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行业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当高速增长的泡沫被刺破,行业必须正视自己的问题,寻找新的出路。预制菜行业的困境,在几个巨头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名鼎鼎的“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上半年营收、利润双双下跌,表现差强人意。财报显示,味知香2024财年上半年总营收3.27亿元,同比下降21.53%;净利润为4228.91万元,同比锐减43.37%。此外,味知香的毛利率、净利率分别录得24.85%和12.93%,同比分别下滑1.27%和4.98%。
预制菜正成为火热的创业赛道。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底,全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达到6.4万余家,2023年新增注册量4026家,同比增长114.83%。截止目前,除了国联水产、圣农集团、新希望集团、三全食品、双汇发展等农食头部巨头布局之外,中小企业也正在跃跃欲试。
食材产业园区作为预制食材产业资源链接的枢纽,已成为我国预制食材行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据统计,粤港澳大湾区、山东、重庆、武汉等地已陆续开展了食材产业园区的建设运营工作,在园区布局、产业规划、品牌建设、产品打造等方面积极锻造自身优势。
根据IT桔子数据库,2017-2023年中国水产预制菜融资活动数量呈现波动变化态势,年融资事件数从2017年的6起下降至2020年的6起,再回升至2023年的6起,行业融资活跃度一般。
从中国水产预制菜企业主体类型来看,水产预制菜供应主体主要包括以国联水产、三都港、东方海洋为代表的水产养殖企业;味知香、麦子妈、信良记、品珍科技为代表的水产食品加工企业;以海底捞、九毛九为代表的餐饮服务企业;以盒马生鲜、叮咚买菜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企业。
2024上半年,相关上市公司预制菜板块业务纷纷降速,预制菜产业整体由“狂飙时代”进入到“理性时代”,预制菜产业园区建设是选择项目收紧还是继续投入,已经到了生死抉择的十字路口。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到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距离2026年的万亿大关更近了一步;据预测,今年,产业将进一步冲击6972亿元。面对万亿级市场,预制菜100人产业分析师李剑为大家深入剖析预制菜创业的 7大方向,教你如何把握机会与蓝海市场。
时间来到2024年,预制菜的风仍未止息。2024年6月20日,由中国调味品协会指导,中国调味品协会预制菜调味产业分会主办,联合利华饮食策划战略合作举办的“第二届预制菜产业供应链及风味解决与创新应用峰会”在广州隆重举行。
预制菜,依旧在风口浪尖上。今年上半年,“年夜饭预制菜”、“预制菜进校园”、“315曝光梅菜扣肉”等话题频繁登上社交媒体热门,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讨论、争议以及骂声。尽管如此,预制菜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城拔寨。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为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而在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预计在2026年其市场规模突破10000亿元。”
近期,多家预制菜企业陆续发布2023年年报。过去一年,预制菜产业延续了快速发展,到2023年,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20%。多家企业取得突出表现,令人眼前一亮。从年报中看出,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势中,有部分企业受负面舆论、突发事件等多因素影响,仍处于不利局面。
2024预制食材产业发展报告是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研究团队经过深度调研、精心编撰的重要成果。本报告旨在全面剖析预制食材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态势,从产业链条、市场需求、政策优势、技术应用、食品安全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实际案例,探究预制食材如何在保障食品质量的同时,满足多元化的餐饮需求,优化餐饮产业结构,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旨在剖析预制菜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态势,从市场需求、类目拆解、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实际案例,为您揭示预制菜领域的机遇与挑战,也为相关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过去,预制菜被喊打喊杀,没想到今年竟成为年轻人热选的年夜饭。除夕夜尚未进入倒计时,关于年夜饭的话题就已经登上了热搜。和往年一样,各地知名餐馆的年夜饭预定十分火爆,甚至出现“一桌难求”的现象。与此同时,可以自己在家操作的预制菜,也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选项之一。在微博上“年夜饭预制菜消费,7成是年轻人”的话题已经获得3861万阅读,引发了2万余条讨论;“年夜饭你会选预制菜吗”也有3194万阅读和1.9万条讨论。
近年来,中国的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呈现上升趋势,在线外卖收入占比每年稳步上升,中国团餐市场规模的扩大也催生了对预制食品的需求,预制鸡排市场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市场将进一步扩容。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肉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1224亿元,同比增长25.3%,2026年肉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3289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预制鸡排的产品安全、口味与新鲜度是消费者关注重点,健康化、多元化成为消费趋势。随着预制鸡排市场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和行业标准不断完善,市场将趋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近日,有关预制菜的讨论又热了起来。对于这个产业,还得多点冷思考,解决好吃、安全、健康、标准等诸多问题,才能真正让市场也热起来。不可否认,预制菜是深有潜力的大产业。预制菜产业链条长,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餐桌,不仅包括农产品原料供给,还涉及食品加工、仓储物流、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多个环节,能有效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预制菜产业,是延伸拓展农产品产业链、推动乡村振兴、培育食品工业增长新动能的有力抓手,对于扩大内需、稳定出口、促进就业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预制菜发展相对缓慢。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餐饮连锁化趋势对食材标准化进程加速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预制菜在B端实现高速发展。而在最近三年来的疫情影响下,预制菜在C端迎来加速发展。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家层面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工作首要任务,并特别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提出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等。因此,预制菜作为新消费的一种趋势,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这一市场迎来高速发展,将推动预制菜行业和食品工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也将催生和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成为扩大内需和消费市场的增长力量。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为这一风口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预制菜作为一种新型餐品形态出现,与农产品食品化和餐饮业工业化发展趋势密不可分,其背后是中央厨房新型业态和供应链组织模式的创新。中央厨房作为餐饮和食品产业链的一种特色生产供应模式,上游连接“三农”,下游连接餐桌,实现了对传统食品产业链的全新组织和变革,开启了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新纪元,也为各地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基于此,我们对“中央厨房”进行了专题研究梳理,以飨读者。预制菜背后的餐饮新模式——中央厨房
10日,中消协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消费者因预制菜销售不够透明产生侵权隐忧”该话题关注度最高。
自“预制菜”这个名词流行以来,就始终伴随着巨大的舆论争议,这种争议以某种撕裂感为特征,在B端和C端之间划出一道鸿沟,拥抱与拒斥、火焰与海水、蒸腾与坠落,二者泾渭分明。时至今日,“预制菜”作为一个名词,已经被充分“妖魔化”,几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境地。在众多消费者的认知中,它似乎带着天然的原罪——不新鲜、不健康、不好吃。许多餐饮企业也唯恐避之不及,有餐厅直接挂出“本店不售预制菜”的横幅,成为了一种新的营销亮点。
近日,江西省某地幼儿园因中央厨房供餐配送不及时引发学生家长不满,有家长质疑学校使用预制菜;福建省福安市某学校的学生餐菜品中出现塑料膜,也被家长质疑使用预制菜;武汉大学的食堂也被曝使用预制菜料理包。一时间,预制菜进校园引发网友热议。
开学季,学校的食品安全问题又牵动家长的心。一些家长发现,学校食堂使用的食材是预制菜,从而产生强烈的担忧和质疑。“预制菜进学校”的话题冲上热搜。9月初,江西省赣州蓉江新区一所公立幼儿园的学生家长在当地网络问政平台上反映,幼儿园提供的午餐从本学期开始改为配餐制,由校外中央厨房统一配送,家长担心午餐中的预制菜对孩子身体不好,希望能够改进。几乎同一时间,江苏省无锡市一所小学的家长在学校“阳光食堂”的微信监督平台发现,制作学生餐的预制牛柳疑似过期一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作为嘉宾,发表了《预制菜的现状与趋势》的主题演讲。单杨院士主要从预制菜的产业背景、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发表看法,以下为单杨院士的演讲全文。
当我们评判一个“风口”真正拥有宽广前景,而非仅仅是一拥而上的投机,它带动上下游的能力和产业迭代的效率等都是考量的标准。预制菜因为新冠疫情而成为“风口”,然而它并不为特殊时期而生。预制菜已经渗透在我们的家常三餐,在餐厅饭馆占有一席之地,改变着中国人当下和未来的饮食方式。它是食品行业高度工业化的象征。我们将通过这一系列的报道,拆解预制菜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解析当下的中国预制菜生产格局与未来方向。
仅依靠预制菜产业及产能投资的火热并不能推动行业健康成长及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有逐渐成熟的市场、需求与之匹配,其中最核心的在于投资预制菜的产能所供给的产品要与不同的市场需求高度契合、匹配。
近日,上交所发布公告称,水产加工企业鲜美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鲜美来”)及其保荐人光大证券撤回了上市申请,上交所也随之终止了鲜美来发行上市的审核。据了解,2021年11月时,鲜美来首次递交了招股书,而后又在2022年4月、2023年3月更新了招股书。在上交所门前徘徊了近2年的鲜美来,为何会突然主动撤回?未来是否还会继续冲刺“水产预制菜第一股”?
