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农业产业强镇分析

图片
福建省农业产业强镇分布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2023年8月8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的通知》(农办产〔2023〕7号),经绩效考核、认定申请、省级推荐和材料审核等程序,共认定770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食业园区研究院近期将筛选部分省市做案例分析,以供读者参考。

福建省共有32镇(乡)入选,此次选取南平市4镇(乡)进行产业分析。

建瓯市小松镇(蔬菜)

近年来,建瓯市小松镇通过建设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绿色高效蔬菜生产基地,推动蔬菜产后加工增值,推进农业与文化、信息、教育、旅游、运动、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挖掘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

产学研融合,科技赋能蔬菜产业。小松镇全镇蔬菜产量超3.4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3.56亿元。现已建立千亩蔬菜标准园1个,为福建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蔬菜产业)和建瓯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万亩设施蔬菜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高效利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闽北分院这一重要平台,打造集“资源收集、品种选育、技术创新、集成转化、示范带动、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七大功能为一体的闽北主要果树种类研发示范综合体。区内拥有无土栽培、机械化耕作、农业物联网环境监测等现代化农业技术,并建有温室大棚、育苗温室、保险冷藏库等基础设施设备,满足各类农作物生长生产需要。

图片
建省农业科学院闽北分院

农企合作,共享收益。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以龙头企业、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为主体,与普通农户构建联结紧密、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如福建明良集团小松天竺食品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开发特种蔬菜“山蕗菜”种植基地300余亩;永发现代农业发展通过提供优质蔬菜种苗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联结机制推广优质蔬菜品种,新引进的中村“高丽菜”种植基地500亩,带动农户100余户。

农旅结合,三产融合发展。小松镇利用优势蔬菜产业,积极推进一二三产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农业休闲观光、生态农业采摘体验、农业运动康养,加快田间步栈道、骑行绿道、休闲农庄、田间农业嘉年华游乐设施等功能配套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运动康养、观光旅游,积极推进小松绿道提升突显功能化,积极拓展农业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浦城县仙阳镇(水稻)

浦城地处福建“北大门”,拥有得天独厚的水稻生长环境,仙阳镇地处浦城县北,境内拥有耕地面积5.62万亩,是浦城乃至福建最早开发的土地,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深厚的农耕传统奠定了仙阳粮食产业的发展基础。近年来,浦城县仙阳镇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己任,通过夯实生产、提升加工、拓展平台与服务等手段,健全、延伸粮食产业链,形成“一产接二连三”的联动发展局面,打响了“浦城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全镇粮食产量超2.4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3.4亿元

相对优势明显,分区划片经营。在福建山多地少的环境下,仙阳镇的平原相对平坦,有十几个千亩以上的优质成片畈田,其中麒麟畈是南平最大的畈田。土地平整开阔,种出来的水稻质量更好,也有利于机械化的实施,这也是浦城大米品牌选择在仙阳种植的原因之一。福建省水稻种植第一大畈——麒麟畈水稻基地,就位于仙阳,水稻面积约1万亩,划分优质稻种植示范区、水稻彩绘区、院士团队试验田等板块,通过产区划分,推动了当地水稻的适宜发展。

图片
麒麟畈水稻基地

院企协作,提升产业智能制造能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推动,仙阳镇拥有福建省旭禾米业有限公司、福建省浦之玉米业有限公司、浦城县雄林粮食加工厂等规上企业。其中旭禾、浦之玉米业在发展加工生产的同时,分别与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如旭禾米业通过建设12.5万吨原粮智能化粮仓建设设备,和日产200吨绿色精米生产线,实现大米加工工业化,智能化,作为全省唯一一家的民营企业被省粮食局认定为“省级动态储备粮定点企业”。

跨产业互动推广,打通全产业链。在由浦城往仙阳方向的205国道旁,一座融合了徽派与苏州园林风格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小密包酒文化博览园,国家AAAA级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小密包酒文化博览园将粮食生产与浦城农耕文化相结合,全面展示糯谷加工包酒工艺流程,集包酒生产、包酒文化以及旅游观光为一体,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既可以感受到中国酒文化、浦城农耕文化,又能体验到原始的小密包酒传统工业酿造技艺。小密包酒文化博览园采取以工业带动旅游业,旅游业助推工业的发展模式,是仙阳镇延伸产业链、实施三产融合的典范。

政和县澄源乡(茶叶)

