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康农牧”)公布2024年中报。2024年1-6月,德康农牧出栏生猪402.61万头,销售黄鸡3983.95万羽,通过生猪和家禽板块双轮驱动实现业绩增长。上半年德康农牧营收94.07亿元,净利润3.63亿元。
近两年,动保行业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在内卷之下,部分单品价格剧降90%以上,企业利润暴跌至面临亏损,从业者苦不堪言。业内认为,价格战有非瘟后养殖端集中度提高,前两年养殖端行情低迷的原因,更有动保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如今,行业正处在被动去产能的阵痛中。
2024年7月10日,唐人神发布公告,公司预计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0万元至6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66403.17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200万元至3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65255.64万元。
6月19~21日,海大、漓源、湘大等饲料企业也纷纷宣布猪饲料涨价50~100元/吨。值得注意是,日前新牧网于6月18日发布了部分饲料涨价信息,短短几天,又新增多家饲料企业加入了涨价行列,饲料行业或将迎来涨价潮,养殖户抓紧备料。
2023年养殖业整体几乎处于全年低迷,作为养殖业的上游,动保企业也因此受到波及。部分企业营业额明显下降,但依然有企业逆势增长。总体来看,头部动保企业依然在市场上占据明显优势。6家企业营收超20亿元,15家企业营收超10亿元。31家动保企业营收超318亿元。
4月26日晚间,牧原股份发布了2023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一季度报告。据年报,牧原股份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108.6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19%,其中,屠宰、肉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8.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54%;实现净利润-41.68亿元,同比减少127.91%。面对持续低迷的猪价,2023年成为牧原股份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全年亏损的一年。
4月7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征求《广东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公告中提到,为更好发挥生猪产能调控政策的保障作用,稳固基础生产能力,有效防止生猪产能大幅波动,2024年2月29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的通知》(农牧发〔2024〕11号)和《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关于印发能繁母猪及规模猪场保有量的通知》(农牧便函〔2024〕161号),下达广东省能繁母猪保有量190万头,规模猪场保有量5000个。
圣农发展业绩重归增长。根据3月28日披露的2023年年报,圣农发展净利润同比增长61.66%,达到6.64亿元,扣非后净利润达到6.6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8.35%。
这个月行业最为热议的事情无疑就是天邦和傲农两大上市巨头相继宣布重整。曾经风光无比的猪企明星最终陷入同一困境实在令人唏嘘。犹记得去年正邦首先宣布重整的时候,笔者曾撰文大胆假设,如果行情没有起色,步入重整的巨头恐怕不止正邦一家,不曾想竟然同时应验了两家。事已至此,我们只能祝愿两家的重整能取得双胞胎和正邦这样的圆满结局。
近年来,非洲猪瘟带来剧烈的行业洗牌,许多家庭农场因技术、资金等限制不得不退出了养猪的舞台。与此同时,代养模式崛起,让不少家庭农场在大企业的狂飙突进中找到一条出路。代养模式中,养户具体的收益如何?它会是小农户的出路吗?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近日,一家名叫中裕百丰的公司通过“设计”所谓“土鸡代养”项目骗取农户投资,导致农户倾家荡产的新闻不断发酵,引起了多方关注。据报道,该公司声称投资人只要交70元,公司就会为其代养一只土鸡,158天土鸡长成后,投资人就会得到99元。并且农户甚至不需要亲自动手“养鸡”,只要到期打开APP就能获取收益。
据2月29日报道,中国海关部门已批准三家俄罗斯猪肉生产企业进行注册并允许其自2024年2月28日起向中国出口猪肉产品。至此,这个世界最大市场对俄罗斯猪肉十多年的输入限制宣告结束。
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15日,A股共有16家上市猪企发布了今年11月的生猪销售简报。其中,牧原股份的销量和销售收入最高。大部分上市猪企于今年11月的生猪销售均价在13元/公斤至17元/公斤之间,普遍反映环比下滑。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处于猪周期下行磨底阶段,即本轮猪周期在收尾。“2023年已经进入去产能周期,母猪存栏缓慢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变化传导到育肥猪出栏,一般相差10个月到一年,因此2024年育肥猪出栏会开启一个逐月下降的过程,有利于猪价触底反弹。”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高级研究员徐洪志说。
新牧网讯,据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湖南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大北农,持股30%。企查查显示,湖南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杨林,注册资本3.6亿元,经营范围包括:生产粉剂兽药、散剂、预混剂、消毒剂(固体、液体)、饲料添加剂(限分支机构经营);饲料原料的销售等。企查查APP显示,湖南九鼎科技工商变更后,大北农成为最大股东,持股30%,杨林持股27.0283%,刘志宏持股10.0111%。
