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跨行到金融业,日本农协如何做到资产超3800亿美元?
日本是一个总面积为37.8万平方千米的岛国,人口只有1.25亿,农业约占GDP的2%。
日本耕地面积为4.6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国土面积的 12% 左右。虽然耕地面积小,但日本却培育出了爱媛橙、越光大米等知名农产品品牌,这一系列成就都离不开一个叫农协的组织。
日本农协是什么来历?对日本农业起到了什么作用?对我国农业发展又有何启示呢?
一、日本农协的产生及发展路径是怎样的?
日本农协全称为日本农业协同组合(Jap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简写为JA),为农民提供从农产品种养殖到信贷和互助保险等一系列服务,其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德川幕府时期(1603 年至 1868 年)的传统合作社运动。
1868年明治维新废除封建统治后,以“村”为单位、习俗和口头协议为主的传统合作社消亡。
1900年,明治政府根据德国莱费森(Raiffeisen)合作社模式颁布了《产业协同组合法》,催生了包括信贷、营销、采购和生产协会在内的产业组合。
1904到1918年,产业组合数量大规模增加。
二战期间,日本成立农业会,颁布了《农业团体法》,动员农村经济为战争服务。
1947年,日本国会通过了由盟军起草的《农业协同组合法》,农业会改为农协。
1950年全面完成各级农协的建设工作,全日本99%以上的农民都加入了农协。超过13000个农协提供多项业务,近21000个农协提供单一业务。
1952年颁布的《农地法》,成为日本农协走上法制化道路的标志。
1961年颁布了《农业基本法》和《农协合并助成法》,把各自为政的小组织整合成为全国农协,并在市、町、村各级政府成立了农政协议会,从而确立了农协在日本农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1999年日本颁布《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标志着农协成为日本大型利益集团。
目前,日本农协在全国形成一个庞大的组织,拥有全日本第一大企业集团、第一大银行集团、第一大保险集团、第一大医疗集团和第一大供销集团。
二、日本农协的组织架构是什么?
日本的一级行政区划分为“都”(1个)、“道”(1个)、“府”(2个)和“县”(43个),行政级别相同,相当于我国的省,但由于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称呼有所区别。
二级行政区划分为市、町、村,级别平行,人口规模不同,相当于我国的地级市。
全国级和县级农协业务单一,全国/县级农协中央会具有指导职能,全国/县级农协联合会具有买卖职能,农林中央金库和县级农协信用联合会提供信用相关业务,全国/县级农协保险联合会提供保险业务,全国/县级农协厚生联合会提供康养等服务,且全国级对县级有指导的权利和义务。
市、町、村级别的基层农协业务较综合,集5个职能为一体,县级对市、町、村级别有指导的权利和义务。基层农协和农民接触频率最高,因此平时所说的农协多指基层农协。
但日本农协的组织结构和数量会根据国家要求做出改变,综合型农协的数量从1950年的13300多个逐步精简到2019年的584个。
三、日本农协有哪些特点?
日本农协有以下四个特点:
(1)农户以村为基本单位组织起来加入农协,不是个人自由和独立的选择,非常依赖传统人际关系。
(2)农户可同时加入三个级别的农协,但基层农协是最接近农民的组织,提供的服务更多样化,更能满足农民需求。
(3)农协根据业务可分为综合性农协和专业性农协,级别越高业务相对越单一。
(4)农协跟日本政府联系紧密,严格执行政府的各项政策(行政指导、补贴等),但也正因为农协的存在,让政府制定的政策开始向农民倾斜。
四、日本农协靠什么盈利?
自1999年日本农协成为大型利益集团后,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农协的综合性特征越发明显,其业务几乎涵盖了一个农民从生活到生产的所有方面。
信贷业务是农协最大的收入来源,其次是集中采购生产资料、农产品销售,然后是保险业务。
JA银行为会员提供储蓄服务,负责农协、农协信用联合会(JA信联)和农林中央金库的各种信贷业务,经营农协所有金融服务活动,同时政府向农民支付的补贴款项还会自动转入JA 账户。
数据显示,农协总共拥有 1000万会员,其中400 万为正式会员,从事农业活动;600万为准会员,是利用农协服务的其他非农业人员。
2023年3 月,JA银行系统的存款余额超过100万亿日元 (6700 亿美元),占日本个人储蓄总额的 10%,JA的保险服务部门在2022年的总资产为 57万亿日元 (3800亿美元)。
五、日本农协发展遇到哪些挑战?