近日,一则“预制菜进学校”的热搜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而消费者也在网络上开始大肆对预制菜进校园这件事“口伐笔诛”。“当事人”预制菜则又被推至风口浪尖。根据媒体发布的“你如何看待预制菜”的大众投票中,共有2480人参与,其中有2154人选择了“坚决不吃预制菜”。
8月14日,华东地区首个预制菜全产业链交易园——现代预制菜产业园启动会暨杭州首个预制菜产业示范园区授牌大会在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举行。展会现场,除了知味观糕点、焦福记牛杂、慕玛星厨披萨等传统地方特色美食广受欢迎外,展区另一边,由浙江震元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百合玉竹排骨汤料、覆盆子枸杞鹅汤料、丁香猴头鸭煲料等药膳预制菜令大家耳目一新。
米饭是我国的传统主食,主要以东北、西南、中南、华南、华东为主产地和消费地,以大米饭为主,还有各种特色米饭的传承。长期以来大米的主要烹调方法是通过数十分钟的蒸煮成米饭, 烹饪时间较长,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工业化程度愈来愈高,加上人工智能时代的迭代,以及预制菜产业的蓬勃发展,现有的方便米饭难以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当下,大量消费者需要口感与风味俱佳,营养与功能,特色与时尚,食用与携带方便和长时间存放的无菌包装米饭。
预制菜江湖风起云涌。真正的高手,都在努力锤炼自己的“独门秘笈”。去年在广东,火力全开一口气布局的11个省级预制菜产业园,也正使出“看家本领”,在园区布局、产业规划、招商引资、政策支持、品牌建设、爆品推广等方面蓄力修炼,打造核心竞争力,引来诸多关注。
尽管集生产、品牌、零售为一体是预制菜行业最好的商业模式之一,甚至在ToC预制菜领域是最好的商业模式,且没有之一,但这种商业模式要想实施起来难度及挑战巨大,而且存在较大的投资不确定性风险,所以如果一家预制菜公司想要选择这种商业模式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同时也需要客观评估公司自身资源及能力是否与这种商业模式相匹配。
在预制菜赛道火爆的背景之下,无论是地方还是企业都在加码布局预制菜,并致力于打造爆款预制菜产品。如今,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批以小龙虾、酸菜鱼、小酥肉为代表的预制菜成为爆款。而近两年来,牛蛙也成为企业布局的重点,那么牛蛙能否成为下一个预制菜爆款呢?答案是的,那么成为爆品应该具备哪些硬性和软性条件呢?那么接下来将从产业链、消费趋势两个角度分析。
8月24日,祖名股份(003030)发布了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7亿元,同比下降6.84%;净利润1758.42万元,同比下降23.99%;扣非净利润1650.19万元,同比下降24.87%。植物蛋白饮品实现销售收入8868.89万元,植物蛋白饮品销售量24540375升,同比减少1.12%,生产量24552676升,同比减少1.50%,库存量272403升,同比减少20.06%。
“营收同比上升9.91%,净利润同比下滑47.37%”。近日,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得利斯”,002330.SZ)交出了一份不太理想的半年成绩单。去年同期,得利斯的净利润增速高达122.25%。而被得利斯寄予厚望的预制菜板块,也表现平平。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得利斯预制菜业务的营收由去年同期的3.05亿元(人民币,下同)提升至3.54亿元,同比增长15.89%,总营收占比由去年同期的21.75%提升至22.93%。就营收规模和增速来看,得利斯的预制菜业务并无多大变化。
山东省是我国预制菜企业最为集中的省份,截至2022年1月底省内预制菜企业数量达到8423家,占全国12%左右,数量排名全国第一。其中,规模以上预制菜加工企业1136家,尤其是预制菜板块7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300亿元。
“通过加盟门店的方式自建渠道,开出18家门店,2家自营,16家加盟。”今年2月底,麦子妈创始人翁博成曾在自媒体“蓝鲨消费”举办的峰会上发表演讲称,麦子妈正走向线下,自建渠道。如今,半年过去了,麦子妈门店数量并未迎来明显增长,依然维持在十余家。不过它似乎开始尝试新模式:今年7月,麦子妈在杭州开业一家“麦子妈团店”,已经营业1个月。而此前多家名为“麦子妈预制菜”的门店,则停止营业。大众点评平台显示,杭州3家“麦子妈预制菜”门店已经歇业关闭。麦子妈新试水的团店模式,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其线下门店,进展如何了?
