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对乡村振兴有什么影响?

史上首次!民营经济发展局正式设立。

9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介绍,近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

消息一出,备受关注。

据悉,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工作机构,民营经济发展局旨在加强相关领域政策统筹协调,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见实效。

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有哪些标志性事件?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有何深意?民营企业如何参与乡村振兴?带着一系列问题,农参编辑部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盘点,试图展现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图片

一、民营经济发展脉络梳理

从“0”到“56789”,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动描述。

1980年,温州的章华妹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1988年,民营企业的用工人数历史上第一次超过国有企业人数。民营经济也第一次被承认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1992年,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企业家”这个新名词。

1992年后的30年间,民营企业数量和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代表民营经济的民营企业发展出现了“56789”的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在今年4月初突破5000万户,截至5月底达到5092.76万户,较2012年底(1085.7万户)增长了3.7倍,民营企业占比由79.4%提升至92.4%,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20年的28家。

二、民营经济发展局职责何在?

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习近平强调:“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

早在 2018年11月,习近平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时就提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总书记的多次指示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调,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9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据介绍,民营经济发展局的主要职责是:跟踪了解和分析研判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统筹协调、组织拟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拟订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政策。建立与民营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协调支持民营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将进一步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巩固拓展现有工作成果,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优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持。

三、乡村振兴,民营企业作用几何?

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现代种养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

此前,《关于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万企兴万村”行动是全国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统一的工作品牌。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组织引导民营企业深挖农村土地、环境、人力、产业、市场、文化等资源的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优化乡村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实施高效农业、优质种业、特色种养殖、民俗旅游、田园综合体、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贸易、现代物流等产业项目。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也指出,希望广大民营企业继续坚持“万企帮万村”的好经验好做法,培育特色产品和知名品牌,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

消费升级及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民营经济承担乡村振兴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方面,多层次、小散乱的农业状态,是现在农业企业的普遍状态。另一方面,“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地域特色造就了千姿百态的乡村产业及村庄。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指出,乡村振兴是一项大工程,品牌是振兴乡村的牛鼻子,民营企业正是未来打造乡村品牌的先锋队。打造品牌的逻辑是以企业为核心,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双管齐下,以品牌引领来提高农产品价值、梳理产业结构。而从美需农产品品牌打造的角度,美需农产品生产一般以供应市场为出发点,具有很高的商品率,市场供应量一般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存在无从知道、知道买不到的情况。民营企业体量大、分布广,契合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品牌,引领一方经济发展。

碧桂园,相信科技化是未来的大方向。秉持着这样的信念,近年来碧桂园持续深入乡村一线,交出一份份让人称赞的答卷。

甘肃东乡县的羊肉小有名气,但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品质不够稳定,销售渠道也没有建立起来。2018年,碧桂园扶贫小组入驻后,瞄准的就是“东乡手抓羊肉”金字招牌。制定专业养殖标准,从源头上提升羊肉品质,同时链接市场,通过开发溯源系统打开销路,促进东乡羊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如今,碧乡基地年出栏羊3500只以上,帮助全县养殖户销售6万多只。

四川恒通,专业从事内江猪保种、繁育、养殖、屠宰、加工、销售、餐饮连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践行“做受世界尊重的健康服务企业”的愿景,四川恒通充分依托内江黑猪遗传资源,协助政府打造好“内江黑猪”区域公共品牌,培育“云顶土内江黑猪”高端食品品牌,构建内江黑猪养殖与食品全产业链,助推擦亮“川猪”金字招牌。

图片

8月22日,云南首个携程度假农庄(澜沧老达保联营店)正式开业;8月29日,广西首家携程度假农庄(北海蓬莱田舍联营店)正式开业......目前,23家携程度假农庄已在国内12个省(区、市)落地,为当地创造超200个就业岗位,其中超过80%为当地人,人均年收入增加超4万元;以携程度假农庄为中心,通过乡村旅游带动的农业体验、手工业销售等相关产业带动当地收入环比增长1.4倍。携程度假农庄正围绕“经营”“运营”“营销”“产业带动”四套指标,构建一套将旅游消费力与产业效应进行高度嫁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服务提档、百姓增收的实践标准,利用好旅游这把金钥匙,更好地帮助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图片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乡村产业的兴旺。阿里巴巴立足乡村独特资源禀赋,打造寻乌脐橙、青龙板栗等“爆款”农特产品,不断发掘乡村特色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县域品牌价值,提高农民农业收入。“寻找远方的美好”公益项目团队实地探访乡村独特地域文化,挖掘当地特色视觉记忆点,量身打造县域专属公共品牌、设计农特新包装、更新景区文创门票等,已成功发布“祝福·平安”区域公共品牌,用品牌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仅2021年一年,携程启动“乡村旅游振兴”战略,抖音电商推出“富域计划”,阿里巴巴推出“热土计划”,腾讯联合农业农村部推出“耕耘者”振兴计划,拼多多启动“百亿农研专项”计划,美团升级“乡村振兴电商带头人培训计划”,京东推出“强村计划”......在乡村振兴路上,各类民营企业布局产业、科技、人才、物流等多方面,可谓“有啥给啥,缺啥补啥”,输血与造血并重。以短链经济、平台经济、品牌思维,让产业价值流向消费者和农户两端。

反观之,无论是参与打造农产品品牌还是旅游品牌,民营企业自身的品牌也在乡村振兴这方舞台上得到了展示和体现。

四、结语

“时代呼唤广大民营企业家谱写新的创业史,希望民营企业家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坚定信心再出发。当年江浙等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时创造了‘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现在创业的模式、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那样一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是永远需要的。”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出席记者会,在回答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时表示。

进入新世纪,为适应转型升级发展需要,浙江在“四千精神”的基础上总结了以“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拓展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为内涵的“新四千精神”。

无论是“四千精神”还是“新四千精神”,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民营企业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中,总能找到一方大展身手的天地,让美景成为一种追求,让美德成为一种传承,让美味成为一种生活,让美好成为一种感觉。

参考资料:

[1]中国房地产报:史上首次!民营经济发展局正式设立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