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卖大米一年赚45亿,十月稻田港股上市取得重要进展

9月17日,根据港交所公告信息显示,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月稻田”)已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即将登陆港交所主板。

招股书显示,十月稻田是中国领先且快速增长的厨房主食食品企业之一。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预包装优质大米、杂粮、豆类及干货产品。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王兵(赵文君配偶,董事长、执行董事、总经理)、赵文君(王兵配偶,执行董事、副总经理、首席营销官)、十月稻田企业管理、十月金丰、十月众鑫及沈阳鸿升(“控股股东集团”)合共有权控制行使公司70%的投票权。发行完成后,仍为公司的控股股东集团。

身处一个巨头环伺、品牌分散且整体毛利水平偏低的行业,而作为一个成立于2011年的品牌,十月稻田凭借着对电商潮流的把握,成功冲出重围。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2019年至2022年,十月稻田已经连续四年成为中国预包装东北大米零售市场按收入计最大的公司。招股书信息显示,2020年至2022年,十月稻田的收入由23.27亿元增长至45.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9.5%。这其中线上渠道营收占比超过七成,并且在2022年,十月稻田在中国大米、杂粮、豆类及籽类的现代商超渠道中收入排名第四名。

中国预包装大米、杂粮、豆类及籽类市场高度分散。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2年的收入计,十月稻田在中国的厨房主食食品市场中排名第五。具体而言,按2022年的收入计,在中国预包装优质大米市场及中国预包装杂粮、豆类及籽类两个市场中,十月稻田均为最大公司。

如此快速的发展速度,更是迎来了资本的青睐。在十月稻田成立的前10年间,该公司从未进行过融资,但自从2020年完成了启承资本的3亿元A轮融资后,也开启了十月稻田的资本扩张之旅。根据招股书信息显示,十月稻田随后又完成了2轮融资,包括红杉中国、云锋基金、泰合资本、CMC资本等在内的机构相继下注。其中,在由阿联酋政府实际控制的MIC Capital Management 81 RSC Ltd(简称MIC Capital)主导的C轮融资中,MIC Capital不仅收购了十月稻田、启承资本0.96%、2%的股权,还以2.86亿元收购了十月稻田1.94%的股份。据此计算,十月稻田的估值已近146亿元。

十月稻田拟将募集资金分别用于下列用途:将用于增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并加强公司采购的能力;将用于产能扩建、现有产线升级、拓宽仓储物流地域覆盖以及为公司有关生产活动的业务扩充提供资金;将用于加深公司的管道覆盖并构建全管道的销售生态体系;将用于提升公司的品牌势能;将用于建设公司的数字化中台体系,打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后台、中台、前台、触点数字化全链路,优化对业务管理的支撑;将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2020年至2022年及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十月稻田收益分别为2,327.0百万元、3,598.3百万元、4,532.9百万元、1,081.5百万元;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年内溢利分别14.0百万元、-172.9百万元、-564.2百万元、18.6百万元。 

经计算,十月稻田于2021年和2022年两年累计亏损7.37亿元。  

图片

于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的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 )分别为221.3百万元、259.2百万元、364.0百万元、77.9百万元。 

图片

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3月,公司收益增长率分别为54.6%、26.0%、18.8%。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3月,公司净利润率分别为0.6%、-4.8%、-12.4%、1.7%;经调整纯利率分别为9.5%、7.2%、8.0%、7.2%。

图片

同期,十月稻田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9023.5万元、-4.95亿元、1.77亿元、3.07亿元。  

图片

招股书显示,于2020年、2021年、2022年及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已分别向股东宣派及派付股息50.0百万元、零、200.0百万元及零。经计算,十月稻田累计宣派及派付股息2.5亿元。  

从2010年正式启动线上渠道,到2022年的十余年间,十月稻田已经逐步成长为综合性电商平台(如京东及天猫)销售大米、杂粮、豆类及籽类产品产生收入的第一名,市场份额达到14.2%。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从2019年至2022年,按照大米、杂粮及豆类以及籽类产品的收入计,十月稻田旗下的旗舰品牌十月稻田及柴火大院始终位于综合性电商平台排名前二名。

十月稻田表示,公司倚赖在线电商平台增加公司的品牌曝光率,并扩大对消费者的触达。公司向在线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包括综合性电商平台以及社区团购平台。公司还通过公司在电商平台的自营网店直接向终端消费者销售产品。于往绩记录期,公司的大部分收益来自对综合性电商平台的销售。于2020年、2021年、2022年及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自电商平台产生的收益分别为1,585.6百万元、2,190.6百万元、2,657.3百万元及677.3百万元,分别占公司同期收益的68.1%、60.9%、58.6%及62.6%。

但线上渠道的繁荣,却也必然要面对价格的竞争和内卷。从2020年至2022年,十月稻田的大米产品平均价格从7.3元/千克降至6.1元/千克,杂粮、豆类及其他产品的价格则从13.7元/千克降至12元/千克。对此,十月稻田在招股书中解释道,该定价策略可以使其能够通过日益多元化的零售模式巩固市场地位,并提高在不同销售渠道的渗透度。

与此同时,大量的线上营销活动也带来了大额的开支。2020年-2022年,公司销售及营销费用分别为1.26亿元、2.23亿元、3.15亿元,分别占同期总营收的5.4%、6.2%和7%。

新渠道模式,催生出了新品牌。在产品趋于同质化的今天,想要赢得市场,需要具备综合的品牌和渠道运营能力。曾有投资人表示,十月稻田本质是一家制造加工和消费品牌公司。而一家消费品牌公司如何才能在把握住全渠道优势,凭借产品和综合运营能力维持品牌的持续生命力,是每个企业发展的终极命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