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品原料,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等辅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经预处理或制作、包装,采用速冻或其他保鲜技术保存的菜品。产业链上游主要是以农副产品原料种养殖业及其初加工、调味品及其他生产辅料加工为主。中游深加工参与企业类型多,包括农牧水产企业、专业预制菜企业、速冻企业、餐饮企业、零售企业等。产品包括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和即配食品四大类。下游渠道及终端主要分为B、C端,B端包括经销商(农贸批发)、餐饮酒店、商超、乡厨等渠道,C 端主要面向个人,以电商渠道为主。
随着居民消费转型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对高蛋白、高营养、低脂肪的水产品,以及方便、快捷和性价比较高的水产预制品的消费需求显著提升。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酸菜鱼预制菜市场规模达67.1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到204.7亿元。据调研,超五成的受访消费者喜欢酸菜鱼预制菜,且85.5%的受访消费者每周购买1-3次酸菜鱼预制菜产品。
每年预制菜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成功占领了C端用户的餐桌,整体市场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趋势。疫情之下,预制菜由于即买即食,方便又快捷,收获了巨大的C端用户市场,销售量飙升,C端市场规模至少提前了5年。结合去年整体市场表现和新一年的开端,预制菜市场发展呈现出几大明显趋势。
今年7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指导意见》,提出了“高校食堂原则上自主经营”、“档口严禁转包、分包”、“高校统一监管”、“学生食堂食材由学校集中统一采购”等多个方面的任务和举措。重点是在2023年8月底前,山东省高校学生食堂原则上全部实现自主经营。无独有偶,7月31日,在《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中,在扩大“服务消费”第一条里就提出了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充分体现安全、营养、健康的原则,提升餐饮质量和配送标准化水平。
预制菜的市场规模可拆分为预制菜消费 量及其单位价格:量方面,可进一步分解为B端和C端渠道 的消费量,分别取决于消费者在外用餐消 费量、在家用餐消费量,及其各自场景下 预制菜的渗透率。其中,整体消费量的增 长空间主要取决于人口数量,外食率水平 则受到就业率、居民收入、餐饮业发展水 平等经济因素,以及老龄化、婚育情况等 人口结构因素的影响。而渗透率的高低则 既取决于需求端的演变(B端降本增效、 C端便捷烹饪),也与供给端如冷链物流、 家电普及率等配套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备程 度相关。
预制菜产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消费者餐桌;涉及原料供应、预制菜加工、速冻食品、冷链配送、装备智造、连锁餐饮和零售五大类型企业,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培育预制菜基地,以集中连片设施化生产而形成区域性集聚,能够促进资源共享的相关联企业进行有机地联合集聚,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产业集聚。元一智库规划中心认为,培育预制菜基地的核心是打造预制菜产业园,而“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的核心载体就是预制菜产业园。
近日,跨国食品公司玛氏集团宣布收购Kevin's Natural Food,一家创办4年就估值高达58亿元的美国“预制菜”公司。
为响应当前预制菜快速发展趋势,农参《预制菜内参》全新上线。本栏目聚焦预制菜热门政策、热门事件、热门人物、热门企业,通过系列文章为读者全面展现蓬勃发展的预制菜产业。 今天,栏目聚焦预制菜头部企业及其热门菜品。
今年2月叮咚买菜在供应商大会上宣布进入“大健康预制菜2.0时代”,如今时隔近半年,叮咚买菜的预制菜有何新变化?
越来越多企业盯上了预制菜的线下生意。预制菜洞察注意到,近年来,除了味知香这个预制菜老玩家在加速开拓加盟店,珍味小梅园、麦子妈等一众依靠线上崛起的新锐企业,也开始发力线下。预制菜线下生意,怎么就成了香饽饽?传统渠道红利是否消退了?为何预制菜企业纷纷自建渠道?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发展潜力巨大、参与企业众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为预制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今年上半年,预制菜产业呈现哪些特征?市场发展格局如何?预制菜如何加快从B端向C端渗透?
继2017年推出盒马工坊正式布局预制菜之后,今年盒马继续加码发力预制菜。7月12日,盒马正式发布水产预制菜系列新品“盒马宝鲜”。据不完全统计,首批上线的产品以鲫鱼、桂鱼、鲈鱼等整鱼为主,也包括鱼段、鱼柳、鱼丝等,共有近20个种类,价格在12.9元至75.9元不等。盒马全国水产采购总监刘胜兵表示,盒马宝鲜系列从6月12日起逐步上架,上线一个月,日均销量增长了30%。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个企业一年推三款新产品如果获得成功定是个奇迹,如果一年推一款产品,有幸能成功更是奇迹中的奇迹。”纵观当下的预制菜市场,打造一个成功的“大单品”,已经成为预制菜行业内的主流突围路径。不少预制菜企业把“大单品”战略作为企业的主力方向。
2023年7月3-4日,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珠海市人民政府指导,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主办的首届预制菜装备产业大会在珠海举办。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预制菜产业发展,先后出台相关方案措施,规划首个建设预制菜产业园,致力于打造全国乃至全球预制菜产业高地。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预制菜产业规模达545亿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千亿元。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现阶段,预制菜行业细分品类仍有较大机遇。但随着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品质和口感的要求越来越高,预制菜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抓住市场机遇。
结合厨电产品开发预制菜,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追求“极致懒”生活方式的消费人群。以三全的微波意面、炒饭的产品为例,其详情页显示,包装袋采用了耐高温可微波材质,加热几分钟后撕开袋口就可以直接在袋内食用,不需要额外餐具。
过去一年,处在风口的预制菜,风波不断。趣店CEO罗敏、前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的入局,更是把预制菜的热度推向了新高潮。如今,这把“火”也燃到了生鲜电商领域。《零售圈》注意到,在经历了2021年的一场行业寒冬后,目前仍在坚守阵线的生鲜电商玩家们,依然在想办法寻求盈利,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除了要摆脱单一烧钱业务的压力外,整个行业也在打造差异化优势,只不过,在不同平台的差异化业务拓展中,预制菜似乎成为了生鲜电商们的一大共识。
截至7月15日,多家预制菜上市公司已经发布了业绩快报或业绩预告,披露上半年经营情况。安井食品上半年营收达76.94亿元,同比增幅30.69%,广州酒家的营收为17.45亿,同比增幅17.4%。扣非净利润方面,安井食品、圣农发展、绝味食品、紫燕食品、全聚德、獐子岛6家公司实现盈利,圣农发展的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414.36%-439.18%。
近日,獐子岛披露了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据了解,2023年上半年,獐子岛预计实现净利润400万元—600万元,同比增长127.14%—140.71%,而去年同期獐子岛亏损1473.88 万元;今年上半年,獐子岛实现扣非净利润400万元—600万元,同比增长147.96%—171.94%,而去年同期亏损达834.02 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截至目前,多家预制菜上市公司已陆续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快报或预告。小艾整理了10家企业相关数据,从中或许可以洞悉下半年预制菜产业的风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8.1%。受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消费升级、宅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中,预制菜以“黑马”之姿火热出圈。
