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猪类)独家精析
在汉字中,家的原意并非屋里有人,而是“屋下有猪”,只有养有猪的人户才称之为家。从《诗经》到《齐民要术》,从《庄子》到《王祯农书》,猪在农耕文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核心数据如下:
1.全国共有8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猪类);
2.数量排在前5的省份依次为广西(8)、云南(8)、山东(7)、四川(7)、贵州(7);
3.从认证主体看,政府部门参与认证占比72.5%,市级级别的产品有18个。
一、区域分布规律
截至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共批准认定80个猪类地理标志,占畜牧业大类的15%,分布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主要是品种类地标,肉类产品较少,只有巴彦猪肉、雁窝岛黑猪肉、肇州猪肉三个,且都分布在黑龙江省。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综合考虑各地生产发展基础、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消费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4个区域。
从认证数量上来看,21个省市自治区的产品都在10个以内,排在前5的省份是广西(8)、云南(8)、山东(7)、四川(7)、贵州(7)。与生猪区域划分对应来看,四川和重庆是我国传统生猪养殖区域,一直有‘川猪安天下’的说法,四川在认证数量上符合重点发展区的定位,重庆只进行了“潼南罗盘山猪”的认证,这方面有待加强。山东地理标志农产品总量领跑全国,在猪类产品上也表现突出,云南、贵州潜力增长区比较重视地理标志认证。而在约束发展区域,江西、湖南表现亮眼,分别认证了6、5个产品;在养殖基础薄弱的适度发展区,7个省份中陕西、甘肃、西藏、青海有至少两个地理标志猪类产品,山西、新疆、宁夏尚未进行认证工作。
二、认定主体及认证时间分布
从申请认定的单位性质看,合作社及协会有22家,其余皆为政府相关部门,占比达72.5%。
展开来看,有18个市级级别单位申请的猪类地理标志,分别是汉中白猪、焦溪二花脸猪、沙子岭猪、淮安黑猪、金华两头乌猪、保山猪、黔北黑猪、临沂沂蒙黑猪、毕节可乐猪、迪庆藏猪、内江猪、楚雄撒坝猪、枣庄黑盖猪、五指山五脚猪、楚雄滇撒猪、嘉黎藏香猪、萍乡两头乌猪、安康猪。这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种猪种鸡场在2017、2018年连续申请通过两个地标,即楚雄撒坝猪、楚雄滇撒猪。
从认证时间上看,14年来,只有2009年没有猪类地理标志,其他年份最少认定了2个。2014年是认证高峰,有11个,2010、2013年也有10、9个产品,整体上这几年各地认证积极性比较高。
三、猪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
中国人不但吃掉了世界约一半的猪,中国的生猪存栏量、出栏量以及猪肉产量都均居世界第一 。
近几年,围绕如何吃好,我国生猪种质资源保护问题备受关注。如何“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一是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养猪行业发展的措施,如《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关于保障生猪养殖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等,这其实就是要保障我国的猪肉安全。
二是科技赋能。生猪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正处于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提高地方品种猪的瘦肉率、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助推生猪产肉增效,打造具有特色的地方猪品牌;利用地方猪和外来良种猪培育优质猪新品种或配套系,这都是满足国家发展重大需求的必由之路。
中国养猪的层级是金字塔结构,原种猪的地位最高,下面是扩繁母猪,它们得根据情况和不同类别的种猪杂交,或者和同类相配。扩繁母猪再生产出新的母猪,或者是商品猪。对于养猪业的发展,保种育种成为关键。
内江猪是我国四大著名地方猪之一,有近1800年以上驯养历史,具有配合力好、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粗饲、肉质佳等优点,是全国首批、四川第一个纳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目录的保护地方猪种。为响应内江市委、市政府打造百万头内江黑猪的乡村振兴目标,擦亮内江黑猪的金字招牌,四川恒通内江猪保种繁育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公司重视技术研发,积极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合作,遵循国际动物福利养殖标准,独创云顶土内江黑猪福利养殖十二项标准,坚持300天福利慢养,采用先进的智能液态饲喂系统,全自动化液态饲料发酵料线,全程无抗饲喂,保证猪肉品质。
而在江苏,淮扬名菜中,以淮安黑猪肉为原料的美食数不胜数,如樱桃肉、糖醋排骨、芙蓉里脊片等。其中一道红烧狮子头则是以淮安黑猪肉为主要原料,再配上荸荠、香菇等做成丸子,先炸后煮,醇香扑鼻,异常美味。这道淮扬名菜还曾入选开国第一宴。在国内唯一的苏淮种猪繁育基地,淮安黑猪以高纤维无抗饲料喂养,如松针粉、红薯干、玉米粉等,采用定点种植采购、自行加工,不使用任何生长激素、抗菌素以及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淮安黑猪”获得江苏省首张、全国第六张“无抗生素养殖认证证书”及“无抗生素产品认证证书”,获得淮味千年首批授权。
在重庆的荣昌新区,坐落着中国第一个畜牧单品种国家级大数据服务平台——生猪大数据中心。圆环形的大厅四周,几乎都是大屏幕,其中一些屏幕监控着九个猪场。不用人出现,机器全套服务每头猪。
除了这些种畜场,知名电商平台相继开始养猪,相继推出了“人工智能养猪”“猪脸识别”的技术。 新的技术不断被安装进猪圈里。越来越多猪场开始使用数据管理系统,喂饲料交给机器,猪怀孕要照B超,连猪交配过多少次之类的信息,都要上传到云端。科技的发展正在让养猪变得简单而高效。
三是拉长产业链。从企业实践来看,“楼房养猪”渐成趋势。在湖北鄂州,由中新开维现代牧业有限公司(下称中新开维)投资建设的26层高的大楼建成落地,是中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楼房猪场,高度刷新世界之最,有数十万头活猪入住大楼,既是解决土地问题,也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提高产能。
但中新开维不止于养猪,养猪的落脚点在预制菜上。养猪项目配套了饲料加工、屠宰等设施,并向鄂州市新申请了380亩土地,用来建设食品产业园,专门生产预制菜。而在南沙的楼房养猪项目园区内,展览板上也写着“项目目标不是养猪,而是打造冷链预制菜食品产业园”。
为什么企业都瞄准了预制菜?2021年,国务院公布修订后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提出“国家鼓励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发展”。此后,各地出台细则,如广州提出年出栏生猪20万头以上的养殖企业可配建屠宰场,不受规划数量限制。新建的楼房养猪项目通常采用“料、养、宰、商”一体化发展,从养猪向下游食品加工延伸,而预制菜作为风口,自然吸引各大企业纷纷布局,也为生猪产业链的落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养猪开始变得洋气、新潮、高科技,也在为丰富消费者的肉案子提供着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