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玉米进口量为25万吨,同比减少87.7%;1-10月玉米进口量共计1303万吨,同比减少29.9%。
中粮集团6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与来自全球的供应商现场签约,采购世界各地优质农产品,签约规模超百亿美元。与往年相比,中粮集团本届进博会“购物车”里的产品进口来源地更加多元。
11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10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38亿吨,同比增长7.4%;进口金额为4281.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减少8.2%。
截至2024年11月1日当周,全球小麦价格大多下跌。周初发布的首份冬小麦评级报告显示美国冬小麦优良率低于预期,引发对全球供应紧张的担忧。但是气象机构预测美国平原将迎来降雨,给小麦市场带来压力。市场继续关注国际招标中的俄罗斯小麦定价,初步迹象显示出口商遵守了非官方底价。
眼下,河南今年新产麦茬花生正在集中晾晒与上市,在经历了春花生收购价格高开低走、麦茬花生种植期推迟20余天、8月麦茬花生生产关键期阴雨连绵、10月麦茬花生收获期延后15天左右等不同于往年的诸多情况后,河南新季花生市场形势如何?
进入十月底,全国秋收接近尾声,主产区的粮食收储工作正有序展开。近期玉米价格由于地区上量不同,区域分化明显。华北上量大价格回落,东北玉米价格却低位反弹。未来玉米价格何去何从?
据外电消息,截至2024年10月25日当周,全球小麦价格下跌,其中欧洲小麦领跌,因为本月俄罗斯小麦出口保持强劲,令欧洲小麦出口前景继续黯淡;美国、阿根廷、俄罗斯以及乌克兰干旱地区出现降雨,缓解人们对冬小麦播种前景的担忧。市场继续关注俄罗斯管控措施对11月份小麦出口的实际影响,此外,美国和俄罗斯等主要农业带的旱情也继续值得关注。
10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27亿吨,同比增长7.8%;进口金额为3947.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减少8.8%。
本文是宁夏老师结合实地考察,对2024年中晚籼稻的产情、市场形势和接下来走势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深思细想字斟字酌,如觉得有所启发和收获,欢迎文末打赏作者。
9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8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13亿吨,同比增长6.1%;进口金额为3487.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减少11.4%。
8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7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9807.1万吨,同比增长4.6%;进口金额为3002.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比减少13.6%。
近期日本大米价格持续上涨,目前日本超市售卖的大米价格较今年年初普遍增长约两成。分析人士认为,供需矛盾是造成当前日本米价大幅上涨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近年来日本政府调整大米生产政策,导致大米总产量下降。随着新米上市,今年秋天日本米价上涨压力或将有所缓解。
2019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地缘冲突及主产国极端天气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国际大米主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当前国际大米主流价格较2019年涨幅超200美元/吨。在此外部背景下,近几年国内稻谷市场在经历收储制度改革和去库存政策实施后,稻谷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得到改变,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价格走势相对平稳,总体上呈现波动走高的趋势
2023年度圆颗粒早籼稻市场价格走出了一个前低后高,强劲上涨的路线,多数市场主体也收益颇丰。那么在2024新产季早籼稻面临着种植结构有大的调整和市场环境依然强势的大背景下,还能复制2023年度的神话吗?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笔者于7月中旬对早籼稻市场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的核心产区江西省以及传统产区安徽部分区域进行了实地产情及市场情况调研。
