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粮食市场综述
编者按:2023年,中央发布第20个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提出开始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着力稳面积、增单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国内供应充裕、库存充足。粮食市场供应充足,粮价运行相对平稳,在总体CPI中起着“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由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分析师团队精心打造的年度分析报告,对2023年我国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油品种的生产、购销、加工、进出口以及相关政策进行了详尽回顾,对2024年三大品种的供需状况和市场走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为政府决策、粮企经营、粮农生产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迄今已连续出版26年,在业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报告由《粮油市场报》独家发布,于今日的B01~B04版精编刊出。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稳为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发展大势,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国民经济回升向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2023年我国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三农”基本盘进一步夯实,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农村的良好形势,为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39,比2022年缩小0.06,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窄。2023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势头,为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3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有力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8969千公顷(178453万亩),比2022年增加636千公顷(955万亩),增长0.5%。2023年全国粮食单产有所增加,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90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9公斤,增长0.8%。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13908亿斤),比2022年增加888万吨(178亿斤),增长1.3%。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分季节看,夏粮产量略降,秋粮、早稻实现增产。夏粮产量14615.2万吨,比上年下降123.8万吨,减幅0.84%;早稻产量2833.7万吨,较上年增加21.2万吨,增长0.75%;秋粮产量52092万吨,较上年增加991.9万吨,增长1.94%。分品种看,玉米、大豆增产,稻谷、小麦产量减少。小麦产量13659万吨,减少113.3万吨,减幅0.82%;稻谷产量20660.3万吨,比上年减少189.2万吨,减产0.91%;大豆产量2084万吨,增产56万吨,同比增长2.76%;玉米产量28884.2万吨,增长1163.9万吨,增长4.2%。
“三农政策”加码 粮食供给保障更有力
近几年国际粮价大幅波动,世界粮食安全存在诸多隐忧。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对于粮食问题较以往更为重视。2023年,中央发布第20个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提出开始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着力稳面积、增单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100亿元,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一)中央一号文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23年2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首个中央一号文件。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意见》强调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意见》明确2023年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是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部署了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继续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
(二)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
2023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落实和完善各项农业补贴制度。国家继续在小麦和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2023年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继续上调,粳稻、中晚稻保持不变。2023年生产的小麦(三等,下同)最低收购价1.17元/斤,同比提高0.02元/斤;早籼稻1.26元/斤,同比提高0.02元/斤;中晚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1.29元/斤、1.31元/斤,与上年持平。
为了稳定我国粮食种植面积,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23年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春耕生产一次性补贴。稳定实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加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油菜扩种、耕地轮作休耕等补贴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种粮农民给予直接补贴。
为抓好防灾救灾,保障粮食生产,2023年国家共投入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约26.35亿元,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以及黄淮地区“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应对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1750亿元,比2022年增加100亿元,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达到6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谷物种植面积小幅下行,薯类种植面积增长1.95%,豆类种植面积减少0.97%。其中,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大豆种植面积1.57亿亩,较上年增长1.95%,创历史新高。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迈上2亿亩台阶。
