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新趋势:药膳预制菜

8月14日,华东地区首个预制菜全产业链交易园——现代预制菜产业园启动会暨杭州首个预制菜产业示范园区授牌大会在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举行。展会现场,除了知味观糕点、焦福记牛杂、慕玛星厨披萨等传统地方特色美食广受欢迎外,展区另一边,由浙江震元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百合玉竹排骨汤料、覆盆子枸杞鹅汤料、丁香猴头鸭煲料等药膳预制菜令大家耳目一新。

近两年,由餐饮、医药、食品加工企业合作的药膳预制菜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视线,通过功能性来增加预制菜的食用场景,药膳与预制菜的结合,或将成为新趋势。

01、药食同源再次受到重视

药食同源的概念起源于中医的药食养生理念。《黄帝内经太素》一书就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认为许多食物具有食材与药材共同的功效与作用,彼此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如我们经常食用的山药、山楂、木瓜、枣(大枣、黑枣)等食材,同时也是药材,这一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对健康的认知。

近年来,“药食同源”的物质再次被提及。据统计,中央部委共四次出台文件,提出共计115种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最早文件是由原卫生部于2002年发布的《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其中包括三个主要文件,分别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共列出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等86种物品。

201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新增人参、山银花、玫瑰花等14种中药材物质。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同印发《关于当归等6种新增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公告》、《关于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新增当归、党参等15种物质作为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图片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02、药膳发展历史悠久

药膳发展历史悠久,从神农尝百草、伊尹汤液经、周朝“四医”的“食医”为上,到《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历代中医药典籍中,都有大量关于“食疗”“食治”的药膳单方、专篇、专著。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食治方》“序论第一”中明确提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医病法则,把食疗作为医治疾病的首选之策,足见古人对食疗方法和经验的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居民饮食从“吃得饱”到“吃得好”,正逐步向“吃得对”转变,居民健康理念正在不断升级。居民对健康的重视也促进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政策、法规规范药膳行业发展。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明确列入“开展药膳食疗”的任务。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鼓励中医医院、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和“系统开展中医‘治未病’标准、药膳制作标准和中医药保健品标准等研究制定”。

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以及“加强传统食养指导”“进一步完善我国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名单”“深入调研,筛选一批具有一定使用历史和实证依据的传统食材和配伍”“推进传统食养产品的研发以及产业升级换代”等一系列发展药膳事业的重要举措。多项政策保障,对药膳事业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03、药膳标准留有空白

以“药膳”命名的相关标准中,没有国家标准,没有行业标准,有一个地方标准,是山东省在2017年发布的《鲁菜 药膳焗南瓜》

团体标准12个,其中2023年之前的药膳相关标准多为医药协会发布,主要集中在山东、北京两地,且标准内容多为以季节、年龄段人群划分的养生药膳指南。2023年3月,由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发布了行业内首个药膳预制菜团体标准,分别为《预制菜 药膳芍花鸡》(T/AHFIA 087—2023)、《预制菜 药膳麻椒鸡》(T/AHFIA 086—2023)、《预制菜 药膳参杞牛肉》(T/AHFIA 085—2023)。

图片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企业标准12个,最早是由北京华夏五维医学研究院发布的《药食同源药膳标准通则》(Q/HXWW 003-2018),近两年药膳企业标准明显增加,仅2023上半年,就已有3家企业分别发布了药膳相关标准。目前没有以“药膳预制菜”命名的标准。

图片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04、多地入局药膳预制菜产业

药膳预制菜又称功能性预制菜,是指将各种普通食材和中药食材(药食同源的中药)配合,加工制作为成品或半成品,经简易处理即可食用的便捷风味的菜品,是食养药膳与现代食品科技预制菜相结合呈现的膳食新形态。在预制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作为中医药产业化、预制菜功能化的新融合产业——药膳预制菜,得到了多地政府、企业的关注,并纷纷依据自身特色产业优势,布局药膳预制菜新赛道。

图片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广东省

广东省是最早发布省级预制菜政策的地区,2022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在《措施》的第一条建设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中就提出,“推进预制菜新形态新品类、功能性预制菜(药膳)、原料筛选与培育等系统性研究”。

图片
图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省级政策文件出台后,广东省多地市纷纷响应。

广东江门

2022年3月8日,江门市人民政府印发《江门预制菜十二条政策措施》,其中第四条指出,搭建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深化院地合作、院企合作,丰富产学研合作模式,支持科研院所、企业围绕陈皮、鳗鱼、大米、马冈鹅、茶叶、禽蛋等优势农业产业研发五邑侨乡特色预制菜品,推出一批陈皮系列、马冈鹅系列预制菜品。《措施》发布的同时,“侨都预制菜”首批菜品在台山中国农业公园正式发布,对外亮出预制菜“菜单”——“江门十二菜”,共包括三大系列,分别是养生陈皮系列、马冈鹅系列和侨都特色系列。其中养生陈皮系列包含陈皮水鸭汤、陈皮八宝鸭和陈皮对虾,是围绕地方特产和地道的药食同源中药“陈皮”开发出具有开胃消食功能的药膳预制菜。

