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巨头市值已缩水一半以上!离开风口,猪还能飞吗?

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句经典名言曾经只是一个比喻。不过在前几年的养猪业,这句调侃却一下变成了现实。随着非瘟后产能紧缺带来的猪价上天,养猪企业也真的飞了起来。温氏突破2000亿市值,牧原更是最高达到4770亿市值,被誉为猪业茅台。

后来发生的事情,广大养猪人也再清楚不过。养猪业一下子成为了资本的热土,全行业都开始大干快上,一个新项目没有百万头规划出栏都不好意思说出来。产能恢复的速度甚至比当初产能去化的速度更快。而且资本深刻的改变了养猪业的结构,在巨头成为养猪业的主导之后,产能并没有在恢复正常水平之后就停下来,而是继续头也不回的冲向了产能过剩。 

图片

从2019年的猪价20元的顶峰到今年的史上最长亏损期。不过几年光景,养猪业经历了真正的冰火两重天。而这一切,可以在上市猪企的市值上得到最明显的体现。

图片

根据农财智库的统计,11家养猪巨头截至今天收盘的市值,和各自最巅峰的时期相比,可谓腰斩都不止。

具体来看,在缩水程度来看,正邦无疑稳居第一。在暴雷之后,正邦如今的市值竟然比历史最高时期大幅缩水86%。对于那些在最高点买入的股民来说,奥迪进去,奥拓出来绝非开玩笑。

而行业的其他龙头的数值也同样不太好看。龙头牧原,市值缩水幅度同样也高达63%,绝对值更是吓人,市值直接少了3000亿,比其他10家企业如今的总市值加起来还多。

总的来说,11家巨头里,仅有唐人神和大北农的市值缩水程度在50%以下,其他9家巨头的市值全部经历了腰斩一半以上。

当然有的人会说,市值这个东西本来就很虚,有很多是资本炒作的成分。此言不虚,一个企业的经营,肯定不能完全只看市值变化。但市值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资本对于这些企业的信心。我们可以说,现在资本对养猪业的信心算是跌到了谷底。

图片

资本的信心肯定也不是无的放矢。猪企如今也面临着实实在在的业绩压力。根据农财智库的统计。今年上半年,上市猪企基本全部亏损,而且亏损金额同样巨大。20家猪企上半年合计亏损高达164亿。

而更加让人对后市难言看好的则是猪企出栏数据。根据农财智库的统计,截至9月份,13家巨头出栏已超一亿头。其中更有温氏等6家企业出栏数已超过去年全年。这场漫长的产能绞杀,还远远没看到尽头。

图片

如今回过头看,养猪业曾经所谓的站上风口,其实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外部的风。曾经的高猪价,完全是建立在非瘟带来的产能大幅降低。说的难听点,那一波风口,实际上是用众多在非瘟中被彻底清空存栏的同行的血本无归所堆起来的。

从真正的基本面来说,市场对生猪的需求总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因为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而持续减少。所以当养猪业已经适应非瘟常态化之后,产能不再紧缺,所谓的风口自然就消失了。

我们可以看到,养猪业的风口,并非来自于什么技术革命或者制度创新,仅仅是一场行业内部的略显残酷的重新洗牌。

那么在如今这段没有风口的艰难日子,很多养猪人或许会期待又一阵风吹来,但如果还是过去那种风口,你可能首先得掂量一下自己会不会首先被直接吹飞。放弃对风口的幻想,让养猪回归地面,可能才是真正靠谱的行业未来。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