为3076元/吨。从豆粕市场成交量价齐跌的现象不难看出本周豆粕市场的逐步转弱。在中秋备货的关键时刻,豆粕需求似乎没有表现出应有的韧性,背后原因几何?国庆节前备货还是否有期待空间?
美国CBOT11月大豆期货在短短三周内上涨了近70美分,因为8月下旬的极端高温可能给美国中西部大豆作物带来了比预期更大的压力。
8月USDA供需报告大豆点评:8月13日零点(北京时间),美国农业部发布8月份供需报告,本次报告超预期偏空,报告发布后CBOT大豆期货收低,11月期约下跌14.5美分,报收于988美分/蒲式耳。这也是近三年来美豆期价的历史低点,主要受美豆及全球大豆大供应影响,全球大豆产量回升,但是大豆消费增速不及产量增速。
美国农业部在其过去三个月份的供需报告中公布的52蒲/英亩已是较高水平的单产估值,但随着天气持续利于美豆种植及其优良率位于历史高位,市场不断提高对2024/25年度美豆单产及产量预期,最高估值达54蒲/英亩。那么新季美豆52蒲/英亩甚至以上单产实现概率真如预期这么大吗?本篇文章将从美豆产区天气情况及历年大豆单产值进行对比进行分析。
从进口大豆量来看,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6月中国大豆进口1111.4万吨,去年同期1027万吨,同比增加8.2%;2024年1-6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4848.1万吨,同比去年减少106.7万吨,同比减幅2.2%。今年国内一季度进口量较去年下降,其中2024年3月进口大豆量创四年以来的低点,因价格高企和生猪利润微薄影响将大豆压榨为饲料的积极性。
7月USDA供需报告大豆点评:周五(7月12日),美国农业部发布7月份供需报告,本次报告中主要对美豆新季大豆产量及库存数据做出了调整,尽管单从报告来看整体呈中性偏多,但是对盘面提振作用不大。
投机基金上周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和大豆期货及期权市场建立了创纪录的净空头头寸,因供应预期充足,价格进一步下跌。今年早些时候,基金经理的净空头头寸达到创纪录水平,不过自那以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新作物玉米和大豆期货分别下跌了10%和7%。
2024/25年美国油籽产量预计为1.315亿吨,比上月增加30万吨,油菜籽、花生和棉籽产量的增加部分被大豆和葵花籽产量的减少所抵消。大豆产量预计为44亿蒲式耳,因收获面积减少而减少1500万蒲式耳。6月份的面积报告中预测的收获面积为8530万英亩,比上个月减少了30万英亩。大豆产量预测保持不变,为每英亩52.0蒲式耳。由于期初库存略有下降,产量减少,使用量不变,2024/25年的期末库存预计为4.35亿蒲式耳,比上个月减少2000万蒲式耳。
6月27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大豆主产省农技人员和有关专家开展技术会商,并综合100个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苗情抽样调查数据形成报告。
2024年上半年国内豆粕价格整体呈现单边下跌态势,沿海区域现货一路由年初的3900元/吨附近下跌至6月底的3200元/吨附近,创近4年以来的新低。虽然3月份豆粕现货曾一度因油厂停机较多而担忧4月份豆粕供应而上涨,但未影响整体下跌格局。
出口目标为欧盟的农业生产商有六个月的过渡期来遵守欧盟为遏制森林砍伐而制定的新规。这项新立法将于12月31日生效,是《绿色协议》(Green Deal)中更大的一揽子规定的一部分。《绿色协议》是欧洲议会于2019年批准的一项协议,旨在实现《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目标。计划向欧盟市场销售大豆、牛肉、咖啡、棕榈油、可可、木材和橡胶的公司和贸易商必须能够证明,他们的供应链在2020年12月31日之后的任何时候都没有导致森林砍伐。在该日期之后,在被砍伐的森林地区生产的受《欧盟森林砍伐条例(EUDR)》保护的产品将不被允许进入欧盟市场。
进入7月份之后,国内各类学校将逐渐进入假期状态,终端豆制品需求将随之缩减,大豆现货市场整体成交将保持清淡状态。但东北产区基层余豆减少,部分持豆主体惜售看涨意愿明显;南方产区夏播结束后,余豆或集中出售;港口经销商预计后期到货的商品豆品质美湾大豆数量少,在利好消息支撑下售价或上调。
6月29日凌晨,USDA公布了对全球大豆影响重大的两份报告:新季美国大豆种植面积报告和美国大豆季度库存报告。报告公布后,CBOT大豆11月合约期价收于1105.5美分/蒲,与上一交易日收盘价几乎持平。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5月国内大豆进口总量为1022.2万吨,环比4月增加164.96万吨,增幅19.2%。其中转基因大豆为1008.4万吨,环比4月增加165.2万吨,增幅19.6%。5月数据为本年度首次突破1000万吨,往年二、三季度均为大豆进口高峰期。此外,截至2024年1-5月国内大豆进口量累计3736.9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214.4万吨,降幅5.4%。