7月14日,杨凌预制菜产业合作恳谈会在河南郑州举办。会议由中共杨陵区委员会、杨陵区人民政府和杨凌示范区投资促进局主办,杨陵区招商局、35斗和富春网营物联(杨凌)供应链有限公司承办,国联水产集团、想念食品、望家欢、本来生活等25家预制菜相关企业代表出席会议。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预制菜销售渠道85%以上集中于B端[1]。但C端消费场景也是预制菜市场正在积极挖掘的部分。C端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需求点在哪?如何打造高增长的预制菜品牌?都成为预制菜进军C端的关键问题。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玛氏已签署协议收购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预制菜企业Kevin's Natural Foods(以下简称“Kevin's”),计划将其作为玛氏食品与营养部门的独立业务运营。
近三年来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有望发展成下一个万亿级市场。本次发布的《报告》重点内容包括预制菜行业现状分析、行业优势与风险挑战、行业口碑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与相关建议等多个板块,涵盖市场整体情况、地方政策和行业标准出台情况、重点区域产业发展情况、企业地域分布、头部企业情况等。
有人说,预制菜这一行当是近几年最大的新晋风口,可现实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就在最近,盒马、叮咚买菜、钱大妈等不少生鲜电商巨头集体搞副业,成立各自的预制菜品牌,盒马甚至准备打造“5000平预制菜门店”;而他们,可不是第一批跨界“卖菜”的。
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市场规模已超3000亿元,业内预计,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在2023年突破5100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万亿规模。预制菜满足了餐饮端与家庭端便捷消费的双向需求,而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改变,宅家经济再度推动了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同时,方便、快捷的“懒人经济”帮助预制菜迅速占领年轻人的餐桌。京东618数据显示,2022年,95后“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95.8%。
昨日,旗下产品包括了糖果、宠物食品等的玛氏公司宣布,已签署协议收购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Kevin's Natural Foods(下称Kevin's)。虽然交易条款未披露,但是路透今天引述“消息人士”指出,玛氏对其估值接近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8亿元),这同时意味着该公司幕后的私募投资者也将功成身退。
风口之下,预制菜市场持续升温。近期,在沃尔玛中国举办的供应商峰会上,《零售圈》注意到,除了邀请供应商参观商品力展会、探访山姆珠海店外,沃尔玛还特别在会场设立面积达4500平方米的“沃·名厨嘉年华”专场。
日前,饿了么新服务研究中心联合天猫生鲜预制菜行业发布了《中国预制菜数字消费报告2023》。近些年的政策利好和疫情催化,中国预制菜也受益于商户端的降本增效和外卖市场的爆发,另外供给端冷链技术的发展和即时电商等新渠道的兴起,也加速了预制菜行业的发展。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为4200亿,过去10年始终保持着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516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3.1%,到2026年有望超过10720亿元。
“预制菜是围绕消费升级而诞生的。”前不久,在盒马的预制菜战略升级大会上,盒马CEO侯毅开场如此说。消费升级一般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它基本上可以直接反映出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趋势。也就是说,随着消费能力的增加,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在不断提高。而最初,预制菜的确是为了满足烹饪便捷化的需求而诞生的。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消息,为了明确当地的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工作,规范预制菜生产许可行为,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方案(试行)》,该方案将从2023年7月21日起正式实施。
我国的预制菜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在政策方针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下,近年来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自2017年以来,针对食品工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 ,从强调食品安全,到大力推进食品工业现代化,再到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打造,表明了对于预制菜行业快速发展全力支持的态度。
据36氪6月20日报道,「优予预制菜」近日已完成3500万元Pre-A轮融资,由天时创新资本领投,恒邦资本跟投,资金将用于产品优化、供应链建设。
“蓝海待掘金,群雄竞逐鹿”的预制菜市场在2023年进一步活跃,「零售商业财经」走访发现,上海地区全家便利店、罗森便利店开始增设预制菜冷柜区,以“鲜食+预制菜”双管齐下,满足消费者“到店+到家”多元场景需求。
水产品预制菜行业上游是水产品原材料供应方,企业主要为水产养殖企业;水产品预制菜行业的中游是预制菜制造企业,并且多数为农产品企业 ;水产品预制菜的经销和直销渠道占比为6:4,直销毛利较高,为20%-25%。
2023年可谓是宴席非常多的一年,随着各方面的放开,婚宴的数量也在骤增。前不久,一对新婚夫妇的婚宴以瞠目结舌的方式登上了热搜。据了解,这对新人为了能给亲朋好友留下一场难忘的婚宴,故此选择了当地一家知名酒店中最高档的5988元宴会套餐,但在婚宴结束后,这对新婚夫妇被前来参加婚礼的发小(餐饮行内人)告知该套餐性价比不高,16道菜有7成是预制菜。
“一款售价19.9元的预制菜,扣除商超和经销商各15%-20%毛利,出厂价最多十元,厂商还要保证产品质量,对供应链要求很高。”千味央厨“御知菜”销售总监蔡海彬告诉Tech星球,C端预制菜售价要考虑用户接受度,无法定价太高,品牌需要长时间积累,去控制各环节成本,否则很容易被洗牌。
近日,四川轻化工大学成立预制菜产业学院,引发外界关注。有观点表示,此举有助于为社会培养预制菜相关人才,推动预制菜市场的发展。也有观点认为,预制菜市场火热,未来会给相关专业人才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新零售商业评论注意到,在北京国贸、十里河等地铁站,都入驻了名为“DT食堂”的智能取货柜,在售玉米和羊杂汤两种预制菜套餐。无独有偶,在深圳湖贝等地铁站点,也出现了名为“菜和鲜预制菜”的冷藏柜,售卖品牌为农耕记,有粉类、小炒等菜式。目前,国内约有8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经过疫情时期“宅家需求”的催化,受众早已突破B端“结界”,走入C端普通消费者家中。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迅速,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在进入2022年后,中国预制菜企业数量已经从十几年前的2000家,增加至如今超过7万家。2023年复苏大势下,中央一号文件政策东风为预制菜产业再添一把柴,不断被“热炒”。
近日,得利斯召开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会上提出,2023年公司将以预制菜为发展重心,提高预制菜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业务规模。而2021年时,得利斯的发展战略还是“立足屠宰、发力低温肉制品、延伸预制菜”。
根据珠海市人民政府官网消息,日前,珠海出台了政策,将通过预制菜贷款贴息及预制菜保险保费补贴两种扶持方式来扶持珠海的预制菜企业发展。5月底,珠海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珠海市促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将自2023年6月26日起施行。
自热米饭主要由主食大米、佐餐菜料、调味料三部分组成。其种类很多,按加工方法的不同来分,可分为速煮米饭(α化米饭)、罐头米饭、软罐头米饭(蒸煮袋米饭)、无菌包装米饭、冷冻米饭、冷藏米饭和干燥米饭七大类。根据食用方式可将方便米饭分为脱水干燥米饭、成品米饭两种。
2022年以来,全国多地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团体陆续发布多项预制菜相关标准,涉及原料、加工、配送、包装、专业术语等多个方面,弥补了多项行业规范的空白。今年上半年,各省市区以单样预制菜标准为热点,逐步扩大、完善预制菜的标准体系。
5月份,小龙虾如期而至,身价却没降。据美团外卖数据,5月初小龙虾上市后,4天累计售出超3770万只。可看价格,一份10多只小龙虾动辄售价150元左右。还有的餐厅按大小论只卖,6元至20元1只。这就让人纳闷了:说好的“小龙虾自由”在哪儿呢?
过去两年,食品饮料最大的黑马莫过于预制菜。伴随居家渗透率的快速提升,预制菜发展极其迅猛,尤其在去年更跑出了诸如叮叮懒人菜、珍味小梅园等高增长品牌。然而,随着疫情放开和线下报复性消费,预制菜的使用场景和当下的消费趋势渐渐相悖。那预制菜还能火多久?抖音电商作为预制菜的主要销售渠道,其赛道大盘增速是否已经下滑?预制菜的未来还有哪些机会点?
