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份,小麦市场多空因素交织。供需博弈下,麦价仍有阶段性回暖机会,不过市场对后市没有太高预期,小麦价格仍将以稳为主,大概率保持区间震荡。建议各市场主体理性购销,切实把握阶段性市场机会。
美国农业部11月供需报告将于11月9日凌晨公布。从2001年开始的23次11月报告中,只有3次报告没有对美豆单产进行调整,剩余20次中,美豆单产上调的有12次。只有2次报告调整美豆种植和收获面积,均是下调种植和收获面积。15次报告调整了美豆压榨和出口,其中有6次下调了美豆压榨,有7次下调了美豆出口,其余均是上调美豆压榨和出口。
2024年以来,国际大米价格走势完全扭转了2023年强势上涨的趋势,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我国进口数量持续下降,2023/2024年度大米进口量同比减少超五成。
全球大米产量预期上调,印度放宽大米出口限制后,全球大米市场供应充足。供需宽松格局下,国际大米价格回涨可能性不大。国内新季中晚籼稻供给持续增加,质量有所好转,稻谷收购价格基本在2580元/吨以上,预计后市稻谷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随着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货币宽松预期增强,美元指数走弱,金价也持续创出历史新高,但降息后的美国利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全球经济下行预期仍较大。受制于供求关系基本面,大宗商品走势并未和金价同步,整体依旧偏弱。由于当前国内粮食市场供强需弱,且四季度正处于秋粮集中上市期,预计粮价走势仍将以稳为主,难以出现大幅波动。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8月份我国进口大豆1214.4万吨,同比增加278.1万吨,增幅29.7%,破历史最高记录。1月至8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7048万吨,同比增加192万吨,增幅2.8%,平均成本(包含税费不含港杂)4076元/吨,较去年同期的4800元/吨下降15.1%。
第11号台风“摩羯”近期登陆我国华南地区,海南、广东等地均受影响,华南地区稻谷生长发育略受损失,持续关注台风对晚稻生长的影响。粮油市场报特约分析师认为,随着新稻上市量进一步增加,中晚稻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截至8月下旬,小麦基层余粮同比偏多一成以上,距离秋粮大量上市还有一个多月,后期华北黄淮地区面临腾仓容、腾资金压力,小麦市场供给压力或将后移。预计在国内麦价低迷叠加面粉消费低迷的背景下,下半年我国进口小麦数量将有明显减少。
7月份以来,内外盘玉米期价均呈现震荡回落走势,目前已经再度刷新年度低点。从外盘市场来看,玉米市场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旧作宽松预期未有收敛姿态;二是北半球天气表现平稳,新季供需预期依然向宽松靠拢。
进入8月份以来,小麦市场价格并未因增储扩大而有过多表现,整体仍延续大稳小动且偏弱震荡格局,行情缺乏明显的方向性,部分市场主体对后市感到迷茫。一些存粮贸易商更加纠结:存吧,怕挣不到钱;出吧,又有点不甘心。
7月26日,菜油主力合约价格涨至高位,国内采购几千吨迪拜菜油,最近也有采购远月加拿大菜籽。加拿大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山火,对菜籽生长影响更少,更多是运输,今年山火次数比去年少,加拿大政府也在采取灭火措施,考虑到在途的菜籽较多,对于国内供应的实际影响也就有限。
在大宗农产品市场中,玉米以其广泛的用途和庞大的产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玉米价格并非一成不变,受多种因素影响,既有可能跌至谷底,也有可能迎来上涨。只有全面分析影响玉米市场的多层次逻辑,才能更好地把握玉米价格的波动规律。
得益于政策端的强力支撑,6月份国内小麦价格先跌后涨。目前政策市特征较为明显,国家增储及各级储备粮轮换收购有效协同,支撑并引领小麦市场维稳运行。预计7月份小麦价格仍将围绕储备企业收储价格震荡调整,出现单边大幅涨跌的几率均不高。
进入7月份之后,国内各类学校将逐渐进入假期状态,终端豆制品需求将随之缩减,大豆现货市场整体成交将保持清淡状态。但东北产区基层余豆减少,部分持豆主体惜售看涨意愿明显;南方产区夏播结束后,余豆或集中出售;港口经销商预计后期到货的商品豆品质美湾大豆数量少,在利好消息支撑下售价或上调。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5月份我国共进口粮食1584万吨,其中玉米进口105万吨,同比减少36.8%;1月至5月我国共计进口玉米1013万吨,累计比去年同期减少0.5%。玉米进口量持续环比降低,小麦及大麦进口却居高不下。
前期国内山东、河南等地的高温干旱虽然不利于玉米和花生等尚处于生长期的作物,但是利于收获完毕的大蒜进行晾晒,也加速提高了大蒜的干度。目前早熟大蒜基本上全干,晚熟大蒜的干度也在九成左右,基本上接近入库标准,中大型贸易商开始入市收购。
