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国家发改委“消费20条”,培育预制菜基地的核心是打造预制菜产业园

7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工信部联消费〔2023〕101号)中强调,“鼓励传统食品工业园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将“预制化食品”列入计划培育壮大的新增长点之一。

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中提到,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充分体现安全、营养、健康的原则,提升餐饮质量和配送标准化水平。

继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之后,两大重磅文件再度为预制菜产业加码,那为推动预制菜基地建设提供了哪些思路呢?

图片

预制菜产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消费者餐桌;涉及原料供应、预制菜加工、速冻食品、冷链配送、装备智造、连锁餐饮和零售五大类型企业,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培育预制菜基地,以集中连片设施化生产而形成区域性集聚,能够促进资源共享的相关联企业进行有机地联合集聚,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产业集聚。元一智库规划中心认为,培育预制菜基地的核心是打造预制菜产业园,而“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的核心载体就是预制菜产业园

一、预制菜产业园建设的“3453”发展思路

2022年以来,多地纷纷出台政策,争相建立或筹备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喊出打造“预制菜之都”、“千亿产业集群”等口号。元一智库规划中心认为,建设预制菜产业园避免盲目跟风,要做好顶层规划,从策划、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五个阶段做好统筹布局,提出预制菜产业园建设的“3453”发展思路,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3”,即预制菜产业园规划的三大理念:产品地域化、产业集群化、美食品牌化

产品地域化:预制菜的本质是菜肴,中国美食从川菜、湘菜到粤菜、鲁菜、淮扬菜等,每一种菜系都蕴含着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预制菜产品的开发要想形成自己特色,往往要从食材入手,重视原材料的地域性和独特性,更多的要强调产品的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及营养价值。所以要以当地品质优、特色足、味道好的地标农产品为核心,打造预制菜特色产业。

例如单县羊肉汤这一爆款产品带来的是单县青山羊产业的壮大,带动了“保种育种、智慧养殖、精深加工、餐饮连锁、冷链物流、文化旅游”全产业链式发展。各地规划预制菜产业园要围绕本土地标农产品、特色美食布局产业,打造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

产业集群化:预制菜产业园并不是简单的将一些预制菜生产企业汇聚在一起,否则同质化、内卷化严重。预制菜产业涉及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冷链物流、餐饮消费等多个环节,所以鼓励预制菜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集中入园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比如肇庆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要)预制菜产业园暨大湾区首个预制菜产业园,以园区为引领,积极培育预制菜产业集群。建立预制菜产业项目库,瞄准一批预制菜“链主型”企业精准招商,包括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新协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发挥产业集群优势,释放更多发展动能。

美食品牌化:道地美食在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美食品牌,塑造新的消费场景,带动地标产业年轻化,实现从消费端倒逼地标产品的产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比如美国的头部预制菜企业SYSCO,公司旗下品牌家族包括15大类别的品牌,拥有以意大利、美式、墨西哥和亚洲菜系等各个主流菜系为中心的相关烹饪所需食材,可满足各个餐饮消费场景的需求。SYSCO通过专业品牌及区域品牌并重的策略,不仅可以精准满足客户需求,还可以进行差异化定价,为公司实现利益最大化。预制菜产业园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多层次品牌矩阵,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利润最大化,培养预制菜头部企业。

“4”,即预制菜产业园建设的四大体系:生产体系,标准体系,研发体系,流通体系

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实质就是从生产、标准、研发和流通四个方面着重构建,预制菜产业园在建设中需要培育四大体系,利用后期精准招商,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

生产体系:预制菜的生产不仅涉及到农、林、牧、渔等领域,包括农作物种植业、禽畜养殖、水产养殖;而且也涉及到机械装备、物料、冷链、仓储等各环节的条件配置。从某种程度讲,其生产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领域、各环节均需配置连贯、配套齐整、缺一不可。预制菜产业园要注重原材料供应、预制菜加工、智能烹饪设备制造等为基础的生产体系构建,增强产业发展的韧性。

标准体系:除了食材的品质,烹调方法对菜肴的影响最大。如何最大程度地还原原有菜品的色、香、味是预制菜产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技术瓶颈。预制菜产业园作为预制菜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功能布局上具有先天优势,可以从加工技术研发、食品机械设备制造等着手布局,在原料标准、配方标准、工艺标准、物流标准、储藏标准、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等开展研究,实现预制菜从半机械化、半自动化到机械化、自动化,最终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研发体系: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消费者对食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预制菜产品,从创新到品质要求更加严格。预制菜产品的研发更加以消费趋向为目标,以品质和安全食用为核心。预制菜产业园可以以预制菜产业链研究院、预制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预制菜重点实验室等形式,对预制菜及上、下游产业开展系统研究,解决预制菜行业的关键共性科学问题。