“关闭加盟店183家、营收增速降至个位数”。头顶“预制菜第一股”光环的味知香,过去一年的日子似乎并不好过。近日,味知香发布的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显示,2022年,味知香共实现营收7.98亿,同比增长4.4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3亿,同比增长7.95%。
预制菜,正被新零售商超们提上新战略高度,辟出新战场。“生鲜预制菜的发展不可逆,将快速成为生鲜购物的主要品类。”5月9日,堪称国内零售圈“超级产品经理”的盒马CEO侯毅抛出新观点。2023年,盒马调整采购部门,将预制菜、自有品牌和大进口部门调整为一级部门,预制菜将作为盒马今年全面升级的重要品类之一。
近日,赛迪顾问在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峰会上首次发布《2023中国预制菜企业竞争力百强研究》报告,分析报告从区域分布、城市分布、企业类型、企业规模四个方面对百强企业进行分析,综合评价企业竞争力,助力预制菜企业对标标杆、找准定位,在新时代新征程路上,开创新局面,展现新担当,谋划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塑造新优势。
盒马CEO侯毅对预制菜做出最新判断。他认为,预制菜将成为生鲜行业中主要品类。盒马也在持续强化预制菜。而预制菜的成功关键,取决于食品工艺及技术的持续进步。盒马计划与供应商、高校研究机构等方面联合提升预制菜工艺水平。
“预制菜市场火爆,大家现在都去做预制菜了,未来自热食品的饭碗可能要保不住了!”近日,在一场食品展上,某食品企业经营者向预制菜洞察发出了这般感慨。由此,预制菜洞察也不禁思考,现实真的如此吗?预制菜真的挡了自热食品的道吗?
近两年预制菜火热,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了4196亿元。除了专门的预制菜生产企业,餐饮、零售乃至原材料商都陆续有入局者。今年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该行业被视为下一个「万亿级」风口。但由于进入门槛低,各地区饮食结构不同,其集中度不高,目前仍以中小企业为主。
过去,当你在地铁站,口渴了,可以通过自助售卖机买一瓶可乐,饿了,可以买一包零食充饥,而现在可以通过自助售卖机买预制菜。最近,预制菜进北京地铁站,成了市场关注点。
“2023中国(温州)预制菜产业大会”云集了全国知名风投机构10余家,本土预制菜企业80家,全国专业采购商200余家,共同探索预制菜发展新路径。在圆桌对话现场,由美菜网高级副总裁王玉雄主持,弘章投资合伙人赵熠、温润投资副总裁吕哲、草根知本集团战投部总经理邱屿、零一创投管理合伙人余璐作为嘉宾,围绕“资本如何助力预制菜的产业发展”的主题,展开思想碰撞,分享从资本视角投资预制菜的经验。
预制菜是指经过加工、包装、贮存后,可以直接食用的食品。预制菜市场规模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预制菜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了3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6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未来市场规模或超过万亿级。
鲜食和预制,在大众理解中几乎对立的两个词,如今神奇地结合在一起了。鲜食预制菜是预制菜赛道近两年比较火的一个概念。盒马、叮咚买菜、钱大妈、饿了么、永辉等都曾上线各式产品,试图卡位这个相对空白的细分市场。然而从现状来看,有人欢喜有人愁。
春雪食品4月26日晚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春雪食品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4.95亿元,同比增长22.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24.98万元,同比增长40.06%。
目前,我国水产品养殖企业多以分散的个体经营模式为主,规模化的大型企业较少,市场集中度较低。但随着农村劳动人口的减少,以及我国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技术化要求不断升高,我国水产品行业的集约化程度也将有所提升。依据企业的注册资本进行划分,位于我国水产品第一梯队的企业是国联水产、好当家、ST东洋和獐子岛,这四家企业的注册资本均超过了5亿元人民币,其中国联水产和好当家的注册资本超过了8亿元人民币。位于第二梯队的是大湖股份、百洋股份、中水渔业、中鲁B和开创国际,注册资本均超过2亿元人民币,其中大湖股份的注册资本超过了4亿元人民币。
预制菜是指经过洗、切、搭配、加工完成的菜品,采取冷冻或真空等一系列方式进行包装保存,消费者购买后只需通过简单烹调或直接开封即可食用,具有方便、高效、出品稳定的特点。预制菜的上游产业主要是各种农产品养殖、种植及初加工行业。预制菜的下游依据消费群体可分为B端市场和C端市场,目前我国预制菜下游B端市场占比较大,约八成产品都供给B端市场的需要。
近日,品牌营销策划专家华红兵发表视频称,预制菜未来将成一地鸡毛,引发外界热议。“预制菜反人性,一定会成为一地鸡毛。当放一勺盐都要精确到微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在北京、深圳还是成都,吃到的食物都是一模一样的口味,人类将失去吃食物的乐趣。预制菜虽然提升了效率,但却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预制菜赛道一定会出问题”,华红兵在视频中说道。
本文从区域品牌产品、预制菜主要概述出发,深入研究区域品牌预制菜的现状、价值和挑战。最后提出了打造区域品牌预制菜,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和路径。
近日,低调进入预制菜赛道的海天味业,其官方旗舰店上新的两款预制菜产品皆为鱼制菜品,分别为青花椒烤鱼和金汤酸菜鱼,主打“0甜味剂、0三聚磷酸钠、0焦磷酸钠”的卖点,以8小时慢熬猪骨汤打底,定位“轻煮张”,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健康需求。
近日,天味食品发布的2022年财报显示,2023年,天味将以团餐特渠作为切入口,试水预制菜业务。天味方面表示,基于以往的经验及对行业的洞察,将在做好复合调味料主业发展的同时,确定预制菜为公司未来增长的第二曲线。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如草头这类区域性极强的蔬菜走不出地方。如今,情况正悄然变化。最近几年,叮咚买菜、盒马等新零售商们不断在「春菜季」发力,来自天南地北的时令菜正在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预计2030年中国餐饮规模破10万亿,假设保守按照8万亿测算,预制菜渗透率提至15-20%(当前10-15%),则B端规模5000亿,加上C端预计7000亿,复合增速13%。未来,随着龙头入局,格局集中逐步成为主线,强竞争力企业将更具优势。
预制菜洞察注意到,近期,大湖股份、宁圣国际等上市公司,都推出了甲鱼预制菜产品。在C端消费市场,甲鱼预制菜的销量也颇为亮眼。以抖音电商为例,销量最高的一款甲鱼预制菜已超10万+,销量上万的产品也有数十款。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冷链物流布局,预制菜市场将向B、C端同时加速发展,之后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未来3到5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
近日,有消息称,叮叮懒人菜拟在广东新建研发智造基地。作为一家主推酸菜鱼的预制菜企业,叮叮懒人菜此举也引起了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有业内人士评价称,叮叮懒人菜在企业规模逐步扩张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提升产品品质,打造更深的护城河。
预计2030年中国餐饮规模破10万亿,假设保守按照8万亿测算,预制菜渗透率提至15-20%(当前10-15%),则B端规模5000亿,加上C端预计7000亿,复合增速13%。未来,随着龙头入局,格局集中逐步成为主线,强竞争力企业将更具优势。
齐齐哈尔是“中国粮仓”的核心产区。近日,由齐齐哈尔市政府指导,金鹤农业承办的“黑龙江预制菜产业论坛”上,国内首个以预制米饭为主品类的预制菜产业园宣布成立,这也是黑龙江省首个预制菜产业园,国内首个主食预制菜产业基地,
