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闹过后,“架在火上烤”的预制菜产业园

2022年与2023年预制菜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根据新食材数据监测,2022-2023两年东部建设预制菜产业园31个,中部建设预制菜产业园22个,西部建设预制菜产业园21个。

但2024年整个上半年东、中、西部建设预制菜产业园总共7个,预制菜产业园建设“降速”。

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投资热潮逐渐退去,迎来了降温期。为什么预制菜产业园会遭遇投资降温?当前建设发展中都有哪些问题?未来又如何发展?

01、饱受争议的预制菜

在2019年前后,预制菜这一新兴概念首次进入公众视野,并得到了广泛的接纳与欢迎。2020年,面对特殊时期的需求,预制菜进一步展现出其便捷性,为众多身处隔离状态的人们解决了餐饮难题。

等到2021年预制菜悄然普及,2022年消费者逐渐意识到,平日点的外卖是花着炒菜的价格吃的廉价料理包,被欺骗的感觉油然而生,对预制菜的看法也发生变化,趋于负面。

预制菜,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在国家层面,正在积极培育相关产业。步入2023年2月,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在消费层面,对于预制菜的应用则持审慎态度。2023年9月,网络上关于“预制菜进校园”的争议不断。随后,教育部通过官微表态,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从“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到“不宜推广进校园”,整个预制菜产业进入到“审慎”阶段,产业园区开工率迅速下降。

2024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不属于预制菜范围。

这一范围收窄对于主食类预制菜产业园区有一定影响。由于大部分预制菜产业园区规划集中在2022与2023年落地,当时国家层面尚无预制菜明确定义,各地预制菜产业园如今将面临,对园区名称与招商定位不准确的尴尬。

图片

02、预制菜产业园生死局

2022-2023两年投资兴建的预制菜产业园大都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进入招商阶段。虽然2023年预制菜产值突破5000亿元,但生产主体依然存在小、散、乱的现象,导致市场鱼龙混杂,品类同质化,发展良莠不齐。

各地预制菜产业园无序建设,投资过重,陆续出现资金链断裂、供应链不完善等问题,接连进入“生死局”。造成困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

第一:定位模糊,抢快建设

新食材调查发现,2022-2023年各地区集中发布并抢占预制菜之都或之乡名称。其中关于水产预制菜之都或之乡就有3个,分别为湛江市的“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佛山市顺德区的“中国水产预制菜之乡”、福州市马尾区的“中国水产品预制菜之都”。关于海产预制菜之都有2个,分别为大连市的“中国海鲜预制菜之都”、威海市的“中国海洋预制菜之都”。

图片

各地区大都集中在大品类与大地区的“口号占位”,而且彼此之间并没有单个小品类差异化定位,同品同类化重复较多。另外大区域占位没有给市场清晰的产品轮廓,给后续招商难造成一定影响。

图片

关于预制菜之都的区域争霸、占位争夺,一定程度反映了产业园区建设的“忙与盲”。但未来将会出现一大批产业园建设停滞、产能过剩,甚至最终退出市场,造成土地与资源浪费。

第二:招商慢,招商难

新食材监测园区招商数据发现,75%左右的预制菜产业园区可以招到有关企业,但其中入驻率较低,园区处于一种“有园少企”的运营困局之中。

广东、山东是预制菜产业园区过度建设的先锋代表。据新食材数据监测,2022-2023年两年间,广东预制菜产业园区开工建设17个,山东预制菜产业园区14个。大多数园区完成水、热、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但检验检测、科研机构、冷链物流等配套服务没跟上,进一步加剧招商困难。

根据新京报有关报道,原阳预制菜产业园A区、B区大部分入驻企业厂房建设还处在收尾阶段,尚未正式投入使用,仅“大汤师”一个车间进行了小批量生产,与其隔路相望的河南兴多兴食品有限公司则刚刚启动招工。据“大汤师”工作人员介绍,其大批量生产目前还是在位于老产业园的工厂进行,新厂房更多是产能补充作用。

03、从一二三到三二一反推破局

新食材认为,“市场出口”决定“产业入口”,预制菜产业园区需要根据消费者及市场需求,结合地域特色产业,打造适合市场发展趋势的品类冠军集群,从一二三到三二一反向重构农食餐超级联合体。

在众多预制菜产业园区中,有没有可以供产区政府或龙头企业可以参考的示范样本?澄明食品工业园模式可供行业从业者研究。

图片

1.独特的商业模式

澄明食品工业园成立于2019年,以打造中部最大火锅烧烤预制菜食材基地为目标,主要由“锅圈食汇(三产)—澄明食品工业园(二产)—华鼎供应链(一产)”三大主体构成。

澄明食品工业园采取“三二一融合发展、产业循环+资源循环(土地)+资本循环”的双联动生态发展模式,以数字化、平台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成功构建了从销售到工厂,再到农业的完整产业链。

图片

销售端:锅圈食汇万家门店常年扎根社区门口,专注家庭餐饮零售,距离消费者很近,通过多种在线渠道,包括锅圈APP、微信小程序、第三方外卖平台以及抖音等流行社交商务平台,获取一线消费者需求,然后反馈给产业园与供应链。

图片

加工端:澄明食品工业园通过市场端大数据,开展数智化生产。一方面用技术赋能生产力,助力园区工厂提升管理能力、食材产能,以确保食材品质;另一方面,借助数字化工具建设透明生产线,打通从食材生产到产品包装的一条龙可视化生产,优化管理效率,提升品控能力。

供应端:华鼎供应链作为一家平台型的冷链供应链企业,不仅在全国拥有22个省级区域仓储中心、2890条干支线网络,实现了对全国除港澳台和西藏以外全部省区的覆盖。2024年7月22日,锅圈食汇全资收购华鼎供应链,持股比例100%。此次强强联合,既强化锅圈食汇供应链能力,又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

2.独特的招商赋能

澄明一直在围绕火锅、烧烤、预制菜食材领域,打造“N个一”食品工程。在澄明食品产业园总部,厂房林立,均为占地在100-150亩的大厂,大多采用了业内最先进的设备和技艺,但每个厂子只生产一个品类。

目前,“一头牛”、“一只鸡”、“一只羊”、“一个番茄”、“一个丸子”、“一个辣椒”、“一根肥肠”、“一串鸡翅”、“一盒好粉”、“一只虾”等已建成投产,位于湖北、四川、广西等地的“一只龙虾”、“一只牛蛙”、“一锅菌汤”、“一只螺蛳”等工厂或已投产,或正在建设。通过单厂单品,聚焦潜力品类,实现极致高效率,打造高性价比产品,最大程度赋能企业,打造品类冠军。目前,和一肉业、逮虾记等已经成为各自细分行业的头部,平台的孵化功能日益明显。

图片

总结:产区与行业都在呼唤预制菜国家标准出台,不仅可以进一步规范预制菜市场,还对产业园区起到引导建设作用。在整个产业静待过程中,以市场链驱动产业链发展,三二一联动融合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破解当下预制菜产业园区之困。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