生长发育阶段天气原因造成了一些损失,但总体影响有限,各区圆早平均单产在400-450公斤左右,同比略降;受阴雨天气影响,收获时成熟度不足,出糙率略降,基本都在75%左右,预计有相当部分达不到国标三等以上,基层收购主体应引起重视,如果达不到入库标准,销售会出现困难。
国家统计局7月12日最新发布:2024全国夏粮总产量14978万吨(2996亿斤),比2023年增加362.7万吨(72.5亿斤),增长2.5%。其中小麦产量13822万吨(2764亿斤),比2023年增加365.8万吨(73.2亿斤),增长2.7%。
7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6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8417.9万吨,同比增长4.7%;进口金额为2574.2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比减少13.9%。
5月中旬以来,东北地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低,其中黑龙江大部、吉林北部气温较常年偏低1~2℃,黑龙江东部的牡丹江、佳木斯、鹤岗、七台河、抚远等地部分地区偏低2~3℃。
小麦市场化收购就是收购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形成。买卖双方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信原则,做到以质论价、优质优价,双方平等协商交易价格。收购者按照明码标价的要求,应当告知或在收购场所公示小麦收购品种、质量标准、收购价格和量(价)折扣规则,收购企业应当做到价格上榜、标准上墙、样品上台,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粮食收购者要严格执行国家“五要五不准”收购守则。
研判商品市场价格走势,首先要对该商品的供需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只有把该商品的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清楚,并加以分析和理解,我们才能对该商品的市场价格和走势进行科学的研判和评估;因此,供需关系是决定商品市场价格走势的核心因素,粮食自然也不例外。
农业农村部6月12日发布2024年6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本月对中国玉米供需形势预测与上月保持一致。目前,东北受降水偏多影响,局部前期偏旱区域墒情得到有效缓解,整体出苗率同比基本持平。华北南部和黄淮大部气温持续偏高,土壤墒情偏差,对夏玉米播种和出苗不利,要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变化,及时造墒补种、降温保苗。
当前全国小麦收获进度57%,比常年要快2—3天。安徽、河南进度过九成,陕西过四成,苏鲁晋冀等省即将进入收获高峰。
时下已进入六月仲夏时节,在多数产区持续晴好天气的加持下,2024年新产季小麦的收获范围不断扩大,整体收割进度也快于常年。那么弱预期下的2024年新产季小麦市场究竟会如何运行,面对市场主体高度一致的情绪和行为,新产季小麦究竟还有没有市场机会?我们又该选择什么样的操作策略呢?
近期,随着谷雨节气即将来临,全国各地气温不断升高,北方地区春玉米的播种则进行的如火如荼,同时广大农民朋友们还急着出手库存玉米,尤其是河南、陕西、河北、山西等地农民的“栈子粮”大量上市,但除了一些跨国粮商、国营央企等粮食企业入市收购一部分玉米以外,其余大大小小的玉米贸易商并不急于收购囤积,部分手中有货的贸易商还与农民一样急于抛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国民经济生产情况:一季度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开局良好。其中,涉及农业、畜牧业、工业、服务业、市场零售消费、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居民消费和就业等多个方面。
4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3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3841.6万吨,同比增长5.1%;进口金额为1176.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比减少14.8%。