近日,罗牛山发布公告称,为降低养殖成本,加强在饲料板块的竞争力和利润增长点,罗牛山全资子公司海南青牧原拟以4070.17万元收购文昌鸡股份所持海南潭牛饲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潭牛饲料”)100%股权。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查阅傲农生物公告发现,9月14日晚间,傲农生物与漳州鸿枫签署了《福建傲芯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合作意向协议》,拟将持有的福建傲芯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傲芯生物”)51%股权转让给漳州鸿枫。目标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146,652.55万元。
唐人神近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3年9月1日接受86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近日,业内盛传一则关于能繁母猪减少200万头的消息。农业农村部在回复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时宣布,将进一步优化完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目前只是征求意见稿,最终政策等发布后才确定。新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3年修订)中提到将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整为3900万头,比原先的4100万头减少了200万头。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2023年7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271万头,同比环比均下降0.6%,为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4.2%。
日前,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联合出台推进生猪等养殖业稳增长促增收的十条措施,推动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据钢联数据定点样本监测,从2023年1月份母猪去化开始,截止到2023年6月底还在持续中,母猪累计去化幅度1.19%,产能去化缓慢,预计产能去化在下半年供应端的体现有限,生猪下半年出栏压力仍存;另外伴随母猪PSY的提高、高进口量,下半年供应端或进一步增量。
2023年已过去大半,养猪行情持续低迷,行业处于持续亏损。近日,多家上市企业发布上半年生猪出栏数据,13家企业上半年养猪营收约为1054亿元。以上半年商品猪均价约为7.3元/斤,企业平均成本约为8.25元每斤粗略计算,预计13家企业上半年养猪总体亏损可达137亿元。
生猪养殖企业6月及今年上半年成绩单陆续出炉,7月6日晚间,又有多家企业披露了生猪销售数据。
6月30日,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递交《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根据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安佑生物深市主板IPO已获受理。据招股书披露,该公司本次发行不超过7000万股,且发行数量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本次拟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约为11.38亿元,拟投入募资约11.04亿元。
近期,部分巨头发起“不挖人公约”的新闻引起了各大媒体热议。广东一家猪业公司董事长告诉笔者,如果发起一份“减产公约”,他一定参加。这个提议很有意思。当下,2023年,养猪业进入严重内卷。外部,宏观环境不理想,消费增长不如预期;内部,企业产能超过需求,截至5月底全国能繁母猪依然高达4258万头,超过官方划定的平衡线4100万头。如此内外交困下,带来的是长达半年的低价折磨,大部分企业在亏损中煎熬。整个行业陷入了普遍的焦虑。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省农业农村厅 省财政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推进生猪等养殖业稳增长促增收十条措施的通知》称,自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新建成投产的规模猪场(投产时间以首次出具的产地检疫证明为准),2023年累计出栏商品肥猪1万头以上(含1万头)的单体规模猪场给予奖励,每场奖励100万元。此外,针对设计年出栏500头以上(或存栏200头以上)规模猪场和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自2023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外引种猪给予奖励,每头种猪奖补80元。
最近养猪业最跌宕起伏的新闻,莫过于傲农在一天之内的悲喜翻转。5月30日晚,傲农同时公布了两则公告,第一则是公司控股股东傲农投资、实控人吴有林计划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8710.58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第二则是,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吴有林拟合计向公司提供最高额不超过5亿元的财务资助。
5月31日,因已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根据相关规定,上交所恢复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大股份)发行上市审核。中信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150亿元。招股书显示,正大股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饲料生产商和生猪养殖企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饲料、生猪及屠宰产品。其中,饲料产品主要为畜禽饲料、反刍料和水产料,生猪产品主要为商品猪、种猪和仔猪,屠宰产品主要为白条猪肉、分割猪肉以及猪副产品。
