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破国际大豆垄断格局!
时下中国大豆严重依赖来自南、北美洲的进口。近年来,中国政府下功夫抓大豆生产,大豆自给率两年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
从育种到种植,大豆上游产业链正在发生变革,中国政府对科技兴农的支持,引起了海外市场的关注。
近日,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发布消息,预计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将在2024至2025年市场年度维持大豆生产支持政策。在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放宽了补贴范围,除对大豆生产者补贴外,对采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和大豆轮作种植者也将提供额外补贴,这引发了市场关注。
科研成果走进田间
2024年以来,我国以农业生产急需品种为重点,加快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和新品种选育,加大种业优势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种业振兴行动取得一批基础性标志性成果。
“今年有一块实验地块大豆长势特别好,我已经和种植农户说好,帮我们留种。”黑龙江大豆主产区种植农户徐建国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大豆经纪人那边我也打招呼了,哪里大豆种得好,给我留一些种子。”
徐建国这种选种方式,其实已经进化到了2.0版。此前,他的选种方式,直接不问种子出处,看见种子卖相好,就直接买来自己种上。但是,他发现,这些种子繁殖的二代,性状并不稳定,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同村的农户还偶有因为买种子而上当,导致几乎颗粒无收。徐建国属于农业大户,他有1000多亩地用来种植水稻和大豆。
他介绍,大豆一般在盐碱地上种植,因为大豆产量不高,所以经常找一些不好的地块种大豆,不过在得知去年有农户大豆亩产提高了50%后,徐建国动心了。“我计划今年从选种开始,好好种植大豆。”他说。
中国北方地区因冬季较为漫长,所以农业专家普遍推荐选择早熟的大豆品种,以适应其独特的气候特性。
同时,栽培方式的选择也会对种子的挑选产生影响。传统耕种方式的农户,通常选择抗病性强且适应性广的大豆品种,以增强作物的抗逆性。而对于那些采用机械化种植的农场,则应优先挑选适合机械化操作的种子,以提高种植效率和产量。
由于地块面积大,徐建国几乎不会去做灌溉农业,基本都是靠天吃饭。因此,挑选出与当地气候相匹配的种子,对提升大豆的生长速度和最终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韩俊近日告诉记者,这两年农业农村部聚焦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粮油作物,实施了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未来还要聚焦高油高产大豆品种。
加大种业投入
无论是自家种植的大豆种子还是外购种子,都应确保其质量。妥善存种是确保每粒种子都具备优良品质和强生长力的关键步骤。
在大豆留种过程中,因为保存环境不合格等问题,农户通常会经受一定的损失。
宁夏一家种业公司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以玉米为例,每一粒玉米种子都要进行防病虫害的处理。“我们公司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同时与地处东北、华北和西北的高校实验室合作,因此能够保障种子产品的质量。”上述负责人说。
一直以来,大豆作为重要的植物蛋白和油料来源,在中国的饮食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尽管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国,但目前所产的大豆主要满足于制作豆腐等豆制品,而大量需要的大豆油和豆粕则主要依赖进口大豆在国内压榨获得。
据统计,中国有超过80%的大豆需要进口,较高的对外依存度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然而,由于高度依赖进口,不仅增加了国家的经济风险,也使得中国在全球大豆供应链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
通知指出:“深化种业振兴和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建立健全种业基地、种业阵型企业清单共享和融资监测机制。积极对接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育种联合攻关等重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