4月伊始,吉林直属库的收储使得市场对于东北三批收储落地的预期增强;加上保税区收紧进口政策,定向稻谷出库延期等利多消息刺激,提振市场情绪,东北产区玉米价格小幅走强。当地余粮逐步减少,自然干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清明小长假,本该是祭祖、休息休整的时日,但中央储备小麦轮出销售继续高密度的投放,使得整个市场小麦主体忧心忡忡,多数小麦持粮主体更是惶惶不安,甚至连部分之前坚定看多者也开始犹豫怀疑。其实中央储备小麦轮出销售投放数量加码从3月下旬就已经开始了,上周投放数量更是接近了80万吨的年内最高峰,但从绝对成交数量以及成交率和成交均价的表现来看,还是比较强势的。
春节后,随着玉米市场政策性变化,东北增储的实施,玉米现货价格止跌回升,开始小幅上涨。进入三月份以后,延续之前的涨势,随着售粮进度的偏快,余粮进一步减少。不过从中下旬开始,随着玉米上量的增加,利空消息的增多,市场情绪发生变化,玉米价格开始震荡下行,略微回落。整体看三月份,玉米价格高开低走,下游深加工和饲料采购积极性偏弱,仍以随用随买为主。
3月2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海关总署在本月发布今年1—2月数据时,下调了去年1—2月中国大豆进口的数据,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海关最新数据,2024年1-2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2678万吨,同比增长7.7%;其中小麦大豆大米进口减少,玉米大麦高粱进口增加,且1-2月大豆进口是五年同期最低。
甲辰年春节后,小麦市场高歌猛进,一路上行,目前部分厂家收购价格已到1.45元,市场看涨情绪提升。纵观小麦市场,过去五年(2019-2023年)小麦价格走势可谓跌宕起伏,整体价格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详见图1)。
2月20日,中储粮网发布最新消息,中储粮河南分公司2月21日小麦销售专场、山东分公司2月21日小麦销售专场、2月22日西安分公司购销双向专场、2月22日北京分公司购销双向专场、2月22日湖北分公司购销双向专场都陆续进行变更:仅限小麦加工企业参与。
回望2023年,从疫情解封后的万众期待,激情满怀,到年末的一声叹息,面粉人经历了数十年来最为特殊的行情,这一年,注定记忆犹新!2023年小麦行情的跌荡诡变,众多平台挥斥方遒,如醍醐灌顶,酣畅淋漓,然而现实中并不能实现茅塞顿开,涨落转换之间,仍超出多数人的预期,很多业内粉企避险不及,损失惨重。让业内翘楚更清晰认识到正确的小麦采购策略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节点。
2014-2023年十年间,我国人口增速放缓,粮食供应继续提高。十年间总体粮食供应(粮食产量+进口量)为85737.4万吨,增加11730.5万吨,增幅为15.9%,与之对比,人口增幅约2.4%。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为进一步聚焦主业、更好维护粮食安全,我国粮食领域两大央企中粮与中储粮通过股权合作,组建了一家油脂油料加工合资公司——中企联合油脂有限公司,于2023年1月正式运营。
外媒1月28日消息,周五阿根廷农业暨畜牧渔业部周五宣布,中国海关首次将阿根廷公司列入获准对华出口小麦的企业名单,这将为未来阿根廷对中国出口小麦铺平道路。
据外电1月19日消息,美国农业部(USDA)周五证实,民间出口商向中国出口销售29.7万吨美国大豆,这是自12月19日以来根据其每日报告规则宣布的首笔大豆销售,也是自12月15日以来对该全球最大买家的首次大豆销售。
本周全球头号大米出口国印度的蒸谷米价格跃升至四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因为稻米供应下降。印度破碎率5%蒸谷米报价为每吨525美元至535美元,这是自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高于上周的510美元至517美元。
1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3年12月我国进口粮食量为1826.8万吨,2023年1-12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6196.4万吨,同比增长11.7%;2023年1-12月粮食累计进口金额为578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
1月5日消息,分析师表示,随着中国继续推动供应多元化,阿根廷有可能开始对华出口玉米,东南亚玉米需求也出现复苏的积极迹象。与此同时,美国和巴西这两大玉米出口国的乙醇行业政策,也将影响到未来玉米供需前景。
据外电12月18日消息,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在一年内首次出口超过1亿吨的大豆,受助于创纪录的收成以及买家在价格下跌之际建立库存。根据巴西外贸秘书处周一发布的周度数据,12月迄今为止,巴西已出口约199万吨大豆,使2023年的大豆出口总量达到约1.0002亿吨,该水平已经超过巴西在2021年创下的8610万吨大豆出口纪录。这一新的纪录是由约1.55亿吨的创纪录产量和中国等进口国利用价格下跌建立库存推动的。