为响应当前预制菜快速发展趋势,农参《预制菜内参》全新上线。本栏目聚焦预制菜热门政策、热门事件、热门人物、热门企业,通过系列文章为读者全面展现蓬勃发展的预制菜产业。中国预制菜销售渠道85%以上集中在B端,进入老百姓餐桌的只有不到15%,而在日本,这一比例已达到1︰1,这也说明预制菜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23年度预制菜领军企业”榜单出炉,入选的50家预制菜领军企业到底有哪些特性?3月29-30日,由央广网、红餐网和良之隆·中国食材电商节三方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餐饮产业峰会”在武汉国博中心·汉厅盛大召开。
小龙虾单品年销破亿,烤鱼系列产品销售额突破6000万……成立仅仅5年时间,已成功打造亿元级大单品,小霸龙出圈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今日,良之隆·2023第十一届中国食材电商节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大批预制菜企业纷纷亮相,预制菜洞察也亲自来到展会现场参观。
近日,媒体在某电商平台恒顺醋业子公司旗舰店中上新一款“恒顺味道”鸭血粉丝汤,据介绍,这也是恒顺醋业在电商平台首发的一款预制菜。不过此番恒顺上新的“预制菜”,似乎和海天味业的预制菜产品有很大的差别,更像是方便食品。不过,单从企业角度出发,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值得尝试的事。
3月21-23日,“2023食用菌全产业链(厦门)创新博览会”在厦门隆重举行。食业头条CEO受邀发表“共创菌菇预制菜百亿新赛道”主题演讲。
预制菜赛道近年来持续火爆,囿于同质化困境,主打特色、新鲜的“鲜食预制菜”成为各大品牌争先布局的发力点。被誉为“长江三鲜”的河豚、鲥鱼、刀鱼首次以鲜食预制菜的形式,借助盒马渠道“游”向全国。
深入预制菜全产业链,助力餐企资源对接,一站式整合餐饮上下游资源。3月28日,良之隆·2023第十一届中国食材电商节和良之隆·2023第十一届预制菜加工与包装设备展览会将在武汉盛大启幕。
近日,广州酒家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 2023 年 3 月 6 日与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千行资本管理(横琴)有限公司、广东省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梅州广梅产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广东千行广酒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广东客都文旅有限公司签署了《广东广梅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协议》,共同出资设立广东广梅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近日,预制菜洞察注意到,微波预制菜品牌“烹烹袋”在京东、天猫等线上的多个官方店铺已经停止销售商品。在其微信小程序首页,一个显眼的公告显示,其目前暂时只服务江浙沪地区,产品的发货时间由原来的48小时送达变成72小时发货。打开商品页面,多个主打系列产品栏均显示“暂无商品”。
吃完疫情红利的生鲜电商接下来怎么办?叮咚买菜给出了答案,发展预制菜。2022年,每日优鲜一直作为生鲜电商的代表,是各大媒体报道的焦点,这主要是因为去年一年,每日优鲜先后经历了撤城收缩、拖欠货款、年报难产、濒临退市、清退员工、破产等一系列难关,到现在基本算是被淘汰出局了,然而扎根长三角的叮咚买菜不仅活下来了,还实现了盈利。
为响应当前预制菜快速发展趋势,农参《预制菜内参》全新上线。本栏目聚焦预制菜热门政策、热门事件、热门人物、热门企业,通过系列文章为读者全面展现蓬勃发展的预制菜产业。今天,栏目聚焦预制菜企百强榜。
据36氪消息,新中式预制菜品牌「面朝大海」近日宣布完成Pre-A轮千万级融资,由威海市环翠区新创产业投资基金独家投资。创始人刘宏亮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和团队建设等方面。
预制菜已然成为下一个产业风口,各地都在积极站位。预制菜洞察注意到,从去年开始,在广州、长沙、成都等餐饮重地之外,一个熟悉的地名,频繁出现在这波“地方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的新闻中。它就是曾以“造鞋”闻名的莆田。
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和发展,预制菜产业迎来全面革新时代,健康化、标准化的预制菜产业新秩序正在建成。2月23日,在“2023年食品生鲜行业供应商生态峰会”现场,上海生鲜平台叮咚买菜正式步入“大健康2.0”时代,同时平台开出了目标50亿元的预制菜“订单”,面对全行业招募“预制菜合伙人”,帮助预制菜产业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健康发展。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明确,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艾媒咨询作为中国预制菜行业最早的研究机构,近三年来发布三十多份预制菜行业及产业链、消费市场需求研究报告,通过自主研发的大数据模型及研究系统,成功对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消费行为、发展趋势等进行科学研判,研究成果被包括政府、资本、产业与媒体广泛引用,与各界共同把预制菜推动进入大众视野,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全国各地在这条万亿赛道不断探索和积淀,如今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2022年,中国预制菜全行业产值已经超过4000亿。过去的一年,预制菜产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各地产业园区纷纷创立、新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新品研发层出不穷、消费认知不断强化。预制菜成为为数不多的最受市场认可的品类之一。
“黄金赛道”的预制菜,谁不爱。当下,资本、政策正在疯狂追求~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只有10%-15%,预计在2030年将增至15%-20%,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而美国、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0%以上,中国预制菜市场还有较大的扩容空间。
回顾2022年,预制菜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资本市场偏爱有加、各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产业发展、跨界玩家摩拳擦掌跑步进场......如今,2023年的大幕已经拉开,预制菜市场又将出现哪些新的变化或趋势?近日,预制菜洞察深度访谈了数位业内知名专家、企业负责人,梳理出六个变化或趋势供大家参考。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水产品生产国,2021年我国水产养殖面积达到了7009.38千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为2025.51千公顷,淡水养殖面积为4983.87千公顷。布瑞克农业咨询预计2022年水产品产量达到了6700万吨左右,全国水产品产值接近3万亿。近几年水产品产量呈现快速上述趋势,从2010年5373万吨增加至2021年6690.29万吨,其中2021年我国海水产品产量3387.24万吨,淡水产品产量3303.05万吨。
近年来,预制菜可谓餐饮领域的超级风口,因其具有即买即食、方便快捷及降本增效等特性,预制菜的关注度和市场规模都持续走高。尤其在2022年,预制菜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庞大的C端市场,而且在B端餐企市场也大放异彩。百度指数显示,疫情期间“预制菜”搜索热度达到峰值。1月28日,京东发布《2023春节假期消费趋势》显示:2023春节期间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超6倍,酸菜鱼、佛跳墙、猪肚鸡等招牌菜受到各地消费者的青睐。
