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个农机企业来信咨询,关于品牌宣传的问题。笔者回复了一点看法,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当前来看,大部分的农机企业,只有商标没有品牌。
近日,广东皓耘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广东皓耘及其全资子公司山东皓耘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股权已于今年8月从碧桂园集团全部转出,目前碧桂园集团已不再是广东皓耘和山东皓耘的股东或控制方。显然,这意味着声势浩大的“碧桂园农机”正式谢幕。其实,行业里不无唏嘘,还有一些失落:除了物伤其类,更多的是困惑于农机与资本的关系。
有一句古训名言曰:人几十辈子才能活到头。在现实生活中,狼爷看到、碰到、遇到的这类案例不在少数。例如,数年前某地方某部门为了树典型,某种植大户300亩的流转面积,刊登到某重要报纸上变成3000亩。
继中铁十四局种地的信息爆红后,近期二十一局种地的老新闻也冲上热门。官网显示:11月25日,中铁二十一局在兰州总部召开现代农业工作推进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国铁建战新产业研讨会暨经营工作推进会及战新产业推进会精神,总结现代农业工作近期开展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转型发展重点工作。
不久前,中铁十四局种地的信息霸屏。官方信息显示:11月19日至23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以东的这片1.45万亩土地上,35台旋耕机,16台播种机,21台撒肥机、倒运车、还田机同步展开作业,机器轰鸣声响彻大地,完成了一场现代化、机械化冬种生产,标志着中铁十四局首个规模化种植现代农业项目完成首年度冬季种植。
作为农机报废企业的经营宗旨,就是让政府放心,让农民满意。而在突击报废过程中,狼爷发现大量的旧机,尤其是三条腿的手扶拖拉机报废。按说这些老旧农机的收缴都不是难事,关键是农机手在秋收秋种期间,犯不上为了1500元旧机补贴耽误季节,跑上,跑下,拍照片,送材料,等拨补,还要忙秋干正事呢。
2024国际农机展搬到了湖南举办,很多企业因为效益不好、非主销市场等原因没有参展,但依然安排了员工到会观摩、调研,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有很多企业已经完全的消失——破产倒闭了。甚至有很多企业在过去某一段时间里,在细分领域风光一时无两。行业同仁谈及他们,唏嘘不已。
今年的国际农机展如期在长沙成功举办,总体感觉是产品新、品种全、马力段大,智能农机具覆盖率高,高端农机配套具悉数亮相,农副加工设备、小型机具和配件等应有尽有。
近日,临工发布农机产品的新闻刷屏,成为行业热点。很多行业同志来信探讨工程机械企业进军农机领域的情况,认为这是好事情,可以发挥更大优势,进一步夯实国产农机的地位,补足当前体量、技术、平台不足的短板。
近年来,国内农机对于先进技术的学习、追赶正在加速,行业里也出现了一些尖子生、佼佼者,可以说风气为之一变。但就多年以来的行业发展历程来看,笔者也不无忧虑,建议国内农机企业还是要注意研发策略、产品定位:适当先进,绝对可靠,尤其不能片面追求绝对先进。
近日,农财两部已印发《2024—2026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这意味着最新三年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已进入可以实操的阶段,而非仅仅是之前发布的“意见”(《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意见》)。
最近一段时间,农机报废更新成为了行业焦点,话题炙手可热。但是对一些具体问题,笔者感觉好像一直存在什么误解或者语焉不详,梳理一下与大家一起聊聊,大概有以下几点。
上月,笔者参加了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收获颇丰。从研讨会上的专家发言、互动交流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想搞智慧农业、无人农场,都是有技术解决方案的,也有不少成功实践案例。不同技术解决方案间的区别,无非是成熟不成熟、先进不先进。另外,从专家披露的试验数据以及媒体发布的新闻报道看,无人农场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和资源利用率都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