12月份以来,全球小麦市场关注度最高的就是中国持续大手笔买入美国小麦。上周美国农业部一周内四次发布单日出口销售报告,累计报告对华销售112万吨软红冬小麦,为2014年7月以来向中国销售的最大单周数量,超过了此前半年的销售量。
本周开始进口玉米拍卖底价下跌50-100元/吨,两大产区上量压力大以及市场悲观情绪共振杀跌,现货行情整体处于下跌的态势当中。北方港口回吐11月全部涨幅,今日主流收购价已经下跌至2530-2555元/吨附近;南方港口下游饲料企业替代品库存较多,进口玉米底价下调利空市场,广东蛇口港地区水分15%玉米散粮成交价2670-2690元/吨,较昨日下跌10元/吨。
据外媒11月29日消息,惠誉解决方案旗下的BMI发布报告,印度的大米出口禁令以及厄尔尼诺现象将使得明年全球大米价格保持高位。BMI认为印度将在明年4月到5月的选举之前一直实施大米出口限制,这将支撑近期大米价格,厄尔尼诺现象的风险也将提供支撑。
11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10月我国进口粮食量为1048.4万吨,1-10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2993.2万吨,同比增长7.3%;1-10月粮食累计进口金额为473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10月,我国进口大豆515.8万吨,较上月继续较大数量下跌,不及预期。1-10月,我国进口大豆累计达到8241.5万吨,去年同期大豆进口量7310万吨,同比增加14.6%。1-10月大豆累计进口金额为350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
本周印度蒸谷米出口价格连续第五周下跌,因为新米供应过剩、卢比疲软以及印度政府延长大米关税后需求减少。印度破碎率5%大米报价从上周的每吨495-505美元跌至490-500美元。孟买的一位出口商称,北部各邦的新稻堆积如山,导致稻米价格下跌。出口商也受到了卢比疲软的帮助,这使他们更容易降低出口价格。
虽然今年小麦进口规模大对市场是一个利空,但我国进口小麦主要满足优质品种调剂需求,还有一部分流入饲料领域和储备环节。进口配额也将约束进口规模以防进口过量冲击国内市场。中国今年小麦进口量将创下历史新高,因为烂场雨影响新麦产量和品质,再加上出口国的干旱天气令人担忧供应趋紧价格上涨,中国趁着价格较低的机会扩大采购。
外媒10月22日消息:截至2023年10月20日当周,全球小麦价格上涨,因为中国积极买入小麦,印度国内小麦价格上涨,而阿根廷天气不利作物生长。不过俄罗斯小麦供应充足,继续对小麦市场起到抑制作用。此外最近澳大利亚主要小麦种植区降雨,可能会使受到干旱影响的小麦产量增加数百万吨。
本周(10.16-10.20)中央储备玉米(包含一次性储备玉米)计划采购量62万吨,实际成交57万吨,成交率92%;上周(10.8-10.13)计划采购量26.85万吨,实际成交24.4万吨,成交率91%。
外媒10月15日消息:截至2023年10月13日当周,全球小麦价格互有涨跌。中国买家近期积极买入欧美小麦,提振芝加哥以及巴黎小麦价格走高。市场日益关注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南半球主要小麦出口国的干旱天气对产量的影响。不过黑海小麦供应充足,价格具有竞争力,继续遏制全球小麦价格的上涨空间。
印度政府10月13日发布政令,将20%的蒸谷米出口关税延长至2024年3月份。印度占全球大米出口的40%以上,鉴于其他出口国的库存较低,此举可能进一步削减印度这一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的发货,并提振全球大米价格。
时下正值金秋时节,对于秋粮的重头戏稻谷而言,虽然姗姗来迟,却呈现出一片喜人的丰收景象。对于我们的稻谷市场从业主体来说,当前的总体心态是期待与纠结并存的。那么对于2023产季中晚籼稻而言,行情将如何演绎,如何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笔者也是经过多轮实地市场调研,从而形成的主体思路是:丰年无牛市、节点抓机会。
9月17日,根据港交所公告信息显示,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月稻田”)已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即将登陆港交所主板。招股书显示,十月稻田是中国领先且快速增长的厨房主食食品企业之一。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预包装优质大米、杂粮、豆类及干货产品。
目前,我国粮食收购已经形成了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导、政策性收购为补充的新格局,粮价形成逐步回归市场化,优质优价的粮食收储机制逐步形成。