6月USDA供需报告大豆点评:周三(6月12日),美国农业部发布6月份供需报告,本次报告中对于全球大豆供需数据调整不大,报告整体呈中性偏空,对行情影响较小。因此该报告发布后,CBOT大豆期货小幅收涨,截至收盘主力合约上涨0.25美分,报收于1177.25美分/蒲式耳。我们将在本篇中具体分析6月供需报告中大豆供需数据的具体调整。
2024/25年度美国大豆预期包括期初和期末库存增加。期初库存增加反映出2023/24年度大豆压榨量减少,美国国内豆粕使用量减少1000万蒲式耳,部分被出口增加所抵消。2023/24年度美国国内大豆油使用量也有所下降,部分被出口增加所抵消。由于2024/25年度供应量增加且用途不变,美国大豆期末库存预计为4.55亿蒲式耳,增加1000万蒲式耳。大豆价格预计为每蒲式耳11.20美元,与上月持平。豆粕和豆油价格也保持不变,分别为每短吨330美元和每磅42美分。
记者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获悉,随着我省各地夏收结束,夏种正全面展开,今年安徽省夏播的粮食作物意向面积在6145万亩以上。 气象部门预测,大豆玉米主产区气温较往年偏高,局部地区还将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降水较往年偏少,墒情不足。为此,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应对干旱大豆玉米播种技术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及时抢墒播种,土壤墒情适宜的要抢墒播种,墒情差的要及时造墒播种或播后浇水补墒,有水肥一体化条件的地块建议播后“滴水出苗”,力争玉米在6月15日前、大豆在6月25日前完成播种。
5月31日,在世界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装载着由中粮集团进口的中国首单“零毁林和零植被破坏”巴西大豆的货轮,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自巴西的巴卡雷纳港抵达中国天津港。
自五一假期以来,国内豆粕价格在美豆种植进度缓慢、南美大豆减产但国内到港大豆数量增多,豆粕供应逐渐宽松的背景下维持震荡调整的行情长达三周。随着南美收割接近尾声后大豆产量基本确定,美国中西部产区出现干燥天气有利于大豆播种推进,后期降雨预期有利于大豆生长,美盘大豆开启大幅下跌模式,从成本端削弱对豆粕市场的支撑,叠加国内豆粕供应逐渐增多,后续或将开启下行模式。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4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857.2万吨,比3月份的554万吨增长54.7%,比去年4月份的719.7万吨增长18%。2024年1月至4月我国共进口大豆2715万吨,比上年同期的2795万吨减少80万吨,减幅2.9%;1月至4月大豆进口成本为546美元/吨,比去年同期的659美元/吨下跌17.2%。按照市场年度来看,2023/2024年度迄今(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我国大豆进口总量为5005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0.2%,月度平均进口量为715万吨。
五一过后,豆粕价格一直在3450左右小幅震荡,据饲料行业信息网最新统计,5月20日,全国油厂及贸易商43%蛋白豆粕价格普遍小幅上涨,其中营口油厂3590元/吨,涨10元/吨;秦皇岛油厂3560元/吨,涨10元/吨;天津贸易商开机提货3490元/吨,涨10元/吨;青岛油厂3480元/吨;张家港油厂3490元/吨;泉州油厂3550元/吨,涨10元/吨;东莞外资油厂3520元/吨,涨20元/吨;北海油厂3480元/吨;周口油厂3560元/吨,涨30元/吨;西安油厂3540元/吨;眉山油厂3660元/吨,涨20元/吨。
5月14日巴西国家农业机构(CONAB)公布了5月巴西大豆的供需报告。CONAB在本次报告中意外上调巴西2023/24年度大豆产量至1.4769亿吨,具体的供需报告调整详情。
5月USDA供需报告大豆点评:本次报告新季美豆基本符合预期,报告整体偏空,但因报告发布前市场已经提前消化,因此报告影响较小。报告发布后CBOT大豆期价小幅上涨,主要是追随邻池豆油期货的涨势,因有市场消息美国将提高废弃食用油的进口关税。截至收盘,CBOT主力合约收高10.50美分,报收1219美分/蒲式耳。接下来我们具体看一下本次报告中美国农业部对全球大豆供需数据有哪些调整。同时,本次报告中美国农业部首次公布了2024/25年度全球大豆的供需预估,为下一年的全球大豆供应格局奠定基调。
