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谷的昨天 今天 明天

6月30日,平原示范区联合35斗邀请了20多家产业媒体和企业代表,共同举办了“产业媒体看农谷”活动。

图片

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岳永鹏,新乡农业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杨海峰,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辛晓川,35斗联合创始人毕元锋及外宣办、商务局、新乡农高中心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此次活动。智种网作为专业产业媒体也受邀其中,智种网运营总监高洪昌参加本次活动,并联合多家企业和媒体组成的参访团到“中原农谷”实地考察。笔者从农作物种业角度谈一谈中原农谷。

01、中原农谷是什么 

众所周知,美国有硅谷,武汉有光谷,很多人在问,中原农谷到底是什么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5月考察河南时强调:“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河南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能稳定在1300亿斤,占全国近1/10;每年调出600多亿斤原粮及加工制品,成为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中原粮仓。为进一步保护好大国粮仓,聚焦国家种业、粮食安全重大需求,河南省政府2022年4月出台《“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打造要素共享、协调创新、具有独特品牌优势的“中原农谷”。

图片

2022年11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中原农谷建设/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的意见》,加快打造“南有航空港、北有中原农谷”的发展格局。“一方案一意见”共同组成了全方位支持“中原农谷”的政策框架。

图片
图片

特别是今年6月13日,省政府重磅发布《中原农谷发展规划(2022-2035年)》,这是胸怀“国之大者”,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之举,是着眼现代化河南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务实之策。中原农谷,国之重器、全省抓手、郑新一体化桥头堡,必将为实现/河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增添澎湃动能。

02、中原农谷的昨日 

据了解,我国玉米育种科研人员培育的第一个玉米单交种“新单1号”几乎与美国第一个单交种同时育出。这个由河南省新乡农科所张庆吉、宋秀岭等科研人员繁育的成果表明,我国杂交玉米育种水平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65年至1978年间,在全国十多个省区市推广,创造了亩产608公斤的纪录。

1959 年,河南新乡农科所育种家宋秀岭,从农家品种洛阳小金粒中选出自交系( 金131 ),从武陟矮杆玉米中选出自交系( 矮154 ),组成单交种( 矮154x小金131 ),与从美国引进的自交系( 威59Ex威153 ),组配成另一个单杂交种。后将这两个单交种杂交,组成新双1号双交种,比当时主推品种百杂6 增产 29 %。后用自选( 矮金525x混选517 ),定名新单1号。新单1号植株健壮,大棒抗病抗倒,品质优良。亩产达 608 公斤(当时玉米亩平均 180 公斤)。

图片

新单一号在 1963 年选育成功, 是我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利用的第 1 个单交种, 在时间上和美国先后同时推广(美国于1963年开始推广第1个单交种), 而早于英、俄、德诸国。新单一号玉米单交种及其母本自交系矮金 525,均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也是从“新单1号”开始,我国杂交玉米逐步从双交种进入单交种。

03、中原农谷区位优势 

交通优势:平原示范区位于郑州、新乡、焦作三市交汇处,25分钟可达河南省政府、郑州高铁东站,40分钟可达新郑国际机场。辖区内京港高铁、京港澳高速、 郑焦晋高速、107国道、327国道、郑平公交等四通八达。郑济高铁、郑新高速、郑新快速路、沿黄高速、郑州地铁6 号线、龙凤大道等一批轨道、高快速路正在加快建设推进。其中,龙凤大道已开工建设, 十四五期间通车,实现平原示范区与郑州大都市区 的“ 十五分钟交通圈”;郑济高铁新乡南站已投入使用,平原示范区正式进入高铁时代,2小时交通圈覆 盖中国5亿人。依托便利交通,立足平原示范区,可以布局中部、通向世界市场。

独特生态:笔者刚工作的时候,早就听说国外玉米育种公司拜耳(孟山都)、科迪华(杜邦先锋)、先正达、科沃施等纷纷在新乡试验站。当时吸引他们来这里建试验站原因是什么?这次去中原农谷找到答案。

中原农谷落地河南省新乡市,是因为新乡市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新乡市是黄淮海平原的核心区,具有天赐沃土、科研突出两大特点。自然条件上,新乡市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地处“南北分界过度带”,北方的优质良种想要南下去推广,南方的品种想要北上去繁育,需要在新乡市周边地区种植 3 至 5 年,让作物的株高、产量等性状适应稳定后,才能再大面积的去种植,所以新乡市也是南北物种交叉种植和繁育的最佳试验场所。

新乡市年均日照 2400 多小时,年均无霜期 200 多天。同时,新乡市处 于北纬 35°线附近,这条为纬度线,是一月份 0°的等温线,是800 毫米降水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正是因为新乡市的区位和气候条件十分优越,是大山大河之间极具生态价值的天然粮仓。

图片

好地多打粮:黄河中下游分界点附近,被上游峡谷束缚的黄色巨龙裹挟着大量的泥沙奔腾到此处,突然就偃旗息鼓,向平原上的河道四周缓缓漫去,在两岸冲积出肥沃的平原。新乡就在这样的平原上,这里深厚的微碱性土层呈黏性,不但保肥保墒,还富含矿物质,有机质含量达1.12%,处于中等较高水平,像天生自带肥料一样,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

图片

特别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现有的耕地稳产增产。

04、中原农谷今日 

中原农谷总体规划面积为 1612 平方公里,整体思路按照一 核、两带、三区进行规划。平原示范区作为中原农谷核心区,规划面积 342 平方公里,主要打造国际一流农科“芯”城。瞄准世 界前沿,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原始创新高地、科技新城、产业新城。其中包括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原研究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平原实验室、中农发集团、牧原集团等众多科研单位、企业。核心区的主要任务是以科技研发为主,包括种子、种苗、种畜,同时壮大河南省小麦、 水稻、花生、玉米、大豆等传统优势。

图片
图片

目前中原农谷聚集了先正达、中农发、牧原、登海先锋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种业巨头,中粮、正大、首农、五得利、等农业龙头企业在新乡建有育种和生产基地。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0家,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441亿元,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05、中原农谷科研成果 

河南省重要的口粮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水稻、芝麻 等,中原农谷集中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种子。

图片

郑麦 136 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丰优育种室选育的高产、抗 病、抗倒小麦新品种。

郑麦 369 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丰优育种室选育的 高产强筋、抗倒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

丰德存麦 20 号是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高产 小麦新品种,2018 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同年通过江苏省引种备案。

新麦 26 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超强筋半冬性 中熟多穗型小麦新品种,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最新研究成果。

图片

郑单958是河南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堵纯信教授以郑58为母本、昌7-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稳产、多抗、中早熟玉米单交种。2001年以来先后通过山东、河南、河北多省和国家审定,并被农业部定为重点推广品种。累计推广面积8.68亿亩。

豫花 22 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直立疏枝型品种,连 续开花,夏播生育期 113 天左右。属直立疏枝型品种,连续开花, 夏播生育期 113 天左右。

郑豆 1307 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针对土地流转大户种植及加工企业的需求,推出的适宜机械化种植的加工专用型高产大豆新 品种。

06、中原农谷明天

中原农谷建设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进入全球一流”的目标任务。

图片

中原农谷将聚焦重点作物和农业产业链上游关键领域,集聚一流创新资源,搭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种业“硅谷”和农科产业新城。

2023年要构建完成“四梁八柱”;2025年“四大中心、两个示范区”初步建成,成为带动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示范引领区。2035年全球十强种业企业培育/实现突破,打造形成千亿级种业、粮食产业集群,中原农谷科技创新力、产业竞争力、品牌影响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图片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