近日,中储粮北京、江苏、湖北、河南和山东分公司公布了第一批增储库点,对小麦市场信心有所提振。随着麦收由南向北推进,先上市的南部主产区小麦价格已止跌回升,正在上量的北部主产区价格受新麦集中供应冲击而小幅下跌,但整体跌幅有限。
据调研,两湖地区油菜籽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受冰冻、连阴雨等不利天气影响,单产、质量有所下降。截至5月底,当地油菜籽已收割结束,市场收购进度约一成,由于规模企业压榨亏损、省外采购订单减少,当地油菜籽市场购销较为平淡,大多流向浓香菜油压榨厂和榨油作坊。
据海关统计,2024年4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8万吨,环比增加1倍,同比减少50.2%;1月至4月累计进口大米49万吨,同比减少64.2%。受印度大米出口限制措施及厄尔尼诺天气等因素影响,2023年国际大米价格上涨40%,进口大米成本高于国内大米价格,进口贸易利润下降,叠加印度碎米进口量下降,我国大米进口量从2022年的619万吨大幅减少至2023年的263万吨。
今年夏粮小麦收购市场,多元主体入市谨慎,市场购销博弈激烈,机遇与风险并存。建议各用粮企业和贸易商密切关注市场形势,把握收购时间节奏,合理控制收购成本,减少盲目、规避风险。
主产区新麦陆续上市,陈麦暂停销售之后,新麦供应主导市场,收购市场渐趋活跃。预计在上量持续阶段,小麦价格上涨压力仍较大,但随着粮库开收,下跌空间或有限,价格调整步伐可能放缓。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4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857.2万吨,比3月份的554万吨增长54.7%,比去年4月份的719.7万吨增长18%。2024年1月至4月我国共进口大豆2715万吨,比上年同期的2795万吨减少80万吨,减幅2.9%;1月至4月大豆进口成本为546美元/吨,比去年同期的659美元/吨下跌17.2%。按照市场年度来看,2023/2024年度迄今(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我国大豆进口总量为5005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0.2%,月度平均进口量为715万吨。
田内小麦是灌浆期,植株长势良好,预估6月10日左右收获;农场测产显示,亩穗数40-50万,穗粒数32粒,干粒重43克,理论产量1200斤,去年1000斤左右,实际随机选取穗,粒数27、37和43,平均粒数36粒,籽粒发育程度相同,个别籽粒偏小。
5月下旬国内主产区小麦即将大量上市,部分贸易企业腾仓收麦,玉米出货增加,对玉米价格造成下跌压力,但玉米市场余粮逐渐减少,供需格局向偏紧方向转变,当前现货价格已处于底部区域,继续下跌空间有限。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4年3月我国进口大米9万吨,环比增长12.5%,同比下降77.7%;1月至3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31万吨,同比减少69.3%。受印度大米出口限制措施影响,国际大米价格高位运行,进口大米成本高企,进口量大幅减少。
当前,国内稻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国际大米市场价格虽较前期有所回落,但与国内大米的价差仍然较大,一季度我国大米进口同比继续大幅下降,这将有利于减轻国内稻米市场的供应压力。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华北地区(山东、河北、河南)的玉米价格要成全国价格的洼地,黑龙江玉米要成为全国价格高地,部分华北玉米已经流入辽宁和北方港口,这已打破历史规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市场出现这种异常现象,价格逆差会对未来的玉米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清明假期过后,国内油脂市场呈现疲软态势。截至4月15日,豆油市场主流现货价格为7800~8100元/吨,较节前下跌约200元/吨;棕榈油主流现货价格8300~8500元/吨,较节前下跌约300元/吨;豆油期货主力合约较节前下跌约250元/吨,棕榈油期货主力合约较节前下跌约440元/吨。在油脂供需偏紧有望转为供需宽松、市场缺乏新的利多题材等预期下,国内油脂现货市场缺乏买家,期货市场多头获利离场。
2024年3月份,国际粮油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普遍下行。小麦市场,俄罗斯小麦供应充足,价格下跌;玉米市场,南美农业产区天气状况令人担忧,玉米价格上涨;大米市场,泰国政府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泰国出口大米250万吨,同比增长21%,2024年泰国大米出口量可能达到800万吨,高于750万吨的目标水平,出口形势良好,大米价格下跌;大豆市场,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表示,阿根廷近期大雨过后,主要农业地区未来一周的干燥天气将有利于大豆生长,大豆价格下跌;棕榈油市场,由于天气条件温和,化肥成本下降,预计未来12~18个月棕榈油产量增长,马来西亚棕榈油价格下降。