日本农协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日本不断变化的农业结构和贸易自由化。
农业结构变化:1960年至2005年间,农业对GDP的贡献从9%下降到1%,农业劳动力比例从26.6%下降到4%,农业人口从1196万下降到252万,农业家庭数量从606万下降到285万。家庭农场数量从1985年的331万减少到2008年的175万,减少了48%。农业结构变化促使农协合并、数量精简,对其业务调整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贸易自由化:从历史角度来看,日本在贸易方面奉行更为孤立主义的政策。日本农协一直支持小规模农业发展,但随着日本逐渐增加市场准入、接受贸易自由化,日本农协的重点将从兼职小规模农业转向全职大规模农业。
六、日本农协如何参与农业品牌建设?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日本农协成功建立和经营了许多农产品品牌,比如爱媛橙、越光大米、松阪牛和神户牛等。日本农协支持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品种选择与改良:日本农协非常注重选择和改良农作物品种,可能要花费好几年时间培育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作物品种,比如每颗售价100多元的Sekai-ichi苹果。
(2)建立标准化与认证:为了确保农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日本农协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涵盖了从种植、收获到包装和销售的各个环节,比如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GAP)认证。
(3)市场营销与宣传:日本农协为产品设计独特的品牌标志和包装,积极举办和参加农业展会、品鉴会和推广活动,还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做线上宣传,如社交媒体、广告和合作伙伴关系。
(4)注重品牌故事宣传:日本农协会强调产品的地方特色和生产故事,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产品,灌输“国产是最好的”消费思想,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
(5)提供技术指导:日本农协在全国拥有15700名营农指导员,为农民传授技术与先进知识,提高了农业自动化、标准化、智慧化水平。
七、日本农协对农业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日本农协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单产
基层农协都配有农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农民生产,在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上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农业设备的购买和操作、化肥和选种,大大提高了小规模耕地的单产。
(2)降低生产成本
农协有议价权,可以从商家大批量、低价购入生产资料,相对分散的农户单独购买而言在价格上更有优势。
(3)维护农产品价格稳定
农协一面对接众多农民,拥有大量待上市的农产品,一面对接多个批发商,拥有市场资源,能够起到协调两者的作用,合理的提高或者降低农产品价格。
从1955年到1975年日本的批发物价指数来看,在农协的帮助下,农产品批发价格较高,农民收入在这段时间赶超城市居民收入。
(4)增加了农村的资金流入
农协有自己的金融系统,抗风险能力强,且存款利率比一般银行高0.1个百分点,因此农民更倾向于在农协储蓄。农协利用资金为客户提供贷款购买大型农业机械、办农产品加工厂、养殖场等,提高了农村地区机械化水平,盘活了农村经济。
八、日本农协对农业发展有哪些消极作用?
日本农协权力过大也给日本农业带来不利影响。
(1)农作物价格过高,消费者权益受损。日本蔬菜水果价格高已经不是新鲜事,背后的原因和农协有关。日本农业自给率低,大部分粮食靠进口,而且进口粮食价格普遍低,但在农协的控制下本土粮食没有降价,进口粮食反而涨价,看似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但损害了国内消费者的权益。
(2)形成垄断利益集团。农协巨大的体量让其在国内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形成了对农民各项服务的垄断。农民退出农协后不再享有各项服务,而且会受到农协的排挤。农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违背了建立的初衷。
九、世界上有哪些国家的农业组织和农协相似?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类似于日本农协的组织,比如法国的农业生产合作社(SCA)和农业合作社联盟(FNSEA),能够为法国农民提供金融、生产和销售服务。
美国有许多地方性的农业合作社,例如,美国的农业合作社联盟(NFU),能够帮助农民采购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和提供金融贷款等其他服务。
加拿大全国农民合作社(FCL)可为农民提供各种支持,包括生产物资采购、农产品销售、信贷服务和能源供应等。
十、对中国合作社发展有什么启示?
1950年7月,我国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1954年7月,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由基层供销合作社、县级、市级、省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以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构成。其职能包括促进城乡交流,解决农民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供应以及农副产品的销售等。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农产品生产者或农业生产服务提供者自愿组成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提供包括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相关技术服务等。
中国供销合作社相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机构齐全,体系完整,服务对象不只局限于合作社成员,还可以承担政府委托的某些职能。
相对于没有全国性统一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国供销合作社更适合借鉴日本农协的发展经验。
(1)建立监督机制。日本农协虽然对农业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但农协体量巨大、涵盖业务广,在行业中往往扮演“一锤定音”的角色。国内应该对此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防止出现垄断现象。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日本农协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国家政策是其发展壮大的关键。国内应适当出台政策加大合作社在农业各环节的参与力度,逐步让合作社承担农协扮演的角色。
(3)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日本农协建立了教育体系,在日本设有农协中央学院,地方有41所农协大学及各种研修中心。我国合作社也可以借鉴这一点,利用行业资源为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分担部分人才培养压力。
参考资料:
[1] Hiroshi Yokogawa: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2] Akira Kurimoto: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in Japan
[3] 利益关系说:日本农协是怎样的一个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