预制菜行业和很多行业一样,有很多面,它们充满矛盾但又并不违和。疫情三年,对行外人而言,预制菜如同横空出世的孙猴子,备受关注又充满争议,但这并不妨碍其头顶万亿市场规模的光环。如今,疫情“末路”,红利也吃得差不多了,预制菜的前景如何呢?有观点认为,2023年,预制菜行业首先是“血拼”,然后就是洗牌。可回头看,3年来,行业里那些表面“繁荣”背后,却也藏着不少“悲凉”
1月28日,京东发布的《2023春节假期消费趋势》显示,春节期间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超6倍。抖音年货节中,相关年夜饭预制菜销量亦同比去年增长了248%。预制年夜饭的火热,是市场高速增长的一个侧写。“战火”已经愈烧愈旺,企业如何活下去,且活得好,将成为创投人们2023年共同面临的难题。
2022本是预制菜的生死之年,疫情延缓了它的到来。春节期间,预制菜的热气再次蒸腾到了一年中的最高温度。去年差不多时间,全国各地疫情反复,很多人选择就地过年,年夜饭到店消费变成奢望,促使预制菜消费上涨。到了今年,随着防疫政策放开,春节开启返乡潮,人们纷纷“在家吃年夜饭”,再度点燃了预制菜销售火爆景象。
2022年,在餐饮消费整体遇冷的情况下,预制菜仍然保持着火热的态势,也迎来了资本的涌入。资本的加持,无疑对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多有助益。而预制菜洞察也注意到,相比2021年,2022年资本对预制菜的偏好、投资逻辑也发生了一些转变。基于红餐大数据信息,我们对2022年预制菜领域发生的投融资案例进行了盘点,权且一窥,以期洞见。
作为2022年消费市场的“顶流”,预制菜的火热程度超乎想象。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6.4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国预制菜相关品牌产品全年累计完成31起融资,合计披露融资金额超7亿元。预制菜为何如此炙手可热?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从2445亿元增至345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8.94%。预计到2026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达到1.07万亿元。
近年来,预制菜持续扮演年夜饭“新宠”角色。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45.9%,叮咚买菜的预制菜同比增长400%,淘宝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00%,盒马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345%。
C端预制菜赛道持续高热,一些浮躁的玩家希望走捷径,“弯道超车”。但很多情况下,弯道超车是伪命题,是投机取巧的代名词,是行不通的。预制菜赛道也不例外,尤其是行业还在探索期中,弯道不能超车,只会翻车。于是,我们见证了舌尖英雄和趣店预制菜在2022年失利。春节的年夜饭档,是C端预制菜“直道超车”的好机会。
2022年以来,“预制菜”概念肉眼可见地走红于市场。在疫情的催化下,预制菜受到了资本的热捧,相关概念在 A 股一骑绝尘,走出了味知香等一批上市企业,多个预制菜企业也获得亿元级的投资。这个“吃出来”的产业炙手可热,吸引了餐饮、零售、供应商等跨界玩家摩拳擦掌、跑步进场,共同描绘出预制菜这片不容小觑的蓝海。
2022年,消费行业最火的赛道之一,莫过于预制菜。得益于疫情的催化,下游市场特别是C端呈现出极强的爆发力,C端发力的同时,带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由于能打通上游种养农户和大户,还能与现代化的工厂结合,既可以2B,也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2C品牌,预制菜成为了农业供应链最好的模式。
脱胎于思念食品,2021年登陆A股市场,成为“速冻供应链第一股”。如今,千味央厨加速发力C端预制菜,这能否成为其增长的“第二曲线”?
作为预制菜产业园,如何服务入驻在园区的企业呢?园区有一个很接地气的宗旨,即:想,为园区企业所想;做,为园区企业所做,坚持让园区企业赚钱的硬道理。园区作为民营企业,不忌讳谈钱。因此,在接待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时候,特别是跟中央领导汇报的时候也讲到,就是要让每一个入驻在云创智谷·两岸台享的企业能够赚钱,只有赚到钱才能生存下去,能够生存才能发展下去。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结婚率与生育率逐年走低,晚婚化、非婚化、少子高龄化趋势渐显,独居和单身人数也暴增。再加上社恐经济、宅经济的催化作用,“一人经济”应运而生。众多消费机遇被挖掘,胶囊旅馆、单人卡拉OK等新型消费细分业态大行其道。其中,在餐饮食品领域,“一人食”概念也被多次提及。京东近期发布的《2022即享食品消费趋势报告》显示,餐饮业2021年“一人食”产品数量同比增长超1倍。“一人食”经济的兴起,让大家把目光转向预制菜,“一人食”的风能否给预制菜行业带来一些新的机遇?
预制菜火爆的背后,始终绕不开消费者最关心的两大问题,即菜品好不好吃?安不安全?而这些问题实质都与冷链物流环节息息相关。冷链物流水平已经成为国内预制菜产业发展的重要短板。但伴随家电、物流等企业纷纷入局预制菜,未来预制菜的冷链物流水平能否得到提升?2023年预制菜会迎来提档升级吗?
目前,「皇家小虎」已服务超5000万中国家庭用户,成为线上家庭预制半成品头部品牌。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预制菜走向大众的视野。尤其在疫情当下,预制菜更是各个“团长”和居民们口口相传的紧俏物资。市场规模的扩大促使各品牌闻“香”而来,强势入局预制菜赛道。味知香、聪厨等老牌餐饮品牌,三全、安井等传统速冻食品品牌,珍味小梅园、叮叮懒人菜等新品牌纷纷加码预制菜……预制菜无疑成为了餐饮品牌在堂食、外卖之外的另一个全新发力点。根据定义,预制菜可分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类。针对这四大细分品类,我们进行了预制菜品牌汇总,涉及163个预制菜品牌。
百度指数显示,疫情期间“预制菜”搜索热度达到峰值,2020年天猫预制菜销量同增111%。京东今年5月发布的《2022年京东超市即享食品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1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156%。商务部数据则显示,“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中,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45.9%。
“獐子岛的扇贝又跑了”“獐子岛的扇贝跑回来了”……2014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獐子岛的扇贝们总是在最重要的节点离奇“失踪”,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扇贝开始“出逃”前,这个被称为“中国水产第一股”的上市公司,也曾是一个炙手可热的“网红”。
近日,格力集团创始人董明珠宣布投资5000万创建预制菜装备公司。《品牌农业与市场》注意到,早在今年9月份的珠海市预制菜产业发展座谈会中,董明珠就宣布要入局预制菜,本次“大手笔”的投资创立预制菜装备制造公司,似乎也是董明珠在预制菜领域中布下的重要一步棋。
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市场规模已超3000亿元,业内预计,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在2023年突破5100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万亿规模。农参选取20家预制菜上市企业,对其财报进行分析,透过2021年度经营情况,梳理其主要盈利点及发展方向,总结成功模式,以期为预制菜企业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事实上,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预制菜产业发展水平早已跑在全国前列。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也诞生了一批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预制菜企业,如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好得睐和珍味小梅园等。眼下,长三角地区预制菜越来越热,未来能否带动江浙菜迈入新的发展进程?预制的江浙菜未来前景又如何?
