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际农机展,有的企业消失了
2024国际农机展搬到了湖南举办,很多企业因为效益不好、非主销市场等原因没有参展,但依然安排了员工到会观摩、调研,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有很多企业已经完全的消失——破产倒闭了。甚至有很多企业在过去某一段时间里,在细分领域风光一时无两。行业同仁谈及他们,唏嘘不已。
那么,这些企业都败于何处呢?
第一,只有仿制,没有创新。大部分的农机产品,都是互相抄袭、仿制而来,这是当前的现实条件。有很多企业根据某一时期的畅销产品进行仿制、微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技术上没有独立自主的成长,不能推出优化产品,更不能推出区别于原产品系列的其他产品,吃老本儿逐渐淡出市场。还有的企业,过于重视当前的赚钱产品而忽略了未来的赚钱产品,拿不出产品换代。另有旧文《研发只在搞开发,新产品问题频发》供参考。
第二,偏重技术,忽略市场。有的企业偏重于技术研究,很多产品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后可能具有较好的市场需求,但是当前没有需求、没有订单,企业又没有在当前盈利的有效产品,导致财力吃紧,而传统农机产品往往拿不到有效的资本支持,倒在了前进的路上。有的企业推出了技术平台较高的产品,但也意味着价格较高,市场不能接受。还有的企业更严重,甚至在技术上自说自话,远离了使用场景、购机条件,不能落地。
第三,根基不稳,亡于事故。事故可以分为很多种。有的企业有了一定利润之后,就开始买设备、扩厂房、搞搬迁,但是接下来的市场订单却没有能够支撑这些投入。有的企业因为政策调整,比如有了大马拉小车等问题的严肃整治,企业依然没有扭转赚快钱的思路。有的企业,推广了验证不充分、性能不稳定的机型(或者走错了技术路线),导致批量质量的发生,口碑扑街。还有的企业因为不小心、无恶意的微操作,被取消了补贴等等。
第四,利润增长,管理落后。任何一个企业都踩在时间的点上,可以说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很多企业的产品正好走在了需求爆发的点上,一时间加班加点赶订单,利润来得不亦乐乎,其他方面顾不上细化。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很多企业的利润增加了,管理能力并没有随之增长、与之匹配,留下了很多漏洞、隐患。运气总是暂时的,最后可能出问题的地方一定出问题,比如财务上用管理1000万的能力管理5000万、“不合理”避税。
第五,拓展多种业务,跑到敌占区,遭遇围剿。很多企业有了一定的产品、渠道、资金实力后,就开始了多元业务发展。跑到房地产行业搞泡沫的农机企业,也不在少数,非相关多元化的战略往往有去无回。在相关多元化的战略上,真正能够开发一个产品、赚得利润、再开发一个产品的企业凤毛麟角。有旧文《新的旧产品,难逃平庸化》供参考。多元化业务的关键是能力增长,是推倒自己小领域的墙,而与大行业融合。但是很多时候,往往都是拿自己的业余爱好挑战别人吃饭的本领,焉能不败。
第六,集团与事业部不和,老板与团队不和,家族不和,接班不顺。集团公司与事业部之间,经常存在职能的重复交叉、权限的模糊不清,战略方向各行其是。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人的问题非常重要。公司做得越大,越是考验人性,有几个老板有胖东来的胸襟?老板往往希望职业经理人从其所好,职业经理又多数希望老板用其所学。很多企业又存在强烈的家族特征,夫妻、兄弟姐妹、亲戚之间矛盾层出不穷,左腿绊右腿、都是大腿,效率低下、错失良机。有的企业在两代人接班过程中出现了不稳定因素,老一辈低效而传统,新一代洋气而浮夸,最怕年轻接班人对农机行业的效率、利润过于乐观。
世事艰难、知易行难,企业管理从来都是实践的学问,农机企业又同时面临了理论的严重缺失。自古没有常胜将军,本土更缺少百年企业。那么,企业衰败又或者是一种必然?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