随着进口大豆压榨量逐渐常态化,且豆粕下游需求偏弱,豆粕现货库存紧张局面缓解,令豆粕现货价格保持震荡回落状态。同时预计5-7月国内进口大豆将大量到港,豆粕远期供应保持宽松预期。而菜粕、棉粕等品种多空僵持,但是被豆粕下跌以及需求不佳拖累,呈现震荡下跌行情,难以走出独立行情!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期盼已久的饲料也终于迎来降价。据不完全统计,新希望、海大、大北农、傲农、华龙、大成、大鲸等饲料企业对饲料价格做出调整,多数向下调整25-100元不等。
非洲猪瘟加速养殖端集约化水平提升。国家提出种业振兴行动,把种业提升到了战略高度。多种因素促使各大企业对“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纷纷建立自有种猪体系,我国种猪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作为目前的养猪“一哥”牧原,在2021年成立了子公司河南牧原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并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种猪场,开展种猪销售业务。2022年,牧原销售种猪34.6万头,成为国内最大的种猪销售企业之一。
进入5月之后,猪价不仅没有像大家希望的那样继续反弹,反而每况愈下。新牧网猪价指数显示,本月全国均价从5月1日的最高点7.43元/斤一路向下,到5月22日已经只有7.18元/斤。猪价指数仅92.65,全行业依然处于全面亏损状态。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数据,截至5月19日当周,全国猪料比价为4.17,环比下降0.24%。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亏损为151.80元。
5月12日,披星戴帽的*ST正邦再度跌停,至此已收获六连跌停,股价也来到1.95元/股的位置。很难想象,这是一只两年多前A股市场风光无限的一只股,更是无数人心目中的“江西猪王”。
5月1日,人民大学关权教授的一篇文章引起各界关注。在这篇题为《唱衰中国的高盛,却在中国大肆布局养猪,终极目标是收割中国?》的文章中,关教授介绍,“据港媒《香港信报》报道,一向以唱衰中国著称的华尔街资本高盛集团,2023年1月以来,斥资近20亿人民币收购中国湖南福建等地区的生猪养殖厂”。
2022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增长至3.02亿吨,同比涨幅达3.0%。伴随猪价行情好转,多数饲企全年扭亏为盈,13家上市饲企中有10家实现盈利。与此同时,多家巨头饲料销量进一步提升,16家企业饲料销量总和达1.18亿吨,占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的39.16%。然而,在猪周期剧烈波动、豆粕原料价格维持高位的背景下,饲企经营仍然承压。
2022年作为生猪市场起承转合重要年份,1-10月份价格整体呈现先跌后涨态势。供应,情绪、政策等多重利好叠加带动,二三季度生猪价格不断上行。根据Mysteel农产品市场数据测算,截至10月末,猪价高点已达28.47元/公斤。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纪豪,百色市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产业客户部副总经理周猷林,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西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蒋志强,隆林县县委书记莫庸,隆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潘顺丹,隆林县县委副书记黄玉勉,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会长许典新,广西大学博导、广西兽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伟坚等政府领导和专家应邀出席竣工投产仪式。
记者从天津市农业农村委获悉,为进一步拓宽涉农贷款抵质押物范围,天津市农业农村委会同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银保监局、市金融局研究制定了《天津市推进活体畜禽抵押融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牛(奶牛、肉牛)、猪(育肥猪、能繁母猪、种猪)、羊、蛋鸡等活体畜禽抵押融资工作,打造“政府、银行、担保、保险”联动支持畜禽养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农模式,努力盘活规模畜禽养殖场生物性资产。
按照以往经验来看,“十一”黄金周前后,正是传统新季玉米集中上量的时候,国内玉米开始进入新陈交替供应期。“现在陈粮基本没有了,新粮每斤的价格是0.95-0.98元,去年同期大概在0.85元/斤左右吧,最高价格才0.92元/斤。”不仅如此,在黑龙江省种植玉米的潘亮(化名)还高兴的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今年玉米产量也普遍相比往年多了一成,一公顷的玉米产量平均在14吨-15吨左右,最高的产量目前有18吨。
近日,益生股份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资不超11.6亿元,投入种猪养殖项目、种鸡孵化场项目及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发行对象为包含公司实控人曹积生在内不超过35名的特定对象,曹积生承诺认购此次非公开发行的股份数量比例不低于30%。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2亿股(含本数),以中国证监会关于本次发行的核准文件为准。
上周五国家发改委再一次针对生猪发声,主要就是根据分析后目前生猪的价格对比历史同期的水平要偏高,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养殖户压栏惜售,进行二次育肥,第二是饲料端的价格不断抬高,养殖成本不断的提升,但生产端数据显示总体不缺猪,后市集中出栏会导致价格回落。这样的信息一出来后,现货还在上升通道之中,但是期货盘面就有明显的反应受挫,由涨转跌,一度跌破了5日均线。
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全面部署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低蛋白日粮的政策不断深化落地,将为国内解决“人畜争粮”问题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