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11个中央一号文件,品牌扶贫、振兴路径日渐清晰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顶风冒雪来到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进村入户看真贫,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图片

这是一次特殊的看望——1个多月前,党的十八大召开,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脱贫攻坚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

脱贫攻坚8年,产业扶贫是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实施精准扶贫以来,贫困乡村因地制宜,引进农业企业,实现特色产业“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涌现出凉山花椒、怒江草果、临夏牛羊、南疆林果、藏区青稞牦牛等一批特色品牌。

图片

而这些品牌背后的支撑政策,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有迹可循。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棉油等大型企业。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

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知名品牌。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

创建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品牌。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

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

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

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8年,8个中央一号文件,以地理标志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等为品牌载体,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在多个贫困地区生根,从中央到地方,以品牌为引领的产业扶贫路径越走越通畅。

在此期间,更为具体的农业品牌发展规划相继出台:农业农村部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举办中国农业品牌发展大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品牌推介活动,推进系列化、专业化的大品牌建设;2018年《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发布,为农业品牌建设做了全方位布局。

2020年底,经过世界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9899万贫困人口,这组沉重的数字已全部“动态清零”。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14亿人即将迈入全面小康生活……

图片

迈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产业兴旺,品牌先行,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指出,没有高质量品牌就没有高质量产业。近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品牌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指示日趋明显。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脱贫地区持续增收。逐步提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写到,“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重点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帮扶,持续推进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创建,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从注重特色种养业,到提出补营销短板,再到明确支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品牌帮扶助力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跃然纸上。

回顾11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品牌发展的支持越来越明晰,从笼统的“品牌”,逐步细化到“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等,关注的品牌载体也丰富到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名特优新等多种类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关注农业品牌建设,现如今,打造农业品牌已形成更广泛更深刻的共识,农业品牌建设步伐稳健有力。

这正是中央一号文件的思路:把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上升为制度成果,并以制度的形式规定起来,形成长效机制,进而对全局形成指导作用。

2013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现如今,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阶段,建机制、组队伍、创模式,品牌帮扶将精准帮扶写进现实,变成切实可行、值得推广的新模式。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通过品牌建设,构建“品质越高-消费者越满意-农户收益越高-改善生产-提供更多高品质农产品”的正循环机制,而这正是品牌建设的星辰大海,从“优质溢价”到“优质优价”到“优质平价”。铁丁老师认为,品牌的本质是为市场服务,品牌可增强产业链与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具体体现为能保护优质生产者,确保优质生产者的产品能卖到优质的价格,实现对供应链结构的再造。但优质优价是一种理想状态,需要靠市场手段调节价格,传播品牌,从而实现品牌作用再发挥。物美价廉对生产者是不公平的,而且企业也需要充足的研发资金来推动自身发展。要想实现优质优价乃至优质平价,需要通过“优质溢价”来带动农民、种植户及产业调整结构。

图片

中央一号文件顶层设计为农业品牌发展提供指引,也为品牌带动产业兴旺提供路径。品牌的背后是特色产业,总书记多次点赞“小产业”有“大发展”,如柞水木耳、大同黄花、柳州螺蛳粉等。现如今,以“土特产”为抓手的农业品牌成了832个脱贫地区连接广阔市场的“利器”,小买卖变身大产业、勇闯大市场,“品牌加持”再次成为832个县域讲好乡村振兴故事的法宝。

培育一个品牌,做强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品牌建设,大有可为。

参考资料:

[1]半月谈: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中国脱贫攻坚全纪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农参(ID:ppnyck),作者:陈红新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