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机企业有技术无工艺,四舍五入约等于吹牛皮
近日,笔者看了很多企业在展会上的宣传册,讲实话很多内容华而不实。就拿热门的电驱播种机来说,都在宣称自己的技术多么先进,而先进在哪里,只有摆出来的一些数字,如15公里/小时等等。好像有了电驱技术就有了好的播种机,殊不知还差得远呢。为什么我们仿制了很多产品,外观可以很像、尺寸可以一样,怎么就是不行呢?关键输在工艺。技术原理、机械结构、配套资源等内容一般是外露的,而生产工艺往往是不显现的、隐藏的,难以察觉的。
工艺是从技术到产品的重要保障,一般指利用各类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最终使之成为成品的方法与过程。其实,小品节目里说要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三步,就是一种极好的思维体现。当前来看,很多农机企业的生产过程既缺少工艺理念也缺少工艺文件,流于随意、模糊、不清楚、不标准甚多。
生产工艺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有清单、有流程、有条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物料流动、信息流动是同时发生的,物料清单和工艺目录应该同步,首先能够做到清楚明白的检查确认。其次是流程的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先后顺序需要次第井然才可能便利、高效。很多关键部件还应该具有作业条件,比如使用工具、甚至安装环境(如低温装配)。细化到工位来说,有明白无误的作业指导书,用到什么材料,怎么个步骤,有什么要求,达到哪些标准等等,一目了然、一清二楚。以上种种只是提纲挈领的简单描述,但是有多少企业做到了呢。
第二,能打开、能检查、能追溯。如果说前面的描述是具体要求,那么这一段其中的原理。所谓能打开,指的是生产过程的量化分解,一步一步而不是只有进口出口、过程黑箱。黑箱意味着不能描述复制,因为只有在清单和流程的保障下才可以检查、验收。所以我们经常会问有没有生产线,就是这个道理。像一台播种机的生产,如果没有生产线,只有一个人、一摊活儿从头干到尾,那显然是谈不上能打开和检查的。既没有前后工序的互检,也没有外部对内部的检查,封闭的黑箱等于无从考证。同时,一旦市场终端出现质量问题,信息流不通也意味着不能有效地进行分析、追溯。
生产工艺是标准化、一致性的重要基础,不可忽也。很多同志会讲,不用这么复杂,咱们企业的工人有经验。笔者认为,经验是宝贵的,但是经验的持续发挥必须走向工艺文件,清晰的描述才可以正确的执行。工艺意味着支撑和细化,是一种需要长久训练的理念,最终走向逻辑。就像我们看大型工程机械企业搞农机,不管产品怎么样,起码工艺体系可靠。还有很多企业新搞播种机,那先不要看播种机,而要看他们老产品搞得好不好,搞得好才说明工艺完备。老产品搞得好,新产品值得看。反之,老产品没搞好,新产品不足观。
有好的技术还需要好的工艺,才可能有好的产品。只有技术没有工艺,约等于喊口号、吹牛皮。我们作为受众,对待企业的宣传应该有所识别,知道从哪里下手去分析评价,不要听他说什么,要看他怎么做。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得到用户的青睐,也要学会向外传递自己值得信赖的真凭实据,工艺能力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推心置腹、请你检查。
殊途同归,就像孔子说的——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