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还会有巨头暴雷吗?猪价如何走?各企业代表论行业形势
五月进入尾声,上半年低迷的行情让养猪人倍感焦虑。下半年能否出现转机?行业又该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突破?5月17日,在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社主办,农财宝典新牧网承办的第三届中国畜牧业生物安全大会上,七位专家和企业代表,聚焦“畜牧业新形势预判与竞争力构建”议题,共同探讨养猪业的发展方向。
出席本次圆桌论坛的嘉宾有:四川省畜牧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主任刁运华;重庆市畜牧业协会秘书长袁昌定;福建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福建省箬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新平;贵州省养猪行业协会副会长、温氏股份贵州养猪公司总经理毛雄优;双胞胎集团西南区总经理余忠;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傲冰。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仇华吉研究员担任主持人。
2023年行情低于上年?年底或将迎来转机
仇华吉:猪价是大家日常关心的问题,产能是影响猪价的重要因素。各位嘉宾预计2023年猪价行情会有怎样的表现?能否超过2022年的高位价格?
郑新平:福建目前(商品猪)处于供需紧平衡的状态,有相当一部分高度健康的优质种猪和优质猪苗支援省外同行,母猪存栏大约有90多万头,总体发展态势向好。现在有大量的猪二代和年轻人在入行,我觉得未来有前途。对于当前的行情,我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今年五月份和去年同期形式不同,今年还在低谷,去年猪价已经开始上升,所以我觉得今年的行情可能不如去年。
刁运华:猪价真的不好简单预测,大家可以多听取专家的分析,比如王祖力研究员在大会上的报告,信息准确、及时,有技术含量,分析靠谱。我个人认为六月份以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转机。
袁昌定:判断猪价要看数据,数据是否准确是关键,特别是要识别“有水分”的数据。全国7亿头出栏的数据应该是比较准的,但是具体到各地就需要具体分析了。有些地方公布的数据与实际数据相差很大,不建议作为行业决策参考。对于今年的生猪行情我比较悲观,上半年一直亏损,下半年也不好说。
毛雄优:从猪周期来讲,不像以前明显,我预计行情整体不如去年,但是下半年会好过上半年。有不少人抱着赌博的心态来赌下半年的行情,他们抓猪苗的价格比较高。我预计,下半年猪价可能在成本线附近,水平不好的会亏钱。现在仔猪价格相对便宜也没有太多人引种了,这样来看,年底行情可能会好一点。
余忠:西南区域散户减少了,但猪变多了。四川散户占比超过30%,他们很顽强,当前猪价低迷还不足以刺激他们大量淘汰母猪去产能。今年前5个月,跟据散户市场饲料销量上涨表明生猪存栏量上涨了10%,下半年大概率不会出现超过去年的行情。预计将处于微利状态,9元/斤猪价的话有人会亏,8.5元/斤的话很多人会亏,估计明年行情会好一点。"
杨傲冰:从公司疫苗销量来看,是增加的,反映出猪还是在增多的。据了解,广东三月末比二月末母猪增加了十多万头,说明大家对未来还是有信心的。
行业亟需转型升级,下半年需警惕气候变化
仇华吉:虽然现在行情表现不佳,但是来参会的嘉宾都是希望交流学习的长期主义者。您认为今年养猪业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袁昌定:两个点要重视:首先是经济在复苏,市民消费水平在提升,有可能会拉动猪肉消费。第二点是生猪产业亟需转型升级,以前是在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现在是高水平同质化竞争,内卷白热化。走差异化路子,发展土猪和高端猪肉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目前土猪肉的市场占比不到3%,未来可能发展到15%。价格可以比普通猪肉高出1倍以上,这个市场值得思考、观察。
毛雄优:我认为有以下5个方面:1、看好国家经济,未来消费会提振;2、重大疾病防控整体有效;3、原料价格有所下降;4、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5、集团化养殖发展有所放缓,有利于后续供需平衡。
余忠:提示大家注意几个风险点:第一,暴发过非瘟的猪场,后面疫病暴发的风险更高。尤其是南方的猪场要小心,进入雨季疫病暴发的风险更高,注意封场管理。双胞胎在西南区域有100万头产能,雨季重大疫情发病率不到2%,防控很关键。同时,猪场要规划出栏节奏,做好资金储备。第二是气候问题,目前来看,长江水位比去年低,今年夏天大概率高温且会缺电,西南的养猪人要做好水资源储备和用电准备。
或将有更多猪企暴雷,需提升资金、技术等方面竞争力
仇华吉:某猪业巨头暴雷成为行业重磅新闻,各大上市猪企也都在调整产能。未来会有更多巨头暴雷、中型企业退出吗?
袁昌定:目前,多数企业亏不起了。前面聊过,现在养猪到了高水平同质化,是高质量竞争,适者生存,肯定有企业要被淘汰,如果下半年行情低迷还看不见拐点,没有构建全产业链的企业就很难坚持下去。还有一些小企业会自己退出。当前,猪价低迷的情况下,个别大企业高价挖代养户,恶性竞争赌下半年行情,我很担心他们资金链会出问题。
杨傲冰:养猪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猪企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但是,头部猪企也可能会融到新的资金,不一定会暴雷。
毛雄优:猪价如果持续低于成本线,现金流将成为穿越低迷期的重要保障,现金为王。个别企业现金流不足、负债较高将会面临减产、肉猪提前上市等困难。
仇华吉:行情低迷的时期,很多养猪人的目标是活下去。2023年,我们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好。猪企要想活得好,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竞争力?
