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24年国内粮食市场:品种比价回归正轨 阶段供需影响预期
【核心提示】2023年国内粮食总产增加,供给充足,粮价重心整体高位回落,但不同品种受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各异;粮食市场化运行为主,阶段性价差失衡导致品种间替代量同比增加。预计2024年国内粮价重心将明显下移,市场主体购销博弈仍较激烈,小麦、稻谷、玉米之间的比价关系将会回归正轨,阶段供需格局将影响行情预期。
近年来,党中央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不断夯实“耕”基,粮食面积稳中有增,结构持续优化,效益稳步提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显示,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5万亩,增长0.5%;全国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9公斤,增长0.8%。
小麦和玉米面积增加,稻谷面积稳中略降。2023年,全国谷物播种面积14.99亿亩,比上年增加986.3万亩,增长0.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4.34亿亩,比上年减少751.6万亩,下降1.7%;小麦播种面积3.54亿亩,比上年增加163.2万亩,增长0.5%;玉米播种面积6.63亿亩,比上年增加1723.2万亩,增长2.7%。
2023年粮食丰收是在应对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取得的,实属不易,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农民群众努力耕耘,支农惠农政策得力,良田良种良法共同发力等等。展望2024年国内粮食市场,预计将呈现以下几方面特征。
多措并举保面积提品质 预计粮食产量维持高位
2023年,中央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农业农村部把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抓粮食生产头号工程,印发《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推进间套复种、整改复耕,挖掘面积潜力,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100亿元。春播前,国家及时出台了被称为“豆十条”的稳定2023年大豆生产一揽子支持政策;在秋粮生产关键时期,中央财政及时下拨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一喷多促”一次性补助资金,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业内专家表示,面对越来越紧的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高的稳产保供要求,必须开阔思路视野、创新方式方法,系统推动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突出应用导向。在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的同时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种粮水平,增加农民收益。
不同品种行情各具特色 品种之间比价或将回归
2023年国内粮价整体延续高位水平,受供需矛盾、灾害天气、情绪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阶段行情特征突出,且不同品种和品质间存在结构性矛盾,粮食市场化氛围浓厚,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各异。
2023年小麦行情几经波折,大起大落,阶段性行情表现突出。一场大雨改变了小麦市场的供需格局,饲料企业大量采购芽麦推升市场看涨情绪,进口数量大幅增加、供需双方极限拉扯、终端恢复缓慢等等,使得市场主体购销心理不断变化。
2024年小麦市场关注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家政策性小麦调控,包括国家临储小麦、中央与地方各级储备小麦的投放时间节点及销售力度,将直接影响阶段市场供给;第二,关注下游需求恢复情况和终端用粮企业的采购力度;第三,主产区天气状况和新季冬小麦生长形势、小麦的品质关系到2024年下半年小麦市场的流向和供需格局;第四,关注国内小麦进口数量对市场主体的心理影响。
2023年稻谷市场表现出“籼强粳弱”的特点,中晚籼稻因上年减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供应逐渐趋紧,支撑行情走势趋强,而粳稻市场整体平稳,季节性青黄不接提振了阶段性市场,但储备粮源及时批量投放,加之终端需求疲软,稻谷行情表现平平。在产量预期增加、供应压力不减、需求未有实质好转、储备收购结束的背景下,预计2024年稻谷市场上涨动力不足,最低收购价稻谷库存虽然下降较快,但是粳稻库存仍处高位,总体供大于求格局难改。按照当前国际大米市场形势,进口成本大幅增加,预计我国大米进口或持续下降,并长期维持低位水平;外围小麦、玉米价格持续走低,预计稻谷替代需求还会不断减弱。
2023年国内玉米市场可谓高开低走,尤其近期玉米市场更是被悲观情绪所笼罩,俗话说“丰年无牛市”,新季玉米的大量上市,加之下游需求端不给力,玉米价格从开秤收购起一路下跌,基层囤粮收购积极性下降,贸易商以销定采、走量为主,市场主体谨慎观望,建库意愿较低。玉米后市行情或已无悬念,预计2024年玉米市场弱势运行将是大趋势。后期重点关注基层农户售粮节奏、下游建库心态、天气变化对市场流通量的影响以及养殖利润和补栏情况、收储政策等等。
相较于其他农产品而言,玉米供需结构始终存在一定缺口,但是随着芽麦、定向稻谷、进口玉米以及替代品的大量补充,“缺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正常情况下,小麦价格应高于玉米100~150元/吨,考虑到小麦用作饲料原料在颜色和气味方面的劣势,当小麦与玉米的价差小于这一合理水平时,小麦替代玉米用量就会明显增加。小麦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等指标均比玉米高5个百分点左右,营养价值高,使用小麦可减少饲料中的豆粕用量。通常来说,每年5月至9月玉米供应青黄不接的阶段,玉米价格整体会呈现出季节性走强趋势,但是2023年缺口效应已被大大削弱,2024年需继续关注饲用小麦、大麦、高粱和超期稻谷对玉米的替代效应,根据当前不同品种粮食的价格运行趋势,未来品种间比价或将回归正常区间。