9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8月我国进口粮食1274.4万吨,1-8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0969.2万吨,同比增长6.8%;1-8月累计进口金额407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海关总署9月7日消息,前8个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增价跌。8月,中国进口大豆936.2万吨;1-8月,我国进口大豆累计7165.4万吨,同比增加17.9%,每吨4288.6元,下跌1.5%。
据外电8月25日消息,缅甸官员周五表示,缅甸计划在8月底开始实施为期45天的大米出口限制,以控制不断上涨的本地价格。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缅甸年产大米1200多万吨,也是全球第五大大米出口国,年出口量超过200万吨。此前,缅甸大米协会制定的目标是在2023财年实现250万吨大米和碎米的出口,实现10亿美元的收入。
在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印度禁止大米出口后,俄罗斯、阿联酋也相继宣布暂停大米出口。这引起多国市场对大米的恐慌性采购,一些国家的居民也开始囤购大米。眼下,叠加极端天气导致的减产担忧,全球大米价格已经在11年来的最高点徘徊。当地时间7月29日,俄罗斯政府通报,俄方已决定继续临时禁止本国大米及碎米出口,期限至今年12月31日,“以保障国内市场稳定”。
2023年7月21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今年夏粮已获得丰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夏粮产量2923亿斤,比上年减25.5亿斤,下降0.9%,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仍是丰收季。
当地时间7月17日,俄罗斯外交部针对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发表声明称,该协议将于7月18日起中止。俄外交部17日已将该决定正式通知土耳其、乌克兰和联合国秘书处。全球主要粮食小麦、玉米和大豆期货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14613万吨(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127.4万吨(25.5亿斤),下降0.9%。其中小麦产量13453万吨(2691亿斤),比上年减少122.6万吨(24.5亿斤),下降0.9%。今年夏粮产量稳中略减,仍处于较高水平,实现了丰收。
2023年上半年,曾经非常低调的中晚籼稻是整个粮食市场少有的亮点,那么如今同样低调登场的早籼稻能闪现亮点或掀起市场的风浪吗?笔者的观点是很难或者说是概率极小。
《政府储备粮食仓储管理办法》(国粮仓规〔2021〕18号)第二十四条规定,“承储单位不得超限装粮。平房仓、楼房仓等房式仓储存除稻谷以外的品种时,不得超过设计装粮线;储存粮食密度超过800kg/m³的,应当由粮仓设计单位确认最大储存量,粮堆高度亦不得超过设计装粮线。储存稻谷时,粮面与屋盖水平构件之间的净高不得小于1.8米。”
外媒7月3日消息:全球主要粮商——嘉吉、维特拉、路易达孚从7月1日起停止出口俄罗斯谷物,进一步撤离俄罗斯市场。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这些公司3月份已向俄罗斯农业部通报撤离决定,并开始将业务转让给新股东。
2022年,受持续高温干旱气候影响,南方广大地区中晚籼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部分地区甚至绝收,全国稻谷生产总量下降,特别2022年中晚籼稻主要产区受灾比较严重,新季中晚籼稻产需失衡,市场供应明显不足。四月中下旬基础品种丰良优稻谷价格率先大幅上涨,涨幅最高达300元/吨,苏北地区甚至超过1.55元/斤,各级储备粮稻谷纷纷轮出销售,成交量价均持续走高,这充分说明减产幅度明显大于预期。
外电6月15日消息,越南大米出口价格本周升至逾两年高位,受供应偏紧影响,同时贸易商还警惕厄尔尼诺天气模式可能对产量造成的冲击。越南破碎率5%的大米报价平均每吨498美元,为2021年4月以来高位,高于上周的490-495美元。
玉米是国内重要的饲料粮,在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众所周知,我国玉米产需缺口仍存,影响玉米价格最关键的因素是供需,但阶段性供需转换主要通过替代和进口补充,行情涨跌切换很快。接下来玉米市场有三大变量影响行情走势
灾情发生后,河南省紧急预拨资金,明确要求农险承办机构将小麦萌动发芽致损纳入理赔范围,建立绿色通道实现快定损快理赔,同时启动超标小麦收购预案,以县为单位指定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等主体,适当高于市场价格敞开收购、分类处理,做到“仓等粮”、“钱等粮”。