据央视新闻报导:当地时间5月2日18时,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民防部门发布信息显示,自4月29日以来袭击该州的暴雨已导致29人死亡,36人受伤,失踪人数上升至60人,近1.5万人流离失所。除首府阿雷格里港受灾严重外,该州多地出现洪水、山体滑坡,超过150处桥梁受损,目前受暴雨影响的城市已上升至154个。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3月国内大豆进口总量为554.12万吨,环比2月增加42.53万吨,增幅8.31%。其中转基因大豆为542.02万吨,环比2月增加40.44万吨,增幅8.06%。
2024年2月,美国农业部发布了《2024农业展望报告》。该报告预测了2024年至2033年10年间全球农业发展的走势,涵盖了农产品生产、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综合指标。报告对未来10年大豆供需走势进行了预测。
针对大豆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的现状,建议增加国家政策性收储比例,加大大豆收储政策支持,加密收储网点,增加收储总量,提高收储价格,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保障收益。
日前,大豆种子及产业链发展专题报告会在海南三亚举行,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大豆的新成绩、新局面和新趋势,为我国大豆从种质资源大国迈向产能强国出谋划策。
3月豆粕现货价格冲高回落,上旬豆粕现货价格持续走高,受大豆延迟到港影响,市场盼涨情绪升温,拉动上旬重心快速上移。下旬随着需求承压,叠加美国USDA报告市场预期中性偏空,豆粕再次陷入跌势。4月上旬“停机风波”持续发酵, 另外4月受多重节日利好拉动,预计引发的供应紧张预期。但随着4月大豆到港增加,据Mysteel数据统计,4月进口大豆对中国到港预计960万吨,预计大豆紧张的局面将得到明显缓解。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1月国内大豆进口总量为792万吨,环比12月减少190万吨,降幅19.4%。其中转基因大豆为783万吨,环比12月减少186.8万吨,降幅18.3%。2024年2月国内大豆进口总量为512万吨,环比1月减少280万吨,降幅35.4%。其中转基因大豆为502万吨,环比1月减少281万吨,降幅35.9%。此外,截至2024年1-2月国内大豆进口量累计1304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26万吨,降幅8.8%。
3月2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海关总署在本月发布今年1—2月数据时,下调了去年1—2月中国大豆进口的数据,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国内方面,春节后中储粮继续加大收购力度,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高位,市场主体积极入市;国际方面,近期南美气候条件改善,阿根廷大部分农业地区迎来降雨,全球玉米保持增产预期,期末库存预计处于高位,供需基本面仍维持宽松状态。
根据2024年Farm Futures3月种植者调查的最新调查数据,美国农民种植的玉米可能比去年少,但可能仍高于美国农业部此前的预测。事实上,根据调查结果,玉米和大豆的总种植面积可能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种植者预计在未来几周种植9,240万英亩玉米,比去年同期减少230万英亩(2.4%)。大豆种植面积预计将比去年增加240万英亩(2.9%),达到8600万英亩。这意味着与去年相比,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增减几乎是一比一替换。
为了开发新的转基因作物品种,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财政资源。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俗称 "转基因工程",于 2008 年启动,实施期限至 2020 年。截至 2020 年 8 月 31 日,该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 147.07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 97.71 亿元。
2023年国际国内大豆市场价格整体下行13.2%和12.4%,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国际大豆价格全年高低变幅为19.6%,国产大豆现货价格变幅为12.5%。
