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倒闭8万家,为何曾经大火的农家乐如今面临大规模倒闭

这两天菜价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多数品种保持着低迷的行情走势,而且从当前全国产量上市的情况来看,菜价已经进入了平淡期,如果没有天气的影响,估计六月份的行情能表现的机会不大。今天就不说菜价这么烦心的事,跟大家聊一聊以前座无虚席的“农家乐”如今变得门可罗雀的事情吧。

其实说起农家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一种以农院餐饮为主要内容,整合了农家饭、农产品的休闲农业形态。消费者去到农家乐,一方面可以吃到农家菜、农家土特产,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一定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环境。

据媒体报道,在2020年时,在册的农家乐企业尚有19万多家,其中,四川省最多。其他的,如湖北、重庆、陕西、贵州等地也有超过一万家的农家乐。

图片

但最近几年,曾一度火爆的农家乐企业却不断崩盘。据央广网报道,农家乐似乎不知不觉中,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企查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全国在册的农家乐企业数量共201945家,其中四川省最多,达到25996家,重庆市有18808家。而截至2024年3月,注销的农家乐企业共84199家,重庆6880家,四川8526家。超8万家农家乐就这么“消失”了,而如今再提起农家乐大家既没有了兴致,也没有了消费欲望,剩下的只是一片唏嘘和吐槽。

农家乐从2000年兴起至今也不过24年的时间,为什么突然就不香了?

不少网友也给出了答案。首当其冲,恐怕就是价高质低;一个是收钱的,没想到一个农家乐,菜单能卖出饭店的价格;一个是付钱的,好不容易走出城市,没想到农村的价格堪比城市;好吃也就算了,问题是遇到不好吃的农家乐,那真的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更让城里人想不到的是,似乎只要是在村里,就可以打上“农家乐"的招牌了。农家倒是真在农家了,不过这个“乐”,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这钱,感觉出得有点冤啊。

图片

同时,还有不少农家乐,只是以农家乐之名开在相对荒郊处,实际上既不是农家,也没有任何的农事观摩可言。而一些号称农家菜的食材是否来自正宗农家,以及是否对其进行了较好的卫生处理等,都存在可质疑之处。

其次农家乐糟糕的体验还在于同质化严重,没有新意。比如大多数农家乐的配套设施逃不过草棚、土灶、烧烤架、棋牌室,提供的活动往往局限于摘果子、喂动物、乡村散步等。这些活动虽然一度受到欢迎,但长此以往,缺乏创新的亮点也让游客对这些重复的活动索然无味。就像腾讯新闻中提到,农家乐已经从原来的“原汁原味”变成了“劣质土味”。

而且在住宿上,传统的农村房屋改造,虽然能给游客一种乡村的归属感,但房间布局和装修风格雷同,亦缺乏个性化和特色。卫生设施不到位也成为了农家乐诟病最多的一个点。有些农家院的客房,没有私人卫浴,缺少一次性用品和消毒设施,这些细节上的落差很难让游客产生好感。

图片

商业味儿越来越重,市场竞争加剧、服务水平不均衡、食品安全问题、同质化现象严重、夸大宣传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等。这些理由都成为了农家乐在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最后是当前年轻消费者的心态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作为起源于90年代的事物,农家乐已经迎来消费者的代际变迁。对于新一代的主流消费者90后、00后来说,农家乐不像影院等事物具有传承度和忠诚度,他们对于农家乐其实并没有那么熟悉,而是更多将其视为一种老旧事物。而年轻人对于当前出现的兼具时尚感和新鲜感的游玩方式,更为热衷。

另外,一些新型业态,当前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城郊开花。带餐饮的民宿或温泉、小院的围炉煮茶、寺庙朝拜顺带的住宿和餐饮等方式都开始在年轻人当中流行。而一些喜欢徒步、登山或露营的年轻人,也喜欢自己带上帐篷、各种烹饪工具和食材等,在野外自己动手,搞一顿美味。

图片

旧模式叠加性价比不高等因素,让在新形态冲击下的农家乐慢慢变得不再受到青睐,演变成了年轻人们诸多选择中的一种。而在激烈的竞争下,很多经营不善的农家乐不得不被动结业。

虽然农家乐的倒闭确实然人嘘唏,但不能否认休闲餐饮依旧是“蓝海”,只是相比以往的模式,现在高性价比、质价比带来的“高频复购”才能撑起这片海。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缺乏创新就意味着被淘汰。倒闭了8万家的“农家乐”其实也在提醒我们,顾客所需要的,不是添点老物件、卖点农家菜那么简单的餐饮模式。他们需要的是流动的、不断创新迭代的模式和产品、以及真正融入乡村文化和自然体验的休闲餐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