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发布2024年首份中国市场油籽作物及产品报告

3月20日,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USDA FAS)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市场油籽作物及产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预测大豆等油籽作物的生产、消费及贸易情况,并对中国市场数据进行了更新。

报告显示:

>  预计24/25市场年度大豆进口量将达到1.03亿公吨,与23/24市场年度估值持平。报告对22/23市场年度的进口量以及当前和未来年份的进口量预测进行了调整,以反映2024年3月发布的《世界农产品供需预估报告》(WASDE)中的历史调整。进口量调整的依据为主要出口商运至中国的货物量及中国海关总署(GACC)报告进口量的对比评估。

>  由于价格优势、家禽养殖业需求保持稳定及水产养殖业需求有所增长,饲料中的豆粕使用量将有所提升,抵消生猪养殖业23/24和24/25市场年度预测产量下降所导致的需求疲软。

>  预计大豆压榨量24/25市场年度为9,800万公吨,23/24市场年度为9,700万公吨。报告基于国内数据,对22/23市场年度大豆压榨量进行了调整,以反映3月《世界农产品供需预估报告》(WASDE)中的历史性调整。预计24/25市场年度饲用蛋白粕总用量将同比增长1%,达到1.016亿公吨。

>  由于餐饮服务业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食品加工业需求的温和增长,预计24/25市场年度植物油进口量将达到1,080万公吨。

>  23/24市场年度,中国油籽作物产量的重心已经由“加力扩种”转变为“巩固扩种成果”。24/25市场年度的大豆种植补贴预计将保持不变。但由于中国国内大豆价格较低、23/24市场年度结转量高以及种植玉米利润率较高,预计24/25市场年度大豆种植面积将呈现下降趋势。

>  中国农业农村部(MARA)将继续扩大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但尚未实现全面商业化种植。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已符合在获批地区种植的条件,26家企业获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1、大豆种植情况分析及预测

大豆产量

近期大豆价格下跌,23/24市场年度作物销售利润下降,将影响种植意向。因此,报告预计24/25市场年度大豆产量为1,960万公吨,种植面积为995万公顷,均低于23/24市场年度。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NBS)的数据,大豆价格从23/24市场年度收获季开始大幅下降。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中国国内大豆平均价格为4,806元/公吨(677美元/公吨),较上年下跌15%。

图片
中国市场大豆价格

大豆相关政策

2024年1月,中国农业农村部(MARA)提出24/25市场年度的大豆生产目标是"稳面积、增单产",并确保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公顷或以上。

2024年2月,中国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年度政策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此目标也进行了响应。文件针对大豆作物提出了相应政策,即"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支持发展高油高产品种。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及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大豆有序扩面”。

报告预计在24/25市场年度,中国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大豆相关政策将维持不变。行业观点认为,“稳面积”与此前“加力扩种”对比,意味着23/24市场年度中实施的大部分大豆种植激励措施将延续到24/25市场年度。

大豆种植面积

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受到有限的耕地面积所制约,并可能牺牲玉米的种植面积。玉米、小麦和大豆价格的下跌,以及土地租金价格的降低,给农民带来了挑战。

行业观点指出,新出台的大豆生产补贴可能不足以激励小农户在市场下跌时从玉米转种大豆。许多在23/24市场年度从玉米转种到大豆的农户可能会在24/25市场年度重新转种玉米,对部分生产面积的扩大造成潜在挑战。

转基因大豆

2023年8月24日,中国农业农村部(MARA)表示,中国自2021年启动的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工作逐年扩大,至2023年已扩大到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5个省区20个县并在甘肃安排制种,对转基因作物的表现提出赞许,指出转基因玉米大豆抗虫耐除草剂性状表现突出,并提到转基因玉米大豆可增产5.6%至11.6%。

2023年12月7日,中国农业农村部(MARA)宣布51个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种通过审定,可在批准的地区种植,其中包括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同年12月26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宣布26家企业获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中国不断取得进展,向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全面商业化前进。

目前,中国只允许在加工渠道(压榨)中使用进口转基因大豆,并限制进口转基因大豆除用于生产植物油之外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如果本地转基因大豆产量出现大量增长,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接受情况,仍有待观察。此外,如黑龙江等主要大豆产区,传统上对转基因产品接受度较低,并对转基因大豆入省的运输和进口进行禁止,因此有可能会继续排斥转基因大豆的种植。转基因大豆实现有意义的增产将可能受此类迟疑态度影响。

2、大豆消费情况分析及预测

大豆消费量

报告预计24/25市场年度的大豆消费量为1.208亿公吨,比23/24市场年度的1.193亿公吨有所增加。在中国经济增速的推动下,家禽及水产养殖行业将温和增长,尽管存栏量较低,生猪养殖业对饲料的需求呈现温和恢复趋势。同时,食品和豆油的需求也将随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而增长。这都将推动大豆消费量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