在经历了多轮踩踏式下跌,遍体鳞伤后,小麦市场又将迎来2023年新季小麦大范围登场。而悲情满满的小麦市场,空头情绪一度也极其浓厚,甚至对开秤价会跌至启动最低收购价的观点也不绝于耳。对于这类完全不实事求是,极度看空的观点,笔者是明确反对甚至排斥的,一直反复提醒“小麦的价值底部已显现,可以从天气有可能出现变化的角度来轻仓逐步买入陈小麦。”
5月30日面粉厂小麦收购价格及轮换价格全面跳涨,市场分析一方面受主产区连阴雨天气影响,新季小麦品质堪忧,标品小麦大幅下降;另一方前期时候市场极度看空小麦,面粉厂头寸较低,尤其是中小厂家。
清明节后,我国糯稻米价格正如笔者在4月初的《糯稻米短期风险加剧》一文中预测,受3月越南糯米进口量剧增及东北农户春耕前集中售粮影响,我国糯稻米行情价格在4月中下旬经历一波下跌行情。
海关最新公布我国1-4月粮食进口分项数据,2023年1-4月我国进口粮食508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0.5%,进口金额增长17.5%。
目前国内小麦市场供大于求现状未变,近期小麦成交均价进一步下移,加工企业面临着麦弱面更弱的境地还在持续。随着2023年夏收时间临近,往年同期各方的腾仓并库、归拢资金、摩拳擦掌降温不少,提前在产区等候小麦上市装车人员也在减少,各个从业者观望情绪越发浓厚。
最近两个月,玉米受多重利空打压,价格持续回落,不过对其影响最大的还是小麦价格的暴跌。随着小麦的收获到来,多地小麦价格已经明显低于玉米,价差已经严重倒挂;饲料厂大量采购小麦,其替代优势比较明显;加上玉米本身需求没有改变,饲料厂维持低库存,随买随用战略。而且不少地区粮商陆续出货玉米腾仓备战新麦。虽然近期进口到港较少,但是进口玉米拍卖持续冲击衰弱的玉米市场;同时加上五月下旬,糙米拍卖的到来,玉米可谓是艰难前行。未来玉米价格如何变化?
5月9日,海关总署发布进口快讯,数据显示,2023年1-4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5085.2万吨,同比增长0.5%。其中,4月我国进口粮食达到1212.6万吨,去年同期我国进口粮食为1360.4万吨。
5月9日,小麦收购价格全面大幅度下调,步入1.3元/斤时代,今日跌价幅度在0.5-7分之间,调整后收购均价为1.375元/斤,较昨日下跌1.6分/斤。不完全统计(重点监测的产销区),地储今日共投放15.2万吨,成交3.2万吨,成交率为21.1%;中央储备今日共投放20.1万吨,成交3.1万吨,成交率15.4%。
海关不久前公布我国1-3月粮食进口分项数据,2023年1-3月我国进口粮食387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7%,进口金额增长26.5%。值得注意的是,1-3月我国玉米进口752万吨,已经超过720万吨的配额限制。
外电4月25日消息,中国取消部分美国玉米采购的决定,在市场参与者中引发了不同的反应,一些人认为更便宜的巴西玉米是首选替代品,而另一些人则将此举归咎于美国物流。
国内方面,清明以后,现货市场心态有所转变,玉米价格小幅上涨,尤其是山东已经上涨两周,上周东北地区价格也开始上涨。不过随着近期小麦价格的再度下跌,以及玉米期货市场的疯狂回落,加上东北大军进入华北地区,坚挺几天的玉米价格,也终于开始了全面的回调之路。当然港口价格还是较为稳定,25日锦州港口容重700,水份15的玉米主流收购价格2670-2680元/吨;14.5水份的为2700-2710元/吨;不过中粮容重720,水份14.5的报价为2740元/吨。
本周稻米市场供应压力不减,国储和政策性储备稻谷投放市场,籼强粳弱格局依旧,粳稻销售成交量少,大多为底价成交,籼稻情况稍好。4月18日,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第4期。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投放量共计90.11万吨,成交6.29万吨,成交率6.98%,成交均价2514元/吨,周比减少2元/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4月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中华粮网关注并精选以下热点供大家参考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4月份供需报告称,2022/23年度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预计将进口1200万吨小麦,创下1995/96年度进口1250万吨小麦以来的最高进口规模。
从战略上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关键事项,毋庸置疑。关于粮食的战略性意义,早在1974年,时任美国农业部长Earl Butz就曾公开表示,“粮食是一种工具,它是美国外交谈判工具箱的一种武器”。这段当年引起巨大争议的演讲,令人不得不思考:粮食可否作为一种国际博弈手段甚至是武器?如果成了武器,其影响力边界在哪里?
