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户生产日益轻量化,现代农业资本化怎么办
近年来,各级农业文件里都有一个类似的提法,即“把小农户纳入(或引入)现代农业轨道”。其实,这句话明确地指出了——小农户不是现代农业。道理很简单:因为不是才叫纳入,如果是还怎么纳入、引入。那么,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到底差在哪里?笔者认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资本化,而小农户生产越来越轻量化。大家看看统计数据便知,在我们主要农产品的成本核算里,第一,机械化是通过租赁作业费计入成本的,第二,在此逻辑下也必然不会把农业机械的折旧费用计入成本。
显然,农业机械本身的价值投入、固定资产是“悬浮”于生产成本之上的,只是在社会化服务概念下的作业费计入了成本。虽然,都在讲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装备支撑、物质基础,但实际上农业机械并没有“物化”到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里去。最近一段时间,笔者一直在思考,购买农机的资金是哪里来的,农机所有者与农业生产是怎么个关系,小农户轻量化了、现代农业的资本化谁来负责,有些阶段性的浅薄结论与大家分享。
第一,当前的小农户是轻量化生产,机械化生产主要依托于社会化服务。笔者也多次谈到,一开始农民购买收割机,很多时候属于集资购买、共同使用,在这个时候的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固定资产投入。但是,这个模式很快被社会化服务所取代,种植户不再需要购买收割机,而是只需要购买收割服务。当前来看,农民与农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非必要不买农机,这个必要指的是必须的农机(可能多数也是之前的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未曾发达的领域(比如丘陵山地、果园生产)。除了农机,其实小农户也非常少地往地里砸钱搞事,很多地方几乎是把这种纯净的土地交与他人打理而盈利(理财式的理地),自己主攻兼业收入。托管公司等显然也不会再在土地上进行投入,只有少数资本下乡的农业公司基于长期战略考虑可能会搞水利、设施等固定资产的投入。
第二,农服群体背负着重资产,重点之一即为农业机械。几百万、上千万的农机装备,都已经是常态化的存在。而农服公司的盈利,虽然说是在为农业服务、因价值而收费,但其实这种社会化服务属于商业模式的范畴。巨大的农机装备购买费用与被服务的种植户不存在产权关系,而只能从种植户这里收取一定的作业费作为盈利模式,折旧是农服公司的折旧而非种植户的折旧。一句话,从农业生产的成本里看不出农机装备的整体投入价值及比例。在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服公司成立、发展的资金来源,来自农业生产的利润很低,绝大多数都是非种地的收入。对这个重金投入详细分析后可以发现,农业外部力量、农业外部资本的比例越来越高,只有少部分是前期农业内部群体的成功分化、艰难进化。同时在实际上,农服群体已经成为现代农业资本投入的重要一方。
我们的模式可以概括为,小农户与土地关联,走轻量化发展模式,借助农服群体的重金投入、收费服务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相对来看,欧美多是农场主农业,农场主是现代农业资本化的主要投入方,两者有本质的不同。此外,两者模式的不同也深度影响了技术服务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