大豆价格

大豆价格在近期达到峰值后大幅下降,2024年1-2月国内大豆价格为4,575元/公吨(644美元/公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5.5%;2023年下半年进口大豆价格较2022年同期下降18.3%。

受此影响,豆粕价格也随之降低,2024年1-2月豆粕价格价格为4,050元/公吨(570美元/公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8.3%,并比22/23市场年度第一季度创纪录的价格低了1,280元/公吨(180美元/公吨)。尽管与豆粕存在竞争的其它饲料原料价格在同时期也有所下降,但报告预计,豆粕具有更高的易获得性及饲料转化率,因此与其它原料相比更具优势,饲料厂生产饲料时可能更多使用豆粕。

大豆压榨量

报告预计,由于饲料需求温和增长。24/25市场年度大豆压榨量为9,800万公吨,高于23/24市场年度的预估量9,700万公吨,各机构对于23/24市场年度大豆压榨量的预估各不相同,在9,450万公吨至9,890万公吨不等。行业消息表示,由于生猪价格低迷以及生猪养殖行业亏损,23/24市场年度前六个月的大豆压榨量比上年减少了约100万公吨。

报告预计大豆年压榨产能约为1.45亿公吨,但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由于厂家经常根据压榨利润调整业务,产能利用率通常在55%-70%之间。

大豆的食用消费量

虽然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量出现连续两年的下降,24/25市场年度的大豆在食品中的消费量与上一年相比,预计将增长30万吨,达到1,700万吨。根据中国大豆产业协会2022年的一项调查,大豆的食用消费中,61%用于传统豆制品,24%用于加工食品的蛋白原料,15%则用来直接消费。

全脂膨化大豆

全脂膨化大豆(FFSB)价格下降供应充足,带动市场需求增长。受此影响,24/25市场年度大豆直接用作饲料、种子和其它用途的使用量预计将小幅提升至580万公吨。全脂膨化大豆适口性好,并能够减少饲料总摄入量,主要用于饲养仔猪、妊娠母猪和泌乳母猪。

3、大豆贸易情况分析及预测

大豆进口量

今年初,中国海关总署(GACC)调低21/22及22/23市场年度大豆进口数据。2024年3月发布的《世界农产品供需预估报告》(WASDE)中对中国大豆进口量及压榨量进行了历史调整。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USDA FAS)根据主要出口商运至中国的货物量及中国海关总署(GACC)报告进口量的对比评估调高了22/23市场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报告采用了美国农业部(USDA)官方数据,以反映历史调整情况。

预计24/25市场年度大豆进口量为1.03亿公吨,与报告对23/24市场年度的进口量预期持平。随着中国买家抓住价格优势和全球市场供应量增加的机会,23/24市场年度第一季度,大豆进口量达到2,290万公吨,较上年增长6.8%。较低的豆粕价格使得饲料厂提高了豆粕的添加比例,豆粕消费量实现了温和增长,致使大豆压榨量略有上调,因此24/25市场年度大豆进口量保持稳定。业内人士预计,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的丰收将再次提高24/25市场年度期初的结转库存量。

中国政府及行业机构目前对23/24市场年度大豆进口量的预测各不相同,介于9,700万公吨到9,725万公吨之间。

大豆按国别进口情况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GACC)2024年1月修正的数据,22/23市场年度自美国进口的大豆总量降至2,740万公吨,占大豆总进口量的28%。22/23市场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净增长760万公吨,其中710万公吨为巴西大豆,主要由于其更具价格优势。23/24市场年度的第一季度,自美国进口的大豆总量为640万公吨,远低于上年的960万公吨。

中国市场大豆按国别进口量(18/19市场年度至22/23市场年度)

中国持续推进油籽作物及产品进口来源多元化,目前已有15个国家拥有向中国出口大豆的市场准入资格。巴西、美国和阿根廷仍是中国的主要大豆进口来源国。自其它来源国进口的大豆总量在18/19市场年度达到峰值,为570万公吨,随后于21/22至22/23市场年度降至年均320万公吨。

大豆出口量

24/25市场年度中国出口大豆主要用作食品生产,出口量预计将达到15万公吨,与上年持平。尽管本地大豆的产量和可用供应量增加,但由于价格缺乏竞争力,预计出口量仍处于偏低水平。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的主要市场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

大豆期末库存

预计24/25市场年度大豆的期末库存为3,680万公吨,略高于上年的估值3,510万公吨。2022年,中国出售了约400万公吨国储大豆以满足市场需求。2023年6-11月,中国总共投拍430万公吨大豆,实际成交约85万公吨。成交率相对较低表明市场进口大豆供应充足且具备价格优势。2024年1月12日,国储大豆拍卖重启,共投放了6.7万公吨进口大豆,但官方交易结果尚未公布。