郑新平:养猪业高投入、回报慢,而且需要长期的坚守才能见到成绩,我认为要坚持长期主义,关键是要稳健,不能着急。不要为了目标而定目标,比如说要发展多少数量、发展几个猪场。我认为质量是最重要的,如果有资金的积累、有队伍的储备、有合适的土地,而且这个地方适合养殖业发展,那就可以布局猪场,如果不适合就不应该勉强。我觉得是追求质量,不要盲目追求数量。
我们公司也没有定目标,不会说今年要出栏多少、明年出栏多少。觉得后续行情不好就主动去产能(如去年下半年猪价高时淘汰落后性能的母猪),我们把性能不够优秀的产能主动淘汰掉,我觉得这也是个很好的办法,当时一头淘汰母猪的价值,今年可以换两头后备母猪,在合适的时候调整落后产能,实际上也是一种增效,也可以从中赚钱。
刁运华:竞争力方面,首先是疫病控制。我觉得还有很多企业做得不到位,其实是细节上面出了问题。一些猪场老板和技术人员在管理及意识等方面不到位。第二是技术,这是永恒的话题,是猪场的立足点。有的企业这两年快速扩张,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第三是环境控制,简单说就是三控,即对温度、湿度、空气的控制,很多养殖场条件不足,装备很差,想提高水平竞争力,这是一个不可缺失的部分。第四是高质量发展,没有质量竞争力肯定上不去。全国的种猪生产水平在不断提升,国家对种源也高度重视,未来可期。另外,有很多国家将保险和期货等金融工具作为先进的手段,我们应该多了解,能合理运用也是件好事。
毛雄优:猪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现金流,现金为王;2.提升疾病防控竞争力;3.提升产品竞争力(高繁殖性能种猪、长速快料肉比低肉猪、体型好产品适销肉猪);4.降本增效、挖潜降耗。
余忠:以我们双胞胎为例,2022年出栏900万头,实现了整体规模性盈利,我们核心做了几件事:1、重资产投入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设施的建设,全年无大疫情发生,稳步提升上市率;2、狠抓饲喂管理:饲喂流程管控,制定养户激励措施帮助养户降低料肉比从而增收,使养户每头猪多赚20元;3、聚焦全国重点市场布局养猪,做到好猪卖好价,同时抓全流程管理,降低各项费用;4、母猪高繁:从遗传育种抓起,母猪场抓各阶段责任管理,提升PSY;5、人才培养:双胞胎用一流的薪酬吸引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业绩。
规模化结合生态循环,打造中国特色养殖模式
仇华吉:我不是养猪人,作为旁观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行业在全面学习美国的工厂化、工业化养殖模式,是不是有点跑偏?
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没有养到七亿头猪,但两、三亿头还是有的。我们粮食产量虽不充裕,但几乎没有进口大豆和玉米,养猪基本上不用主粮,所以不存在人猪争粮的问题。按照我们过去的传统养殖模式,农副产品、人吃剩的给猪吃,猪吃了产肉给人吃,猪粪又回到田地去种粮食,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生态循环。这可以叫做生态养殖,其中蕴含着我们祖先的大智慧,在这样的生态养殖模式下,养猪业是不会产生垃圾的。
近20年来,我国累计进口了近13亿吨的大豆、近3亿吨的谷物,未来我们可能还要继续大量进口。我们一边大量进口玉米和大豆,一边大量生产甚至进口化学肥料,一边却在大量浪费营养元素——只有一部分被猪和人吸收利用,还有相当大部分没有被利用的氮磷钾等元素流失掉了,排放到河流里和土地里,形成富营养化。大家思考一下,这些微量元素甚至是重金属元素不断累积,如果没有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有朝一日,会不会变成子子孙孙都处理不了、甚至永世难以消除的垃圾?
当然,我们不可能回到几十年、几百年前养猪的状态。我在想,能不能将西方规模化养殖模式的优势和我们传统的生态养殖模式结合起来,能否找到结合点,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养殖道路?
郑新平:我觉得养殖业应该要有中国特色,包括饲料产业,不必要做重复建设,可以联合起来以开放的态势把企业做好,大的养猪企业可以养母猪,也可以带动小的企业共同发展。
国家在扶持种植业,如果我们养猪业也能反哺种植业,会有很好的效果。实际上我们花了大量的环保经费去做工业化治理,还不如把资金拿来反哺种植业,推动种植业发展,这样的话整个生态链就建立起来了。
还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我们一直提饲用豆粕减量,实际上我们还有一种资源没有用起来,比如说剩菜剩饭、餐厨剩余,如果能够集中起来,在政府的监管下,以科学的手段经过高温高压处理,再以液态料的形式去养猪,是不是也是一种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案呢?
仇华吉:最后,请用一句话为行业人士加油。
杨傲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明天会更好。
余忠:居安思危,苦练内功,死磕成本,越做越强。
毛雄优: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相信市场会有合理的回报。
袁昌定:大家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曙光就在眼前,让我们把养猪进行到底!
刁运华:许多养猪人情结很深,我希望大家红旗不倒,明天都在。
郑新平:做好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坚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到最后胜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牧网(ID:xinmunet),作者:李峙贤,原文标题:《2023还会有巨头暴雷吗?猪价如何走?仇华吉、刁运华、袁昌定、郑新平、毛雄优、余忠、杨傲冰纵论行业形势‖旺大集团特约•猪事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