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多举措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要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鼓励地方探索建立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挂钩的动态补贴办法、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诸多良好政策给粮食主产区带来了重大机遇。
 

当前,国际粮食安全问题复杂多变,大豆作为我国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和健康的食用植物油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存在较大供给安全隐患。推进大豆产业振兴,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黑龙江省海伦市向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向秋表示,针对大豆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的现状,建议增加国家政策性收储比例,加大大豆收储政策支持,加密收储网点,增加收储总量,提高收储价格,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保障收益。

生产者补贴标准是农户重点关注政策,直接关系农户种植积极性。高向秋建议,将大豆生产者补贴至少要提高到400~500元/亩,缩小与玉米比较效益。尽早发布政策信息,为稳定大豆面积,巩固扩种成果奠定基础。同时,建议将米豆轮作政策试点改为普惠制。

就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高向秋还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大力推广单产提升技术。狠抓良种、良田、良技、良制、良机“五良”配套,加强专业化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以农业园区、示范基地、种植合作社为载体,推广高产技术模式,实现提单产、扩总产。二是不断扩大土地托管规模。通过托管服务降低生资、机械、人工成本,提升集约效益,降低经营风险。同时,组织农民开展副业增收。三是给予粮食加工企业政策支持。对符合生产规模和加工总量的精深及初加工企业,给予差异化政策支持,提高企业收储加工积极性,间接促进农民增收。四是抓紧出台横向利益补偿政策。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建议出台相关具体政策措施,由经济发达地区、粮食主销区利用税收和经济红利,补偿粮食产出大省大县在农业基础设施改善、政策性补贴、加工奖励政策等各方面投入。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