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苗卖到政采价!价格战是所有行业的归宿吗?

2023年不少动保利润大幅下降,到了2024年一季度,部分动保企业开始出现亏损。在整个养殖产业链中,亏损压力从下游向上传导,以利润有保障著称的动保行业也无法独善其身了。

根据业内反馈,随着市场陷入一片红海,近年来动保行业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价格战愈演愈烈。猪企招标几乎以价格低为标准,同时回款账期长达半年甚至一年多。因此,不少动保企业陷入裸价竞争,疫苗、兽药跌破成本价,货款也迟迟难以回收,已经在贴钱做生意。

2018年以来口蹄疫苗价格变化(元/头份)

图片

价格战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归宿?

价格战无疑令行业苦不堪言。实际上,不只是在农牧行业和动保行业。目前国内许多工业化更成熟的行业也都陷入了价格战的漩涡。

例如当前国内汽车行业也在价格战中挣扎,6月7日,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对当前国内车企正进行的价格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也适用于当前的动保行业。

他认为,企业可以让利但不能让本。“如果卖100万(辆汽车)都没钱赚,做什么企业,交什么税、就什么业?国家也好,部门也好,根据《价格法》,要回归到理性的价格战。”他进一步解释,“广汽并不是怕打价格战,我也有大把钱,我怕什么,但是我们是人,注重社会责任,我们都是根据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划分合理的收益,这是对的。去年丰田赚了2500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倍,销售收入增长了21%,利润增长了1倍,它卷价格吗?我们要思考这个,卷价格怎么卷,应该是让利不是让本。

图片

当然,整个养殖产业链去年和今年一季度都经历巨亏,作为产业链的一环,动保行业相对而言生存环境已经算好,因此也有观点认为上游动保适当分担养殖行业整体压力也是应尽之责。一位养殖企业负责人说,“兽药疫苗也是赚养猪的钱,这两年养猪人亏那么多钱,没道理做兽药疫苗还能继续赚钱,应该让利给养殖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养猪客户继续生存下去了,动保业才能持续发展。”

但许多动保行业从业人员则认为,实际上低价的动保产品真的为养殖业带来很大程度的让利吗?或许并不尽然。一方面动保占养殖成本比例较低,再低价也节省不了多少成本,但对养殖带来的效益却很大;另一方面,过低的价格却可能会使得到的产品质量标准发生变化,导致使用时效果不佳反而影响生产成绩。

无论如何,养殖端的处境在二季度终于迎来了反转,猪价上涨盈利期来临。但对上游动保企业而言呢?

众所周知,一件工业化生产的商品价格打下去了,就很难再涨起来。这使得在“价格战”中,所有动保企业,都是输家,没有赢家 —— 因为按照这种势头继续打下去,就算通过卷价格赢得了市场,也不会取得盈利。

据悉,去年以来,已经有一些动保企业表示拒绝参与价格战,退出了一些龙头猪企的招标,即便这意味着失去一部分营业额。

市场苗跌近政采价?动保企业如何突破价格战漩涡

过去的十余年里,动物疫苗从政府招标走向市场化以来,定价在持续上涨,这也造就了动保行业过去十余年的扩张和繁荣。政府招标几毛钱一头份,市场化疫苗定价向着进口疫苗的标准,往十几、二十元一头份奔去。动保企业纷纷踏上市场化的大潮,营业额和利润都呈现迅速上涨,2010年-2022年,行业总营收增长超过100%。

这是动保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中国养猪业规模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十年。如今,养猪业越来越向大企业集中,动保业似乎又面临回到招标采购的时期。

例如,政府招标苗价格多在几毛钱一头份,如今猪场采购某些疫苗品类压价也不乏低至1元一头份。这已经和政府采购相差无几。而过去政府采购之所以逐渐被市场化取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价格过低,造成质量受质疑。当然,头部猪企自己采购的疫苗因为直接利益相关,自然会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但要以政采苗的价格,购买市场苗的质量,就只能牺牲动保企业利益了。价格战下,许多企业不得不咬牙下水。

图片
图片和数据来源:中国兽药协会

所以,未来动保行业必须要考虑如何突破这种价格困局。虚高的价格不可取,但亏损经营显然对行业发展也不利。

如今,动保行业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和洗牌,什么样的企业能生存下去?

笔者认为,破局关键仍然在于创新引领。

价格战既有养殖端行情低迷、上下游利益争夺的原因,也有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原因。一件商品既然能卖到很滥的价格,代表它如今明显供过于求。

图片
图片和数据来源:中国兽药协会

回顾过去,一些动保企业通过更新迭代产品,与政采疫苗形成了区分,满足了日益提升的规模化养殖需求,受到了养殖户的认可,从而提升了产品价格。如今,养猪业的专业化水平更高,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动保企业依然需要更多的围绕养殖端新的需求和痛点继续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才能迎来破局。

在这个过程中,走在前面的,才能获得最大的红利。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