因主要出口国新季大米上市,市场有效供给增加,同时,受部分进口国放慢进口采购节奏及汇率变动等因素叠加影响,2024年2月以来,国际市场主要出口国持续下调大米出口报价,各国大米出口报价均出现大幅回落,回落幅度略有差异,但仍大幅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月我国进口大米22万吨,同比减少63.8%,大米进口量占同期我国粮食进口量(2678万吨)的0.8%,占我国谷物(含谷物粉)进口量(1336万吨)的1.6%。
监测显示,3月12日美软红冬小麦到港成本为2263元/吨,与国产小麦的价差为-627元/吨,月环比扩大221元/吨。我国进口小麦多为品种调剂,即使2023年我国进口小麦数量达1210万吨,但仍仅占供给总量的6%。因此,国际麦价波动对我国小麦价格直接影响不大,我国小麦自给率高,麦价更多受国内市场供需影响,国际麦价波动或对国内预期产生一定影响。
春节前玉米市场一直担忧的“地趴粮”卖压,在两轮强冷空气“保护”之下完成了顺利过渡,潮粮整体卖粮压力大幅缓解。进入3月份后,玉米现货市场顺利完成了从潮粮购销逐步转向干粮购销的局面。
进入3月份后,南方早稻春耕工作将陆续展开,市场主体对稻谷政策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恰逢此时,2024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出台,整体较上年稳中有涨,国家政策对稻谷市场的支持作用逐年增强。
春节期间,国际大米供应继续保持偏紧格局,价格高位坚挺,印度大米出口报价再创新高。元宵节后年味渐淡,国内稻米市场购销逐渐恢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受农户库存较高影响,粳稻市场后期将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2月份美国农业部略微上调2023/2024年度全球大米产量和贸易量,全球大米产量为历史新高,但全球大米期末库存处于2018/2019年度以来的最低。预计2023/2024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5.137亿吨,比上月预测值略上调19万吨,上调幅度0.04%;比上年度增加78万吨,增幅0.15%,为历史新高,全球大米产量将连续4个年度超过5亿吨。
2023年国内花生市场价格呈现先扬后抑走势,2024年春节前后是食品花生和花生油的消费旺季,渠道和终端库存偏低,有补货需求。2024年花生种植面积存在进一步恢复性增长的可能,对远期花生将产生利空影响。
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进口大米263万吨,大米进口量占我国粮食进口总量 (16196万吨)的1.6%,占我国谷物及谷物粉进口量(5908万吨)的4.5%。整体来看,2012年以来我国大米进口量持续超过200万吨,2023年大米进口量为2020年以来的最低,也处于2015年以来的低位。结合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稻谷产量2.066亿吨,按0.7的出米率折算,2023年我国进口大米相当于我国稻谷产量的1.8%。
回顾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但小麦生产遭遇气候灾害,产量和品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受宏观形势影响,我国小麦制粉消费有所下降,但饲用消费大幅提升;小麦进口量连续5年增长,并迈上“千万吨”台阶;年内小麦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特别是上半年小麦价格跌幅一度超过18%,新麦上市后至集中收购期结束,麦价稳步回升,但四季度后小麦价格重心震荡下移。
2023年,中央发布第20个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提出开始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着力稳面积、增单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国内供应充裕、库存充足。粮食市场供应充足,粮价运行相对平稳,在总体CPI中起着“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我国花生2021年大丰产,2022年大减产,2023年丰产,2024年是否是个减产年?2023年国内花生期货主力合约在减产背景下走出一段筑顶行情,2024年花生市场价格低点可能出现在春节后,市场是否会“预判你的预判”?