图片
图源:粤学习

广东德庆

2023年4月4日,德庆南药暨功能预制菜大健康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在签约仪式上,首衡国际供应链(广东)有限公司、广东省医药食品研究咨询中心就德庆南药暨功能预制菜大健康产业基地项目的服务方向作了介绍,并与德庆县农业农村局签订了框架协议。

图片
图源:德庆县融媒体中心

德庆县,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是南药的重要种植地,域内南药种类多、数量大、品质好。近年来,德庆立足当地山地多、森林覆盖面积大、有较厚的砂质红壤土层适合南药种植生长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631”工程,多措并举壮大南药产业发展,建设有德庆县南药产业园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总计划投入26384万元,通过建设1个检验检测中心、1个南药仓储中心、1个现代化中药饮片厂、1个肉桂油加工厂,将南药产业园建设为标准化繁育基地、种植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精深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园。目前园内南药种植面积约20.36万亩,品种以巴戟天、何首乌、肉桂和广佛手四大南药为主,全县四大南药种植面积为76.81万亩,总产量23.16万吨,产量及品质均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除广东各地政府主导的药膳预制菜项目外,多地企业也新推出药膳预制菜,不仅有食品深加工企业,还有供应链企业、餐饮企业等,如广东雪印集团作为一家供应链管理运营公司,目前旗下的预制菜品牌“雪巢”也已推出了大盆瑶鸡药膳产品;广东环球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推出了药膳预制菜橘红烤鱼,加入了化州盛产的中药“橘红”;老字号餐企广州酒家,推出了人参老鸭汤、人参益智仁乌鸡汤等药膳预制菜产品,产品主要由肉汤加入多种药材烹制而成,产品卖点主要表现在:药膳食补、营养高、益胃生津、营养滋补。

图片
图源:天猫-广州酒家旗舰店

此外,全国其他地区相关部门也在推动着药膳预制菜的发展,尤其是中药产业发达的地区、如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浙江磐安等地。

河北安国

2023年1月17日,由安国市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合作的药膳预制菜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据安国市副市长王增利介绍,安国药膳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后,将与河北省预制菜产业联合工作委员会、保定市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联盟加大合作力度,通过“六个一”节点建设(建立一个药食同源中药材标准化生产集中示范基地、建立一个核心研发中心、确立一批定点加工企业、建立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链条、建立一批集中展示窗口、开好一个大会)大力发展药膳预制菜。

图片
图源:安国市委宣传部

河北省安国市,古称祁州,有“千年药都”的美誉,2010年,安国药膳被列入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被列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统计,安国药膳现拥有营养滋补类、防病祛病类、辅助治疗类、抗衰防老类、护肤养颜类以及保健药酒类、营养药茶类7个大类200多个品种,已有8人获“中国药膳大师”称号、1家餐饮企业开办独立药膳馆、9家餐饮企业推出专门药膳、50多家药企推出“药食同源”产品。全市中药材常年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提供商品中药材近4万吨,总产量占全省中药材总产量70%以上。下一步,安国市将打造“中国北方药膳预制菜产业名城”。

安徽亳州

2023年3月17日,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发出关于批准发布《预制菜徽州臭鳜鱼》等10项团体标准的公告,宣布了10道预制菜的制作标准,亳州市多家企业、行业团体参与了标准编制工作,其中“药膳参杞牛肉、药膳麻椒鸡、药膳芍花鸡”三道药膳制作标准入选。药膳预制菜标准的发布,表明亳州市药膳预制菜制作技术将成为全省的典范,进一步提升亳州药膳预制菜在全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图片
图源: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

作为“千年药都”,中药产业一直是亳州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亳州大力发展药膳预制菜,在2023年印发的《亳州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三年实施规划(2023-2025年)》中明确提出,大力打造“药食同源、亳州养生”预制菜品牌,依托道地药材、绿色蔬果、肉类加工等预制菜企业,打造预制菜产业园,到2025年总产值达100亿元。

据统计,2020年,亳州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21.3万亩、占全省的55.3%,规模化种植面积30.5万亩。中药材交易总额达1060亿元,占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总交易量的20%,其中线下交易额787.4亿元。建设有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交易中心立足中药材全产业链,深入全国中药材主产区,布局覆盖全国95%中药产区的“N+50”中药材产业资源体系,丰富了我国中药交易体系。

图片
图源: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

浙江磐安

2023年7月4日,以“生命健康、药膳先行”为主题的盘安药膳新品预制药膳上市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陈新华,浙江省中医药大健康联合体秘书长杨苏蓓,磐安县及部门有关领导,盘安药膳创始人蒋公标等参加发布会。