主粮最低收购价略上调 市场化收购继续占主导
2023年,我国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随着国内粮食市场化步伐的持续推进,小麦收购已经实现由政策性收购为主向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导、政策性收购为补充的转变,小麦最低收购价从“托市”过渡到“托底”。
近年来,小麦市场价格远高于最低收购价,我国已经连续四年没有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国内小麦市场调控手段和时间节点更为精准、灵活,但区域供需不均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4月底,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不足4000万吨,其中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库存占总库存量的95%以上。
2023年9月26日,国家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2024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24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较2023年上调1元。从当前国内价格形势来看,小麦最低收购价更为重要的一层意义是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提振市场信心,预计2024年小麦市场仍将以市场化运作为主。
预计2024年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有启动可能。虽然我国政策性稻谷库存巨大,但结构性矛盾突出,以粳稻为主,且大部分粮源集中在黑龙江地区,同时,库存粮源品质存在不同程度下降。截至2023年12月15日,主产区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过9000万吨,同比增加近500万吨。截至2023年12月18日,江苏全省累计收购稻谷154.92亿斤,折合国家中等质量标准,全省中晚籼稻市场收购价为135~150元/百斤,粳稻市场收购价为134~146元/百斤。
根据价格监测,黑龙江自2023年12月6日起在佳木斯地区率先启动202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国内稻谷市场产需略有盈余,且稻谷库存消化渠道相对单一,库存销售压力较大,区域供需不平衡或将长期存在,价格将更直接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国际粮价影响国内进口 拓展多元渠道调节供需
2022年以来,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了全球粮食市场动荡,多个国家实施了粮食出口禁令或出口限制措施,导致国际粮食价格高位运行,亦有丰产丰收、出口增加带来的价格下跌。截至2023年12月22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软红冬小麦3月期约报收616.25美分/蒲式耳,较2022年12月23日下跌146美分/蒲式耳;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3月期约报收473美分/蒲式耳,较2022年12月23日下跌187.5美分/蒲式耳。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1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4374万吨,同比增长9.1%。其中,小麦累计进口1149万吨,同比增长29.4%,平均进口单价2553元/吨,同比上涨0.57%;稻米累计进口240万吨,同比减少58.4%,平均进口单价3729元/吨,同比上涨33.95%;玉米累计进口2218万吨,同比增长12.3%,平均进口单价2313元/吨,同比上涨5.25%;大麦累计进口967万吨,同比增长83%,平均进口单价2383元/吨,同比上涨3.57%;高粱累计进口487万吨,同比下降51.5%,平均进口单价2480元/吨,同比上涨2.12%。
总体来看,小麦、玉米、大麦进口量同比不同程度增加,稻米、高粱进口量同比下跌。2024年国内粮食进口关税配额保持不变,其中小麦(包括其粉、粒)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963.6万吨,其中90%为国营贸易配额;玉米(包括其粉、粒)720万吨,其中60%为国营贸易配额;大米(包括其粉、粒)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50%为国营贸易配额。
从国内供需来看,我国玉米产需维持紧平衡状态,为了保障进口粮食安全,我国仍在不断增加进口来源地的多样性,提升进口的灵活性,并且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扩大和拓展玉米进口渠道。虽然2023年国内玉米实现丰产,但因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较低,进口利润丰厚,玉米进口量依旧维持偏高水平,但同时也可能会继续挤占国内玉米市场份额,并在情绪上对国内玉米市场形成阶段性压制。
联合国粮农组织2023年12月《谷物供求简报》显示,2024年度期末世界谷物库存量最新预报数较期初水平增长2.7%,创历史新高;2023/2024年度全球谷物库存量与消费量之比(库消比)预计为30.8%,较上月预测值提高0.1个百分点,表明供应宽松形势延续。整体来看,供应面仍将利空谷物价格指数。而近日发布的11月份谷物价格指数平均为121点,同比跌幅达19.4%;国际食品价格指数为120.4点,同比下跌10.7%。
国内粮价重心整体下移 买方氛围预计仍较浓厚
综合分析,预计2024年国内粮价重心整体下移,小麦、稻谷、玉米仍将以市场化运行为主导,结构性矛盾仍存,优质优价特征将延续;国内粮食供给充裕,叠加进口增加,考虑到2024年国内经济逐步恢复、终端消费以稳为主的趋势,国内粮食市场买方氛围或仍较浓厚。
2024年粮食产量和质量情况将影响未来市场流通和供需格局,在未有重大突发事件的背景下,粮价大概率呈下行趋势,逐步回归正常的价格区间。同时,不同种类、不同品质之间的结构性不均衡也将带来阶段性的市场机会。建议粮食经营主体提高市场敏锐度,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做好市场调研,提升市场研判能力,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适合的经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