上周至今CBOT大豆期价依旧维持弱势运行状态,主力合约在上周四一度降至1338美分/蒲的年度低点。当前在市场基本已消化了各种利空因素的情况下,美豆期价整体趋向于震荡运行。那么美国农业部将于3月9日零点发布的三月供需报告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方向指引呢?接下来小编将结合当前基本面因素及市场预估对美农三月报告做出如下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豆类种植面积为17816.85万亩(约合1.78亿亩)、产量为2351.03万吨,其中,大豆种植面积为15365.66万亩(约合1.54亿亩)、产量为2028.35万吨--在全国豆类种植面积与产量中比重分别高达86.24%、86.27%。
根据路透的船运数据,至少三艘开往美国的货船正准备在巴西北部的两个港口装载大豆,这是自去年夏天以来的首次此类散货运输。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而美国是全球第二大大豆出口国,这批不同寻常的大豆预计将在今年早春前运抵美国,比以往的巴西对美国大豆出口提前了几周。分析人士说,目前从南美国家进口大豆的价格要低得多。
巴西2023年大豆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37.44亿蒲式耳,较上年增长29%,因巴西大豆产量创下新纪录。与此同时,同期美国的发货量下降14%,至17.89亿蒲式耳。美国和巴西是主要的竞争对手,两国供应的大豆占全球大豆出口量的80%以上,而中国占大豆进口总量的60%左右。大豆是美国和巴西向中国出口的最大农产品。
本月对2023/24年度中国大豆供需形势预测与上月保持一致。国内方面,临近农历春节,销区市场补库基本完成,产销区大豆购销较为清淡,市场运行基本平稳。国际方面,南美大豆已进入收割期,阿根廷等国产量大幅增加,全球大豆供应呈宽松格局。
南美作物天气改善以及对美国出口销售竞争激烈的担忧继续笼罩市场,大豆市场心态仍较为悲观。但国内市场需要警惕的是,国内油厂买船进度偏慢,而巴西新作交替时间,港口物流情况可能影响市场供应,从而引发阶段性行情。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大豆是中国种植面积和产量最高的豆类作物。2022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54亿亩、产量达2028.35万吨——是1958年以来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年份。除青海及港、澳、台地区未统计外,全国各地均有大豆种植生产。其中,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均接近50%。
春节长假即将来临,国内油厂豆粕及菜粕的生产、提货都将受到影响,市场对此颇为关注。为此,Mysteel农产品针对国内主要的125家大豆压榨油厂及19家菜籽压榨油厂进行了调查,调查油厂覆盖东北、华北、陕西、山东、河南、华东、江西、两湖、川渝、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主要市场。
美豆种植成本小幅下降,美豆与玉米比价有望继续驱动美国大豆种植面积扩张。巴西部分地区减产难挡南美大豆丰产局势,长期来看全球大豆供过于求格局延续叠加种植成本下降或致使大豆价格中枢下移。
据外电1月19日消息,美国农业部(USDA)周五证实,民间出口商向中国出口销售29.7万吨美国大豆,这是自12月19日以来根据其每日报告规则宣布的首笔大豆销售,也是自12月15日以来对该全球最大买家的首次大豆销售。
随着全球大豆种植面积以及种植技术的提升,近年来全球大豆产量整体呈增长的态势。据资料显示,2022/2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37042.1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产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巴西、美国和阿根廷,而我国作为全球大豆消费大国,产量占比仅为5.5%左右,排名第四。从进出口贸易来看,近年来全球大豆进出口规模整体呈波动上升的态势。据资料显示,2022/23年度全球大豆进口量为16519.9万吨,同比增长5.5%;出口量为16837.3万吨,同比增长9.3%。
2023年国产大豆市场价格整体下行,波动幅度较大,全年高低波幅为10.5%,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国产大豆扩种、下游消费需求疲弱等。2023年国内大豆产量再创新高,大豆供给压力较大,预计政策性轮入期间国内大豆价格以稳为主,但供给宽裕的格局仍未改变,若无进一步政策支持,2024年上半年大豆价格将继续走弱。