近日,一则河南万吨蔬菜滞销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议。为什么会出现,一是疫情大环境影响,导致物流运输不畅;二是农产品涨幅有限,自费运输成本较高;三是蔬菜运输过程损耗严重,尤其目前运输时间长,程序繁琐情况下。
一些零售商、品牌商正试图通过轻食切入预制菜C端市场。盒马在去年年底推出了中式沙拉、魔芋凉皮及低能量焖菜系列等中式轻食类商品,其中中式沙拉上市3个月,销量就猛增4倍,最新的数据则显示,其今年7月销量又环比增长了50%。
一些零售商、品牌商正试图通过轻食切入预制菜C端市场。盒马在去年年底推出了中式沙拉、魔芋凉皮及低能量焖菜系列等中式轻食类商品,其中中式沙拉上市3个月,销量就猛增4倍,最新的数据则显示,其今年7月销量又环比增长了50%。主打“低卡美味" 标签的优形,旗下某款复热肉产品早在去年4月就实现了销售额过亿,相关信息显示,其产品已覆盖线下超三万家便利店、KA系统。完成两轮融资的薄荷健康,主打线上健康品牌定制餐,燕麦面、魔芋饭等控卡主食,便携鸡胸、低GI包点等预制菜,也是其热销的主力产品。
近日,美股上市的趣店交出了一份颇为惨淡的三季报,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大幅下挫,第三季度的净亏损达6.4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趣店预制菜业务相关的营销费用大涨近四倍。
预制菜作为一个新名词,已经成为近几年地方政府、餐饮行业产业链、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热门话题。但作为下一个万亿级别的风口,预制菜的行稳致远离不开标准化。本文以“预制菜”为关键词,选取全国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正式发布的现行标准为分析对象,解析截至11月28日预制菜标准的制定情况。
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山东省将培育10家以上百亿级预制菜领军企业,建设具有山东特色的预制菜产业园30个。
近日,随着全国疫情风控进一步升级以及部分省市的管控措施调整,居家办公、居家生活再一次暂时成为了人们的主流生活方式。北京、河北、重庆、四川、广东、河南等地区再一次掀起了“预制菜”热潮。预制菜不同于普通农产品,便于长期保存和快捷制作成为了其最大的优势,赢得了疫情下消费者的关注。昨日,《中国食品报》和央广网纷纷发文表示:预制菜有望实现从目前的千亿级别到万亿级别的产业跨越。
从业二十多年的老王是中国第一批调香师,08年时开始做上游的辣椒,行业美称“辣椒王子”。2021年,老王带着积累和沉淀成立了多味研创风味密码研究院,在中国的鲜、香、麻、辣四个基础风味之上构建了超3000菜品数据库和四大核心风味数据库,统称风味密码数据库。同年,多味研创被新希望集团川娃子食品控股。
据艾媒咨询统计,预制菜的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2026年将突破一万亿元。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6.8万家。赛道内不断涌入新玩家,创业者背景五花八门,这让预制菜创业看起来似乎是一件门槛很低的事。
预制菜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在我国出现较晚。从我国第一批预制菜加工企业出现至今,不过20余年。随着冷链技术的发展、外卖的兴起,预制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近期预制菜的热度激增,行业参与者增多,消费群体扩大,媒体关注度提高,政府也出台相应政策进行引导。
近日,有消费者表示,在线上电商平台看到了不少在售的佛跳墙预制菜,单份价格去到了9.9元。在对价格表示吃惊的同时,消费者也对这些产品表示出了深深的担忧:“这么便宜的佛跳墙能吃吗”“食材来源安全吗”……
伴随着预制菜赛道的持续升温,社会上围绕预制菜的讨论也越来越多。预制菜,究竟是一阵风,还是一个新的风口?
2022年的双11在平淡中落幕,两大电商平台甚至没有公布具体交易数额,天猫表示:“稳中向好,交易规模与去年持平。”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双11,头部品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无论是美妆、家具、食品饮料等品类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最令人惊喜的就是预制菜。
2022年,号称预制菜的元年。地方政府、农业企业都纷纷布局预制菜产业,比如,山东、广东、重庆等地纷纷布局预制菜赛道,争先打造“预制菜之都”;除了政府之外,具有天然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势、中央厨房及物流优势的农业企业也纷纷切入预制菜。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81万家,2018年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超过1.01万家,同比增长11.22%。2019年新增1.29万家,同比增长21.56%。2020年新增1.30万家,2021年新增4212家。2021年预制菜相关企业月注册量均小于2020年。
热度延续了近一年的预制菜,一路跌跌撞撞持续到了今天,包括今年“双11”期间,预制菜的热度仍在继续。然而,就在不少声音将预制菜和“烟火气”对立起来的同时,“鲜食”预制菜已悄然出道。近日,盒马在2022新零供大会上提出,要做鲜食预制菜第一渠道品牌。由此可见,预制菜细分市场有要“卷”起来的架势。
日前,36氪发布了《2022年低温预制食品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低温预制食品的定义、发展历程、发展动力及行业资本分析;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行业生态及市场格局;第三部分重点研究了行业典型案例;第四部分从技术应用、商业模式等方面预测了行业前景。
近日,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公开表示,公司今年出栏生猪1400万头问题不大,明年在此基础上还会继续增长。新希望由刘永好成立于1982年,已经从最初的饲料企业,发展成了现在涉足食品与现代农业、乳业与快消品、房产与基础设施、化工与资源等多个领域的综合集团。
11月9日下午两点,为响应当前预制菜快速发展趋势,农参《预制菜内参》栏目启动会顺利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食文化研究会预制菜文化专业委员会、中国作物学会大麦青稞营养与加工技术传播团队、山东省农业科技转化促进会、山东预制菜产业联盟、农科院风味实验室联合主办,由光华农参(北京)科技发展中心承办,并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京浙数字乡村产业园、乡村富能数字科技(济南)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预制菜潜在的商业价值吸引着投资者们,入局之后的操盘难度,是大家难以为继的核心原因。预制菜和其他赛道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不能用以往的互联网打法和思路来理解。
预制菜是个新的课题,突然之间就火起来了,我觉得一方面是资本、资金,还有一些前期的研究者意识到预制菜未来的生命力以及重要性。还有一部分是乡村振兴到了深水区,从乡村振兴的的角度该如何去看待预制菜的品牌,我觉得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今天趁这个机会汇报一下预制菜品牌建设的思路。
2022年,预制菜赛道火到发紫。除了思念、三全、安井、千味央厨等传统速冻企业以及海底捞、西贝、全聚德等餐饮企业已纷纷入局外,专业做预制菜的企业也轮番上阵。现在就连格力电器都忍不住来分一杯羹,这条被各大资本追捧的赛道到底如何?
预制菜产业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多地持续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多项重点任务;此外,山东、广东、云南等地也纷纷发力。另一方面,企业积极布局。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1月7日,A股共有82只预制菜概念股,其中甚至有电力设备、交通运输等领域上市公司跨界布局。
如同豆腐脑的咸甜之争,预制菜在疫情后如同野火般燎原,引发消费者激烈争锋,爱与不爱各执一词。但其实,预制菜只是换了个马甲,我们从小吃到大!
近日,包装蔬果及预制菜品牌商福州优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优野蔬菜”)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投资方为厦门树投,华峰资本担任长期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加工中心建设、渠道与产品线拓展等。
预制菜,听起来有点神秘,其实简而言之就是预先做好的半成品或成品食物,消费者只需稍微加热或简单烹饪即可食用。预制菜的海外市场:诞生于1920年,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商业化,80年代后在部分欧洲国家兴起并逐渐成熟。
在资本以及外部环境等多重压力之下,互联网行业可谓是“哀鸿遍野”,众多中概股普遍下跌。或许是为了转嫁压力,也或许因为嗅到经济由虚转实的信号。近两年资本市场爱上了“实体”,如奶茶、咖啡、面馆,都成了一些知名投资机构瞄准的标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预制菜也顺势腾飞,成为资本青睐的热门。
免责声明
1、本网所刊登文字或图片,除标记稿件来源为“来源:农更行”的文字以外,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农更行”,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发邮件到:service@179c.com),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3、本网原创内容,允许非营利性转载,并要求注明出处,如注明“转载自 农更行(ngx.179c.com)”。
Copyright © 2022 农更行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155174号-1 技术支持:广州迈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农更行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