4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进口快讯,数据显示,2023年1-3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3872.7万吨,同比增长4.7%。其中,3月我国进口粮食1198.9万吨,与去年同期1200万吨基本持平。
2022/23年度全球小麦消费上调290万吨,为7.96亿吨,主要是由于印度的食品、种子和工业用途上调,以及中国和欧盟的饲料和其它用量上调。
虽然上周末河南、山东与河北小麦玉米价格有所企稳,两者的市场主流价格均上调了0.01元/斤以上,其中2022年产普通小麦收购价重新回到了1.4元/斤以上,但与2022年的新麦主流开秤价1.54元/斤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仓廪实天下安。近年来我国加快布局粮食仓储建设,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将绿色仓储作为重点提升方向,减少粮食储存环节的损失损耗,加强粮库监管能力,确保粮食储备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障粮油市场价格稳定,供应充足。
国际粮食市场最新消息,农产品巨头进一步退出俄罗斯市场。粮食贸易正在变得过于风险化、政治化。
3月23日,金龙鱼发布2022年经营业绩。报告显示,2022年公司营收2574.85亿元,同比增长13.82%。归母净利润30.11亿元,同比下滑27.12%。公司表示:主要原料成本较去年涨幅较大。同时,受到国内经济疲软、消费不振等因素的影响,公司产品价格上调的幅度并不能完全覆盖原材料成本的涨幅,公司主要产品的毛利率同比下降。
3月21日大连玉米期货05主力合约减仓下行。截止15:00收盘,玉米主力C2305合约收盘于2779元/吨,盘中最高2844元/吨,最低2776元/吨,较昨日结算价回落67元/吨,跌幅2.35%,创下半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总体看3月21日C2305合约日内仓差减少23852手,至62.3万手;总成交量为78.4万手,较昨日增加37.2万手。从持仓报告看,空头主力减少43646手,多头主力减少5955手。
本周CBOT玉米期货一个多月来首次周线上涨,涨幅2.7%,因为强劲的出口需求,以及中国连续大手笔采购的支持和黑海谷物协议的不确定。
现货方面,北方港口跌破2800,华北下方支撑相当强,底部显现。期货难以大幅暴跌,不过依然有回踩风险。周二大连玉米期货05主力合约继续增仓,略微收跌。截止15:00收盘,玉米主力C2305合约收盘于2833元/吨,盘中最高2841元/吨,最低2816元/吨,较昨日结算价回落2元/吨,跌幅0.07%。总体看3月14日C2305合约触底反弹,日内仓差增加10069手,至66万手;
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截至2月28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粳稻3905万吨,其中,最低收购价收购1023万吨。中晚籼稻收购已于1月31日结束,累计收购2598万吨,其中最低收购价收购165万吨。
极端天气是造成粮食减产的最重要因素,干旱则是破坏农业生产的头号大敌。当前,全球正在发出干旱警报,美国干旱持续23年,国内寒旱交加,部分地区小麦出现枯黄、死苗......
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已整整一年。俄乌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出口国,双方冲突对全球粮食供应格局影响重大,全球粮食供应链中断,推动粮食价格一度飙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