2024年初受南美有利降雨天气等利空因素影响,CBOT大豆主力合约大幅下挫,并触及6月以来最低价,国内连粕跟随美豆期价持续走弱,截至1月10日M05报收于3144元/吨,环比上月下跌274元/吨。现货方面,除跟随盘面下调外,国内自身供强需弱格局促使豆粕现货价格加速走弱,截至1月10日全国油厂豆粕出厂均价3755元/吨,环比上月下跌258元/吨。国内豆粕期现货双双大跌,市场焦点在于美国农业部将发布的2024年首份供需报告,报告能否对当下弱势行情形成转折。
据外电12月18日消息,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在一年内首次出口超过1亿吨的大豆,受助于创纪录的收成以及买家在价格下跌之际建立库存。根据巴西外贸秘书处周一发布的周度数据,12月迄今为止,巴西已出口约199万吨大豆,使2023年的大豆出口总量达到约1.0002亿吨,该水平已经超过巴西在2021年创下的8610万吨大豆出口纪录。这一新的纪录是由约1.55亿吨的创纪录产量和中国等进口国利用价格下跌建立库存推动的。
美国农业部2023年12月份预计世界小麦产量调增、期末库存调减,玉米、大米产量和期末库存均调增,大豆产量和期末库存均调减;美国农场小麦、大米价涨,玉米、大豆价稳。本月预计全球2023/2024年度谷物产量为28.0306亿吨,比上月预计调增398万吨,比上年度增加5298万吨;贸易量4.9961亿吨,比上月预计调增363万吨,比上年度增加381万吨;消费量28.0963亿吨,比上月预计调增445万吨,比上年度增加4071万吨;期末库存7.6751亿吨,比上月预计调增28万吨,比上年度减少657万吨。
豆奶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涉足豆奶粉生产的企业达100多家,其中,维他奶、维维、杨协成以及黑牛等品牌的市场迅速扩容,占领较大市场份额。但相对牛奶而言,豆奶大多属于区域性品牌。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固体饮料及豆奶粉制造企业119家。
12月1日,“和谐号”轮装载的3.93万吨进口南非大豆在广州港南沙粮食通用码头通关,这是广州港首次接卸南非大豆,也是我国首批南非进口大豆。该批大豆以散装方式经海运渠道进口,货轮抵达广州南沙粮食通用码头后,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采用无人机协助现场关员对表层粮食进行全覆盖查验,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
11月28日,全国大豆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江苏南京举行成立大会。该联盟由南京农业大学牵头设立,联盟内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76家单位将紧扣大豆振兴计划,开展大豆生物育种高水平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质量产业发展。
巴西南部雨水过多,中部和北部地区干旱,影响了2023/2024年大豆和第一季玉米作物的种植进度。这给巴西继续出口创纪录水平的农产品带来了额外的挑战。最近几周,南美的天气似乎是推动农产品市场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巴西。在经历了多年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后,现在是南美生产商面对可能持续数月至2024年的强烈厄尔尼诺模式的时候了。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0月国内豆油进口量31253.158吨,较上月(36675.076吨)减少5421.918吨,环比减少14.78%。截至2023年1-10月国内豆油进口累计315595.735吨,较去年同期(224218.777吨)增加91376.958吨,累计同比增加40.75%。
首届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日前开幕,现场见证大豆购销项目签约,意向交易量196万吨,交易额92亿元。会上发布大豆“三图一树”,引发社会关注和业内期待。毋庸讳言,大豆是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最大短板所在,进口量最大、自给率最低。2015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约0.98亿亩,为近年最低;2020年大豆进口量超过1亿吨,为历年最高;2021年自给率仅为15%。大豆问题成为中央关切。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力扩种大豆油料。
本月对2023/24年度中国玉米供需形势预测与上月保持一致。10月份以来,秋粮主产区尤其东北地区天气晴好,有利于玉米成熟收获,品质总体较好;新季大豆收获已基本结束,品质明显好于常年,蛋白质含量较高,黄淮海产区和南方产区大豆增产,东北中西部主产区受播种初期旱情影响、大豆实际单产不及预期........