流通体系:预制菜产品终端的去向必定是市场消费。预制菜产业园要在流通体系上下功夫,建立和完善配送中心、仓储、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面向B端和C端,其流通体系的形式可涵盖实体直销、批发零售、带货直播、电子商务、定制专供、场景体验、展会博览等。

图片

“5”,即预制菜产业园建设的五大任务:

1.以地标美食为核心,打造预制菜产品矩阵

加大对地方菜品的研发力度,拓宽产业发展思路。一是发挥地标美食的传统优势,深入挖掘地方菜、名人菜、特色菜,瞄准普适性高(即消费场景多、消费人群广)、手工制作难度高、工序复杂、耗时耗力的菜品;二是结合传统调味品,创新味型、味道的发展,推动地方调味品的现代化;三是研发更多“新派预制菜”,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饮食要求。

2.完善园区产业链条,建设预制菜产业体系

依托预制菜产业园,引入一批预制菜产业链头部企业,进一步完善园区研发中试、信息发布、产品展示、仓储配送、检验检测、交易结算等功能,增强产业承载力。依托园区创新平台,重点开展预制菜质量检测、标准、关键共性技术成果转化等,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预制菜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水平,推动预制菜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信息上云。引进培育第三方冷链贮运企业,打造集低温加工、仓储保鲜、冷链配送于一体的冷链物流体系。

3.拓宽市场营销渠道,健全供应链开发渠道

建立专业的营销团队,针对园区入住企业提供开拓市场营销服务。采用“先B端后C端”的模式,前期园区以B端市场为主,面向连锁餐饮企业、企事业单位饭堂、学校饭堂、商超、社区团购等渠道。加快渗透C端(消费者)市场,支持加盟新零售生鲜电商渠道,提升终端消费的便利度。

4.加强产业保障措施,构建产业链招商图谱

通过绘制产业图谱、产业地图,实行产业链式招商,对预制菜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进行精准招商,建立产业生态和供应链,实现挂图作战,叩门招商。同时保证政企分开,采用市场化运营的运作模式,在决策和管理上体现政府的强力领导,在经营服务上挖掘和发挥市场的功能,政府领导的有力支持和市场化团队的活力将极大提升开发运营的效率,促进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5.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挖掘推广地域特色菜品,建立地方特色预制菜食品清单管理制度,征集筛选地方特色美食,多渠道开展特色预制菜品推广。实施预制菜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同创行动,举办“地方预制菜”创新展示大赛,支持园区预制菜企业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知名品牌,引导品牌代加工企业发展自有品牌,鼓励预制菜龙头企业申报驰名商标,壮大预制菜“地方品牌矩阵”。

“3”,即预制菜产业园运营的3大关键:产业投资、资源导入、渠道运营

传统的产业园区聚焦产和供,而预制菜产业园更加注重产和销,以消费端去反向整合,以市场力量推动产、供、销,打通产业链,实现由第三产业逆向推动一二产业升级,实现三产融合。预制菜产业园在运营过程中三大关键是产业投资、资源导入和渠道运营。

产业投资:不同于以往的政府投资、企业运营的模式,预制菜产业园更加倾向于轻资产运营,也就是引入产业基金和专门的产业运营团队,产生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产业运营的效益,主要面向新产品的研发、新企业的孵化、新产业的培育等,这种效益是可持续的,推动园区的健康运营。

资源导入:园区资源导入是各地在建设预制菜产业园最头疼的地方,这里就需要一位“运营管家”,通过搭建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资源嫁接引入为目标,解决项目“最后一公里”落地问题。

渠道运营:预制菜产业园主要解决三产融合断链问题,围绕餐饮消费品牌,提供连锁加盟品牌管理服务,需要面向B端和C端渠道的策划、管理和运营,聚焦产业链下游,做好渠道管理。

二、结语

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有整体性思维,统筹布局全产业链建设,补足产业链中的短板,以市场为驱动、以创新为引领,带动农业产业、传统食品产业提质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元一智库规划中心坚持商业成功是检验规划的唯一标准,聚焦农业产业,业务覆盖预制菜产业园策划、规划、建设、招商与运营的全链条,提供360°预制菜产业园全过程运营服务,助力地方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