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工厂做的越多,死的越快!

“死亡笔记:做的越多,死的越快”。

无论做一种产品还是一个公司,从不好做到好,很容易。

而从好做到极致,才是最难的。

上一篇我们谈了《不出五年!大批预制菜项目/园区将现烂尾潮!》,引起热烈反响。

如果你是新入局的工厂或跨界选手,那么如何做好预制菜,我们来聊聊破局之道。

01、突围:大单品是预制菜企业的利器

以爆款打天下,以超级单品“论英雄”,是行业内不可回避的规律。

大单品也不是随随便便能成功的。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个企业一年推三款新产品如果获得成功定是个奇迹,如果一年推一款产品,有幸能成功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纵观当下的预制菜市场,打造一个成功的“大单品”,已经成为预制菜行业内的主流突围路径。

不少预制菜企业把“大单品”战略作为企业的主力方向。

市场上也涌现出酸菜鱼、小龙虾、梅菜扣肉、小酥肉等市场反响热烈的预制菜大单品。

但行业的火爆以及竞争的加剧,也让预制菜产品不可避免的出了日益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企业打造大单品的难度也越来越高。

大单品不仅是攻占市场的最佳利器,还是稳定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基石。

叮叮懒人菜为例,预制菜品牌叮叮懒人菜成立于2020年,此后进入高速发展轨道。

2022年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中国酸菜鱼预制菜消费者洞察报告》中,公布了2021年中国酸菜鱼预制菜线上销量排名情况,叮叮懒人菜冠冕“中国酸菜鱼预制菜全网销量第一”。

2021年,叮叮懒人菜销售额近1亿元。

2022年,叮叮懒人菜销售额“狂飙”至8亿元。

复盘叮叮懒人菜的商业逻辑,在于在产品发展策略上选择了一条路:专注。

他们倾向于打造大单品,在单品形成规模后,再打造细分品类矩阵占据消费者心智。

品牌创始人林郑焕说:“我们选择酸菜鱼,一半是运气,一半是选择。”

据悉,叮叮懒人菜在创立第一批共上线了15 款产品,酸菜鱼是测试阶段数据表现最好的。

而且公司内部对酸菜鱼产品也非常有信心,认为整个预制菜市场还处在早期阶段,在精力有限的前提下,能把一个产品做好就不容易,于是二三百人就选定了酸菜鱼这一产品持续精耕。

当然,要想打造大单品,只有专注还不够,为了持续打磨酸菜鱼品类,叮叮懒人菜可谓下足了功夫。

产品方面,每个季度会有一次更新迭代,消费者可能感知较弱,但是叮叮懒人菜会优化品质,让方差变小。

图片

举个例子:每 100 份产品生产出来,以前有二三份品质略差,现在变成一份,这一点对企业来讲其实很重要,因为是产品品质持续精进的过程。

林郑焕如是说:“我们认为酸菜鱼未来是能做几十亿、上百亿的大单品,所以叮叮懒人菜现在还是花超过70%的精力在酸菜鱼这个核心产品上,我们的发展方向是:希望叮叮懒人菜等于酸菜鱼,品牌即品类,或者说品类即品牌。”

由此可见,进一步打造大单品,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也是企业坚实的靠山石。

“告诉老默,我想吃酸菜鱼。”

02、破局:降本增效是一门学问

提升人效,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要明白的事情。

人员是企业成本结构中的“大头”支出,所以,降本增效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但降本的重心不在于裁员,裁员只能机械降本,无法增效。

要想真正提高人效,更重要的是做好管理,优化人员结构,提高生产率。

预制菜在线在日本研学期间曾参观一个日企工厂。

这个工厂只有36个人,销售额却达到了1亿元(人民币)。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该工厂只有6个管理人员,仅有一个销售。

首先,该工厂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大部分都是机械化生产。

其次,该工厂的人效管理是发挥到极致,工厂共有36个工人,每12个人为一班,一天排三个班进行工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是一个做单品的工厂,常年只生产一种单品,将生产、研发、技术和成本都控制到极致。

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客户关系稳固,所以一个销售就能拿到一个亿的销售额合乎情理。

做好管理,优化人员结构,提高生产率,这个工厂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

我们需要的生产率概念,要能够涵盖所有被投入生产的努力,并且根据其成果进行表述,而不是假设唯一有生产力的是劳动。

03、塑造:想赢就得做好品牌营销

处在起跑线上的预制菜品牌,如何才能挥舞翅膀持续翱翔,在大家心中留下独一无二的品牌印象?

预制菜企业想要长久的“活下去”的,就需要思考如何活的更好,品牌建设就是当下的重点任务。

通俗来讲,打造品牌效应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

一方面企业得不断占领消费心智,尤其在需求快速分化的环境下,品牌方要做好场景营销、做好私域运营,让需要预制菜的用户不断看到自己的品牌露出。

另一方面,预制菜品牌还要回归“产品为王”的逻辑,提升产品性价比,这也是预制菜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营销与产品两手抓,不少预制菜品牌都在走这条路。

例如,信良记的爆款单品小龙虾,2020年4月,信良记小龙虾首秀罗永浩直播间,短短5分钟,销量超17万件,约51万盒,最终累积销售额2000万元。

这次“一炮而红”,正式为信良记的品牌之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