用于确定收入产品的作物保险赔偿的收获价格的10月价格发现期现已结束。2023年玉米收获价格为每蒲式耳4.88美元,比预期价格5.91美元低17%。2023年大豆收获价格为每蒲式耳12.84美元,比预期价格每蒲式耳13.76美元低7%。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9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715.35万吨,同比去年减少56万吨,同比减幅6.85%;环比8月进口量减少221万吨,环比减幅23.59%。其中转基因大豆进口量为701.31万吨,较8月份进口量减少219.52万吨,环比减幅23.83%。此外,2023年1-9月份进口大豆累计7780万吨,同比增加1002万吨,增幅14.4%。
南北大豆经过一周集中抢收,各地收获均已完成总播面积九成,本周将全面“挂镰”。产区未来一段时间即便有国储入市,由于价格不及预期,加上销区市场信心不足,将使行情“涨不易,跌也难”。
随着周期的缩短,美国大豆出口进度一般,9月13日,美国农业部发布了最新的供需报告,其中2022/23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预估数据由8月公布的5389万吨上调至5857万吨。进入9月之后,美国大豆累计出口装船数量相对回升较慢,与此同时,美国大豆出口销售进度整体略慢较慢,但由于还有较长的销售周期,预计本次报告美国大豆出口预估或将保持不变。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7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973.1万吨,比6月进口量减少53.9万吨,环比减幅5.25%;比去年同期增加184.8万吨,同比增幅23.45%。受到豆粕和食用油需求增加推动,7月大豆进口量接近2020年创下的历史同期最高1009.1万吨。此外,2023年1-7月份中国进口大豆累计6230.3万吨,同比增加814.1万吨,增幅15%。
8月17日,大豆蛋白生产商嘉华股份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财务,2023年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85,533.72 万元,同比增长12.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03.29 万元,同比减少15.71%。
2023/24年度美国大豆供应和使用的变化包括期初库存增加,产量和出口减少。
8月美豆主产区天气状况良好,大豆作物生长情况不断改善,巴西大豆出口卖压仍在挤占美豆市场份额,使得近期CBOT大豆期价承压下行。
三位市场消息人士表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可能在9月至12月从巴西购买比平时更多的大豆,因为预计美国供应会减少,新作大豆的价格会上涨。在巴西获得大丰收后,今年晚些时候将有更多的大豆供应,缓解了对全球供应紧张的担忧。此前,美国大豆种植减少,阿根廷今年早些时候受干旱影响产量下降。
美国农业部6月底发布的种植面积报告显示,2023/24年度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8350万英亩,比3月份的播种意向预估低5%,较去年减少5%。大豆单产预估不变,仍为52蒲/英亩,收割面积预估下调使得2023/24年度大豆产量预估下调2.1亿蒲,为43亿蒲。
6月30日,平原示范区联合35斗邀请了20多家产业媒体和企业代表,共同举办了“产业媒体看农谷”活动。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岳永鹏,新乡农业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杨海峰,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辛晓川,35斗联合创始人毕元锋及外宣办、商务局、新乡农高中心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此次活动。智种网作为专业产业媒体也受邀其中,智种网运营总监高洪昌参加本次活动,并联合多家企业和媒体组成的参访团到“中原农谷”实地考察。笔者从农作物种业角度谈一谈中原农谷。
2023年上半年度国内豆粕价格整体呈现先跌后涨态势,年初因美国大豆偏紧库存格局叠加南美阿根廷大豆减产后,CBOT大豆价格居高不下,期间一度创出历史新高;3月受需求疲软拖累,以及南美巴西丰产预期使得美豆带动连粕持续走跌,豆粕现货跌幅超过预期;
路透的航运数据显示,巴西向美国买家出口了17.88万吨大豆,因为即使对第二大大豆生产国的进口商来说,巴西的大豆价格也很便宜。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供应国。根据航运公司Williams 5月30日的数据,三艘装载巴西大豆的船只将于6月4日至6月11日离开巴西北部港口。另外两艘上周离开了巴西港口。
5月CBOT大豆期价进一步下跌。截至5月26日,CBOT大豆主力07合约报收于1336美分/蒲,环比4月下跌81美分/蒲,跌幅5.7%。纵观整个5月份的CBOT大豆07月合约期价走势,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月初至5月19日的单边下挫;第二阶段为5月19日至月底的震荡运行。
阿根廷的大豆情况越来越糟。早期种植的大豆产量很差,第二季大豆的产量更差。最重要的是,目前估计约有200万公顷的大豆被弃收,约占种植面积的12.8%。
