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难改,糯稻米端午后或加速下行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小满已过,田垄前的麦子在初夏的风中轻轻摇曳,我国开始正式进入“三夏”农忙时节,夏收夏种正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地开展。

随着夏播由南向北推进,我国今年糯稻米种植面积也随之逐步清晰。2022年,我国糯稻价格自上市后一路飙涨

主要在于:

1. 2022年度我国糯稻种植面积较之2021年大幅减少;

2. 2022年越南冬春、夏秋糯稻种植面积同比2021年减少近2/3,我国2022年全年进口越南糯米仅为2021年的42%;

3. 2022年3月美国开启加息缩表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走跌,推动进口成本大幅增加;

4. 国内部分贸易商盲目看涨2022年种植季糯稻米价格从而引发过度收储,加上农户“卖跌不卖涨”的心理不断推高新季糯稻收购价格。

清明节后,我国糯稻米价格正如笔者在4月初的《糯稻米短期风险加剧》一文中预测,受3月越南糯米进口量剧增及东北农户春耕前集中售粮影响,我国糯稻米行情价格在4月中下旬经历一波下跌行情。

进入5月后,端午备货推动糯稻米价格止跌企稳,尤以越南糯米为首的籼糯价格出现0.15-0.20元/斤的反涨行情。报价方面,安徽地区粳糯米主流出厂价格2.50-2.55元/斤,东北黑龙江佳木斯地区粳糯米主流出厂价2.30-2.33元/斤;安徽芜湖南陵地区部分米厂长粒籼糯出厂价格至2.55-2.60元/斤,长粒越南糯米国内港口主流提货价2.40-2.45元/斤。

近期随着端午备货进入尾声,下游采购需求转弱,糯稻米市场再次进入有价无市的多空博弈阶段。进入六月后,我国各地将逐步转入夏季高温期,彼时也将是每年糯米需求传统淡季,我国糯稻米行情又将迎来一波新的考验。

当前,受国际大米价格持续高位影响,巴基斯坦、泰国、越南等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的白米价格相继突破 500 美元/吨大关,进口到港成本逼近 2.2 元/斤,这也导致今年4月我国稻米进口总量同比减少40.6%为35万吨。1-4月期间,我国稻米累计进口量134.9万吨,同比下降39.7%。

图片

相比之下,越南糯米当前报价 560 美元/吨,进口到港成本接近 2.40元/斤,在利润及进口配额的利益驱使下,今年 1-4 月我国进口越南糯米159408 吨,同比增加174%,进口数量仅次于2021年的165481吨。

目前,越南糯米出口价格仍较OM18及OM5451等越南普通香米高出 40-60 美元/吨,预计今年越南夏秋季糯米种植面积约14万公顷,成品糯米产量约合38-40万吨,去年同期为24.3万吨,越南糯米出口供应量整体偏松,因此,越南夏秋季糯米于6月下旬将进入收割阶段后,越南糯米出口报价或逐步回落,国内进口商仍将以进口越南糯米为主,今年国内越南糯米进口量有望创新高。

国产糯米方面,当前安徽、江苏粳糯稻余粮基本见底,东北贸易商2021年及2022年库存糯稻基数较大,东北农户余粮约两成,且均以水分为15-17%的潮粮为主。6月初,随着东北佳木斯以东地区插秧工作基本结束,北方气温逐渐升高,不良的存储条件将迫使该部分存粮出现抛售潮,加之市场对糯米需求放缓,米企采购积极性减弱,糯稻价格或有进一步下跌风险。

判断我国糯稻米行情素有“籼糯行情看进口,粳糯行情看东北”的规律。截止5月末,我国黑龙江佳木斯以东地区糯稻播种面积已成定局,其中仅以建三江农管局为例,全局累计完成糯稻播种面积约270万亩。

进入2023年6月份后,我国糯稻米价格在震荡中下行已成趋势,短期的行情波动改变不了当前已经形成的供需基本面。随着下半年新糯上市时间的临近,彼时才是考验当下尚有余粮的贸易商心态的时候,正应着笔者一直以来的担忧:今日之小麦或是来日之糯稻。

对于广大糯稻米从业者而言,无论米企、经销商还是糯米制品加工企业,在行情下行阶段,应当把握好自身阶段性需求量以需定采,尤其避免“买涨不买跌”的从众心理。西方经济学认为: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即当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商品的价格就会下跌;当商品的供给小于需求时,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因此近些年来不少行外贸易商也理所当然地认为糯稻米作为高度市场化的经济类作物也应遵循这最基本的市场规律,从而加入了糯稻米收购存储的行列。这也是近两年糯稻米价格高频率、大幅度波动的根本原因。

但笔者在此需要提醒广大贸易商同行的是,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有一个明确的观点: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在价值的范围内上下波动,产品价值量是由生产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具体到糯稻米而言,其作为稻谷也必然有稻谷的相对价值:当糯稻价格高于稻谷生产成本,即价格高于价值时,作为贸易商应该保持理性克制;当糯稻价格低于稻谷生产成本,即价格低于价值时,方是贸易商寻机介入之时。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总是惊人地相似,2021年的行情尤且历历在目,作为糯稻米从业者惟有借势而为、顺势而上方得长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华粮网(ID:CngrainWX),作者:郑浩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