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4​:中国农牧业十大猜想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随着2024年的第一缕阳光照下来,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在刚过去的2023年,对于中国农牧业可谓是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在心头。不管如何都已经成为过去,2024我们都要重新出发。在新年的第一天,笔者也想继续大胆的对2024年的农牧业进行一番畅想,一年之后我们再看看究竟是神预言还是神打脸。

猜想一:猪价终于有起色? 

2024所有养猪人最想猜的无疑就是猪价。2023年的猪价走势可以说是让去年此时诸多信心满满的预测家们大跌眼镜。有人猜10元,有人猜9元,有人认为起码能有8元,结果却是去年下来猪价在8元以上的时间还不到两个月。直接导致全行业在2023年集体亏损,苦不堪言。

图片

2024年,猪价会涨起来吗?笔者近日再与行业同仁交流时,大家的看法悲观了许多。今年上半年的猪价基本没人看好,下半年觉得猪价会涨的人也寥寥无几。不过专业人士却指出所有人都悲观的时候,机会或许就来了。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在农牧业风云会上,就分享认为2024年生猪出栏量与猪肉进口量或有小幅回落带动供需关系改善,生猪均价有所上涨,养殖实现微利。

笔者认为,对明年猪价具体涨跌的预测,那是神仙才做得到。但是趋势一定是向好的,毕竟供求两大要素,都在变好。供应端,母猪存栏已经持续10个月下跌,需求端,经济环境也有望触底反弹。但是在猪价新常态下,我们也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未来的猪价无论涨跌,都会进入小幅震荡的时代。想单纯的通过某一出栏时间点大赚一笔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

猜想二:巨头整合持续,谁是下一个?

巨头扩张的脚步在2023年由于行情的影响,也终于稍稍放缓。多家上市猪企都公布了终止养猪项目、出售出租旗下猪场的动作,暂时喘口气活下来才是正道。但也有部分猪企确实无力回天,只能寻求整合。双胞胎入主正邦,大北农连续公告将控股九鼎和傲农。2023年,堪称中国猪业巨头整合的元年。

但在行情堪忧的当下,即便是巨头也需要审慎考虑自身的资金风险。大北农傲农联姻最终就因为傲农股权司法冻结的问题告吹。2024年,巨头继续整合的趋势仍在。毕竟从农财智库整理的2023第三季度上市猪企负债表来看,负债率高于平均值的很多企业仍然压力山大。2024年新的巨头整合中,他们将大概率成为主角。

图片

同时在整合的形式上,也许并不一定会都像双胞胎正邦一样整体合并这么大动作。新希望和中牧的合作模式也可能是一种路子。巨头各自保留最具竞争力的核心资产,将不擅长的板块卖给更专业的企业去运作,往往能带来更高的效率。

猜想三:非瘟疫苗还需要吗?

关于非瘟疫苗能否上市的猜想,笔者已经坚持不懈的猜了三年。三年又三年,究竟还要等多少个三年呢?2023年,非瘟疫苗的确上市了,不过是在越南。而且根据各种反馈信息,越南的非瘟苗小规模上市使用的效果可以说并不理想。以至于连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WOAH) 都要专门警告兽医当局和全球养猪业不要使用不合规和劣质的非洲猪瘟疫苗。

图片

2024年,笔者相信中国的非瘟疫苗研发一定会有新的进展。但能否真正批准上市使用,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同时还是国家对非瘟防控政策调整的问题。我们可以听到有不少专家始终大声疾呼,中国养猪业应该放弃和非瘟共存的幻想,净化才是唯一出路。事实上,部分集团猪场在生物安全防控上坚持大手笔投入,已经能够常态化的将非瘟彻底挡在场外。不过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猪场来说,有效的非瘟疫苗仍然是他们更期待的低成本防非手段。关于要不要打非瘟苗的争论恐怕还将持续。

猜想四:种猪和猪肉进口双双爆发?

2023年,伴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彻底放开,中国养猪业也恢复了和国际间的交流。根据农财智库统计,2023年1月至11月,我国累计进口猪肉量为146万吨,同比去年下降6.4%。2023年全年进口的种猪数量已超过7000头,相比2022年的5280头大幅超出,不过距离20年的近3万头的历史记录还相差甚远。

2024年中国养猪业和国际的交流肯定会更加频繁。种猪进口方面,重回历史记录很难,但恢复到非瘟前平均一万头以上的水平是大概率,在饲料动保设备等各方面都卷到极致的中国养猪业,育种普遍被认为是突破生产效率天花板的最大可能。

猪肉进口方面,虽然猪价低迷,但国外部分地区的生产成本仍然有明显优势,恢复到300万吨的平均水平也不奇怪。比如中俄就刚刚签署协议取消了2008年以来对俄罗斯实施的非洲猪瘟临时禁令,启动对华猪肉出口。业界估计一年出口量在15-20万吨。

猜想五:环保风暴重现?