2023年以来大豆价格与政策端的消息变动联系相对紧密,1月份中储粮收购价格下调50-70元/吨,并且1月11日黑龙江省储大豆采购底价也下调, 1月份东北大豆价格偏弱运行。2月份后东北收购主体开始增多,并且中储粮停止大豆拍卖,中储粮以及黑龙江省储大豆持续收购市场底部支撑作用增强,2月22日大杨树塔温熬宝直属库大豆收购价格上调70元/吨,随后绥棱、呼伦贝尔、嫩江红彦、尼尔基直属库大豆收购价格也上调70元/吨,价格以稳中偏强运行为主。
近期,美国农业部(USDA)海外农业局(FAS)发布了《2022年美国农产品出口年鉴》。该年鉴提供了在2022日历年度,美国农产品向全球市场出口的统计摘要,并分析了包括中国在内17个主要出口目的地市场的情况。年鉴根据美国商务部下属的美国普查局公布的贸易数据编制。美国海外市场出口数据则来源于报告中所及国家的国家统计机构,通过贸易数据监测公司(Trade Data Monitor)获得。
美国农业部于北京时间5月13日凌晨公布5月作物供需报告,报告中小幅调增22/23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但并未下调阿根廷大豆产量。
美国大多数州的大豆种植工作正在顺利进行,美国农业部最近的《作物进展报告》对全国的种植进展描绘了一幅喜忧参半的画面。虽然北部各州刚刚开始种植,但中西部、中南部和东部的八个州的大豆种植速度是有史以来最快的。
巴西农业迎来发展的高增长期,大豆产量跃居全球第一,并远超美国。未来巴西农业仍有更加激进的计划,包括进一步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重建和修缮现有的交通物流网络和生物柴油掺混的加码。
分析师和交易员表示,巴西大豆港口溢价最近几天降至历史低点,原因是中国需求下降,而巴西收获了创纪录的大豆。本周,在帕拉纳瓜等港口,5月交货的升贴水一度跌至每蒲式耳-200个基点,分析师和交易员对降幅之大感到意外。
大豆食品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健康产业,也是食品经济中的支柱性大产业。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大豆食品产业,并把它上升为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影响,我国大豆食品产业在原料保障、食品加工等方面缺少现代市场经济经营意识,产业链不同环节之间缺少协调性,原料的品种优势、生产地理优势和加工优势匹配度不高,各自的优势在供应链、价值链等方面体现不强。为此,本研究从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角度对目前我国大豆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以期为发展现代化的大豆食品产业提供参考。
截止到4月18日晚间收盘,CBOT美豆期价主力07合约收盘上涨,报收于1489.5美分/蒲涨4.75美分/蒲,因为美国中西部可能会出现降雨,将会放缓春播的进度。美国农业部周一发布的全国作物进展周报显示,今年美国大豆播种进度高于往年平均进度。截至4月16日,在占到全国大豆播种面积96%的18个州,大豆播种进度为4%,五年同期均值为1%。
上周温暖干燥的天气为更多农民开始种植创造了机会。根据美国农业部周一下午发布的每周作物进展报告,12个州已经开始种植玉米和大豆,这两种作物的种植速度都超过了每年这个时候的平均种植速度。
回顾2022年至今年一季度,豆粕市场及外盘整体呈现出先扬后抑的走势,在2023年3月初之前,国内豆粕表现相对于外盘CBOT大豆走势整体要较强,随后价格重心下移,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国内外基本面的差异以及供需格局阶段性的转变。
近期,巴西总统卢拉率大型代表团开启访华之旅,据传代表团中涉农官员和商界领袖人数众多。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国,巴西在过去几年超越美国,成为中国大豆、鸡肉等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2023年3月21日,我国与俄罗斯政府签订了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其中提及了继续深化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增加农业领域的投资合作。为此,俄罗斯规划远东地区近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开发,我国哈尔滨已经开始建设中俄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预计2023年10月份建设完成,目前已经有一小部分投入使用。
回顾一季度两湖豆粕价格,呈现大幅下跌走势,油厂豆粕主流成交价格最高点达到4810元/吨,最低点达到3790元/吨,差值近1000元/吨。但进入二季度,价格却有所反弹,截止到4月12日,两湖油厂豆粕主流成交价格为4020元/吨。
2022/23年美国大豆供应和需求预测与上月相比没有变化。大豆和豆粕价格也没有变化。大豆油价格预计为每磅64.0美分,下跌2美分。
USDA将于北京时间3月31日凌晨公布2023/24新作美豆种植面积意向报告,该份报告数据来自于3月中旬以前对农场主的调研数据,虽然从数据准确性上不及6月份的种植意向报告,但从时间性上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前瞻性。2022年同期USDA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大豆新作种植面积9095万英亩,较2021年大幅提高,美豆期价应声下跌。