总体来看,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回升,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118969千公顷,比2022年增长0.54%。
加大粮食宏观调控力度 实现粮食保供稳价
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国内供应充裕、库存充足。本年度仅在黑龙江省的部分地区启动了中晚稻的托市收购,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有所提升,粮食流通、储备能力进一步增强。本年度针对部分粮油品种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问题,加大粮食宏观调控力度,适时开展中央和地方储备轮换,启动了国产玉米、大豆收储,实现了粮食的保供稳价。
(一)粮食收购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
2023年,国家继续修改完善并及时公布小麦、早籼稻和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统筹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扎实做好粮油保供稳价,科学统筹粮源调度、储备轮换、产销合作、预期引导等工作,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平稳。夏粮收购开始后,由于小麦和早籼稻市场价格均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本年度小麦和早籼稻均未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秋粮上市后,根据秋粮上市和市场价格情况,国家仅在黑龙江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年主产区各类粮企共收购小麦、玉米、粳稻、中晚籼稻、早籼稻、大豆及油菜籽17917万吨,同比增加2.16%。
2023年国内小麦夏粮收购连续第三年未启动最低收购价收购。本年度新季冬小麦上市前夕,黄淮等地“烂场雨”造成各产区产情差异明显,市场普遍看好标准品质小麦,芽麦饲用性价比较高,各类企业收购积极性较高,农民售粮踊跃,小麦优质优价特征更加明显;2022年国内籼稻产质均有下降,2023年早籼稻新稻上市后,由于市场流通粮源有限,企业收购新稻相对积极,收购价格高开高走,收购进度快于上年。新季中晚稻上市期间,国际大米价格大幅上涨,市场看涨预期较强,各收购主体收购相对积极,推动南北中晚稻开秤价全面走强,本年度仅黑龙江省的部分地区启动了中晚稻的托市收购。随着上市数量增多,价格逐渐趋稳。2023年国产大豆继续增产,市场供大于需格局显著,各市场主体收购较为谨慎,收购进度慢于上年。新季玉米上市期间,国内玉米价格持续走低,农户惜售情绪较强,各收购主体观望情绪较浓,新玉米销售进度较上年偏慢。
(二)多措并举稳定市场
2023年国家政策性粮油竞价销售的投放量继续减少,主要起到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为了保证国内饲料粮的供给,2023年定向稻谷销售继续大规模展开,而且在2023年的定向饲用稻谷拍卖方案中,大型饲料养殖企业可以参与定向稻谷拍卖,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稻谷出库和加工效率,受此影响本年度政策性稻谷成交量大幅提高。据统计,2023年通过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累计拍卖成交最低收购价政策性粮食504万吨,同比减少287万吨,减幅36%。其中稻谷成交341万吨,同比增加276万吨,增幅425%;小麦成交163万吨,同比减少563万吨,减幅78%。
粮价温和波动 CPI平稳运行
2023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地缘冲突加剧,极端天气频发,国际粮价在经历了三年疫情后,2023年开始进入下行区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国际食品价格指数较上一年均值下跌13.7%。与之相比,我国物价总水平保持总体稳定,CPI单月涨幅始终运行在3%以下。粮食市场供应充足,粮价运行相对平稳,在总体CPI中起着“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2023年国内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呈现先涨后落的走势,总体平稳运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CPI上涨0.2%,涨幅比2022年缩减1.8个百分点,涨幅较近年平均水平偏低。分类指数来看,食品类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3%。食品类价格指数下行主要受猪肉价格下跌的影响,2023年猪肉价格下降13.6%。
分品种看,2023年全国主要粮油品种价格走势分化运行,玉米、小麦、大豆价格整体较上年走低,稻米价格涨幅明显。如下表所示,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监测情况显示,2023年12月下旬,玉米、小麦、大豆价格分别较上年同期下跌了13.82%、9.85%、13.56%,粳稻米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7.46%。2023年小麦虽在新小麦上市期间走出一波反弹行情,但本年度受面粉消费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小麦价格整体走势弱于上年;2023年全球玉米供应宽松,国际玉米价格趋弱震荡。国内玉米产量创新高,且进口渠道多元化,下游需求低于预期,导致本年度玉米市场价格重心下移;国产大豆2023年继续增产,国内食用大豆供大于求格局难改,加上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价差较大,油厂采购国产大豆压榨的积极性较低,导致国产大豆购销不旺,价格高位下行;2023年受国际大米价格大幅上行的带动,国内稻米价格总体高于上年。疫情影响消散后,我国稻米消费并未有特别明显的上涨,价格的走强主要是外部市场的带动。
国际粮价下行 粮油进口量增长
2023年,我国粮食和食用油进口数量同比均有所增长。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6196.4万吨,同比增长11.7%;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981万吨,同比增长51.4%。分品种来看,稻米、高粱同比大跌,其他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23年大豆进口量为9941万吨,比上年增长11.4%,占全部粮食进口六成以上;全年进口玉米2713万吨,同比增加31.6%;全年进口大麦122万吨,同比增长129.4%;全年进口高粱510.71万吨,同比减少49.62%;全年进口小麦1210万吨,同比增21.5%;全年进口大米160万吨,同比减少26.9%;全年进口豆油41.3万吨,同比增加19.91%;全年进口棕榈油433万吨,同比增长27.2%。
2023年,我国粮食和食用油进口数量明显增长,主要原因:一是2023年国际粮食价格整体进入熊市下行周期,而国内粮油价格波动较为平稳,国内外价差拉大,促使进口数量增幅明显。从粮食进口金额看,2023年我国粮食累计进口金额为578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粮食进口金额增长幅度低于粮食进口量11.7%的增长幅度,正是由于国际粮价的下行。二是我国粮食进口数量绝大部分占比是饲料粮需求,小麦、大米等口粮品种较少。主要原因是,虽然2023年国内猪肉价格下行,但国内生猪存栏数量仍处高位,母猪存栏数量下降速度较慢,国内市场对饲料粮刚需数量仍大。此外,2023年大米进口数量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大米价格大涨,已经与国内大米价格倒挂,不具进口性价比。
粮食出口方面,2023年我国粮食出口量较上年进一步缩减。2023年我国出口粮食261.8万吨,同比减少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