2008年,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政和县“中国白茶之乡”称号。澄源乡作为离县城最远、面积最大的乡镇,则是政和白茶的核心产区之一。政和县澄源乡依托高山白茶核心产区优势,以实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为抓手,在茶叶加工水平、茶旅产业融合、茶叶流通渠道方面取得进一步提升,有力推进“三茶”高质量发展。

地理优势突出,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澄源乡地处二元地域,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又称高山气候冬寒夏凉,平均海拔超过800米,年平均气温才14.7℃左右,年降水量1900毫米,空气湿度大。即使是在盛夏,山里的平均气温也只有25℃左右,早晚温差大,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且让茶树因光合作用的影响,积累了更丰富的有益物质。立足高海拔、多云雾的优势,澄源乡大力发展高山茶,全乡茶叶种植面积约3.04万亩,占全县的1/4,全乡茶叶产量超3600吨,全产业链产值超5.1亿元目前已形成上下游产业完整的特色农业产业链。

图片
石仔岭生态茶园

产城融合,茶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澄源乡七成以上农户种茶、从事茶相关产业,茶叶经济占了农户家庭收入的一半,茶叶种类丰富,有政和大白、福安大白、小菜茶、梅占等茶种。如位于澄源乡东北部的新康村,人口1300余人,全村约有茶山1600亩,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茶。该村成立的新康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一步助推了茶叶产业的大发展。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乡里建起了白茶产业园,建成茶青交易市场,吸引政贡茶业、农山堂生态农业等6家企业入驻,推动澄源茶产业发展。

“高山农旅+众创茶园”,产业为核人为本。随着政和白茶产业兴起,为众多乡贤与返乡创业者提供了巨大商机与机遇,澄源乡通过招创客,育项目;引机构,集资源;做活动,树品牌等工作,不断吸引澄源人返乡创业,如澄源乡政贡茶业、福建二五区茶业等,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互利共赢合作模式,返乡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在提升品质的同时,实现标准化量产,并结合承包茶园,积极探索高山农旅经济,保证企业经营的同时,带动了农户的经济发展。

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奶业)

延平区南山镇依托所辖天然牧场优势,结合产业强镇和乳业提升工程实施,通过开展奶牛生态养殖、种养结合、牛沼果(菜、茶、葛根)生态循环等产业链相关项目建设,不断推动奶业全链条发展。2022年奶牛单产提高到10吨,高于全国平均8吨的水平,养殖基地产量同比提升12.67%。

企业创新,品牌升级。南山镇立足总体功能定位进行产业规划,优化奶牛养殖布局,大力推动当地龙头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全面推进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规模养殖。如支持辖区内龙头企业福建长富乳品公司十四牧场改造升级工程,包括地坑搅拌站、慧牧TmR饲喂系统等,将牧场原有的老化设备全部替换一新。智能管理软件系统能够提供奶牛各阶段均衡的营养需求,极大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对于企业而言,能有效做到控本增效,智能化改造全部完成后,每头奶牛的单产奶量能增多1公斤。

生态化与产业化深度融合,全产业链绿色发展。2022年11月1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四批全国奶业休闲观光牧场,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旗下南山生态园休闲观光牧场入选。牧场积极引进适合休闲观光、品质优良的特色蔬菜、水果、花卉和其它观赏植物,让游客可近距离参观奶牛的生活环境,观看机械化挤奶的全过程,了解奶业科普知识,在“武夷一方田种植基地”中体验水果、蔬菜采摘的乐趣,为游客提供牛奶DIY、休闲垂钓、种植体验、陶艺制作等活动。通过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牧场实现了“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开辟出一条集牧草种植、奶牛饲养、生物技术、乳品研发、生产销售、文化创意、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新模式。

图片
南山生态园休闲观光牧场

财政扶持,专项提升。延平区申请国家奶业提升项目资金1800万元,用于支持全区饲草料配套、养殖场提升、智慧牧场建设;鼓励辖区金融机构开展奶畜活体抵押贷款和养殖场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创新,2022年全区发放奶牛活体抵押贷款400万元;成立服务团队,帮助奶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广先进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同时,积极发展奶业休闲观光体验、电商销售等新业态,形成以产业保生态、以产业促旅游、以旅游带产业的发展链条。

总结

三产融合是地方政府发展农食产业的必然路径,产业园作为实施载体,可以有效推动农业、制造业和旅游服务业的融合发展。食业园区研究院将继续深入调研地方农食产业,并为地方政府提供产业咨询、产业规划等相关服务。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