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科”的巨头:养殖营收占比超过95%的牧原如何打造全产业链?

在养猪业内,牧原股份以速度和体量闻名。公告显示,2022年度牧原营业收入1,248.26亿元,成为A股唯一一家营收突破千亿的上市猪企。其整体养殖产能约为7500万头/年,超过全国生猪年出栏量的十分之一。

近几年,牧原股份的发展规划出现调整:放缓了布局生猪产能的横向步伐,加速向纵深挖掘更多商业机会。涉足领域在生猪产业链条上不断延伸,从粮食贸易、饲料加工、生猪育种到动物保健、屠宰加工、生物制药乃至新能源。

但截至目前,生猪养殖业务营收仍占据牧原总营收95%以上的份额,牧原的全产业链之路似乎还很长

牧原将成为最大的动保企业?

过去一年,牧原股份加快步伐,以合资、投资等方式开展多领域合作。在上游,布局粮食贸易、饲料生产、动保产业等,进一步降低养殖生产成本。其中,牧原先后与国内动保龙头企业中牧股份、内蒙古联邦动保药品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子公司引起业内热议。

图片

人们纷纷猜测,牧原以如此养殖体量进入动保领域,会成为国内最大的动保企业吗?

我们不妨简单计算,假如未来牧原动保产品全部实现自供应,那么以牧原2022年出栏6120万头猪,每头猪投入80元动保成本计算,其动保板块可实现营收近49亿元。单从数字上看,的确超过目前国内所有动保企业,可以一举成为该领域的老大。

作为体量如此之大的养殖企业,旗下拥有自己可控的动保产品供应商,将有利于使保证产品供应更加稳定,也有助于进一步控制成本。同时,动保产品可以外销,为集团增加盈利点。但业内认为,还另有三大方面有待探讨:

一是,术业有专攻,养殖企业不一定能做好动保。一家优秀的动保企业不仅是“体量够大”就行,更应带来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解决方案。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研发驱动影响,需要长期技术积累和深厚的研发底蕴。

二是,面向全行业招标有利于养殖企业获得最佳的产品和服务。如果上游产品成为了养殖集团“内供”,生产企业有了稳定的“靠山”,市场压力就会减小,进步的动力也会随之变小,反而可能出现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不如外面的供应商的情况。

三是,从动保产品上,可缩减成本的空间有限。动保投入占养猪投入仅在2-5%左右,但尽管动保投入对成本的影响较小,对生产成绩的影响却很大。仅考虑投入成本可能会“因小失大”。

动保只是牧原在上游的布局的一角:为了优化原料供应结构,牧原于2021年成立了13家粮食贸易公司,保障生猪养殖的饲料原料专业供应;同年,牧原成立10家育种公司,目标锁定种猪市场;还与元素驱动(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子公司,探索发展低蛋白日粮技术,促进节粮降耗等。

图片

每个行业的规律并不相同,要同时做好并不容易。通过动保可以窥见,这些依托于养殖向上游展开的探索或均面临类似的难题:市场逻辑、技术积累、集团定位、竞争积极性等。

而业内认为,在以上诸如动保、营养、育种等领域内,牧原均还未有突出技术贡献。

牧原已超越双汇成为最大屠宰商

向下游,牧原同样在以惊人的速度布局。

图片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9年前后,牧原就开始发力屠宰业务。2022年,牧原全年生猪屠宰量736.2 万头,较上年增长超150%。截至 2022 年末,牧原已在全国设立25家屠宰子公司,已投产屠宰厂10家,已投产屠宰产能2900万头/年,是其养殖产能的38.67%。今年2月,牧原再次公开表示,公司仍有4家屠宰厂处于建设阶段,建成后屠宰产能将冲击4000万头/年

对比过去的“杀猪大王”双汇——去年生猪屠宰量为1132万头,不及10年前——若牧原所建屠宰产能全部投产,无疑可以超过双汇,登顶成为新的屠宰龙头。

“行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政策引导,可能是牧原决定发展全产业链的重要原因。”艾格农业产投合伙人刘晓东认为,自2018年国内出现非洲猪瘟病例后,养殖业格局发生巨变,各个规模的猪企都调整了发展思路。牧原作为头部猪企,在近年“调猪”变“调肉”的政策背景下,拓展屠宰产能是自然而然的。

据悉,当前国内生猪产业中养殖环节集中度高,屠宰产能却较分散,各大养殖企业凭借巨大的养殖体量优势进入屠宰端,将对屠宰行业带来一轮冲击和革新。

但另一方面,牧原由于屠宰板块投产时间短,短期内投产产能较大,屠宰板块开始盈利亦尚需时日。业内担忧,屠宰是一个很“烧钱”的活,倘若没有铺设好销售渠道,可能会对牧原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对此刘晓东表示,我国居民喜爱消费鲜肉,拓展屠宰有其价值。同时屠宰也是链接农业生产与食品消费品的核心环节,尽管利润不高,但如果把80%的屠宰产能运转起来,也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企业既然开展这块业务,肯定会设计好其与上游养殖量的匹配程度,把上下游联动起来充分地利用。”

食品端成绩寥寥

屠宰再往下游,就是猪产品的利用相关产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食品。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认为,全产业链的重点在于下游食品端,即企业是否具备食品加工乃至品牌塑造的能力。加工食品作为有更高附加值的终端消费品,售价相对稳定,利润更高的同时,可与养殖端形成风险对冲,实现全产业链平抑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

可以看出,在猪产品的下游利用上,牧原正在试图从多个领域切入,丰富其以养殖为核心的商业版图。如与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子公司,建设猪小肠等猪副产品综合利用及生物制药基地等。

但公开资料中,却鲜有牧原在食品加工领域或终端品牌塑造上的具体部署。最新的年报中仅谈到其屠宰、肉食业务已在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设立 60 余个服务站,服务农批经销商、连锁商超、连锁餐饮、食品加工企业、新零售企业客户累计达13,000余家。总体来看,依然是侧重猪肉原料的供应。

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牧原还没有打造出有力的终端猪肉产品。

有观点认为,牧原作为国内养殖的龙头,当前仍然只是一家“养猪”公司。

在牧原的布局中,无论是上游的饲料、动保,还是下游的屠宰、生物制药,甚至新能源等领域,本质上还是围绕“养猪”降本增效而服务。

尽管这些措施都能一定程度为企业扩大盈利发挥作用,但与全产业链的机制潜力、企业战略规划的初衷还有差距。

从营收结构中可以看出,牧原对养殖业务的倚重依然十分明显。牧原股份2021与2022年度报告显示,养猪业务分别占据营业收入的95.17%、95.93%%。

这意味着牧原的全产业链的整合和价值发挥还任重道远。

业内有观点认为,牧原依然在养猪这个闭环的产业里竞争存量“蛋糕”,而没有真正带来外部市场的“活水”。

但作为行业老大,牧原坐拥如今的行业地位,目标不应仅仅是建立一个闭环的养猪帝国,而有责任致力于打开养殖这个闭环,着眼更大的市场,带领养殖全行业开辟新的星辰大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牧网(ID:xinmunet),作者:曲逸群 王之娴,原文标题:《坐拥7500万头生猪产能!牧原将成为最大的动保、屠宰企业?养殖营收占比仍超过95%......》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