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发布2023年第三期中国市场油籽作物及产品报告

9月7日,美国农业部(USDA)海外农业局(FAS)发布了其最新的中国市场油籽作物及产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预测大豆等油籽作物的生产、消费及贸易情况,并对中国市场数据进行了更新。报告显示:

由于进口量激增,22/23市场年度的大豆进口量上调至创纪录的1.01亿公吨,截至7月,进口量已达到8,430万吨。

因国内大豆产量增加,叠加22/23市场年度进口引起的库存增量,23/24市场年度的大豆进口量将维持在9,850万公吨。

7月底和8月初两次台风伴随的强降雨大部分未发生在大豆主产区,预计对大豆种植生产的影响微乎其微。

01大豆种植情况分析及预测

报告调低了23/24市场年度大豆产量预期至1,970万公吨,较上一份报告中减少10万公吨。大豆种植面积预期维持在1,005万公顷,但7月底和8月初暴雨造成的洪水及其它因素造成大豆单产略有下降,从而产量减少。与22/23市场年度相比,23/24市场年度大豆种植面积呈现温和增长态势,这主要归因于中国政府的各项激励政策以鼓励推广轮作、间作及开发利用边缘土地。

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机构预测,23/24市场年度的大豆种植面积略有增加。根据中国农业农村部8月发布的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CASDE)显示,23/24市场年度大豆种植面积预计达1,044万公顷,较上一年度增加20万公顷,增幅为2%。对比过去二十年可参考数据,该市场年度种植面积将突破新高。

根据中国4月至7月的全国农业气象周报显示,充足的降水、日照及适宜的温度为23/24年度东北主产区作物的发芽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7月底至8月初发生了由台风引发的暴雨和洪水,波及地区广泛。但报告根据卫星图像数据、媒体报道和实地信息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其对大豆生产总体情况的影响微乎其微。尽管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受灾,但两省大部分大豆产区几乎没有受到强降雨的波及。8月的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CASDE)显示,东北省份的大豆作物受天气影响较小,因此维持了23/24市场年度大豆略有增产的预测。8月7日的全国农业气象月报预计大豆单产将与上年持平,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略有下降。

02大豆消费情况分析及预测

大豆压榨情况

报告维持对23/24市场年度油籽压榨量的预测,为1.34亿公吨,高于对22/23市场年度预测的1.329亿公吨。油籽压榨需求的增长归因于饲料行业对蛋白粕需求的逐步恢复。尽管在22/23市场年度部分时期,生猪和家禽养殖行业利润较低,甚至出现负利润,但饲料需求仍持续上涨,推动豆粕使用量增加。豆粕约占饲用蛋白粕总使用量的76%,随着2023年第二季度豆粕价格的下降,预计其消费将呈现回暖趋势。此外,由于植物油需求温和恢复,大豆食品消费量扩大,预计油籽市场需求将有所增加。

报告对23/24市场年度大豆压榨量的预测与前一份报告保持一致,为9,500万公吨,略高于22/23市场年度预测的9,400万公吨。这反映出大豆产品需求温和增长,大豆供应充足,豆粕价格低于近期高位。8月的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CASDE)维持对23/24市场年度大豆压榨量的预测,为9,500万公吨,仅略高于22/23市场年度预测的9,480万公吨。而一家领先的行业资讯机构则预计23/24市场年度大豆压榨量为9,620万公吨,较22/23市场年度预测的9,720万公吨有所减少。

与此前预测相比,报告将23/24市场年度饲用蛋白原料消费量预测由9,890万公吨下调至9,870万公吨,略高于22/23市场年度预测值9,820万公吨。豆粕、菜籽粕、花生粕促进了23/24市场年度的饲用蛋白原料需求增长,豆粕在其中占比高达74%。

豆粕饲用需求情况

22/23市场年度上半年,生猪养殖负利润以及饲料投入成本增加限制了豆粕的使用。随着3月起豆粕价格下行,中国饲料行业在生产中使用豆粕的水平也趋于正常。

图片

较高的生猪产量仍对饲料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自22/23市场年度以来,由于鸡肉和鸡蛋产量增加,家禽养殖业持续应对着鸡蛋和鸡肉价格不断下跌的挑战。中国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家禽存栏总量实现3.5%的同比增长。