图片
图源:网络

发布会现场,共展示了磐安黄精肉、玉竹老鸭、贵妃醉鸡、歧黄狮子头与茯苓馒头5道预制药膳。如“磐安黄精肉”,选用了产自大盘山的黄精和金华两头乌的猪肉,茯苓馒头则采用传统发酵工艺,融入茯苓、薏米仁等食药物质,不仅口感香糯有嚼劲,更有中医健脾祛湿之功效。茯苓馒头也是5道预制药膳中的“销量担当 ”,深受消费者喜爱,2022年销量达2000多万个,产值超5000万元。而“贵妃醉鸡”则被现场评为中国品质预制菜金奖,同时与茯苓馒头、磐安黄精肉三个产品列入中国品质预制菜采购名录。

图片
图源:盘安药膳

此次发布会展示的5款预制药膳均来自“盘安药膳”。盘安药膳品牌由浙江盘安药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创立,公司地处“中国药材之乡”浙江磐安。磐安县素有“江南药谷”“中国药材之乡”的美誉,浙产道地药材“浙八味”中的“五味”——白术、元胡、玄参、白芍、浙贝母均产自磐安县。近年来,在磐安县委县政府支持下,药膳已成为磐安区域经济重点产业,当地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推动药膳产业发展。据统计,磐安有家种和野生中草药1219种,年种植面积7.26万亩,产量2.1万吨,产值6亿多元

山东济南

2023年7月22日,广州王老吉餐饮发展有限公司一行到济南钢城区调研。调研组先后到山东未来畜禽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P3实验室实地考察,并与山东农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双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药膳预制菜、食品饮料连锁加盟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借助王老吉餐饮品牌赋能,提升“三黑一花”的传播力,打造“三黑一花”金字招牌,并建设特色药膳预制菜产业基地,推动全省畜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执行、可推广、可转化的“齐鲁样板”。

除地方政府外,预制菜龙头企业、药企、农产品加工企业也相互开展合作,布局药膳预制菜新赛道。

山东惠发食品有限公司着手打造药膳预制菜产品,并于2022年9月,与上海中药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就“智慧中医健康管理+五季体质养生预制菜”达成战略合作。之后,双方联名打造了“大国味道”之“二十四·吉膳房”品牌,推出了“五季体质养生”系列药膳预制菜,包括五季乌鸡汤、参麦沙姜焗鸡、花参南乳肉、理中芸豆蹄花、参苓老鹅煲等多款预制菜产品。据了解,惠发的“五季体质养生”系列药膳预制菜,普遍采用了人参原液、黄精原液等成份,并结合中药包烹饪成菜,从而让菜品兼具口感与养生功效。像花参南乳肉预制菜,就是用人参、无花果、玉竹、甘草搭配人参原液烹制而成,主打健脾祛湿。

2023年4月,养殖巨头温氏食品与老字号药企昆明中药厂联合推出参苓鸡系列药膳预制菜,包括参苓白切鸡、参苓盐焗鸡和参苓鸡汤等预制菜产品,主打健脾养胃的功效。产品原料方面,温氏食品主要提供鸡肉,而昆中药则主要提供参苓食品级配方料包。

图片
图源:温氏股份

05、药膳预制菜面临问题

市场认知度需要提升:药膳预制菜,归根结底依然是我们餐桌上的一道菜品,虽然加入了中药成分,但其并不是治病用的药,更多的是调理或保健作用,其功效的显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部分消费者在一两次食用后觉得没有效果就弃之,并对产品产生质疑,使得药膳预制菜在融入市场的过程中存在一定消费者认知偏差。

技术、人才欠缺:药膳预制菜其实是“中医康养产业”和“预制菜产业”相结合的细分领域。药膳与药膳预制菜是餐饮与食品工业两类不同的东西,两者之间最重要的是工艺流程转化以及药膳的功能性评价。生产研发人员既要有完善的医药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在烹饪、味型研发上经验丰富,能够及时洞察消费者饮食喜好的变化。但目前,在人才方面药膳预制菜行业还存在复合型人才缺口大的问题,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完善。

企业不规范:药膳预制菜符合当下消费者重视养生的趋势,不少企业想快速加入新赛道,抢占市场,但是部分企业缺乏药理知识与生产技术,其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养生作用微弱,口感也远远不及家常菜肴,这也会削弱部分消费者对药膳预制菜的好感度。

药膳预制菜标准亟需完善。目前药膳预制菜仅有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在2023年3月发布的3项团体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甚至企业标准都是欠缺的。标准缺失这一痛点,实则在制约着产业高质量发展,尽管当功能化食品市场火热,但药膳预制菜标准的空白,制约着企业发展,也同时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  语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社会人群年龄结构的变更以及市场需求的更迭,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作为中医药产业化、预制菜功能化的完美结合——药膳预制菜正值发展窗口期,是机遇也是挑战,各地应加紧制定完善产业标准,强化药膳预制菜的科技研发与功能评价体系,做好药膳产品科学宣传,促进药膳预制菜产业规范发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