2023年一季度以来,我国国产大豆整体现货市场处于下行走势,黑龙江国产大豆从2023年1月份5600元/吨下跌到3月份初5520元/吨。南方大豆市场价格也处于下行走势,安徽宿州灵璧大豆1月初毛粮收购价在5900-6000元/吨,下跌到3月中下旬5740-5860元/吨。
美国农业部3月31日的种植意向报告是今年最大的市场推手之一,也是我们这些关注行业的人几个月来一直在期待的报告。当然,美国农业部3月31日的数据不能保证作物的产量。而且种植面积也得不到保证。想想去年,美国农业部的调查发现,种植者预计种植的大豆要多于玉米。但由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玉米价格高企,加上寒冷潮湿的种植季节,导致许多种植者在2022年3月31日的报告发布后改变了种植面积和支出。
由于巴西2022/23年度的大豆收获落后于预期,1月份已经结束。根据AgRural的数据,截至1月26日,巴西的收获面积为5.2%,上年同期为10.4%,五年期平均收获面积为6.6%。这意味着,截至目前,约有800万吨的大豆已经离开了农田,低于去年同期的1400万公吨,当时由于干旱,产量减少,但收获速度更快。
2022年,全球超预期事件对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十分强烈,全球农产品市场交易的核心逻辑在于供应端的强干扰,叠加新冠病毒感染一定程度影响了需求,市场各方博弈加剧,预期变化频繁,多数品种价格保持高位震荡,个别品种的价格甚至创下近十年来新高。
阿根廷是世界主要的豆粕出口国和主要的玉米供应国,近期的降雨量是三十年来最稀少的,这给苦苦挣扎的作物带来了压力。由于拉尼娜引起的干旱减缓了种植速度,阿根廷的大豆和玉米仍处于生长季节的早期阶段,落后于正常的生长发育。如果干旱模式被打破,这种延迟可能会变成有利的,但预计干燥将持续至少两周。
2022/23年全球油籽产量预计为6.444亿吨,比上月减少120万吨。葵花籽、油菜籽、棕榈仁和棉籽产量预测的下降部分被大豆产量的增加所抵消。根据收获结果,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葵花籽产量减少,导致全球葵花籽产量减少。
上周,阿根廷的天气有所好转,农民们利用土壤湿度的改善,集中精力种植大豆。虽然最近的降雨有所改善,但大豆种植面积的6个月水分亏缺量为5-6英寸,因此,要充分补充阿根廷的土壤水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曾是世界上大豆产量最高的国家,约占总量的90%。当前,全球60%的大豆出口面向中国市场。这种巨变,是国际资本介入并操纵大豆产供销链条的结果——大豆一步步沦为跨国粮食大鳄的敛财工具。
近期,科迪华农业科技(Corteva Agriscience)、巴斯夫(BASF)和MS Technologies™达成一项互利性状许可协议,准备将具有抗线虫(NRS)性状的Enlist E3大豆新品种推向美国和加拿大市场。
11月1日,九三大豆交易平台启动仪式在九三大厦举行。该平台是国内唯一一个大商所场外大豆交易平台,也是首个运用农产品期货结合、场外交割模式的综合服务体系。平台的正式启动,标志着北大荒集团拥有了自己的大豆线上交易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国产大豆线下交易线上化。
大豆原产中国,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也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中国东北为主产区。大豆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宫,其蛋白质含量较谷类和薯类食物高出2.5~8倍,除糖类较低外,其他营养成分都高于谷类和薯类食物,是一种理想的优质植物蛋白食物。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
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对如何进一步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进行了深入探讨。财联社记者从业内获悉,为降低对大豆进口依赖,国内养殖业正深入开展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工作,以降低豆粕的需求量;同时,种植企业也在通过扩大自有大豆种植面积,保证国产大豆供应量。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目前仍然处于摸索推进阶段。
免责声明
1、本网所刊登文字或图片,除标记稿件来源为“来源:农更行”的文字以外,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农更行”,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发邮件到:service@179c.com),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3、本网原创内容,允许非营利性转载,并要求注明出处,如注明“转载自 农更行(ngx.179c.com)”。
Copyright © 2022 农更行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155174号-1 技术支持:广州迈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农更行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