根据中国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数据,22/23市场年度前9个月饲料总产量达到2.357亿公吨,比上年增加2,500万公吨,增幅为11.6%。其中,配合饲料产量为2.187亿公吨,较上年净增2,290万公吨,增幅为11.7%。鉴于生猪产能较高而主要饲料原料、配合饲料价格相对较低,中国饲料工业协会预计2023年下半年饲料生产及消费将持续增加。相应地,豆粕使用量也将随之增长。

图片

饲料配方中豆粕的添加比例

中国农业农村部继续推动降低饲料配方中豆粕的添加比例。中国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尽管畜牧养殖业总产量有所增加,但2022年豆粕在饲料配方中的使用比例有所下降,平均值为14.5%,较上一年减少了0.8%。同时,根据中国农业农村部的报告,饲料蛋白转化效率较上一年提高了2%。由此,豆粕的消耗量减少了320万公吨,相当于大豆使用量减少了410万公吨。

图片

中国农业农村部倡导低蛋白日粮技术,报告认为对大豆需求的长期影响不大。如果行业采纳这种策略,则可能为生产商在豆粕价格上涨时提供更多选择。2022年11月,豆粕价格达到高点,接近5,500元人民币/公吨(775美元/公吨),随后于2023年3月至8月之间又降至4,500元人民币/公吨(634美元/公吨)以下。根据行业消息,由于大豆进口量较高且商品库存累积,短期内大豆价格上涨的压力有望减轻,从而为提升豆粕在饲料配方中的比例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片

03大豆贸易情况分析及预测

大豆进口量预期

报告维持对23/24市场年度进口量的预测,为9,850万公吨;并将22/23市场年度进口量预测由9,800万公吨上调至创纪录的1.01亿公吨。22/23市场年度大豆进口量大幅回升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包括大豆价格相对较低、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豆粕和植物油需求回升。同时,巴西创纪录大豆丰产,市场供应充足,进一步支撑了进口量的恢复。

国内大豆增产和22/23市场年度进口量增加,两者相互作用预计将在23/24市场年度抑制大豆进口增长。国内增产的大豆可能将进入东北地区的压榨市场,与进口大豆直接竞争。再加上商品库存增加,使得部分中国政府官方及行业机构对23/24市场年度的大豆进口增长持一定程度的悲观态度。因此,一些预测认为,与22/23市场年度相比,23/24市场年度进口量将略有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预测还未包括中国7月份的进口量数据的影响。因此,报告预测同比变化将更加明显。

大豆进口量表现

22/23市场年度前10个月,中国市场大豆进口总量激增至8,430万公吨,同比增加870万公吨,增幅为10%。在过往三年间,8月至9月的月均大豆进口量约为1,700万公吨。航运业消息称,大豆到港量高于平均水平,这一情况将持续到8月,随后在9月回落。

图片

22/23市场年度前10个月,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大豆达3,000万公吨,同比增加160万公吨,增幅为5.7%。中国自巴西进口的大豆同比净增300万公吨,增幅为6.8%。受巴西收割推迟和其它物流因素的影响,中国自美国的大豆进口量增长。加之上一年度巴西大豆实现创纪录丰产,使得大量22/23市场年度巴西大豆可在23/24市场年度第一季度进行装运出口。这一巨大的结转量,叠加中国猪肉和家禽产品利润和价格持续走低,或将抑制23/24市场年度的大豆需求。

国储大豆拍卖

随着中国决定于2023年6月20日恢复压榨用国储大豆拍卖,需求受抑制的情况则可能还会加剧。尽管成交数据、最低收购价和交易结果尚未公布,但截至8月15日,在10场拍卖中,约有350万公吨2021年旧作大豆进行拍卖。行业消息显示,约78万公吨的国储大豆已售出,占总量的22%。平均拍卖价格在4,700元/公吨(662美元/公吨)到4,800元/公吨(676美元/公吨)不等。

成交率相对较低表明市场现有大豆供应过剩,这主要是因为2023年5月至7月大量进口大豆涌入市场。行业内人士预计,在进口到货量较高时拍卖国储大豆,可能是受到2021年储备大豆轮换需求推动。国储大豆拍卖的结束日期目前尚未确定。尽管中国定期通过国有企业进行国储大豆轮换,但重启国储拍卖可能会降低大豆进口量。

以下为21/22、22/23及23/24市场年度中国大豆、豆粕及大豆油市场情况数据

图片
图片
图片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