2023年国内稻米市场走势明显强于其他粮食品种,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成为稳定我国粮食市场的“压舱石”。2024年稻谷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将存在,预计稻米市场走势或将弱于上年,但下行空间有限。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将增加国产玉米收储规模;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将增加国产玉米收储规模;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将增加国产玉米收储规模;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将增加国产玉米收储规模
2023年国产大豆市场价格整体下行,波动幅度较大,全年高低波幅为10.5%,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国产大豆扩种、下游消费需求疲弱等。2023年国内大豆产量再创新高,大豆供给压力较大,预计政策性轮入期间国内大豆价格以稳为主,但供给宽裕的格局仍未改变,若无进一步政策支持,2024年上半年大豆价格将继续走弱。
2023年,国内小麦市场供需格局对价格的影响表现更加明显,行情的震荡反复也更加频繁。预计2024年国内小麦价格或仍将维持合理区间运行,重心仍有向下可能,但出现较大反常表现的概率不大。
2023年,受国际大米市场带动,我国稻米市场走势相对强劲。元旦过后,春节临近,随着大米需求旺季的到来,国内大米备货需求将逐步增加,加上国际大米居高不下,将给市场带来些许暖意,预计节前稻米市场将企稳并小幅回升。
2023年国内粮食总产增加,供给充足,粮价重心整体高位回落,但不同品种受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各异;粮食市场化运行为主,阶段性价差失衡导致品种间替代量同比增加。预计2024年国内粮价重心将明显下移,市场主体购销博弈仍较激烈,小麦、稻谷、玉米之间的比价关系将会回归正轨,阶段供需格局将影响行情预期。
国内玉米市场在连续反弹几日之后,华北市场跟随东北再度步入“下跌”通道。纵览国内玉米市场,东北、华北两大产区以及南北港口和内陆销区价格“跌声一片”,中间贸易环节不敢存、下游企业不敢买,东北个别地区再度跌破“种植成本线”,怎奈市场价格依然未见起色。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不禁要问,疲态尽显的玉米市场还有救吗?
美国农业部2023年12月份预计世界小麦产量调增、期末库存调减,玉米、大米产量和期末库存均调增,大豆产量和期末库存均调减;美国农场小麦、大米价涨,玉米、大豆价稳。本月预计全球2023/2024年度谷物产量为28.0306亿吨,比上月预计调增398万吨,比上年度增加5298万吨;贸易量4.9961亿吨,比上月预计调增363万吨,比上年度增加381万吨;消费量28.0963亿吨,比上月预计调增445万吨,比上年度增加4071万吨;期末库存7.6751亿吨,比上月预计调增28万吨,比上年度减少657万吨。
从近6年我国玉米价格走势来看,基本上印证了“一年上涨一年下跌”的观点。通过对2023/2024年度玉米供需形势的分析,笔者认为,国内小麦和进口替代品价格仍是我国玉米价格的“锚”,决定着玉米价格的总体水平。笔者曾提出我国玉米价格“一年上涨一年下跌”的观点。回顾过去几年,2018年上涨、2019年下跌,2020年上涨、2021年下跌,2022年上涨、2023年下跌。从近6年玉米价格走势来看,基本上印证了这一观点。2024年玉米是涨还是跌呢?
新季玉米上量冲击已持续近两个月时间,在此期间,玉米价格一降再降。截至10月24日,山东深加工企业收购均价2722元/吨,较9月初累计下跌339元/吨;广东港口二等散粮报价2710元/吨,累计下跌280元/吨;黑龙江深加工企业潮粮折干价2180~2360元/吨,其中绥化企业受高开秤价影响,累计下跌470元/吨。
8月份以来,内外盘玉米价格一直呈现分化走势。8月份国内玉米受季节性供应偏紧支撑表现偏强,外盘玉米则在巴西丰产以及北半球高产预期的压力下呈现偏弱走势。9月份随着北半球玉米陆续上市,国内阶段性供应宽松预期上升,国内玉米期价高位回落。
南北大豆经过一周集中抢收,各地收获均已完成总播面积九成,本周将全面“挂镰”。产区未来一段时间即便有国储入市,由于价格不及预期,加上销区市场信心不足,将使行情“涨不易,跌也难”。
近期,国内小麦市场进入震荡博弈阶段,厂家报价涨跌互现,价格重心仍旧维持在相对高位水平,随着集中收购的结束和饲用替代的减少,面粉加工企业将成为小麦消费的主要渠道,市场供需整体表现宽松,若无重大调整,厂家需求量将直接影响未来麦价的走势。
目前发生冲突的巴以两国均不是粮食主产国,加之国土面积较小、人口较少,其粮食消费量变化对于全球整体粮食供需也几乎不产生影响。因此,巴以冲突爆发后国际粮价几乎没有明显波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0月7日爆发新一轮军事冲突以来,伤亡人数不断上升,冲突局势愈演愈烈。受冲突影响,10月9日国际油价大涨,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报收88.15美元/桶,单日上涨4.22%,美国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也大涨4.34%。目前巴以冲突对国际粮食市场直接影响仍较小,但是否会产生进一步影响仍取决于冲突是否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