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玉米、小麦、大豆等品种审定重点有哪些?一文读懂品种审定的变迁

推动种业振兴,核心是创新,关键在品种。品种审定是品种入市“通行证”,也是国家实施品种管理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国品种审定制度、标准上有哪些创新?在种业发展中发挥了哪些关键作用?今后品种管理方向将有哪些变化,审定重点又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作物审定制度逐步完善,建立了以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5 种主要农作物的国家审定标准,推动了种业由计划供种向市场化经营的根本转变,促进了种业科技创新与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保障了农产品有效供给。

12月1-2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全国农作物品种区试审定工作交流会。国家品审委主任委员会委员及品审办相关人员、各省品审委办公室主任,有关省份种子站负责同志、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统一试验主持人代表、有关专家到场参会,全面总结2016年以来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的做法成效和经验,安排布置了2024年品种试验审定重点工作。

01、品种的基本属性

不同学科对品种均给予明确定义,表述语言有所不同、但实质内容相同。

图片
一致性、稳定性、特异性是品种的基本属性(定义了品种)

02、品种审定制度

自1981年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品种审定制度基本形成,品种审定制度逐渐完善,形成了以品种审定为基础的市场准入制度、以植物新品种权为基础的产权保护制度,逐渐完善了我国农作物种业法规体系。

图片
品种审定制度逐步完善

03、品种审定体系及流程

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区域试验,简称区域试验、区试、审定试验,是品种审定的基础,是指通过统一规范的要求进行试验,对新育成的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进行全面的鉴定,根据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表现,结合抗逆性鉴定和品质结果,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是评价品种的科学依据,也是品种审定推广及科学布局的重要依据。

图片
 国家级区试试验体系
图片
品种审定一般流程(参照《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04、品种审定区域及标准

1、主要农作物生态区划分

图片
水稻生态区划分
图片
小麦生态区划分
图片
玉米生态区划分
图片
大豆生态区划分
图片
棉花生态区划分

2、主要农作物审定标准:

对于完成试验程序的品种,申请者、品种试验组织实施单位、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应当在2月底和9月底前分别将稻、玉米、棉花、大豆品种和小麦品种各试验点数据、汇总结果、DNA指纹检测报告、DUS测试报告、转化体真实性检测报告等提交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

水稻、玉米审定标准,参照《国家级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与2017版相比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修订:

图片

大豆审定标准,参照《国家级大豆品种审定标准(2023年修订)》

小麦、棉花审定标准,参照《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2017年修订版)》。

特殊类型或特殊用途品种审定标准,申请者可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提出品种审定标准,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并自行开展相应作物品种试验。

05、品种审定情况

2013-2021年国家级品种审定数量快速增长,尤其是自2016年新修订的种子法实施后,品种试验渠道拓宽,绿色通道、联合体试验品种进入国家水稻审定程序,增加了品种审定数量;因2021年修订了水稻、玉米审定标准,提高了产量、品质、抗性要求,2021-2023年品种审定数量得以逆转出现明显下降,优质绿色品种比例稳步增加。

图片
2013-2023年主要农作物国家审定品种数量
图片
2013-2023年国家审定品种数量情况
图片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