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农机企业,只有商标没有品牌
最近,有几个农机企业来信咨询,关于品牌宣传的问题。笔者回复了一点看法,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当前来看,大部分的农机企业,只有商标没有品牌。
有的企业可能表示不理解,说怎么可能,我的品牌叫“张三”啊!非也非也,张三只是你的商标。商标是一个法律术语,用来区分一个企业的商品或服务与其他企业商品或服务的标志(可以包括文字、图形、颜色组合、声音等,用以在视觉上或听觉上标识企业的独特性)。它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呢,防止混淆、误导,即表明张三不是李四。当别人问买的什么播种机,购买者答曰:张三。
那么品牌是什么呢?如菲利普·科特勒在《市场营销学》讲,品牌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它的载体是用于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简单来说,品牌可以理解为三个要素,一为区别,二为信任,三为溢价。到这里,农机企业的同志们可以自测一下,用户群体认识自己的特点吗,信任自己的产品吗,愿意为自己多花点儿钱吗。如果没有,那么就回到了刚才的结论:张三只是商标,而不是品牌。
回到播种机的语境中,大部分的购买者只是在选择不同的播种机,而所谓不同只是表明播种机由不同的厂家生产,张三李四王二而已。只有少数的企业可以称之为品牌,因为购买者知道他们具有气力的、电驱的、精量的等等组合起来的特点(其他品牌没有),并认为质量、服务有保障,愿意为之多花钱。拿手机举例子可能更容易明白,华为在安卓系统类中是相近配置、价格最高的品牌,市场是认可的。
目前,只有少数的大型农机企业做到了品牌概念。大部分的农机企业,只有商标、没有品牌,或者可称之为白牌。狭义的白牌,指的是产业链上游的生产商或者渠道商直接供应的品牌(如京东京造)。广义的白牌,可以理解为介于知名度较高的大品牌与“三无产品”之间的小品牌,严格一点讲是:有品牌之名、无品牌之实。
三只松鼠曾公开表示,在中国万亿零食市场当中,品牌只占30%,70%都是白牌。反观农机,何尝不是如此呢?70%都是路人甲,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国际农机巨头为什么利润可观,其中有一部分是品牌带来的溢价和增值。但在白牌的竞争中,功能相似、价值趋同,那么只有低价胜出,苦不堪言。
或者这可以回答,为什么大部分国产农机总是在降价中求生存。而品牌的经营,是农机企业需要尽快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