很多养猪人可能都已经淡忘,在2018年非瘟爆发前,养猪业所经历的一轮又一轮的环保风暴。非瘟带来的猪肉紧缺,使得养猪业难得的在政府层面连续得到了几年的优待。不过正如以往每次猪周期一样,当生猪重新出现过剩,地方政府对于养猪的态度就会开始发生变化。

2023年,农财智库就统计到广西、福建、重庆等多地重现猪场拆迁。2024年,必然会有更多的地区对养猪业的环保加强监管。而且环保面前,不分猪场大小。上市猪企的猪场被环保投诉而整改甚至罚款,清栏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考虑到国家已经建立生猪产能调控机制,运动式的大规模猪场拆迁应该不会重现,但是对猪场的各种环保问题严格执法将会成为常态,养猪人不能再对猪场的环保心存侥幸。

猜想六:农牧企业普遍迎来90后掌舵者?

过去两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走上农牧巨头的管理岗位。2023年,养猪龙头牧原更是直接将自己的“少年大将军”推到了台前。以生于1994年的首席财务官高曈和生于1995年的屠宰事业部总裁秦牧原为核心的牧原二代高管俨然已挑起了大梁。

图片

2024年,这一趋势将越发扩大。不仅是巨头,其他更小的猪企也将经历这一轮换血。一方面是年龄使然,这一批50后和60后的创一代,经历了中国养猪业规模化发展的浪潮,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如今也不可避免的来到了退休交棒的年级。他们的接班人自然落到了80后90后身上。另一方面是行业变化的要求,如今农牧业不再传统,对领导者的金融、科技、文化等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新要求,有能力的年轻人也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重现前辈的辉煌。

猜想七:地方猪养殖更加红火?

在养猪业都受困于低价的2023年,有一个群体却发展的红红火火,那就是各色各样的地方猪养殖企业。随着消费者越发重视猪肉的风味和口感,地方猪品种的独特品质开始被养猪业重新重视起来。

对于地方猪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把这几十个品种,从保种场里走出来,真正面向消费者。2023年的养猪产业大会(广州)上,大湾区猪肉品鉴大赛成为现场最火爆的活动之一。2024年,将会有更多的地方猪企业加大投入,不同于一般的养猪场只需要关注生产的逻辑,地方猪的发展需要在消费者心中首先建立品牌,然后通过销售反过来推动生产的发展。

猜想八:饲料原料价格回落?

饲料原料的持续高价,和猪价的持续走低,是近年让养猪人利润损失的剪刀差。2023年,饲料原料价格终于从高位稍稍回落。12月豆粕更是久违的回到4000元/吨以下。

2024年,已有不少行业人士预测饲料原料价格将继续走低,这无疑是对养猪业的一个重大利好。荷兰合作银行最新发布的2024年展望预测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粮油食品价格将从历史高位回落。其中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巴西大豆将创纪录地达到1.63亿吨,从而导致全球库存总量增加,并伴随需求持续疲软,大豆、玉米、豆油及豆粕的价格预计将下降。

猜想九:牛羊产业崛起?

一直以来,牛羊产业只被当做猪禽养殖之外的补充。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人的肉食结构也开始变化。牛羊肉等优质动物蛋白的比例逐渐提高,牛羊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良机。根据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在第六届南方牛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介绍,中国牛肉产量713万吨,排世界第3位;牛肉消费量1025万吨,排世界第2位;牛肉进口量314万吨,排世界第1位。

如此巨大的进口量,也说明中国的优质牛羊肉生产仍有巨大的空间。曹兵海就认为国内肉牛产业的发展路径=夺回300万吨市场+稳住720万吨市场+挤出N吨不明来源肉+增产。差异化生产、特色化市场是包括南方在内的全国肉牛产业的主要抓手。

猜想十:AI颠覆养猪业?

AI是整个2023年科技领域最令人振奋的突破。养猪业其实也有机会从中受益。养猪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由来已久,从早期简单的自动喂料到后来更加复杂的猪脸识别、猪场环境监控,自动调整温度湿度等等。

图片

养猪业的智能化一直以来的一大痛点是落地难,先进的设备没有足够的优秀人才匹配。如果AI将来能够更加深入到猪场管理的各个方面,那无疑将极大的加快猪场各种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同时也能降低猪场的人力成本。当然很多人会怀疑,AI能搞的定猪场里活生生的猪群的各种变化吗?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