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稻谷生产能力提高,占粮食总产的比重为何下降?

我国约有6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持续稳定地发展水稻生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稻谷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种植规模扩大。受稻谷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影响,农户种植稻谷的积极性得到提振,我国稻谷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呈增加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稻谷种植面积28949千公顷,比2003年增加2441千公顷,增幅9.2%;稻谷产量20660万吨,比2003年增加4595万吨,增幅29%。

稻谷单产水平显著提高。随着优质高产稻谷种子、化肥、农药的推广应用以及田间管理水平提高,我国稻谷平均单产从2003年的6.06吨/公顷提高至2023年的7.14吨/公顷,增幅18%,是稻谷总产量提升的主要原因。

品种结构逐步优化。近年我国居民消费趋势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对优化稻谷生产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市场机构估计,过去20年我国粳稻产量占稻谷总产量的比例由1/4提升至1/3左右。东北地区涌现出“稻花香”“超级稻”“小粒香”“中科发5”等优质高产品种。南方籼稻培育推广了“黄华占”“丰两优”等系列高产优质品种。此外,我国水稻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水利灌溉设施逐步完善、抗灾防灾能力显著增强等,均有效促进了我国稻谷生产能力提高。

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下降

近20年我国粮食产量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从2003年的4.31亿吨增至2023年创纪录的6.95亿吨,增幅61%。

其间稻谷产量也呈增加趋势,但增幅不及粮食,占粮食生产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23年我国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为30%,比2003年下降7个百分点。2010年(含)以前,稻谷一直是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2011年(含)之后玉米产量超过稻谷,成为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品种。2023年我国玉米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8884万吨,比2003年大幅增加149%,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高达42%,比2003年提高15个百分点。

玉米接替稻谷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随着居民收入提高,饮食结构逐渐转型升级,口粮需求得到基本保障以后,肉禽蛋奶消费需求快速增加。从2003年到2023年,我国猪肉产量增加28%,禽蛋产量增加37%,牛奶产量增加140%。肉禽蛋奶消费提振了饲料需求,玉米作为主要饲料原料,产量显著增加,增幅超过稻谷、小麦等口粮品种。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