4、豆粕市场情况分析及预测

预计24/25市场年度饲用蛋白粕将温和增长至1.016亿公吨,较23/24市场年度的1.005亿公吨增加1%。动物养殖领域的需求增加及行业整合,将继续提高饲料生产中蛋白粕的需求。

中国农业农村部(MARA)称,2023年工业饲料产量达到3.216亿公吨,比上一年增长了6.6%。尽管生猪和家禽养殖企业利润率较低,但工业饲料产量仍大幅增加,或反映出工业饲料在该行业中的使用比例提升,使用量也有所增长。

按饲料类别划分,猪料产量为1.497亿公吨,增长10%;肉鸡料产量为9,510万公吨,增长6.6%;蛋鸡料产量为3,270万公吨,增长2%;反刍料产量为1,670万公吨,增长3.4%。尽管大部分动物养殖行业仍面临挑战,但23/24市场年度第一季度的饲料总产量预计为9,020万公吨,比上年提高4.3%。

由于中国持续倡导低蛋白日粮技术,以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叠加近年来豆粕价格高企,豆粕需求增长放缓。2024年1月,中国农业农村部(MARA)表示,目前饲料配方中豆粕的占比下降到13%,比2022年下降1.5个百分点,按全年饲料消耗量测算,相当于减少了900万公吨左右大豆消耗。

目前,豆粕仍在蛋白粕消费量中持续占据主要地位,预计在24/25市场年度将占饲料使用量的74.4%以上,较上年略有增加。24/25市场年度饲料中的豆粕用量预计将从上年的7,440万公吨增至7,530万公吨。

中国市场24/25市场年度饲用蛋白粕比例

尽管棕榈粕等部分蛋白粕的前景乐观,但其作为豆粕替代品以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数量有限。同时,多种因素表明豆粕的需求或将增加,例如豆粕价格下降、2024年下半年生猪养殖利润预期提高、家禽和水产养殖业的温和增长、配合饲料使用量增加,以及豆粕替代品易获得性的变化。

如下图所示,豆粕价格自2022年12月达到峰值后大幅下降。2024年2月,豆粕平均价格达到两年来的最低点,约为3,900元/公吨(550美元/公吨),较上年下降了20%。

中国市场猪肉价格及豆粕价格(2021年10月至2024年2月)

水产养殖业仍是豆粕应用的一个主要消费市场。中国捕捞水产品的减少预计将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生产规模,而这对饲料蛋白原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推动行业的豆粕平均添加比例超过现有的28%。报告预计,中国家禽养殖行业(白羽肉鸡)的豆粕平均添加比例在27%至28%之间。除少数规模较大的供应商外,生猪养殖行业的豆粕平均添加比例约为15%至16%。有鉴于此,报告预测,24/25市场年度饲料中的豆粕用量将适度增长。

预计24/25市场年度蛋白粕进口量约为700万公吨,与23/24市场年度近乎持平。中国的蛋白粕出口量有限,几乎全部都销往日本和韩国。预计24/25市场年度蛋白粕出口量为100万公吨。

5、大豆油市场情况分析及预测

由于大豆和菜籽作物压榨量的温和增长,24/25市场年度植物油产量预计为2,990万公吨,高于23/24市场年度的2,960万公吨。大豆油仍将是中国国内生产的主要植物油种类,预计24/25市场年度将占总产量的58.7%。

家用、餐饮服务和食品加工推动了植物油消费量的增长。预计24/25市场年度植物油的食品消费量为3,650万公吨,比上年增长1.9%。

植物油也被应用于饲料生产,尤其是具有易获得性的大豆油和棕榈油。受油价和其它饲料原料价格影响,不同饲料厂和饲料品类对植物油的平均添加比例存在巨大差异。

报告预测,因饲料中低质小麦用量增加,大豆油及棕榈油价格降低,预计23/24市场年度饲料中的植物油用量为120万公吨。得益于价格和易获得性优势,预计24/25市场年度饲料中的植物油消费量为130万公吨。

2023年主要植物油价格迅速下降。中国农业农村部(MARA)数据显示,除花生油外,22/23市场年度主要植物油的平均价格均有所下降,其中大豆油价格下降16.3%。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CASDE)预估,23/24市场年度主要植物油的价格将温和反弹。

由于大豆油具有易获得性,相对菜籽油和花生油存在价格上的优势,预计23/24市场年度和24/25市场年度,食品行业的大豆油用量将出现增长。

22/23、23/24及24/25市场年度中国大豆市场情况数据
22/23、23/24及24/25市场年度豆粕市场情况数据
22/23、23/24及24/25市场年度大豆油市场情况数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